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与禁忌,这种食物的功效是非常明显的,不同的使用方法对人体产生的作用也不一样,最重要的就是要定时按量服用,这种药材平时还是少吃,以下是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与禁忌。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与禁忌1功效与作用:
1、《药征》记载:茯苓主治悸及肉瞤筋惕,旁治头眩烦躁。
2、《伤寒明理论》记载:茯苓渗水缓脾。
3、《本经》记载:茯苓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
4、茯苓治子宫肌瘤:茯苓、桂枝、当归、牡丹皮各180克,桃仁、赤芍、海藻、牡蛎、鳖甲各120克,红花75克,三棱、莪术、乳香、没药各60克 共研细末,炼蜜和为桂枝茯苓丸,丸重9克,每服1丸,日3次,温开水送,持续服药1年,能使月经正常,肌瘤消失。
5、茯苓治心神失养:茯苓9克,酸枣仁15克,知母6克,川芎45克,甘草3克 水煎服,为酸枣仁汤。亦宜于虚烦不眠、心悸眩晕等症。
6、《儒门事亲》记载:茯苓治小便多、滑数不禁:白茯苓(去黑皮)、干山药(去皮,白矾水内湛过,慢火焙干)。上二味,各等分,为细末。稀米饮调服之。
7、茯苓用于痰饮咳嗽,痰湿入络,肩背酸痛茯苓既能利水渗湿,又具健脾作用,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之症,具有治疗作用。可用半夏、陈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术同用。治痰湿入络、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壳同用。
8、《德生堂经验方》记载:茯苓治下虚消渴,上盛下虚,心火炎烁,肾水枯涸,不能交济而成渴证:白茯苓一斤,黄连一斤。为末,熬天花粉作糊,丸梧桐子大。每温汤下五十丸。
9、《本草衍义补遗》记载:茯苓,仲景利小便多用之,此治暴新病之要药也,若阴虚者,恐未为宜。
10、《局方》威喜丸 记载:茯苓治丈夫元阳虚惫,精气不固,余沥常流,小便白浊,梦寐频泄,及妇人血海久冷,白带、白漏、白*,下部常湿,小便如米泔,或无子息(不育):黄蜡四两,白茯苓四两(去皮、作块,用猪苓一分,同于瓷器内煮二十余沸,出,日干,不用猪苓)。上以茯苓为末,熔黄蜡为丸,如弹子大。空心细嚼,满口生津,徐徐咽服,以小便清为度。
食用方法:
1、赤豆薏米茯苓粥
材料:白茯苓粉20克、赤小豆50克、薏米100克
做法:
1、先将赤小豆浸泡半天
2、将赤小豆与薏米共煮粥。
3、赤小豆煮烂后,加茯苓粉再煮
4、成粥后加白糖少许
功效:茯苓味甘淡,性平,能利水渗湿,健脾补中。薏米甘淡微寒,能利尿消肿,健脾止泻,清利湿热。赤小豆味酸性平,善下行,能清热利湿,解读退黄,通利水道。
2、茯苓山药大枣粥
材料:粳米50克、茯苓20克,枣(干)15克、山药(干)20克、赤砂糖30克
做法:大枣去核,与茯苓、山药、粳米同煮成粥,加适量红糖味即可。
功效:健运脾胃,渗湿止泻,小儿脾胃气虚、食少便溏、体倦乏力者可经常食用。茯苓甘平,淡渗利水祛湿,补脾益胃,与山药、大枣佐用,药性平和,滋补脾胃,除湿止泻之功更著。
3、土茯苓老龟
材料:乌龟500克、土茯苓30克、盐2克
做法:
1、将乌龟去头、甲,洗净,切块。
2、土茯苓入沙锅内,加水适量煎煮取汁,至汁浓时停火,去渣留汁。
3、将药汁、龟肉、盐入锅,加水少许,共炖至龟肉烂熟时停火即可。
功效:这道汤清热解毒、健脾胃,治小便赤黄。
4、茯苓五味粥
材料:茯苓10克,五味子6克,粳米100克。
做法:
1、把粳米淘洗干净;茯苓洗净后,打成细粉;五味子洗净。
2、把粳米放人电饭煲内,加入茯苓粉、五味子以及水,煮 至粥熟即成。
用法:每日1次。
功效:除湿健脾,滋养心气。
禁忌:虚寒滑精者忌食。
用药禁忌:
1、阴虚而无湿热、虚寒滑精、气虚下陷者慎服茯苓。
2、《本草经集注》记载:马蔺为之使,茯苓恶白敛,茯苓畏牡蒙、地榆、雄黄、秦艽、龟甲。
3、《药性论》记载:茯苓忌米醋。
4、《本草经疏》记载:病人肾虚,小水自利或不禁或虚寒精清滑,皆不得服茯苓。
5、《得配本草》记载:气虚下陷、水涸口干俱禁用茯苓。
6、张元素记载:如小便利或数,服之则损人目。如汗多入服之,损元气。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与禁忌2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首先,茯苓可以用来利水消肿,茯苓对于我们的身体来消肿有独到的功效,它可以增加我们小便的次数,但是对我们的身体没有任何的伤害。其次,茯苓还具有健脾止泻的功效,因为茯苓含有丰富的钙元素和锌元素,能够使得我们的消化功能更加健康。然后,茯苓还能够养心安神,因为茯苓含有安神的成分,同时还对我们的心脏有一定的保养作用。最后,可以降血糖,增强免疫,抗癌抗肿瘤以及治疗感冒喉咙痛。
茯苓的的营养价值:
根据当代的科学研究表明,茯苓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和葡萄糖,以及各种微量元素。这些营养物质能够有效的补充体内的所需的各类营养成分,促使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皮肤更加紧致,以及面色更加红润。然后茯苓还可以降低血压,对于高血压的患者来说,是特别好的又平价的保养品,最终还能够抑制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我们需要特别知道的一点就是茯苓还能够治疗癌症。
茯苓的禁忌:
首先,茯苓一定不要和米醋等食物一起使用。因为米醋含有的微量元素容易和茯苓的葡萄糖发生化学反应和物理反应,然后,对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其次,茯苓肾虚多尿的患者来说,也是不能食用的。因为茯苓本身就是增加小便的次数,尿多的人吃了茯苓,是容易造成肾小管的负担的。最后,阴虚而无湿热、虚寒滑精、气虚下陷者也一定要小心服用,因为茯苓是偏向于去风湿和去除体内的湿气。
茯苓性味甘淡平,入心、肺、脾经。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可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逆,恶阻,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等症。茯苓之利水,是通过健运脾肺功能而达到的,与其它直接利水的中药不同。苓桂术甘汤、四君子汤、四苓汤等均是有茯苓配伍的常用方剂。
(一)开胃汤。茯苓15克,淮山药12克,谷麦芽各30克,鲜、干鸭胗各1个,煮汤饮服。治小儿消化不良,不思饮食。
(二)茯苓薏米粥。茯苓、薏米各25克,陈皮5克,粳米适量,煮粥食。治小儿脾虚泄泻,小便不利。
(三)茯苓薏米饼。茯苓、薏米、白面粉各30克,白糖适量,研成细末和匀压成饼,蒸熟。适合小儿食用,有和脾胃之效。
(四)茯苓陈皮姜汁茶。茯苓25克,陈皮5克,水煎,饮服时加入生姜汁10滴。有健脾和胃之效,可治妊娠呕吐。
茯苓的作用:
1利尿作用:11.将茯苓生药用70%酒精冷浸,使用时将浸得液的酒精蒸发,加蒸馏水稀释,至一定浓度,然后选择健康兔按体重注射给药,慢性实验结果表明,用药后尿量有明显增加。
12.给犬静脉注射茯苓煎剂(0048g/kg),结果尿量并未增加,对大白鼠亦无效或功效很弱;以尿排量和氯排泄量为观察指标,用茯苓煎剂给大白鼠(禁食12小时)灌胃,结果在此实验条件下,茯苓也不能表现其利尿排氯作用。
13.茯苓不具有抗去氧皮质酮的作用。2抗菌作用: 茯苓的100%煎剂用平板打洞法对金**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茯苓对用试管法的抑菌试验结果是无抑菌作用。茯苓的乙醇提取物在体外能杀死钩端螺旋体,但水煎液无效。
3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茯苓对家兔离体肠管有直接松弛作用,对大鼠幽门结扎所形成的溃疡有预防效果,并能降胃酸。另对CCl4所致大鼠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使谷丙转氨酶活性明显降低,防止肝细胞坏死。
4 抗肿瘤作用: 41 茯苓中的主要成分为茯苓聚糖(Pachyman),含量很高。茯苓聚糖本身无抗肿瘤活性,若切断其所含的β-(1→6)吡喃葡萄糖支链,成为单纯的β-(1
42 不同给药途径:茯苓多糖体系用各种不同的给药途径,抑瘤效果也不尽相同。用羧甲基茯苓多糖对肉瘤180的抑瘤试验,给瑞士小鼠5mg/kg剂量连用10天,腹腔注射抑瘤率为991%;肌肉注射抑瘤率为965%;静脉注射抑瘤率为996%;皮下注射抑瘤率为863%;口服抑瘤率为88%。
43 不同品系的小鼠:真菌多糖体用不同品系的小鼠或杂种鼠做试验,其抑瘤效果差别很大。如香菰多糖(Lentinan)用ICR/TCL、ddys、SWM/MS、C57BL/6品系的小鼠做试验,则出现强烈的抑瘤作用,其抑瘤为85-99%;用C3H/He品系的小鼠做实验,其抑瘤率则为37-48%,而用BALB/C及DBA/2品系的小鼠做试验,方法按1978年全国统一的抗肿瘤药物体内筛选规程(草案)进行,结果对肉瘤180曾出现过大于30%的抑瘤率,也出现过296%、189%的抑瘤率及无抑瘤现象;对小鼠肿瘤U一14的抑制作用也不明显。而用同样的新型羧甲基茯苓多糖注射液,用500mg/kg、100mg/kg、50mg/kg、25mg/kg剂量进行试验,结果ICR/JCL小鼠肿瘤U一14均有抑瘤作用,其抑瘤率为755-927%。
5茯苓多糖体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51 增加巨噬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茯苓多糖、羟乙基茯苓多糖-3、羟乙基茯苓多糖-4、腹腔注射可以明显增强小鼠腹膜渗出细胞(PEC)的细胞毒性作用;茯苓聚糖、羟乙基茯苓多糖-1、羟乙基茯苓多糖-2也有一定的作用。用新型羧甲基茯苓多糖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能增强PEC细胞毒性作用,使吞噬细胞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明显增加。皮下连续注射5天,50mg/kg剂量使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增加355%,吞噬指数增加58O%;皮下连续注射10天,50mg/kg剂量使吞噬率增加661%,吞噬指数增加121%。新型甲基茯苓多糖还能拮抗免疫抑制剂醋酸可的松对巨噬细胞功能的抑制。给小鼠连续皮下注射新型羧甲基茯苓多糖 10天(50mg/kg天),自第8天起可的松对照组及羧甲基茯苓多糖加可的松试验组均皮下注射醋酸可的松(100mg/kg/天)3天,可的松对照组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为1886±340%和041±009;试验组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3481±175%和086±007。新型羟甲基茯苓多糖能使Lewis肺癌C57纯系小鼠及荷肉瘤180瑞士小鼠的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低下恢复正常。C57纯系小鼠皮下接种Lewis肺癌细胞24分钟后,连续皮下注射新型羧甲基茯苓多糖(50mg/kg/天)10天,结果吞噬率和吞噬指数分别为:(1)正常小鼠组:3960±486%和 099±020;(2)带Lewis肺癌组:2444±338%和055±010;带Lewis肺癌加新型羧甲基茯苓多糖组:5926±650%和130±021。瑞士小鼠皮下接种肉瘤180细胞24小时后,皮下连续注射新型羧甲基茯苓多糖(50mg/kg /天)10天,结果吞噬率和吞噬指数分别为:(1)荷瘤组:2688±457%和074±011;(2)荷瘤加新型羧甲基茯苓多糖组:4592±413%和157±012。另有药理实验表明,新型羧甲基茯苓多糖能明显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给小鼠腹腔注射新型羧甲基茯苓多糖(300mg/kg/天)7天,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率为38±246%,吞噬指数为067±004;对照组的吞噬率为 194±127%,吞噬指数为032±002。
52 羟甲基茯苓多糖能明显增强小鼠脾抗体分泌细胞数(PFC)以及特异的抗原结合细胞数(SRFC)。羟甲基茯苓多糖对PFC及SPFC的增强作用以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能明显增强小鼠对BSA诱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性。羟甲基茯苓多糖 100mg/kg/天经腹腔注射4天后,小鼠 BSA诱导的DTH反应明显增强与对照组相比,P<001差别显着;羟甲基茯苓多糖能明显增强小鼠脾T细胞生长因子(TCGF)的生长。羟甲基茯苓多糖100mg/kg天经腹腔连续用药4天后,小鼠脾细胞受ConA刺激生成的TCGF量明显较对照组高,用药组小鼠TCGF的生成量较正常小鼠增加 35倍。
53 增加酸性非特异酯酶(ANAE)阳性淋巴细胞数。采取灌胃法将茯苓多糖配成250mg/kg/天、500mg/kg/天、 1000mg/kg/天三种浓度进行试验,连续用药7天,第8天检测酸性非特异酯酶(ANAD)阳性淋巴细胞数、溶血空斑(PFC)、巨噬细胞吞噬等,同时进行了胸腺,脾脏和肿瘤重量的测定,结果证明茯苓多糖能增强M吞噬功能(P<001),增加ANAE阳性淋巴细胞数(P<005)。还能使小鼠脾脏抗体分泌细胞数明显增多(P<001),并具有抗胸腺萎缩及抗脾脏增大和抑制肿瘤生长的功能。
54增强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性:茯苓多糖体能增强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即增强细胞免疫反应,并因此而激活机体对肿瘤的免疫监督系统,这与其抗肿瘤活性密切相关。
541管内试验:用51Cr标记靶细胞,将培养5天的淋巴细胞与标记靶细胞以1:1混合,用51Cr释放数做为靶细胞损伤的指标。
据此来观察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试验时加入不同剂量的多糖体,观察对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茯苓多糖和羟乙基茯苓多糖在管内可使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性增强20-28倍,茯苓聚糖和羧甲基茯苓多糖可增强4-7倍。
542 体内试验:用CBA小鼠做试验,开始用P815瘤细胞作为淋巴细胞激活剂,使之致敏,并于不同天数腹腔注射各种茯苓多糖体。第10天将小鼠处死,取出脾细胞和肠系膜淋巴细胞(MLNC)。用51Cr标记的P815瘤细胞作为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性的靶细胞,与已配好的脾细胞及MLNC以一定比例混合(l :100),培养3小时,观察51Cr释放率。结果证明各种茯苓多糖体在体内均能增强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此外,100μg/ml的羟甲基茯苓多糖对NK细胞活性有促进作用。
6对血液系统的影响:61.能使环磷酰胺所致大白鼠白细胞减少加速回升。
62.含水溶性小分子多糖的茯苓水提液能使离体健康人红细胞2,3一DPG水平上升约25%,并能有效地延缓温育过程中2,3一DPG的耗竭;静脉给药小鼠整体2,3一DPG水平显着上升。
63.茯苓水煎剂皮下注射给药和灌胃给药均可使小鼠血浆皮质酮明显升高。
7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茯苓煎剂按5-10g/kg 腹腔注射,对预先给与咖啡因或未给与咖啡因的小鼠,均有镇静作用。茯苓与戊巴比妥钠的协同作用。茯苓煎剂(10g/kg)未能明显延长戊巴比妥钠的麻醉时间;用40g/kg的剂量则使麻醉时间较对照组更显着延长,随着剂量的加大,镇静指数也随之增加。这种协同作用,可能是由于它们的中枢抑制作用所致,也可能是妨碍了戊巴比妥的分解与排泄而致麻醉时间延长。
茯苓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我们大家很多人都服用过该药材,茯苓对我们的身体也是有着非常多的好处的,因此我们便来了解一下茯苓的功效与作用?茯苓的副作用?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茯苓可以护胃,有镇静安神的作用,可以提高免疫力、控制血糖,消化道疾病的患者食用茯苓可以减轻胃痛、恶心呕吐等不适。茯苓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减轻胰岛细胞的负担。与雪白盐、白茯苓、山药等药物配伍还能起到治疗漏精白浊的作用。茯苓还能提高抗病毒能力,增强人体的免疫能力,减少生病的几率。茯苓还可以预防泌尿系统感染,有利尿的作用。能起到治疗水肿和脾虚食少、失眠、少尿等 较多症状的作用。此外,茯苓是一种多孔寄生植物,主要寄生在松树根部,分为白茯苓和赤茯苓,茯苓生来有根的叫做茯苓皮。
茯苓的副作用
1、小便次数增多。茯苓具有一定的利尿作用,正常人如果长期或者是过量的服用这种药物,很可能会增加小便次数。同时也会使得身体元气大伤。
2、加重肾虚程度。肾虚者最好是不要吃大量的茯苓,否则会加重疾病的程度。部分肾虚患者在服用茯苓以后还会出现有滑精等等的情况。
3、引起口干。身体虚弱者平时最好是不要吃茯苓,否则肯呢个会引起患者出现口干舌燥以及气虚体弱的表现,严重者还会危及到身体健康,出现更多的不适。
在吃茯苓的时候最好是避免食用米醋或者是浓茶,否则很可能会影响药物的效果,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同时还可能会引发身体出现中毒或者是过敏情况,部分患者在吃茯苓以后喝米醋或者是浓茶,在皮肤表面会出现有红疹,同时伴有搔痒感。也有患者在同时以后会出现有肚子胀痛,腹泻等等的情况。严重者还会诱发患者出现支气管哮喘,从而危害患者健康。
服用茯苓的注意事项
1、糖尿病人少吃。茯苓中淀粉的含量比较高,糖尿病人服用茯苓的话可能会造成血糖升高,不利于保持血糖稳定。
2、避免和一些食物同食。茯苓会和米醋、浓茶等食物中的一些成分反应,吃茯苓的时候要避免和这些食物同食。
3、控制好服用量。茯苓虽然对身体很好,但茯苓比较也是药,大家在食用的时候一定要控制好服用量,不可长期大量摄入。
茯苓是一种对人体很友好的药材,在日常生活中食用茯苓可以获得很好的保健效果。但是大家在吃茯苓的时候也要注意一些禁忌事项,否则的话会可能会引起负面反应,给身体带来不必要的损伤。
茯苓怎么食用
一、做药剂服用。在医生的指导下,搭配其他药物,将茯苓煎汤,或制成丸散服用,这是茯苓正统吃法。因为,茯苓并不是一味完全没有副作用的药物,这样能将它的副作用降至最低。这一类药剂,多用来治疗小便不利,或者失眠、心悸等症状,效果很好。茯苓做药剂时,根据每个人体质情况的差异,常与桂枝、白术、党参、黄芪、附子等药材搭配。二、做成食物食用。茯苓也可以做成食物食用,它含有茯苓多糖、蛋白质、卵磷脂等多种人体所需要的物质,能利尿、降血糖、除湿气。常用的方法有做汤、做粥、做茶饮、做饼、做酒,和做茯苓膏等。当然,不同的做法,有不同的风味和效果。”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的功能与主治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的功能与主治,这是一种功效和作用非常丰富食物食物,对它其他功效和作用却不是很了解,而且是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作用的药材,是非常值得食用的食物,下面是茯苓的功效与作用的功能与主治。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的功能与主治1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一茯苓能补脾胃,和中益气,不饥延年,补阴益气力,调脏腑,治五劳七伤,暖腰膝,安胎,安魂养神,止健忘,生津开胃,止呕逆,止泄泻,除虚热,开腠理,伐肾邪,泻膀胱利小便,除湿益燥。
治心腹胀满、胸胁逆气、肺痿痰壅、膈中痰水、寒热烦满咳逆、水肿淋结、肾积奔豚,以及忧恐惊邪、口焦舌干、小儿惊痫等症。赤茯苓有清心、小肠、膀胱湿热及利窍行水之功。
茯苓皮能利水,开腠理,可治水肿肤胀。
白茯苓长于补,赤茯苓善于利。白茯苓入肾经,赤茯苓入心经。本品利水作用很强,补心脾气不能缺它。古时候没有白茯苓补、赤茯苓泻的说法,白、赤气味俱薄,主升浮。它们有五项作用:利小便,开腠理,生津液,除虚热,止泄泻。若患者小便通利且频数,多服茯苓就会损伤双目。本品味淡能渗利水湿,故汗多的人服茯苓,会损伤正气而减寿。有人讲本药味淡,淡为阳中之阳,应当上行,怎么有利水的作用呢?其实,凡淡渗之品,都是先上行,然后再下降,不是直接下行的。
小便多而频数,是因其病因不同。肺气实小便频数而量少;肺气虚张口吸气而小便频数;心气虚遗尿;下焦不足则小便自遗;膀肮有热则遗尿;膀肤不利就癃闭;膀胱失于约束就遗尿;厥阴病则遗尿或癃闭。所谓肺气实,是说肺热壅盛,患者必为体壮气足、脉洪有力,适宜用茯苓甘淡渗热于下,所以说小便多的能止。至于肺虚、心虚、胞热、厥阴病,都属于虚热,患者一定上热下寒,脉虚弱无力,应用升阳之品来升水降火。膀胱失于约束,是下焦不足,为火投入水中,水泉不能封藏所致,此乃脱阳证,患者一定四肢厥冷、脉沉迟,应用温热之品峻补下焦,使水火相济。这两类征候皆不是茯苓类的淡渗之品能够治疗的,所以说,阴虚证不宜使用茯苓。尽管古人有服用茯苓的多种方法,然而也应该因人制宜。
功效二有辟邪气,止惊悸开心窍,增智,安魂魄,养精神,补虚乏的功效。能疗风邪所致眩晕、虚证、易怒健忘、虚劳口干、心下急痛胀满。对体虚而小便不利的病人,可以加倍应用。
功效三治中风偏瘫,口眼斜,毒风外邪,筋脉拘挛,失语,惊悸,健忘等证。疗脚气疼痛,筋脉挛缩。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总结:
1、可以宁心安神。
2、可以败毒抗癌。药性平和。
3、利湿而不伤正气。适量服食可作为春夏潮湿季节的调养佳品。
4、可治小便不利。
5、可治水肿胀满。
6、可治痰饮咳逆、呕逆、恶阻。
7、治疗泄泻。
8、治疗男性体内遗物、淋浊。
9、治疗惊悸、健忘。
10、所含茯苓酸可增强免疫力。
11、能抗肿瘤。
12、有镇静作用。
13、有降血糖作用。
14、可松弛消化道平滑肌,抑制胃酸分泌,防止肝细胞坏死,抗菌。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的功能与主治2
茯苓的药理作用
1、1抗肿瘤:茯苓中的多种成分都具有调节免疫功能与抗肿瘤作用。研究发现茯苓多糖中的PCM-II对于人体乳腺细胞具有一定抑制作用[1]。茯苓多糖及茯苓具有明显抗肿瘤作用,一方面直接对细胞产生作用,多糖可以非特异地对网状内皮细胞及血液系统功能产生刺激;另一方面则可以通过使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来抑制肿瘤的生长。
2、2利水消肿:中药利尿作用同体液利尿激素样调节机制和肾的生理作用具有密切关系。茯苓素为主要的利尿消肿成分,它可以激活人体细胞膜上的Na-K-ATP酶,ATP同利尿有密切关系。
作为主要的茯苓活性成分,茯苓素在体外可以竞争醛固酮体,在体内可以产生逆转固酮效应,不会影响醛固酮合成,这些都表明茯苓素为新型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有利于尿液的排出以及肾功能恢复[2]。有报道显示茯苓具有明显利尿作用。
3、3免疫功能:茯苓多糖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它有抗脾脏增大、抗胸腺萎缩、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茯苓多糖既可以增强人体细胞的免疫功能,还可以增强体液免疫力。茯苓多糖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免疫器官进行保护,增加细胞的`免疫功能,从而对机体状况进行改善,使机体抗感染的能力增强。一定程度上,茯苓多糖可以加快人体造血机能恢复,而且可以改善老年人的免疫功能,保护骨髓,减轻及预防化疗所产生的毒副作用,最终达到健脾补中、扶正固本的作用。
4、4增白作用:酪氨酸酶是黑色素生成过程的一种关键酶,控制酪氨酸酶活力就可以对黑色素生成量进行控制。研究发现,白茯苓对于酪氨酸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属于竞争性的抑制,可以通过对酪氨酸酶的活性进行抑制来使黑色素的生成量减少,也可能为增白中药的一个作用机制。
中药茯苓的功效与用法用量
茯苓,是一味著名的传统习用药材,本经列为上品,是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寄生在松树的根上,野生或栽培。主产于云南、安徽、湖北、河南、四川等地,其中以云南产者质量最好,习称“云苓”,为道地药材。
药性: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脾、肾经。
处方用名:云苓,白茯苓、赤茯苓、茯灵。
炮制:本品多于夏秋两季采挖,除去泥沙后堆置“发汗”,摊开晾干,再“发汗”反复数次而成。
功效主治: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主要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痰饮,咳嗽,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悸,失眠,健忘,婴幼儿腹泻,消化不良等。
用法用量:
1 本品一次常用量为15~30克。
2 婴幼儿腹泻:茯茯炒后研细末,每次1g,每日3次。
3 痰饮眩悸:茯苓30g,白术15g,每日一剂,水煎服。
4 水肿:茯苓30g,黄芪30g,泽泻10g,每日一剂,水煎服。
5 梦遗:茯苓适量研细末,每次6g,早晚各1次,粥水送服。
6 血虚头晕:茯苓15g,山药15g,黄芪30g,炙甘草10g。每日一剂,水煎服。
7 肾虚腰痛:茯苓10g,杜仲15g,猪肾1个。将猪肾剖开,除去筋膜,然后将药材装入猪肾内,合上猪肾,蒸熟后食用。
8 失眠健忘:茯苓30g,核桃仁15g,酸枣仁15g,元肉10g。每日一剂,代茶喝。
含有茯苓的中成药:
1五苓散
中成药,出自《伤寒论》,本品成分为猪苓、茯苓、白术、泽泻、桂枝5味中药。具有温阳化气,利湿行水的功效,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腹胀,呕逆泄泻,渴不思饮。
2 桂枝茯苓丸
中成药,出自于《金匮要略》,本品成分为桂枝、茯苓、牡丹皮、赤芍、桃仁5味中药。具有活血、化瘀、消症之功效,主治妇人宿有症块,或血瘀经闭,行经腹痛,产后恶露不尽。
3 四君子丸
中成药,出自《和剂局方》,本品成分为党参、白术(炒)、茯苓、炙甘草4味中药。具有益气健脾的功效,用于脾胃气虚,胃纳不佳,食少便溏。
4 一味茯苓饮
治脱发,来自现代名老中医岳美中经验,用茯苓1000克,打成细粉,每次服用6克,每天2次,温开水送服。
5 归脾丸
中成药,出自《济生方》,本品成分为党参、白术(炒)、炙黄芪、炙甘草、茯苓、远志(制)、酸枣仁(炒)、龙眼肉、当归、木香、大枣(去核)。具有益气健脾,养血安神之功效,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便血。
保存:放于阴凉干燥的地方,防潮,防霉。
禁忌:肾虚、小便频数、虚寒滑精者忌服。
;茯苓又被称为松苓,是寄生在松树根部的一种菌类植物,它被历代中药典籍奉为上品良药,其药性平和,可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并且其用药不用顾忌四季寒热,所以有四时神药的美誉。
古代一些修道者常以茯苓为主食,据说可以轻身不老,清朝慈禧太后健康长寿,也与常吃茯苓做成的糕点有关。
现代社会,人们普遍处于亚健康状态,适当的服用一些茯苓,有助于强身健体,益寿延年。
药性平和的滋补佳品
中医认为,茯苓味甘、淡,性平,入心、肺、脾、肾四经,其功效为健脾除湿、利水消肿、宁心安神。与其它的滋补药物相比,茯苓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其药性刚柔相济,既有显著的治病保健功效,又不至于药性过猛而对人体有所损伤。
很多中药典籍中都说茯苓能补能泻,既能扶正又能袪邪,除顽疾却不伤一点正气,这种特点最适合人们用来养生保健。现代社会,很多人常因脾湿而运化无力,有食欲不振、疲乏无力、身体困顿、水种的情况,也常因压力过大而有心神不安、失眠多梦等问题,服用茯苓,可以除脾湿,强健脾胃,还可以安定心神,促进睡眠,所以茯苓对于现代人亚健康的症状有着良好的缓解和治疗作用。
现代医学对茯苓的认识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茯苓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其主要的医用保健成分为茯苓聚糖和三萜类化合物,此外,它还含有麦角甾醇、树胶、甲壳质、甾醇、卵磷脂、右旋葡萄糖、腺嘌呤、组胺酸、胆碱、β-茯苓聚糖分解酶、脂肪酶、蛋白酶等生物活性成分。
实验表明,茯苓有很好的利尿作用,是肾病水肿患者的良好治疗药物,茯苓中的活性成分可以抑制中枢神经,有良好的镇静作用,它的提取物能够增强心肌收缩力度,有益于心脑血管保健,茯苓还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是糖尿病患者的辅助治疗食物,茯苓聚糖能够促进免疫细胞的新生,增强人体免疫力,并且能够抑制癌细胞生长,有较强的防癌抗癌功效。
茯苓是很安全的天然食品,人们服用后几乎没有什么副作用,但中医养生最讲究对症,有身体虚寒、遗精滑精、体虚多尿等症状的人不宜服用,以免加重病情,如要使用,要在有经验的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通过科学配伍发挥其养生治病作用。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和用量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和用量,这种食物是大家所熟知的,这种中药材在中医上运用已久,选择合适的食物能让身体越来越好,这种食材可以安神静心,下面跟大家分享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和用量。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和用量1茯苓一词说出来想必大家知道但不太了解吧,也不经常见,茯苓又称玉灵、松薯等。是寄生于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外形酷似甘薯,我们一般什么情况下会使用到他呢?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茯苓的功效与作用以及食用方法,还有茯苓的营养成分。
1、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1、养心安神
《本草经疏》记载:茯苓可“开胸腑,调脏气,……补心益脾……”中医常用茯苓调理心神不安、心悸、抑郁、失眠、多梦等症。
2、健脾补气
《本草衍义》记载:茯苓“益心脾不可阙也。”《用药心法》记载:茯苓“益脾逐水,生津导气。”中医认为,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等症,有标本兼顾的功效。所以茯苓常用做健脾,补气虚的辅佐药。
3、调理痰湿
《世补斋医术》记载:“茯苓一味,为治痰主药,痰之本,水也,茯苓可以行水。痰之动,湿也,茯苓又可行湿润。”茯苓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等症状,具有显著治疗作用。
4、补中健胃
《本草正》记载:茯苓能“补中健胃;祛惊痫,厚肠藏……”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茯苓对家兔离体肠管有直接松弛作用,对大鼠幽门结扎所形成的溃疡有预防效果,并能降胃酸。所以茯苓是调理胃肠疾病的一味良药。
5、利尿
《本草纲目》记载:“茯苓气味淡而渗,其性上行,生津液,开腠理,滋水源而下降,利小便……”所以中医常用茯苓来调理小便不利,水肿等症,并且茯苓药性平和,利水而又不伤身体。
6、抗肿瘤
茯苓含有丰富的茯苓多糖、维生素、硒等微量元素,能增强人体细胞和体液的免疫功能,改善骨髓造血功能。现代医学实验证实,茯苓多糖对小鼠肉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增强肿瘤患者的食欲、控制症状,减轻放疗、化疗的副作用。
茯苓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可延长食物在胃肠道停留的时间,使人有饱腹感,一方面可避免糖尿病人吃多,另一方面使病人的胰脏得到了休息,从而达到降糖的效果。
7、促进造血功能
《医学启源》记载:茯苓“除湿,利腰脐间血,和中益气为主。”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茯苓能够使白细胞减少症患者白细胞数量迅速回升,茯苓水提液能使离体健康人红细胞2,3—DPG水平上升约25%。
2、茯苓的营养成分
1、茯苓富含蛋白质(12克/100克)及茯苓多糖、茯苓聚糖、茯苓酸、脂肪酸、卵磷脂、腺嘌呤、蛋白酶、三萜类化合物等物质。
2、茯苓还含有钾(58毫克/100克)、铁(94毫克/100克)、钙钙(2毫克/100克)、镁镁(8毫克/100克)、锰(139毫克/100克)、锌(044毫克/100克)、铜(023毫克/100克)、硒(455微克/100克)等矿物质及维生素B2(012毫克/100克)、烟酸(04毫克/100克)等微量元素。
3、茯苓的食用方法
1、药剂
可在中医医生的指导下,搭配其它中药,将茯苓煎汤或制成散剂或丸药服用。
2、食物
茯苓没有毒副作用,可以当做食物食用,常用的食用方法有煲汤、熬粥、泡茶、泡酒,还可用茯苓制作茯苓饼、茯苓膏、茯苓酥等。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和用量21、食用茯苓有禁忌
肾虚多尿、虚寒滑精、津伤口干者慎用茯苓,因为茯苓利水利尿的药效很强,有这些病症的朋友如果食用茯苓,会使病情加重。
糖尿病患者最好不要食用茯苓,因为茯苓的淀粉含量很高,而糖尿病患者是需要严格控制淀粉摄入量的,因此最好不要随便食用茯苓。
食用茯苓时,要注意避开米醋、浓茶等食物。否则不仅会削减药效,更会导致中毒过敏,出现腹痛、皮肤红肿、哮喘发作等不良症状。
功效与作用:
1、茯苓气味淡而渗,其性上行,生津液,开腠理,滋水源而下降,利小便,故张洁古谓其属阳,浮而升,言其性也;东垣谓其为阳中之阴,降而下,言其功也。
2、能利窍去湿,利窍则开心益智,导浊生津;去湿则逐水燥脾,补中健胃;_惊痫,厚肠脏,治痰之本,助药之降。以其味有微甘,故曰补阳,但补少利多。
3、茯苓含蛋白质、卵磷脂、胆碱、茯苓多糖等有效成分,能够增强机体组织的生理活性,促进人体免疫系统功能。
扩展资料:
茯苓的禁忌:
1、茯苓对于一些常见的阴虚无湿热、虚寒患者以及气虚下陷的情况是不适合食用的,同时对于肾虚,小便不禁或虚寒滑精的也是不可以服用的。
2、茯苓不同的病症搭配的中草药也是不一样的,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肾虚、小便频数、小便不禁或虚寒滑精者不可与牡蒙、地榆、雄黄、秦艽、龟甲同用。
3、一旦过量服用,那么就会导致小便次数过多,从而伤了身体的根本,令人元气大伤。同时肾虚患者食用之后,会加重疾病症状。
参考资料:-茯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