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蓝姓是少数民族的吗?

请问蓝姓是少数民族的吗?,第1张

蓝姓目前包括汉族、壮族、瑶族、畲族、苗族等多个民族。

蓝氏在壮族及畲族群体中均为大姓,蓝姓为壮族十大姓氏之一,蓝姓是畲族第一大姓氏。蓝姓约占全国人口的01%。蓝姓起源于中原,今陕西的蓝田县,河南的汝南,湖北的荆门,河北的迁安都是蓝姓最早的发源地。

汉朝之前,蓝姓主要繁衍于中山郡、东莞郡和汝南郡,中山郡在今河北定州一带,东莞郡在今山东莒县一带,汝南郡在今河南平舆一带,此三地为蓝姓郡望,蓝姓在上述三地曾得到大发展,后世繁衍于各地之蓝姓多由此三处分衍而出。

蓝姓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福建、江西、浙江、四川、湖南、湖北、贵州等地。

扩展资料:

来源:

来源一

源于嬴姓,出自远古贤者伯益之后裔秦子向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战国中期,周显王二年(公元前367年),秦献公为了向东发展,在蓝(今陕西蓝田)地设县。在秦子向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封地名称为姓氏者,自称蓝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蓝氏正宗。

来源二

源于姜姓,据福建省武平县大禾乡的《蓝氏族谱》记载,当地蓝氏的受姓始祖是昌奇,昌奇为炎帝神农氏十一世孙,是帝榆罔之子,临诞时,有熊国君贡蓝一株,帝甚喜,因赐姓曰“蓝”,赐名曰昌奇,后任为火旺公,分封于汝南,遂以此地名为郡,汝南堂名即源于此。

参考资料:

-蓝姓

马学良先生是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彝族古籍与文化、民间文学及双语教学和研究的先驱,他的一生是为我国的民族文化与教育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一生。各民族深厚的文化蕴藏是他创造丰功伟绩的土壤,中央民族大学是他取得辉煌成就的基地,等身的学术论著与薪火相传的各民族学子是他辛勤耕耘的硕果。

他长期从事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的教学与研究,尤其是对彝语的研究更具有开拓性。他的《撒尼彝语研究》(商务印书馆,1951年)是一部系统深入地研究彝语语音、词汇、语法的著作。这也是我国学者研究彝语的第一部较全面的学术著作。他最早指出彝语有松紧元音的对立。他研究彝文注意结合彝族的风俗习惯、神话传说、社会历史、生活习俗、宗教迷信等来进行,发表了《从彝族氏族名称中所见的图腾制度》《茂莲社区的男女夜合》等一系列论文,并翻译了《倮文作斋经译注》(《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949年第14本)、《倮文作祭献药供牲经译注》(《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948年第20本上)等。这两部经典是研究彝文和了解彝族社会历史及宗教的重要文献。

他注重语言的比较研究,将汉语与同语系的其他语言进行比较,著有《我国汉藏语系语言元音的长短》(合作,《中国语文》1962年第5期)、《〈切韵〉纯四等韵的主要元音》(合作,《中国语文》1962年第12期)等,提出了汉语的元音在历史上曾经分长短的观点。这不仅对壮傣、苗瑶语族语言的语音研究有参考价值,也为汉语语音史的研究提供了研究线索,开创了利用有关的少数民族语言材料研究古代汉语声韵的一条新路。

他写的《彝语“二十”“七十”的音变》(《民族语文》1980年第1期)一文,从音变现象入手,说明通过与同语族的藏缅语进行比较,认为古彝语的“二”和“七”可能也有辅音韵尾。现在彝语支语言没有辅音韵尾,是后来语音演变脱落的结果。文章引起国内外藏缅语族研究者的重视。他曾参加并指导对苗族、瑶族语言的调查工作,并帮助苗族创制拼音文字。

此外,他还著有《贵州省东南部苗语语音的初步比较》(合作,《语言研究》1956年第1期)、《语言调查常识》(合作,中华书局,1956年)、《语言学概论》(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1年)、《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民族语言学》(《民族语文》1991年第6期)、《汉藏语系研究的理论和方法问题》(《民族语文》1995年第4期)、《世纪之交中国民族语言学的思考》(《中国民族语言学通讯》1996年)、《普通语言学》(合作主编并撰写其中第10章,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年)等许多论著。

他常年从事语言教学和学术活动,培养了一大批民族语文工作者,为民族语言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于1999年出版了《马学良民族语言研究文集》。

侗族舞蹈的风格特点有:

1、《赐鱼舞》

是在“抬官人”活动的一种原始渔猎舞蹈。

2、《狮子舞》

侗族人在春节期间举行的一种舞蹈活动,主要分庆贺舞、戏狮舞和绿狮舞。

3、《竹筒舞》

“竹筒舞”是侗族一种击打竹筒、载歌载舞的表演,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朴实的生活特点。通常是群体表演,也有单打独跳、双人对打、四人合打的形式。

不论男女,表演时都身挂数只竹筒,以敲击身体各部位大小不等的竹筒,发出高低不同的声响和击出各种复杂的节奏,并伴随着节奏踏歌起舞。

4、《芦笙舞》

是侗族的传统民间舞蹈。源于古代播种前祈求丰收、收获后感谢神灵赐予和祭祀祖先的仪式性舞蹈。舞蹈气氛热烈而欢快,现已成为侗族民众在稻谷收获后至来年春播前农闲期间和各喜庆佳节时,由青年男女参加被称作《踩堂》或《踩芦笙》的自娱性、求偶舞蹈。

侗族,主要分布在中国贵州、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湖南等地的侗族,分别系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的壮傣和侗水两个语支。其先民是古代“百越”中“骆越”支系“西瓯”的后裔。隋唐时期至宋代,曾被称作“峒”和“洞”,以后才以“侗”为该民族的族称。

关于侗族民族舞的简介

 主要分布在中国贵州、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湖南等地的侗族,分别系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的壮傣和侗水两个语支。其先民是古代“百越”中“骆越”支系“西瓯”的后裔。隋唐时期至宋代,曾被称作“峒”和“洞”,以后才以“侗”为该民族的族称。

 广西柳州地区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侗族,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都要举行具有丰富多彩内容的盛大民族活动。

 侗族从古至今无论年长年幼,人人都能歌善舞,有着事事以歌对答、以舞寻偶的传统。在他们的歌咏中,有单声部的“小歌”、多声部的“大歌”、迎客时的“拦路歌”、婚嫁时的 “伴嫁歌”、青年人自弹自唱的“琵琶歌”等数不胜数。以至连相互闹矛盾时也用唱歌来进行争吵。侗族在歌舞时都离不开芦笙的伴奏,歌舞和芦笙是侗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和内容。在侗族统称的《芦笙舞》中,包括着多种内容和形式的舞蹈,其中有节日时的自娱性舞蹈、有青年男女之间进行交谊的舞蹈、还有为展现芦笙高手边演奏芦笙、边做舞蹈高难技巧的表演和竞赛性舞蹈。

 过去,侗族跳《芦笙舞》、“对歌”或举行村寨“集会”,一定要在特定的地点“鼓楼”前进行。在广西、贵州等侗族集聚的村寨,都会建有一座高大、古朴、典雅,造型各具特色的木结构建筑“鼓楼”。鼓楼的建筑形式除以下大上小似高塔状为原则外,真是千姿百态各具一格。它的多角屋檐可建为四边、六边或八边形,座座飞阁重叠,高达三至十五层耸立于村寨的最高处。但此外建于本世纪二十年代的三江县侗寨“马胖鼓楼”虽只建有一层,但却以它的精雕细刻、拥有九层飞檐、雄伟宽敞形如庙宇的殿式方塔形建筑而闻名遐迩。殿内立有需双合抱的四根大柱,板壁绘彩色传统的壁画,是侗族古代建筑的精华与骄傲。鼓楼为侗家公共活动的场所和集会中心,凡有紧急情况,村寨中德高望众的头人将敲击悬挂在殿内梁上的“款鼓”,集合全寨侗胞。此外,若有贵客进寨,也可击鼓通报全寨而表示欢迎的隆重。鼓楼内大厅青石铺地、设火塘、四周摆有长凳,是侗胞在任何时节聊天、做活、演戏、对歌、踩堂和赛芦笙的场所。

 《芦笙舞》是侗族的传统民间舞蹈。源于古代播种前祈求丰收、收获后感谢神灵赐予和祭祀祖先的仪式性舞蹈。舞蹈气氛热烈而欢快,现已成为侗族民众在稻谷收获后至来年春播前农闲期间和各喜庆佳节时,由青年男女参加被称作《踩堂》或《踩芦笙》的自娱性、求偶舞蹈。

 每逢节日,成年的侗族未婚男女青年,都不会放过“踩堂”机会。因为这些男女青年中的不少人,要通过集体共舞的机会来选择自己的心上人。而且参加“踩堂”的少女不但要身着闪闪发亮的蓝靛色礼服,还个个力所能及地在头、耳、脖颈、手臂各处戴满银饰,因为这是向男青年展示自己家庭经济状况的无声语言。在过去,由于经济水平的`低下,一家中若同时有一个以上的女儿都进入成年,但因没有起码的银佩饰,只能由年长的女儿参加“踩堂”活动而使全家陷入窘境的事是经常发生的。

 进行“踩堂”的舞圈以村寨为单位,每个舞圈被人们称作“一堂”,节日期间来自各个村寨、各怀绝技的若干堂“芦笙舞”将会聚一堂,齐展风姿。届时,每堂芦笙在作舞前首先要在圆圈中心高高竖起一根芦笙柱,柱顶悬挂芦笙队队旗,并围绕芦笙柱特设由4—6人担任为《踩堂》舞蹈进行低音伴奏的“芒筒”演奏。一切准备停当后,手持小芦笙的男青年与持彩巾或花伞、佩戴银饰的盛装少女,分别站成内外两层圆圈,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作舞。舞蹈动作与节奏,依照芦笙头所领奏的曲调更换舞姿。女子以原地旋转和两臂上下、前后的摆动为主要动作;男子在边吹奏芦笙,边做幅度较大的蹲步、跳跃、点步踢腿等动作。整个舞蹈沉浸在抒情与细腻之中,但又不少萧洒与活泼。而且,每当若干堂舞队同时作舞时,“芦笙曲”此起彼伏,姑娘们舞姿翩跹,真是构成一片歌舞海洋,热闹非凡。更有意思的是,在广西三江县《踩堂》的最后,有时还会加入更为激烈和引人注目,似拔河游戏的娱乐活动“拉鼓”。所有作舞的男女分为两边,拉拽着系有粗绳的长形木鼓,以一方胜利为舞蹈活动的终止

;

  把云南各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情况分为母语型、双语型、多语型和母语转用型4种类型。

  云南是多民族的省份,少数民族占全国56个民族的40%以上;少数民族人口1415万,占全省人口的1/3。全省所有市县都有少数民族分布。人口500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彝族、白族、哈尼族、傣族、壮族、苗族、傈僳族、回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景颇族、藏族、布朗族、布依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蒙古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25个。

  多民族构成了与相应的多语种。25个少数民族,除回族、满族、水族使用汉语外,其余22个少数民族操26种少数民族语言。其中,景颇族有两种语言,一是自称“景颇”的景颇族使用的景颇语,一是自称“载瓦”的景颇族使用的载瓦语。瑶族有两种语言,一是自称“勉”的瑶族使用的勉语,一是自称“布努”的瑶族使用的布努语。怒族有3种语言,即碧江自称“怒苏”的怒族使用的怒苏语,兰坪、泸水自称“柔若”的怒族使用的柔若语和福贡自称“阿侬”的怒族使用的阿侬语。这26种语言中不包括未定族称的克木人、芒人等的语言。

  这26种语言分属汉藏、南亚两大语系的藏缅、壮侗、苗瑶、孟高棉4个语族,藏、景颇、彝、缅、苗、瑶、壮傣、佤德昂8个语支,其中藏缅语族中的白语、普米语、怒语(阿侬、怒苏、柔若3种语言)、独龙语等语言的语支未定。

  属汉藏语系的语言有藏、景颇、彝、哈尼、傈僳、拉祜、纳西、基诺、卡卓(通海蒙古族语言)、载瓦、阿昌、白、普米、怒(阿侬、怒苏、茅若3种语言)、独龙语等语言。其特征为:在语音方面,每个音节有固定的声调是汉藏语系语言在语音上的重要特点。声调能区别词汇意义,在有些语言里,声调还能区别语法意义。声调同声母、韵母的关系很密切,三者在发展过程中互相影响、互为条件。声调同声母清浊而分阴阳,这一规律在整个语系中具有普遍性。汉藏语系语言的声调发展不平衡,从调值来看,数量最少的只有两个,最多的12个。壮侗语族、苗瑶语族之间声调的特点比较接近,都是四声八类系统,声调对应关系也比较明显。汉藏语系许多语言的元音分长短,以壮侗语族最为普遍,许多语言的声母有清浊对立,并存在共同发展的趋势。一部分语言还保留有复辅音声母,复辅音以二合的为多,还有少量为三合的。有些语言,元音分松紧两类。其作用主要是区别词汇意义,有些语言还能区别语法意义。在语法方面,汉藏语系各语言以词序和虚词为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词序比较固定。虚词种类较多,在句中表示各种不同的语法意义。各语言都有一些形态变化,包括语音交替,增添附加成分、重叠等各种语法手段。在词汇方面,除藏缅语族有些语言有较多的多音节单纯词外,汉藏语系大多数语言的词主要由单音节的单纯词和多音节的复合词组成,多音节的单纯词很少,其中有些词在语音上有双声、叠韵组成的现象。

  属南亚语系的语言有佤、布朗、德昂等语言。南亚语系语言的特征:在语音方面,主要特点是辅音系统比较整齐。塞音清浊的对立比较普遍,有独立的清音送气系列。在孟高棉语族的不少语言中,有内爆发音作为前声门化鼻音和流音的情况。词尾塞音常常是不除阻的。元音系统比较丰富,元音常区分为高、前、中、后4级。长元音很普遍,但鼻元音不常见。除少数语言有声调外,南亚语系诸语言多数不是声调语言。在语法方面,句子的一般语序为主语—动词—宾语。形容词通常跟在它所修饰的名词后面。句法中也使用唯被动结构,常用前置词而不同后置词等。在词汇方面,词的结构通常是一个主要音节,有时前面可再有一个次要音节。大多数词根是单音节的。前缀和中缀比较普遍。

  云南的少数民族,由于社会发展阶段的差异,各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语言环境不同,人口多少、聚居和杂居的情况也不同,各民族语言的情况和受其他民族影响的情况就有很大差异,因而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从现代语言使用的情况看,大致是这样:有的民族基本只使用本民族语言;有的民族除使用本民族语言外,有一部分人兼通汉语或其他民族语言;有的民族除使用本民族语言外,有一部分人还兼通两种以上民族语言;有的民族本民族语言消失,已通用汉语。因而,根据以上情况,可把云南各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情况分为母语型、双语型、多语型和母语转用型4种类型。

  母语型。这类民族主要聚居在边疆地区,虽有一部分人(学生、干部、工人、军人等)通汉语,但其民族的共同交际语为本民族的母语。如怒江的傈僳族、迪庆的藏族、德宏的傣族、景颇族、西双版纳的傣族、沧源、西盟的佤族、澜沧的拉祜族、贡山的独龙族和怒族等。

  双语型。双语现象在云南各少数民族语言使用现象中较为普遍,同时又是最重要的社会现象之一。这类民族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居住在内地平坝地区和各民族交错聚居、杂居的地区,他们除了使用本民族语言外,已有一部分人兼通汉语,如白族、纳西族、壮族、蒙古族和杂居或分片聚居于内地的彝族、苗族和哈尼族中的一部分人,聚居或杂居于金少江和元江两岸的傣族有一部分人也兼通汉语。一种情况是居住在边疆地区人口较少的一些民族,他们除了使用本民族语言外,还有一部分人兼通本地区另一个少数民族的语言,如西双版纳、思茅、临沧的拉祜族、哈尼族、佤族都有一部分人兼通傣语。怒江的怒族、白族、彝族中的大多数人兼通傈僳语。文山的瑶族有一部分人兼通壮语。丽江的白族一般兼通纳西语。

  多语型。这类民族一般人口较少,与邻近的民族联系密切,他们除使用本民族语言外,还兼通邻近两个或两个以上民族的语言。如德宏的德昂族,除使用本民族语言外,一部分人还兼通景颇语、傣语。宁蒗的普米族,除使用普米语外,一部分人还兼通藏语、彝语、纳西语,有的还兼通汉语。除上述民族之外,布朗族部分人兼通傣语和佤语,阿昌族部分人兼通傣语、景颇语,基诺族多数人兼通傣语和汉语。

  母语转用型。这类民族本民族语言已消失,而通用汉语。回族、满族历史上已通用汉语。云南水族的本民族语言也基本消失。除上述民族外,昭通的彝族和昆明市郊区的白族大部分已通汉语。内地民族杂居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各有一部分青少年只会讲汉语,已不懂本民族语言。

  除上述四种类型外,还有杂居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汉族群众和内地到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的汉族干部、教师、工人、医务工作者、解放军、公安干警等,他们在长期与当地少数民族一同生产、生活和建设中,许多人不同程度也掌握了当地少数民族的语言,这些人既能使用汉语还兼通一种少数民族语言。

  云南是个边疆省份,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与3国的边界线总长4061公里。在云南的25个少数民族中,彝族、哈尼族、有壮族、傣族、苗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瑶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怒族、德昂族、独龙族16个少数民族分别与3国跨境而居。境内外同一少数民族大多保持着自己的语言和风俗习惯,本民族之间主要以本民族语言作为交际工具。正如恩格斯指出的一样:“没有一条国家的分界线是与民族的自然分界线,即语言的分界线相吻合的。”

  云南的多民族、多语种构成了与其相适应的多文种。云南少数民族原有文字种类很多。据50年代调查,原有民族文字的11个少数民族中,共有23种。其中,傣文5种:西双版纳傣泐文、德宏傣纳文、傣绷文、金平傣文、新平傣文。纳西文4种:东巴文、哥巴文、玛丽萨文和外国传教士拟制的拼音文字。傈僳文3种:一种为维西傈僳族汪忍波创造的音节文字,另两种为外国传教士所拟制。彝文2种:彝族原有文字(又称:老彝文)和外国传教士所拟制的拼音文字。景颇文3种:1种景颇文和2种载瓦文。藏文同西藏藏文。苗文、拉祜文、佤文、独龙文(又称日汪文)各1种,均为外国传教士所拟制。除上述22种民族文字外,历史上还有“方块壮文”、“方块白文”、“汉字式哈尼文”和“方块瑶文”。

  这些文字的字形和体系相当复杂。傣族的傣泐文、傣纳文、傣绷文和金平傣文,皆来源于古印度梵文字母系统,都是拼音文字,与泰国的泰文、缅甸的缅文、柬埔寨的柬埔寨文和老挝的老挝文同属一个体系。傣泐文与泰国清迈一带的傣允文(兰纳傣文)和缅甸景栋的傣痕文以及老挝寺院中所使用的经文,从字母形式到拼写法、正字法都是一致的,只在书法上有些差异,实际上是同一种文字。藏文是公元7世纪由图弥三菩札仿照当时梵文体系的那伽俐体创制的。老彝文、罗罗文、毕么文、西波文、韪书等。关于老彝文的起源和历史沿革,无定论。老彝文在彝语东部、南部、东南部方言区比较通行。纳西族的东巴文,发展到近代已有少数的形声字,也使用假借的方法,但基本上是一种象形表意字文字,这种文字大约创制于晚唐时期。纳西族的哥巴文、玛丽玛萨文和傈僳族汪忍波1924年创造的傈僳文,都是音节文字,一个字代表一个音节,字形略象汉文,但笔画比汉文简单。纳西文、傈僳文和载瓦文各有一种是用拉丁大写字母颠倒正反形式表示声母和韵母的拼音文字。苗文、哈尼文和一种傈僳文,其字母字形有方的、圆的、大的,也有小的,这3种文字的特点是每个字由一个大写字母和一个小写字母组成,大写字母表示声母,小写字母表示韵母,韵母可放在上方、右上角、右侧、右下角,以位置的高低表示声调的高低。新平傣文、方块壮文、方块白文和方块瑶文是以汉字六书的构字方法,一部分借用汉字,一部分在汉字的基础上通过增减笔画而创造的。其余的拉祜文、佤文、独龙文等文字均为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

  这些文字在历史上使用情况各不相同,有的比较通用,如藏文、傣泐文、傣纳文和景颇文;拉祜文、傈僳文和苗文主要在信教群众中使用;有的虽在很少一部分地区使用,如汪忍波创造的傈僳文,只在维西县几个区的傈僳族群众中使用;纳西族的玛丽玛萨文,只在维西县自称玛丽玛萨的一部分纳西族居民中使用。除汪忍波创造的傈僳文和纳西族的玛丽玛萨文是本民族农民自己创造自己使用外,其他文字几乎都与宗教有密切的联系。

  这些文字中,除藏文、傣泐文、傣纳文、彝文和纳西族的东巴文有较丰富的手抄本或木刻经文和其他文献资料外,其他文字留传下来的资料很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50年代起,党和人民政府成立专门机构和组织专业队伍,对哈尼、傣、傈僳、拉祜、纳西、佤、景颇、苗、彝、白等10个民族语言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先后帮助哈尼、傈僳、纳西、佤、景颇(载瓦支系)苗、壮等7个民族创造了9种文字(其中哈尼族、苗族各2种);帮助傣、拉祜、景颇(景颇支系)3个民族改进了4种文字,其中傣族为2种。

  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帮助独龙族在原有文字(日汪文)的基础上设计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方案(草案);根据苗族人民的要求,帮助苗族改进了滇东北老苗文;开展了对原有彝文的规范工作。除属彝语北部方言区的彝族可用凉山规范彝文外,其他5个方言区则在原有彝文的基础上,规范一种以表意为主的彝文方案。

  到1989年,云南已有彝族、白族、哈尼族、壮族、傣族、苗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景颇族、藏族、独龙族等14个民族正在推行或试行22种民族文字或拼音方案。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在民族教育、社会扫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范围日益扩大。

  可以说云南是民族语言文字的宝库。在历史长河中,各少数民族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和以自己语言文字为标志的表达方式,创造出了灿烂的民族文化,使祖国的文化宝库更加丰富。在社会主义时期,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作为一种社会资源被开发和利用,在少数民族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起着积极重要的作用。(来源:云南民族文化网)

民族舞蹈芦笙舞介绍

 芦笙舞主要分布在中国贵州、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湖南等地的侗族,分别系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的壮傣和侗水两个语支。其先民是古代“百越”中“骆越”支系“西瓯”的后裔。隋唐时期至宋代,曾被称作“峒”和“洞”,以后才以“侗”为该民族的族称。广西柳州地区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侗族,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都要举行具有丰富多彩内容的盛大民族活动。

 历史

 “芦笙舞”(苗语称“究给”)是种以男子边吹“芦笙”同时以下肢(包括胯、膝、踝)的灵活舞动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民间舞蹈。它流传广泛,普及各苗族地区。其中尤以贵州东南部、西北部和广西西部山区最为活 跃。在那里,人们从儿童时代起就开始学吹芦笙和跳芦笙舞。凡是在演奏和舞技上出众的芦笙手和芦笙队,都深受群众的尊敬和爱戴。在过去,青年小伙子会不会吹芦笙,能不能跳芦笙舞甚至都成为姑娘们择偶的重要条件之一。

 芦笙舞,广泛流行于中国南方苗族、侗族、水族、 仡 佬族、彝族、拉祜族、 僳 僳 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地区的民间舞蹈。以男子边吹芦笙边舞蹈为其主要特征。

 笙分葫芦笙与芦笙两大类。葫芦笙用葫芦做笙斗,一般插有5支带簧片的笙管,约16~66厘米;芦笙为木制笙斗,一般插有6支笙管,长约33~333厘米不等。两类统称为“芦笙”。至今吹奏葫芦笙而舞的民族有彝族、拉祜族、 僳 僳 族、纳西族等;吹奏芦笙而舞的民族有苗族、水族、侗族、 仡 佬族等。芦笙舞历史悠久,在云南省江川李家山出土的春秋中晚期墓葬中发现的两件青铜葫芦笙,是迄今中国最古老的葫芦笙实物。芦笙舞的舞蹈形象在古文物中也有生动的反映,如晋宁石寨山出土的铜鼓,就刻有正在吹葫芦笙而舞的形象。这些都证明在2000多年前中国南方就已经有了葫芦笙和葫芦笙舞。

 起源

 关于芦笙舞的起源,苗族有朴素和美妙的传说。相传盘古开天地之时,大地一片荒凉。那时,苗族祖先是靠狩猎飞禽走兽作衣食的,为了解决捕获鸟兽的困难,当时一个心灵手巧的小伙子,在林中砍下树木和竹子,做了支芦笙模仿鸟兽的鸣叫和动作,吹跳起来以引诱各类鸟兽。从此,人们每出猎均有所获,于是芦笙舞就成了生活的必需而世代相传。这类传说与现今仍流传着众多模拟鸟兽鸣叫和形态的芦笙曲调及舞蹈动作的现象虽相吻合,但要弄清它的起源,仍有待从史料方面进行研讨。

 文献中多有涉及;明清以来,更广见于文献和志书之中。明人倪 辂 《南昭野史》有“每孟岁跳月,男吹芦笙、女振铃合唱,并肩舞蹈、终日不倦”的记载。足见芦笙舞早已是苗族人民传统节日活动的重要内容并风靡一时了。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201568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3
下一篇2023-11-03

随机推荐

  • 妮维雅活力清新爽身走珠液怎么样、怎么使用、保质期

    夏天由于天气炎热很多汗腺发达的人就会汗多,一出汗衣服就很容易湿透。对于女性朋友来说是非常尴尬的,为了避免这种尴尬的是事情发生,很多女性就会使用爽身走珠液,那么妮维雅活力清新爽身走珠液怎么样?怎么使用?保质期又是多久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2024-04-15
    49400
  • 护肤品里精华水和精华凝露有什么区别

    护肤品里精华水和精华凝露,这两种产品在外观和质地上有着很明显的区别。但是,很多人对于它们的功效和使用方法却存在疑惑。究竟精华水和精华凝露有什么区别呢?我们来看一下精华水。精华水是一种含有高浓度营养成分的化妆水,通常是透明或略带色泽的液态产品

    2024-04-15
    49100
  • 水乳液精华液的使用顺序是怎样的 用完精华液后用什么护肤品?

    1、水乳液精华液的使用顺序如下: 1)爽肤水:护肤的第一步就要擦拭爽肤水,爽肤水能够使我们的肌肤更好的吸收,保持我们肌肤的水分。特别是一些油性皮肤爱长痘的女孩子一定要及时给肌肤补足水分,因为要保持水油平衡还会减少痘痘的产生。 2)乳液:当擦

    2024-04-15
    47900
  • 请教一下相宜本草、za、卡尼尔、妮维雅、玉兰油、欧莱雅、百草集的明星产品

    1欧莱雅是做头发产品起家的 染发和头发护理产品是它真正的明星产品 毫无疑问的全球第一镇牌之宝 清润全日保湿水精华 ----- 2 我觉得是玉兰油7重修护那个霜。电视天天打广告的那个3相宜本草洗面的:有控油祛痘洗面膏,这个油性的用很不错,控油

    2024-04-15
    47300
  • 为什么旗舰店里没有妮维雅美白630精华

    德国拜尔斯道夫集团旗下妮维雅于2020年推出的独家专利成分luminous630,号称是经过十年研发,地表最强的美白成分。这个名头可谓很响亮,而这个成分也实际应用到品牌各类产品上,例如美白精华,防晒霜等等。妮维雅630淡斑美白精华开始采用的

    2024-04-15
    37000
  • 只有祛痘面膜能治好痘痘没有疤的吗?

    有的面膜非常贵,但是效果并不比平价面膜好用多少,有的面膜超级便宜,还不到1块钱一片,这样的面膜你也不要买,因为用了还不如不用,一个是炒作概念坑钱,一个是没有任何有效成分的无用,所以都不值得购买,真正又好用又高质量的面膜价格都在中上等左右,这

    2024-04-15
    37200
  • 碧欧泉蓝钻精华水和紧肤水哪个好

    都好。1、碧欧泉蓝钻精华爽肤水,收敛毛孔,紧致轮廓,让肌肤畅饮深澈补水,舒缓紧绷,平滑修护。2、碧欧泉蓝钻紧肤水主如果收缩毛孔,它含有酒精,会有燥热干爽的觉得能够避免青春痘的滋生,有用抑制细菌的生殖。碧欧泉精华露和精华液的质感不同。精华液的

    2024-04-15
    294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