花岗岩地貌
花岗岩地貌常见有丘陵状花岗岩山地、峰林状花岗岩山地前者多由穹窿构造的花岗岩体组成,常具有红色风化壳,在风化壳剥蚀去后,则露出球状石蛋,成馒头状岩丘,形态独特,是花岗岩地貌的主体,在我国东南部、南岭山地常见后者多由岩株构造的花岗岩体组成,地势高峻,岩石裸露,沿垂直节理、断裂进行强烈的风化、侵蚀,以及流水切割,形成奇崎深壑,如著名的风景区黄山就是由岩株形态的花岗岩侵入体形成的,当四周软弱的砂、页岩等被剥蚀去之后,形成峭丽的高山花岗岩峰林地形,在奇松怪石的装点下如云间仙境
熔岩地貌
浩瀚的熔岩地貌,千姿百态,形态各异,以石龙熔岩地区最为壮观所谓石龙,是火山喷发时,巨大的熔岩流向河谷低处倾泻一直延伸到17公里以外,冷却后形成长龙似的熔岩,当地群众称之为石龙石龙熔岩外貌奇特多样,有蟒蛇状石龙熔岩,有绳状石龙熔岩,有树根状石龙熔岩,有面包状石龙熔岩,还有扁平状石龙熔岩等等
至于石龙熔岩的微地貌就更多有波纹状的;有酷似假山或馒头的翻花石;有熔岩流平台;有熔岩流岩壁;有熔岩流广场;有形似巨蟒、蜥蜴、犀牛角、蛤蟆、蘑菇等的熔岩流至于石龙熔岩中的熔洞更是五花八门有“水帘洞”、“仙女洞”等洞内有多种形状和颜色的“冰瘤”
熔岩台面上还有一种外观十分好看的“石塔”,有二三米高,这是由层层熔岩盘叠而成的“喷气锥”,多成串分布在石龙熔岩上有几百座喷气锥,构成了玲珑的石塔群喷气锥下粗上细,中间有一气孔,一般认为这是熔岩流经裂缝冒气的地面时,熔岩被破坏,堆在气孔的周围而形成有的喷气间断,形成喷气碟,更加美丽壮观,宛如正在开放的蔷薇花和牵牛花
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
“喀斯特”一词源于前南斯拉夫的一个地名喀斯特地貌是指石灰岩受水的溶蚀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形成各种地貌:石芽 石沟 石林 溶洞 地下河等 此种地貌地区,往往奇峰林立,桂林就是一个典型的喀斯特奇观
地表水在运动过程中对所经过的沉积物或岩石有着重要的侵蚀作用,既包括水动力作用下的碎屑物搬运,又包括水对岩石或沉积物的化学溶蚀作用,还包括碎屑物在搬运过程中的磨蚀作用喀斯特地貌就是地下水对碳酸盐岩侵蚀作用的结果在水流作用下,形成陡峭的海岸、弯曲的沟壑、高高的冰蚀悬谷、气势磅礴的大峡谷“滴水穿石”也是水的化学侵蚀作用的写照
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于是有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这种现象在南斯拉夫亚德利亚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岩地区的这种地形笼统地称之喀斯特地形
按其发育演化,喀斯特地形可分出以下6种1)地表水沿灰岩内的节理面或裂隙面等发生溶蚀,形成溶沟(或溶槽),原先
成层分布的石灰岩被溶沟分开成石柱或石笋2)地表水沿灰岩裂缝向下渗流和溶蚀,超过100m深后形成落水洞3)从落水洞下落的地下水到含水层后发生横向流动,形成溶洞4)随地下洞穴的形成地表发生塌陷,塌陷的深度大面积小,称坍陷漏斗,深度小面积大则称陷塘5)地下水的溶蚀与塌陷作用长期相结合地作用,形成坡立谷和天生桥6)地面上升,原溶 洞和地下河等被抬出地表成干谷和石林,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在旧日的溶洞和地下河之下继续进行云南路南的石林是上述第一阶段(溶沟阶段)的产物,这里的自然风光因阿诗玛姑娘的动人传说而变得格外旖旎桂林的象鼻山,则是原地下河道出露地表形成的在广西境内,经常可看到这种抬升到地表以上的溶洞,俗称“神女镜”或“仙女镜”
世界上最大的溶洞是北美阿巴拉契亚山脉的犸猛洞,位于肯塔基州境内,洞深64km,所有的岔洞连起来的总长度达250km洞里宽的地方象广场,窄的地方象长廊,高的地方有30m高,整个洞平面上迂曲折,垂向上可分出三层雨季,整个洞内都有流水,成为地下河流在坡折处河水跌落,形成瀑布;旱季,局部地区有水,成地下湖泊,可能还有积水很深的潭,不妨称无底潭
中国是个多溶洞的国家,尤以广西境内的溶洞著称,如桂林的七星岩、芦迪岩等北京西南郊周口店附近的上方山云水洞,深612m,有七个“大厅”被一条窄长的“走廊”相连,洞的尽头是一个硕大的石笋,美名十八罗汉,石笋背后即是深不可及的落水洞,也有一定规模周口店的龙骨洞,洞虽不大,却是我们老祖宗的栖身地
海岸地貌
海岸在构造运动 、海水动力、生物作用和气候因素等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各种地貌的总称第四纪时期冰期和间冰期的更迭,引起海平面大幅度的升降和海进、海退,导致海岸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距今6000~7000年前,海平面上升到相当于现代海平面的高度,构成现代海岸的基本轮廓,形成了各种海岸地貌
在海岸地貌的塑造过程中,构造运动奠定了基础在这基础上,波浪作用、潮汐作用、生物作用及气候因素等塑造出众多复杂的海岸形态波浪作用是塑造海岸地貌最活跃的动力因素近岸波浪具有巨大的能量,据理论计算,1米波高、8秒周期的波浪,每秒传递在绵延1千米海岸上的能量为8×106焦耳海岸在海浪作用下不断地被侵蚀,发育着各种海蚀地貌被海浪侵蚀的碎屑物质由沿岸流携带,输入波能较弱的地段堆积,塑造出多种堆积地貌潮流是泥沙运移的主要营力当潮流的实际含沙量低于其挟沙能力时,可对海底继续侵蚀;当实际含沙量超过挟沙能力时,部分泥沙便发生堆积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可有珊瑚礁海岸;在盐沼植物广布的海湾和潮滩上,可形成红树林海岸生物的繁殖和新陈代谢,对海岸岩石有一定的分解和破坏作用在不同的气候带,温度、降水、蒸发、风速不同,海岸风化作用的形式和强度各异,使海岸地貌具有一定的地带性
根据海岸地貌的基本特征,可分为海岸侵蚀地貌和海岸堆积地貌两大类侵蚀地貌是岩石海岸在波浪、潮流等不断侵蚀下所形成的各种地貌,主要有海蚀洞、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柱等这类地貌又因海岸物质的组成不同,被侵蚀的速度及地貌发育的程度也有差异堆积地貌是近岸物质在波浪、潮流和风的搬运下,沉积形成的各种地貌按堆积体形态与海岸的关系及其成因,可分为毗连地貌、自由地貌、封闭地貌、环绕地貌和隔岸地貌按海岸的物质组成及其形态,可分为沙砾质海岸、淤泥质海岸、三角洲海岸、生物海岸等
雅丹地貌
雅丹地貌,是一种风蚀地貌,也叫沙蚀丘或风蚀丘,在维吾尔语中意为“风化土堆群”专指干燥地区古河湖相土状堆积物被风吹蚀、形态多姿的土丘20世纪初西方探险家在新疆罗布泊考察时,便看到古湖周围有许多成群分布的覆舟状土丘,一般高6米左右,按当地维吾尔的称呼写成Yardangs,从此Yardang一词便流传于国外地学界
中国的雅丹地貌面积约2万多平方公里,主要分布于青海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疏勒河中下游和新疆罗布泊周围新疆的雅丹地貌仅3000—4000平方公里,规模小,典型的雅丹高4—5米,10—20米高的雅丹又称为mesa(麦萨),即方台地非洲乍得盆地的特贝斯荒原的雅丹群范围最大,约26万平方公里而最高大的雅丹在伊朗的卢特荒漠东南部,约2万平方公里,雅丹高200米,风蚀谷宽500米,雅丹呈垅脊状延伸,长数公里至十几公里而敦煌古海雅丹高20—100米,属于中大型雅丹群,而且风蚀谷狭窄,雅丹造型丰富多彩,高密集型为世界所少见它距离敦煌很近,交通方便,具有优良的区位优势,是旅游、科研的宝地
冰川地貌 glacial landform
由冰川作用塑造的地貌属于气候地貌范畴地球陆地表面有11%的面积为现代冰川覆盖,主要分布在极地、中低纬的高山和高原地区第四纪冰期,欧、亚、北美的大陆冰盖连绵分布,曾波及比今日更为宽广的地域,给地表留下了大量冰川遗迹
冰川是准塑性体,冰川的运动包含内部的运动和底部的滑动两部分,是进行侵蚀、搬运、堆积并塑造各种冰川地貌的动力但它不是塑造冰川地貌的唯一动力,是与寒冻、雪蚀、雪崩、流水等各种应力共同作用,才形成了冰川地区的地貌景观
广泛分布于欧洲、北美洲和中国西部高原山地分现代冰川地貌和古代冰川地貌两种前者仅限于约占陆地面积10%的现代冰川分布区;后者主要指第四纪古冰川(最大覆盖范围占陆地面积的32%)塑造的地貌
冰川地貌是鉴别冰川作用范围和性质的标志,对研究古地理和古气候环境的变迁有重大意义因冰碛物的工程地质特性不同于其它沉积物,故研究冰川沉积地貌有较大实践意义
冰川地貌按成因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两类现代冰川作用区的冰体部分按形态分为:①大陆冰盖面积>50000公里的陆地冰体,如南极冰盖和格陵兰冰盖;②冰帽数千公里至50000公里的陆地冰体,规模巨大的山麓冰川和平顶冰川都可发育为冰帽;③山地冰川又分为冰斗冰川、悬冰川、谷冰川、平顶冰川和山麓冰川等冰川消融可形成冰面河流、冰塔林和表碛丘陵等冰川融蚀地貌冰川侵蚀地貌一般分布于冰川上游,即雪线以上位置,形态类型有角峰、刃脊、冰斗、冰坎、冰川槽谷及羊背石、冰川刻槽等磨蚀地貌冰川(包括冰水)沉积地貌分布于冰川下游,形态类型包括终碛垅、侧碛垅、冰碛丘陵、冰碛台地、底碛丘陵和底碛平原、鼓丘与漂砾扇,以及由冰水沉积物组成的冰砾阜、蛇形丘、冰水阶地台地和冰水扇等大陆冰盖和山地冰川的地貌组合有较大差异前者冰体从中心向四周流动,以冰盖前缘广泛发育冰碛(尤其是终碛)、冰水堆积地貌和大面积的冰蚀凹地为特征,没有侧碛垅,只有在孤立的冰原岛山地区才出现冰蚀地貌山地冰川受地形限制,与周围基岩接触面大,造成的冰蚀地貌类型众多此外,山地冰川地貌的分带性也比大陆冰盖和冰帽的地貌分带性强,有明显的垂直分带和水平分带在冰川纵剖面上,从山体中心到冰川外围,依次为角峰——冰斗——冰坎——羊背石——磨光面——底碛平原或丘陵——终碛垅——冰水扇;在横剖面上,从高到低依次为刃脊——槽谷肩——冰蚀崖——侧碛垅——冰床(底碛平原或丘陵)山地冰川地貌的发育程度与气候条件、原始地形和新构造运动有关在海洋性气候条件下,山地新构造强烈,地形陡峻,则冰蚀作用强盛,冰蚀地貌和冰碛地貌较发育,但因冰期后流水作用较强,破坏较严重;在大陆性气候条件下,地形较和缓,则冰蚀地貌和冰碛地貌发育较差,但后期流水侵蚀弱,冰川地貌易于保护 丹霞地貌是发育于中上、白垩系红色陆相砂砾岩地层中、由流水侵蚀、溶蚀、重力崩塌作用形成的赤壁丹崖及方山、石墙、石峰、石柱、嶂谷、石巷、岩穴等造型地貌,以中国广东丹霞山为代表,是红层地貌的一种类型
黄土地貌
发育在黄土地层(包括黄土状土)中的地形黄土是第四纪时期形成的陆相淡**粉砂质土状堆积物
中国是世界上研究黄土地貌最早的国家2000多年前就有“天雨黄土、昼夜昏霾”涉及黄土地貌堆积过程的记载;800多年前,北宋沈括对河南、陕西一带的黄土侵蚀地貌形态作了生动描述;历代在治理黄河下游河患方略的讨论中,已认识到黄土高原侵蚀产沙是其根源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前期,许多中外学者发表了研究中国黄土地貌的论著,并与欧洲黄土进行对比如 Fvon李希霍芬、BA奥勃鲁切夫提出了黄土风成学说;B威利斯对华北地貌(包括黄土地貌)侵蚀和堆积过程进行了分期;P德日进和杨钟健研究了黄河晋陕峡谷段河道发育与黄土堆积的关系
新疆戈壁玉成分是sio2,学名石英岩,硬度70,密度265,。石英在地球上发布有40%之多,所以二氧化硅分布及其广泛,实际和玻璃是一个成分,珠宝级的分三级,第一是显形晶质的水晶,第二是隐形晶质的玛瑙,第三是隐形晶质玉髓,戈壁玉就是玉髓,因其密度低,所以其它矿物质很容易渗透,色彩丰富,特性是硬度高,密度低,脆性高易碎,珠宝界因其分布广,储量大,大多将其作为真正玉器的配饰,当个链子等用,国内产地有新疆阿勒泰克拉玛依伊犁,云南黄龙玉也是玉髓,还有陕西蓝田玉,内蒙的巴林冻都是玉髓。国外有阿富汗的巴玉,加拿大的就叫玉髓,等等分布及其广泛,就不列举了。连玛瑙都多的开采不完,玉髓就不用说了。
雅丹地貌,在世界上许多的干旱区都可以找到,在中国也并不仅限于新疆。从青海的鱼卡向西通往南疆的公路沿途非常荒凉,在南八仙到一里平公路道班之间都可以看到“雅丹地貌 ”,是西北内陆的最大一片“雅丹地貌”分布区;但新疆的雅丹地貌分布最多,除了罗布泊和古楼兰一带的雅丹地貌 外,克拉玛依的“魔鬼城”、奇台的“风城”等也都是典型的雅丹地貌。 “雅丹”是维吾尔语言,原意是“具有陡壁的小丘”,后泛指风蚀垄脊,土墩,风蚀沟槽及洼地的地貌组合。干旱地区的湖积平原和冲积平原常因干缩而龟裂,在定向风的长期吹蚀下,裂缝逐渐扩大而成为沟槽,沟槽之间常出现高达5-10米的垄脊。这种地貌在我国的塔里木盆地的罗布泊地区最为典型。
喀斯特地貌,在碳酸盐岩地层分布区最为发育,该区岩石突露、奇峰林立,常见的地表喀斯特地貌有石芽、石林、峰林、喀斯特丘陵等喀斯特正地形,和溶沟、落水洞、盲谷、干谷、喀斯特洼地(包括漏斗、喀斯特盆地)等喀斯特负地形;地下喀斯特地貌有溶洞、地下河、地下湖等;以及与地表和地下密切相关联的喀斯特地貌有竖井、芽洞、天生桥等喀斯特分布在世界上极为零散的地区,如法国的科斯、中国的广西、美国的肯塔基州等。 中国几乎各省、自治区都有不同面积的石灰岩的分布,出露地表的总面积约有l3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5%。被埋藏于地下的则更为广泛,有的地区累计厚度可达几千米。以至上万米。由此可见,喀斯特地形的研究对我国来说,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整个西南地区石灰岩连成一片,分布最广,面积共达55万平方公里。其中尤以广西地区出露的面积最大,达12万平方公里,约占广西全区总面积的60%。贵州和云南东南部石灰岩的分布面积也约占该地区总酉积的50%。此外,广东、浙江、江苏以及四川盆地和鄂西山区等地都有大面积的石灰岩分布。广西地区的喀斯特地貌是别具特色的,这里除了部分的弧形山系以外,其余大部分地区则分布着连绵成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尖锥状、宝剑状、柱状、塔状等形态各异、挺拔峻峭的石灰岩山峰。如果我们站在较高处放眼望去,只见群峰密集,气势雄伟,犹如苍蓝色的石头森林。它们纵横连绵达数百公里,而且各个山峰的高度都十分相近,构成了一个自西北向东南缓缓倾斜的峰顶面,在林立的石峰之间密布着一个个深达200~400米、直径不过100~200米的封闭小洼地。从广西西北部到中部,地形形态呈有规律的变化:峰顶高度依次降低,山峰密度逐渐变稀。同时,山间的封闭洼地高程也渐次下降,洼地规模也明显增大,由数个洼地联接成串珠状洼地。此外。不规则的长条形谷地则逐步过渡为较开阔的峰林谷地和孤峰平原地形。以山水甲天下著称的桂林—阳朔一带,就是一种喀斯特强烈发育的峰林谷地和孤峰平原。这里是广西东北部峰林地形的主要部分,也是亚热带喀斯特地形的典型代表。与广西相邻的云贵高原区喀斯特发育的特点与广西喀斯特有显著的差异,其原因是云贵高原的地质条件比广西复杂得多,可溶性的碳酸盐类岩层与非可溶性的砂页岩、火山岩交互成层,再加上褶皱紧密,断裂错综,因而形成许多独立的、大小不同且各具特点的可溶岩体,而不像广西那样是一个连续分布的、褶皱平缓和岩性比较单一的、巨大的可溶性岩体。在黔南、黔西南和滇东某些地段,也有大面积连续分布的碳酸盐类岩层,在几百万年前的第三纪也曾发育有热带、亚热带的峰林和孤峰平原等喀斯特地形,但因其自第三纪以后,云贵高原区地壳大幅度隆起,成为海拔1000~2000米以上的高原,这样就不再具备广西那种湿热的亚热带气候条件,以溶解为主的喀斯特作用也就远不如广西那样能够强烈地进行,故其剥蚀作用相对较为突出,山峰一般具有浑圆、低缓的特点,溶洞分布也远不如广西那样普遍,峰林的陡峻程度也远比广西的峰林逊色。如今黔西安顺的峰林,云南路南的石林均为第三纪时尚未上升为高原前湿热气候条件下的产物,而不是现在凉爽的高原气候条件下所能形成的。中国现代喀斯特的发育具有明显的气候分带现象,广西、贵州南部、湖南南部。云南东部和纬度比桂林更低的地区称为热带型,峰林地形是这一类型喀斯特地貌的主要标志;川东、鄂西山地和贵州高原大部分地区属温带—亚热带型,洼地、漏斗、竖井等负地形是本区的主要特征,江苏宜兴、浙江金华与杭州等地区的溶洞与石灰岩泉也可以归入这一类型;山西的太行山和部分吕梁山区、北京西山、山东西部丘陵等石灰岩零星出露地区属温带型,这里现代地表喀斯特作用比较微弱,地表水顺裂隙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河及石灰岩泉,如济南、太原等地的石灰岩泉便是典型的例子;在中国西部高山区及内陆干旱区则属于寒带型和干旱型,这里由于昼夜温度变化较大,往往引起石灰岩的崩解,溶蚀作用也就不十分明显了。
新疆是一个被上帝眷顾的地方。
三山夹两盆的地质格局,对外形成了天然的屏障,将周边列国阻隔在大山之外,对内将不同的地形地貌进行了合理的分割和恰当的布局。形成了具有不同地貌、物产和风光的多样化地域。
无论是农耕还是游牧,都各得其所,自成一派。就连广袤浩瀚沙漠中,也被恰如其分的点缀了河流、湖泊和绿洲,这一切简直混若天成,让你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的精美设计和匠心独具。
这种独特的地理构成,使不同民族都能够按自己的生活习性自由生活、和谐共处。缔造出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歌舞艺术、服饰妆扮及特色美食。
新疆独特的地理地貌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地理景观,据统计,在新疆你除了看不到大海,世界上所有的地质地貌都可以在这里觅得踪迹。而且都是那么大气磅礴和蔚为壮观。无论是雪山、草原、沙漠、湖泊、河流等自然景观,还是石窟、遗迹、古国、庙宇、丝路等人文景观,很多都是中国之最,有的还是世界之最。
在众多的景观中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地方,这些遥远、荒僻之处有众多的未解之谜,吸引着世界各地的考古人士和探险爱好者前来研究、参观、膜拜。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下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清河县的三道海子。
三道海子山谷地处新疆青河县东北部,准噶尔盆地东北边缘,阿尔泰山分水岭处,与蒙古国接壤。这里有三个高山湖泊:花海子、中海子和边海子。也是青河、小青河和乌伦古河的发源地(三河源头)。三道海子目前处于未完全开发状态,路程遥远,游人较少,因海拔较高,在炎热的夏天,这里平均温度就在20度上下,适合纳凉避暑。
三道海子除了这三个较大的湖泊外,尚有大小不等数十个小湖泊呈花环状排列。三道海子周围为高寒草原。夏季哈萨克牧民来此放牧,成群的牛羊散布于河湖周围平缓宽阔的草原上。顶顶毡房恰似蘑菇点缀在草地上。
三道海子我去过两次。一次是2013年,一次是2018年。为什么我要去两次呢?主要原因是我认为那里比较原生态。作为一个新疆人来说,那些著名的景区除了内地有亲朋好友来才带过去看看,平时一般都不
会过去。任何一个地方一旦被冠以景区的名字,再带上几个星,对我来说就完全失去了兴趣。
2013年那次我和两个朋友自驾从昌吉出发,一起去三道海子。在这之前我也是在杂志和网络上知道有这样一个地方,叫草原上的金字塔,以及成吉思汗的孙子贵由汗的陵墓,还有什么外星人的基地等各种说法不一。
从昌吉出发到三道海子大约600公里,我们从乌昌高速走到小地窝堡立交,然后拐上了S114,行驶25公里然后拐上了吐乌大高速,现在叫G7京新高速,走97公里然后在吉木萨尔幸福路口左拐走五大高速,以前这是G216国道,由于地处准东煤矿,拉煤的大车非常多,所以紧挨着216新修建了一条高速道路五大高速(五彩湾到大黄山)。
第一次来的时候路还没有修好,我们走的是老国道,拉煤的大车实在太多,一辆一辆呼啸而来。想超个车实在是不容易,过了五彩湾以车就少好多。
这一路有两个景点,一个是古海温泉,传说五彩湾古海温泉物理特性是:水温75℃,为77亿年前古海沉积水。水质中富含锂、锶、硼等微量元素及硅酸、氯化钙、钠等成分,为优质医疗矿泉水。形成原因主要是当时剧烈的地壳运动将一个古海夹在两个岩层之间。目前,西域旅游公司开发出了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占地面积6平方公里的五彩湾古海温泉旅游度假区。该景区目前已是国家3A级景区,
还有一个就是五彩湾:位于昌吉州吉木萨尔县城北,在一片戈壁荒漠中有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五彩湾,又称"五彩城"。五彩湾位于吉木萨尔县城以北100余公里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由五彩城、火烧山、化古沟组成,又称"雅丹地貌"。远望近观,状如城廓,火烧山是由烧结岩构成的一片赭红色,每逢黄昏,在朝阳或晚霞映照下,山体仿佛在熊熊燃烧;化石沟是五彩湾的又一景观,化石沟中,分布壮观的砖化木林,各种树木种籽化石,果实化石及各种动物化石。
过了五彩湾路口继续前行,就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卡拉麦里野生有蹄类野生动物保护区。
提起卡拉麦里就不能不提普氏野马,这里也是普氏野马的放养区。现形成了许多野放的种群,有时候他们就在马路边吃草,我曾经见过好几次。
走过恰库尔特就到了青河的地界,右拐走上了S320省道到达阿热勒托别乡,从这里到青河县会遇到一个检查站,而通过这里的三岔路口 ,一条去往青河,一条去往塔克什肯口岸。
在左手边有一个指示牌,指示通往查干郭勒乡的柏油路,顺着这条路一直走,海拔不断升高,沿途道路狭窄曲折,不时还会有牛羊在路上出没,所以大家开车的时候还是要小心。
查干郭勒乡是这一带相对繁华的一个牧业乡镇,有商店和饭馆,需要补给或者吃饭这里都能提供,对于一个偏远的乡镇来说,条件就不能要求太高。
继续前行,海拔越来越高,道路条件也不是太好,在最后的一段是一些碎石路面,而且弯急坡陡,行车要小心。这是进入三道海子标志性的大石头,是一个人工建筑。
走了20公里后爬到最高点,面前顿时豁然开朗,一片夹在两道山系之间开阔的河谷出现在眼前,这就是三道海子中的花海子,海拔2675米,水系丰富。三道海子由三个湖泊组成,从北至南依次为边海子、中海子、花海子。
河谷是一大片绿色的草原,白色的毡房点缀其上,如同雨后的蘑菇,牧人骑着马悠闲自得在草原上游弋,羊群如同一片片移动的白云。海子是高寒牧场,春季牧草葱绿,夏季山花烂漫,小河潺潺,是一片水草丰美的地方。牧人的孩子们在草原上尽情的玩耍游戏。
据说想当年这里就是成吉思汗的牧马之地,至今这里还有他的大帐遗址。据元史记载,距三道海子东北方向的卡增达坂是元朝的古栈道,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及子孙窝阔台、贵由汗都曾率兵经过此处。
这里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历史上是通欧亚“草原丝绸之路”上的要冲。13世纪这里的草原民族建立了一条东通蒙古草原的科布多,西出布伦托海的军旅路线,成为当时东西方各族人民互相交往的重要通道。在以后很长的时间里,通过这条通道,商旅们源源不断地把中原的丝绸、茶叶等货物运往中亚及欧洲各地,又把欧洲和沿途各地的货物、物产带到中原地区。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中原经由蒙古草原再折向西南越阿尔泰山至中亚、西亚及欧洲的“大北道”。
三道海子的古石碓坐落在河谷内,你要是一睹真容必须的开车下到河谷底部,这一段路说实话太难走了,大小坑不断,泥潭溪流密布,要不是越野车还真不去。
石碓远处看并不是很起眼,但是走到跟前看却不小,其中一座保持的非常完整,远处的两座已经不是太明显,用栏杆围起来。说实话如果不是考古者,一般人来这里来还真是看不出什么名堂。
关于石碓的传说各种各样,到底哪一种是正确的,我们也无法分辨。最初的说法是,三道海子石堆墓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皇陵,也有专家认为,石堆墓是蒙古第三代大汗——贵由汗的墓,然而并不是。最后经过论证,该古石堆初步认定为古代独目人祭祀遗址。
对此,研究外太空文明的新疆博物馆研究员张晖认为,石堆墓并不是墓,而是史前时期的祭祀台,史前北方游牧民族流行萨满信仰,鹿石上表现的飞鹿则具有了穿越天、地、神三界的神力,成为萨满沟通天、地、人间的桥梁。而分布在此的40多通鹿石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最早的鹿石距今约有3000年历史,大部分上面刻有鹿的纹,鹿石上的鹿纹为鸟喙状嘴,头也像鸟首,鹿体千篇一律地格式化,上下排列,可以说是一种鸟首鹿身的动物。
我们开车下到了河谷,这条河就是小青河的发源地,我们在这个高大石碓旁边看了一下。说实话也看不出什么名堂,感觉就是石头垒起来的的一个大堆子。要是不是特别介绍,好多人都会觉得这是一座石头山。而据测算这个石山的石量约在2万立方米以上,而以当时的人力要做完这些大约需要十年的时间。
在石碓的外围,还有一圈用石头铺成的一个圆圈,而且还留有出口,在圆圈之外还有一条小河,现在已经看不出是不是人为修建的,感觉就是天然形成的。我们第一次去的时候恰巧遇见一些考古人员,在旁边挖了一个很深的洞,好像是在研究什么。
看过这个石堆,我们决定再去前面看看,然而去中海子和边海子道路实在难走,十几公里走了将近半个小时还没有到,只能够远远看到海子的影子,我们商量了一下,决定返回,而且天色晚,这里也没有食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