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土质富含钙质吗?

黄土高原土质富含钙质吗?,第1张

当然有,不要质疑了吧。但是常识告诉我们,含钙丰富的蔬菜种类貌似不是很多,你要补钙,最好选择乳制品和豆制品

海带和虾皮

海带和虾皮是高钙海产品,每天吃上25克,就可以补钙300毫克呢。并且它们还能够降低血脂,预防动脉硬化。

海带与肉类同煮或是煮熟后凉拌,都是不错的美食。虾皮中含钙量更高,25克虾皮就含有500毫克的钙,所以,用虾皮做汤或做馅都是日常补钙的不错选择。

豆制品

大豆是高蛋白食物,含钙量也很高。500克豆浆含钙120毫克,150克豆腐含钙就高达500毫克,其他豆制品也是补钙的良

动物骨头

动物骨头里80%以上都是钙,但是不溶于水,难以吸收,因此在制作成食物时可以事先敲碎它,加醋后用文火慢煮。吃时去掉浮油,放些青菜即可做成一道美味鲜汤

蔬菜

蔬菜中也有许多高钙的品种。雪里蕻100克含钙230毫克;小白菜、油菜、茴香、芫荽、芹菜等每100克钙含量也在150毫克左右。

黑木耳含铁最高,100克里含铁974毫克,其余鸡血250mg/100g,芝麻227mg/100g,猪肝226mg/100g,鸡肝120mg/100g,燕麦片70mg/100g,黄豆82mg/100g,豇豆71mg/100g,绿豆65mg/100g,豌豆59mg/100g,豆腐干49mg/100g,菜花64mg/100g,海带47mg/100g,花生仁69mg/100g,猪血87mg/100g,鸡蛋黄65mg/100g。豆腐,菠菜,芹菜的含铁量并不高,分别是19mg/100g,29mg/100g,08mg/100g。

首先 你的问题有误 黄土高原很大 土质很丰富 如下14种

至于钙质含量 大部分种类都含有钙质

除了潮土 碱土盐土 风沙土之外

黄土高原地区土类分布特征

1棕壤 棕壤又称棕色森林土,主要分布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的山地垂直带谱中,如秦岭北坡、吕梁山、中条山、六盘山等高山及洮河流域的密茂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的林下。在褐土分布区之上。 具有深达15-2m发育良好的剖面,有枯枝落叶层、腐殖质聚积层,粘化过渡层,疏松的母质层等。表土层厚约15-20cm,质地多为中壤。其下则为粘化紧实的心土层,粘粒聚集作用明显,厚约30-40,富含胶体物质和粘粒,有明显的核状或棱块状结构,在结构体表面有明显的铁锰胶膜复被。再下逐渐过渡至轻度粘化的底土层。K、Ca、Mg、Mn在表层腐殖质中有明显聚积。土壤胶体吸收性较强,土壤代换总量约5—25当量/100g土,土壤吸收性复合体大部分为盐基所饱和,盐基饱和度达80%以上。土壤呈微酸性反应,PH值65左右。发育在酸性基岩母质上的棕壤,PH值可达55-6,盐基饱和度也较低,约在60—70%。棕壤土养分释放迅速,因土壤质地粘重,结构和通透性差,水分不易入渗,在地势较高的山坡地,易受干旱威胁,在地势低洼地带,又易形成内涝。

2褐土 褐土分布区为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的山地和丘陵地区,在水平分布上处于棕壤以西的半湿润地区,在垂直分布上,位于棕壤带以下,在黄土高原地区主要分布于秦岭北坡、陇山、吕梁山、伏牛山、中条山等地形起伏平缓、高度变化不大的山地丘陵和山前平原以及河谷阶地平原。 褐土多发育在各种碳酸盐母质上,其成土过程,主要是粘化过程和碳酸钙的淋溶淀积过程。典型的褐土剖面包括暗灰色的腐殖质层(A层)、鲜褐土的粘化层(B层)、碳酸钙积聚的钙积层(BCa)和母质层(C层)。土体中的粘化现象明显,粘化层紧实而具有核状或块状结构,物理性粘粒含量一般在30—50%。钙积层碳酸钙含量20—30%。土壤上层呈中性或微酸性反应,下层呈中性或微碱性。土壤代换量较高,可达20—40mg当量/100g土,代换性盐基以钙、镁为主,粘粒矿物以水云母和蛭石为主。具有良好的渗水保水性能,但水分的季节性变化明显,表现为春旱明显。土壤胶体吸收能力强,盐基饱和度高。在自然植被下,有机质含量为1—3%,但由于褐土适于耕作,大部分已辟为农地,致使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一般为1%左右),氮磷贮量少。褐土肥效反应快,但稳肥性差。由于粘化现象明显,土壤易板结,耕性较差。

3碱土 分布面积很小,主要分布在银川平原西大滩一带的洼地。 其主要特征是土壤胶体复合体吸收了大量的交换性钠,土壤呈碱性,PH值大于9,农作物和高等植物均无法生长。

1娄土 主要分布在潼关以西、宝鸡以东的关中平原地区,在山西的南部,河南的西部也有一定面积的分布。 娄土是褐土经人为长期耕种熟化、施肥覆盖所形成的优良农业土壤。其剖面构型大体可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为娄化土层,由耕作层、犁底层和老熟化层所组成,质地中壤,颜色灰棕色,呈粒状结构或团粒结构。下部为自然褐土剖面,由古耕作层、粘化层、钙积层和母质组成。粘化层一般呈枝柱状结构,棕褐色,质地粘重。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在1%左右。保水保肥,耕性较好,土层深厚,适种性广。

5黄锦土 黄绵土是黄土高原最主要的土壤类型,广泛分布于黄河中游六省区的黄土丘陵土壤侵蚀强烈地区,以陕北分布最多,陇东、陇中和晋西北次之。常和黑垆土交错分布。 黄绵土发育于黄土母质,是以耕种熟化为主的成土过程与以侵蚀为主的地质过程共同作用的产物,成土作用微弱,其性状与母质相似。同时,由于分布区干旱少雨,有机质的积累和淋溶作用弱,自然剖面不明显,只有耕层和底土层,缺乏明显的犁底层和淀积层。土壤质地一般为粉砂质轻壤土。耕层为粒状或不稳定的团粒结构,荒地呈团粒结构,底土层为发育良好的柱状结构,表现为黄土的直立性强。全剖面呈强石灰弱碱性反应,底土即有石灰沉积,呈假菌丝状或粉霜状。土质疏松多孔,具有良好的通气透水性,但结构性弱,水稳性差,抗蚀力低,易受侵蚀。化学成份也与母质相似,化学成分以SiO2和AL2O3 为主,含量超过60%,还含有3—6%的Fe2O3,盐基代换量低。富含矿质养分,全磷01—02%,全钾18—26%,碳酸钙达10%以上,全氮量较低,不及01%。有机质分解较快,一般有机质含量05%左右。粘土矿物以水云母为主,很少发生分解破坏。通过控制侵蚀和培肥,黄锦土即可培育为上层疏松、下层稍紧实、通气透水、保土保肥、高产稳产的海绵土。在发育较好的黄绵土上,心土层略有粘化现象。整个土体土层深厚,质地以粉砂为主,质地均匀,色泽淡黄,近浅灰**,结构性弱,水稳性差,易受侵蚀,整个土体表现疏松,是一种通气透水性良好的土壤。

6盐土 主要分布在银川平原、河套平原、晋中盆地及渭河下游的低洼地、湖泊边缘及河滩地。 盐土指土体含盐量超过1%,作物不能生长,并有盐生植被的土壤。其主要特征是具有积盐层,盐分组成中,阴离子以硫酸根为主,氯离子次之;阳离子以钠为主,镁次之。盐土目前主要为荒地。

7黑垆土 黑垆土是暖温带的古老耕种土壤,广泛分布于陕北、晋西北、陇东、陇中及内蒙古、宁夏南部的黄土高原,分布的地形部位主要为侵蚀较轻的黄土高原塬面,在梁峁顶部或分水鞍部有残存,此外,在丘间盆地、河谷沿岸的川台地也可见到。 成土母质为第四纪黄土,土壤剖面可分为耕作熟化层、腐殖质层、碳酸盐淀积层和黄土母质层。耕作层又可分为耕作层和犁底层。耕作层厚20—30cm,呈灰褐色,轻壤质,PH75—9,显强石灰反应,团粒--团块状结构,疏松绵软。犁底层暗灰棕色,质地较粘,一般为中壤土,较紧实。腐殖质层厚约100—120cm,呈暗灰带褐色,粘粒含量稍高,质地较粘,多为重壤土或粘土,显棱块状结构,在孔壁、裂隙面上有假菌丝状或霜粉状的碳酸盐淀积。碳酸盐淀积层一般在150cm以下,厚约1m,其下过渡不明显。本层无粘化特征,有少量瘤状或豆状石灰结核和假菌丝状、霜粉状碳酸盐的淀积。土壤自表层开始就有强烈的面对碳酸盐反应。土壤腐殖质含量一般为1—05%,全氮量约为003—01%,全磷量为015—017%,全钾量16—20%,代换量9—14mg当量/100g土。土壤通透性好,具较强的养分释放性能和较大的蓄水保墒保肥能力。

8灰褐土 灰褐土亦称灰褐色森林土,它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山地森林垂直带森林土壤,主要分布在六盘山、吕梁山、大青山、乌拉山、贺兰山等地的海拔1200—2600m,即栗钙土或棕钙土之上,亚高山草甸之下。在黄河上游的大通河、洮河等主要支流也有分布。 灰褐土成土母质多样,土壤剖面层次分化明显,由残落物层、腐殖质层、粘化层、钙积层和母质层组成。土壤有机质分布深且含量高,表土一般为6—13%,钙积层出现部位有高有低,钙积层碳酸钙含量一般是10—16%。土壤酸碱性变化较大,表土微酸一酸性,粘化层中性一碱性,钙积层为碱性。土壤胶体全部为盐基所饱和,代换性阳离子以钙为主,土壤代换量很高,一般是20—50当量/100g土,甚至更高。

9潮土 主要分布在黄河及其支流沿岸河谷平原或局部低地上。 受地下水影响,形成明显的锈纹绣斑层。全剖面可分为耕作层、锈土层和母质层。由于有机质积累较弱,有机质含量通常在1%左右。

10灰钙土 灰钙土为荒漠草原地带土壤,分布在甘肃、宁夏境内黄河以南,甘肃华家岭以北的黄土丘陵、缓坡平原、平坦台地、高原盆地边缘、山麓平原、河谷阶地。如兰州、榆中、定西、靖远、会宁、临夏、永靖、海原、同心等。 发育于黄土母质,成土过程有腐殖质的积累过程和碳酸盐的淋溶过程,但与栗钙土和黑垆土比较有明显的减弱,土壤剖面分化不太明显。土壤有机质含量通常在07—15%,分布在50cm之上,全剖面的碳酸钙含量都较高(平均为9%),在30cm以下积聚较多,可达20%左右,呈眼状及假菌丝状。剖面底部含大量盐类,主要是CaSO4和MgSO4,剖面上中部(10—20cm)有明显的粘化现象,粘粒含量变于10—20%之间。在局部地区有盐化和碱化特征。盐基代换量低,约为14mg当量/100g土。土壤结构性差,相应透水透气性差;含氮量低,但富含钾素和其它矿质养料,硅、铁铝率在5—10%之间,粘土矿物以水云母为主,土体呈碱性反应,PH值在80—95之间。

11棕钙土 棕钙土为干旱草原向荒漠过渡的地带性土壤,主要分布于鄂尔多斯中西部。 棕钙土的成土母质有洪积-冲积的砂质、砂壤质和砾质,也有黄土状沉积物和各种结晶岩及沉积岩的残积母质。土壤剖面的表层具有结皮和片状结构,腐殖质比较明显,表层有机质含量在06—20%之间,颜色呈棕色。碳酸钙已接近表层,多在15—40cm深度处积聚,一般含量10—12%,多的可达20%。土壤上部酸碱度中性,下部呈碱性反应(PH85左右)。盐基代换量小于10mg当量/100g土。腐殖质层的结构性较差,土层较紧实。粘土矿物以水云母为主,次为蒙脱石,并有铁的氧化物出现。

12栗钙土 栗钙土为干旱草原地带性的土壤,主要分布于鄂尔多斯高原的东部和青海海东浅山地区。 成土母质主要为沙黄土和砂砾质洪积物,通过腐殖质积累过程和碳酸钙积累过程形成了栗钙土,与黑钙土比较,腐殖质积累过程已渐减弱,而钙化过程相对较强,形成土层较薄,一般120cm。剖面形态分化比较明显,表层20—30cm为腐殖质层,有机质含量通常在2—5%,土壤颜色呈栗色,腐殖质层的下部紧实度大,妨碍根的发育。剖面中下部(一般在30—70cm之间)有明显的钙积层,碳酸钙含量可达50%以上。钙积层除了有大量的碳酸钙外,还有碳酸镁的盐层。再下是碱金属(K、Na)的重碳酸盐,同时也含有碱土金属(Ca、Mg)的重碳酸盐,最下层是碱金属的硫酸盐和氯化物盐层,有时有数量不等的石膏聚积。栗钙土吸收性复合体的代换性阳离子总量一般为15—30mg当量/100g土。土壤一般中上层呈中性到弱碱性反应,下层呈碱性反应,土壤结构性差,团粒不稳定。

13风沙土 风沙土是风成沙母质上发育的土壤,主要分布在库布其沙漠、毛乌素沙地、腾格里沙漠东南缘,以及风蚀沙化严重的长城以北风沙区。 风沙土的剖面发育微弱。流动风沙土,除干沙层(厚约5—10cm)和温沙层界限明显外,无分化特征,土壤质地分选良好,细沙(025—005mm)占90%以上,有机质含量低,在0012—0233%之间。半固定风沙土,地面有结皮或稍覆浅沙,结持较紧,剖面有分化,有机质染色层明显,有机质含量02—08%。按碳酸盐和易溶盐含量可再分为半固定风沙土、碳酸盐半固定风沙土和盐化风沙土三类。固定风沙土,粘粒增多,有机质含量可达10%左右,土壤保水保肥性进一步改善,肥力提高。

14灌淤土 灌淤土是长期利用富含泥沙的河水灌溉,在淤积和耕作施肥交替作用下形成的一种特殊农业土壤,多分布在河套平原、银川平原及沿黄河的一些地方。 灌淤土由灌溉熟化层和底土或埋藏土层组成。灌溉熟化层又可分为新灌淤层、近代灌淤层和老灌淤层三部分。灌淤土的主要特征是全剖面比较均一,熟化程度较高,具有较好的耕性

深圳地区第四纪沉积物的成因分类,主要是在其沉积和气候环境的基础上,根据沉积层的标志、地貌形态、环境标志和14C年龄值等特征,划分为残(坡)积层,上更新统有:海积层、潟湖沉积层、冲积层、洪积层;全新统有:海积层、潟湖沉积层、海积冲积层、冲积-冲洪积层、洪积层。见(1∶20万深圳市第四纪地质图图1-4-1)。

一、残(坡)积层

1红壤型风化残积层

红壤型风化残积层普遍分布于高、中、低台地的顶部或山坡,形成红壤型风化壳,通常在花岗岩地区出露较厚,在火山岩、砂页岩、变质岩地区则较薄,一般厚度小于20m,个别地区厚度大于60m。

2花岗岩石蛋残坡积层

花岗岩石蛋残坡积层主要分布于沿海花岗岩出露区,沿台地、丘陵山地的山坡、山麓散布。石蛋往往经由球状风化而成,有时呈奇异的象形石出现,构成有价值的地质遗迹资源。石蛋直径多为1~3m,巨型者可达7~8m。

3角砾碎屑残坡积层

角砾碎屑残坡积层广布于高丘陵及低山,尤以火山岩、砂页岩及变质岩地区最为发育。厚度一般小于5m。碎屑成分以其周围的基岩岩石为主。

红壤型风化残积层常分布在晚更新世沉积物之下,说明其形成时代应早于晚更新世。《深圳地貌》一书根据红壤型风化壳的厚度,估计形成时代主要为早-中更新世;花岗岩石蛋残坡积层和角砾碎屑残坡积层的形成时代较新,多属全新世时期。

二、上更新统各类沉积物成因类型

上更新统沉积物主要由砂砾、砂、砂质黏土、淤泥,局部夹泥炭等组成,厚度一般为5~15m。按成因可分为海相沉积层、海-陆交互相潟湖沉积层,陆相的冲积层和洪积层等。

1海积层

海积层见于西南部的南头、蛇口一带,出现于连岛砂堤及栏湾砂堤。沉积物以砂为主,含少量砾石及泥质,厚约9m。地表多见红壤化。据南头后海石英砂矿区钻孔资料,沉积物由黄白色粗、中砂(石英质为主)和泥质等组成。基座为早白垩世坪田凸单元粗中粒黑云母花岗岩。

2澙湖沉积层

潟湖沉积层属于海-陆交互相沉积类型,位于蛇口南山北麓的古澙湖,分布面积不大。据钻孔资料,由灰白色黏土质砂、灰黑色淤泥质黏土,偶夹泥炭,及砂质黏土组成,厚约572m。覆盖在下伏的残积高岭土层之上。在南头后海(蛇口南山北麓)潟湖沉积层埋深16m的腐木14C年龄值为距今(32610±1650)a。

第四纪地层划分柱状图

图1-4-1 深圳纪地质图

深圳地质

3冲积层

冲积层见于罗湖之北、龙华、横岗、龙岗、坪山、葵涌及王母等地,分布于河流两侧的冲积Ⅱ级阶地,阶面一般相对较平缓,微向河倾,下方有陡坎与全新统冲积-冲洪积物区分。陡坎高度15~3m。冲积物具二元结构,下部以黄褐色砂砾、砾石为主;上部由黄褐色砂质黏土、黏土质砂等组成,厚度5~10 m。据葵涌钻孔资料,由下往上:基座为下石炭统石磴子组灰岩,被黄灰色砾石层覆盖,往上为红褐色砂砾层、浅黄褐色砾石层、黄褐色黏土质粉砂层。在坪山汤坑和龙华横朗,分别获冲积层的泥炭和腐木14C年龄值为(18750±500)a和(21840±720)a。时代属晚更新世。

4洪积层

洪积层分布于葵涌、坝光、王母一带,沿低山、高丘陵等坡麓堆积成山前洪积扇(裙),形成Ⅱ级洪积阶地,阶面向洪积扇前缘倾斜,坡度约3°~10°,下方与同时代的冲积物呈过渡关系,常被时代较新的洪积物叠覆,二者通过阶梯区分,阶梯高约2~5m洪积物主要由黄、黄红色砾石层组成。砾石大小不一,小者1~5cm,大者30~50cm,最大者1~5m。砾石滚圆度差,多为次棱角状,排列无规律,砾石之间被泥质或砂屑充填胶结。砾石成分因地而异,主要与附近的基岩有关。葵涌一带以砂岩、花岗岩砾石为主;王母附近砾石多为硅化岩及砂岩。砾石的含量为50%~80%,估计厚5~10 m以上。

三、全新统各类沉积物成因类型

全新统的沉积层较为发育,沉积物由砂砾、砂、砂质黏土、黏土和淤泥等组成,局部夹有泥炭、厚度一般为10~20 m,最厚达36 m。按其成因可分为海相沉积层,海-陆交互相澙湖沉积层及海积冲积层,陆相的冲积-冲洪积层、洪积层等。

1海积层

(1)砂堤沉积层

砂堤沉积层沿海湾分布,呈拦湾砂堤,沿岸砂堤及连岛砂堤(南头面测)出露,多呈长条带状,堤状,高出海面1~3m,有些达5~8m,宽度一般为50~200m,最宽500m。在上洞、大梅沙、西冲、南头西侧等地,砂堤规模都较大,南头后海附近的砂堤与早期晚更新世砂堤高程约低2~3m。

据东海岸上洞钻孔资料,沉积层主要由石英砂组成。底部黏土层为砂堤早期沉积,与砂堤后缘的澙湖沉积层为过渡关系,具拦湾砂堤的特征。在盐田、溪冲等地的沉积层主要由石英砂及少量黏土组成,底部多见有砂砾层,厚约20~25m。

西冲砂堤底部曾见有贝壳及粗砂胶结而成的海滩岩,较坚固,厚约1m,分布高程约25m,14C年龄值为距今(2170±85)a,时代属晚全新世。

(2)海滩沉积层

海滩的沉积类型分为泥滩、沙滩和砾滩。

1)泥滩沉积:西海岸的海滩基本上由泥滩组成,东海岸的泥滩主要分布在坝光沿岸,物质成分主要为淤泥和粉砂,淤泥含有机质、石英砂、贝壳及蚝壳,具有高含水量,孔隙比和压缩性高,强度低的特点。在深圳河口的北岸,沿岸红树林滩发育。

2)沙滩沉积:主要分布于东部海岸的一些海湾湾口,西部海岸仅见于蛇口。沙滩的组成物质多为白色、黄白色中细砂。西冲海滩沙滩沉积发育,其成分为粗砂占1167%、中砂占4058%、细砂占4773%,属中细砂。其分选系数(S。)为163,属中等分选性。海滩砂的矿物成分以石英为主,含长石、云母、贝壳及少量珊瑚碎屑,含有少量的重矿物,如磁铁矿、钛铁矿、锆石、电气石及褐铁矿等。

3)砾滩沉积:分布于东部海岸,且较发育,沙头角、乌泥冲、大鹏半岛岭下、大网前、鹿嘴、杨梅坑等均可见及。其中以杨梅坑的砾滩较有代表性,砾石成分较复杂,来源于基岩海岸和杨梅河带来的冲洪积物,砾石成分以石英砂岩和火山岩为主,少量珊瑚和介壳碎块,砾径15~30 cm,呈扁平的半滚圆状至半棱角状,排列无序,颜色和形态各异,个别具有观赏价值。

2澙湖沉积层

海湾的拦湾砂堤背后形成渴湖,其后逐渐淤积成潟湖平原。东部海岸甚为发育,见于盐田、大梅沙、小梅沙、溪冲、上洞、屯洋、官湖、迭福、上围、东、西冲及新圩等地;东海岸仅见于南头蛇口。潟湖沉积物多为淤泥质砂及砂质黏土。据大鹏湾澙湖的钻孔资料,下部为灰白色黏土,上部为灰黑色淤泥质砂,厚度775m。西海岸南头的澙湖沉积,下部为灰白色粗砂或黏土质砂;上部为淤泥质砂或粉砂淤泥。在南头后海澙湖平原埋深05m的淤泥14C年龄值为距今(1280±70)a。

3海积冲积层

深圳地区的海岸平原往往是中、小河流下游入海口的聚集地带,常形成海积、冲积混合成因的平原,其中西部海岸的海积冲积层尤为宽广连片,东部海岸只有王母河下游平原较为发育。沉积物的形成明显受陆上水体(包括河流、潮流)与海洋水体相互作用的控制,属海-陆交互相沉积。据西海岸公明东北下村附近的钻孔,沉积层下部为95~155m的砂砾,中部为黏土质砂,上部27m砂砾。松岗西南至东宝河口,钻孔均见含蚝壳淤泥。万家朗、沙头一带地表下07m埋藏有红树林。深圳河中下游北侧下部为中砂或粗砂,有时夹黏土层,厚2~7m;上部多为浅灰、灰黑色淤泥质黏土层,偶夹淤泥质砂层,厚3~7m。据在文锦渡、东部王母河附近的水贝、龙岐等地通过硅藻分析,发现硅藻化石有淡水种、半咸水种-咸水种,具有咸、淡水生物的海、河相沉积特征。另据14C年龄的测定,年龄为(7080±160)a,属全新世中期以来的沉积。

典型的海-陆交互相小型三角洲沉积见于深圳湾北侧大沙河及小沙河河口,据钻探资料,下部为粗砂或砾砂,中上部以中砂为主,夹砂质黏土,沉积层具平缓的交错层。

4冲积-冲洪积层

冲积层一般是指洪水可以漫到的河漫滩,并可继续接受河流的沉积;冲积Ⅰ级阶地是原来的河漫滩沉积,由于地壳运动抬升形成台阶,特大洪水也只能掩及其前缘;山间的狭窄平原、低丘台地间的浅凹地,受季节性水流的影响,形成散流或暴流沉积的冲洪积层。该区出现这三种类型,在具体填图中较难区分,故划为冲积-冲洪积层(或简称冲洪积层)。冲积-冲洪积层分布在光明、玉律、石岩、龙华、观澜、龙岗、坪山、坪地、坑梓、王母、葵涌及深圳水库周边等地。低丘台地山间谷地的冲洪积层,粒级下粗上细的二元结构一般不明显,河谷下游地段沉积物的二元结构较清楚。前者在龙华河谷的钻孔资料,冲洪积层由砂及黏土夹泥炭组成,厚度一般大于3m;后者在葵涌的新围冲钻孔资料,由下而上分别为:杂色砾石层、含角砾黏土质砂、砾石层、含卵石砂质黏土、细砂黏土,厚1965m。据沙湾河下游埋深68m的腐木14C年龄值为距今(4930±120)a,埋深25m为距今(1200±80)a。

5洪积层

洪积层分布于黄田、西乡、草埔、横岗、莲塘、盐田、葵涌、王母等地,为Ⅰ级洪积阶地沉积,组成物质以砾石和砂、黏土为主,厚度大于5m。其特征是较松散,未经胶结,未红土化或微红土化。沙头角的洪积物砾石直径多为3~10cm,布吉多为2~5cm,莲塘为1~90cm,屯洋为3~40 cm,总之,与二级洪积层含有的砾径1~5 m巨砾,有较大差别。

晋东北地区已知具有工业意义的银矿床主要为次火山岩浆热液裂隙充填交代型,且与金矿密切共(伴)生,当其银金属储量大于10 t时,则构成伴生银矿床,如义兴寨及辛庄小型银矿床;当Ag平均质量分数大于100×10-6时,则构成独立银矿床(如义兴寨8号脉)。部分矿区银与金、多金属共生,均达到工业指标(如高繁、刘庄银金矿和耿庄金银矿床等);灰窑沟和马桥有望成为独立银矿床。

孟令山(1988)将次火山岩浆热液银矿床分为3 个亚类型,即:接触交代型(如刁泉、刘庄)、充填交代型(如太白巍山、义兴寨、辛庄和高繁)和隐爆角砾亚型(如耿庄和灰窑沟、马桥等)。

接触交代型银矿体产于燕山期中酸性—酸性浅成—超浅成次火山杂岩体与碳酸盐岩接触部位,与矽卡岩型铁铜矿、金矿伴生或共生,如刁泉、刘庄银矿点、太那水和岔口麻地坪银矿化点等。其中刘庄为 Zn、Ag、Au 共生,其他矿(化)点均为伴生银。

充填交代型银矿为燕山期中酸性—酸性次火山杂岩体成岩后期,中低温气水热液以裂隙充填交代形成的脉型和构造蚀变岩型银矿。此类银矿为晋东北地区的重要成矿类型,如义兴寨、辛庄、高繁、太白巍山、灰窑沟和马桥等。其中,灵丘县太白巍山和代县高繁是山西省规模最大的银矿床。

隐爆角砾岩型银矿床指以充填交代形式产在隐爆角砾岩筒中的金银矿床,矿化多为富硫化物的含金、银石英脉和浸染状,分布在角砾岩筒断裂裂隙及角砾间隙内,如繁峙县耿庄和庄旺。

隐爆角砾岩筒及角砾岩本身 Ag 丰度值高,储矿空间良好,是一种良好的金、银、铅、锌矿床成矿环境。

晋东北地区已出露的隐爆角砾岩筒有近40个,产地有堡子湾(5个),九对沟、浑源火山盆地(4个),太白巍山(3个),义兴寨(4个),耿庄、茶坊(2个),庄旺、磨峪沟、太那水、刘庄、小浪门、尧峪、蒿地堂(7个)和滩上(8个)等,这些岩筒(管)中普遍有金、银或多金属矿化,可作为一个很好的找矿预测目标。

高繁银金矿床为浅成—超浅成次火山岩浆热液构造蚀变岩型代表性矿床,也是此构造岩浆活动带中目前已知的唯一工业银金矿床。

矿区范围内基底地层为太古宙五台群台怀亚群火山沉积变质岩系,平均Au为丰度为38×10-9;古元古代滹沱群高繁亚群以角度不整合覆盖其上,岩性为浊积岩建造石英岩、千枚岩和黑色板岩。NW向断裂系统由F1、F2和F3等3条断裂组成。其中F2为成矿主干断裂(图4-22)。

F1断层在矿区范围内长2 km,宽50~100 m,倾向40°~50°,倾角60°~70°,由一系列相互平行的断裂面组成,平推断距500~800 m,张扭性,为多期活动的继承性断裂。沿倾向深达燕山期石英斑岩体,为导矿与储矿构造。

F3断层长25 km,倾向25°,倾角31°。两个主断面平行,宽3~15 m,延深400 m以上。断裂带内为灰黑色断层泥、角砾岩与碎裂岩,为3号矿带的储矿构造。

图4-22 高繁金银矿田地质略图

1—冲洪积物;2—冲积物;3—新近系;4—滹沱超群四集庄组底砾岩;5—高繁群;6—台怀群;7—石咀群;

8—辉绿岩;9—含角砾石英斑岩;10—隐爆角砾岩;11—闪长岩;12—花岗闪长斑岩;13—花岗斑岩;

14—花岗闪长斑岩脉;15—长石斑岩;16—石英斑岩;17—玄武岩脉;18—断层;19—不整合接触界线;

20—高阶地砂金分布区;21—古断裂;22—矿点及矿化点位置;23—矿化裂隙;24—闪长玢岩。

图例中8为吕梁期,9、10、11、12、13、14、15、16、24为燕山期,17为喜马拉雅期

滩上复合岩体为此构造-岩浆活动带内的代表性岩体,近圆形岩株状,面积34 km2,由火山颈相凝灰质角砾岩、集块岩和侵入其中的次火山岩相角砾状长石石英斑岩及石英斑岩组成。此岩体之南在F1、F2、F3号断裂交汇处有超浅成花岗闪长岩岩株,面积08 km2,侵位后又被震碎,并伴有金、银、钼、铜、铅、锌等矿化。所谓的高繁银金矿床就是指该岩株沿F3断裂西延的矿化部分。除此复合岩体之外,在其周围还有高繁、滩上、灰窑沟、大席麻沟、小席马沟、马桥、大屋次和小屋次等8个卫星式小岩株或爆破角砾岩筒,为良好储矿构造。其中,总是多少伴有银金矿或其他多金属矿化。

滩上杂岩体分3个岩浆旋回:早期形成爆破角砾岩筒和隐爆“含砾”石英斑岩、气爆火山岩(火山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和火山凝灰岩)和浆爆熔岩(晶屑凝灰岩和岩屑凝灰岩),伴随铜钼矿化,K⁃Ar年龄约为141Ma,属燕山中期产物;中期依次形成闪长岩-花岗闪长岩-斑状花岗岩;晚期生成一系列闪长玢岩、石英斑岩和长石斑岩脉等,银金矿形成于岩浆活动末期热液阶段。由此看来,岩浆活动特征与义兴寨矿区相似,仅以岩浆活动早期底压大而相对多地形成一些气、浆爆火山碎屑岩而别之。

环绕滩上岩体有以金银矿为主的一系列内生金属矿(化)点,成为晋东北地区又一个多金属矿集区:中部为滩上铜钼矿,南部为二甲岩铜矿、屋次金矿、马桥银矿、兑家沟金银矿,西部高繁银金矿,北部灰窑沟银矿和东部为大席麻沟银金矿等。构成以燕山期中酸性次火山杂岩体为主控因素的共生成矿系列与矿床共生组合,显示为有成因联系的不同矿床、不同矿物成分和不同成矿元素在水平方向上有规律的带状分布。因为工作程度较低,不同矿物或有用组分,或在成因上有密切联系的不同矿石建造,是否存在不同矿化类型的垂直分带尚不清楚(图4-22)。

矿田范围内,重砂和相关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发育,并且可与伯强矿集区综合异常相媲美;同时也是古代采冶遗迹众多和砂金采矿历史悠久的地区。从次火山机构特征和矿化的普遍性来讲,应为整装勘查深部找矿选区目标之一。

高繁银金矿床主矿体赋存在F3断裂扩容带上、下盘。1、2号为主矿体,其他矿体长不足60 m,厚不过2 m。所有矿体常有膨缩和尖灭再现现象(图4-23)。1号矿体位于下构造面,呈不规则脉状,控制长度800 m,延深80~180 m,均厚067 m,平均含w(Au)为411×10-9,含w(Ag)为4904×10-9;2号矿体位于上构造面,长900 m,控制延深60~330 m,均厚113 m,平均含w(Au)为318×10-6;含w(Ag)低于1号矿体,Ag/Au=155。

图4-23 高繁银金矿床地质图

1—滹沱群四集庄组砾岩;2—五台群高繁亚群;3—长石石英斑岩;4—闪长岩;5—辉绿岩;

6—断裂破碎带及编号;7—银金矿体及编号;8—滩上火山碎屑-闪长岩复合岩体

在③号矿带中以控制圈定矿体6个,其中以③-1和③-2号矿体规模最大。

③-1号矿体呈不规则脉状,倾向20°,倾角50°,长800 m,延深80~100 m,均厚067 m,平均含w(Au)为528×10-6;平均含w(Ag)为1245×10-6。

③-2号矿体纵向呈透镜状,倾向20°,倾角50°。长420 m,延深60~330 m。均厚111 m,平均含w(Au)为361×10-6,w(Ag)为18977×10-6。

矿石矿物组合如表4-8所列。

矿石结构有自形—半自形晶结构、共结结构、包含和生长环带结构、充填交代结构、固溶体分离结构和应力作用形成的斑杂状、角砾状、丝条状、压碎状和塑性变形结构,以及风化淋滤形成的胶状结构等。构造有:充填作用形成的晶洞、梳状和条带状构造;应力作用形成的透镜状与角砾状构造;细脉浸染状构造;表生作用形成的蜂窝状、胶状与土状构造等。

表4-8 高繁银金矿床矿石矿物共生组合

矿石类型有两种:一为构造蚀变岩型,即各种金属硫化物呈细脉浸染状分布在断层泥及蚀变断裂破碎角砾岩中;二为硫化物石英脉型,金属硫化物呈稀疏或稠密浸染状、团块状分布在石英脉中。含矿石英脉呈复脉状或群带状分布在断层破碎带顶、底板附近。这些矿脉又被后期破碎成角砾或透镜状。与义兴寨金矿床不同的是,成矿温度低、有用矿物颗粒小、含Ag高和金的成色低。表明高繁银金矿床成矿位置较义兴寨金矿成矿位置相对更远离成矿母岩体,或者说二者在矿床水平分带中处在距成矿岩体远近不同的部位。

自然金、银金矿和金银矿等有用矿物呈裂隙和粒间充填、包体和脉状等形式出现。其中,裂隙金约占71%,常赋存在黄铁矿和少量石英裂隙中;粒间金银约占2174%,赋存在闪锌矿、黄铁矿和黄铜矿中;脉状金银偶尔出现在方解石中。金、银矿物粒径005~040 mm,极少数达080 mm,呈粒状、树枝状、片状或蜂窝状。分540~697(银金矿)和242~333(金银矿)两种成色。银黝铜矿、螺状硫银矿、深红银矿与自然银共生,或呈固溶体状被方铅矿包裹。

以围岩蚀变的部位不同分两类:一类发生在围岩中的热液蚀变,如硅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方铅矿与闪锌矿化等。这些蚀变一般都发生在容矿的F1号断裂破碎带之外0~20 m范围内,而且近则强,远则弱。另一类蚀变则发生在F3号断裂破碎带内,如绢云母、高岭土化、硅化、碳酸盐化和多金属硫化物矿化等。这些蚀变常发育在矿体顶部前缘部位,且都是含矿气热水溶液进入扩容带内后形成的。

根据矿石硫、铅、氢、氧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等综合测试研究分析,高繁银金矿床形成于骤然减压、降温的条件下。根据沸腾稳定求得的成矿压力为140×105Pa,属超浅成压力环境。pH=446~138,Eh=042~061,说明该矿床形成在酸性介质弱还原—还原环境。

从上述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物理-化学条件来看,高繁金银矿床是在燕山中期中酸性—酸性浅成—超浅成次火山杂岩体成岩过程的中—低温热液阶段,以裂隙充填交代形成的矿床,多数为含银金矿石英脉型,少数为构造蚀变岩型。

高繁银金矿床与滩上复合岩体直接相关,严格受NW向张性断裂破碎带控制。成矿热液来自次火山岩浆热液和射气作用产生的岩浆水。成矿晚期阶段有大气降水混入,具有低盐度的 型。是在中—低温酸性介质还原环境和减压沸腾条件下形成的。矿体主要赋存断裂破碎带上、下界面部位,属岩浆热液充填交代构造蚀变岩型银金矿床,与太白巍山银锰矿床可以对比。

滩上复合岩体受北西和北东向两组断裂交叉部位控制,如同其他典型矿床一样,在一个不大的范围内,次火山浅成、超浅成相岩体群常以一个主岩体为中心,一个至多个隐爆角砾岩筒或小岩株呈“卫星”式围绕分布。这些岩体来自过渡性地壳同熔性岩浆源。成矿热液产生于岩浆活动末期,Ag、Au、Cu、Pb、Zn、Mo 和S、Fe 等成矿元素以Cl-和 的络合物进行迁移。当这种高温富矿质的岩浆期后热液在运移过程中,又从围岩中获取一部分成矿物质,使流体矿化度不断增高与浓缩。当这种高温成矿流体进入扩容带后,因温压条件骤降产生减压沸腾、大气降水和围岩成分混入、H2S的还原以及其他物理-化学条件变化的综合性影响,流体系统的自身平衡遭到破坏,pH和Eh值降低,促使多金属元素络合物分解,通过对围岩的充填-交代沉淀成矿。流体的减压沸腾和去气作用,使流体矿化度骤然升高是主要成矿条件。

本区包括昆仑山以北的青海北部,甘肃西北部(鸟鞘岭以西)及新疆全部地区。区内现代景观主要是干旱的沙漠和戈壁,在4000—7000m之间的高山上,常终年积雪,有现代冰川发育。这里有亚洲最大的内陆盆地(塔里木、柴达木及准噶尔盆地等),还有干旱的高原(阿拉善、河西走廊等)。该区的构造和地貌均呈东西向延伸。

1一般特点 西北区第四纪以前的上新统主要以灰色、褐色砾岩为主,并有泥岩和砂岩的夹层。该区第四纪地层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从上新世以来,由于气候不断变干旱,从上新世到整个第四纪期间,湖积物和冲积物越来越少,洪积物和风积物不断增多。

(2)在空间上,地层表现出明显的分带性。在高山区为冰积物和冰缘沉积物;在山麓带变为洪积和冰水沉积,向盆地方向过渡为冲积、风积物;盆地中心常为盐湖、盐沼化学沉积和细粒机械沉积。

(3)沉积物明显受气候和冰期的影响。西北区气候主要为极端干旱的荒漠气候。与这种气候相适应的沉积物为风沙及盐类沉积,以及山麓带的洪积物,这是该地区最有特色的沉积物类型。在海拔较高的山地,气候寒冷,加之受冰期气候的影响,一般发育有3-4次冰川堆积。

(4)西北区新构造运动活动频繁而强烈,特别是在山地与盆地接壤地带,表现更为清晰。新构造运动使地层发生了变形变位,产生了断层和褶皱,导致了地层的倾斜以及不同时代地层之间的角度不整合接触。由于山地持续上升和盆地不断下降,山区剧烈的剥蚀作用所产生的大量碎屑物质堆积于山麓地带,常形成厚度巨大的地层。

(5)西北地区第四纪地层研究程度还较低。为便于介始,一般根据地层、冰期和新构造运动的差别,将西北地区第四纪地层划分为天山—塔里木、祁连山—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等区。前两个区的地层差别不大,柴达木地层则有明显不同。按第四纪堆积物的主要类型划分,本区可分为山地冰川堆积区、山麓洪积区和盆地内部的盐湖、风积区。

2分层的标志和依据 西北区第四纪地层中化石稀少,这给用古生物方法划分地层带来了困难。但在早更新世地层中,偶尔可见哺乳类化石出现,可作为确定、划分更新世地层的依据。如在青海柴达木盆地盐湖相沉积中和天山北麓的洪积层中发现了三门马等早更新世的代表性化石,指示早更新世地层的存在。由于本区新构造运动活动强烈,在地层中可见到3—4个明显的角度不整合面,这是划分该区地层的最明显的标志。新构造运动不仅造成了地层间的不整合关系,而且也使不同时期的洪积扇呈现不同的关系。可根据洪积扇的各种关系(如嵌入、串珠状和叠加等)来划分洪积地层。不同的洪积扇代表了不同时期的构造运动和洪流堆积,据此划分的地层可与依据不整合划分的地层相对比。如在天山北麓东段,有四期洪积扇呈嵌入关系,这四期洪积扇代表了早、中、晚更新世和全新世四个时期的地层。在冰川发育区,可根据冰碛物的分布、成分和风化强弱差别以及不同冰碛层之间的间冰期沉积夹层来划分冰期和间冰期地层。

3各亚区第四纪地层

(1)天山一塔里木区 本区北界大致为天山北麓;东以东经93°附近的疏勒河与罗布泊的分水岭为界;南以西昆仑山北麓为界;西部以国境线为界。区内上新统厚1500m左右,为洪积砾石层,和第四纪下更新统呈不整合接触(图13-16)。第四纪主要沉积类型为洪积、冰碛和冰水沉积。地层层序及划分见表13-4。

图13-16 新疆天山南麓库车附近第四纪剖面(据黄汲清、杨钟键)

Qt1—近代沉积;Qg1—下西域砾石层;Qg2—上西域砾石层;Tr2—库车群

① 洪积地层

在天山南、北麓,普遍发育了洪积砾石层。在天山北麓东段,有四期洪积扇,它们分别呈嵌入关系,代表了第四纪四个时期的洪积地层。

第一期洪积层 这是一套灰褐色、泥质和钙质胶结的砾岩,砾石成分主要为变质岩、砂岩和泥岩;砾石直径多在05—30cm之间,分选较差;砾石表面具黑褐色沙漠漆。在天山南麓,这一期洪积层被称为下西域砾石层,其下部产三门马化石,时代为早更新世。

第二期洪积层 该层为灰褐色砾石层,含厚层纤维石膏。该期砾石层也称为上西域砾石层,时代暂定为中更新世。

上、下西域砾石层均受到了构造变动,地层倾斜。下西域砾石层倾角较大,上西域砾石层倾角较小,二者为不整合接触(图13-16)。

第三期洪积层 该层为含砾石的淡**粉沙、黄土或含细砂的砾石层,砾石直径一般为10cm左右,最大50cm;砾石成分以石英砂岩和变质岩为主;分选差,磨圆较好。这期砾石层也称戈壁组,时代暂定为晚更新世。

第四期洪积层 该层为全新世或现代洪积层,一般由两个新扇构成,高出现代河床2—3m。

表13-4 天山—塔里木区第四纪地层表

上述四期洪积层的时代愈老,分布位置愈高,组成的洪积扇扇面愈破碎。时代老的洪积层颜色深,时代新者颜色浅。由老到新,颜色从灰褐色变为灰色,再变为淡**。新老洪积层中石膏含量亦呈有规律变化,时代越老,石膏层含量越厚。时代不同的洪积层胶结程度也存在差别,时代老的洪积层多已成岩或半成岩,时代新的洪积层处于疏松的未胶结状态。

② 冰川沉积 在天山山地,第四纪冰期时山谷冰川广泛发育,有时冰体下达山麓,形成山麓冰川。据目前的研究,一般将天山山地的第四纪冰川划分为四个时期,形成四次冰川堆积物。在冰川发育规模上,一般由老到新,冰川由大变小,反映第四纪气候在向干旱方向发展。在气候转暖的间冰期,冰川后退,面积缩小,冰碛层受到风化,并出现间冰期沉积。在不同的地方,人们给予每次冰期与间冰期的名称常不相同,但划分的冰期次数差别不大。在天山托木尔峰地区划分四个冰碛层,由老到新如下(图13-17):

阿合布隆冰碛层 该冰碛层为红褐色,由泥砾构成,砾石大小不一、成分复杂,毫无分选,大多已成为胶结的砾岩。在乌鲁木齐南山地区,这次冰碛层被称为乌鲁木齐冰碛层。一般将这次冰碛层划为早更新世。当时冰川长近100km,为宽尾山谷冰川,也有人认为是山麓冰川。

煤矿冰碛层 该冰碛层在乌鲁木齐南山地区被称为前峡冰碛层,为灰褐色,由砾石、漂砾和泥质构成,胶结坚实。冰碛层厚8m,覆盖在侏罗纪地层上一般认为其时代为中更新世。该期冰川为宽尾山谷冰川

克孜尔布拉克冰碛层 该冰碛层由冰碛漂砾、砂和粘土构成,无分选,未胶结或半胶结,构成终碛垄。当时冰川为山谷冰川或山麓冰川。这次冰碛层的时代暂定为晚更新世早期。

破城子冰碛层 该冰碛层也称望峰冰碛层,为含较多细粒物质的泥砾及漂砾土,未胶结。这次冰碛层的时代为晚更新世晚期。当时冰川为山谷冰川。

由上可知,冰碛层由老到新,由胶结到半胶结和不胶结,冰碛物风化程度由强到弱。各期冰碛层厚度不大,一般在10m左右。

图13-17 天山托木尔峰地区破城子煤矿附近冰期、间冰期地层剖面

(1)、(3)和(5)层分别为破城子冰碛层、克孜尔布克冰碛层和煤矿冰碛层;(2)、(4)层为间冰期沉积

在各冰期之间,为间冰期沉积(表13-5),间冰期主要为河流冲积层,以砾和砂为主,具分选性,层理清楚,有时与冰碛层交替出现(图13-16)。

(2)祁连山—河西走廊区 本区东以乌鞘岭的东麓为界;南达以祁连山南麓;西至天山—塔里木区相临;北面包括北山,向东包括黎山、龙首山,再向东大致以阿拉善沙漠的南缘为界。

区内地层以洪积层为最发育,在祁连山山区有冰积物出现,湖积层仅出现于晚更新世及全新世。该区地层划分如表13-5。

表13-5 祁连山-河西走廊区第四纪地层表

① 山前及高原第四纪地层

下更新统 为灰色,主要由砾石组成,称玉门砾石层。砾石形状多为浑圆形和次棱角形,局部夹透镜状硬砂岩,钙质胶结。该砾石层在山前分布较广,厚度变化大,从100到800m。砾石层受构造变动强烈,最大倾斜角度达30—60°。其成因主要属洪积形成的,间有冰水沉积。

中更新统 较松散,民乐以西称酒泉砾石层,砾石成分南山系变质岩为主;民乐以东,为老君山砾岩为主,在山前多组成砾石阶地,砾石层中夹粗、中砂质透镜体。砾石层厚百余米。其主要是洪积物,间有冰水沉积。该砾石层也受到了强烈的构造变动。

上更新统 有砂质粘土、化学沉积及黄土状粘质砂土其中湖沼砂质粘土和化学沉积以酒泉盆地为最典型,张掖、民乐盆地北部亦有分布,岩层最厚在60m以上,有碳酸钙、芒硝、石膏和岩盐沉积,在砂质粘土中富含腐殖质,并间有泥炭层;黄土状粘土质砂土分布在南山山前高阶地上和洪积扇边缘,具垂直节理和大孔隙,厚度不超过10m。在酒泉城北发现其中有人类活动遗迹,有灰烬与陶器。该地层以洪积为主,也有冲积形成的。

全新统 包括洪积、冲积和风积地层。洪积层主要是砾石层,在南山和北山山前广泛分布,构成小型洪积裙;冲积层以青灰色中细砂为主,夹小砾石层,厚度一般在10m以上;风积沙层为淡**中细沙,在酒泉盆地分布最广,出露厚度在20m以上。

② 祁连山冰川堆积 经过多年来的研究,已经查明祁连山区在第四纪发育有3—4次冰川和相应的冰碛层(表13-6)。这一地区第四纪的冰川主要是山谷冰川、网状山地冰川,也可能出现过山麓冰川。从3—4次冰碛层发育的时期来看与其它地区基本相同,并可相互对比。各期冰碛层的共同特点是以砾石为主,常含漂砾和泥砂成分,无分选和磨圆。各次冰期之间的间冰期沉积大多是具层理的流水沉积。

表13-6 柴达木区第四纪地层划分表

(3)柴达木区 柴达木区东界从西宁、湟源、共和盆地西缘一直到巴颜喀喇山;南以阿尼马卿山、布尔汉布达山及昆仑山北麓为界,西界为阿尔金山东麓;本区第四纪沉积的特点是有广泛的盐湖沉积,沉积物粒度较细,生物化石较多。粗粒沉积仅在盆地边缘有一定分布。由于柴达木盆地西北部上升和东南部下降,造成了第四纪地层在盆地西部不太发育,而在盆地中部及东南部发育良好。该区地层划分见表13-6。

① 下更新统 在柴达木盆地西部,下更新统称七个泉组。该组地层主要为灰色砾岩夹**砂质泥岩,有时含岩盐和石膏,自下而上粒度由细变粗,厚约330m。在盆地中部和东部,下更新统称巴龙马海组。这一组地层由灰绿色、褐灰色砂质泥岩、粉砂岩夹石膏、岩盐层及砂岩组成。在盆地边缘厚达200m,中心厚度在1800m以上。该组地层含丰富的生物化石,主要有三门马、剑齿虎、中国鬣狗、犀牛、短耳兔、布氏大角鹿和披毛犀等。这两组地层均以湖相沉积为主。

② 中更新统 该区中更新统称盐湖组,其下部为黄绿、浅褐红色泥岩与灰绿色砂岩互层;上部为灰绿色、灰褐色、土**泥岩,夹少许砂岩、细砂岩、泥灰岩、石膏和黑色炭质泥岩等。该组为盐湖相沉积,厚度在950m以上,主要分布在盆地东部。其中含东方剑齿象、介形虫类等化石。所谓盐湖组也可能包括部分早更新世沉积。

③上更新统 上更新统为盐湖沉积和洪积层等沉积物,其中,洪积、冲积及冰水沉积由砂、砾及砂质土构成,分布在山麓地带,厚数十至数百米;盐湖沉积为一套褐**盐层,厚15—20m。盆地中部有棕色、蓝灰色及灰绿色湖相粉砂及粘土沉积,厚200—300m。

④全新统 全新统主要为盐湖沉积和风积,分布普遍,由盐滩及湖底盐层组成,成分以盐类为主,次为光卤石、芒硝和氯化镁等。盐类沉积与风积、泥质沉积常混杂在一起。

最后,应当强调指出的是,由于西北区第四纪地层中化石稀少,而且沉积物粒度较粗,常缺乏测定年代的理想剖面和样品,所以,地层的时代主要是根据地层的相互关系、地貌位置和岩性特点的不同,通过对比,进行推测。这些地层的时代是不准确的,不能认为目前的地层划分方案是确定不变的,要根据收集到的新资料,随时补充和修正该区现在的地层层序和时代。另外,该区的冰碛、洪积和冰水沉积易相互混淆,因此,在划分地层时,首先要根据多方面的资料,确定他们的成因。

第四纪沉积物的成分、颜色、结构、构造等与沉积物形成时的古环境和古气候密切相关,它们能指示沉积物形成时的古气候条件,如红土指示温暖湿润的气候,而黄土则表明气候干旱寒冷。

沉积物的岩石学气候标志是研究和恢复第四纪气候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第四纪气候研究的基础。冰碛物、黄土、钠盐沉积、钾盐沉积、湖积物、红土、洪积物、钟乳石、珊瑚礁堆积等都是良好的气候指示标志,现将主要的沉积物成因类型与指示的气候特征总结于表11-4中。

表 11-4 主要的岩石学气候标志

在应用沉积物气候指标恢复第四纪古气候时,应注意不同成因类型的沉积物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这种变化在第四纪时期是经常发生的。比如,黄土在第四纪的不同时期其分布范围不同,在末次冰期可向南扩展到长江流域,说明这个时期气候非常寒冷; 随着气温升高和降雨增多,黄土分布的范围会明显缩小,而南方的红土却向北扩展。如果是在一个地点或一个剖面上,研究气候随时间的变化,就要注意不同类型的沉积物交替出现的情况,即使是同一种类型的沉积物,也要注意沉积物在颜色、成分、结构、构造等方面的变化,它们都能较好地反映气候变迁。如在河流沉积物中夹洪积物,这期洪积物代表了干旱气候; 河流沉积物砾石的粒径、分选性变化指示水动力条件的变化; 沉积物颜色变化与气温相关。所以在利用岩石学气候指标时,应注意沉积物的每一项特征,可能都包含了某种气候信息,但同时也应注意气候指标间的互相验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200360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2
下一篇2023-11-02

随机推荐

  • 欧莱雅复颜精华露使用方法 欧莱雅复颜精华露怎么用

    1、欧莱雅积雪草微精华露有两种使用方法,一种是作为精华使用,一种是用来湿敷。 2、当做精华使用时,先在手心中倒入适量精华露,然后分别点涂在额头、脸颊、鼻子等部位,将精华露均匀的涂抹开后,再由内向外、由下向上轻轻按摩面部。 3、湿敷时需要先清

    2024-04-15
    24700
  • 推荐穿越小说~

    最近网络上好看的书其实也不少,我先来推荐几本个人觉得比较好看的书:1《木槿花西月锦绣》 5星这本书乃经典中的经典,不看会后悔一辈子滴!其风格大气中不乏柔美,震撼中不乏幽默,加之作者惊人的文笔及渊博的知识,使本书成为了网络中名副其实的穿越经典

    2024-04-15
    14100
  • 妮维雅洗面奶男士怎么样

    妮维雅这个品牌,一直专业的致力于男性护肤产品的开发和研究,其中也根据男性的生活特点和肤质的特点,来研究出了很多适合的产品,而关于妮维雅男士洗面奶,也是可以帮助去除多余油脂,非常适合男性肌肤使用泡沫,也非常的丰富。在使用之后,会感觉我们的皮肤

    2024-04-15
    19400
  • 苗家康美身体套盒怎么样

    还可以。苗家康美一个养生品牌,疏经通络,消肿散节,能有效针对肩颈酸痛,屈伸不利,肩周炎,颈椎病等肩颈疾病,扶正驱邪,培元固本,可舒缓放松紧绷的头、肩、颈部位,释放压力,达到放松的作用。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的产品,但是养生保健品不能代替

    2024-04-15
    8500
  • 妮维雅和欧莱雅哪个好?妮维雅是哪国的品牌?

    妮维雅这个品牌大家都比较熟悉,很多人都会想到它们家的洗面奶,还经常被拿来和其他的护肤品牌做比较,比如说欧莱雅这个品牌,因为欧莱雅的护肤产和妮维雅一样也是有男士和女士的,那妮维雅和欧莱雅哪个好?妮维雅是哪国的品牌?1、妮维雅和欧莱雅哪个好妮维

    2024-04-15
    12900
  • 露安适是哪个国家的-是德国生产的么?

    Lelch®露安适,德国Dehaa Rossun旗下健康护理品牌。品牌定位:具有医学背景的强健薄皮肤专家技术支持:欧盟GMPC认证(德国品质)、SebumCareTM技术、独有年龄分段配方、天然进口原料、通过口腔粘膜无刺激试验、Non-in

    2024-04-15
    7800
  • 妮维雅男士润肤霜过期了能用吗

    妮维雅男士润肤霜过期了不能用过期的东西就最好不要用了,而且这种润肤霜虽然说你用的话一次两次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如果你这样,而且也不能保证它过期了会产生什么过期的物质,可能会影响你的皮肤,所以脸部最好是不要涂的身体的其他部位虽然说影响不大,但是

    2024-04-15
    181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