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请教下MLCC生产过程中会产生的品质问题,主要是与银浆有关的,谢谢

想请教下MLCC生产过程中会产生的品质问题,主要是与银浆有关的,谢谢,第1张

我不知道你说的银浆是指内浆还是端浆,如果指内浆,主要是印刷过程中产生的图形质量问题,比如印刷图形不完整、渗开、针孔、厚度不均等;如果是指端银浆,主要是封端和烧银,主要品质问题有:流挂、端顶针孔、烧银开裂、发黄等。

双液注浆工法是以改良土壤为目的,一方面增加土质的强度,另一方面又可以达到止水堵漏的效果。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此工法已经成为地基处理不可缺少的施工方法并已被广泛地利用。针对各种复杂的地层,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需要注入各种类型的注浆材料,就必须采用多种注浆工法,才能达到设计要求及预想的改良效果。虽然以改良土壤的强度和止水性能是地基处理的主要目的,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而陷入困境。对于我们来说,地质改良的效果是第一位的,为使地层保持自然状态,仅仅使用水和土来达到改良效果是我们今后的研究方向。任何的工法都有自身的长处和短处,而双液注浆技术,比其它类型地基处理工法都有广泛地适用性,可以满足越来越复杂的地基处理工程的要求。由于浆液混合方式和注浆的方向性可随时调节,注浆材料的凝胶时间可以从瞬结到缓结,配比可任意搭配,以及能够实现定向、定量、定压注浆施工。悬浊液型及溶液型的浆液,能够解决不同地质条件的地基处理问题。随着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地下地铁、电力隧道、热力隧道、山岭隧道、引水及排水工程等建设任务越来越繁重,以及堤坝、桥梁、道路、机场跑道等其它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发展,双液注浆技术作为地基处理方法的一种,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土层注浆的目的包括堵水和加固两方面,是一种古老而又新型的地基处理方法。目前国内常采用的注浆施工方法多为静压注浆法。高压喷射注浆法。深层搅拌注浆法等。经多年工程实践,这些方法都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并总结出行之有效的工艺、工法。这些方法各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我们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开发研究了双液注浆技术,并应用于工程实践取得了极好的成效。 双液注浆技术是采用钻机钻孔至预定深度后注浆。浆液有两种,即A液和B液。两种浆液通过端头的浆液混合器充分混合。注浆时实施定向、定量,定压注浆,使岩土层的空隙或孔隙间充满浆液并固化,改变了岩土层的性状。 特点 (1)注浆过程中注浆管不回转,不发生浆液溢流现象,有利于保护环境不受污染。 (2)浆液分溶液型(A、B液组成)和悬浊型(A、C液组成)。浆液对土层有很强的渗透性,采用调节浆液配比和注浆压力的办法可使注浆范围人为控制;凝结时间可以调节,并以复合注入施工。 (3)钻杆端头的浆液混合器可使两种浆液完全混合,使浆液均匀。 (4)可从地面垂直注浆,亦可倾斜注浆,适当增加注浆压力,可进行水平放射注浆。 (5)从钻孔至注浆完毕,可连续作业。 (6) 注浆材料可以是水玻璃、二氧化硅系胶负体等,材料来源广泛。 (7)适用范围广,可用于各种土层。 双液注浆技术的适用范围 (1)盾构、隧道及地下工程。如盾构隧道、及地下工程周围土层改良盾构、隧道及地下工程掘进竖井洞口地层加固,地下管线保护、隧道通过地面建筑物基础的跟踪注浆等。 (2)深基坑工程。如防止基坑底面隆起止水帷幕。保护基坑外地下管线和建筑物的注浆加固。 (3)既有建(构)筑物或拟建建(构)筑物基础加固工程。如注浆改良地基提高地基载重力,控制沉降量,沉降差和沉降速率。

制浆工艺流程

制浆是指利用化学方法、机械方法或两者结合的方法,使植物纤维原料离解变成本色或漂白纸浆的生产过程。

编辑本段纸浆种类及用途

1机械木浆(MECHANICALWOOD-PULP)

机械木浆亦称磨木浆,是利用机械方法磨解纤维原料制成的纸浆。它在造纸工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生产成本低,生产过程简单,成纸的吸墨性强,不透明度高,纸张软而平滑。适宜印刷上的要求。但由于纤维短,非纤维素组份含量高,所以成纸强度低。另外由于木材中的木素和其他非纤维素绝大部分未被除去,用其生产的纸张易变黄发脆,不能长期保存。

机械木浆通常指白色机械木浆和褐色机械木浆两种。白色机械木浆主要用于生产新闻纸,也可配入其他纸浆中抄制书写纸和印刷纸;褐色机械木浆多用于生产包装纸和纸板,特别是工业用纸板。

2硫酸盐木浆(SULPHATEWOODPULP)

硫酸盐木浆是采用氢氧化钠和硫化钠混合液为蒸煮剂。在蒸煮过程中,因为药液作用比较和缓,纤维未受强烈侵蚀,故强韧有力,所制成的纸,其耐折、耐破和撕裂强度极好。它一般可分为漂白和未漂两种。未漂硫酸盐木浆可供制造牛皮纸、纸袋纸、牛皮箱板纸及一般的包装纸和纸板等。漂白硫酸盐木浆可供制造高级印刷纸、画报纸、胶版纸和书写纸等。

3亚硫酸盐木浆(SULPHITEWOODPULP)

亚硫酸盐木浆是以亚硫酸和酸性亚硫酸盐的混合液为蒸煮剂。该浆的纤维较长,性质柔软,韧性好,强度大,容易漂白,并有极好的交织能力。依其精制程度可分为未漂、半漂和漂白三种。

未漂浆因含少量木素和有色杂质,所以呈**,纤维也较硬,多用于抄造中等印刷纸、薄包装纸以及半透明纸和防油纸。

半漂浆中含有大量的多缩戊糖,因此抄造透明的描图纸和仿羊皮纸等。

漂白浆的纤维洁白,质地纯洁而柔软,但由于经过漂白处理,纤维强度低于未漂浆。此种浆多用以抄造各种高级纸。

4废纸纸浆(WASTEPAPERPULP)

废纸纸浆系利用使用过的废纸或印刷厂裁切下的纸边为原料,经过机械力量搅拌并经漂白或脱墨处理而制成的。

废纸纸浆的纤维强度和性能,是废纸所用的纸浆种类决定的。但是由于纤维再次遭受药液侵蚀,或受机械力的损伤,所以较原来纤维性质为差。根据废纸纸浆原废纸的质量高低,分别用于抄造印刷纸、书写纸、纸板及较低档的纸张。

除上述介绍的几种纸浆外,还有稻草浆、苇浆、蔗渣浆、竹浆、棉浆、麻浆及合成纸浆等。

编辑本段纸浆成分

纸浆中构成纤维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另外还有不同程度的半纤维素、木素、树脂、色素、果胶和灰分等物质。其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是纸浆需要的基本成分,而其它成分均属除掉之列。

编辑本段纸浆主要性能指标

纸浆的性能指标甚多,概括起来可分为物理和化学性能两大类。而物理性能是判断纸浆价值的重要指标,其中抗张强度、耐破强度和撕裂强度是进口纸浆的主要考核指标。目前进口量较大的是漂白硫酸盐木浆、未漂硫酸盐木浆、漂白亚硫酸盐木浆和机械木浆。

编辑本段检验标准

进口纸浆检验主要包括销售重量检验和物理性能检验,所涉及的检验标准有美国标准(TAPPI)、国际标准(ISO)、北欧标准(SCAN)、澳大利亚标准(APPITA)、加拿大标准(CPPA)等。

酸浆

(《本经》)

异名葴、寒浆(《尔雅》),醋浆(《本经》),苦葴、苦蘵、皮弁草(崔豹《古今注》),酸浆草(《尔雅》郭璞注),灯笼草(《唐本草》),苦耽(《嘉祐本草》),金灯草(《履巉岩本草》),姑娘菜、灯笼儿(《救荒本草》),红姑娘(《卮言》),天泡草(《纲目》),红娘子(《柳边纪略》),珊瑚架(《汪连仕采药书》),山瑚柳、天灯笼草(《纲目拾遗》),九古牛(《植物名实图考》),泡子草,扑扑子草(《福建民间草药》),花姑娘(《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姑娘花(《四川武隆药植图志》),打朴草(《闽南民间草药》),叶下灯、铃儿草、荷朴(《闽东本草》)。

来源为茄科植物酸浆的全草。

植物形态酸浆

多年生草本,高35~100厘米。具横走的根状茎。茎直立,多单生,不分枝,略扭曲,表面具棱角,光滑无毛。叶互生,通常2叶生于一节上;叶柄长8~30毫米;叶片卵形至广卵形,长4~105厘米,宽2~65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或广楔形,边缘具稀疏不规则的缺刻,或呈波状,上面光滑无毛,下面几无毛。花单生于叶腋,花梗长1~15厘米;花白色,直径15~2厘米;花萼绿色,钟形,长约1厘米,先端5裂,边缘及外侧被短毛;花冠钟形,5裂,裂片广卵形,先端急尖。边缘具腺毛;雄蕊5,着生在花冠的基部,花药长圆形,基部着生,花丝丝状;子房上位,卵形,2室,花柱线形,柱头细小,不明显。浆果圆球形,直径约12厘米;光滑无毛,成熟时呈橙红色:宿存花萼在结果时增大,厚膜质膨胀如灯笼,长可达45厘米,具5棱角,橙红色或深红色,无毛,疏松地包围在浆果外面。种子多数,细小。花期7~10月。果期8~11月。

生长于路旁及田野草丛中;也有栽培作观赏植物者。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本植物的根(酸浆裉)、宿萼或带有成熟果实的宿萼(挂金灯)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夏季采收。

化学成分含酸浆苦素A。酸浆苦素B,酸浆苦素C、木犀草素及木犀革素-7-β-D-葡萄糖甙。

药理作用①抗菌作用

酸浆煎剂对宋内氏杆菌有抑制作用,酸浆抗菌有效成分初步认为在油状液,此部分在试管内对绿脓杆菌、金**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从酸浆中提出之针状晶母液对金**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酸浆体外抑菌效果与临床治痢疗效不符。

②兴奋子宫的作用

早年提出的对离体家兔子宫有兴奋作用的酸浆根素(即硝酸钾)。其果实据云有催产作用。

③其他作用

日本酸浆果实及果囊有解热及强心作用,有谓酸浆之此项作用与其中所含草酸有关,且作用微弱,无应用价值。酸浆根素注射于动物,表现大脑抑制,若用大量,可使呼吸麻痹而死。国外曾用其同属植物的叶、果作利尿剂。

性味酸苦,寒。

①《本经》:"味酸,平。"

②《别录》:"寒,无毒。"

③《唐本草》:"味苦:大寒,无毒。"

归经①《得配本草》:"入手太阴经气分。"

②《闽东本草》:"入肺、脾二经。"

功用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治热咳,咽痛,黄疸,痢疾,水肿,疔疮,丹毒。

①《本经》:"主热烦满,定志益气,利水道。"

②《唐本草》:"主上气咳嗽,风热,明目。"

③《嘉祜本草》:"主腹内热结眉黄,不下食,大小便涩,骨热咳嗽,多睡劳乏,呕逆痰壅,痃癖痞满,小儿疬子寒热,大腹,杀虫,落胎,并煮汁服,亦生捣绞汁服。亦研敷小儿闪癖。"

④《本草衍义补遗》:"治热痰嗽。"

⑤《汪连仕采药书》:"清火,消郁结,治疝。敷一切疮肿,专治锁缠喉风。治金疮肿毒,止血崩,煎酒服。"

⑥《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清热解毒。治白喉初起,鹅口疮,失音(煅灰作散剂吞服)。"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捣汁或研末。外用:煎水洗、研末调敷或捣敷。

宜忌①《现代实用中药》:"有堕胎之弊。"

②《闽东本草》:"凡脾虚泄泻及痰湿忌用。"

选方①治热咳咽痛:灯笼草,为末,白汤服,仍以醋调敷喉外。(《丹溪纂要》清心丸)

②治喉疮并痛者:灯笼草,炒焦为末,酒调,敷喉中。(《医学正传》)

③治黄疸,利小便:酸浆、茅草根、五谷根各五钱。煎水服。(《贵阳民间药草》)

④治小儿小便不通:酸浆草五钱。煎水服。(《贵阳民间药草》)

⑤治诸般疮肿:金灯草不以多少,晒干,为细末,冷水凋少许,软贴患处。(《履巉岩本草》)

⑥治杨梅疮:打朴草,不拘数量,水煎数沸,候微温洗患处。(《闽南民间草药》)

⑦治中耳炎:锦灯笼鲜草拧汁,加冰片适量,滴耳。(《陕西中草药》)

临床应用治疗小儿上呼吸道炎症

用100%的锦灯笼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日2次,5岁以下每次2毫升,5岁以上每次4毫升。临床观察120例,全部患儿均有不同程度发热,80%以上病例有咽痛症状及不同程度的扁桃体肿大,且有脓性渗出物。治疗结果,显效(于两天内体温降至正常,临床症状与咽部脓性渗出物消失)93例(775%),有效(于3~5天内体温降至正常,临床症状与咽部脓性渗出物消失)20例(167%),无效(体温与咽部脓性渗出物5天以内均未好转,症状无明显变化)7例(58%)。单项统计,80%以上的患者体温可以在2天内降至正常,90%以上的病例扁桃体分泌物及咽痛症状在3天内消失。但扁桃体肿大仅8例于治疗4天后略见缩小,其余均无明显改变。此外,有报道用锦灯笼花萼2~3个或全草3~5钱,1次煎服或冲茶服,治疗急性扁桃体炎32例,结果除2例用药2次外,均1次痊愈。治愈时间最短半天,最长3天。

名家论述①朱震亨:"灯笼草,苦能除湿热,轻能治上焦,故主热咳咽痛,此草治热痰咳嗽,佛耳草治寒痰咳嗽也。与片芩清金丸同用更效。"

②《纲目》:"酸浆,利湿除热,除热则清肺止咳,利湿故能化痰、治疸。"

③《纲目拾遗》:"天灯笼草,主治虽夥,惟咽喉是其专治,用之功最捷。"

提醒您:酸浆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形成的岩石。狭义的喷出岩即指各种熔岩。熔岩具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喷出地表后挥发分逸散的炽热熔融状态的岩浆,又称熔浆;一是指由熔浆冷却凝固而形成的岩石。没有冷却的熔浆可以沿山坡或河谷流动,其前端多呈舌状,称为熔岩流。由于熔浆化学成分的差异,其粘稠性和流动速度亦不同,基性熔浆一般含SiO2较少,粘性小,流速大,酸性熔浆含有SiO2较多,粘性大,流速小。大面积的熔岩流冷凝而形成的岩石为熔岩被。熔岩冷凝过程中,由于岩石导热性和地表形态的差异,可形成波状熔岩、绳状熔岩、块状熔岩、熔岩瀑布和熔岩隧道等各种形态。熔浆可以是在火山爆发时从火山口喷流出来,也可以是沿断裂溢流出来。熔浆的化学成分不同,冷却凝固后所形成的岩石也不同。基性的喷出岩为玄武岩,中性的喷出岩为安山岩,酸性的喷出岩为流纹岩,半碱性和碱性喷出岩为粗面岩和响岩。喷出岩多具气孔、杏仁和流纹等构造。多呈玻璃质、隐晶质或斑状结构。玻璃质的黑曜岩、珍珠岩、松脂岩、浮岩等喷出岩称为火山玻璃岩。广义的喷出岩包括各种熔岩和火山碎屑岩。火山碎屑岩主要是由火山作用而形成的各种碎屑物堆积而成的,往往混有一定数量的正常沉积物或熔岩物质

由于火山喷发的物理化学条件的不同,火山在形态上有多种不同的类型,一般分为三种:

1、盾状火山:由于火山挤出的产物主要为低粘滞性的玄武岩岩浆,所以形成的山体具有宽阔顶面和缓坡度侧翼。

2、火山渣锥:火山爆发时,喷出气体携带熔岩滴进入大气,然后在火山口附近降落,熔岩滴在落地之前已经是固体或部分固体了,降落后堆成的山体,就是火山渣锥。

3、复合型火山(层状火山):一般是火山多次喷发所形成。形成复合型火山的通常是安山岩,但也有例外。

火山喷发出的物质种类:

根据火山喷出物质的物理性质,人们把这些物质分为三类:

1、熔岩:流出地表的岩浆。

2、火山岩屑;火山爆发时,当岩浆接近地面时,黏度过高,气体不易逸出,于是累积的压力越来越大,终于把熔岩炸碎而喷发,浙西喷出的物质便是火山岩屑。从小到大分别称为:火山尘、火山灰、火山弹。

3、火山气体:主要成分是水蒸气,还有二氧化碳、氮气等。大部分水气来自熔岩内部,其它水气来自地表水或地下水。火山气体携带大量火山灰、火山尘等,所以火山气体喷发时就像黑云升起一样。

(壹) 前言

火山(Volcano)的名词来自义大利的"Vulcano",原是义大利地中海内利巴里群岛(Lipari Islands)一个火山的名称, 后来成为火山代名词。而Vulcan 在古罗马文字中指『火神』。

(贰) 火山形成成因

火山运动和地球内部熔融之流质,所带动之板块运动有密切关系。

板块运动

地球表面及浅处部分可分为若干个大板块。板块包括地壳和地函上部,相当於岩石圈,约100公里厚各板间在其板块边界做相对 运动:一是扩张(Divergence),一是隐没(Convergence);这就是板块运动。火山活动一般发生在板块交接的地方或其附近,主要分三部分:

板块扩张带:太平洋脊带、大西洋中洋脊带及印度洋中洋脊带的火山均属於此。

板块隐没带:环太平洋带及地中海带的火山均发生在此附近。

热点:位於地函上部,在此可生成岩浆,当板块做水平移动时,经过热点上便有火山生成,这样连续发生会造成一系列的火山, 而火山生成离热点越远者越老。如夏威夷火山群岛。

而板块运动使得岩浆生成并上升,流出地面造成火山。

岩浆的生成和流出

火山活动是指地下深处的岩浆流至地面的现象。而我们所能看得到的火山活动,只是从岩浆流到地面上开始,到活动停止这一段期间的 各种现象而已。在地下进行的活动必须使用其它方法来推测。以下是有关岩浆地下活动:

岩浆生成的场所:岩浆大部分产生於地壳下部至地函上部之间(大约20公里至200公里间),而多在地函上部中。

岩浆生成的条件:地球内部温度的分布,在地下200公里处的温度,据估计在1200℃至1600℃左右。在这种温度之下,该处的超基性矽酸盐矿物大部分不会熔融。因为若熔融,温度必须提高,不然矽酸盐矿物的熔点就要降低。因此岩浆生成的原因有:温度增高、含水量增多、压力减低等。温度增高的方式有: 地函内的热对流,可使部分地函的温度升高;某种应力加强而使部分地函的温度升高。地函内压力减少会使矽酸盐矿物熔融点降低,地函内水分增多也会使矽酸盐矿物的熔点降低等。 地球各地岩浆生成的原因并不相同,即各地岩浆生成机制不同。海洋山脊下的岩浆、大陆边缘下的岩浆、岛弧下的岩浆及大陆下的岩浆,其生成机制都互有差异。

岩浆的上升与成分变化:岩浆内的压力若超过上盖岩层的压力时,岩浆就沿裂缝上升至地面。岩浆在上升期间,随温度及压力的降低,部分矿物开始结晶,而岩浆成分也开始变化。结果流至地面上时,就生成各种火成岩。对於岩浆的上升机制和成分变化(分异作用)也有种种看法,如岩浆生成后直接上升至地表, 茼b上升期间,岩浆成分有的会发生变化,有的不会发生变化;岩浆(原始岩浆)生成后开始上升,但在半途停留一段时间(形成所谓岩浆库,Magma reservoir)后在上升至地表,在此情形下,岩浆成分在原始岩浆上升中、在岩浆库中或第二次上升中都可能发生变化。至於岩浆的停留次数 M成分变化的场所可以做多种考虑。

(参) 世界火山的分布

火山种类

火山一般的分类可以分为:

活火山(Active volcanoes):现在仍在不时活动

休眠火山(Dormant volcanoes):现在已停止活动,但是缺少侵蚀变化

死火山(Extinct volcanoes)在人类历史上完全没有活动记录,也没有活动迹象

不过休眠火山可以觉醒,死火山也可以复活,故如仅靠过去的记录来区分它,未必十分正确。

火山分布

世界上最主要的火山带,系环绕太平洋的边缘分布,号称「火环」(Ring of Fire),计自南美洲安地斯山脉的智利起,向北经秘鲁、中美洲墨西哥、美国西部卡斯凯德山脉(Cascade range)、西北行至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千岛群岛、日本、琉球、台湾、菲律宾、西里伯斯、新几内亚、 所罗门群岛(Solomon Is)、新喀里多尼(New Caledonia)、及纽西兰等。这一条火环大致和环太平洋的地震带相一致,可称为地壳活动带(Mobile Belt of Earth Crust)。除这一条主要火山地带外,尚有其它六区:

太平洋岛屿区∶包括夏威夷群岛、及南美外海的加拉巴哥斯群岛(Galapagos Is属厄瓜多尔)、侏恩费南迪诸小岛(Juan Fernandez Isles,属智利)。

南洋赤道区∶包括帝文、爪哇、巴里及苏门达腊诸岛。

印度西侧∶阿拉伯地区、马达加斯加岛及东非洲裂谷火山群。

地中海带∶由土耳其极东的阿拉雷特峰(MtArarat)起,向西经义大利至大西洋上的亚速尔群岛、坎奈群岛(Canary Is)等。

西印度群岛火山群。

冰岛及法罗群岛等零星地区。

(肆) 火山喷发形式

1908年克洛克斯(ALacroix)根据火山喷发的方式,将火山分成下列四类:

夏威夷式(Hawaiian phase) 此火山的喷发物为大量基性熔岩流,爆裂活动较少,熔岩自火山口流出,沿火山裂缝的斜坡向下慢流,形成火山岩烬。1942年夏威夷的末纳洛亚 (Mauna Loa)火山的爆发为此种火山范例。据麦克唐纳(GA Macdonald)的描述,该火山的喷发,分三阶段:

炽热熔岩喷出期:第一阶段,共持续数小时,熔岩流堆积形成薄层的熔岩流或低丘。

熔岩漫流期:本期火山口中仍陆续有熔岩流出,使熔岩层及低丘继续加厚。

喷气期:本期火山已成强弩之末,只有气体出现,数量亦锐减。

史冲包连式(Strombolian phase) 义大利西西里岛以北有黎八里群岛,史冲包力火(Strombo-li)为该岛群火山之一; 本式火山的喷发自有史以来一直未停,所喷出的基性熔岩流体较少,酸性碎片物质较多,在空中形成黑烟状云,因经常有炽热火焰喷出,故此火山有海上灯塔之称。

伏尔坎宁式(Vulcanian phase) 伏尔坎诺亦为黎巴里群岛火山之一,但它喷发的方式又和史冲包力火山不同,所喷发的物质富含黏性,一旦接触空气,易凝结成固体,故在两次喷发之间,喷出的岩浆已凝结成硬壳,俟第二次喷发时又将凝成熔岩外壳冲裂成碎片,大量火山灰同大量气体向上冲出,在空中形成黑色花椰菜状云,这种乌云在黑夜易甚黑暗,表示云中物质并未白热化,故缺乏亮光。

皮连式(Neuees Ardentes) 本式火山的喷发较为猛烈,所喷出的乌云最为浓厚,喷发的物质黏性最大,一种极度灼热细灰和较粗的岩石碎片,混合著炽热的气体,合成一种乳汁状的物质,猛烈的向上冲去,形成白热光芒的云,此即著名的皮连云,亦叫做火山云。云中物质极不稳定,黏性亦大,等到积聚稍厚,上浮力 ㄗ洛H继续支持它们在空中漂浮,加上重力的作用,乃以极大速度向下坠落,任何生物触及均将死亡。

岩浆岩的结构(texture)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晶体形态、自形程度和矿物间(包括玻璃)的相互关系。岩浆岩的构造(structure)是指岩石中不同矿物集合体之间或矿物集合体与其他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充填方式等。岩石的结构、构造,在有些情况下,又不能截然区别。

岩浆岩的结构、构造是岩石分类命名的重要依据,不仅是岩石形成时物理化学条件的反映,也是岩浆性质、成分变化的真实记录。因此,研究岩浆岩的结构、构造,除可用作岩石种类鉴定的依据外,还能帮助探讨岩石的成因和演化。

图3-7 按结晶程度划分的三种结构d = 2 mm

(一) 岩浆岩的结构

1 岩浆岩的结晶程度

依据岩石中结晶质部分和非结晶质部分(玻璃) 的比例,可将岩浆岩结构分为全晶质结构、半晶质结构、玻璃质结构三大类(图3-7) 。

(1) 全晶质结构 (holocrystalline texture)

岩石全部由已结晶的矿物组成。这是岩浆在温度下降较缓慢的条件下 (如在地下深处) 从容结晶而形成的,多见于较深的侵入岩中。

(2) 半晶质结构 (hemicrystalline or hypocrystalline texture)

岩石由部分晶体和部分玻璃质组成。多见于喷出岩中及部分浅成、超浅成侵入体边部。

(3) 玻璃质结构 (hyaline texture)

岩石几乎全部由未结晶的火山玻璃所组成。这是岩浆在温度快速下降 (淬火) 条件下 (如喷出地表) ,岩浆中的各种组分来不及作有规律的排列 (结晶) 即已冷却而形成。玻璃质主要出现在酸性喷出岩 (尤其是基质) 中,或浅成、超浅成侵入体的边部 (冷凝边、淬火边) 。

玻璃质是一种未结晶 (即其中原子排列是无规律的) 、处于十分不稳定状态的固态物质。它很少无色,常由于含少量过渡性元素 (如铁等) ,在手标本上呈现不同的颜色,如黑色、砖红色、褐色、灰绿色等。镜下为均质体,基性者褐色,酸性者无色,岩石酸度愈大,折射率愈低。随着地质时代的增长,玻璃质将逐渐转化为结晶质,叫去玻化 (或脱玻化) 作用。一般来说,中生代火山岩已部分脱玻化,只有新生代火山岩玻璃质保存较好。当有一定的挥发分及温度,压力较高时,转化则相对迅速。所以古老的熔岩中或遭受区域变质的熔岩中很少有玻璃质,多已转变为呈微晶质的集合体。在脱玻化的最初阶段,玻璃质中出现一些颗粒极细的生成物,称雏晶 (crystallite) 。雏晶是开始结晶的晶芽,还没有表现出结晶物质的特征,在正交偏光镜下没有光性反应。在单偏光下按雏晶的外形及结合方式可分为球雏晶、串珠雏晶、针雏晶、发雏晶及羽雏晶等 (图3-8) 。如果岩石主要由雏晶组成,则其结构称雏晶结构 (crystallitic texture) 。雏晶结构在比较酸性的新鲜火山岩中出现。

雏晶进一步发展,可形成骸晶 (skeleton crystal) 及微晶 (microlites) 。骸晶及微晶已经略具或具有结晶物质的性质,但骸晶一般具有不完整的晶体轮廓 (图3-9) ,微晶的个体界限一般不太清晰。它们在正交偏光下有干涉色。

雏晶、骸晶、微晶可以是玻璃质脱玻化产生的,也可以是岩浆快速冷凝、来不及很好结晶时的产物。

2 岩石中矿物的颗粒大小

根据肉眼观察,首先区分出显晶质 (phanerocrystalline) 结构和隐晶质 (aphanitic or cryptocrystalline) 结构两大类。显晶质结构,是指在肉眼观察时,基本上能分辨矿物颗粒者; 隐晶质结构,指矿物颗粒很细,肉眼无法分辨出颗粒者。隐晶质结构的岩石外貌致密,肉眼下有时不易与玻璃质岩区别,但隐晶质没有玻璃质的玻璃光泽及贝壳状断口,而常以瓷状断口为特征。

(1) 显晶质结构

按矿物颗粒绝对大小,又分为以下几种:

图3-8 火山玻璃中的雏晶单偏光,d =0 40 mm

图3-9 骸晶单偏光,d =0 40 mm

1) 粗粒结构 (coarse grained texture) : 晶粒直径 > 5 mm。

2) 中粒结构 (medium grained texture) : 晶粒直径在 2 ~ 5 mm 之间,也有人把晶粒直径在 1 ~5 mm 之间者,称为中粒结构。

3) 细粒结构 (fine grained texture) : 晶粒直径 < 2 mm。

颗粒粒径 <0 2 mm 者,称为微粒结构 (microgranular texture) ; 而颗粒很大,粒径大于 1 cm 以上的矿物,可称为巨晶、伟晶。

实际上,岩石中不同矿物颗粒都一样大小是比较少见的,这里指的是岩石中最主要矿物的一般大小。在标本及薄片中进行粒度测量时,需要选择同一种主要矿物来测量,一般多以长石作标准。

(2) 隐晶质结构

在显微镜下可进一步细分为以下几种:

1) 显微 (显) 晶质结构 (microcrystalline texture) : 在显微镜下可以明显地看出矿物颗粒者。

2) 显微隐晶质结构 (microaphanitic texture) : 颗粒细小的连显微镜下也不能分辨,而只有偏光反应者。较酸性熔岩和某些脉岩中的霏细结构,多属显微隐晶质结构。

另外,根据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还可分为以下 4 种结构 (图3-10) :

1) 等粒结构 (equigranular texture) : 岩石中同种主要矿物颗粒大小大致相等 (图3-10 左上) 。

2) 不等粒结构 (inequigranular or seriate texture) : 岩石中同种主要矿物颗粒大小不等。如其粒度依次降低,可称连续不等粒结构 (图3-10 右下,图3-11) 。

图3-10 据颗粒相对大小划分的结构类型

图3-11 不等粒花岗岩

3) 斑状结构 (porphyritic texture) : 岩石中矿物颗粒分为大小截然不同的两群,大的称为斑晶,小的及未结晶的玻璃质称为基质 (图3-10 左下) 。其间没有中等大小的颗粒,可与不等粒结构相区别。斑晶与基质形成于不同的世代,斑晶一般是在深处 (岩浆房)或岩浆上升过程中晶出的,而基质是岩浆在地表或近地表快速冷凝的条件下固结的。此外根据斑晶的不同又可以把斑状结构的浅成岩分为斑岩和玢岩; 斑晶以石英和钾长石为主的岩石称为斑岩; 斑晶以斜长石和暗色矿物为主的岩石称为玢岩。该结构多见于浅成侵入岩及喷出岩中。

4) 似斑状结构 (porphyaceous texture) : 岩石也是由两群大小不同的矿物颗粒组成,但斑晶和基质基本上是同一世代的产物,是在相同或接近的物理化学条件下结晶的,因此基质是显晶质的 (图3-10 右上) 。其多见于浅成侵入岩和中深成侵入岩中,它不同于斑状结构,二者的区别见表3-4。

表3-4 斑状结构与似斑状结构的区别

根据斑状结构中斑晶的特点不同,也有不同的名称。如果斑晶在岩浆活动过程中彼此聚集而互相连接,则称为聚合斑状 (聚斑) 结构 (glomeroporphyritic texture) 。它是岩浆成因的可靠标志,正像河水流动中的悬浮物,可以形成一堆一堆的聚集体一样,有的人把同成分矿物聚集的斑晶叫聚斑结构; 不同成分矿物聚集的斑晶叫联斑结构 (combinepor-phytic texture) 。斑晶具裂纹或裂开成棱角状者称为碎斑结构 (porphyrq clastictexture) ; 斑晶超过 50%者称多斑结构 (polyporphyritic texture) ; 斑晶熔蚀成卵形者叫卵斑结构 (ori-form porphyritic texture) 。这些常见于次火山岩中。

3 岩石中矿物的自形程度

自形程度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的形态特点。它主要取决于矿物的结晶习性,岩浆结晶的物理化学条件,结晶的时间、空间等。

根据全晶质岩石中矿物的自形程度可以分为 3 种不同的结构。

1) 自形粒状结构 (euhedral-granular texture) : 组成岩石的矿物颗粒,基本上能按照自己的结晶习性发育成被规则的晶面所包围的晶体———自形晶。岩石主要由自形晶组成的结构,称为自形粒状结构。这种结构说明矿物结晶中心少,时间长,有足够的空间,或者矿物结晶能力强。它在岩石中很少见。

2) 他形粒状结构 (xenomorphic-granular texture) : 组成岩石的矿物颗粒,多呈不规则的形态———他形晶,找不到矿物的完整规则的晶面,也反映不出矿物的结晶习性。岩石主要由他形晶组成的结构,称为他形粒状结构 (图3-12 右) 。这种结构一般是结晶中心比较多,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结晶的条件下形成的。它反映了各种矿物颗粒几乎同时结晶、结晶较快、互相妨碍的结果。

3) 半自形粒状结构 (hypidiomorphic-granular texture) : 组成岩石的矿物颗粒,按结晶习性发育一部分规则的晶面,而其他的晶面发育不好而呈不规则的形态,称为半自形晶。若岩石主要由半自形晶构成,则称半自形粒状结构 (图3-12 左) 。半自形粒状结构中不排除有少数的自形晶和他形晶颗粒。这种结构的形成条件介于自形和他形之间,也是中深成岩中最多见的一种结构。

图3-12 岩石中矿物颗粒的自形程度单偏光,d =4 8 mm

图3-13 文象结构

另外,根据矿物的晶体形态,还可以分为粒状、柱状、片状、板状、纤维状、针状、放射状,从而组成粒状结构、柱状结构、柱粒状结构———由柱状及粒状矿物构成的岩石结构等等。

4 岩石中矿物颗粒间的相互关系

根据组成岩石颗粒的相互关系,包括矿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矿物与火山玻璃及隐晶质之间的相互关系,结合矿物颗粒的形态特点,可以分出一系列结构类型。

(1) 交生结构 (intergrowth texture)

两种矿物互相穿插,有规律地生长在一起,称交生结构,根据矿物交生的形态还可以分成以下几种:

1) 文象结构 (graphic texture) : 其特征是许多石英往往呈一定的外形 (如尖棱形、象形文字形等) 有规律地镶嵌在钾长石中。这些石英嵌晶在正交偏光下同时消光 (图3-13) 。这种结构主要是相当于长石、石英二组分体系共结比的岩浆在温度下降至共结点时同时结晶形成。肉眼可见的叫文象结构,在镜下才能见到的称显微文象结构。文象结构在酸性岩的伟晶岩及部分花岗岩中常见。

2) 条纹结构 (perthitic texture) : 钾长石和钠长石有规律地交生称为条纹结构。具条纹结构的长石叫条纹长石。条纹结构小至 X 射线才能确定,大到肉眼也能见到。常见的是钾长石晶体中包含有很多小的钠长石条纹,条纹多具定向性,常沿一定结晶方向均匀分布,消光一致,无定向者少见。

图3-14 反应边结构、蠕虫结构

3) 蠕 虫 结构 (myrmekitic texture) : 常见于花岗岩类岩石中,许多细小的形似蠕虫状的石英 (又叫蠕英石) ,穿插生长在长石中,并且石英的消光位一致,称为蠕虫结构(图3-14 右) 。蠕虫结构的成因很多,主要有两种成因,即共结蠕虫和交代蠕虫。共结蠕虫多见于两种矿物相邻处,两矿物交生,或一种矿物中有另一种矿物呈蠕虫出现,如钾长石与石英接触处,钾长石中有石英蠕虫,在石英晶体中也可有钾长石蠕虫,它是石英与钾长石符合共结比时的产物。在交代蠕虫成因中有不同的假说。斜长石交代钾长石可以形成蠕虫,而钾长石交代 (富钾、硅溶液交代) 斜长石也可形成,还有基性斜长石交代酸性斜长石等等也能形成。一般常见的是斜长石交代钾长石,使多余的 SiO2析出,生成蠕虫状的石英,被包裹于斜长石之中。交代蠕虫是早期矿物被新矿物交代,取代过程中剩余组分析出而成,它出现于被交代矿物的残余部分。在低铁辉石交代高铁辉石时,也可出现含铁矿物的蠕虫。

(2) 反应边结构 (reaction rim texture)

早生成的矿物或捕虏晶,与熔浆发生反应,当这种反应不彻底时,在早生成的矿物外围,形成另一种成分完全不同的反应矿物,完全或局部包围着早结晶的矿物,这种结构称反应边结构 (图3-14 左) 。常见的有橄榄石具顽火辉石反应边,单斜辉石外围的角闪石反应边。还有,橄榄石外有辉石反应边,再外又有角闪石、黑云母反应边的复杂情况等等。除了这些由岩浆与矿物反应形成的原生反应边之外,还有形态完全类似的由次生矿物交代生成的 “边”,不过这不称为反应边,而叫次变边结构 (kelyphitic border texture) ,如橄榄石具伊丁石的次变边。

图3-15 斜长石的环带结构

(3) 环带结构 (zonal texture)

环带结构与反应边结构有些类似,不同的是,反应生成矿物与被反应矿物同属一类矿物,仅端员成分及光性方位上有差异,因而呈现为环带状的特征。如斜长石常具环带结构,尤其是中长石,环带结构最常见 (图3-15) 。当斜长石环带核部较基性,向边缘依次变为较酸性时,称为正环带; 反之,称为反环带; 还有,成分上周期性重复变化的,称为韵律环带。一般认为,正环带结构是岩浆温度下降或pH2O变小时形成的。至于反环带结构的成因就有多种:岩浆过冷却或pH2O变大的条件下可形成,岩浆同化钙质围岩也可形成等。凡是类质同象的矿物,都有可能出现环带结构,故在钾长石、辉石、橄榄石中也能见到。环带结构多见于浅成岩、次火山岩、火山岩中,是温、压变化较大条件下的产物。

(4)包含结构(poikilitic texture)

在较大的矿物颗粒中包嵌有许多较小的矿物颗粒,称为包含结构或嵌晶结构。此结构表明被包矿物早于包含它的矿物结晶。例如,橄榄辉石岩中,常常见到大的辉石晶体内包含有许多被熔蚀的浑圆状的小橄榄石颗粒,称为包橄结构。又如在较大的辉石中,包含有许多自形程度较高的柱状斜长石晶体,仿佛较小的斜长石晶体镶嵌在较大的辉石中一样,称为(嵌晶)含长结构。包含结构、含长结构在超基性、基性侵入岩中常见。

(5)填隙(间)结构(interstitic texture)

在斜长石微晶所组成的间隙内,充填有辉石等暗色矿物,以及隐晶质、玻璃质等。有时也把填隙(间)结构看成是斜长石微晶之间充填了沸石、绿泥石等非粒状矿物的一种结构。

依据上述四方面划分的结构,仅仅是岩浆岩的一般结构,对于各类岩浆岩来讲,还有自己的独特结构,如花岗结构、二长结构、安山结构、辉绿结构、粗面结构等等,这些结构的特征将在介绍各类岩浆岩时分别介绍。

火山碎屑岩是岩浆岩的一种特殊类型,结构上独具风格。如凝灰结构、火山角砾结构、集块结构、熔结结构等等,将在介绍火山碎屑岩时做详细叙述。

(二) 岩浆岩的构造

如前所述,构造是指岩石中不同矿物集合体之间,或矿物集合体与其他组分之间的排列方式及充填方式所表现出来的特点。这里不包括与变质作用及风化作用有关的次生构造。现将侵入岩、喷出岩中常见的构造分述如下。

1 侵入岩的构造

(1) 块状构造 (均一构造) (massive structure)

其特点是组成岩石的矿物,在整块岩石中分布是均匀的,岩石各部分在成分上或结构上都是一样的。这是一种分布最广的构造。常见于花岗岩侵入体之中部。

(2) 带状构造 (striped structure)

表现为颜色或粒度不同的矿物岩石相间排列,成带出现; 或者是由暗色与浅色的矿物、岩石彼此逐层交替; 或者是较粗粒与较细粒结构的矿物、岩石彼此逐层交替,从而在岩石中呈条带状彼此平行或近于平行分布。带状构造主要发育在基性、超基性岩体中(图3-16) 。带状构造有的是由于结晶条件周期性变化形成,有的为同化混染的产物,还有的为混合岩化的结果。

(3) 斑杂构造 (taxitic structure)

指在岩石的不同部位,其颜色、矿物成分或结构构造差别很大,因此整个岩石看起来是不均一的斑斑块块,杂乱无章。引起斑杂构造的原因很多,如岩浆对捕虏体及围岩的不均匀同化混染作用,以及岩浆的多次侵入或脉冲式侵入,都可形成斑杂构造 (图3-17) 。

图3-16 带状构造

图3-17 斑杂构造

(4) 球状构造 (orbicvlar structure) : 表现为侵入岩中分布有球状及椭球状体,称为球状构造。它是由岩石中矿物围绕某些中心呈同心层状分布而成的,其中有的矿物呈放射状排列。它的成因可能为某些成分过饱和岩浆凝聚结晶产物。

(5) 晶洞构造和晶腺构造 (druse struture)

在侵入岩中有近圆形空心的孔洞,称为晶洞构造。晶洞大小不一,直径可至数厘米或数十厘米不等。晶洞一般被看作是在岩浆冷却过程中体积收缩而成,也可能是岩浆凝固时气体逸出的结果。如果在晶洞壁上生长着排列很好的自形晶体,则称为晶腺构造 (又称晶簇构造) 。

(6) 流动构造 (fluxion structure)

包括流面、流线构造。岩浆岩中片状矿物、板状矿物及扁平捕虏体、析离体作平行排列,形成流面构造 (包括带状构造等) ; 而柱状矿物和长形析离体、捕虏体作定向排列,形成流线构造。流线构造和流面构造的产生与岩浆流动有关,是岩浆流动的遗迹。流面与围岩接触面平行,流线与岩浆流动方向一致。它们在岩体的边缘和顶部较清楚,向岩体内部逐渐消失。如北京房山的花岗闪长岩体,其边缘流线、流面比较清楚,内部渐变为块状构造。

(7) 原生片麻状构造 (primary gneissic structure)

原生片麻状构造的特点是,岩石中暗色矿物呈断断续续的定向排列,其间被浅色粒状矿物所分开。这种构造是在侵入体形成过程中,流动的岩浆对围岩强烈的挤压而产生的,也是岩浆流动的遗迹。它仅局限于岩体边缘的局部地段。原生片麻状构造一般不常见,主要见于中酸性侵入岩中。北京房山花岗闪长岩体的西北边缘,出现近几十米的具原生片麻状构造的岩石。

2 喷出岩的构造

(1) 气孔 (fumarolic structure) 和杏仁构造 (amygdaloidal structure)

这是喷出岩中常见的构造,主要见于熔岩层的顶部 (底部较少) 。在冷凝着的熔岩流中,尚未逸出的气体,上升汇集于岩流顶部,冷凝后留下的气孔,称为气孔构造。气孔的拉长方向,指示着岩浆流动的方向。气孔的形状有圆形、椭圆形、云朵状、倒水滴状、管状、串珠状以及不规则状等。当气孔被岩浆期后矿物所充填时,则形成杏仁构造 (图3-18) 。在野外,某些杏仁体与熔蚀的斑晶矿物有的易于混淆。它们的区别是: 杏仁体多具有圆滑的轮廓; 充填的不是一个矿物颗粒,而是矿物的集合体,并且这些充填的矿物为次生矿物 (方解石、沸石、石英、绿泥石等) 。

图3-18 杏仁构造

(2) 枕状构造 (pillow structure)

这是海相基性熔岩流中相对多见的一种构造。当熔浆自海底溢出或从陆地流入海中时,就变为椭球状、袋状、面包状,总的以枕状为特征,称为枕状体。这些枕状体多数是独立的 (个别相连) ,又常被沉积物、火山物质及玻璃质碎屑胶结起来,就形成枕状构造(图3-19) 。枕状体具有玻璃质冷凝边,有气孔呈同心层状或放射状分布,中部有空腔。这些特点可与球状风化区别开来。在祁连山,一种与黄铁矿型铜矿有成因联系的细碧岩中发育着很好的枕状构造。

图3-19 枕状构造

图3-20 流纹构造

枕状构造个别见于中性及中酸性熔岩中,也见于陆相湖、河盆地及雨天喷发的熔岩里。在侵入于潮湿地层中的浅成侵入岩里也见到过。

(3) 流纹构造 (rhyolitic structure)

是酸性熔岩中最常见的构造。它是由不同颜色、不同成分的条纹、条带和球粒、雏晶定向排列,以及拉长的气孔等表现出来的一种流动构造 (图3-20) ,是在熔浆流动过程中形成的。流纹构造不仅在流纹岩中有,粗面岩、英安岩中也有。在浅成侵入体、次火山岩体边缘和一些岩脉的两侧,也可见到。

图3-21 玄武岩的柱状节理(据王根厚,2007)

(4) 柱状节理构造 (columnar joint structure)

多见于厚层状基性熔岩中,是一种规则的多边形长柱体 (图3-21) 。柱体断面有多种形状,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等,但大部分为六边形,五边形次之。断面直径 20 ~50 cm,多数为 30 cm,柱体上部断面小于下部断面。柱体长 0 5 ~ 12 m 不等,多数 1 ~ 2 m。柱体垂直熔岩层面———冷却面。一般认为是在熔浆均匀而缓慢地冷缩条件下形成的。

柱状节理还见于熔结凝灰岩、火山通道、次火山岩、超浅成脉岩中。与玄武岩中一样,均匀冷却者多为六边形,柱体皆垂直冷却面。在熔结凝灰岩中,柱状节理主要见于强熔结凝灰岩中,节理可切断碎屑;在火山通道中,柱状节理成放射状水平排列或放射状外倾排列。在次火山岩、超浅成脉岩中,柱状节理不仅见于基性岩中,也见于中性及酸性岩中,有的具柱状节理的酸性岩脉多期穿插,柱体也相互交切。

玄武岩中柱状节理的某些特征,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地层产状、层序上下、地理位置,有的还可以指示熔岩的流动方向。

根据各构造-岩浆源区内岩石系列和岩石组合特征,应着重探讨以下岩浆岩区内几种岩类的源区组成、岩浆来源以及盖层同化混染所反映的壳-幔比例,即中下扬子区高钾富碱钙碱性闪长岩类和橄榄安粗岩系的粗安岩类,武夷区内的高钾钙碱性S型花岗岩类,浙闽粤滨海区和南扬子区内的英安岩类和辉长岩类,以及A型花岗岩类。

1中下和南扬子区闪长岩类(A及B区)

通常认为与地幔橄榄岩呈平衡的岩浆,其M值[100×Mg/(Mg+Fe2+)]=65~75(Ringwood,1975;Irving,Green,1976)。该区最基性的辉石闪长岩的M=524~6781,平均为569,不能代表地幔部分熔融而形成的原始岩浆。区域内闪长岩体中常发育有数量和规模不等的暗色微粒岩石包体,它们与寄主岩在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方面相似,属于与闪长岩同源的微粒暗色包体(Dider,1987;Poli et al,1991),它们的成分更接近原始岩浆成分。宁芜蒋庙、阳湖塘中最基性的辉长岩大致可代表极少分异的原始岩浆(M=678)。它们的岩石化学成分在硅-碱图解(Handman,1972)上为富碱玄武质成分。

该区闪长质岩类形成以结晶分异作用为主,岩浆作用过程中,强相容元素Ni发生亏损,而强不相容元素Nb轻微富集,这是闪长质岩浆分离结晶过程中与地壳岩石发生同化混染作用的结果(AFC),同样表明闪长质岩浆的演化是在开放的岩浆系统中进行的。既然结晶分异和同化混染的联合作用是闪长质岩浆形成与演化的主要机理,因此,无论是辉长岩还是暗色微粒包体均不能代表该区的原始岩浆成分。

近年来,关于开放体系中岩浆作用过程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Taylor(1980),DePaolo(1981)等首先提出了岩浆演化过程中结晶分异与同化混染联合作用的化学成分及同位素演化模型(AFC模型)。在此基础上,Hagcn和Neuman(1990)等作了进一步补充,提出了“批式补充模型”和“连续式补充模型”,即RAFC模型。本文根据AFC模型对闪长岩类的原始岩浆成分加以模拟,其公式如下(DJDePaolo,1981):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火成岩及其深部过程

式中,Cm为岩浆中某元素含量,用闪长岩体平均化学成分代替;Ca为同化的围岩中某元素含量,用Taylor(1977)的上地壳成分代替;F为熔体质量,用岩体成岩物质的幔壳比值(07)代替;γ为围岩同化率与岩浆分离结晶速率之比,取03(Taylor,1980)。求原始岩浆成分 。常量氧化物是先计算出常量元素丰度,再变换为氧化物百分含量。元素的分配系数(Harrison,1978,1981)。模拟结果见表4-16,可见闪长岩类的原始岩浆为来源于上地幔石榴石二辉橄榄岩,富LREE、Sr的富碱玄武质岩浆。

表4-16 中、下扬子区闪长岩类原始岩浆成分模拟结果

①氧化物单位为质量分数(%),微量元素为10-6;②碱性玄武岩据Chauvel和Bro-Ming Jahn(1983)。

源区岩石是经流体相交代作用的石榴子石二辉橄榄岩(次富集岩石圈上地幔),流体中“过剩”的REE及不相容元素沉淀于被交代的岩石中,交代后的上地幔便富集REE(尤其是LREE)和其他不相容元素,并存在一定量的钛角闪石和磷灰石,导致LREE和K、Ti、P的富集。以上地幔3种源岩类型为基础,分别命名为模式Ⅰ、Ⅱ、Ⅲ,磷灰石含量分别为1%、05%、015%(表4-17),溶融程度随意定为1%、5%、10%、15%,分配系数选取与地幔岩-玄武岩有关的高压体系数据,最终计算出液相值并与原始岩浆的平均稀土元素丰度比较,由(图4-27)可见,当源岩中含磷灰石1%,部分熔融程度为5%~10%时,液相与该区闪长岩类原始岩浆吻合得最好。

表4-17 所选择的3种源岩类型

综上所述,该区闪长岩类是由来源于上地幔石榴子石二辉橄榄岩的富碱玄武质岩浆与下地壳麻粒岩相物质(约占10%~30%)发生AFC过程形成的,而富碱的玄武质岩浆则是由经过交代作用的次富集型上地幔源区物质经5%~10%的部分熔融所形成的,根据辉石闪长岩中辉石结晶时温压条件计算,其生成压约为30×108~36×108Pa,相应于80~120km,温度为1108~1167°C。

图4-27 3种源岩类型液相的REE理论配分和原始岩浆配分

2中下扬子区粗安岩类

在橄榄安粗岩系岩石中大量出现类似于深源超基性包体的铬透辉石集合斑晶或包体(邱家骧,1975),溧水云辉粗安岩的黑云母与幔源型基性—超基性岩相似的镁质黑云母(洪大卫,1982),宁芜某次火山岩中有形成于高压条件下的铬尖晶石(李文达等,1977),充分显示橄榄安粗岩系起源于上地幔。与该区高钾富碱钙碱性闪长岩类岩石相比,橄榄安粗岩系岩石具有富K、Nb、Th、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的特点,铅同位素3组比值高(206Pb/204Pb=1795~1861,207Pb/204Pb=1545~1572,208Pb/204Pb=3810~3904),较富放射性成因铅。若以双庙山和蝌蚪山富碱粗玄岩作为橄榄安粗岩系粗安岩类较少分异的原始岩浆,由Sr、Nd同位素特征表明这一推断是合理的。粗安岩是粗玄岩同源演化的产物,在εNd(t)-(87Sr/86Sr)i值图中它们都位于同一分布区内,并显示出与正常地幔派生的岩浆具有明显差异,其源区应是经过明显交代作用的富集型地幔。假定源区为正常的石榴子石二辉橄榄岩,按Ringwood(1969)推测的地幔中石榴子石二辉橄榄岩的矿物组成为:OI57、Opx17、Cpx12、Gar14。据Shaw(1970)导出的批式部分熔融方程为: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火成岩及其深部过程

式中,CL,C0分别为熔体和源岩中某元素的丰度;D为总体分配系数;F为熔融百分比。

采用Harrison(1981)的分配系数,通过简单的部分熔融模拟计算,难以达到橄榄安粗岩系粗玄岩的稀土元素的平均丰度。由于地幔流体的交代作用,上地幔源区是富集稀土元素的(特别是LREE)富集型地幔,指示矿物富含挥发分的金云母是地幔交代作用的产物,在岩浆生成之前即已存在。假定源岩是含金云母石榴子石二辉橄榄岩,其组成假定为:Ol60、Opx20、Cpx10、Ph15、Gar5,以赵海玲(1990)基于东南沿海新生代幔源包体所提出的富集型地幔稀土含量为C0值,按前述的部分熔融方程模拟计算,当源区物质部分熔融程度为8%±时,即可产生该区橄榄安粗岩系粗玄岩类,大致相当于双庙山和蝌蚪山橄榄玄武岩类。地幔交代作用导致不相容元素和挥发分的富集,从而可降低熔融温度。根据二辉石温压计计算其成岩温度为920~1020℃,岩浆起源深度60~100km(毛建仁,1990)。根据邢凤鸣、徐祥(1995)用亏损地幔下地壳麻粒岩的混合线计算,橄榄安粗岩系粗安岩同化的围岩物质约占15%~20%。

通过上述讨论,可将中下扬子区高钾富碱钙碱性系列闪长岩类与橄榄安粗岩类的形成过程大致归结如下(图4-28)。

1)中朝和扬子两板块碰撞拼贴后,以及大洋板块对欧亚板块的拉张走滑,此时的构造应力由挤压向扩张过渡,来自地幔深部的富含挥发分和不相容元素的流体沿地幔隆起带向上运移,对上地幔岩石进行广泛而强烈的交代,形成富集型地幔。

图4-28 中下扬子区中生代岩浆成因和演化示意图

2)137Ma左右,上地幔较深层位(约80~120km)的次富集型二辉橄榄岩地幔约5%~10%的部分熔融(熔融温度>1108~1167℃),形成富碱玄武质岩浆,其成分大致相当于蒋庙、阳湖塘辉长岩,它们的εNd(t)=+13~+14,(87Sr/86Sr)i=0746~07053,与地壳岩石发生同化混染和分离结晶(即AFC)形成闪长质岩浆。闪长岩类以幔源为主(70%~90%),壳源混入量为10%~30%,闪长质岩浆在地壳岩浆房中的迅速对流循环而形成分带性岩浆房,母岩浆中K、Th、Nb含量中等。

3)区内郯庐断裂、长江深断裂以及其他基底断裂伸展活化,随着扩张进一步增强,地壳减薄,大致在126Ma,由于挥发分(尤其是水)和深断裂的减压作用,降低了上地幔的熔点,促使地幔较上层的富集型二辉橄榄岩在920~1020℃,相当60~100km深度,经约8%的部分熔融形成原始岩浆,其成分大致相当于双庙、蝌蚪山粗玄岩,它们的εNd(t)=-60~-71,(87Sr/86Sr)i=07057~07067,地壳岩石混染约15%~20%,而形成粗安岩类,母岩浆中K、Th、Nb含量高。

上述综合成因模式(图4-28)表明两岩系分别来自两种地幔源区,上升的挥发组分首先使较深层位的次富集型地幔部分熔融形成高钾富碱钙碱性岩系,随着挥发分含量增加,较上层的富集型地幔发生部分熔融形成橄榄安粗岩系。

3武夷和赣南区的S型花岗岩类

该类岩石在化学性质上表现为富Al、K,很高的Rb含量(最高达880×10-6)和相对低的Sr含量,w(Rb)/w(Sr)比值一般>35(最高达104),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程度较小,LREE/HREE主要介于225~564之间,负铕异常强烈,δEu<03。在同位素方面,该类岩石表现为高的Sr初始值(介于07137~07281之间),而Nd同位素初始值很低,εNd(t)一般介于-74~-120之间,在地球Sr同位素演化图(GFaure,1986)上大多数投点落在地壳增长线上,反映了在S型花岗岩形成中明显有原先存在于硅铝质地壳中的物质卷入。如以会昌地区为例,尽管震旦—寒武纪变质砂岩、混合岩构成了该地区的基底,更老的地层在该地区并没有出露,高维敬等(1990)研究表明,会昌地区花岗岩岩浆形成过程中,震旦—寒武纪地层并没有大规模参与,不排除岩浆上侵定位时局部的物质同化混染。旱叫山岩体和岚山岩体锆石U-Pb年龄测定,分别获得上交点年龄为1460Ma,2937Ma和2202Ma,Nd同位素模式年龄也有22Ga和28Ga的数值出现,可以反映该区花岗岩源区物质是由中元古代—新太古代岩石导生的。浙西和武夷地区一些元古宙地层的Sr同位素分析结果见表4-18。武夷和赣南区的S型花岗岩岩浆物质的源区类似于闽西建瓯群和桂东板溪群,但是,不管哪一种源岩,它们的Sr初始值和w(Rb)/w(Sr)比值都比估计的花岗岩源区物质高,后者的两种数值分别为07146~07194和0189~0265,不可能为S型花岗岩提供全部的岩浆物质,而更可能需要少量低87Sr/86Sr比值和低w(Rb)/w(Sr)比值的物质参与,这些物质势必来自下地壳或上地幔。

表4-18 武夷及其邻区基底地层的Rb-Sr同位素特征

既然赣南区花岗岩不是单一下伏于该区的基底老地层熔融而形成的,就有可能部分岩浆来自深部。可以利用二元混合模型来源探讨花岗岩源区的物质组成。选择Faure(1986)提出的亏损地幔作为端员以及板溪群和建瓯群作为上地壳端员,计算结果表明(表4-19),晚侏罗世花岗岩的源区上地壳组分占736%~896%,平均为804%,白垩纪花岗岩的源区上地壳组分占743%~809%,平均为773%,表明有成熟度低的下地壳麻粒岩卷入熔融事件或者可能有源自地幔的少量流体或岩浆加入。为了比较,计算了该地区三叠纪花岗岩(如大富足和珠兰埠岩体,表4-19)的源区物质组成,这些岩石中上地壳组分约为811%~863%,平均为838%,二叠纪含红柱石二长花岗岩源区物质中,上地壳组分约占892%~100%,平均为946%。在εNd(t)-T图(图4-29)示出在该区的花岗岩中,随岩体年龄变新,源区物质中亏损地幔的比例增加。

图4-29 武夷区内花岗岩的εNd(t)-T图解

1—二叠纪花岗岩;2—三叠纪花岗岩;3—侏罗—白垩纪花岗岩

赣南区如大容山堇青石花岗岩(t=264Ma),具高的Sr初始值07283以及低的εNd(t)值(-121),其源区几乎全为板溪群的沉积岩,几乎没有地幔组分加入。银岩花岗岩(t=922Ma)Sr初始值为07153(陈惜华,1986),花岗岩源区中的上地壳组分约占792%,同样亦可表现出随时代更新,源区物质中亏损地幔的比例增加。

4浙闽粤滨海区玄武岩和辉长岩类

该类岩石构成了该区中生代晚期双峰式岩石组合的基性端员,大致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类是低Sr初始值的辉长岩类,主要分布在闽东和下扬子地区,这些地区大部分辉长岩的w(SiO2)=484%~524%,w(Cr)=1003×10-6,w(Ni)=4067×10-6,w(Co)=2629×10-6,w(Sc)=2271×10-6,M值为472~584,(87Sr/86Sr)i=07046~07059,εNd(t)=+13~-32;另一类是高Sr初始值的玄武质岩浆,主要分布在浙东、闽东地区,该地区的大部分玄武岩的w(SiO2)=4664%~4850%,w(Cr)=2435×10-6,w(Ni)=53×10-6,w(Co)=33×10-6,(87Sr/86Sr)i=07057~070806,εNd(t)=-32~-975,M值为447~579,按玄武质原始岩浆标准,w(Cr)=380×10-6,w(Ni)=290×10-6,w(Co)=27×10-6~80×10-6(Kuno,1957;Frey,1978;Green,1971)。M值为68~75(Ringwood,1975;Irving,Green,1976),显然,两类玄武岩和辉长岩都不是地幔直接部分熔融的原始岩浆,而是演化的分异岩浆。按上地幔源区标准,(87Sr/86Sr)i=07034~07060,εNd(t)=706~-324(Faure,1986;Taylor,1978),研究区辉长岩的源区岩石大致接近上地幔,而玄武岩的同位素物质与上地幔源区相差甚远,但其化学成分特征与辉长岩类岩石大致相似,某些相容元素还略偏高,显然是一种与地壳组分发生同位素交换后的玄武质岩浆。用简单模拟所得成分作为原始岩浆,假定源区为二辉橄榄岩,其矿物组成是Ol57、Opx17、Cpx12、Gar14,所确定的部分熔融程度为10%~20%,利用Harrison(1981)的分配系数,可推算出源区一些微量元素的丰度。玄武岩的w(La)/w(Yb)值比较球粒陨石(w(La)/w(Yb)=148)高出3倍,而辉长岩类源区这一比值相对较低(21),表明玄武岩的源区具LREE富集的特点,辉长岩类源区的这种交代富集作用程度较弱。东南沿海地区下地壳存在数公里厚的高速致密物质,vP偏大694~700km/s,而相应的上地幔顶部出现对应的低速带,vP偏小为750km/s(熊绍柏,1993),说明确实存在上地幔物质上涌,迁移到下地壳,并与下地壳物质相互作用产生“壳幔转换带”,这种伴有基性岩浆产生的壳幔之间相互作用被称为“底侵垫托作用”(underplating)(Griffin et al,1987;Furlong et al,1986)。在中生代玄武岩中从未找到过地幔橄榄岩包体,说明玄武岩浆的爆发能力弱。在地壳下部滞留的时间长,有较多的机会与地壳岩石发生同位素交换。用岩石化学成分计算的CIPW标准矿物换算后的Ne′-OL′-Q′投影所得到压力范围可代表玄武岩浆可能的聚集带的条件,平均压力大约为700~800MPa,相当于231~264km(杨祝良,1993)。该深度的上限即相当英安流纹质岩浆的发生带,表明下地壳部分熔融的流纹质岩浆与幔源玄武岩浆在该聚集带中有共存的历史,在两种岩浆界面会出现某些界面效应,当基性岩浆和酸性岩浆在达到同位素平衡之后尚未发生充分的化学混合之前就喷出地表,那么火山作用产物就为同位素组成相近似的玄武岩、流纹岩双峰式组合(王德滋等,1994)。如果用估算的原始岩浆成分投影于Ne′-OL′-Q′图解中,原始岩浆形成于约2400MPa压力,深度相当于792km的尖晶石-石榴子石二辉橄榄岩过渡区。至于低Sr初始值辉长岩可能应有另一种成因模式,待后叙述。

表4-19 武夷区和赣南区不同时代花岗岩源区物质组成计算结果

注: ;若无 的结果,则 ;fDM=(1-fuc)。资料来源:陈繁荣等,1990;黄萱等,1986;高维敬,1990;梅勇文,1989;以及本文。

5研究区的英安岩-流纹岩类

英安岩-流纹岩类是本研究区分布最广、规模和体积最大的岩类,其相应的岩石为英安岩-英安流纹岩-流纹岩及其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花岗岩。不同岩浆岩区由于源岩建造不同,同位素特征有差异,火成岩中同位素时空变化的规律性在很大程度上是基底岩石同位素性质的再现。如南扬子区江南古陆基底为双溪坞群原生地壳的绿岩带建造,其部分熔融形成的火成岩的(87Sr/86Sr)i=07043~07076,εSr(t)=242~450,εSr(t)=0512229~0512589,εSr(t)=-070~-58,δ18O=797‰~855‰(如德兴铜厂、富家坞、银山等火山-侵入杂岩)。浙闽地区主要为陈蔡群混合建造,其中幔源物质明显低于双溪坞群,由其部分熔融形成的晚侏罗世火成岩(87Sr/86Sr)i=07127~07144,εSr(t)=-614~-1074,δ18O=692‰~858‰,若取幔源火山岩(双溪坞高钾玄武质安山岩平均值)的(87Sr/86Sr)i=07030,Nd(I)=051295,δ18O=62‰,地壳沉积物的(87Sr/86Sr)i=0730,Nd(I)=0511847,δ18O=+16‰,利用εSr(t)-εSr(t)和δ18O-(87Sr/86Sr);二元混合方程和图解(图4-24),可得知南扬子区江南古陆地区的英安质火山岩中幔源组分约占70%~80%,而浙闽粤滨海区和武夷区的晚侏罗世火山岩中幔源组分仅占40%~50%。由图4-24和4-30闽粤滨海区和武夷区的晚侏罗世火山岩的Sr、Nd同位素特征基本相似,岩石投影点位于同一区间,显示这些岩石具有大致相似的源岩和相似的成岩方式。南扬子区皖南大部分高钾钙碱性I型侵入岩的(87Sr/86Sr)i=07081~07104,εSr(t)=-51~-68,其形成时代与上述地区火山岩大致相似,Sr、Nd同位素特征略有差异,但总体特征相似,推断其源岩亦为元古宙角闪岩相变质基底。

图4-30表明了基底源岩物质K2O含量对其部分熔融所形成熔体的影响。由图可见,当源岩为拉斑玄武质、钙碱性和碱性玄武岩以及英安岩所形成的熔体,由于K2O含量太低,熔体无法分异进入高钾区。由斜长花岗质片麻岩或杂砂岩部分熔融所形成的熔体成分也不能进入高钾区。最合适的源区物质是含水07%~16%的钙碱性和高钾钙碱性安山岩、玄武安山岩。由这些安山质岩石部分熔融的英安质熔体可直接落在高钾区。这就说明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类成因可能与本研究区双溪坞群和陈蔡群基底岩石存在大量变质基性火山岩有关。各岩浆区火成岩同位素特征的差异与基底变质基性岩源区的部分熔融程度以及原始的英安质熔体与上地壳沉积物的同化混染程度有关(即AFC过程),前面的壳-幔比例计算可大致半定量地确定这些效应,仍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图4-30 由各种常见的源区岩石经实验部分熔融衍生熔体的K2O-SiO2投影图(引自MPRoberts,1993)

Huppert和Sparks(1988)模拟了镁铁质岩浆底侵垫托作用的温度范围可达900~950℃,这一温度已大大高于简单地壳增厚所能达到的温度,变质基性火山岩(原岩为钙碱性和高钾钙碱性玄武安山岩、安山岩),在T=900~950℃,p=500~1000MPa条件下约30%~60%的部分熔融即可形成晚侏罗世高钾钙碱性Ⅰ型酸性岩类,原始岩浆成分类似于高钾钙碱性英安质岩浆。

将该区部分晚侏罗世火成岩(标准矿物Ab+Or+Q>80%)的化学成分投影到Ab-Or-Q-H2O四元相系图中,大部分投点位于pH2O为300~500MPa的同结线附近,由于花岗岩和英安流纹岩、流纹岩不能代表原始岩浆,而真正的岩浆起源时的压力应大于500MPa,即形成深度应>165km的角闪岩相中下地壳。酸性岩浆起源的这个深度对于浙东地区的第四地壳结构层(1635~2334km),是一个高密度的异常层(计算密度为287g/cm3),反映的可能是熔出岩浆之后的残余组分层或为基性岩浆的储集层,其上的第三地壳结构层(1359~1635km)为一低速低密度层(计算密度为26g/cm3),可能代表了酸性岩浆储集层。

早白垩世火山-侵入杂岩具双峰式特征,是扩张作用进一步增强的产物。该时期酸性岩的(87Sr/86Sr)i=07045~07087,εNd(t)=-425~-561,浙东地区岩石比闽东地区有较高的Sr初始值和较低的εNd(t)值,因而在图4-24和4-32中它们的投影点分别位于两个区间,但有一个共同点:这些酸性火山岩Sr、Nd同位素特征与其共生的基性火山岩基本接近。因而有理由推断来自上地幔的玄武岩浆上涌至下地壳,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流纹质岩浆与玄武质岩浆曾发生了同位素交换(王德滋等,1994),并形成双峰式火山岩。如果以闽东地区的漳州和福州复式岩体为例,从辉长岩到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是一种连续演化系列,据此可以提出花岗岩类的AFC成因模式。即上地幔约20%±部分熔融的辉长质岩浆[(87Sr/86Sr)i=07056±,εNd(t)=-167~-32,∑REE=2070×10-6~11486×10-6],其同化了约25%的陆壳物质形成闪长质岩浆(Sr初始值为07060,εNd(t)=-46,∑REE=35379×10-6),随后大约是70%~80%的角闪石,斜长石的分离结晶可形成二长花岗岩(Sr初始值为07066~07075,εNd(t)=-585~-645,∑REE=20335×10-6),此时如果发生斜长石、黑云母、钾长石和磷灰石的进一步分离结晶,则形成了黑云母花岗岩(Sr初始值为07072~07074,εNd(t)=-55~-35,∑REE=1599×10-6),与此同时,岩石中壳源组分增加。总之,早白垩世火山-侵入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源岩不完全是元古宙角闪岩相变质高钾安山岩和玄武安山岩的部分熔融,根据火山岩或侵入岩的不同地质特征可能会有多种成因模式。随时间更新,酸性火成岩中幔源组分增加,其同化的物质主要是华夏陆块的上陆壳组分,Sr、Nd同位素特征已充分证实了这一点。

6A型花岗岩类

研究区存在两种类型的A型花岗岩类,一类是前已讨论的中下扬子区橄榄安粗岩系石英正长岩类,空间上与粗安岩、粗面岩等伴生,晚期亦有碱长花岗岩,岩石Sr初始值为07060~07078,εNd(t)=-665~-25,在图4-22中其投影点大致位于宁芜和庐枞火山盆地火山岩投影区,显示两者具同源特征。A型正长岩-石英正长岩-碱长花岗岩是富集型上地幔约8%的部分熔融,与约15%的下陆壳组分混染形成的原始粗安质岩浆。是经两步分离结晶形成的(毛建仁等,1990),第一步是粗安质岩浆→正长岩浆,是引张条件下深部岩浆房内橄榄石+单斜辉石+斜长石+磁铁矿的较强分离结晶;第二步由正长岩→碱长花岗岩,主要是角闪石浅部分离结晶的结果(图4-31),不同岩石类型中矿物学研究和Sr、Nd同位素特征支持这一结论。这种A型花岗岩的源区为交代富集型地幔,岩石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

图4-31 橄榄安粗岩系A型正长岩-碱长花岗岩的形成过程

1—粗安岩;2—正长岩和石英正长岩;3—碱长(性)花岗岩;4—基性岩脉

另一类位于浙闽粤滨海区,呈北东向展布的碱长(性)花岗岩带,其(87Sr/86Sr)i=07065~07069(黄萱等,1986;Martin,1994),εNd(t)=-231~-294(Martin,1994),源岩中幔源物质占85%±,陆壳沉积组分约为15%。以福州复式岩体中魁岐和笔架山碱性花岗岩为例,岩体中有大量基性岩墙群,岩墙中还含有少量包体,包体主要由褐色角闪石和少量辉石堆积晶组成,角闪石堆积晶主要为钛角闪石和绿钠闪石,这两种角闪石在魁岐和笔架山两岩体中并不多见,意味着角闪石的分离作用在深部岩浆房中进行。少量的铝辉石堆积晶中主要含硬玉和契尔马克分子,这种辉石在碱性玄武岩浆中为典型的早期结晶相矿物,这些证据可表明在壳-幔混合带附近在深部岩浆房中已进行了高压分离结晶。岩石成因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上地幔约10%~15%的部分熔融形成中基性岩浆,其中沉积组分混染比例约15%,开始是角闪石、斜长石和钛铁矿的高压分离,随后是约70%的碱性长石分离结晶,其中包括了钠质斜长石和富集稀土元素的副矿物使残余液相中富碱,贫Al2O3、CaO、Ba、Sr、Eu,稀土元素丰度降低。现将福州复式岩体钙碱性二长花岗岩-花岗岩和碱性花岗岩的特征总结于表4-20,它们分别起源于不同的地幔源区。

表4-20 福州复式岩体中二长花岗岩类与碱性花岗岩特征对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201107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3
下一篇2023-11-03

随机推荐

  • 抗皱紧致护肤品推荐

    紧致的护肤品推荐:海蓝之谜面霜、眼霜、雅诗兰黛小棕瓶、娇韵诗双萃精华露、修丽可赋颜丰盈精华液、赫莲娜小绿瓶、黑绷带面霜、OLAY超红瓶面霜。1、海蓝之谜面霜、眼霜海蓝之谜面霜的主要原料都是纯天然成分,采自加州南太平洋无污染深海的新鲜海藻。这

    2024-04-15
    1039400
  • 推荐好用的口红?

    推荐几款比较好用的口红:1 香奈儿口红(Chanel Rouge Coco)。香奈儿口红色泽丰富,质地细致顺滑,上唇效果很自然。色号444和548是香奈儿永恒的经典红色,非常适合亚洲女性。2 玫琳凯口红(Maybelline)。玫琳凯的Co

    2024-04-15
    44900
  • 妮维雅润唇膏变橘黄色正常吗

    正常。妮维雅润唇膏变橘**是因为有些产品本身就带有一点淡淡的**,所以是正常的。妮维雅润唇膏是一款很好用的唇部护肤品,采用天然植物精华,牛油果树果脂,有助于深层滋养,温和修护;甘油,润泽锁水,改善唇纹;维生素原B5,深层保湿,润出好唇色。妮

    2024-04-15
    31000
  • 活动策划

    活动策划 篇1  一、活动目的与活动主题  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为响应学校团委的号召,进一步贯彻落实“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理念,促进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活动氛围的形成,学院决定开展本次主题为“以德为行、以学为上,全面提升学生核

    2024-04-15
    34700
  • 中国风插画包装-国潮插画风格特点

    中国风插画全是封面的是什么书《芥子园画谱》《芥子园画谱》最早成书康熙年间,此后一再翻版,逐渐漫漶。到光绪年间(1875—1909年),需要这部画谱的人很多,而原书因多年翻版,已磨损得不能再印。那时,有一个叫巢勋的画家,也是嘉兴人,他临摹了前

    2024-04-15
    44800
  • 妮维雅和欧莱雅哪个好?两者有什么不同吗?

    个人觉得欧莱雅好用,两者区别在于妮维雅只具有基本的保湿功效。妮维雅基本只有保湿功效,对每个人都适用。卡尼尔偏属年轻人品牌。而欧莱雅是历史悠久的知名专业化妆品品牌,对女性肌肤研究更细化,因此才能研发出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产品。毕竟小年轻依仗年龄优

    2024-04-15
    43300
  • 有口碑好的男士抗衰老的护肤品牌吗?求推荐!

    有许多口碑好的男士抗衰老护肤品牌。以下是一些受欢迎的品牌:1 妮维雅男士:妮维雅男士是德国拜尔斯道夫公司旗下的男士护肤品牌,创立于1922年。其产品包括洗面奶、爽肤水等,以温和补水保湿、滋润抗衰老为特点。2 高夫GF:高夫是中国的男士护肤

    2024-04-15
    359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