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突触包括突触前成分、突触间隙和突触后成分。
突触前、后成分彼此相对的细胞膜分别称为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突触前、后膜胞质面常有致密物质附着而增厚,两者之间的间隙为突触间隙。
突触前成分一般是神经元的轴突终末,呈球状膨大,其内含有许多突触小泡,还有少量线粒体、滑面内质网、微管和微丝等;突触小泡有清亮小泡和致密核芯小泡,内含不同的神经递质或神经调质。
突触后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
当神经冲动沿轴膜传至轴突终末时,突触前膜的钙离子通道开发,细胞外Ca2+进入突触前成分;在Ca2+和ATP的参与下,突触小泡移至突触前膜并与之融合,通过胞吐作用将小泡内的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
然后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使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从而使突触后神经元出现兴奋或抑制效应。
扩展资料:
化学性突触,依靠突触前神经元末梢释放特殊化学物质作为传递信息的媒介来影响突触后神经元。和电突触区别主要在于前神经元释放的物质不同,电突触是依靠突触前神经末梢的生物电和离子交换直接传递信息。
特点:以神经递质为媒介,单向传导 化学性突触是由突触前成份,突触后成份和突触间隙组成因为电突触的传导速度快,所以在人体保留下来,以便完成某些不是非常复杂但是要求速度的工作。
化学突触的优势在于以下几点:
一、化学突触可以保证神经传导的单向性。
人的大脑要接受很多信息,有的信息甚至可能是完全相反的,所以,如果是电突触的话,那么,很可能会出现一种情况,那就是:两个神经元同时传向对方的信息就完全相反的,会“打架”。
化学突触就不一样了,由于神经递质的作用,可以保证信息传递的单向性,更好的帮助大脑工作。
二、化学突触可以保证突触后膜选择性的接受前膜的信息。
化学突触的传导机制是这样的,由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递质通过突触后膜的受体进入突触后膜,传递信息。这样就可以保证进入突触后膜的信息是经过筛选的。就像大脑的血脑屏障一样,可以保证进入大脑的物质是经过筛选的。这样对人体是一种保护作用。
三、化学突触更适应高级神经系统的活动。
由于递质的存在,化学突触很容易疲劳(因为递质的耗竭),而正是这种疲劳可以保证高级神经中枢的正常运转。如果说,高级中枢一直工作一直工作,接受一切进入人体的信息,那么对于机体来说,更是一种损耗!
还有突触的可塑性中的习惯化、敏感化、长时程增强、长时程减弱等等,都是由于化学突触的作用,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保留下来的,;对脑的学习和记忆等高级功能有重要意义。这都是电突触没有办法做到的。
四、化学突触可以作用的更为持久。
参考资料:
三叉神经。
神经纤维由神经元的树突和长的轴突以及包裹在轴突外的髓鞘构成有髓鞘纤维。还有一种无髓鞘纤维,仅由神经元的轴突和树突二者构成。髓鞘绝缘性很高,有规则地分节段地形成。按传导兴奋的方向不同,又可把神经纤维分为两类:一类是把兴奋从外周传向脑、脊髓的传入神经纤维,也叫感觉神经纤维;另一类是把兴奋从脑、脊髓传向外周的传出神经纤维,又叫运动神经纤维。神经纤维的功能是传导兴奋或神经冲动,其传入纤维将感受器的兴奋传到中枢,而传出纤维又将中枢的兴奋传至效应器。
看来你对一些概念还没有理解透彻。
突触小体是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分枝末端的膨大部分形成的小体。
它通常和下一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甚至肌肉或腺体形成突触。也就是说突触的类型有:轴突——树突型、轴突——胞体型、轴突——肌肉型、轴突——腺体型,一般没有轴突——轴突型。
1)神经纤维是有神经细胞的轴突和长的树突(感觉神经元的长树突),外面包有神经胶质细胞,称为神经纤维。
2)轴突或长树突外面包有神经胶质细胞,有2种包法,一是轴突或长树突穿过神经胶质细胞,也就是轴突外包有一层细胞的二层膜(神经膜),称为无髓纤维,二是胶质细胞的细胞质成分挤到一边,两层细胞膜在轴突上卷上多层细胞膜,这多层细胞膜称为髓鞘。髓鞘由神经胶质细胞的膜构成的。
3)一条神经纤维有一个轴突或一个长树突构成。
注意神经束和纤维束与神经纤维的区别。神经束和纤维束就有很多轴突或树突聚集而成。
电镜下化学性突触由三部分组成:(1)突触前成分:一般是前一个神经元的轴突终末膨大部分,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与下一个神经元接触部位的细胞膜为突触前膜。(2)突触后成分:是后一神经元或效应细胞与突触前成分相对应的局部区域。该处的细胞膜增厚,为突触后膜,含有能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3)突触间隙:是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的狭窄间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