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成分:
清洗印制电路板的传统方法是用有机溶剂清洗,由CFC—113与少量乙醇(或异丙醇)组成的混合有机溶剂对松香助焊剂的残留物有很好的清洗能力。
但由于CFC—113对大气臭氧层有破坏作用,2013年已被禁止使用,可选用的非ODS清洗工艺包括水基清洗、半水基清洗、溶剂清洗,另外也可以采用不进行清洗的免清洗工艺。
扩展资料:
种类
1、氯化溶剂洗板水;
是以氯化溶剂与其它溶剂混合而成;其溶解松香和去除助焊剂速度快,清洗后无残留易挥发无需烘干的特点。
2、碳氢溶剂洗板水;
随着碳氢清洗剂的被广泛使用,碳氢溶剂也被用于PCB电路板的清洗;碳氢溶剂洗板水有快干型和慢干型;快干型清洗效果一般较好,碳氢溶剂洗板水具有环保、无毒、气味小、可蒸馏回收使用,其多用于高端精密类PCB电路板的清洗。
3、水基型洗板水;
因水基清洗剂具有环保、安全、无毒、无刺激性气体挥发的特点,笔者发现2013年市面也出了水基类洗板水,但因电路板都有金属元件引脚,如果水基型洗板水不具有防锈功能时应慎用,因水基清洗剂易加快引脚的腐蚀生锈。
使用方法:
1、人工刷法:
将有需要的电路板沾上些溶剂片刻后再毛刷刷洗电路板有松香和助焊剂加速松香的溶解和助焊剂的脱落。
2、超声波清洗:
一般将电路板放置在夹具中防止因超声波振动造成对电子元件有损坏,再放入超声波清洗槽中;确定好超声波的频率和清洗时间。
-洗板水
空调新冷媒和制冷剂氟利昂是完全不相同的性质。牋
新冷媒是一种新型环保制冷剂,其种类有R410A、R134a、R407C几种。无毒,不破坏臭氧层,是混合制冷剂,性能好。而氟利昂则是制冷剂中的一种,具有破坏氧层,属于低毒或者无毒气体,被当作制冷剂、发泡剂,广泛运用在电器上。牋
新冷媒是最近新研发出的一种空调制冷剂,主要用于代替以前的制冷剂氟利昂,因为专家通过研究发现以前所用的氟利昂中含有对臭氧成造成大量破坏的成分,所以在空调制冷方面逐渐淘汰了氟利昂,而新冷媒有着环保,对人体无害等多种优点,最主要的还是不会对臭氧层造成破坏。
助焊剂的主要种类
1
、无机助焊剂
无机助焊剂具有高腐蚀性,由无机酸和盐组成,如盐酸,氢氟酸,氯化锡,氟化钠或钾,和氯化锌。这些助焊剂能够去掉铁和非铁金属的氧化膜层,如不锈钢,铁镍钴合金和镍铁,这些用较弱助焊剂都不能锡焊。
无机助焊剂一般用于非电子应用,如铜管的铜焊。可是它们有时用于电子工业的铅镀锡应用。无机助焊剂由于其潜在的可靠性问题,不应该考虑用于电子装配
(
传统或表面贴装
)
。其主要的缺点是有化学活性残留物,可能引起腐蚀和严重的局部失效。
2
、有机酸助焊剂
有机酸
(OA)
助焊剂比松香助焊剂要强,但比无机助焊剂要弱。在助焊剂活性和可清洁性之间,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特别是如果其固体含量低
(1-5%)
。这些助焊剂含有极性离子,很容易用极性溶剂去掉,如水。由于它们在水中的可溶性,
OA
助焊剂是环保上所希望的,虽然免洗助焊剂可能更为所希望。因为这类助焊剂不为政府规范所覆盖,其化学含量由供应商来控制。可得到的
OA
助焊剂有使用卤化物作催化剂的,也有没有的。
有机酸
(OA)
助焊剂,由于术语
“
含酸
”
助焊剂,甚至在传统装配上,一般为人们所回避。可是,甚至所谓非腐蚀性松香助焊剂也含有卤化物,如果不适当地去掉,都将引起腐蚀。
有机酸
(OA)
助焊剂的使用,在军用和商业应用的混合装配
(
二类和三类
)
中证明是可行的。人们错误地认为,当波峰焊接二类和三类表面贴片装配
(SMA)
板时,必须把
OA
转变成基于松香的助焊剂
(RA
和
RMA)
。
和流行的观点相反,
OA
助焊剂也已经在军事项目中得到成功应用。商业、工业和电讯业的其它一些主流公司,把
OA
应用于波峰焊接板底胶固的表面贴装片状元件。人们已发现,
OA
助焊剂满足军用和商用的清洁度要求。
OA
助焊剂材料已成功地用作回流焊接引脚穿孔元件中的环形焊接的助焊剂涂层。甚至在通过回流焊接之后,可以很容易地用水清洗。现在,水溶性锡膏被广泛应用,在过去,它们没有松香助焊剂那么粘,但粘性问题一早被解决了。由于使用氯氟化碳
(CFC)
清洗基于松香的锡膏,产生了环境因素的考虑,水溶性锡膏在要求清洁的应用中,或在由于低残留或免洗锡膏和助焊剂产生问题的应用中,变得更具有优势。
3
、松香助焊剂
松香或树脂是从松树的树桩或树皮中榨取的天然产品。松香的化学成分一批不同于一批,但通用分子式是
C19H29COOH
。主要由松香酸
(70-85%
,看产地
)
和胡椒酸
(10-15%)
组成。松香含有几个百分比的不皂化碳水化合物;为了清除松香助焊剂,必须加入皂化剂
(
把水皂化的一种碱性化学物
)
松香助焊剂主要由从松树树脂油榨取和提炼的天然树脂,松香助焊剂在室温下不活跃,但加热到焊接温度是变得活跃。它们自然呈酸性
(
每克当量
165-170
毫克
KOH)
。它们可溶于许多溶剂,但不溶于水。这就是使用溶剂,半水溶剂或皂化水来清除它们的原因。
松香的熔点为
172-175(C(342-347(F)
,或刚好在焊锡熔点
(183(C)
之下。所希望的助焊剂应该在约低于焊接温度时熔化并变活跃。可是,如果助焊剂在焊接温度下分解,那将没有效力。这意味着合成助焊剂可以用于比松香助焊剂更高的温度,因为前者的分解温度较高。一般,松香助焊剂较弱,为了改进其活跃性
(
助焊性能
)
,需要使用卤化催化剂。
松香去氧化物的通用公式:
RCO2H + MX = RCO2M + HX
此处
RCO2H
是助焊剂中的松香
(
较早提到的
C19H29COOH)
M =
锡
Sn,
铅
Pb
或铜
Cu
X =
氧化物
oxide,
氢氧化物
hydroxide
或碳酸盐
carbonate
松香助焊剂也分类为松香
(R)
,适度活性松香
(RMA)
和活性松香
(RA)
。
松香助焊剂的各种类的不同在于催化剂
(
卤化物,有机酸,氨基酸,等
)
的浓度。
R
和
RMA
类型一般无腐蚀性,因此安全,
R
和
RMA
助焊剂尽管没有划分为免洗,在一些应用中甚至不清洗。当然,没有清洗,装配的可靠性要打折扣,因为在使用环境中,粘性的松香会吸收灰尘和有害污染物。
WD-40从字面上看是“Water Displacement, 40th attempt”,WD-40的W代表水,D代表消除,40代表第40次尝试。 WD-40不含矽、煤油、水、腊、石墨、氟氯碳化物(CFC)。
扩展资料:
WD-40可用于清洁各种金属器件,可轻松除去机械各摩擦副内的油泥和难除物质,如:在发射后枪膛内粘结的火药渣,可喷涂或浸泡WD-40后再用干净布擦试,便绝对不会产生麻膛。车辆火花塞接点有杂质发动不良时,可喷涂WD-40而不需要擦试,启动特别容易。还可用WD-40轻松除去粘在车表的柏油、胶粘物、地毯上干化的口糖等。
WD-40的渗透性极强(比水更强),而且与金属表面有极侍佳的亲和力,从而能够渗透到金属毛细孔内部,形成一层仅00028-00076毫米的致密保护膜,有效地排除金属表面及毛细孔内部的水份和湿气。
-WD-40万能防锈油
臭氧在1849年首次被人类发现,臭氧层问题是美国化学家罗兰和穆连于1974年首先提出来的。他们认为,在对流层大气中极稳定的化学物质氯氟烃(CFC)被输送到平流层后,在那里分解产生的原子氯(CI)就将有可能破坏臭氧层。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科学家们开始每年春天在南极考察臭氧层。1994年,人们首次观察到了至今为止最大的臭氧空洞,它的面积相当于一个欧洲,有24O0万千万千米。
臭氧(03)是氧气(O2)的一种异构体,在大气中的含量仅占一亿分之一,其浓度因海拔高度而异。臭氧层可以说是地球的保护层,它主要围绕在地球外部离地面20—25公里高度的地方,起到吸收太阳紫外线中对生物有害部分UV-B(UV-B是紫外线的一段波长,为280—315nm)的作用。同时,由于紫外线是平流层的热能来源,臭氧分子是平流层大气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臭氧层在平流层的垂直分布对平流层的温度结构和大气运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发挥着调节气候的重要功能。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是在20亿年的漫长岁月中形成的,可是仅在一个世纪里就被破坏了60%。
氟利昂作为氯氟烃物质中的一类,是一种化学性质非常稳定,且极难被分解、不可燃、无毒的物质,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生活的各个领域。清洁溶剂、制冷剂、保温材料、喷雾剂、发泡剂等中都使用了氟利昂。氟利昂在使用中被排放到大气后,其稳定性决定它将长时间滞留于此达数十年至100年。由于氟利昂不能在对流层中自然消除,只能缓慢地从对流层流向平流层,在那里被强烈的紫外线照射后分解。分解后产生的原子氯将会破坏臭氧层。研宪表明,臭氧层被破坏后,紫外线会通过大气层长驱直入。强烈的紫外线照射会抑制人的免疫力,会使白内障和皮肤癌患者增加。如果臭氧层的总量减少1%的话, UV-B就将增加2%,其结果是使皮肤癌发病率提高2-4%。此外,紫外线的增强还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并通过对海洋中的藻类产生的影响破坏整个水生生态系统。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氟利昂的年使用量超过1O0万吨,迄今为止向大气中排放的氟利昂总量达2000万吨,大部分仍停留在对流层中,只有10%左右到达了平流层。
什么是臭氧层空洞?它为何出现在南极上空?要了解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先从臭氧层入手。
臭氧层是地球大气层中臭氧含量比较大的层次,臭氧的分子式是O3,它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一个氧分子结合而成。在低层大气中,由于紫外线辐射很弱,缺乏氧原子,生成臭氧的机会很少。随着高度增加,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氧分子在紫外线辐射作用下发生分解,氧原子增加,生成臭氧的机会就多。大致在距地面10千米以上臭氧的含量逐渐增加,在20-30千米的高空,氧原子和氧分子的含量都比较多,这一高度臭氧的含量最大,形成明显的臭氧层。在此高度以上,紫外线辐射更加强烈,大部分氧分子被分解为氧原子,出现氧原子过多而氧分子过少的状况,结合成臭氧的机会就少,所以臭氧的含量也逐渐减少,大致在50千米以上高空,臭氧的含量就极少了。
臭氧的含量虽少,却极其重要,因为这薄薄的臭氧层,能把太阳紫外线中波长短于290纳米,能杀死地球上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的短波紫外线统统吸收掉,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但臭氧层不吸收波长较长的太阳紫外线,这些紫外线对人类和生物则是有益的。因为它们能杀死细菌,并能促成人体内合成维生素D,以防止佝偻病的产生。所以臭氧层如同一把保护伞,保护着地球上的生命。
臭氧层空洞,是指南极上空大范围的高密度臭氧分子遭到破坏而出现的衰竭现象。臭氧层的破坏,给地球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极大危害。
首先,臭氧减少,射向地面的紫外线增多,会损害人和动物的免疫能力,易爆发流行性传染病,皮肤发生癌变,使眼睛出现白内障以至失明,还使发育停滞。其次,短波紫外线会破坏植物的叶绿素,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农作物减产。
那么到底是谁破坏了臭氧层?绝大多数科学家以为,“元凶”是由人类活动排放到大气里的氯氟烃。这种物质世界上本来没有,使20世纪30年代人类使用制冷剂、发泡剂、灭火剂等制造出来的一种化合物。它的性能极其稳定,在低层不易分解,上升到平流层后,在强烈紫外线作用下分解产生氯原子,从臭氧众夺取一个氧原子,成为一氧化氯,臭氧分子就变成了普通的氧分子。而一氧化氯是不稳定的,空气中游离的氧原子可以夺取其中的氧原子而成为普通的氧分子,氯原子则再次游离出来去重复上述破坏臭氧分子的过程。这种过程可以重复上万此,使臭氧的浓度不断降低,最后便形成了臭氧层空洞。可见,人为排入大气中的氯氟烃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臭氧杀手。可见,氯氟烃的源地是在北半球,且北半球大气中氯氟烃的浓度比南半球还略高,为什么臭氧层空洞却发生在南极呢?这与南极特异的气候有关。因为南极大陆纬度高,海拔高,冰川反射率强,具有特殊的环极旋涡和低温条件,环极旋涡把南极大陆封闭起来,从北方来的富含臭氧的气流不能进入它的上空。低温使南极上空大气中有众多的冰晶云,云中的冰晶不断吸收氯氟烃气体,浓度越来越高,更加速了对臭氧的破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