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盐是一种中国各个地区都常见的调味料。椒盐主要有花椒和盐两种成分。椒盐中盐量与花椒的质量比为3:1。
花椒粒炒香后磨成的粉末即为花椒粉,若加入炒黄的盐则成为花椒盐,常用于油炸食物沾食之用。是四川菜常用味道之一,香麻而咸,多用于热菜。
椒盐是用小中火将花椒粒与盐炒约一两分钟至花椒香气溢出,盛起待凉即可。
制作椒盐
1、取花椒50克,去梗、籽,放入锅中炒至焦**时,倒在案板上用擀面杖压碾成碎末。
2、取细盐150克放入锅中,炒到水分蒸发干,能粒粒分开时取出。
3、将碾碎的花椒和细盐放在一起,拌合均匀即成。
花椒气味芳香,可除各种肉类的腥膻臭气,能促进唾液分泌,增加食欲。
日本医学院研究发现,花椒能使血管扩张,从而能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
扩展资料相关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肾病患者、白内障患者、高温环境下工作的人群、孕妇、阴虚火旺者不宜食用。
制作指导
调制时盐须炒干水分,碾为极细粉末,花椒须炒香,亦碾为细末,随制随用,不宜久放;
应用范围:鸡、猪、鱼类等动物为原料的菜肴。 如:椒盐八宝鸡、椒盐蹄筋、 椒盐里脊、 椒盐鱼卷、椒盐排骨、 椒盐大虾等。
花椒有芳香健胃,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杀虫解毒,止痒解腥之功效。
-椒盐
花椒味辛、性热,归脾、胃经;\x0d\有芳香健胃,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杀虫解毒,止痒解腥之功效;\x0d\主要治疗呕吐,风寒湿痹,齿痛等症。\x0d\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花椒坚齿、乌发、明目,久服,好颜色,耐老、增年、健神。” \x0d\\x0d\果皮含有挥发油,油的主要成分为柠檬烯(Limonene)、枯醇(Cumic alcohol)、_牛儿醇(Geraniol)。此外并含有植物甾醇及不饱和有机酸等多种化合物。\x0d\1 花椒气味芳香,可除各种肉类的腥膻臭气,能促进唾液分泌,增加食欲;\x0d\2 有研究发现,花椒能使血管扩张,从而能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x0d\3 服食花椒水能驱除寄生虫。 \x0d\\x0d\每百克含营养素:\x0d\\x0d\能量 258 千卡 蛋白质 67 克 \x0d\脂肪 89 克 碳水化合物 665 克 \x0d\膳食纤维 287 克 维生素A 23 微克 \x0d\胡萝卜素 140 微克 硫胺素 012 毫克 \x0d\核黄素 043 毫克 烟酸 16 毫克 \x0d\维生素E 247 毫克 钙 639 毫克 \x0d\磷 69 毫克 钾 204 毫克 \x0d\钠 474 毫克 镁 111 毫克 \x0d\铁 84 毫克 锌 19 毫克 \x0d\硒 196 微克 铜 102 毫克 \x0d\锰 333 毫克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本病为一多因素导致的慢性、进行性肾损害。临床表现有水肿、高血压、贫血、蛋白尿、血尿及肾功能下降,至晚期,由于肾小球大部分被破坏导致肾功能衰竭。仅有少数慢性肾炎是由急性肾炎发展所致,绝大多数慢性肾炎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起病即属慢性。起始因素多为免疫介导炎症。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中年为主,男性多见。
慢性肾小球肾炎属中医“水肿”(阴水)、“虚劳”、“腰痛”等范畴。病机主要是肺、脾、肾的虚损,气血、阴阳的失调。肺脾肾亏虚,气化不利,水湿内泛;久病入络,气滞血瘀;瘀血、水湿相互转化,互为因果,致病势缠绵,经久不愈。病变由虚致实,因实更虚,虚实夹杂。治疗上常应用益气、温阳、育阴、活血、健脾、益肾、固涩诸法,以利水消肿,固摄精微,扶正祛邪。
方一资肾益气汤(盛国荣)
出处《中华当代名医妙方精华》
组成生晒参10克(药汤炖),黄芪30克,车前子20克,茯苓皮30克,杜仲20克,地骨皮15克,泽泻15克。
功用扶正祛邪,益气养阴。
主治慢性肾炎属气阴两虚者。
方解方用人参、黄芪补气益血;茯苓皮、车前子、泽泻渗湿利尿;杜仲补肝肾;地骨皮凉而不峻,气轻而清,去浮游之邪。本方补而不滞,利而不伐,气阴正常而邪自去。
药理人参对免疫功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改善血液流变学,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并对急慢性炎症均有显著抑制作用。黄芪能增强免疫机能,缓解肾小球血管痉挛,使肾血流量及滤过率增加。杜仲对狗、大小鼠均有利尿作用,还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泽泻利尿,可使尿中钠、钾、氯及尿素的排泄量增加。
用法水400毫升,先浸药10分钟,煎20分钟,去药渣,将汤炖生晒参10分钟,分两次服。
方二益气化瘀补肾汤(朱良春)
出处《中华当代名医妙方精华》
组成生黄芪30克,仙灵脾20克,石苇15克,熟附子10克,川芎10克,红花10克,全当归10克,川续断10克,怀牛膝10克。
功用益气化瘀,温阳利水,补肾培本。
主治慢性肾炎日久,肾气亏虚,络脉瘀滞,气化不行,水湿潴留。肾功损害,缠绵不愈者。
方解方中黄芪益气培本利水;仙灵脾补肾阳、祛风湿;附子补阳益火,温中焦,暖下元;石苇利尿通淋;川芎活血理气;红花活血、破瘀生新;当归补血活血,且有利尿之效;川续断、怀牛膝补益肝肾;益母草活血利水消肿。
药理黄芪能增强免疫机能,缓解肾小球血管痉挛,使肾血流量及滤过率增加。附子,仙灵脾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石苇能消除肾小球病变。红花降低血压。益母草用大剂量时,能消除尿蛋白。
用法本方须用益母草90~120克,煎汤代水煎药。
方三健脾温运汤(邹云翔)
出处《中华当代名医妙方精华》
组成党参、山药、茯苓、薏苡仁、川椒、当归、白芍、神曲各9克,干姜、法半夏、陈皮各6克,鸡内金3克,大枣5枚。
功用健脾化湿,温中助运。
主治慢性肾炎。症见腰酸,神疲乏力,脘痛纳少,恶心欲吐,口多黏涎,苔白腻,脉细。
方解方中党参、山药、内金,神曲健脾益气;茯苓、薏苡仁淡渗利湿;当归、白芍养血柔肝;川椒、干姜、半夏、陈皮温中运脾,使脾胃功能健旺,水肿得消。
药理党参、山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茯苓素具有和醛固酮及其拮抗剂相似的结构,调节机体水盐代谢。薏苡仁可增强体液免疫,促进抗体产生。白芍增强免疫、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半夏促进胃肠运动、止呕。陈皮促进消化液分泌和排除肠内积气。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服。
方四加减参苓白术散(邓铁涛)
出处《中华当代名医妙方精华》
组成党参、薏苡仁各15克,黄芪20克,茯苓皮25克,白术、山药、牛膝、猪苓、桂枝各12克,甘草4克。
功用健脾化湿利水。
主治慢性肾炎,脾虚湿阻证。症见面色白光白,或面色萎黄不华,身重倦怠,胸闷纳呆,气短自汗,大便时溏,小便短少,舌边有齿印,苔白腻,脉缓弱。
方解方用黄芪、党参、山药健脾益气;茯苓皮、白术、猪苓、薏苡仁健脾渗湿消肿;甘草调中和胃;桂枝温阳化气;牛膝引水下行。群药相伍,能健脾化湿利水。
药理黄芪、党参、山药、薏苡仁调节机体免疫。茯苓调节机体水盐代谢。白术有明显而持久的利尿作用。猪苓抑制肾小管对电解质和水的重吸收,从而发挥利尿作用。牛膝提取物有降压及利尿作用。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服。
方五益肾汤
出处《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组成黄芪15~30克,熟地黄15~30克,淮山药10克,茯苓10克,泽泻15~30克,半边莲30克,雷公藤15克,山茱萸6克,葫芦巴15克,益母草30克,苏叶30克。
功用益气养阴,祛湿化瘀。
主治慢性肾小球肾炎,气阴两虚、兼湿浊瘀血者。
方解方中黄芪,补气、固表、利水;熟地黄补血滋阴;淮山药补脾胃,益肺肾;茯苓健脾化痰,利水渗湿;泽泻利水渗湿;半边莲利尿消肿;雷公藤有大毒,能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山茱萸补益肝肾;葫芦巴温补肾阳;益母草活血化瘀,利水消肿;苏叶行气宽中。全方合用,共奏益气养阴,祛湿通络之功效。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黄芪有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有助于肾病的恢复及预防并发的作用;雷公藤有激素样的作用,而无激素的副作用;益母草有消除蛋白尿的作用。半边莲、苏叶有抑菌作用。
用法水煎服。
方六蛋白宁汤
出处《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组成生黄芪30克,芡实30克,茯苓15克,金樱子15克,黄精15克,百合15克。
功用健脾补肾,固摄精微。
主治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长期不退者。
方解方中黄芪、白术、茯苓、党参健脾益气、统摄精微;山药、菟丝子、黄精补肾助封藏精微;芡实、金樱子涩精止遗,直接治疗尿蛋白下泄;百合养阴清心。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百合对尿蛋白有治疗作用。黄芪、黄精有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混合后分3次服。
方七真武汤合生脉饮加味
出处《四川中医》
组成附子25克(先煎),茯苓30克,白术25克,生晒参15克,麦冬15克,五味子15克,坤草30克,红花15克,桃仁15克,生姜15克,甘草15克。
功用温肾健脾,活血利水。
主治慢性肾小球肾炎,辨证为脾肾阳虚夹有瘀血者。症见周身水肿,腰以下肿甚,按之凹陷,或水肿时轻时重,反复不愈,尿少腰痛,畏寒肢冷,纳少便溏,脘腹胀满,舌体淡胖,舌质淡,舌苔白滑,脉沉细,或同时伴有面色晦暗,舌质紫有瘀斑,脉沉涩等。
方解方中以附子温肾助阳;生晒参、白术、茯苓、甘草益气健脾;五味子、麦冬敛阴滋阴;附子、生晒参、白术均为辛燥温热之药,故用敛阴滋阴之剂辅助顾护阴液,以防止其热燥伤阴;坤草活血利水;桃仁、红花活血散瘀,与温热药合用以改善血行以及肢体末端循环。
药理附子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坤草改善肾脏微循环、改善细胞膜通透性,消除水肿、蛋白尿。桃仁、红花改善血液循环。生脉散改善微循环,对高血压者可使其血压降低;并具有增强免疫、抗炎功能。
用法水煎服。
按语现代药理提出坤草有肾毒性,张教授临床应用,治愈大量肾病患者,并未发现不良现象。
方八疏凿饮子加减
出处《四川中医》
组成羌活10克,秦艽15克,槟榔20克,商陆15克,椒目15克,大腹皮15克,海藻30克,茯苓皮15克,泽泻10克,赤小豆30克,生姜皮15克,二丑各30克(砸碎)。
功用泻下逐水,疏风发表。
主治慢性肾小球肾炎,辨证为水热壅结三焦者。症见周身浮肿,头面肿甚,喘息口渴,口干咽干,小便不利,大便闭结,脘腹胀满,舌质红,舌苔白厚,脉沉数或沉滑而有力。
方解本方发表、泻下、利尿三者兼用,其中羌活、秦艽发汗解表,开鬼门使水从汗解;大腹皮、生姜皮、茯苓皮辛散淡渗,消皮肤之水;商陆、槟榔破坚攻积,使水湿从大便排出;椒目、赤小豆、泽泻利水道,使水从小便出。全方发汗、利小便、通大便,表里上下分消其水;另加海藻、二丑软坚散结、攻逐水饮。
药理羌活挥发油具有抗菌抗炎作用。秦艽抗菌、利尿。商陆对痢疾杆菌、肺炎双球菌、流感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根提取物有利尿作用。泽泻煎剂和浸膏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并使尿中钠、钾、氯及尿素的排泄量增加。
用法水煎服。
方九清心莲子饮加减
出处《四川中医》
组成黄芪50克,党参30克,地骨皮20克,麦冬20克,柴胡15克,黄芩15克,车前子20克,石莲子15克,甘草15克,白花蛇舌草50克,坤草30克。
功用益气滋阴,清热秘精。
主治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辨证为气阴两虚,兼夹湿热者。表现为蛋白尿为主,不伴有高血压及肾功能异常,周身乏力,腰酸腰痛,头晕心悸,无水肿或轻度水肿,手足心热,口干咽干,舌质红或舌尖红,苔白,脉滑或兼有数象。
方解本方黄芪、党参皆为补气之药,地骨皮、石莲子、麦冬、黄芩、柴胡滋阴清热,取其益气滋阴、清热秘精之效;白花蛇舌草、坤草、车前子清热解毒,活血利水。
药理黄芪、党参、麦冬具有免疫促进作用。柴胡对溶血性链球菌、金**葡萄球菌、霍乱弧菌、流感病毒等均有抑制作用。黄芩抗菌抗炎。白花蛇舌草能刺激网状内皮系统增生,促进抗体形成,抗菌消炎。益母草可改善肾脏微循环、改善细胞膜通透性,消除水肿、蛋白尿。
用法水煎服。
花椒味辛、性热,归脾、胃经;
有芳香健胃,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杀虫解毒,止痒解腥之功效;
主要治疗呕吐,风寒湿痹,齿痛等症。
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花椒坚齿、乌发、明目,久服,好颜色,耐老、增年、健神。”
果皮含有挥发油,油的主要成分为柠檬烯(Limonene)、枯醇(Cumic alcohol)、狵牛儿醇(Geraniol)。此外并含有植物甾醇及不饱和有机酸等多种化合物。
1 花椒气味芳香,可除各种肉类的腥膻臭气,能促进唾液分泌,增加食欲;
2 有研究发现,花椒能使血管扩张,从而能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
3 服食花椒水能驱除寄生虫。
每百克含营养素:
能量 258 千卡 蛋白质 67 克
脂肪 89 克 碳水化合物 665 克
膳食纤维 287 克 维生素A 23 微克
胡萝卜素 140 微克 硫胺素 012 毫克
核黄素 043 毫克 烟酸 16 毫克
维生素E 247 毫克 钙 639 毫克
磷 69 毫克 钾 204 毫克
钠 474 毫克 镁 111 毫克
铁 84 毫克 锌 19 毫克
硒 196 微克 铜 102 毫克
锰 333 毫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