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1L是粘贴的,甘菊环就是薁环,另外网上只要说薁磺酸钠命名是1,4-二甲基-7-异丙基甘菊环-3-磺酸钠或1,4二甲基-7-异丙基薁-3-磺酸钠的,那就是错的(虽然结构一样,LZ往下看就知道了)另外谷氨酰胺化学式给错了,他写的那是5—酰胺-1-戊酸,根本没有α—氨基。
谷氨酰胺(2-氨基-5-羧基戊酰胺,LZ会写的)作用,化学式在链接上很详细,不说了:
http://baikebaiducom/view/1576236htmfr=ala0_1
薁磺酸钠是一种药物,分子式C15H17NaSO3(作为药物可能有结晶水)适应症为胃炎、胃溃疡和口腔杂症除,治疗胃炎、胃溃疡外,还治疗口腔杂症(含漱方式治疗咽炎、扁桃炎、口腔炎、急性齿肉炎、舌炎及口腔溃疡创伤等病症)
薁磺酸钠学名是3,8-二甲基-5-(1-甲基乙基)—1-薁磺酸钠
(注意网上它还有一个学名是1,4二甲基-7-异丙基薁-3-磺酸钠,这个跟之前那个结构是一样的,但是它命名上出了问题,既然以磺酸基作为母体,那自然要使磺酸基的编号最小,磺酸基所连的碳当然应该是编为1号)
(薁学名是双环[530]癸五烯,也就是一个七元环并上一个五元环,单双键交替,有10个P电子,符号4N+2休克尔规则,因此具有芳香性。单独薁的编号就是从五元环靠近4级碳处的那个碳开始,沿五元环编号,直到8,注意2个4级碳不编号,关于薁的百度上应该能搜到)
天然药物集——桉叶油:化学成份
[化学成份]
1蓝桉油:主要成分为桉油素、α-松油醇、d-α-蒎烯、乙酸松油酯、香橙烯(aromadendrene)。此外,尚含枯茗醛、t-松苇醇(t-pinocarveol)、β-水芹烯、p-伞花烃、γ-松油烯、芳樟醇、小茴香醇、α-古巴醇(α-copaene)、α-毕澄茄烯(α-cubebene)、榄香醇(elemol)、杜松烯、cis-丁香烯、β-蛇床子烯(β-selinene)、别香栏烯(allo-aromadendrene)、α-及β-愈创木烯(α-及b-guaiene)、雅槛蓝烯(eriophillene)、α-及β-榄香烯、β-檀香醇(b-santalol)、啦吧醇(ledol)、蓝桉醇(globulol)及1-乙酰-4-异丙叉环戊烯(1-acetyl-4-isopropylidene-cyclopentene)等。叶中又含芦丁、槲皮素、槲皮甙、L(+)-高丝氨酸(L(+)-homoserine)、桉树素(eucalyptia)等。
2大叶桉油:主成分为桉油素、百里香酚、愈创木奥(guaiazulene)、蓝桉醇、1-松油酮(1-pinocarvone)、α-水芹烯、α-及b-蒎烯等。干叶中含没食酸、酚类、甾醇、三萜类、桉树素等。
1、红药水(又名红汞或汞溴红,俗称“二百二”,呈暗红色)为2%汞溴红水溶液,是一种作用较弱的消毒防腐药。其杀菌、抑菌作用较弱但无刺激性,适用于新鲜的小面积皮肤或粘膜创伤(如擦伤、碰伤等)之消毒。
2、紫药水(又名龙胆紫、甲紫)是甲紫的2%的酒精溶液,呈紫色。具有杀菌、收敛(拔干)作用。该药对人体无害,无刺激性。由于它对革兰氏阳性细菌有选择性的灭活作用,特别对葡萄球菌、白喉杆菌、念珠菌等具有较强的杀灭作用,所以临床上用01%~1%的水溶液治疗皮肤及粘膜创伤感染、湿疹、癣症、鹅口疮、口腔溃疡、舌炎等症,也可用于小面积的烧伤。
3、碘酒也叫碘酊,碘和碘化钾的酒精溶液。能渗入皮肤杀死细菌(2%——3%碘酒用作皮肤消毒。1%碘酒用作口腔黏膜消毒)。
区别:成分不同;作用:都有消毒防腐的作用。
不是的,西药的制成主要是化学物品和生物制剂。
西药,相对于祖国传统中药而言,指现代医学用的药物,一般用化学合成方法制成或从天然产物提制而成;包括阿司匹林、青霉素、止痛片等。西药即为有机化学药品,无机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看其说明书则有化学名、结构式,剂量上比中药精确,通常以毫克计。
以阿司匹林为例,阿司匹林经水杨酸乙酰化而得:在反应罐中加乙酐(加料量为水杨酸总量的07889倍),再加入三分之二量的水杨酸,搅拌升温,在81~82℃反应40~60min。
降温至81~82℃保温反应2h。检查游离水杨酸合格后,降温至13℃,析出结晶,甩滤,水洗甩干,于65~70℃气流干燥,得乙酰水杨酸。
扩展资料:
按西药的分类可以将西药分为以下几大类:
1抗感染类药物
2麻醉药及其辅助药物
3神经类药物
4精神类药物
5抗肿瘤类药物
6心血管类药物
7呼吸类药物
8消化类药物
9泌尿系统类药
10激素及其有关药物
11调血糖药物
参考资料来源:--西药黄药于1815年由蔡斯(Zeise)首先进行合成研究,因为色黄,称之为**药剂,西文黄药为Xanthate,源于希腊文,意为**。
通式中Me为钠或钾,也有制成铵盐者,R为不同大小的烷基、烷基芳基、环烷基、烷氧基等。常用的有乙基黄药、丁基黄药、异丙基黄药、异丁基黄药、戊基黄药、己基黄药等。学名烃基黄原酸盐或烃基二硫代碳酸盐,这是将之视为碳酸中的二个氧被硫取代的衍生物。
黄药用途甚广,橡胶工业用作硫化促进剂,分析化学中用乙基黄原酸钾作铜、镍等金属离子的沉淀剂及比色试剂,冶金工业中用黄药作为从溶液中沉淀钴、镍的试剂,纤维素黄原酸钠用以制人造纤维。一般以为浮选应用黄药做捕收剂始于1924年,由凯勒(Keller)氏在美国登记专利。1929年弗斯脱(Foster)发表了制造黄药及其有机硫代碳酸盐的方法。黄药是目前应用最广的硫化矿捕收剂,估计全世界用于浮选的各类黄药量每年在数万吨至近十万吨,经常应用的黄药品种就基本组分而言也有十余种,商品牌号则更多。
黄药的分子结构与浮选性能有密切关系,一般而言,黄药分子中的碳链越长,其捕收能力越强,即随着醇基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大;带有支链的同系异构体较直链的捕收作用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