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言文一词多义如何做?

以下文言文一词多义如何做?,第1张

间:

〈名〉

1 (间是后起字,本字作闲,本义见间 jiàn)

2 中间;内 [between;among]

一动一静者,天地之闲也。——《礼记·乐记》

而独闲数百千里。——《汉书·严助传》。注:“中间也。”

攘臂于其闲。——《庄子·人间世》。司马注:“犹里也。”

黄河远上白云间。—— 唐· 王之涣《凉州词》

林间窥之。——唐· 柳宗元《三戒》

草木之间。——明· 袁宏道《袁中郎全集·满井游记》

达于缙绅间。——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出于其间。——蔡元培《图画》

3 又如:两地之间;上下之间;左右之间;半中间;两个高楼间的小弄;两个电极间的真空

4 一会儿,顷刻 [a moment]

莫然有间,而子桑户死。——《庄子·大宗师》

乃留止闲曰。——《战国策·秦策》

5 又如:间不容息(其时间不容喘息。比喻时间短促)

6 近来[recent]

帝间颜色瘦黑。——《汉书·叙传上》

7 姓(闲)

〈量〉

1 表示房屋的量词

安得广厦千万间。——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 又如:一间卧室;三间门面

3 另见 jiàn;

4 “间”另见 xián

〈动〉

1 (形声。从言,射声。本义:向人认错道歉)

2 同本义 [excuse oneself;make an apologize]

自谢曰。——《战国策·赵策》

长跪而谢。——《战国策·魏策》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惊谢曰。——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又如:谢咎(引咎自退;悔过;谢罪);谢错(认错赔不是);谢室(待罪之室)

4 用言辞委婉地推辞拒绝 [decline;refuse]

乃召拜黯为淮阳太守, 黯伏谢不受命。——《史记·汲黯列传》

谢媒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楚而谢。—— 唐· 李朝威《柳毅传》

谢客矣。——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子退而休之,谢医却药。 ——宋· 苏轼《盖公堂记》

5 又如:谢医(谢绝医疗);谢金(谢绝礼金)

6 辞去官职 [resign]

若此儿不救,便当回舟谢职,无复游宦之兴矣。——《南齐书·王僧虔传》

当亦谢官去,岂令心事违。——唐· 王维《送张五归山》

7 又如:谢老(告老还乡);谢事(卸去官职);谢政(致仕退休);谢役(辞去差使);谢职(卸去官职)

8 告辞;告别 [take leave;leave]

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史记·李将军列传》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史记·魏公子列传》

故不复谢。

不报谢

过谢侯生。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9 又如:谢了扰(告辞);谢别(告别,辞别)

10 告诉,告诫 [tell;warn]

谢汉使。——《汉书·李广苏建传》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1 以言辞相问候 [send one's respects to]

至府,为我多谢问赵君。——《史记·赵广汉传》

界上亭长寄声谢我,何以不为致问

12 感谢 [thank]

休谢之。——《三国演义》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史记·项羽本纪》

且谢曰。——唐· 李朝威《柳毅传》

虽死必谢。

13 如:谢承(感谢;答谢);谢荷(感谢);谢候(致谢并问候);谢私(感谢私下帮助)

14 逝去 [farewell]

诏曰:弟勰所生母 潘早龄谢世,显号未加。——《魏书·彭城王勰传》

15 又如:谢宾客(死亡的委婉说法);谢世

16 酬谢

婚礼不许多用盘盒猪羊糖饼,不许厚礼物谢媒。——明· 海瑞《禁约》

受人十万,谢客数千,又重馈部吏。——《潜夫论》

17 又如:谢土(修建完毕,祭祀土神的礼义活动);谢犒(酬谢;犒劳);谢银(酬谢用的银子);谢灶诰(祭灶王爷的青词)

18 衰败,衰落 [decline;wane]

宿觉名未谢,残山今尚存。—— 宋· 叶适《宿觉庵》

花之既谢。——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19 逊让;不如 [modestly decline]

既鲸鲵折首,西夏底定,便宜诉其本怀,避贤谢拙。——《宋书·王宏传》

20 又如:谢拙(自谦愚笨而辞职)

21 避免,避开 [avoid]

必以俪辞为文,何缘《十翼》不能一致,岂波澜既尽有所谢短乎——章炳麟《文学总略》

22 又如:谢短(避其所短)

〈动〉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大(人)从木,表示人爬在树上。“大”象“人”正面。本义:登,升)

2 同本义 [ascend]

乘,升也。——《玉篇》

亟其乘屋。——《诗·豳风·七月》

却叔虎将乘城。——《国语·晋语一》

淮阴侯复乘之。——《史记·高帝纪》

俱乘高台。——《列子·黄帝》

3 又如:乘槎(神话中指乘木排上天);乘城(登城;守城);乘屋(登上屋顶)

4 骑;坐 [ride]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唐· 崔颢《黄鹤楼》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左传·庄公十年》

5 又如:乘车;乘舟(乘船);乘奔(乘坐奔驰的快马);乘轩(乘坐大夫的车子);乘桴(乘坐竹木小筏以代舟船。后用以比喻避世)

6 驱马驾车;驾驭 [drive]

服牛乘马。——《易·系辞下》

乘肥马,衣轻裘。——《论语·雍也》

7 又如:乘驭(驱使车马行进;驱使;役使);乘云(驾云;驭云);乘马(驾马,用马驾车)

8 趁着;利用 [take advantage of]

乘今之时,因无之助。——汉· 贾谊《治安策》

其锋不可犯,而其未可乘。——宋· 苏轼《留侯论》

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9 又如:乘衅(乘机;趁空子);乘闲(趁着空闲);乘空(趁着空闲);乘胜(趁着胜利的形势)

10 凭持;依仗 [rely on]

因利乘便。——汉· 贾谊《过秦论》

11 又如:乘利席胜(凭借着胜利的形势);乘正(依据正道);乘利(凭借有利的形势)

12 冒着 [brave]

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 长清…至于 泰安。—— 清· 姚鼐《登泰山记》

13 交错(出现) [alternate]

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汉· 贾谊《论积贮疏》

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14 算术中用一个数使另一个数变成若干倍 [multiply]。如:8乘以7得56

〈名〉

1 算术中的乘法运算,亦指乘法的运算方法 [multiplication]。如:加减乘除

2 佛教的教义 [yana]。如:大乘,小乘

3 另见 shèng

〈动〉

1 (形声。从辵( chuò),贵声。本义:遗失)

2 同本义 [lose]

遗,亡也。——《说文》

遗,离也。——《释言》

不遐遗。——《易·泰》

君惟不遗德刑。——《左伟·成公十六年》。注:“失也。”

得人遗契者。——《列子·说符》。注:“弃也。”

亡矢遗镞。——汉· 贾谊《过秦论》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后汉书·列女传》

小学而大遗。——唐· 韩愈《师说》

行若遗。——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3 又如:遗簪坠屡(失落的簪和鞋。比喻旧有的东西);遗佚(散失亡佚);遗逸(指散失之物);遗宝(遗落的宝物);遗简(失散的书籍)

4 遗漏,因疏忽而漏掉 [omit;leave out]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

5 又如:遗珠弃璧(喻遗弃俊才);遗才(有才能而未被发现或重用的人);遗贤(受埋没而不为世所知的贤人)

6 遗弃;舍弃 [abandon]

故旧不遗。——《论语·泰伯》

必遗乎今。——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7 又如:遗世(抛弃世事,避世);遗荣(放弃荣华富贵,辞官归隐)

8 不自主地排泄 [involuntary discharge of urine,etc]

朔尝醉入殿中,小遗殿上。——《汉书》

9 又如:遗溺(遗尿。不自由的排尿);遗精;遗溲(小便失禁)

10 残存。留下 [hand down;leave behind at one's death]

地有遗利,民有余力。——汉· 晁错《论贵粟疏》

11 又如:遗孽(残留下来的坏人);遗噍(残存未死的人);遗黎(亡国或改朝换代后不事新朝的人民)

12 缺失 [lack;be short of]。如:遗火(失火);遗计(失计,失策);遗策(失策,失算)遗逸(缺失);遗算(失算,失策);遗筹(失策,失算);遗兆(失算);遗帙(残缺的书套);遗计(失策);遗紊(失误而紊乱)

13 遗忘 [forget]

三日遗忘。——《汉书·刑法志》。注:“忽忘也。”

14又如:遗失(遗忘;忘记);遗倦(忘记疲倦)

15 遗留 [leave over;hand down]

因遗策。——汉· 贾谊《过秦论》

访其遗踪。——宋· 苏轼《石钟山记》

忠烈遗骸。——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16 又如:遗安(指隐居田园,淡泊自守,不以官禄遗留子孙,而遗之以德行);遗下(留下);遗讥(让后人讥笑)

17 专指死人留下的 [left by the deceased]。如:遗光(遗留的德泽);遗表(大臣临死前写给皇帝的奏章);遗芳(死后留传的美好名声)

18 离开,脱离 [leave]。如:遗体(身体为父母所生,故称自己身体为父母的“遗体”);遗世(脱超尘世;避世隐居)

19 堕,落下;下垂 [fall]

目眇眇而遗泣。——《楚辞》

20 又如:遗英(落花);遗粒(遗落的谷粒);遗坠(掉落)

21 废止 [abolish;annul]。如:遗寺(废旧的佛寺);遗块(废弃的土块);遗壤(荒废的土地)

〈名〉

1 遗失之物 [lost articles]

高祖取 楚如拾遗。——《汉书》

道不拾遗。——《史记·商君列传》

2 姓

3 另见 wèi

〈形〉

1

(会意。从人,从言。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本义:真心诚意)

2

同本义 [honest sincere]

信,诚也。——《说文》

有诸已之谓信。——《孟子》

信,言合于意也。——《墨子经》

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白虎通·情性》

定身以行事谓之信。——《国语·晋语》

期果言当谓之信。——《贾子道术》

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谓之信。——《礼记·经解》

信誓旦旦。——《诗·卫风·氓》

反贼无信!吾不幸误中汝奸计也!——《三国演义》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左传·庄公十年》

信而见疑。——《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则是无信。——《世说新语·方正》

3

又如:信行(信用;守诺言);信人(讲守信用的人)

4

真实,不虚伪[true;sure]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谓为信然。——《三国志·诸葛亮传》

其事信。——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5

又如:信官(诚实不欺的官员);信赏(悬赏);信赏钱(悬赏金);信人(诚实的人)

〈动〉

1

相信;信任 [believe;trust]

不我信兮。——《诗·邶风·击鼓》

且单于信女,使昫人死生。——《史记·苏武传》

不自信。——《战国策·齐策》

亲之信之。——诸葛亮《出师表》

犹信。——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笑而不信。——宋· 苏轼《石钟山记》

2

又如:信不及(不能相信;不敢相信);不信邪;信得过;信爱(信任喜爱);信纳(相信采纳);信不信由你;听其言而信其行

3

守信用 [keep one’s word;keep one’s credit]

已诺不信则兵弱。——《荀子·富国》

小信未孚。——《左传·庄公十年》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贾谊《过秦论》

信义著于四海。——晋·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信义安所见。——《汉书·李广苏建传》

虏帅失信。——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4

住宿两夜[stay over for two consecutive nights]

有客宿宿,有客信信。——《诗·周颂·有客》

子庚门于纯门,信于城下而还。——《左传·襄公十八年》

5

证实;应验 [verify]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老子》

6

知晓 [know]

我父母皆仙人,何可以貌信其年岁乎——《聊斋志异》

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陆游《蝶恋花》

7

又如:信道(知道;料道)

〈名〉

1

信约;盟约[oath of alliance]

以继好结信。——《左传·襄公元年》

2

符契;凭证 [sign]

行而无信。——《战国策·燕策》

3

又如:信笼(内盛物品后封口加盖印信的箱笼);刻木为信

4

持有信物的外交使臣或传送函件或口头消息的人 [messenger]

宜急追信改书。——《资治通鉴》

越绝粮,使 素忠为信,告粜于吴。——《越绝书》

司空郑冲驰遣信就 阮籍求文。——《世说新语·文学》

5

又如:信使(使者)

6

通“讯”。音讯 [message;information]

不见眼中人,天长音信断。——李白《大堤曲》

7

又如:信耗(信息;消息);信炮(按约定信号所放之炮);信音(音信;消息);通风报信;凶信;信鸽;信鸿;信鸟;信问(信息)

8

书信,信件(晚起义。先秦两汉的书信又用“书”字表示) [letter]

函使报信。——清· 袁枚《祭妹文》

9

又如:信局(投递信件的机构);私信;挂号信;平信;死信;匿名信;信箱;信筒;信简(书信)

10

〈副〉

1

放任;随便 [conveniently; at well;at random]

要不拿出纲纪来,信着他胡行乱做,就不成个人家。——《醒世姻缘传》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白居易《琵琶行》

2

又如:信口胡沁(信口胡吣。不顾事实,随便乱说);信着(任着;任凭);信手拈来;信步

3

果真,的确 [certainly]

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史记·华佗传》

烟涛微茫信难求。——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信知生男恶。——唐· 杜甫《兵车行》

信造化之尤物。——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动〉

1

(会意。小篆字从入,从乚。“入”是人字。乚( yǐn)隐蔽。合起来表示人到隐蔽处。本义:逃离,出走)

2

同本义 [flee;run away]

亡,逃也。——《说文》

晋公子生十七年而亡。——《国语·晋语四》

子牟有罪而亡。——《国语·楚语上》

怀其璧,从径道亡。——《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史记·陈涉世家》

或以为亡。

数言欲亡。

亡而入胡。——《淮南子·人间训》

奴惊,各亡去。——高启《书博鸡者事》

是时桓楚亡在泽中。——《史记·项羽本纪》

3

又如:亡归(逃回);逃亡(逃走在外);亡虏(逃亡的犯人);亡民(逃亡在外的百姓);亡子(亡人。逃亡的人);亡奔(逃奔);亡臣(逃亡之臣);亡逸(逃亡);亡匿(逃跑并躲藏起来)

4

死 [die]

存亡不可知。——《汉书·李广苏建传》

刘表新亡,二子不协。——《资治通鉴》

身在身亡。——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长者先亡。——清· 袁枚《祭妹文》

5

又如:亡人(死人。骂人的话);阵亡(在作战中牺牲);亡醮(为死者设坛祭祷);亡友(死去的友人);亡死(死亡);亡殁(死亡);亡化(死亡;去世)

6

丢失;丧失 [lose]

亡赵自危。——《战国策·秦策五》

非其所以与人而与人,谓之亡。——《谷梁传·定公八年》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汉· 贾谊《过秦论》

亡其六郡。——《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大道以多歧亡羊。——马中锡《中山狼传》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战国策·齐策》

诸侯之所亡。——宋· 苏洵《六国论》

7

又如:亡逸(散失);亡躯(丧身);亡阙(亡缺。丧失残缺);亡缺(散失残缺);亡家犬(丧家犬);亡书(散失的书籍)

8

灭亡 [subjugate]

国恒亡。——《孟子·告子下》

大亡其则。——《韩非子·说难》

彼固亡国之形也。——《韩非子·初见秦》

秦饥而宛亡。——《战国策·西周策》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苏洵《六国论》

亡无日矣。——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坐而待亡。

9

又如:兴亡(兴盛和灭亡);亡破(国破家亡);亡君(亡国之君);亡绝(国家败亡,宗庙绝祀);亡征(灭亡的征兆)

10

外出;出门 [be away from home]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论语·阳货》

11

沉迷于宴饮 [indulge in drink]

乐酒无厌谓之亡。——《孟子》

12

通“忘” [forget]

曷维其亡——《诗·邶风·绿衣》

圣人之法死亡亲,为天下也。厚亲分也。以死亡之。——《墨子·大取》

人不能自止于足,而忘其富之涯乎。——《韩非子·说林下》

知而亡情,能而不为,真知真能也。——《列子·仲尼》

是亡楚国之社稷,而不率吾众也。——《淮南子》

13

轻视 [neglect]。如:亡如(瞧不起,不放在眼里)

〈名〉

1

过去 [of the pass]

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木兰花慢》

2

另见 wú

〈动〉

1

(形声。从页( xié),头。表示与头有关。雇声。本义:回头看)

2

同本义 [turn round and look at;look back]

顾,环视也。——《说文》

顾见汉骑 司马吕马童。——《史记·项羽本纪》

顾瞻周道。——《诗·桧风·匪风》

眷言顾之,潸焉出涕。——《诗·小雅·大东》

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论语·乡党》

庄子持竿不顾。——《庄子·秋水》

友人惭,不下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世说新语·方正》

荆轲顾笑 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战国策·燕策》

3

又如:顾瞻(回首环视;眷顾;关照);顾盼生辉(一回首,一注目,都有无限光彩。比喻眉目传神);顾返(回头,回家);顾笑(回头而笑);顾望(回视,观望。有谦让、畏忌或踌躇不前的意思)

4

观看,瞧 [look]

顾我则笑。——《诗·邶风·终风》

惠顾前好。——《左传·宣公十二年》

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聊斋志异·促织》

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5

又如:四顾无人;相顾一笑;顾观(观看);顾眺(眺望,远望);顾影惭形(看着身影,心感内疚)

6

访问,拜访 [call on]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三国志·诸葛亮传》

7

又如:光顾;枉顾;三顾茅庐;顾聘(拜访聘请);顾访(探视访问);顾临(过访)

8

照顾,关怀 [take care of]

子布、 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诗·魏风·硕鼠》

夫人臣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不顾思义。——《汉书·李广苏建传》

9

又如:顾睦(照顾);顾揽(照管);顾管(照顾,照管);顾报(顾念报答)

10

眷念,顾及 [think fondly of]

屈平既嫉之,虽流放,眷顾 楚国,系心 怀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战国策·齐策》

11

又如:顾惯(顾念);顾哀(眷念哀怜);顾思(眷顾思念);顾重(顾念重视)

12

反省 [self-question]。如:顾省(省察);顾愆(反省自己的过失)

13

顾虑;考虑 [scruple;hisitate]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纪》

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楚辞·屈原·涉江》

14

如:顾畏(顾虑畏惧);顾惮(顾忌);顾累(忧虑麻烦);顾忧(操心)

15

通“雇”。出钱请人做事 [hire; imploy]

天下女徒已论,归家,顾山钱月三百。——《汉书·平帝纪》

如此使用民财以顾其功。——《汉书·晁错传》

16

又如:顾倩(雇用);顾募(雇佣征募);顾唤(雇请)

〈名〉

1

商店称来买货的人 [patronage]。如:惠顾;主顾;顾客

〈副〉

1

表示轻微的转折,相当于“而”、“不过” [only]

顾自以为身残处秽。——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史记·魏公子列传》

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战国策·燕策》

2

反而,却 [on the contrary]

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战国策·秦策一》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3

又如:顾荷(反而受到[恩惠])

回答者: 抹茶☆小布丁 - 四级 2010-2-9 23:31

间:1密密地,悄悄地2从小路,3少间,不一会4间:间或,偶尔5时机,机会6夹杂7参与

谢:1向···谢罪2表示感谢3告诫4谢绝5凋谢

乘:1“乘韦”在古代都是合在一起用的,意思是四张熟牛皮。整句话意思就是,先用四张熟牛皮,再用十二头牛犒赏军队。 2万乘兵车,应该是辆的意思3

因利乘便,趁着有利的形势,因,乘,都是趁着,的意思,利和便,有利的形势4可能是趁着

遗:1送给,交付2放弃,弃3遗踪:旧址,陈迹。这里指所在地,我觉得遗 是余留下的,的意思

信:1可靠的2航海的人谈起瀛洲,大海波涛渺茫确实不易寻求,信,确实。3信:使者,送信的人,此指媒人4信步:散步5信手,随手

亡:1亡:有失去,丢失的意思2追亡逐北 ,追击败走的敌军。亡,逃跑的军队3古同“无”,没有4亡:同“无”;不。副词。“亡何国变,宁南死。”不久,南明朝庭覆灭,左良玉也死了

顾:1,只是,只不过2照顾

回答者: racin333 - 三级 2010-2-9 23:58

间:

1 公子再拜,因问。侯生乃屏人间语曰(窃符救赵)(副词,悄悄地;秘密;暗中。)

2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鸿门宴)(名词作状语,从小路;抄近路。)

3 少间,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促织)(时间名词,一会儿。)

4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副词,间或;偶尔。)

5 得间奔真州(指南录)后序(名词,时间;机会。)

6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挤)(动词,夹杂。)

7 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动词,参加;参与。)

谢:

1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动词,道歉;谢罪。)

2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鸿门宴)(动词,感谢。)

3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动词,告诉;告诫。)

4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孔雀东南飞)(动词,辞谢;拒绝。)

5 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芙蕖)(动词,(花)凋谢。)

乘:

1 郑商人炫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X之战)(数词,四。)

2 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名词,兵车。)

3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过秦论)(介词,依靠;凭借。)

4 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五人墓碑记)(介词,趁机;乘机。)

遗:

1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窃符救赵)(动词,送给。)

2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动词,丢失;放弃。)

3 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石钟山记)(形容词,旧的;原来的。)

信:

1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形容词,可靠的;忠诚的。)

2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副词,实在;确实。)

3 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孔雀东南飞)(名词,使者,这里指媒人。)

4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水调歌头。游泳)(副词,随意;随便。)

5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琵琶行)(副词,随意;随便。)

亡:

1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过秦论)(动词,丢失。)

2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过秦论)(动词作名词,败逃的人。)

3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论积贮疏)(通“无”,否定副词,没有。)

4 亡何国变,宁南死。敬亭丧失其资略尽,贫困如故(柳敬亭传)(通“无”,否定副词,没有。)

顾:

1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窃符救赵)(转折连词,只是。)

三岁贯女 莫我肯顾(诗经X) (动词,照顾;顾念;顾惜。)

1 为在文言文里的其它意思,例句和出处

wéi ①做;干。

《为学》:“天下事有难易乎?~之,则难者亦易矣。” ②发明;制造;制作。

《活板》:“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活板。” ③作为;当作。

《公输》:“子墨子解带~城,以牒~械。” ④成为;变成。

《察今》:“向之寿民,今~殇子矣。” ⑤是。

《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一体。” ⑥治;治理。

《论积贮疏》:“安天~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 ⑦写;题。《伤仲永》:“即书诗四句,并自~其名。”

⑧以为;认为。《鸿门宴》:“窃~大王不取也。”

⑨叫做;称做。《陈涉世家》:“号~张楚。”

⑩对待。《鸿门宴》:“君王~人不忍。”

⑾算作;算是。《肴之战》:“秦则无礼,何施之~?” ⑿担任。

《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相。” ⒀对付。

《鸿门宴》:“今者出,未辞也,~之奈何。” ⒁表示被动。

《韩非子?五蠹》:“兔不可复得,而身~宋国笑。” ⒂如果;假如。

《战国策?秦策》:“秦~知之,必不救矣。” ⒃用在句中,起提前宾语的用;用药尾,表示感叹或疑问。

《苏武》:“何以汝~见?”《鸿门宴》:“如今人方~刀俎,我~鱼肉。

2 文言文中及的意思有哪些,加例句

◎ 及 jí〈动〉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人,从手。表示后面的人赶上来用手抓住前面的人。本义:追赶上,抓住)

(2) 同本义 [overtake;catch up with]

及,逮也。——《说文》

使人追宋义子,及之 齐,杀之。——《史记`项羽本纪》

无庸,将自及。——《左传隐公元年》

(3) 又如:赶不及(来不及);企及(希望赶上);来得及(能够赶上);及面(见面);及时应令(与季节令令相适应)

(4) 至,达到 [attain;reach]

及,至也。——《广雅》

及期。——《仪礼聘礼》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左传隐公元年》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陶潜《桃花源记》

及诸河,则在舟中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汤熨之所及也。——《韩非子喻老》

针石之所及也。

将有及。(还来得及。)

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汉· 贾谊《论积贮疏》

祸且及汝。——明· 魏禧《大铁椎传》

(5) 又如:及瓜(到了出嫁的年龄);及瓜而代(指为官任职期满,由人接代);及事(女子到结婚年龄);及肩(高仅与肩齐,比喻相差甚远)

(6) 待,等到 [wait]

及日中则如盘盂。——《列子汤问》

及日中如探汤。

及鲁肃过 寻阳。——《资治通鉴汉纪》

及敌枪再击。——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及既上。(等到已经登上。及:等到。既:已经。)——清姚鼐《登泰山记》

(7) 如:及夫(等到)

(8) 遭受 [suffer from]

铁铦短者及乎敌。(及乎敌,被敌所伤,极言战争之激烈。)——《韩非子五蠹》

(9) 又如:及难(遭到灾难);及祸(遭灾难);及溺呼船(喻祸到临头,求救无及);及身(亲身受到)

(10) 比得上,能与…相比 [pare with]

徐公何能及君也?——《战囯策齐策》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韩愈《师说》

(11) 又如:我不及他

(12) 连累;关联 [implicate]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孟子梁惠王上》

事如此,此必及我。——《汉书李广苏建传》

(13) 又如:罚不及众;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14) 通“给”。供应 [provide]

然则大囯内款,小囯用尽,何以及之。——《管子囯蓄》

◎ 及 jí〈介〉

(1) 趁 [while;be in time for]

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2) 又如:及今(趁现今之时);及蚤(趁早。蚤:通“早”)

◎ 及 jí

(1) 和,与 [and]

洄曲及诸道桥梁。——《资治通鉴唐纪》

洄曲及四境。

扣其乡及姓字。——明· 魏禧《大铁椎传》

音乐及诗歌。——蔡元培《图画》

(2) 又如:孔子及门徒

◎ 及 jí〈副〉

(1) [how]——表示反问,相当于“岂”

先君之败德,及可数乎?——《左传》

(2) [also]——表示频率,相当于“又”

儿宽家贫,当为弟子都养;及时时间行佣赁,以给衣食。——《史记》

(3) [very]——表示程度,相当于“极”

原是本府六案孔目出身,及好刀笔。——《水浒全传》

3 “为” 在文言文中名词的用法和例句是什么

为 wèi

〈动〉

(1) (为字的本义是人牵着大象劳动。会意字。按字,从爪,下象形。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

(2) 帮助;佑助

福禄来为。——《诗·大雅·凫鷖》

(3) 又如:为虎添(傅)翼

(4) 通“谓”。言说;告诉

宋,所为无雉兔孤狸者也。——《墨子·公输》

为 wèi

〈介〉

(1) 因为,由于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做)。——《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为是(因为是,为的是);为甚(为什么)

(3) 替,给

为王吹竽。——《韩非子·内诸说上》

(4) 又如:为容(替人美言推荐);为我去商店买东西;他的律师为他处理这个事件;为人谋而不忠乎?

(5) 为了

为市鞍马。——《乐府诗集·木兰诗》

(6) 又如:为国捐躯(为国家献出生命);为好成歉(将好事变成坏事);为许(为此)

(7) 表示动作行为所向,可译为“向”、“对”、“朝”

为具言所闻。——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不足为外人道。

[wéi]

《广韵》薳支切,平支,云。

亦作“为1”。“为1”的繁体字。

(1)做;干。

(2)特指服劳役之事。

4 文言文中“以”和“与”的多种解释 及例句

1、因为,由于:例: ⑴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⑵臣是以无请也。 ⑶惟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

⑷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⑸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⑹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⑺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⑻卒以吾郡这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⑼不赂者以赂者丧。 ⑽以心中有足乐者。

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2、而,来。例: ⑴有好事者船以入。

⑵留五百人镇之,以断洄曲及诸道桥梁。(以:以便) ⑶吾骑马挟矢以助战。

⑷卷石底以出。 ⑸而托于柑以讽耶? ⑹以啮人,无御之者。

(以:这里有如果的意思) ⑺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⑻属予作文以记之。

⑼杀之以应陈涉。 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1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12)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13)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14)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15)操悉浮以沿江。 (16)樊哙侧其盾以撞。

(17)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 (18)忽魂悸以魄动。

(19)*侈之俗日日以长。 (20)各各竦立以听。

(21)以致天下之士。 (22)然而隐忍以行。

(23)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24)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

(25)遂拔以击荆河。 (26)遂自投汨罗以死。

(27)其责已也重以周。 (28)以一物以与物物争。

3、把,拿,用。例: 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以”后省略介词宾语。) ⑵以钱覆其口。

⑶屠惧,投以骨。 ⑷具以情告。

⑸以缚即炉火,烧绝之。 ⑹ 以槛车送元济诣京师。

⑺何以为计? ⑻将以攻宋。 ⑼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⑽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1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12)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13)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14)操当以肃还付乡党。 (15)具告以事。

(16)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璧之下。 (17)以我应他人。

(18)以虞待不虞者胜。 (19)国胡以相恤。

(20)将以衅钟。 (21)悉以心诚之话倚托,千万无渝。

4、以为,认为。例: 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⑵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⑶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⑷皆以美于徐公。 ⑸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5、凭,靠。例: ⑴以我酌油知之。

⑵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⑶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⑷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⑸以勇气闻于诸侯。

⑹以攻则取。 ⑺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⑻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6、按照,依照。

例: ⑴策之不以其道。 ⑵今以实校之。

⑶余船以次俱进。 ⑷何必更以多寡为差? ⑸盖以律非故杀。

⑹以次进。 ⑺则又 法从事。

7、根据。例: ⑴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以:一说拿。) ⑵贵以近知远。

8、通“已”,已经。例: ⑴固以怪之矣。

⑵日以尽矣。 9、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

例: ⑴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以:表时间) ⑵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以:方位) ⑶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以:表范围) 10、在。

例: ⑴余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⑵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⑶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⑷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11、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例: 逆以煎我怀。

12、为。例: ⑴如或知尔,则何以哉?(以:做) ⑵要以不能免。

(以:是)。

5 文言文中为的意思全部

“为”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⑴成为,变成。

例:①此何遽不为福乎?②处遂改励,终为忠臣。③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④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⑤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⑥冰,水为之,而寒于水。⑦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

⑧因而化怒为悲。⑨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

⑩宁知此为归骨所耶?⑵做。例:①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②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③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⑤李 李忠义 其城为坎以先登。

⑥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⑦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

⑧公输盘为我为云梯。⑨故为之说。

⑩然得而腊之以为饵。(11)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12)为坛而盟。(13)亮躬耕陇亩,好为>?(14)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15)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16)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17)唐僧贯休为《诺矩罗赞》。(18)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19)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20)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21)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22)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23)为民诬太守者视此!(24)愿为小相焉。

(25)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⑶作为,当作。

例:①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②何以为计?③子墨子解带为城。

④此可以人为援而不可图也。⑤相传以为雁荡。

⑥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⑦霓为衣兮风为马。

⑧斩木为兵,揭竿为旗。⑨然后以六合为家, 函为宫。

⑷是。例:①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②迨以手扪之,始知其为壁也。

③赖肤觉之助,而后见为体。④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城。

⑤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⑦此为何若人?⑧必为有窃疾矣。⑨项燕为楚将。

⑩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11)在药则未为良时也。

(1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13)非为织作迟,群家妇难为。

(14)乃知太白“开风言风语入天镜”之句为妙。⑸以为,认为。

例:①孰为汝多知乎!②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③窃为大王不取也!⑹被。

例:①周年处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②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③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④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⑤恐为操所先。⑥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⑦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

⑧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⑨吾属今为之虏矣。

⑩则为深谷林莽所蔽。(11)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

(12)为仲卿母所遣。(13)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14)为国者无使为积之所劫域!(15)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16)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17)身死国灭,为天下笑,(18)竟为秦所灭。(19)若是物特为天之所厚而择焉以存也者。

⑺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例:①夫子何命焉为?②何辞为?③秦则无礼,何施之为?④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⑻指心理活动。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⑼有。

例: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②敢用是为怨望。

③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④顽童之为是心也。⑽将来,将。

例:①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②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11)治理。例:①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下惊者?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动哉!③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④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晒之。(12)装作。

例:为除不洁者,引入。(13)为了。

例:①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②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③慎勿为妇死。④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⑤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14)给,替。例: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②公输盘为我为云梯。③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

④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⑤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⑥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⑦今为君计,菲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

⑧为汉家除残去秽。⑨请为筹之。

⑩保为将军破之!(11)我固为子孙创业也。(12)谁为大王为此计者?(13)君为我呼入。

(14)公为我献之。(15)为君翻作《琵琶行》。

(16)而为之记,亦以明生死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17)阿母为汝求。(18)臣请为王言乐。

(19)即解貂覆生,为掩户。(20)为复守黜藏使者。

(21)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之事,聊资一欢。(15)对,向。

例:①不足为外人道也。②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③为之奈何?④如姬为公子泣,⑤怵然为戒。⑥为长者折技。

(16)因为。例:①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②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17)则“于”,在,当。例: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而行。

「为市」谈交易。 例:一人去为市,(为市:这里指人口买卖) 「为人」做人处世的态度。

例:⑴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⑵公子为人,仁而下士。

⑶原是个宦家子弟,为人奸狡诡谲。

6 被在文言文里面的意思和例句

一、被bèi

名词(形声。从衣,皮声《〈现代汉语音bèi〉)。本义:睡眠时用以覆体的夹被;被子)

被,寝衣,长一身有半。(《说文》)

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引申为表、表面

笲缁被纁里,加于桥。(《仪礼·士昏礼》)

二、被bèi

动词

1、被覆;遮盖

被袗衣。(《孟子·尽心下》)

皋兰被径兮。(《楚辞·招魂》)

凝霜被野草。(三国魏·阮籍《咏怀》)

如被冰雪。(《聊斋志异·促织》)

2、蒙受,遭受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战国策·燕策》)

其被轰击者,则断壁危楼。(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寡人不详,被于宗庙之祟。(《战国策·齐策》)

禹、汤被之矣。(汉·贾谊《论积贮疏》)

3、及;到达

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书·禹贡》)

又如:被及(延及,广及)

4、加;施加

允恭克让,光被四表(四海之外)。(《书·尧典》)

三、被bèi

介词

表示被动,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以不译;或译成:叫;让

妆成每被秋娘妒。(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幸借天降大雨,房屋未被火烧。(《广州军务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省略行为主动者。]

四、被pī

名词

披肩、斗篷

王见之,去冠、被。(《左传·昭公十二年》)

动词(后来写作“披”)

1、披在身上。

被明月兮佩宝璐。(《楚辞·屈原·涉江》)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楚辞·屈原〈九歌〉·山鬼》)

2、穿在身上。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楚辞·屈原·国殇》)

同舍生皆被绮绣。(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将军身被坚执锐。(《史记·陈涉世家》)

又如:被甲持兵(被甲执兵)

3、靠近;依傍。如:被边(靠近边界)

4、披散,散开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论语·宪问》)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

参考资料:

《汉语大字典》、《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7 求古文中“与”的全部意思及例句20个左右

与yǔ

〈动〉

1(会意。小篆字形,“一、勺”合起来,表示赐予别人东西。“与”,从与,从舁( yú),共同抬起,与,给予。合起来表偕同、朋友。本义:赐予,施予,给予)

2同本义 [give grant;offer]

与,赐也,通作“与”。——《正字通》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 亚父。——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3又

则与斗卮酒。

取与者,义之表也。——西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与衣裳,吏护还之乡。——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名〉

1党与;朋党 [clique]

与,党与也。从舁从与。与声。——东汉·许慎《说文》

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强。——东汉·许慎《史记》

群臣连与成朋。——《汉书》

2盟国,友邦 [allied country]

王夺之人,霸夺之与,疆夺之地。——《荀子》

〈介〉

1跟;和;及 [with;to]

与臣而将四矣。——《战国策·魏策》

孰与君少长。——《史记·项羽本纪》

与城为殉。——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2 为,替 [for]。如:与我想想

<;连>

1 和;同 [and]。如:父亲与母亲;人群是何等兴奋与激动;成与不成,在此一举

〈助〉

1 与多用于轻微的疑问。吗

求之与?抑与之与?——《论语·学而》

然则师愈与?——《论语·先进》

岂非士之愿与?——《史记·蔡泽传》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战国策·魏策》

与 yù

〈动〉

1参与 [take part in]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礼运·大同》

怀嬴与焉。——《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蹇叔之子与师。(与师,参军作战。)——《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与 yú

1与 yú

2同“欤” [same as “欤”]

求之与?抑与之与?——《论语》

其赦天下,与民更始。——《汉书·武帝纪》

8 文言文“或”的意思是什么

“或”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具体有以下几种:

1、表示虚词 ∶表示选择或列举。在不同或不相似的事物、状况或行动之间的一个抉择。

例句:

(1)或尽粟一石。――唐·韩愈《杂说》

(2)君实或见恕。――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2、表示假设。

如:或若(假使,倘或),或许,也许。表示不肯定 。

如:或是(或许;也许是);或恐(也许;可能);

例句:汝仔细找寻,或能找到。

3、间或,有时。

例句:

(1)或长烟一空。――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2)或至相殴。――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4、通“惑”,迷惑 。

例句:

(1)夜半,而城上四面鼓噪,敌人必或。――《墨子·备蛾传》

(2)无或乎王之不智也。――《孟子·告子上》

读音:[huò ]

1也许,有时,表示不定的词:~许。~者(a也许;b连词,用在叙述句里,表示选择关系。均亦单用“或”)。~然。~则。

2某人,有的人:~告之曰。

9 就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及例句

就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及例句:

①接近;靠近;趋向。《劝学》:“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赤壁之战》:“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

②上;上登。《信陵君窃符救赵》:“乃谢客就车。”

③就任;就职。《陈情表》:“臣具以表闻,辞职不就。”

④参加;参与。《芋老人传》:“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

⑤承受;接受。《肴之战》:“使归就戮于秦。”

⑥择取;效法。《原君》:“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

⑦成就;成功。《乐羊子妻》:“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荆轲刺秦王》:“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

⑧看;观赏。《过故人庄》:“等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⑨向;从;跟。《狱中杂记》:“余尝就老胥而求焉。”

⑩就着;根据。《芋老人传》:“然就其不忘一芋,固已贤夫并老人而芋视之者。”

⑾即便;即使。《三国志·蜀书·法正传》:“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⑿即,便。《红楼梦》:“至院外,就有跟贾政的小厮上来抱住。”

10 文言文“或”的意思加例句

代词义:

1、会意字。甲骨文字形从囗(象城形),从戈(以戈守之)。表示以戈卫国。本义:国家。用本义时读 yù。有人;有的。——泛指人或事物。

或,有也。——《小尔雅·广言》

或跃在渊。——《易·乾》

殷其弗或乱正四方。——《书·微子》

或群或友。——《诗·小雅·吉日》

庶或饷之。——《礼记·祭义》

或赐二小人酒。——《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或说处杀虎斩蛟。——《世说新语·自新》

或立或卧。——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或坐或俯。——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或笑或哭。——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或饮或博。——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连词义:

1、用作虚词

(1)表示选择或列举。

(2)表示在不同或不相似的事物、状况或行动之间的一个抉择。

(3)表示近似、可疑或不肯定。

或尽粟一石。——唐·韩愈《杂说》

君实或见恕。——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或异二者之为。——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或能免乎。——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表示假设。犹倘若;假使。

副词义:

1、或许;也许。表示不肯定。

2、间或;有时。

或长烟一空。——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或至相殴。——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动词义:

1、通“惑”。迷惑。

夜半,而城上四面鼓噪,敌人必或。——《墨子·备蛾传》

无或乎王之不智也。——《孟子·告子上》

擅创为令,迷或其君。——《管子·回称》

买则失实,卖则失理,其疑或滋益甚。——《盐铁论·错币》

贫贱吾恐其或失也。——《大戴礼记·曾子制言》

别从东道,或失道。——《汉书·霍去病传》

惟恐或后。——清·周容《芋老人传》

语气词义:

1、在否定句中加强否定语气

莫或兴之。——清·黄宗羲《原君》

莫或除之。——清·黄宗羲《原君》

1 “相”在文言文里有何解释

1、表示动作行为的交互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互相”或“相互”、“彼此”等意思。

例如: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吴均•《与朱元思书》

译文:百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2、表示动作行为一方偏指(涉及)另一方。实际上起代词作用,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我”、“你”、“她”、“它”等意思。

例如:士别三日,即便括目相待。——司马光•《孙权劝学》

译文:跟读书的人分别三天,就应该用新的眼光看待他。

3、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看”、“观察”等意思。

例如:大丈夫相时而动。——曹雪芹•《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译文:大丈夫要看好时机行动。

相的基本解释:

相[xiāng]

1 交互,行为动作由双方来 :互相。

2 动作由一方来而有一定对象的 :相信。

3 亲自看(是否中意) :相亲。

4 姓。

相[xiàng]

1 容貌,样子 :相貌。

2 物体的外观 :月相。

3 察看,判断 :相面。

4 辅助,亦指辅佐的人,古代特指最高的官 :辅相。

5 某些国家的官名,相当于中央 的部长。

6 交流电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7 姓。

字形演变:

扩展资料:

文言版《说文解字》:相,省视也。从目从木。《易》曰:“地可观者,莫可观於木。”《诗》曰:“相鼠有皮。”

白话版《说文解字》:相,察看。字形采用“目、木”会义。《易经》上说:“地上最容易远眺观察的位置,莫过于在树上。”《诗经》上有诗句唱道:“注意看,鼠有多厚的皮!”

相关词汇解释:

1、相爱[xiāng ài]

解释:互相亲爱、友好。

2、相知[xiāng zhī]

解释:彼此相交而互相了解,感情深厚:相知有素。

3、相合[xiāng hé]

解释:彼此一致;相符。

4、面相[miàn xiàng]

解释:相貌;样子:因为天黑,没有看清他是什么面相。

5、露相[lòu xiàng]

解释:露出本来面目。

2 文言文中的相什么意思

文言文中“相”的意思:

1、相xiàng

①<;动>;仔细看;观察。《订鬼》:“伯乐学相马。”

②<;名>;相貌。《孔雀东南飞》:“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③<;动>;帮助;辅助。《游褒禅山记》:“至于幽暗昏惑而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④<;名>;帮助别人的人。《季氏将伐歂臾》:“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用彼相矣。”

⑤<;名>;辅佐君王的大臣;宰相。《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又<;名使动>;使……当宰相。《资治通鉴·周纪一》:“魏置相,相田文。”

⑥<;名>;主持礼节仪式的人。《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2、相xiāng

①<;副>;互相。《陈情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②<;副>;表示动作偏向一方。《孔雀东南飞》:“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③<;副>;递相;相继。《训俭示康》:“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

相与⒈一起;共同。⒉交往;结交。

相得关系融洽。

3 “相”在中学文言文中的意思和示例

1、察看;仔细看

相,省视也。——《说文》

相,视也。——《尔雅》

相时憸民。——《书·盘庚上》

惟太保先周公相宅。——《书·召诰》

善相丘陵。——《礼记·月令》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诗·鄘风·相鼠》

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论衡·订鬼》

2、看相

臣少好相人。——《史记·高祖本纪》

又如:相法(观察面相体态等以卜吉凶的方法);相禄(谓享有福禄的面相)

3、辅佐,扶助

有相之道。——《诗·大雅·生民》

相夫子。——《论语·季氏》

季文子相三君。——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伊尹相汤伐 桀。——《汤誓》

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晋公子重耳出亡》

使相之。——晋· 干宝《搜神记》

无物以相之。——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

4、教导

问谁相礼,则华元…。——《国语》

5、治,治理

相我受民。——《书·立政》

6、选择

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三国演义》

7、作某国或某人的相;使作相

及遣其子宋襄相 齐。——《史记·项羽本纪》

几树青松常带雨,浑然相个人家。——《西游记》

〈名〉

1、人的外貌,相貌

岂吾相不当侯邪?——《史记·李将军列传》

儿已薄禄相。——《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非人臣之相也。——《三国演义》

内观不识因无相,外合明知作有形。——《西游记》

2、官名

古代辅佐帝王的大臣。后专指宰相

赵歇为王, 陈馀为将, 张耳为相。——《史记·项羽本纪》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

况于将相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托名汉相。——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有将相。——清· 周容《芋老人传》

汉时诸侯王国的

4、古代的一种乐器

后乱以武,治乱以相。——《礼记》

5、农历七月的别名

七月为相,八月为壮。——《尔雅》

通过看面容对命运的预卜 。如:相工;体相;手相;星相

6、引盲人行走的人

固相师之道也。——《论语·卫灵公》

焉用彼相。——《论语·季氏》

〈副〉

1、交互;互相

故曰教学相长也。——《礼记·学记》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小国寡民》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汉· 苏武《留别妻》

当国者相见。——宋· 文天祥《 后序》

与北骑相出没。

袁人相聚。——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父子相保。——《淮南子·人间训》

青山相对。——唐· 李白《望天门山》

水石相搏。——宋· 苏轼《石钟山记》

两相思,两不知。——南朝宋· 鲍照《代春日行》

2、共同

鲁孟孙、叔孙、季孙相勠力劫 昭公——《韩非子·内储说下》

又如:上下相安

3、递相;先后

死者相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相传以为雁荡。—— 宋· 沈括《梦溪笔谈》

络绎相属。——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4、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施为

5、表自称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6、表对称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亲友如相问。——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7、表他称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聊斋志异·狼三则》

杂然相许。——《列子·汤问》

相委而去。——《世说新语·自新》

莫相知。(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唐· 柳宗元《三戒》

则噪而相逐。(相逐,追逐他。相,特指代词,单指毛一鹭。)——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动〉

1、相差

三王五霸,其所道不过爵禄,而功相万者,其所道明也。——《商君书·错法》

2、亲自观看

相机(察看当时情况,寻找有利时机)

4 相字的文言文用法是什么

“相”

充当文言虚词时读作“xiāng”,有两个义项:

①[副词],表示双方彼此对待关系时,译成“互相”。如: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柳永《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表示彼此间相交替关系时,译成“递相”。如《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父子相传。”

②[代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或从单方面发出,而非互相的关系。如:《孔雀东南飞》:“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王昌龄的诗《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中的“相”字也应该这样理解才对。

“相”充当文言实词时读作“xiàng”,意思是:相貌。如: 儿已薄禄相(《孔雀东南飞》)

5 “相”这个字在文言文中作用是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时(单相),翻译为

“相”作副词用,读xiānɡ。它主要以下几种。一是表示“相互”,如:苟富贵,无相忘。(如果富贵了,可不要互相忘记。)二是表示动作行为一方偏指(涉及)另一方。实际上起代词作用,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我”、“你”、“他”、“她”、“它”等意思。例如:贺知章《回乡偶书》: 儿童相见不相识。即儿童见了(我)却不认识(我)。又如:士别三日,当括目相看,即应该用新的眼光看待(他)。三是表示动作行为是由几个主体共同发出的,常和“相与”连用。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共同”、“一同“一起“一块儿”等意思。如陶渊明《饮酒》诗:“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飞鸟一同归)”。

做动词时,为四声,多为观察,看的意思,如相时而动,相马。

做名词时也为四声,相当于“宰相”、“丞相” 等。 如: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6 文言文中 为,以,相的解释

“为”用法:1)成为,变成。

例:①此何遽不为福乎?②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2)做。

例:①为之,则难者亦易矣。②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3)作为,当作。例:①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②何以为计? (4)是。例:①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②迨以手扪之,始知其为壁也。

(5)以为,认为。例:①孰为汝多知乎!②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

③窃为大王不取也! (6)被。例:①周年处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②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7)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

例:①夫子何命焉为?②何辞为?③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8)指心理活动。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9)有。

例: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②敢用是为怨望。

(10)将来,将。例:①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②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11)治理。

例:①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下惊者?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动哉! (12)装作。例:为除不洁者,引入。

(13)为了。例:①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②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14)给,替。

例: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②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15)对,向。例:①不足为外人道也。

②为天下唱,宜多应者。③为之奈何? (16)因为。

例:①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②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

(17)则“于”,在,当。例: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而行“以”的用法1、因为,由于:例: ⑴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⑵臣是以无请也。 ⑶惟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

⑷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⑸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⑹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⑺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⑻卒以吾郡这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⑼不赂者以赂者丧。 ⑽以心中有足乐者。

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2、而。例: ⑴有好事者船认入。

⑵留五百人镇之,以断洄曲及诸道桥梁。(以:以便) ⑶吾骑马挟矢以助战。

⑷卷石底以出。 ⑸而托于柑以讽耶? ⑹以啮人,无御之者。

(以:这里有如果的意思) ⑺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⑻属予作文以记之。

⑼杀之以应陈涉。 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1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12)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13)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14)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15)操悉浮以沿江。 (16)樊哙侧其盾以撞。

(17)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 (18)忽魂悸以魄动。

(19)*侈之俗日日以长。 (20)各各竦立以听。

(21)以致天下之士。 (22)然而隐忍以行。

(23)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24)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

(25)遂拔以击荆河。 (26)遂自投汨罗以死。

(27)其责已也重以周。 (28)以一物以与物物争。

3、把,拿,用。例: 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以”后省略介词宾语。) ⑵以钱覆其口。

⑶屠惧,投以骨。 ⑷具以情告。

⑸以缚即炉火,烧绝之。 ⑹以槛车送元济诣京师。

⑺何以为计? ⑻将以攻宋。 ⑼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⑽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1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12)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13)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14)操当以肃还付乡党。 (15)具告以事。

(16)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璧之下。 (17)以我应他人。

(18)以虞待不虞者胜。 (19)国胡以相恤。

(20)将以衅钟。 (21)悉以心诚之话倚托,千万无渝。

4、以为,认为。例: 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⑵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⑶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⑷皆以美于徐公。 ⑸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5、凭,靠。例: ⑴以我酌油知之。

⑵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⑶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⑷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⑸以勇气闻于诸侯。

⑹以攻则取。 ⑺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⑻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6、按照,依照。

例: ⑴策之不以其道。 ⑵今以实校之。

⑶余船以次俱进。 ⑷何必更以多寡为差? ⑸盖以律非故杀。

⑹以次进。 ⑺则又法从事。

7、根据。例: ⑴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以:一?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99ff99'>的谩#? ⑵贵以近知远。 8、通“已”,已经。

例: ⑴固以怪之矣。 ⑵日以尽矣。

9、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例: ⑴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以:表时间) ⑵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方位) ⑶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以:表范围) 10、在。例: ⑴余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⑵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⑶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⑷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11、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

例: 逆以煎我怀。 12、为。

例: ⑴如或知尔,则何以哉?(以:做) ⑵要以不能免。(以:是) 13、通“已”,止。

例: 无以,则王乎? 14、任用。例: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15、此,这。例: 以一物体与物物争。

(本义项指前一个“以”。) “相”的用法有下列几种: 一、用作名词的有二十一处。

如: ①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赤壁之战,) ②于。

7 “相与”在文言文当中可以分开解释吗

举例子: 相:相互,共同。与:交往,交好。在文言文中是一个双音节词,不可以分开解释。

1 相处;相交往。如:“此二人相与,天下至驩也,然而卒相禽者,何也?患生於多欲而人心难测也。”指交好的人。如:“孰能无相与,灭迹俱忘筌。”相授与。如:“天子在上,诸侯不得以地相与也。”共同;一道。如:“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互相;交相。如:“……则相与恐惧讹言,不战而走。”相同。如:“同来三四人,趣向颇相与。”

2 表示动作行为的交互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互相“或“相互"“彼此”等意思。

3 举例: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沈括•《梵天寺木塔》)① 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沈括•《梵天寺木塔》) 苟富贵,无相忘。 (《史记•陈涉世家》)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吴均•《与朱元思书》)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柳宗元•《黔之驴》)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

4 作名词用,读xiànɡ。常作官名,或称呼,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宰相”、“丞相” “相国”或“相公”。例如: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史记•陈涉世家》) ——王侯将相(“宰相”、“丞相”等)难道是天生的吗? ② 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1 更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1改变,改换

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2改,改正

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国语·越语上》

既云常赦,不免皆赦除之,此非直赦其有罪,亦是与天下断,当许其更新(改过自新)。——《旧唐书·孙伏伽传》

3 更换;替代

弗用则更。——《周礼·司弓矢》

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庄子·养生主》

4 经过,经历

因欲通使(大月氏),道必更(经过) 匈奴中。——《史记·大宛列传》

其佐李揖、刘秩等皆儒生,未尝更军旅。——《新唐书·房琯传》

5 连续,接续

姓利相更。——《国语·晋语》。注:“续也。”

6 又如:更相(相继;相互)

7 轮流

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帷幕外。——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8 又如:更伯(轮流称霸);更王(轮番为主);更直(轮番值班);更徭(更番戍守边境的徭役)

9 偿还;抵偿

功之成也不足以更责。——《淮南子·诠言训》

10 报,报答

不更厥贞,大命其倾。——《国语·晋语三》

11 通“梗”( gěng)。阻塞

明知千里之外,隐微之中,曰动奸,奸动则变更矣。——《管子·九守》

12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时。~阑。~夫。~鼓。~漏

还有一些解释这里就不全列举了

2 文言文中的相什么意思

文言文中“相”的意思:

1、相xiàng

①<;动>;仔细看;观察。《订鬼》:“伯乐学相马。”

②<;名>;相貌。《孔雀东南飞》:“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③<;动>;帮助;辅助。《游褒禅山记》:“至于幽暗昏惑而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④<;名>;帮助别人的人。《季氏将伐歂臾》:“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用彼相矣。”

⑤<;名>;辅佐君王的大臣;宰相。《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又<;名使动>;使……当宰相。《资治通鉴·周纪一》:“魏置相,相田文。”

⑥<;名>;主持礼节仪式的人。《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2、相xiāng

①<;副>;互相。《陈情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②<;副>;表示动作偏向一方。《孔雀东南飞》:“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③<;副>;递相;相继。《训俭示康》:“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

相与⒈一起;共同。⒉交往;结交。

相得关系融洽。

3 文言文中相是彼此的意思的句子

相,表交互、互相、彼此之意,如:

故曰教学相长也。——《礼记·学记》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小国寡民》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汉· 苏武《留别妻》

当国者相见。——宋· 文天祥《<;指南录>; 后序》

与北骑相出没。

袁人相聚。——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父子相保。——《淮南子·人间训》

鸡犬相闻。——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更相庆。——《世说新语·自新》

里人相庆

青山相对。——唐· 李白《望天门山》

水石相搏。——宋· 苏轼《石钟山记》

两相思,两不知。——南朝宋· 鲍照《代春日行》

4 文言文中 为,以,相的解释

“为”用法:1)成为,变成。

例:①此何遽不为福乎?②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2)做。

例:①为之,则难者亦易矣。②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3)作为,当作。例:①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②何以为计? (4)是。例:①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②迨以手扪之,始知其为壁也。

(5)以为,认为。例:①孰为汝多知乎!②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

③窃为大王不取也! (6)被。例:①周年处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②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7)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

例:①夫子何命焉为?②何辞为?③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8)指心理活动。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9)有。

例: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②敢用是为怨望。

(10)将来,将。例:①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②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11)治理。

例:①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下惊者?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动哉! (12)装作。例:为除不洁者,引入。

(13)为了。例:①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②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14)给,替。

例: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②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15)对,向。例:①不足为外人道也。

②为天下唱,宜多应者。③为之奈何? (16)因为。

例:①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②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

(17)则“于”,在,当。例: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而行“以”的用法1、因为,由于:例: ⑴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⑵臣是以无请也。 ⑶惟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

⑷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⑸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⑹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⑺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⑻卒以吾郡这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⑼不赂者以赂者丧。 ⑽以心中有足乐者。

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2、而。例: ⑴有好事者船认入。

⑵留五百人镇之,以断洄曲及诸道桥梁。(以:以便) ⑶吾骑马挟矢以助战。

⑷卷石底以出。 ⑸而托于柑以讽耶? ⑹以啮人,无御之者。

(以:这里有如果的意思) ⑺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⑻属予作文以记之。

⑼杀之以应陈涉。 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1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12)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13)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14)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15)操悉浮以沿江。 (16)樊哙侧其盾以撞。

(17)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 (18)忽魂悸以魄动。

(19)*侈之俗日日以长。 (20)各各竦立以听。

(21)以致天下之士。 (22)然而隐忍以行。

(23)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24)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

(25)遂拔以击荆河。 (26)遂自投汨罗以死。

(27)其责已也重以周。 (28)以一物以与物物争。

3、把,拿,用。例: 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以”后省略介词宾语。) ⑵以钱覆其口。

⑶屠惧,投以骨。 ⑷具以情告。

⑸以缚即炉火,烧绝之。 ⑹以槛车送元济诣京师。

⑺何以为计? ⑻将以攻宋。 ⑼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⑽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1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12)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13)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14)操当以肃还付乡党。 (15)具告以事。

(16)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璧之下。 (17)以我应他人。

(18)以虞待不虞者胜。 (19)国胡以相恤。

(20)将以衅钟。 (21)悉以心诚之话倚托,千万无渝。

4、以为,认为。例: 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⑵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⑶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⑷皆以美于徐公。 ⑸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5、凭,靠。例: ⑴以我酌油知之。

⑵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⑶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⑷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⑸以勇气闻于诸侯。

⑹以攻则取。 ⑺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⑻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6、按照,依照。

例: ⑴策之不以其道。 ⑵今以实校之。

⑶余船以次俱进。 ⑷何必更以多寡为差? ⑸盖以律非故杀。

⑹以次进。 ⑺则又法从事。

7、根据。例: ⑴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以:一?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99ff99'>的谩#? ⑵贵以近知远。 8、通“已”,已经。

例: ⑴固以怪之矣。 ⑵日以尽矣。

9、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例: ⑴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以:表时间) ⑵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方位) ⑶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以:表范围) 10、在。例: ⑴余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⑵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⑶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⑷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11、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

例: 逆以煎我怀。 12、为。

例: ⑴如或知尔,则何以哉?(以:做) ⑵要以不能免。(以:是) 13、通“已”,止。

例: 无以,则王乎? 14、任用。例: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15、此,这。例: 以一物体与物物争。

(本义项指前一个“以”。) “相”的用法有下列几种: 一、用作名词的有二十一处。

如: ①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赤壁之战,) ②于。

5 相字的古文意思

◎ 相xiāng 〈副〉(1) 交互;互相 [mutually;each other] 故曰教学相长也。

——《礼记·学记》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小国寡民》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汉· 苏武《留别妻》当国者相见。——宋· 文天祥《 后序》与北骑相出没。

袁人相聚。——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父子相保。

——《淮南子·人间训》鸡犬相闻。——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更相庆。

——《世说新语·自新》里人相庆 青山相对。——唐· 李白《望天门山》水石相搏。

——宋· 苏轼《石钟山记》两相思,两不知。——南朝宋· 鲍照《代春日行》(2) 又如:相叙契阔(互相诉说分别后的情思);相思锦色(红豆又称相思豆。

即红豆色)(3) 共同[together;jointly] 鲁孟孙、叔孙、季孙相勠力劫 昭公——《韩非子·内储说下》(4) 又如:上下相安(5) 递相;先后 [successively;one after another] 死者相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相传以为雁荡。

—— 宋· 沈括《梦溪笔谈》络绎相属。——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6) 又如:父子相传;相寻(连续;不断);相及(犹相继)(7) 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施为 [indicates how one party behaves towards the other](8) 表自称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9) 表对称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亲友如相问。

——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10) 表他称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聊斋志异·狼三则》杂然相许。

——《列子·汤问》相委而去。——《世说新语·自新》莫相知。

(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唐· 柳宗元《三戒》则噪而相逐。

(相逐,追逐他。相,特指代词,单指毛一鹭。)

——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11) 又如:相唤(招呼);相牵(牵来;捆绑);相招(招来;引来) 词性变化 ◎ 相xiāng 〈动〉(1) 相差 [differ] 三王五霸,其所道不过爵禄,而功相万者,其所道明也。——《商君书·错法》(2) 又如:相万(相差万倍。

极言相差之大);相绝(相差极大);相远(相异;差距大)(3) 亲自观看 [see for oneself]。如:相媳妇(男家派亲人去女家相看女方);相机(察看当时情况,寻找有利时机) 基本词义 ◎ 相xiàng 〈动〉(1) (会意。

从目,从木。本义:察看;仔细看)(2) 同本义 [look at;examine the appearance and judge] 相,省视也。

——《说文》相,视也。——《尔雅》相时憸民。

——《书·盘庚上》惟太保先周公相宅。——《书·召诰》善相丘陵。

——《礼记·月令》相鼠有皮,人而无仪。——《诗·鄘风·相鼠》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

——《论衡·订鬼》不敢复相士。——《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胜相士多。

颠倒相来,到底只是一个盖儿。——《二刻拍案惊奇》(3) 又如:相尸(验尸);相女配夫(根据女儿的情况选配女婿);相脚头(盗贼作案前窥探线路)(4) 看相 [physiognomize] 臣少好相人。

——《史记·高祖本纪》(5) 又如:相法(观察面相体态等以卜吉凶的方法);相禄(谓享有福禄的面相)(6) 辅佐,扶助 [assist] 有相之道。——《诗·大雅·生民》相夫子。

——《论语·季氏》季文子相三君。——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伊尹相汤伐 桀。

——《汤誓》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晋公子重耳出亡》使相之。

——晋· 干宝《搜神记》无物以相之。——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7) 又如:相天(助成自然之道);相王(辅佐帝王;谓宰相而封王者);相吏(汉代辅佐诸侯王的官员);相者(助主人传命或导客的人)(8) 教导 [teach] 问谁相礼,则华元…。

——《国语》(9) 治,治理 [administer] 相我受民。——《书·立政》(10) 选择 [choose] 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三国演义》(11) 又如:相攸(择婚的别称);相宅(择地定居;旧时迷信以观察地形地物判定住屋吉凶的一种方术)(12) 作某国或某人的相;使作相[be minister] 及遣其子宋襄相 齐。——《史记·项羽本纪》(13) 像 [like] 几树青松常带雨,浑然相个人家。

——《西游记》词性变化 ◎ 相xiàng 〈名〉(1) 人的外貌,相貌 [looks;appearance] 岂吾相不当侯邪?——《史记·李将军列传》儿已薄禄相。——《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非人臣之相也。

——《三国演义》内观不识因无相,外合明知作有形。——《西游记》(2) 又如:长相(相貌);形相(外貌;外表);相表(相貌;体形);相品(仪表,人品)(3) 照片 [photo, photograph]。

如:照个相(4) 官名 [the prime minister](5) 古代辅佐帝王的大臣。后专指宰相 赵歇为王, 陈馀为将, 张耳为相。

——《史记·项羽本纪》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况于将相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托名汉相。

——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有将相。——清· 周容《芋老人传》(6) 又如:相辅(宰相);将相和;贤相;良相;奸相;权相;相王(宰相又封王者);相臣(宰相。

亦泛指大臣);相父(皇帝对继续任职的先朝宰相的敬称);相邦(相国)(7) 汉时诸侯王国的实际执政者,相。

6 文言文中更其的意思

: 更 gēng 改变,改换:更正。更生(重新获得生命,喻复兴)。更衣(a换衣服;b婉辞,上厕所)

其 : 其 qí 第三人物代词,相当于“他(她)”、“他们(她们)”、“它(它们)”;“他(她)的”、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将不重要的字删掉。

7 “相与”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原词相与

释义

1、相处;相互交往。《周易•大过》:“象曰:老夫女妻,过以相与也。”

2、指相交好的人。如同说朋友。也可以指关系好的国家或友邦。唐吴筠《元日言怀因以自励诒诸同志》:“孰能无相与?灭迹俱忘筌。”《红楼梦》第8回:“王尔调赔笑道:也是晚生的相与。”

3、相授与。指相互给予。《周易•咸》:“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唐孔颖达疏:“是二气感应以相授与,所以为咸亨也。”

4、共同:一起;一道。晋陶潜《移居》诗之一:“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5、互相;相互;交相。《韩非子•五蠹》:“毁誉赏罚之所加者,相与悖缪也,故法禁坏而民愈乱。”《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竟与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发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舍人相与谏曰:……”“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梁启超《谭嗣同传》:“因相与言救上之条理甚详。”“遂相与一抱而别。”

6、相同。宋梅尧臣《同道损世则元辅游西湖》诗:“同来三四人,趣向颇相与。”

1 “得”在文言文中是什么意思

文言文中一般读作dé 一、作动词1 得到,获得2 找到3 得知4 捕获5 成功;完成 6 适,合7 具备8 同“德”,恩惠,感恩9 助动词。

能,能够10 得意,满足 11 看到 二、作名词1 收获,心得 2 德,道德,有德之人 三、作副词 必须,应该 四、作形容词 合适;正确 得 dé 一、动 (会意。金文字形,右边是“贝”(财货)加“手”,左边是“彳”,表示行有所得。

手里拿着财货,自然是有所得。本义:得到,获得) 1 同本义(本来没有而争取得来成为己有) 得,行有所得也。

——《说文》三人行必得我师焉。——《论语》。

释文:“本或作必有。” 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

——《孟子·梁惠王上》佳婿难得。——《世说新语·假谲》卖炭得钱何所营。

——唐·白居易《卖炭翁》工之侨得良桐焉。——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又如:得人心;各得其所;得肆(得志,肆意);得闲儿(有空闲时间;得空);得胜回头(宋元说书人在开讲正书前先说一段小故事作引子,叫得胜回头);得职(获得官职);得情报;得钱;得奖 2 找到 知得而不知丧。

——《易·文言》虑而后后能得。——《礼记·大学》。

注:“谓得事之宜也。” 至德不得。

——《庄子·秋水》既而得其尸于井。——《聊斋志异·促织》3 得知 故无术者得于不用。

——《韩非子》礼得其报则乐。——《礼记·乐记》。

注:“谓晓其义。” 武王得之矣。

——《吕氏春秋·义赏》。注:“犹知也。”

4 捕获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亦指被捕获;被逮捕。

又如:得俊(俘获敌方的勇猛将士)5 成功;完成 已经传人画图样去了。明日就得。

——《红楼梦》又如:得算(计谋成功);得策(谋略得当)6 适,合 傲啸东轩下,聊复得此生。——陶渊明《饮酒》7 具备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荀子·劝学》8 同“德”,恩惠,感恩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孟子·告子上》地广而不得者国危,兵强而凌敌者身亡。

——《盐铁论·击之》9 助动词。能,能够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

——《论语·微子》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进退不得,为之奈何?——《吴子·应变》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史记·项羽本纪》10 得意,满足 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史记·管晏列传》常使两情皆得,彼此俱畅。

——《世说新语·文学》又如:洋洋得意11 看到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二、名1收获,心得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开郑有得,便欣然忘食。——《南史·陶潜传》 2德,道德,有德之人 尚得推贤不失序。

——《荀子》三、副 必须,应该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纪》四、形 合适;正确 于彼计则得。

——马中锡《中山狼传》 历古今之得失。——《汉书》五、叹 1用在口语中表示同意或禁止。

如:得,就这么办;得了,别说了;得也么(算了吧;又作答应之词) 2用在口语中,瞧。在情况变坏时表示无可奈何。

如:得,又搞错了;得,全完了。

2 请问“获得”这个词用文言文怎么说

(现代文)获得

(文言文)获

获:本义:猎得禽兽。

获,猎所获也。——《说文》

谋于野则获。——《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获有所闻。——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幸获名成。——清· 周容《芋老人传》

两人并获释。——《明史》

获矢无算。——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获奖;获匹(获偶。得到配偶);获印(得到官印,意为得官);获成(得到和解,得到成功)

得以,能够 。

秋获冬藏。

3 “由”在文言文中的解释

得道与民由之 由 顺从由基本字义1 原因:原~。

事~。理~。

~于(介词,表示原因或理由)。2 自,从:~表及里。

~衷(出于本心)。3 顺随,听从,归属:~不得。

信马~缰。4 经过,经历:必~之路。

~来已久。5 凭借:~此可知。

6 古同“犹”,尚且,还。7 古同“犹”,犹如,好像。

8 姓。详细字义〈动〉1 (《说文》无“由”字,古字字形)2 树木生新枝。

亦泛指萌生 [sprout]今在析木之津,犹将复由。——《左传》3 又如:由蘖(树木枯槁或被砍伐后重发的枝条);4 经,由 [pass through;by way of]谁能出不由户?——《论语·雍也》余在刑部狱,见死而由窦出者日三四人。

——方苞《狱中杂记》5 又如:必由之路;,由边门出去6 行走 [walk]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孟子》7 通“以”( yǐ)。

用 [use]君子无易由言。——《诗·小雅·小弁》。

笺:“由,用也。”不能由吾子。

——《左传·襄公三十年》。杜预注:“由,用也。”

亿万舟楫,亿万垣墙,窒隙防*,是必由之。——《天工开物》8 又如:由房(用房中的音乐娱乐)9 任用 [appoint]以晋国之多虞,不能由君子;使吾子辱在泥涂久矣。

武之罪也。——《左传》废而不由,则女德不厌。

——《汉书》10 又如:由绎(任用之而使其尽力施展才能)11 听凭;听任 [allow;let]若赛锦,由你是谁,都输与他。——《水浒传》12 又如:由得(任凭);由心(任凭心意);由本(安于本分);由身(任凭自己);由性(任凭心意)13 遵从;遵照 [follow]不愆不忘,率由旧章。

——《诗·大雅》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14 又如:由文(遵循礼仪);由行(依其道而行);由礼(遵循礼教)15 游玩 [stroll about]。

如:由衍(游行衍溢。纵情游乐);由敖(游乐);由喜(游戏);由由(愉悦)16 蹈行;践履 [conform to]隘与不恭,君子之不由也。

——《孟子》是故隆礼由礼,谓之有方之士。——《礼记》〈名〉1 原由;缘故 [reason]盖闻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制礼乐各有由。

——《史记》2 又如:由状(原由与情况);由缘(缘故);由委(原委);由始(起因;起始)3 来源;开头 [origin]善行动于心,善言出于意,同由共本,一气不异。——汉· 王充《论衡》4 又如:由历(起始和历程);由趣(来历;由末);由绪(来历;来由)5 机缘;机会 [opportunity]某也愿见,无由达。

——《仪礼》吾欲归附关中,但未有由耳。——《周书》6 法式 [code]匪言勿言,匪由勿语。

——《诗·小雅·宾之初筵》7 途径;办法 [way]圣武之治民也,进则使无由得其所利,退则使无由避其所害。——《管子》8 又如:无由(没有门径,无从)9 姓。

如:由吾(复姓)1 因为;由于 [because of;due to]由是则生,而有所不用也。——《孟子·告子上》宣宗初亦号供奉, 程既审上晓音律…必为奇巧声动上,由是得幸。

—— 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由是之扬,之杭,之金陵,名达于缙绅间(之,动词,到)。——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2 又如:由以(因而)〈介〉1 自,从…(表示起点) [from]由,自也。

——《尔雅》由屋顶放光入室。——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2 又如:由中(由衷);由自(自,尚自);由来(自始以来);由忠(由衷)常用词组1 由不得 yóubude(1) [cannot help]∶不由自主地相声的特点就是使人由不得发笑(2) [be beyond the control of;not be up to to decide]∶不能依从;不能由…做主这件事可由不得你2 由来 yóulái(1) [origin](2) 事情发生的原因(3) 历来;自始以来;从发生到目前由来已久3 由头 yóutou[pretext] 借口;缘由编了个由头溜出去了4 由于 yóuyú[thanks to;due to;because of;as a result of] 因为由于有雾,所以我们花了两三天时间才到达那里5 由衷 yóuzhōng(1) [from the bottom of one's heart;heartfelt]∶衷心的;出自内心的由衷的感谢(2) [sincere]∶强调自发,不是假装的;也作“由忠”,“由中”。

4 成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哦 那要看具体语境了 下面 就是他的不同解释

1、做好,做完:成功。完成。成就。成事。成交。成立。成婚。成仁(儒家主张的成就仁德)。成人之美。玉成其事。

2、事物发展到一定的形态或状况:成形。成性。成人。自学成才。蔚然成风。

3、变为:长成。变成。

4、可以,能行:成,就这么办。

5、称赞人能力强:他办事麻利,真成。

6、够,达到一定数量:成年累月。

7、已定的,定形的:成规。成俗。成见。成例。成竹在胸。

8、十分之一:增产三成。

9、平定,讲和:“会于稷,以成宋乱”。

还有成熟 成功的意思

5 罢在文言文的解释

①<;动>;罢免。《芋老人传》:“及为吏,以污贿不饬~。”

②<;动>;停止。《论语?子罕》:“欲~不能,既竭吾才。”

③<;动>;结束。《琵琶行》:“曲~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廉颇蔺相如列传》:“既~归国。”又完;尽《朝天子?咏喇叭》:“只吹得水尽鹅飞~。”

<;形>;通“疲”。《过秦论》:“率~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论积贮疏》:“~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

查询

6 以在文言文的意思有哪些

1、因为,由于:

⑴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⑵臣是以无请也。

2、而,来。

⑴有好事者船以入。

⑵留五百人镇之,以断洄曲及诸道桥梁。(以:以便)

3、把,拿,用。

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以”后省略介词宾语。)

⑵以钱覆其口。

⑶屠惧,投以骨。

4、以为,认为。

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⑵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5、凭,靠。

⑴以我酌油知之。

⑵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6、按照,依照。

⑴策之不以其道。

⑵今以实校之。

7、根据。

⑴今以蒋氏观之,犹信。(以:一说拿。)

⑵贵以近知远。

8、通“已”,已经。

⑴固以怪之矣。

⑵日以尽矣。

9、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

⑴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以:表时间)

⑵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方位)

10、在。

⑴余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11、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

逆以煎我怀。

12、为。

⑴如或知尔,则何以哉?(以:做)

13、通“已”,止。

无以,则王乎?

14、任用。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15、此,这。

以一物体与物物争。(本义项指前一个“以”。)

1 “相”在文言文里有何解释

1、表示动作行为的交互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互相”或“相互”、“彼此”等意思。

例如: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吴均•《与朱元思书》

译文:百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2、表示动作行为一方偏指(涉及)另一方。实际上起代词作用,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我”、“你”、“她”、“它”等意思。

例如:士别三日,即便括目相待。——司马光•《孙权劝学》

译文:跟读书的人分别三天,就应该用新的眼光看待他。

3、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看”、“观察”等意思。

例如:大丈夫相时而动。——曹雪芹•《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译文:大丈夫要看好时机行动。

相的基本解释:

相[xiāng]

1 交互,行为动作由双方来 :互相。

2 动作由一方来而有一定对象的 :相信。

3 亲自看(是否中意) :相亲。

4 姓。

相[xiàng]

1 容貌,样子 :相貌。

2 物体的外观 :月相。

3 察看,判断 :相面。

4 辅助,亦指辅佐的人,古代特指最高的官 :辅相。

5 某些国家的官名,相当于中央 的部长。

6 交流电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7 姓。

字形演变:

扩展资料:

文言版《说文解字》:相,省视也。从目从木。《易》曰:“地可观者,莫可观於木。”《诗》曰:“相鼠有皮。”

白话版《说文解字》:相,察看。字形采用“目、木”会义。《易经》上说:“地上最容易远眺观察的位置,莫过于在树上。”《诗经》上有诗句唱道:“注意看,鼠有多厚的皮!”

相关词汇解释:

1、相爱[xiāng ài]

解释:互相亲爱、友好。

2、相知[xiāng zhī]

解释:彼此相交而互相了解,感情深厚:相知有素。

3、相合[xiāng hé]

解释:彼此一致;相符。

4、面相[miàn xiàng]

解释:相貌;样子:因为天黑,没有看清他是什么面相。

5、露相[lòu xiàng]

解释:露出本来面目。

2 文言文中的相什么意思

文言文中“相”的意思:

1、相xiàng

①<;动>;仔细看;观察。《订鬼》:“伯乐学相马。”

②<;名>;相貌。《孔雀东南飞》:“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③<;动>;帮助;辅助。《游褒禅山记》:“至于幽暗昏惑而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④<;名>;帮助别人的人。《季氏将伐歂臾》:“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用彼相矣。”

⑤<;名>;辅佐君王的大臣;宰相。《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又<;名使动>;使……当宰相。《资治通鉴·周纪一》:“魏置相,相田文。”

⑥<;名>;主持礼节仪式的人。《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2、相xiāng

①<;副>;互相。《陈情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②<;副>;表示动作偏向一方。《孔雀东南飞》:“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③<;副>;递相;相继。《训俭示康》:“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

相与⒈一起;共同。⒉交往;结交。

相得关系融洽。

3 相字的古文意思

◎ 相xiāng 〈副〉(1) 交互;互相 [mutually;each other] 故曰教学相长也。

——《礼记·学记》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小国寡民》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汉· 苏武《留别妻》当国者相见。——宋· 文天祥《 后序》与北骑相出没。

袁人相聚。——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父子相保。

——《淮南子·人间训》鸡犬相闻。——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更相庆。

——《世说新语·自新》里人相庆 青山相对。——唐· 李白《望天门山》水石相搏。

——宋· 苏轼《石钟山记》两相思,两不知。——南朝宋· 鲍照《代春日行》(2) 又如:相叙契阔(互相诉说分别后的情思);相思锦色(红豆又称相思豆。

即红豆色)(3) 共同[together;jointly] 鲁孟孙、叔孙、季孙相勠力劫 昭公——《韩非子·内储说下》(4) 又如:上下相安(5) 递相;先后 [successively;one after another] 死者相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相传以为雁荡。

—— 宋· 沈括《梦溪笔谈》络绎相属。——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6) 又如:父子相传;相寻(连续;不断);相及(犹相继)(7) 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施为 [indicates how one party behaves towards the other](8) 表自称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9) 表对称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亲友如相问。

——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10) 表他称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聊斋志异·狼三则》杂然相许。

——《列子·汤问》相委而去。——《世说新语·自新》莫相知。

(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唐· 柳宗元《三戒》则噪而相逐。

(相逐,追逐他。相,特指代词,单指毛一鹭。)

——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11) 又如:相唤(招呼);相牵(牵来;捆绑);相招(招来;引来) 词性变化 ◎ 相xiāng 〈动〉(1) 相差 [differ] 三王五霸,其所道不过爵禄,而功相万者,其所道明也。——《商君书·错法》(2) 又如:相万(相差万倍。

极言相差之大);相绝(相差极大);相远(相异;差距大)(3) 亲自观看 [see for oneself]。如:相媳妇(男家派亲人去女家相看女方);相机(察看当时情况,寻找有利时机) 基本词义 ◎ 相xiàng 〈动〉(1) (会意。

从目,从木。本义:察看;仔细看)(2) 同本义 [look at;examine the appearance and judge] 相,省视也。

——《说文》相,视也。——《尔雅》相时憸民。

——《书·盘庚上》惟太保先周公相宅。——《书·召诰》善相丘陵。

——《礼记·月令》相鼠有皮,人而无仪。——《诗·鄘风·相鼠》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

——《论衡·订鬼》不敢复相士。——《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胜相士多。

颠倒相来,到底只是一个盖儿。——《二刻拍案惊奇》(3) 又如:相尸(验尸);相女配夫(根据女儿的情况选配女婿);相脚头(盗贼作案前窥探线路)(4) 看相 [physiognomize] 臣少好相人。

——《史记·高祖本纪》(5) 又如:相法(观察面相体态等以卜吉凶的方法);相禄(谓享有福禄的面相)(6) 辅佐,扶助 [assist] 有相之道。——《诗·大雅·生民》相夫子。

——《论语·季氏》季文子相三君。——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伊尹相汤伐 桀。

——《汤誓》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晋公子重耳出亡》使相之。

——晋· 干宝《搜神记》无物以相之。——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7) 又如:相天(助成自然之道);相王(辅佐帝王;谓宰相而封王者);相吏(汉代辅佐诸侯王的官员);相者(助主人传命或导客的人)(8) 教导 [teach] 问谁相礼,则华元…。

——《国语》(9) 治,治理 [administer] 相我受民。——《书·立政》(10) 选择 [choose] 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三国演义》(11) 又如:相攸(择婚的别称);相宅(择地定居;旧时迷信以观察地形地物判定住屋吉凶的一种方术)(12) 作某国或某人的相;使作相[be minister] 及遣其子宋襄相 齐。——《史记·项羽本纪》(13) 像 [like] 几树青松常带雨,浑然相个人家。

——《西游记》词性变化 ◎ 相xiàng 〈名〉(1) 人的外貌,相貌 [looks;appearance] 岂吾相不当侯邪?——《史记·李将军列传》儿已薄禄相。——《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非人臣之相也。

——《三国演义》内观不识因无相,外合明知作有形。——《西游记》(2) 又如:长相(相貌);形相(外貌;外表);相表(相貌;体形);相品(仪表,人品)(3) 照片 [photo, photograph]。

如:照个相(4) 官名 [the prime minister](5) 古代辅佐帝王的大臣。后专指宰相 赵歇为王, 陈馀为将, 张耳为相。

——《史记·项羽本纪》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况于将相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托名汉相。

——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有将相。——清· 周容《芋老人传》(6) 又如:相辅(宰相);将相和;贤相;良相;奸相;权相;相王(宰相又封王者);相臣(宰相。

亦泛指大臣);相父(皇帝对继续任职的先朝宰相的敬称);相邦(相国)(7) 汉时诸侯王国的实际执政者,相。

4 相字的文言文用法是什么

“相”

充当文言虚词时读作“xiāng”,有两个义项:

①[副词],表示双方彼此对待关系时,译成“互相”。如: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柳永《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表示彼此间相交替关系时,译成“递相”。如《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父子相传。”

②[代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或从单方面发出,而非互相的关系。如:《孔雀东南飞》:“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王昌龄的诗《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中的“相”字也应该这样理解才对。

“相”充当文言实词时读作“xiàng”,意思是:相貌。如: 儿已薄禄相(《孔雀东南飞》)

5 “相与”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原词相与

释义

1、相处;相互交往。《周易•大过》:“象曰:老夫女妻,过以相与也。”

2、指相交好的人。如同说朋友。也可以指关系好的国家或友邦。唐吴筠《元日言怀因以自励诒诸同志》:“孰能无相与?灭迹俱忘筌。”《红楼梦》第8回:“王尔调赔笑道:也是晚生的相与。”

3、相授与。指相互给予。《周易•咸》:“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唐孔颖达疏:“是二气感应以相授与,所以为咸亨也。”

4、共同:一起;一道。晋陶潜《移居》诗之一:“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5、互相;相互;交相。《韩非子•五蠹》:“毁誉赏罚之所加者,相与悖缪也,故法禁坏而民愈乱。”《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竟与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发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舍人相与谏曰:……”“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梁启超《谭嗣同传》:“因相与言救上之条理甚详。”“遂相与一抱而别。”

6、相同。宋梅尧臣《同道损世则元辅游西湖》诗:“同来三四人,趣向颇相与。”

6 文言文中 为,以,相的解释

“为”用法:1)成为,变成。

例:①此何遽不为福乎?②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2)做。

例:①为之,则难者亦易矣。②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3)作为,当作。例:①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②何以为计? (4)是。例:①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②迨以手扪之,始知其为壁也。

(5)以为,认为。例:①孰为汝多知乎!②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

③窃为大王不取也! (6)被。例:①周年处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②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7)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

例:①夫子何命焉为?②何辞为?③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8)指心理活动。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9)有。

例: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②敢用是为怨望。

(10)将来,将。例:①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②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11)治理。

例:①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下惊者?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动哉! (12)装作。例:为除不洁者,引入。

(13)为了。例:①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②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14)给,替。

例: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②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15)对,向。例:①不足为外人道也。

②为天下唱,宜多应者。③为之奈何? (16)因为。

例:①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②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

(17)则“于”,在,当。例: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而行“以”的用法1、因为,由于:例: ⑴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⑵臣是以无请也。 ⑶惟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

⑷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⑸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⑹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⑺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⑻卒以吾郡这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⑼不赂者以赂者丧。 ⑽以心中有足乐者。

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2、而。例: ⑴有好事者船认入。

⑵留五百人镇之,以断洄曲及诸道桥梁。(以:以便) ⑶吾骑马挟矢以助战。

⑷卷石底以出。 ⑸而托于柑以讽耶? ⑹以啮人,无御之者。

(以:这里有如果的意思) ⑺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⑻属予作文以记之。

⑼杀之以应陈涉。 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1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12)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13)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14)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15)操悉浮以沿江。 (16)樊哙侧其盾以撞。

(17)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 (18)忽魂悸以魄动。

(19)*侈之俗日日以长。 (20)各各竦立以听。

(21)以致天下之士。 (22)然而隐忍以行。

(23)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24)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

(25)遂拔以击荆河。 (26)遂自投汨罗以死。

(27)其责已也重以周。 (28)以一物以与物物争。

3、把,拿,用。例: 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以”后省略介词宾语。) ⑵以钱覆其口。

⑶屠惧,投以骨。 ⑷具以情告。

⑸以缚即炉火,烧绝之。 ⑹以槛车送元济诣京师。

⑺何以为计? ⑻将以攻宋。 ⑼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⑽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1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12)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13)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14)操当以肃还付乡党。 (15)具告以事。

(16)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璧之下。 (17)以我应他人。

(18)以虞待不虞者胜。 (19)国胡以相恤。

(20)将以衅钟。 (21)悉以心诚之话倚托,千万无渝。

4、以为,认为。例: 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⑵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⑶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⑷皆以美于徐公。 ⑸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5、凭,靠。例: ⑴以我酌油知之。

⑵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⑶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⑷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⑸以勇气闻于诸侯。

⑹以攻则取。 ⑺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⑻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6、按照,依照。

例: ⑴策之不以其道。 ⑵今以实校之。

⑶余船以次俱进。 ⑷何必更以多寡为差? ⑸盖以律非故杀。

⑹以次进。 ⑺则又法从事。

7、根据。例: ⑴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以:一?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99ff99'>的谩#? ⑵贵以近知远。 8、通“已”,已经。

例: ⑴固以怪之矣。 ⑵日以尽矣。

9、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例: ⑴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以:表时间) ⑵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方位) ⑶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以:表范围) 10、在。例: ⑴余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⑵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⑶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⑷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11、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

例: 逆以煎我怀。 12、为。

例: ⑴如或知尔,则何以哉?(以:做) ⑵要以不能免。(以:是) 13、通“已”,止。

例: 无以,则王乎? 14、任用。例: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15、此,这。例: 以一物体与物物争。

(本义项指前一个“以”。) “相”的用法有下列几种: 一、用作名词的有二十一处。

如: ①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赤壁之战,) ②于。

7 “相”这个字在文言文中作用是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时(单相),翻译为

“相”作副词用,读xiānɡ。它主要以下几种。一是表示“相互”,如:苟富贵,无相忘。(如果富贵了,可不要互相忘记。)二是表示动作行为一方偏指(涉及)另一方。实际上起代词作用,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我”、“你”、“他”、“她”、“它”等意思。例如:贺知章《回乡偶书》: 儿童相见不相识。即儿童见了(我)却不认识(我)。又如:士别三日,当括目相看,即应该用新的眼光看待(他)。三是表示动作行为是由几个主体共同发出的,常和“相与”连用。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共同”、“一同“一起“一块儿”等意思。如陶渊明《饮酒》诗:“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飞鸟一同归)”。

做动词时,为四声,多为观察,看的意思,如相时而动,相马。

做名词时也为四声,相当于“宰相”、“丞相” 等。 如: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 文言文中的相什么意思

文言文中“相”的意思:

1、相xiàng

①<;动>;仔细看;观察。《订鬼》:“伯乐学相马。”

②<;名>;相貌。《孔雀东南飞》:“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③<;动>;帮助;辅助。《游褒禅山记》:“至于幽暗昏惑而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④<;名>;帮助别人的人。《季氏将伐歂臾》:“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用彼相矣。”

⑤<;名>;辅佐君王的大臣;宰相。《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又<;名使动>;使……当宰相。《资治通鉴·周纪一》:“魏置相,相田文。”

⑥<;名>;主持礼节仪式的人。《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2、相xiāng

①<;副>;互相。《陈情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②<;副>;表示动作偏向一方。《孔雀东南飞》:“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③<;副>;递相;相继。《训俭示康》:“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

相与⒈一起;共同。⒉交往;结交。

相得关系融洽。

2 古文里相属是什么意思

幼而徇齐:年纪小但是聪慧明敏。(徇齐:聪慧明敏)

诸侯咸来宾从:诸侯都来归顺。(宾服:服从,归顺)

平者去之,批山通道,未尝宁居:

驱逐议和臣服的人(去:使动用法,使离开,驱逐。),开辟山上的野草打通道路(批山通道:历史上的解释就有异议。徐广曰:“披,他本亦作‘陂’。字盖当音诐,陂者旁其边之谓也。 披语诚合今世,然古今不必同也。”索隐:“披音如字,谓披山林草木而行以信道也。徐广音诐,恐稍纡也。 ”),没有安定定居下来。

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禅以为多焉:万国和同(和谐统一),对鬼神山川的祭祀活动因此也比较多。(和:和同,和谐统一。封禅: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典礼,泰山上筑坛祭天叫封,泰山南梁父山上辟场祭地叫禅。)

获宝鼎,迎日推筴:黄帝得到宝鼎神蓍,用神蓍推算历数,于是得到节气的到来。(集解晋灼曰:“策,数也,迎数之也。”瓒曰:“日月朔望未来而推之,故曰迎日。”○索隐封禅书曰“黄帝得宝鼎神策”,下云“於是推策迎日”,则神策者,神蓍也。黄帝得蓍以推算历数,於是逆知节气日辰之将来,故曰推策迎日也。□正义筴音策。迎,逆也。黄帝受神筴,命大挠造甲子,容成造历是也。)

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勤心力耳目:驯化各种家禽家畜,(帝德)遍及日月山河。辛勤劳作。(旁罗:遍布。言帝德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及至土石金玉。谓日月扬光,海水不波,山不藏珍,皆是帝德广被也。)

3 相字的古文意思

◎ 相xiāng 〈副〉(1) 交互;互相 [mutually;each other] 故曰教学相长也。

——《礼记·学记》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小国寡民》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汉· 苏武《留别妻》当国者相见。——宋· 文天祥《 后序》与北骑相出没。

袁人相聚。——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父子相保。

——《淮南子·人间训》鸡犬相闻。——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更相庆。

——《世说新语·自新》里人相庆 青山相对。——唐· 李白《望天门山》水石相搏。

——宋· 苏轼《石钟山记》两相思,两不知。——南朝宋· 鲍照《代春日行》(2) 又如:相叙契阔(互相诉说分别后的情思);相思锦色(红豆又称相思豆。

即红豆色)(3) 共同[together;jointly] 鲁孟孙、叔孙、季孙相勠力劫 昭公——《韩非子·内储说下》(4) 又如:上下相安(5) 递相;先后 [successively;one after another] 死者相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相传以为雁荡。

—— 宋· 沈括《梦溪笔谈》络绎相属。——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6) 又如:父子相传;相寻(连续;不断);相及(犹相继)(7) 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施为 [indicates how one party behaves towards the other](8) 表自称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9) 表对称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亲友如相问。

——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10) 表他称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聊斋志异·狼三则》杂然相许。

——《列子·汤问》相委而去。——《世说新语·自新》莫相知。

(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唐· 柳宗元《三戒》则噪而相逐。

(相逐,追逐他。相,特指代词,单指毛一鹭。)

——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11) 又如:相唤(招呼);相牵(牵来;捆绑);相招(招来;引来) 词性变化 ◎ 相xiāng 〈动〉(1) 相差 [differ] 三王五霸,其所道不过爵禄,而功相万者,其所道明也。——《商君书·错法》(2) 又如:相万(相差万倍。

极言相差之大);相绝(相差极大);相远(相异;差距大)(3) 亲自观看 [see for oneself]。如:相媳妇(男家派亲人去女家相看女方);相机(察看当时情况,寻找有利时机) 基本词义 ◎ 相xiàng 〈动〉(1) (会意。

从目,从木。本义:察看;仔细看)(2) 同本义 [look at;examine the appearance and judge] 相,省视也。

——《说文》相,视也。——《尔雅》相时憸民。

——《书·盘庚上》惟太保先周公相宅。——《书·召诰》善相丘陵。

——《礼记·月令》相鼠有皮,人而无仪。——《诗·鄘风·相鼠》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

——《论衡·订鬼》不敢复相士。——《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胜相士多。

颠倒相来,到底只是一个盖儿。——《二刻拍案惊奇》(3) 又如:相尸(验尸);相女配夫(根据女儿的情况选配女婿);相脚头(盗贼作案前窥探线路)(4) 看相 [physiognomize] 臣少好相人。

——《史记·高祖本纪》(5) 又如:相法(观察面相体态等以卜吉凶的方法);相禄(谓享有福禄的面相)(6) 辅佐,扶助 [assist] 有相之道。——《诗·大雅·生民》相夫子。

——《论语·季氏》季文子相三君。——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伊尹相汤伐 桀。

——《汤誓》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晋公子重耳出亡》使相之。

——晋· 干宝《搜神记》无物以相之。——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7) 又如:相天(助成自然之道);相王(辅佐帝王;谓宰相而封王者);相吏(汉代辅佐诸侯王的官员);相者(助主人传命或导客的人)(8) 教导 [teach] 问谁相礼,则华元…。

——《国语》(9) 治,治理 [administer] 相我受民。——《书·立政》(10) 选择 [choose] 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三国演义》(11) 又如:相攸(择婚的别称);相宅(择地定居;旧时迷信以观察地形地物判定住屋吉凶的一种方术)(12) 作某国或某人的相;使作相[be minister] 及遣其子宋襄相 齐。——《史记·项羽本纪》(13) 像 [like] 几树青松常带雨,浑然相个人家。

——《西游记》词性变化 ◎ 相xiàng 〈名〉(1) 人的外貌,相貌 [looks;appearance] 岂吾相不当侯邪?——《史记·李将军列传》儿已薄禄相。——《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非人臣之相也。

——《三国演义》内观不识因无相,外合明知作有形。——《西游记》(2) 又如:长相(相貌);形相(外貌;外表);相表(相貌;体形);相品(仪表,人品)(3) 照片 [photo, photograph]。

如:照个相(4) 官名 [the prime minister](5) 古代辅佐帝王的大臣。后专指宰相 赵歇为王, 陈馀为将, 张耳为相。

——《史记·项羽本纪》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况于将相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托名汉相。

——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有将相。——清· 周容《芋老人传》(6) 又如:相辅(宰相);将相和;贤相;良相;奸相;权相;相王(宰相又封王者);相臣(宰相。

亦泛指大臣);相父(皇帝对继续任职的先朝宰相的敬称);相邦(相国)(7) 汉时诸侯王国的实际执政者,相。

4 “相”在文言文里有何解释

1、表示动作行为的交互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互相”或“相互”、“彼此”等意思。

例如: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吴均•《与朱元思书》

译文:百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2、表示动作行为一方偏指(涉及)另一方。实际上起代词作用,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我”、“你”、“她”、“它”等意思。

例如:士别三日,即便括目相待。——司马光•《孙权劝学》

译文:跟读书的人分别三天,就应该用新的眼光看待他。

3、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看”、“观察”等意思。

例如:大丈夫相时而动。——曹雪芹•《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译文:大丈夫要看好时机行动。

相的基本解释:

相[xiāng]

1 交互,行为动作由双方来 :互相。

2 动作由一方来而有一定对象的 :相信。

3 亲自看(是否中意) :相亲。

4 姓。

相[xiàng]

1 容貌,样子 :相貌。

2 物体的外观 :月相。

3 察看,判断 :相面。

4 辅助,亦指辅佐的人,古代特指最高的官 :辅相。

5 某些国家的官名,相当于中央 的部长。

6 交流电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7 姓。

字形演变:

扩展资料:

文言版《说文解字》:相,省视也。从目从木。《易》曰:“地可观者,莫可观於木。”《诗》曰:“相鼠有皮。”

白话版《说文解字》:相,察看。字形采用“目、木”会义。《易经》上说:“地上最容易远眺观察的位置,莫过于在树上。”《诗经》上有诗句唱道:“注意看,鼠有多厚的皮!”

相关词汇解释:

1、相爱[xiāng ài]

解释:互相亲爱、友好。

2、相知[xiāng zhī]

解释:彼此相交而互相了解,感情深厚:相知有素。

3、相合[xiāng hé]

解释:彼此一致;相符。

4、面相[miàn xiàng]

解释:相貌;样子:因为天黑,没有看清他是什么面相。

5、露相[lòu xiàng]

解释:露出本来面目。

5 相类的类在古文中是什么意思

①<;名>;种类;类别。《齐桓晋文之事》:“王之不王,是折枝之~也。”②<;动>;类推;推论。《公输》:“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③<;动>;类似;像。《与吴质书》:“志意何时复~昔日。”《项脊轩志》:“何竟日默默在此,大~女郎也?”④<;名>;事例;事物。《屈原列传》:“举~迩而见义远。”⑤<;副>;大抵;大致。《训俭示康》:“走卒~士服,农夫蹑丝履。”⑥<;名>;典范;榜样。《怀沙》:“明告君子,吾将以为~兮。”

相类的类在古文中应是“相似”的意思

6 文言文中 为,以,相的解释

“为”用法:1)成为,变成。

例:①此何遽不为福乎?②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2)做。

例:①为之,则难者亦易矣。②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3)作为,当作。例:①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②何以为计? (4)是。例:①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②迨以手扪之,始知其为壁也。

(5)以为,认为。例:①孰为汝多知乎!②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

③窃为大王不取也! (6)被。例:①周年处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②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7)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

例:①夫子何命焉为?②何辞为?③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8)指心理活动。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9)有。

例: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②敢用是为怨望。

(10)将来,将。例:①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②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11)治理。

例:①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下惊者?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动哉! (12)装作。例:为除不洁者,引入。

(13)为了。例:①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②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14)给,替。

例: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②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15)对,向。例:①不足为外人道也。

②为天下唱,宜多应者。③为之奈何? (16)因为。

例:①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②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

(17)则“于”,在,当。例: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而行“以”的用法1、因为,由于:例: ⑴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⑵臣是以无请也。 ⑶惟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

⑷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⑸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⑹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⑺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⑻卒以吾郡这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⑼不赂者以赂者丧。 ⑽以心中有足乐者。

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2、而。例: ⑴有好事者船认入。

⑵留五百人镇之,以断洄曲及诸道桥梁。(以:以便) ⑶吾骑马挟矢以助战。

⑷卷石底以出。 ⑸而托于柑以讽耶? ⑹以啮人,无御之者。

(以:这里有如果的意思) ⑺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⑻属予作文以记之。

⑼杀之以应陈涉。 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1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12)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13)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14)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15)操悉浮以沿江。 (16)樊哙侧其盾以撞。

(17)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 (18)忽魂悸以魄动。

(19)*侈之俗日日以长。 (20)各各竦立以听。

(21)以致天下之士。 (22)然而隐忍以行。

(23)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24)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

(25)遂拔以击荆河。 (26)遂自投汨罗以死。

(27)其责已也重以周。 (28)以一物以与物物争。

3、把,拿,用。例: 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以”后省略介词宾语。) ⑵以钱覆其口。

⑶屠惧,投以骨。 ⑷具以情告。

⑸以缚即炉火,烧绝之。 ⑹以槛车送元济诣京师。

⑺何以为计? ⑻将以攻宋。 ⑼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⑽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1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12)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13)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14)操当以肃还付乡党。 (15)具告以事。

(16)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璧之下。 (17)以我应他人。

(18)以虞待不虞者胜。 (19)国胡以相恤。

(20)将以衅钟。 (21)悉以心诚之话倚托,千万无渝。

4、以为,认为。例: 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⑵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⑶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⑷皆以美于徐公。 ⑸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5、凭,靠。例: ⑴以我酌油知之。

⑵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⑶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⑷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⑸以勇气闻于诸侯。

⑹以攻则取。 ⑺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⑻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6、按照,依照。

例: ⑴策之不以其道。 ⑵今以实校之。

⑶余船以次俱进。 ⑷何必更以多寡为差? ⑸盖以律非故杀。

⑹以次进。 ⑺则又法从事。

7、根据。例: ⑴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以:一?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99ff99'>的谩#? ⑵贵以近知远。 8、通“已”,已经。

例: ⑴固以怪之矣。 ⑵日以尽矣。

9、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例: ⑴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以:表时间) ⑵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方位) ⑶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以:表范围) 10、在。例: ⑴余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⑵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⑶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⑷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11、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

例: 逆以煎我怀。 12、为。

例: ⑴如或知尔,则何以哉?(以:做) ⑵要以不能免。(以:是) 13、通“已”,止。

例: 无以,则王乎? 14、任用。例: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15、此,这。例: 以一物体与物物争。

(本义项指前一个“以”。) “相”的用法有下列几种: 一、用作名词的有二十一处。

如: ①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赤壁之战,) ②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201689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3
下一篇2023-11-03

随机推荐

  • 关于雪花秀精华露的使用方法,雪花秀润致焕活肌底精华露怎么用呢?

    本文主要讲述关于“关于雪花秀精华露的使用方法,雪花秀润致焕活肌底精华露怎么用呢?”的内容。雪花秀润燥精华是雪花秀明星产品中销量第一的产品,可谓是当家花旦级别的产品,对于这样一款效果不错的产品我们应该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达到最为理想的护理效果。

    2024-04-15
    48100
  • 精华露和精华液什么区别

    1、两者的质感与适合的肤质以及功能不同。精华液的主要成分由动物、植物或者矿物质等成分组成。精华露是乳液的一种,如果使用了精华露,就不用再使用别的乳液,精华露不适合冬季使用,精华露适合干性或者中性皮肤。2、精华露和精华液的区别在于它们的质感不

    2024-04-15
    41700
  • 小麻薯手帐离型本在哪里买最便宜

    淘宝网。小麻薯手帐离型本是胶带背面会附有一层薄薄的纸,那个纸就是离型纸,把离型纸做成本子,就是离型纸本,在淘宝网买最便宜,淘宝网是亚太地区较大的网络零售、商圈,淘宝网是中国深受欢迎的网购零售平台。1ipluso火烈鸟套装参考价格:¥188~

    2024-04-15
    43000
  • 香奈儿116号口红价格的价格是多少?

    香奈儿的丝绒哑光唇膏116真的太难买了吧,之前找遍了我所有信任的代购都没有货,后面实在没有办法了,就在几个比较大的平台上对比了一下价格:1淘宝:218~292不等在淘宝上买的话我比较担心会有店家真假掺着卖,所以买的时候有点点是靠自己的运气来

    2024-04-15
    40800
  • 精华露和精华液的区别是什么 如何正确使用精华

      一直以来精华类的护肤品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很多人都非常喜欢这类产品。通常来说精华类的产品里面都蕴含着非常丰富的营养成分,具有非常好的护肤效果,而精华类产品有精华露和精华液,很多人都不知道精华露和精华液的区别是什么。  精华露其实就是高度浓

    2024-04-15
    35500
  • 伊恩·道格拉斯·史密斯的情况改变

    在1974年,南非总理B·J·沃斯特(BJ Vorster)开始迫使史密斯结束白人少数管治,以换取南非在外交上改善与其他非洲国家的关系。因为南非过去一直在经济、外交和军事上支持UDI,使之成为与非洲各国修好的一大阻碍。随后在1976年,美

    2024-04-15
    30200
  • 三森家具城轻奢家具品牌有哪些

    西安三森家具城有马可波罗、方太、圣象、瑞宝、欧雅等等知名品牌。过去叫三森现在叫美德亨。价格适中。有几个品牌不错。二楼的伊思曼床。三楼的柚乐居板木家具。一楼的本卫浴。都是很好的品牌。可以试一试。千万别自己刷,惨痛的教训啊。我也是跟你一样,我也

    2024-04-15
    271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