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华中地区包括河南、湖南、湖北,以下就为您介绍些广东特产、广西特产、海南特产、河南特产、湖南特产以及湖北特产。广东特产美食名吃:肠粉|马蹄糕|虾饺|叉烧包|艇仔粥|云吞面|老火靓汤|深井烧鹅|皇上皇腊肠|凉茶|虾糕|光明乳鸽|喜上喜腊肠|茶果|客家酿豆腐|糍粑|菊花糕|葱油鸡|盐_鸡|算盘子|娘酒鸡|梅菜扣肉|腐竹|客家仙人_|大埔豆腐干|麦芽糖|姜糖|厚街腊肠|汕头猪肉脯|牛肉丸|双皮奶|杏仁饼|伦教糕|盲公饼|水晶饺|砂锅粥|大良_砂|佛山九层糕|叉烧肉|钵仔糕|新会陈皮|白糖糕|烧鸭|白切鸡|龙虎凤|肇庆裹蒸粽|煲仔饭|山坑螺|米花糕|油柑|霸王花米粉|马拉糕|牛筋糕|阳江豆豉|茶果|芋头糕|九制陈皮|乒乓_|普宁豆酱|靖海豆辑|南乳花生|菜脯
农林牧渔:挂绿荔枝|柑橙|萝岗糯米糍|增城丝苗米|派潭凉粉草|木棉|深圳沙井蚝|大鹏鲍鱼|西乡基围虾|南屏脆肉鲩|横琴蚝|梅州金柚|黄皮|潮州柑|樟林林檎|橄榄|香螺|高良姜|菠萝蜜|海蜇|龙眼干|妃子笑荔枝|三华李|蜜桔|粉蕉|沙糖桔|杨桃|连平鹰嘴桃|阳春砂|益智果|含笑花|菠萝|广东黑皮甘蔗|果下马
工艺饰品:广绣|广州彩瓷|织金彩瓷|广雕|陶瓷|南珠|肇庆端砚|潮阳剪纸|汕头抽纱|乳源彩石|石湾公仔|佛山木版年画|火画扇|茅龙笔|新会葵扇|信宜竹编|阳西纸鸢|东水草纸|英德石|潮州木雕|潮绣|金漆木雕|麦秆贴画|潮州彩瓷|揭阳木履
烟酒茶饮:凤凰单丛茶|凤凰水仙|珠江啤酒|潮州工夫茶|日照雪青绿茶|好日子香烟|五叶神烟|荔枝酒|龙眼酒|客家娘酒|萝卜苗茶|决明子绿茶|九江双蒸酒|鹤山红烟|梅子酒|糯米酒|杏花白马茶|康禾茶|野菊花茶|杜鹃红山茶|英德红茶|揭西擂茶|
日常用品:三桁瓦菜刀|阳江十八子刀具|棉湖剪刀
广西特产美食名吃:桂林米粉|烤乳猪|柳州螺蛳粉|炒柚子皮|酱豆腐|猪脚粉|柠檬鸭|艾糍|南宁老友粉|炒米糖|桂林豆腐乳|生菜包|横县鱼生|永春老醋|桂林辣椒酱|三角包|五色饭|梧州龟苓膏|酸野|冬笋炒牛肉|老友面|蒙自年糕|牛肉烧卖|灵川狗肉|风吹饼|玉林肉蛋|素蒸饺|黄姚豆豉|大蚝|虾丸鸡皮汤|牛八宝|滑肉肠粉|玉林牛肉丸|翡翠水晶饺|玉林牛腩米粉|贺州菜酿|梧州纸包鸡|渠旧凉糕|岑溪豆腐酿|喝螺|招牌石锅鸡|干锅鲜栗鸭|全州醋血鸭|漓江鱼头酸笋汤|蒲塘卷粉|梧州腊肠|玉州白散|客家煎酿三宝|大茴香油
农林牧渔:砂仁|木棉花|杨梅|木薯|桂皮|蜀葵|龙眼干|膏蟹|木蝴蝶|巴马香猪|皂荚|芒果干|黄皮果|无籽西瓜|马山黑山羊|双孢蘑菇|灵香草|细香葱|黄牛木|天女花|野胡萝卜|灵芝菌|容县沙田柚|大球盖菇|买麻藤|融安金桔|富川脐橙|柳城蜜桔|广西甘蔗|融水糯米柚|横县大头菜|横县茉莉花|港北浔江鱼|汉中天麻|桑杆云耳|西林沙糖桔
工艺饰品:壮族服饰|广西壮锦|大化石|天琴|钦州坭兴陶|彩陶石|草花石|合浦珍珠|阳朔画扇|瑶绣|江口竹器|七星竹木雕刻艺|环江凉席|凤山白云岩|桂林美术陶|凤山方解石|来宾奇石|毛南族花竹帽|融水苗族服饰|靖西绣球|洛阳竹箩|芒编工艺品|北海贝雕画|德保花篮|宝石工艺画|七星祖母绿
烟酒茶饮:桂花茶|花草茶|虫屎茶|桂林三花酒|凤凰茶|银针茶|熊胆酒|东园家酒|桑寄生茶|马鞭草茶|巴马火麻|凌云白毫茶|红兰酒|平果金花茶|桂平西山茶|大瑶山甜茶|象棋云雾|凭祥姜葱酒|昭平茶叶|金秀绿茶|三江茶叶|六堡散茶|蛤蚧人参酒|姑辽茶|依饭奶酒|石南春蝎子酒|昭平银杉茶|覃塘毛尖|决明山绿茶|瑶康长平袋泡茶|梧州蛤蚧酒|白牛茶|龙脊茶叶|真龙牌香烟|绞股蓝袋泡茶|象棋茶|冰泉女人豆浆|三江油茶|桂林打油茶|大新苦丁茶|横县茶叶|山岗窖酒|全州湘山酒|古障白毫茶|黄精墨米酒|桂林毛尖|六堡茶世博砖茶|平乐石崖茶|广西桂林灌阳油茶
日常用品:横县草席|天峨根雕茶几
海南特产美食名吃:海南鸡饭|竹筒饭|文昌鸡|胡椒猪肚汤|羊肉汤锅|猪肠粉|抱罗粉|椰子饭|油塔子|东山羊|和乐蟹|红糖年糕|椰子糖|海南清补凉|加积鸭|后安粉|茶糕|菜包饭|鱼茶|鸡屎藤粑仔|南山素斋|海南椰子船|四宝琼山豆腐|石山羊火锅|红鱼粽|九层油糕|海南粽子|嘉鱼藕夹子|金华海鲜卷|琼式月饼|万宁燕窝|长坡米烂|临高乳猪|油泡鲜虾丸|原汁椰子粉|苗家三色饭|燕稞千孔糕|椰汁板兰糕|椰盅海皇|锦山牛肉|石山扣羊肉|海南狗肉火锅|海南椰奶鸡|巴国玉米糕|海南煎粽|龙华椰子糕|姜盐琵琶虾|海南苗族五色粽|曲口海鲜|苗族酸鱼|那大狗肉|琼南伊府面|海南椰丝包|锦山煎堆
农林牧渔:莲雾|椰子|番荔枝|海南槟榔|洋蒲桃|红罗非鱼|五指山野菜|三点蟹|海南榴莲|琵琶蟹|琼山蚵筋|海南红心木瓜|大高良姜|昌江芒果|海南贵妃芒果|海南菠萝蜜|澄迈福橙|秀英百果香|海南番木瓜|海口猴面包|曲口蚝|陵水圣女果|海南芭蕉|海南樱桃小番茄|海南柠檬|龙华木薯|龙华白榄|珍珠石榴|秀英蛋黄果|海南粉蕉|万宁菠萝|海南西州蜜瓜|港北对虾|海口酸豆|海南哈密瓜|海南青柠檬|海南山竹|乐东香蕉|海南杨桃|后安鲻鱼
工艺饰品:冰种翡翠|海南椰雕|蝶画|海南珊瑚|珊瑚盆景|海南贝雕|海口牛角雕|海南水晶吊坠|海南黎锦|海南红珊瑚|鼻箫|五指山黄腊石|海南牛角雕|海南根雕笔筒|琼山椰雕
烟酒茶饮:椰岛鹿龟酒|兰贵人茶|福山咖啡|鹧鸪茶|白沙绿茶|海南咖啡|椰奶咖啡|澄迈苦丁茶|椰香奶茶|香兰酒|琼山姜奶|香兰茶|山兰米酒|海南金海马酒|山兰玉液|天然椰子汁|槟榔果茶|海南玉兰花茶|水满茶
河南特产美食名吃:白吉馍|油酥烧饼|道口烧鸡|鲤鱼跳龙门|锅盖面|洛阳水席|炸麻叶|三不沾|冰糖梨水|逍遥胡辣汤|小磨香油|鲤鱼焙面|皮渣|葛记焖饼|糟鱼|花生糕|牡丹饼|套四宝|血糕|土馍|灌汤包子|炸八块|合记羊肉烩面|桶子鸡|洛阳燕菜|少林寺素饼|鸡蛋布袋|石凉粉|烫面角|锅贴豆腐|安阳粉浆饭|炸紫酥肉|新野臊子|清汤鲍鱼|沛公狗肉|冰糖梨汤|阎家羊肉汤|金丝猴糖果|潢川贡面|利民羊肉汤|大营麻花|炒红薯泥|郑州龙须糕|煎扒鲭鱼头尾|安阳三熏|琵琶酥|牛忠喜烧饼|汴京烤鸭|马头牛肉
农林牧渔:铁棍山药|洛阳牡丹|蒺藜|猪毛菜|苦楝|酸橙|桐桔梗|固始鸡|栗蘑|南阳黄牛|鸡心枣|灵宝苹果|原阳大米|偃师银条|紫皮蒜|河阴石榴|泌阳花菇|杞县大蒜|西峡猕猴桃|新郑红枣|禹白附|西峡香菇|开封菊花|葛缕子|灵宝大枣|信阳板栗|西峡山茱萸|淮阳黄花菜|林州东姚小米|开封西瓜|郑州莲藕|南湾湖_鱼|孟津葡萄|柘城花生|卢氏连翘|宁陵金顶谢花酥梨|新安牛心柿|内黄大枣|新密金银花|栾川白土无核柿
工艺饰品:工笔画|钧瓷|汝瓷|棠溪宝剑|后母戊鼎|汴绣|牡丹石|朱仙镇木版年画|南阳独山玉|洛阳唐三彩|南阳烙画|镇平玉雕|南阳玉雕|汝窑瓷|洛阳宫灯|汝阳刘毛笔|浚县石雕|滑县木版年画|鲁山丝绸|洛绣|当阳峪绞胎瓷|天坛砚|博爱竹器|灵宝剪纸|汝阳梅花玉|方城黄石砚|祁阳草席|绞胎陶瓷|宋绣|禹州奇石|卢氏木版年画|金麦草画|盘砚|安阳玉雕|宫瓷仿制品|南阳烙花|豫西剪纸|宁陵白腊杆|淮阳太昊陵泥泥狗
烟酒茶饮:杜康酒|状元红|宋河粮液|赊店老酒|宝丰酒|信阳红|仰韶酒|张弓酒|武陟油茶|帝豪香烟|怀菊|卧龙玉液|莲花白酒|棠河酒|仰天雪绿|龙李药酒|双头黄酒|江米甜酒|潢川板栗汁|凤泉薄荷|三九虫草酒|东坡酒|龙湖荷叶茶|封丘金银花茶|清淮绿梭|卧龙玫瑰花茶|皇沟白酒|伊川烟叶|陈化店矿泉水|河南四五酒|犟酒|光山茶叶|固始茶菱|黑米苹果醋
日常用品:卧龙虎头靴|道口锡器|卧龙棉土布|鹿邑草帽|河南柞蚕丝被|南阳丝绸
湖南特产美食名吃:百鸟朝凤|石锅鱼|毛氏红烧肉|长沙臭豆腐|口味虾|湖南腊肉|猪血丸子|剁椒鱼头|泥鳅钻豆腐|绝味鸭脖|浏阳蒸菜|虾饼|湖南酱板鸭|奶糕|胡辣汤|长沙米粉|烧鱼|火宫殿臭豆腐|鱼头豆腐|尖椒炒腊肉|南瓜饭|酿皮子|常德酱板鸭|炒素什锦|猪血圆子|武冈卤豆腐|煎连壳蟹|新化三合汤|芙蓉鲫鱼|湘西土匪鸭|萝卜干炒腊肉|桂阳坛子肉|金鱼戏莲|永丰辣酱|潇湘猪手|醋水豆腐|辣椒萝卜|湖彩蛋|猪血巴|小米粉蒸肉
农林牧渔:芦笋|芡实|花豆|石耳|临武鸭|金头闭壳龟|红皮萝卜|浏阳黑山羊|蕨粉|黄金瓜|干竹笋|中华猕猴桃|宁乡猪|永兴冰糖橙|隆回金银花|雪峰蜜桔|紫香米|雪峰乌骨鸡|桂东黄菌干|湘西_柑|桂东桃花菌|汝城水蕨|鼎城鳜鱼|洞口土鸡|鼎城银鱼|穗丰精品茶油|全肉玉兰片|溆浦鹅|王村红柿|茶元蔬菜|紫油姜|洞口土猪|永州茶油|永兴四黄鸡|祁东黄花菜|洞口枞菌|汉寿甲鱼|芷江马头羊|大通湖大闸蟹
工艺饰品:芭蕉扇|砂岩浮雕|浏阳花炮|桃花石|醴陵瓷器|傩面具|釉下五彩瓷|浏阳菊花石|中国红瓷器|醴陵釉下彩瓷|冷水江锑矿|双牌竹制工艺品|菊花石雕|醴陵红瓷|龙山紫砂陶器|踏虎凿花|滩头木版年画|岳州扇|古田竹衣|保靖陶瓷|泸溪菊花石|明山石雕|梅山竹编|衡南重晶石|沪溪湘绣|铜官陶器|益阳小郁竹艺|洞口墨晶石雕|永兴银器|凤凰蓝印花布|益阳水竹凉席|隆回花瑶挑花|鼎城珍珠|商虎食人卣|邵阳翻簧竹刻|苗族土家锦|龟纹石雕|长沙窑铜官陶瓷|平江雄狮铜器|川山毛笔|岳州青瓷
烟酒茶饮:芙蓉王|酒鬼酒|君山银针|白沙烟|开口笑|湖南黑茶|浏阳河酒|茅岩莓茶|湖南安化黑茶|武陵酒|黑砖茶|湘泉酒|古丈毛尖|刺儿茶|德山大曲|邵阳老酒|狗脑贡茶|永州异蛇酒|保靖黄金茶|龟蛇酒|邵阳大曲|渠江薄片|南岳云雾茶|湘波绿|白沙液|倒缸酒|北港毛尖|桂东玲珑茶|碣滩茶|湖红工夫茶|羊鹿毛尖绿茶|龙虾花茶
日常用品:浏阳夏布|石门草席|通道侗布|捞刀河刀剪|临武龙须草席|桃江竹凉席
湖北特产美食名吃:啤酒鸭|土家酱香饼|糯米鸡|精武鸭脖|武汉热干面|炒白果|面窝|蟠龙菜|臭桂鱼|油面|土家烧饼|排骨藕汤|三鲜豆皮|虾球|凉虾|沔阳三蒸|孝感麻糖|欢喜坨|四季美汤包|武穴酥糖|酱爆肉|老通城豆皮|温岭嵌糕|榨广椒|孔明菜|利津水煎包|笔架鱼肚|桃片糕|云梦鱼面|襄阳牛肉面|洪山菜苔|三丝春卷|神仙鸡|苕酥|千张肉|顶顶糕|汪集鸡汤|麻烘糕|小桃园煨汤|襄阳大头菜|五香豆干|早堂面|金刚酥|无铅松花蛋|魔芋鸭子|老谦记牛肉豆丝|蟹黄鱼翅
农林牧渔:武昌鱼|薇菜|薏仁米|洪山菜薹|扫帚菜|_柑|蕲艾|葛仙米|马头山羊|秭归脐橙|京山桥米|罗田板栗|一叶草|宜昌白山羊|宜昌蜜桔|郧阳白羽乌鸡|通城猪|九资何茯苓|蔡甸莲藕|武汉莲藕|黄龙鳜鱼|三峡红桔|罗田苍术|洪湖莲子|茅山马口螃蟹|丹江口翘嘴_|苍湖香莲|阳新番鸭|巴东独活|咸丰白术|丹江口青虾|秭归桃叶橙
工艺饰品:拉舍尔毛毯|红安大布|黄梅挑花|金漆盆盘|胡场糖模|黄石孔雀石|郧县砂金|阳新布贴|金凰黄金手镯|天门糖塑|江陵荆缎|清江奇石|郧县绿松石|湖北木雕船|武当宝剑|程河柳编|湖北沔阳剪纸|古丈土家织锦|邓氏麦秆画|仙桃贝雕|仿古漆器|马口陶瓷|天门绢|湖北绿松石雕|天门蓝印花布
烟酒茶饮:黄鹤楼香烟|劲酒|洛神花茶|枝江大曲|枝江酒|稻花香酒|孝感米酒|石花酒|恩施玉露|英山云雾茶|黄山头酒|石花霸王醉|房县黄酒|恩施富硒茶|白云边酒|古隆中酒|毛铺老酒|酸梅膏|邓村绿茶|关公坊酒|宜红茶|珍珠果米酒|伍家台贡茶|汉家刘氏茶|五峰茶|采花毛尖茶|老青茶|峡州碧峰|麻城老米酒|范关酒|韵酒|仙人掌茶|百丈潭酒|来凤藤茶|松峰茶|宜红工夫茶|米砖茶|鹿苑毛尖|湖北昭君白茶|武当功夫酒|红金龙烟|荆王府酒|特制黄鹤楼酒|土家油茶汤|钟祥米茶|大悟绿茶|黄梅禅茶
日常用品:土家绣花鞋垫|武当保健枕|宜昌山羊板皮
摘要:如果要问哪里的人是最会吃的,当属华南地区。华南地区旅游资源丰富,交通便捷,这里有着许多多说也说不完的美食,就连零食特产都有特色。广东好吃的零食有哪些?海南特产有哪些零食?广西有什么好吃的零食?下面小编为您搜罗了华南地区零食特产,作为资深吃货的你不要错过!广东零食鸡仔饼广东广州地区特色传统饼类名小吃,广东四大名饼之一。主要用料为面粉、花生、芝麻、核桃等,口味甘香松化,甜中带咸,异香惹味。始创于清朝咸丰年间的广州,至今有270年的历史。
老婆饼大名鼎鼎的老婆饼是广东潮州地区的特色传统名点。以糖冬瓜、小麦粉、糕粉、饴糖、芝麻等食材为主要原料而制成,外皮烤成诱人的金**,里头一层层的油酥薄如棉纸,酥松得不得了,一咬下去碎屑便掉了满地,每一口都尝得到蜜糖般的香甜滋味。
从化荔枝干荔枝号称百果之王,而从化是著名荔乡,辖区内地处北回归线,气候温和,黄土壤居多,特别适合荔枝生长。从化荔枝肉质爽脆多汁,味清甜带香,果大肉厚,果型和色泽极美观,核小味甜品质风味优良,用这样优良的荔枝晾制的荔枝干口味自不会差。
杏仁饼一种绿豆饼,早是在1918年,由中国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的咀香园首创,是从绿豆饼发展而来的,主要原料是绿豆粉,只因外观像杏仁,所以才叫杏仁饼。初的杏仁饼是选用绿豆磨成粉,再制成杏仁状的饼,在饼中间夹一块糖腌猪肉,经烘烤后制成绿豆饼。现在经过改良,己变成圆饼状。也有很多不一样的口味,包括素吃口味等。
姜糖丰顺传统凉果名产之一,采用纯天然姜汁配以淀粉精制而成,不含防腐剂,产品外观装潢高雅,价廉物美,既是美味食品,又是喜庆佳节、外出旅游馈赠亲友的理想选择。查看更多
海南零食牛肉干目前海南本地的牛肉干主要是以海口市和东方县两地的产品为主,牛肉干吃起来肉脆味美、香甜可口,是一种可以带走的特产零食,在海口的各大超市都能买得到,一般1公斤58元左右。
速溶椰子粉海南特产中,比较受欢迎的就是椰子制品。椰子粉方便冲泡,食用方法多样。椰子粉就是老椰肉研磨成粉的一种食品,富含大量的植物蛋白,有清热解毒的效果。椰子粉富含人体所需的十八种营养元素,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氨基酸含量较高的天然饮品。
椰子糖椰子糖以椰子为原料做成,保留了椰子原本的椰香味和营养成分。口感香滑、椰香浓郁、风味独特。椰子糖是最具有海南风味的一种糖果,其制作方法是利用椰子果肉的新鲜乳汁为主要原料,配上糖、甲级液体葡萄糖熬制而成。
海南咖啡海南的咖啡在全国都很有名,海南的地理环境非常适合种植咖啡豆,国际上不少生产品牌咖啡的厂家也会在海南采购咖啡豆,海南的咖啡工厂不少,这里的咖啡品质好,选择多,如果有机会,可以购买一些尝试一下。
腰果这里的腰果是非常有特色的,在海口市购买腰果,有散装、袋子装两种,如果是自己食用的话,选择散装的比较实际一些。如果是送人的话,那么建议购买袋子装的。查看更多
广西零食柳州螺蛳粉柳州螺蛳粉,就是米粉配上螺蛳肉、汤的一种风味食品,最大的特点在于其配菜螺蛳肉。柳州螺蛳粉在煮之前需要浸泡,吃前先把米粉置滚水中烫一下,捞起,加入菜料、靓汤,撒一小撮芜荽。这种螺丝粉既鲜香又有螺味,爱辣者或加点点辣酱,更是爽口提神。
北海海鱼干北海海鱼干就是各类干制而成的海鱼,比如鱿鱼、鳕鱼、墨鱼、黄花鱼、红娘鱼等海产鱼类,这些海鱼都可以制作成即食类的零食,味道非常的鲜美。北海的海鱼干属于北海的特产,非常适合拿来送人或是买来自己解馋,重要的是价格便宜实惠。个人推荐北海的鱿鱼丝、鳕鱼片、鳗鱼丝等零食,以及产自北海的小谷熊黄花鱼。
博白桂圆博白桂圆是博白著名的传统食品之一。自古以来,广西博白县就有加工桂圆肉的习惯,博白县系广西桂圆肉的主要产区,素有“桂圆肉之乡”的称誉。发展至今,加工桂圆肉仍然是博白农民一项重要的家庭经济收入。全县常年产桂圆肉达150-200万公斤,它以产量大,品质好,历史悠久驰名国内外。
桂西北甜栗不用剥的板栗,颗颗饱满,肉质细腻,糯性粘软,甘甜芳香,真空包装,不添加任何化学成份,不含防腐剂和色素,味道香糯甘甜,没有了剥板栗的烦恼!一吃停不下来!
百色芒果干口感酸甜清香,甜而不腻,让你入口难忘,回味无穷,简直就好像在吃鲜芒果那样。独立小包装,口感酸甜清香,甜而不腻,有香浓的芒果味,吃得出来是真的芒果,而不是有些拿番薯干来冒充的。查看更多
全国成矿区带的划分,应当遵循三个主要原则:①成矿环境的统一性原则,即具有统一的地质构造背景和相同或相似的地质构造演化历史;②成矿作用的共性原则,即具有相同、相似或相关联的成矿作用特征,并以某种类型或某些类型(组)的矿床特别发育为特色;③成矿作用与地质作用及地球化学块体(场)的关联性原则。
根据成矿区带的划分原则,结合中生代成矿环境和成矿特征,初步将全国划分为滨太平洋成矿域、中亚成矿域和特提斯成矿域,并进一步划分出10个成矿省、35个成矿区带(图4-9)。
(一)滨太平洋成矿域
滨太平洋成矿域位于中国东部,形成于中新生代,是全球性的环太平洋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西部边界不存在截然界线,具体的空间展布范围尚有争议。一般而论,其西界大致变动于东经102°~106°之间,即贺兰山—龙门山—哀牢山以东的广大地区(程裕淇等,1994;任纪舜等,1990),可能涵盖整个秦岭造山带。
滨太平洋成矿域是库拉—太平洋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之间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的产物,具有“双向分带”特征。在经向上,自东向西、由洋向陆,大致可分为三个大带,即东南沿海—台湾陆缘活动带、兴安岭—南岭大陆构造岩浆带和鄂尔多斯—四川坳陷盆地带;在纬向上,中生代构造岩浆带和断(坳)陷沉积盆地及其相关矿床叠置于前中生代不同构造单元之上,自北而南,形成东北、华北、秦岭、扬子和华南等成矿省,成矿作用各具特色。
图4-9 中国中生代成矿区带划分简图
Ⅰ—滨太平洋成矿域:ⅠA—东北成矿省:ⅠA-1—大兴安岭煤铜多金属成矿带,ⅠA-2—松辽石油油页岩膨润土成矿带,ⅠA-3—吉黑煤金多金属成矿带;ⅠB—华北成矿省:ⅠB-1—华北地台北缘金钼煤成矿带,ⅠB-2—鄂尔多斯煤油页岩成矿区,ⅠB-3—华北地台中部铁成矿区,ⅠB-4—苏鲁金重晶石成矿带,ⅠB-5—华北地台西南缘金钼成矿带;ⅠC—秦岭成矿省:ⅠC-1—西秦岭金汞锑成矿带,ⅠC-2—武当—大别多金属萤石膨润土成矿带;ⅠD—扬子成矿省:ⅠD-1—扬子地台西南缘铜盐类成矿带,ⅠD-2—川渝天然气盐类成矿带,ⅠD-3—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带,ⅠD-4—浙赣湘黔汞锑金成矿带;ⅠE—华南成矿省:ⅠE-1—滇黔桂金锡锰成矿带,ⅠE-2—湘桂钨锡锑成矿带,ⅠE-3—浙赣钨锡萤石成矿带,ⅠE-4—粤闽钨锡多金属成矿带,ⅠE-5—桂粤金银锡成矿带,ⅠE-6—浙闽粤锡铅锌叶蜡石成矿带,ⅠE-7—海南金钼成矿区Ⅱ—中亚成矿域:
ⅡA—北疆成矿省:ⅡA-1—阿尔泰稀有金属成矿带,ⅡA-2—准噶尔-哈密煤石油耐火粘土成矿带,ⅡA-3—西天山煤耐火粘土成矿带,ⅡA-4—北山金多金属成矿带;ⅡB—塔里木成矿省:ⅡB-1—北塔里木煤成矿带,ⅡB-2—南塔里木煤成矿带,ⅡB-3—阿拉善石膏煤成矿带;ⅡC—昆仑-祁连成矿省:ⅡC-1—昆仑铜金成矿带,ⅡC-2—祁连煤油页岩成矿带
Ⅲ—特提斯成矿域:ⅢA—西藏成矿省:ⅢA-1—羌塘石膏油页岩煤成矿带,ⅢA-2—冈底斯铬铁白云母成矿带,ⅢA-3—喜马拉雅铬成矿带;ⅢB—川滇成矿省:ⅢB-1—松潘—甘孜金银白云母成矿带,ⅢB-2—三江石膏锡铁成矿带
1东北成矿省
东北成矿省位于滨太平洋成矿域的最北部,地跨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自治区)。在大地构造上包括额尔古纳褶皱系、吉黑褶皱系、延边褶皱系等构造单元。
东北成矿省前中生代经过太古宙—元古宙大陆基底形成阶段和显生宙(古生代)古亚洲洋陆缘增生阶段的发展演化,形成由锡林浩特微陆块、嫩松—佳木斯微陆块和数条古生代陆缘增生褶皱带交织镶嵌而成的基本构造格局。早二叠世末最终完成西伯利亚与塔里木—华北两大陆的对接缝合并形成统一的亚洲北大陆,晚二叠世—三叠纪在盆地中发育类磨拉石和湖相碎屑沉积。印支运动将东邻的锡霍特地区的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洋壳板片推覆至完达山区,并使张广才岭、伊春、大兴安岭出现线形中心式钙碱性中酸性火山喷发和花岗岩类岩浆侵位。侏罗纪—白垩纪的燕山旋回是本成矿省构造岩浆活动最强烈的时期,导致北东、北北东向构造的大量新生、前中生代构造的继承性复活、断陷沉积盆地的发生发展和大规模的中基性—中酸性—酸性岩浆喷发-侵入活动,并伴有铜、铅锌、金、煤、石油、油页岩、膨润土等重要矿产的形成。
东北成矿省中生代成矿作用以煤、油页岩的大规模成矿为特色,形成满洲里、鹤岗、双鸭山—七台河及锡林浩特等以煤为主的矿集区和永吉以油页岩为主的矿集区,铜、金、多金属成矿作用在大兴安岭中南段、辽吉东部亦较重要,大庆油田闻名中外。
根据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和中生代成矿特征,东北成矿省可进一步划分为3个成矿带,即大兴安岭煤铜多金属成矿带、松辽油页岩石油膨润土成矿带和吉黑煤金多金属成矿带。
2华北成矿省
华北成矿省的范围与华北地台基本相当,但其西缘的阿拉善台隆划归塔里木成矿省,在行政区划上跨越内蒙古、宁夏、甘肃、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北京、天津等省(直辖市、自治区)。
华北地台是中国最古老的地台,迁西曹庄、黄柏峪一带铬云母石英岩的同位素地质年龄为3850~3550Ma(刘敦一等,1990),代表始太古代末期和古太古代初形成的原始陆核的残片。经过古太古代和中太古代的发展演化,新太古代中晚期(2600Ma)完成第一次克拉通化,由高级变质岩与花岗岩-绿岩带组成的华北陆核基本形成。古元古代,华北陆核进一步固结和刚化,古元古代末(1800Ma)完成第二次克拉通化,华北地台变质基底最终形成。中元古代—古生代为比较稳定的陆台发展阶段,形成中新元古界和古生界两套沉积盖层。中生代为陆缘活化阶段,发生强烈的构造岩浆作用和坳(断)陷沉积作用,形成铁、金、铜、钼、煤、油页岩、重晶石等重要矿产。
华北成矿省中生代成矿作用以煤、金、铁的大规模成矿为特色,形成涞源-蔚县、大同、灵武、东胜、榆林、平凉、铜川等以煤为主的矿集区,辽西、冀北、小秦岭、胶东等以金为主的矿集区和临汾、邢台-安阳、鲁西、淮北等以铁为主的矿集区。铜矿亦较重要,形成通化、盖县等以铜为主的矿集区。
根据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和中生代成矿特征,华北成矿省可进一步划分为5个成矿带(区),即华北地台北缘金钼煤成矿带、鄂尔多斯煤油页岩成矿区、华北地台中部铁成矿区、苏鲁金重晶石成矿带和华北地台西南缘金钼成矿带。
3秦岭成矿省
秦岭成矿省的范围与秦岭褶皱系基本相当,在行政区划上跨越甘肃、陕西、四川、重庆、湖北、河南等省(直辖市)。
秦岭褶皱系属横亘中国中部的昆仑—祁连—秦岭褶皱造山带东段,是一个典型的多旋回褶皱系,包括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礼县—柞水华力西褶皱带、南秦岭印支褶皱带、北大巴山加里东褶皱带及武当—淮阳隆起等构造单元(黄汲清、任纪舜等,1983)。区域地质构造演化经历了太古宙—古元古代结晶基底形成、长城纪—青白口纪秦昆海洋形成演化、震旦纪—志留纪秦祁洋形成演化、泥盆纪—三叠纪(早中三叠世)古特提斯洋形成演化和中新生代滨太平洋及新特提斯叠加改造五大发展阶段(程裕淇等,1994)。晚三叠世—早白垩世,受库拉—太平洋板块向北北西移动和新特提斯洋壳向北俯冲活动的共同影响,西秦岭印支山系发生大规模的基底滑脱、推覆、逆掩和新生沉积物变形,中国南部大陆整体北移并秦岭—大别地区碾压,东秦岭、大别山已存在的多层次韧性滑脱与逆冲推覆体系继承发展、连续造山,郯庐断裂也以左旋直扭方式将东扬子陆块向北推动。晚白垩世—始新世,随着新特提斯洋的闭合、印度大陆向欧亚大陆急剧漂移并发生碰撞挤压,导致秦岭山系中各古老地块向东蠕散扩张和信阳、周口、南襄等沉积盆地的形成;上扬子地块向北以平移、旋转的方式楔入秦岭,使秦岭山系构造线出现奇特的“蜂腰”现象。中生代造山作用以强烈推覆、滑脱与左旋走滑为特征,沿山链有近东西向构造-花岗岩带的形成。
秦岭成矿省中生代成矿作用不甚强烈,西秦岭地区以沉积岩容矿的层控热液型金、汞、锑、铅、锌矿床的大量发育为特征;东部的武当—大别地区则以与燕山期火山-侵入活动有关的金、钼、铜、萤石、膨润土等矿床较发育。据此,将秦岭成矿省划分为两个成矿带,即西秦岭金汞锑成矿带和武当—大别多金属萤石膨润土成矿带。
4扬子成矿省
扬子成矿省的范围与扬子地台基本相当,地跨云南、四川、重庆、贵州、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浙江等省(直辖市),包括几乎整个长江流域及南黄海。
扬子地台是中国南方较为稳定的大地构造单元,总体呈北东向展布。基底岩系主要出露于地台边缘的隆起带,由太古宇—古元古界深变质岩和中新元古界浅变质岩组成,具“双层结构”特征。震旦纪—中三叠世,发育良好的沉积盖层,主要由浅海相碳酸盐岩建造、碎屑岩-泥质岩建造和滨海相-陆相含煤建造等组成,局部层位出现冰碛层、浊流沉积及玄武岩喷溢。中下三叠统富含膏盐的碳酸盐岩分布广泛,不仅赋存有石膏、石盐等矿床,也是矽卡岩型铁铜、锡多金属矿床的重要围岩和石油、天然气的重要储层。晚三叠世以来,地台东部受西太平洋板块运动影响,表现出强烈的“活化”特征,形成多旋回褶皱构造、多期次断裂构造和中酸性及中基性火山-侵入岩系,以铁、铜为主的内生金属矿床非常发育;地台西部则受特提斯洋活动的影响,裂陷作用较强,形成四川、滇中等红色盆地,陆相含煤建造和含膏盐建造及滇中砂岩铜矿、綦江式沉积铁矿、热液型汞锑金矿床等较发育。
扬子成矿省中生代成矿作用以铁、铜的大规模成矿为特色,形成大冶—九江、安徽沿江、赣东北、滇中、万源等以铁铜为主的矿集区。汞、铅锌、天然气、芒硝、石膏等矿产亦较重要,形成峨眉山芒硝矿集区、重庆天然气石膏铁矿集区、湘黔渝汞矿集区、苏锡常铅锌矿集区等。
根据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和中生代成矿特征,扬子成矿省进一步划分为4个成矿带(区),即扬子地台西南缘铜盐类成矿区、川渝天然气盐类成矿区、长江中下游铁铜硫成矿带和浙赣湘黔汞锑金成矿带。
5华南成矿省
华南成矿省位于中国东南部,地跨云南、广西、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及香港、澳门、台湾等省(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在大地构造上包括华南褶皱系、东南沿海及台湾褶皱系、南海地台等构造单元。
华南大陆及海南岛在总体上是一个卷入了古—中元古代陆壳的加里东褶皱带,志留纪末与扬子陆块拼贴组成古华南大陆;晚古生代—中三叠世,整个华南地区处于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在元古宇—下古生界基底之上形成以浅海相碳酸盐岩、碎屑岩及硅质岩为主的沉积盖层,闽粤沿海地带印支期变质作用与岩浆作用显著增强。晚三叠世—早白垩世,处于滨太平洋大陆边缘活动带,构造岩浆作用强烈,形成大规模的大陆壳源花岗岩类和陆缘壳源-壳幔混源中酸性火山-侵入岩以及大量的有色、稀有金属矿床。晚白垩世—第三纪,伴随新特提斯洋的关闭、印度板块北移并与欧亚大陆碰撞,使华南大陆向东南部离散、板内成盆及陆缘造海,为膏盐、油气的形成提供了场地准备。
华南成矿省中生代成矿作用以钨、锡、金、银的大规模成矿为特色,形成湘南、大余—始兴、赣东南、大桂山、粤西南、海陆丰、滇东南、丹池等以钨锡为主的矿集区和兴义—百色、琼西、廉江等以金银为主的矿集区。铜、铅锌、锑、萤石、煤等矿产亦较重要,形成大明山铜钨矿集区、湘中锑钨金矿集区、武义—新昌萤石矿集区、常宁铅锌金矿集区、萍乡—高安煤钨铌钽矿集区。
根据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和中生代成矿特征,华南成矿省可进一步划分为7个成矿带(区),即滇黔桂金锡锰成矿带、湘桂钨锡锑成矿带、浙赣钨锡萤石成矿带、粤闽钨锡多金属成矿带、桂粤金银锡成矿带、浙闽粤锡铅锌叶蜡石成矿带和海南金钼成矿区。
(二)中亚成矿域
中亚成矿域特指滨太平洋成矿域和特提斯成矿域范围以外的中国西北地区,包括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宁夏等省(自治区)的大部或一部分。该成矿域在古生代是古亚洲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生代主要处于内陆构造环境,以沉积成矿作用为主,岩浆成矿作用较弱。根据构造单元性质及成矿特征的不同,可划分为北疆、塔里木、昆仑—祁连省三个成矿省。
1北疆成矿省
北疆成矿省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包括甘肃省北部和内蒙古西部的一部分。在大地构造上包括阿尔泰褶皱系、准噶尔褶皱系、天山褶皱系等构造单元。
北疆成矿省区域构造格局由阿尔泰—额尔齐斯、北准噶尔、伊林哈别尔尕—觉罗塔格等古生代陆缘增生褶皱带和准噶尔、伊犁—伊塞克湖、中天山等包含中新元古界变质基底的微陆块以及北山裂谷带等组成。早二叠世末,西伯利亚板块南缘活动带与塔里木—华北板块北缘活动带发生碰接,形成统一的亚洲北大陆。晚二叠世—白垩纪,受印度板块、西伯利亚板块从南北双向挤压及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的共同影响下,山系与盆地相间出现,断块升降明显,并产生一系列巨大的走滑断裂和推覆构造,为煤、石油、天然气等矿产的形成提供了场地准备,阿尔泰、北山等地有不甚强烈的钙碱性、偏碱性岩浆活动。
北疆成矿省中生代成矿作用以煤、稀有金属的大规模成矿为特色,形成乌鲁木齐及哈密等以煤为主的矿集区和阿勒泰以锂铍铌钽为主的矿集区。含煤建造由中下侏罗统陆相碎屑岩及泥质岩组成,稀有金属矿床则与印支-燕山期偏碱性岩浆活动有关。
根据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和中生代成矿特征,北疆成矿省可进一步划分为4个成矿带,即阿尔泰稀有金属成矿带、准噶尔—哈密煤石油耐火粘土成矿带、西天山煤耐火粘土成矿带和北山金多金属成矿带。
2塔里木成矿省
塔里木成矿省的范围与塔里木地台基本相当,华北地台西缘的阿拉善台隆亦划归该成矿省。在行政区划上跨越新疆、甘肃、宁夏等省(自治区)。
塔里木地台为镶嵌于天山、昆仑山褶皱造山带之间的菱形地块,基底由新太古界—古元古界中深变质岩和中新元古界浅变质岩组成,其上为未变质的由震旦系陆缘裂谷型复理石建造和古生界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组成的沉积盖层,陆内盆地沉积以河湖相碎屑岩及泥质岩为主。除盆地边缘出露变质基底及古生界盖层,盆地内部绝大部分被沙漠及戈壁覆盖。
塔里木成矿省地质工作程度较低,已知的中生代矿床较少。塔里木坳陷沉积盆地北缘及南缘产有由中下侏罗统河流-湖沼相碎屑岩及泥质岩组成的含煤建造,阿拉善台隆产有煤、石膏等矿床。据此,可将该成矿省进一步划分为3个成矿带,即北塔里木煤成矿带、南塔里木煤成矿带和阿拉善石膏煤成矿带。
3昆仑—祁连成矿省
昆仑-祁连成矿省位于横亘中国中部的昆仑—祁连—秦岭褶皱造山带中西段,地跨新疆、青海、甘肃、宁夏等省(自治区),在大地构造上包括西昆仑褶皱系、东昆仑褶皱系、祁连褶皱系等构造单元。
区域地质构造演化与秦岭褶皱系相似,经历了太古宙—古元古代结晶基底形成、长城纪—青白口纪秦昆海洋形成演化、震旦纪—志留纪秦祁洋形成演化、泥盆纪—三叠纪(早中三叠世)古特提斯洋形成演化和中新生代滨太平洋及新特提斯叠加改造五大发展阶段(程裕淇等,1994)。
昆仑—祁连成矿省的范围较大,但中生代成矿作用不强。青海甘肃相邻区的木里—大通及兰州—靖远一带山间谷地中产有中侏罗统河湖-沼泽相含煤碎屑沉积建造,煤层与油页岩共生。柴达木盆地周缘产有滩间山、五龙沟等金矿床以及克孜勒萨依等铜矿床。据此,可将昆仑—祁连成矿省进一步划分为两个成矿带,即昆仑铜金成矿带和祁连煤油页岩成矿带。
(三)特提斯成矿域
特提斯成矿域位于中国西南部的川滇青藏地区,包括青藏高原主体及喜马拉雅山、西南“三江”等广大区域。区域性断裂和褶皱均以弧形展布为特点,中西部主要构造线大致呈东西向展布,向东南急转为近南北向。澜沧江、班公错—怒江、雅鲁藏布江3条含有蛇绿岩的结合带(深断裂带)和古特提斯北带与南带、新特提斯北带与南带4个地体(地块)相间排列,构成独具特色的条带状构造格局。该成矿域包括两个成矿省,即西藏成矿省和川滇成矿省。
1西藏成矿省
西藏成矿省的范围与西藏自治区基本相当,但藏东和藏北部分地区划归川滇成矿省。区域大地构造演化经历前奥陶纪陆壳基底形成、早古生代萌特提斯、晚古生代古特提斯、中生代新特提斯和新生代陆壳改造、高原隆升等发展阶段,形成由喜马拉雅(逆冲)板片、雅鲁藏布江结合带、冈底斯陆缘活动带、班公错—怒江结合带和羌塘—唐古拉陆块组成的基本构造格局。
西藏成矿省自然条件恶劣、地质工作程度很低,已知的中生代矿床较少。主要矿床类型有产于燕山期—喜马拉雅早期超基性岩中的岩浆型铬矿床、产于三叠系海陆过渡相碎屑岩中的煤矿床、产于中生界浅海-湖相碳酸盐岩中的石膏油页岩矿床以及与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期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伟晶岩型白云母矿床、矽卡岩型铁矿床等。
根据目前掌握的地质矿产资料,可将西藏成矿省进一步划分为3个成矿带,即羌塘石膏油页岩煤成矿带、冈底斯铬铁白云母成矿带和喜马拉雅铬成矿带。
2川滇成矿省
川滇成矿省地跨四川、云南、西藏、青海等省(自治区)。在大地构造上属于华南板块,具有扬子古陆边缘活动带性质,包括羌北—昌都—思茅微陆块、金沙江结合带、松潘—甘孜活动带及红河—龙门山推覆带等构造单元。
川滇成矿省中生代成矿作用较强,以金、锡、铁、锂铍、石膏、白云母、水晶等矿产为主。金矿主要分布于松潘、甘孜—丘洛,锡矿和铁矿主要分布于滇西,石膏主要分布于藏东,锂铍、白云母、水晶主要分布于丹巴—道孚一带。
根据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和中生代成矿特征,川滇成矿省可进一步划分为两个成矿带,即松潘甘孜金银白云母成矿带和三江石膏锡铁成矿带。
一、控制岩相古地理格局的古构造
早、中三叠世中、下扬子海域位于特提斯海东端北部的大陆边缘,向东与古太平洋相通,古生物群具有明显的特提斯特色,但也混有太平洋分子。该区地处低纬度古干旱气候区,是我国南方最后一次大规模海侵区,海相碳酸盐岩—蒸发岩广泛发育。中、晚三叠世之交的印支运动对本区影响很大,基本结束了本区海相沉积的历史,海相碳酸盐岩—蒸发岩沉积被以陆相为主的陆源碎屑岩沉积所代替。
本区早、中三叠世的古地理格局、岩相分布和蒸发岩的发育,明显地受先期和同期古构造以及海侵进程的控制,古构造的研究对恢复岩相古地理和探讨蒸发岩的分布规律极为重要。印支运动及燕山运动在本区活动强烈,三叠纪地层遭受多次破坏和剥蚀,大部地区支离破碎、残缺不全,或被更新的地层所覆盖,除鄂西地区外,露头多不连续。因此,从岩相分析入手,结合古构造研究,从地史演化的总趋势方面再造古地理轮廓和成盐环境更为必要。
对本地区早、中三叠世古地理格局具有决定意义的主要是一些先期和同期活动的深断裂、以及前地形特点。
1先期和同期的重要深断裂
这些深断裂包括岩石圈断裂和壳断裂,也包括某些大断裂,它们通常在重力、磁异常、岩浆岩分布、构造形迹以及岩相分布方面具有明显的反映,一般都有长期活动的历史,常是大的构造单元的分界线。控制本地区早、中三叠世岩相古地理轮廓和成盐环境的主要深断裂有:郯城-庐江深断裂、襄樊-广济深断裂、城口-房县深断裂、江南深断裂、大庸-吉首深断裂、溆浦-四堡深断裂和江山-绍兴深断裂(图20)。这些断裂都是本区最大的构造岩相单元的分区界线。
①郯城-庐江深断裂:这是一条纵贯我国东部地区的巨型断裂带,对于其总体结构、断裂效应切割深度、平移幅度及活动历史等已有许多精辟的论文述及,尽管对某些问题还有不少争议,但作为华北地台与下扬子准地台的分界,都是公认的事实,至于对早、中三叠世岩相古地理的影响,尚缺少比较深入的了解。
②襄樊-广济深断裂及城口-房县深断裂:襄樊-广济深断裂东起广济,向北西经黄岗、孝感至襄樊与东西向的城口-房县深断裂相接。断裂带南北的地层发育、构造变形、岩浆活动、地貌特征都有明显的差异,是扬子准地台与淮阳地块和秦巴褶皱系的分界线。该断裂带自元古宙至新生代均有活动。海相三叠系仅在断裂以南发育,三叠纪时中下扬子海是否继续向北扩展尚难以判断。
③江南深断裂及大庸-吉首断裂:江南深断裂东自茅山向西南经泾县至九江,再转向西延伸至崇阳、岳阳,至慈利与北东走向的大庸-吉首深断裂相接并延至贵州境内,这是一条控
图20 长江中、下游地区三叠纪古构造图
1—T1-3露头;2—T3露头;3—Pt-Mz长期活动的深断裂及编号;4—Pz1-Mz长期活动的深断裂及编号;5—剖面位置及编号;6—晚二叠世碳酸盐沉积区(长兴组P2ch)与硅质岩沉积区(大隆组P2d)。断裂名称:Ⅰ—郯城-庐江深断裂(Pt-Mz);Ⅱ—襄樊-广济深断裂(Pt-Mz);Ⅲ—城口-房县深断裂(Pt-Mz);Ⅳ—江南深断裂(Pt-Pz);V—大庸-吉首深断裂(Pt-Pz);Ⅵ—溆浦-四堡深断裂(Pt-Mz)。①齐岳山断裂;②建始-郁江断裂;③咸丰-沿河断裂;④来凤-刘家场断裂;⑤马良坪-都镇湾断裂;⑥梁子湖断裂;⑦祁东-湘潭断裂;⑧吉市-德安断裂;⑨宜丰-景德镇断裂;10休宁-江阴断裂;11广德-嵩山断裂;12远安断裂;13南漳-荆门断裂;14钟祥-天门断裂。剖面位置:1—湖山;2—龙潭;3—小力山煤矿;4—嵩山;5—张渚;6—牛头山;7—煤山;8—马家山;9—白牡山;10—南陵湖;11—叶村;12—分水岭;13—孤峰;14—晏公堂;15—瑶头岭;16—山门洞;17—铜头尖;18—拉犁尖;19—扁担山;20—胡家屋;21—殷坑;22—吴田;23—韭菜山;24—东马鞍山;25—坐山;26—仙木差;27—黄沙岭;28—杨家;29—锡子窑;30—战山;31—双凤;32—石背;33—广黄;34—马叫;35—黄金山;36—沙田;37—大玉庙;38—观音山;39—通山;40—和平山;41—郭家沟;42—胡家湾;43—小茅坪;44—苏家桥;45—信陵镇;46—大峡口;47—兵书宝剑峡;48—溪丘湾;49—两河口;50—高桥;51—大埫;52—野猫水;53—高胜堂;54—大横路;55—纳水溪;56—瓦窑坡;57—三岔;58—尖山寺;59—沙道沟;60—七眼井;61—白坪;62—野猪坡;63—洪家关;64—井家垭;65—沿公渡;66—五柱桥;67—杨柳铺;68—水清垭;69—熊家庄;70—利福塔;71—毛坝;72—株木;73—施家山;74—大玻璃;75—中方;76—双江桥;77—牛马司;78—江木岭;79—吴家岭。
制震旦纪—早古生代扬子陆表海陆棚边缘的深断裂带,西侧和北侧是以浅水碳酸盐沉积为主的稳定型沉积组合,南侧和东侧是陆坡与边缘海的深水碳酸盐和陆源碎屑沉积组合。两侧古生物群也迥异。这条断裂带形成于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活动强烈,在晚古生代及中生代也有表现。
④江山-绍兴深断裂:该断裂近东西向延伸,自绍兴向西大致沿浙干线经江山、铅山、宜春至萍乡并与湖南攸县断裂相交。该断裂形成于晋宁期,在早古生代强烈活动,是早古生代江南过渡型沉积与华南活动型沉积区的分界线。断裂带以南的华南区,加里东运动发生强烈的褶皱和断裂活动,地壳上升遭受剥蚀,成为晚古生代至三叠纪主要的陆源碎屑供给区,极大地影响着中下扬子区的岩相分布。
⑤溆浦-四堡深断裂:大致从安化向西南经溆浦到广西的四堡。沿断裂带有明显的重力梯度和磁异常反映,且具有深源异常特征。该断裂亦形成于元古宙,断层两侧震旦系和下古生界的厚度和岩相也有明显差异。西侧晚古生代曾多次升降,不同地区间或见晚古生代各纪地层不整合超覆关系,也偶有三叠系下统碳酸盐岩层零散出露。
除上述决定早、中三叠世古地理基本格局的重要深断裂外,尚有齐岳山断裂、建始-郁江断裂、咸丰-沿河断裂、来凤-刘家场断裂、马良坪-都镇湾断裂、梁子湖断裂、祁东-湘潭断裂、吉市-德安断裂、宜丰-景德镇断裂、休宁-江阴断裂、广德-嵩山断裂、远安断裂、南漳-荆门断裂、以及钟祥-天门断裂等。这些断裂一般为壳断裂或大断裂,它们多数形成于早古生代,尤其是加里东期末,对晚古生代及三叠纪地层岩相有一定控制作用。值得特别提及的是休宁-江阴断裂和广德-嵩山断裂,它们在晚三叠世末曾强烈活动,致使牛头山、张渚地带一度上升,高出海面遭受剥蚀,下三叠统殷坑组(或下青龙组)平行不整合盖在龙潭组之上,缺失长兴组沉积。该两条断裂也是三叠系的相变带。
2前地形对岩相分布的影响
古构造总是通过控制古地貌影响沉积相的变化,前地形的特点对发生在其上的沉积相类型、分布规律有直接关系,晚二叠世末,中、下扬子海域呈现着两种不同的自然地理景观和发育着两类绝然不同的沉积相。长兴组所代表的是浅水碳酸盐台地沉积,有的地方还发育生物礁(利川、长兴),大隆组代表的是深水台间海盆硅质岩沉积。这种高低起伏的前海底地形对三叠纪的岩相分布具有决定性影响。三叠纪中、下扬子海底地形的深浅变化以及相带的分布与晚二叠纪间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关系,尤其是在早三叠纪印度期表现得更为清楚。掌握晚二叠世岩相古地理的基本格局,有助于预测和判断三叠纪岩相的延展范围及古地理演变的总趋势。
二、古地理基本格局及其演化
在对鄂西、鄂东、宁镇地区二十余条主干剖面和辅助剖面的测制和相分析所取得的第一性资料的基础上,收集和整理了前人资料,精选出近80条有代表性的岩相剖面作为编制岩相古地理图的基础资料。同时结合古构造研究及地史分析,分别编制了印度期、奥仑尼克期早期、奥仑尼克期晚期、安尼西期早期四个时期的岩相古地理图,基本上恢复了早、中三叠世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古地理面貌、演化趋势及成盐的自然地理环境。
1印度期的古地理(图21)
图21 长江中、下游地区早三叠世印度期岩相古地理图
1—碳酸盐台地相区;2-上斜坡相区;3—下斜坡-盆地边缘相区;4-盆地底部泥岩相区;5—陆源碎屑-碳酸盐混合型滨浅海相区;6—陆源碎屑滨浅海相区;7—陆棚边缘鲕粒滩;8—水下碳酸盐碎屑流沉积;9—陆源沉积物供给方向;10—剖面位置及编号(说明见图20)。
印度期地层包括宁镇地区的青龙组下部、安徽的殷坑组、鄂东南的大冶组(或大冶群的1~4岩性段)、鄂西的瑞坪组、赣中的大冶群下部和湘中的大冶组。
晚二叠世末曾发生过短暂的海平面下降,因而常导致印度期地层与长兴组之间呈现假整合接触关系,甚至长兴组亦遭受不同程度的侵蚀(广德、宜兴一带)。印度期开始了新的海侵,海侵范围与二叠纪相仿,古地理格局继承了晚二叠世的状况。大体上,在原大隆组分布区继续保持了深水盆地环境,在长兴组分布区则发育了浅水碳酸盐台地。二者之间为台地与盆地过渡的斜坡带。所不同的是从印度期开始,古气候转变为干旱气候,蒸发作用加强,海水开始咸化,海相无脊椎生物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呈现出与二叠纪绝然不同的化石组合,岩相组成也具有极大的差异。
根据相分析结果,可划分出六个相区:
①碳酸盐台地相区:该相区基本上是处于正常波基面以上的浅水区,相区内常见的相类型为以各种颗粒为主的碳酸盐滩、潮坪和泻湖。相区内岩相类型较复杂,鲕粒灰岩和鲕粒一核形石粒灰岩多构成广布于浅海中的各种浅滩或砂体;灰泥岩、含腹足和介形虫等生物屑的杂灰岩、蠕状灰岩等是泻湖、海湾等环境中的常见岩相;具藻纹层、鸟眼构造和干裂的白云质灰岩、微晶白云岩、膏晶白云岩则为干旱带潮坪相的组成岩相。在印度期,盐溶角砾岩尚不发育,这可能与古气候干旱程度和海水盐度还未达到普遍成盐条件有关。在这些岩相类型中,以各种粒灰岩组成的滩相最具特征和易于识别,尤其是厚度超过数米甚至达四五十米的巨厚的鲕粒灰岩,它们往往代表分布在碳酸盐台地边缘并面向开阔海域的障壁砂滩。在鄂西的利川(高升堂、纳水溪、尖山寺),姊归大峡口,南漳苏家桥,鄂东南的沙田、马叫、太子庙、西畈李、蒲圻和通山,桑植的利福塔,苏南无锡嵩山和宜兴张渚,皖南的休宁和赣东北的景德镇等地,均有此类鲕粒砂体出露,它们均位于区内两个台地的边缘。这两个台地是利川-姊归台地和江南台地。利川-姊归台地分布在利川地区,呈北东向展布,向北东至巴东姊归一带转而向东延伸,向南西进入四川境内。台地的发育受深断裂控制明显,西界有齐岳山断裂,东界有建始-郁江断裂,东西走向的北段南界与都镇湾-马良坪断裂有关,东端被南漳-荆门断裂截断。江南台地横贯本区中部,是研究区内最大的沉积单元。这个台地的部位大体与“江南古陆”一致,自湘西北桑植一带向东延伸进入湖北,经鄂东、赣北、皖南、浙西至无锡地区;向西南延伸进入贵州境内。台地西界及北界受大庸-吉首深断裂(西部)以及休宁-江阴和广德-嵩山深断裂(东部)控制;南界可能被溆浦-四堡深断裂(西部)和宜丰-景德镇断裂所限。台地全长达千余公里,宽百余公里。台地中部和南部由于受后期构造影响,地层大部被剥蚀,仅在辰溪、怀化、景德镇、休宁等地还残留有少数露头可作为其存在的踪迹。鲕粒砂体主要沿台地北部边缘分布,显示该边缘可能是面向开阔海的迎风边缘。台地南部与赣中陆源碎屑型滨浅海相区过渡,在湘中涟(源)邵(阳)地区由于三叠纪地层大部被剥蚀,从少数剖面分析,可能为开阔海台地与江南台地西段相接。
②上斜坡相区:该相区通常以一二十公里至近百公里的宽度沿台地边缘呈带状分布。主要岩相类型为中厚层灰泥岩和蠕状灰岩。其中常夹有强潮汐(退潮流)所形成的含小形腹足类生物屑、鲕粒和核形石的粒灰岩或填灰岩夹层(蒲圻)。某些地区还出现有多层由滑塌或风暴所引起的碎屑流砾屑灰岩夹层。这种砾屑灰岩所含的砾石多为板状灰泥岩,也有少量鲕粒灰岩碎块,基质为灰泥。在宜兴张渚、溧阳上黄、广德牛头山、泾县的孤峰、瑶头岭和晏公堂、蒲圻、黄石、桑植洪家关、恩施三岔、尖山寺等地,均有发育。有的地方可出现十数层,累积厚度达数十米(瑶头岭、黄石黄金山)。碎屑流砾屑灰岩的出现是台地斜坡的重要证据。在利川台地东缘、黄石、蒲圻等剖面中还发育有丘状交错层理的块状粉屑杂灰岩夹层,表明有些碎屑流可能是风暴成因。
③下斜坡-盆地边缘相区:该相区紧邻上斜坡相区发育,二者的界线不易区分,与盆地底部相区也呈过渡关系。主要岩相类型是薄层灰泥岩、条带状灰泥岩,以及瘤状灰岩,有时还夹有钙质泥岩。在泥灰岩、钙质页岩和瘤状灰岩中常含有丰富的双壳类和菊石化石。碎屑流砾屑灰岩沉积夹层也很常见,其出现部位与上斜坡相区一致,所不同的是层数更多,且伴随有碳酸盐浊积岩夹层。在该相区地层中未发现丘状交错层理。本相区主要分布在鄂西的恩施-建始台间海盆、下扬子海盆及江汉海盆中,是该三个海盆中的主要相区类型。
④盆地底部泥岩相区:主要岩相类型是钙质泥岩、页岩、夹有薄层泥灰岩及灰岩。其中常发育有多层细粒无组构浊积灰岩(黄石石料场、柯家湾等),岩相内常见有草莓状黄铁矿。泥岩和钙质页岩中普遍产丰富的双壳类和菊石类化石。该相区主要分布在巢县、铜陵和安庆地区,京山吴家岭,以及鹤峰的七眼井等地,代表三个海盆最深的底部沉积。
⑤陆源碎屑-碳酸盐混合型滨浅海相区:主要岩相类型为粉砂质页岩、粉砂岩、页岩及砂质灰岩,有的地方有鲕粒灰岩(上高杨家),含有丰富的海相双壳、菊石、腕足等化石,显示出从碳酸盐沉积环境向陆源碎屑沉积环境过渡的特点。该相区主要分布在赣中的萍乡、上高一带,其北界受宜丰-景德镇断裂控制。
⑥陆源碎屑滨浅海相区:主要分布在江山-绍兴深断裂以南,与萍乡-高安混合型滨浅海相区主要区别是陆源碎屑含量增多和变粗,碳酸盐岩减少,岩层向南越过江山-绍兴深断裂突然增厚。出露较好的地区有莲花的石背及铅山的局里,主要岩相为粉砂岩、页岩及钙质页岩,常夹有泥质灰岩或泥灰岩,产双壳和菊石类化石。在石背还见有长石石英砂岩。可见,该相区更接近陆源碎屑供给区。从碎屑组分的含量、成分、粒度的变化等分析,物源来自东南,可能与华南加里东褶皱带再次活动有关。
综上所述,印度期的古地理格局及相区的分布,明显受深断裂的控制,从南向北可归纳为三个大的沉积区,江山-绍兴深断裂以南为陆源碎屑为主的混水滨浅海沉积区;江南深断裂以北为深水盆地钙泥质沉积区;二者之间为碳酸盐台地。总之,印度期中、下扬子海的地形特点是南浅北深,沉积特点是南为混水陆湖碎屑沉积区,北为清水碳酸盐沉积区。需要特别提及的是中、下扬子海的北部,在邻近郯城-庐江深断裂和襄樊-广济深断裂的地带,不但没有发现近岸边缘相的沉积,而且还表现海盆在不断加深。因此,中、下扬子海盆的北部边缘尚难以确定。这个问题的解决,将涉及一些更为复杂的重大地质问题。后文还将对其讨论。
2奥仑尼克期早期古地理(图22)
奥仑尼克期早期地层包括宁镇地区的青龙组中部、安徽的和龙山组、鄂东的大冶群第5和第6岩性段(原嘉陵江组下部)、鄂西的小河组或嘉陵江组下部、湘西北与湘中的嘉陵江组下部以及赣中萍乡—上高地区的大冶群中部。
该期地层与印度期地层连续沉积,奥仑尼克期早期的中、下扬子区的古地理面貌是印度期的继续和发展,其最大的变化是由于碳酸盐台地潮坪迅速向海推进,而使台地范围不断扩大,海盆不断缩小。鄂西地区恩施-建始台间海槽完全被潮坪沉积物填满致使深水海盆消失,利川-姊归台地与江南台地连成一片。在京山、钟祥地区普遍有潮坪白云岩、盐溶角砾岩
图22 长江中、下游地区早三叠世奥仑尼克早期岩相古地理图
1—鲕粒滩-膏晶白云岩潮坪-泻湖相区(碳酸盐台地区相);2—斜坡灰泥沉积相区;3—盆地泥灰质沉积相区;4—陆源碎屑-碳酸盐混合沉积滨浅海相区;5—陆源碎屑滨浅海沉积相区;6—鲕粒滩;7—水下碳酸盐碎屑流沉积区;8—石膏沉积区;9—陆源沉积物供给方向;10—剖面位置及编号(说明见图20)。
等萨布哈型滨岸沉积(京山吴家岭),表明这时江汉海盆可能也已演化为辽阔的台地型沉积。在湘中,江南台地向南推进至涟源地区。总之,由于潮坪的迅速扩大,海盆的消失,整个中扬子地区变成为一个统一的蒸发强烈的陆表海碳酸盐台地。在下扬子地区,台地相区的北界依然被江南深断裂和休宁-江阴深断裂所限,沿景德镇、休宁、无锡—线堆积有鲕粒滩和潮坪膏晶白云岩,但盐溶角砾岩没有中扬子地区发育。该地区台地侧向加积速度缓慢,下扬子海盆范围与印度期相仿,但由于相邻台地的推进及不断向上建筑,减少了陆源物质进入,而来自台地的碳酸盐沉积物供给充足,致使盆地沉积物中陆源泥质大量减少,盆地开始变浅。奥仑尼克期早期下扬子盆地相的主要岩相类型有蠕状灰岩、中薄层灰泥岩、条带状灰泥岩及泥灰岩。其中蠕状灰岩最发育,分布也最为普遍,表明盆地海水更为平静和比较停滞。较多的陆源泥主要沉积在临近郯城-庐江深断裂的巢县、安庆一带,其岩相组成主要为泥灰岩、钙质泥岩和页岩夹层。从江南台地边缘向盆地的过渡地带,仍分布有一条台地斜坡带,在常州(武进二井)、宜兴张渚、广德牛头山以及泾县地区均有碎屑流沉积,其中泾县和牛头山地区最发育,表明那里存在着较陡的斜坡,可能与休宁-江阴深断裂的活动有关。在萍乡-上高地区,仍然是陆源碎屑与碳酸盐混合型滨浅海沉积区,并有正常海相化石产出,表明该区海水盐度正常,并临近陆源供给区,与印度期不同的是碳酸盐岩比例更小。向南在莲花石背和铅山局里,主要以泥质及粉砂质为主,正常海生物化石和菊石伴生,并见有长石石英砂岩,表明海水更浅,盐度正常,距陆源区更为接近。
奥仑尼克期早期,可以划分为五个相区,它们是鲕粒碳酸盐滩-膏晶白云岩潮坪(萨布哈)-泻湖相区,即碳酸盐台地相区;斜坡灰泥沉积相区;盆地泥灰质沉积相区;陆源碎屑-碳酸盐混合沉积滨浅海相区和陆源碎屑滨浅海相区。
总之,奥仑尼克期早期,由于潮坪迅速向海推进,西部台间海槽被填平而消失,利川-姊归台地与江南台地相连,形成地域更为广阔的陆表海碳酸盐岩-蒸发岩台地。气候的更加炎热干旱,开始呈现良好的成盐环境,石膏沉积非常普遍,盐溶角砾岩极为常见。在下扬子海域,古地理轮廓与印度期没有大的变化,只有盆地开始变浅,陆源泥含量更为减少,成盐条件尚不理想,盐溶角砾岩也不甚发育。赣中地区伴随更多的陆源碎屑沉积物的供给,必然有大量淡水流入,海水盐度趋于正常,不具备成盐条件。仅在局部地区(上高杨家)或许有膏晶白云岩沉积的潮坪环境出现。
3奥仑尼克期晚期古地理(图23)
奥仑尼克期晚期地层包括宁镇地区青龙组上部、安徽的南陵湖组、鄂东的小河组上部、湘中嘉陵江组上部以及赣中萍乡-上高地区大冶群上部。
奥仑尼克期晚期的古地理格局和相区的分布与早期相比较没有重大的变化。中扬子区继续呈现陆表海碳酸盐岩-蒸发岩台地,台地上发育有膏晶白云岩沉积的潮坪、萨布哈、盐湖、超咸化浅水洼地,盐化泻湖或海湾以及以鲕粒为主的各种碳酸盐滩等,主要岩相类型为藻纹层白云岩、膏晶白云岩、灰泥岩和石膏岩,地表多溶蚀为厚度不等的盐溶角砾岩。地层的垂直层序比较复杂、随时随地而异,由灰岩-白云岩-盐溶角砾岩构成的旋回性,可能反映海水深浅及盐度周期性变化引起的岩相迁移。故而各地旋回发育的规模和次数都不尽相同。膏岩层的塑性变形和在地表的溶蚀、去膏化和去白云石化作用常破坏了原剖面的层序结构,都增加了对比的难度。在下扬子地区,奥仑尼克期晚期与早期的古地理格局虽无大的变化,但台地与盆地的位置,相区的分布则明显呈现出向北西推移的特点。台地边缘从休宁
图23 长江中、下游地区早三叠世奥仑尼克晚期岩相古地理图
1—鲕粒滩-膏晶白云岩潮坪-泻湖相区(碳酸盐台地相区);2—斜坡灰泥相区;3—盆地瘤状灰岩相区;4—陆源碎屑滨浅海相区;5—鲕粒滩;6—水下碳酸盐碎屑流沉积区;7—石膏沉积区;8—陆源沉积物供给方向;9—剖面位置及编号(说明见图20)。
—长兴—嵩山一线推移到宁国—宣城—镇江一线。现已发现,在宁国山门洞南陵湖组中鲕粒灰岩厚达5563m,牛头山2478m,张渚465m。镇江小力山煤矿也有鲕粒灰岩产出。组成台地边缘障壁滩的鲕粒滩带,比奥仑尼克期早期的分布位置向北推进了约40km至百余公里。从台地边缘鲕粒滩带,再向西北即过渡为斜坡相区。背景沉积主要为由中厚层灰泥岩组成的厚度大而结构单调的岩层。在泾县、铜陵、安庆等地还夹有碎屑流砾屑灰岩,表明斜坡相区也随之向北西的海盆方向推进。盆地底部在临近郯庐断裂带的巢县、怀宁地区,瘤状灰岩是主要岩相类型,局部地区也夹有碎屑流砾屑灰岩。但相区位置也更向北西转移,基本上分布在长江以北。下扬子地区的成盐条件尚不理想,盐溶角砾岩也不如中扬子区发育。奥仑尼克期晚期的湘中地区,潮坪白云岩广泛发育,但成盐条件不好,赣中地区此时则全部被陆源碎屑滨浅海沉积物所占据。
综上所述,奥仑尼克期晚期,中、下扬子区可以区分出鲕粒滩-膏晶白云岩潮坪-泻湖相区,即碳酸盐台地相区、斜坡灰泥相区、盆地瘤状灰岩相区和陆源碎屑滨浅海相区。
奥仑尼克期晚期的古地理及相区的展布表明,该时期在中扬子区成盐条件最为有利,下扬子地区仍有深水海盆发育,但其范围由于江南台地的向海推进已更加缩小,海底仍向临近郯庐深断裂地带不断加深。
4安尼西期早期古地理(图24)
安尼西期早期地层包括宁镇地区的周冲村组、安徽的东马鞍山组、鄂东的陆水河组、宜昌远安地区的鹿家沟组、鄂西南的巴东组第一岩性段,以及萍乡、上高地区的杨家群下部。
由于遭受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的影响,中三叠世地层多被剥蚀而残留不全,尤其是下扬子和湘中、赣北地区,保存较好的完整剖面非常稀少,这就为恢复该期的岩相古地理造成极大困难。为此,只好更多地根据整个三叠纪古地理演化的总趋势进行综合分析和推断。
安尼西期是三叠纪开始大范围发生海退的时期,也是从碳酸盐岩-蒸发岩沉积向陆源碎屑沉积转变的过渡阶段。古地理面貌与岩相特点和早三叠世相比较有很大变化。
安尼西期早期在本区可划分出以下五个相区类型:
膏晶白云岩潮坪-盐湖-盐化泻湖相区:主要分布在鄂西-鄂西南和下扬子两个地区。在鄂西峡区及利川-恩施地区地层发育较完整,主要岩相类型为藻纹层白云岩、膏晶白云岩、白云质灰泥岩、白云质泥岩和石膏岩(仅见于钻孔内)。在地表盐溶角砾岩极为发育,且分布普遍,各地层数不一,通常有2~6层不等。该相区地层在利川-恩施地区最厚,可达160~200m。向峡区变薄,大峡口一带仅厚48m。该相区成盐条件最好。在下扬子区,露头分布非常零散,大多出露不全,岩相类型较鄂西相区简单,主要由白云岩和盐溶角砾岩(地表)组成。经钻孔揭露,在地下多见有石膏层,有的石膏岩层系厚度可达数百米,如贵池、东湖、繁昌白马山、当涂钟山、无为汤沟、南京等地所见。石膏单层厚度也很大,个别地区可达280m。
浅海灰泥-泥质沉积相区:仅出现在鄂东地区,主要岩相为灰岩、泥灰岩及泥岩,该相区地层出露极差,仅个别地点见有较完整剖面(蒲圻陆水河),空间展布情况不详。
下部浅海碳酸盐沉积,上部陆源碎屑沉积相区:主要分布在湘西北和鄂西南漳地区,围绕膏晶白云岩潮坪-盐湖-盐化泻湖相区分布,为其与陆源碎屑滨浅海相区的过渡环境。
陆源碎屑滨浅海相区:仅有少数露头出露在荆门,涟源和上高等地。主要岩相为泥岩、泥质粉砂岩和细砂岩,产海相双壳类化石,有的地区还含植物碎片。由于露头稀少,相区范围不详。
图24 长江中、下游地区中三叠世安尼西期早期岩相古地理图
1—膏晶白云岩潮坪-盐湖-咸化泻湖相区;2—浅海灰泥-泥质沉积相区;3—下部碳酸盐岩、上部碎屑岩浅海相区;4—陆源碎屑滨浅海相区;5—石膏沉积区;6—“绿豆岩”(火山玻屑凝灰岩)分布区;7—陆源沉积物供给方向;8—剖面位置及编号(说明见图20)。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从安尼西期早期开始,伴随海退,大量陆源碎屑沉积物开始注入。从相区的分布以及整个地区的构造背景分析,陆源物质供给方向有两个:一个来自东南华南褶皱带,另一个可能来自秦岭褶皱系,与这两个地区都可能在早印支期就开始活动有关。陆源碎屑的大量供应,必然伴随着大量淡水的注入,从而引起海水盐度降低。横贯全区的江南台地的解体、退缩和下扬子海盆被碳酸盐岩、蒸发岩填满而消失,是这个时期古地理演变的重要事件,其结果是形成利川-姊归和下扬子两个有利蒸发岩形成的地区。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流行用沟-弧-盆大陆增生模式解释华南大地构造演化,认为华南花岗岩同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到欧亚大陆板块之下并顺序向东南方向迁移的岩浆弧有成因联系(Jahn et al,1976;郭令智等,1983)。
但是现在发现了愈来愈多的事实同这个模式矛盾:①侏罗-白垩纪花岗岩不呈带状而呈面型展布,其出露宽度深入内陆超过1000 km。而一般俯冲带岩浆弧的宽度不超过100 km(Jahn等,1990;Collins 和 Vernon 1994)。②在大陆内部广泛分布的是早中生代(>150 Ma)以地壳重熔为主的S型花岗岩,晚中生代(145~75 Ma)体积有限的壳幔混合成因的火山-侵入杂岩仅分布在中下扬子和浙闽粤沿海地区,属于以英安岩-流纹岩为主的高钾钙碱性酸性岩石系列,既不同于以玄武岩-安山岩为主的岛弧型钙碱性系列,也不同于以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为主的安第斯型钙碱性系列。李文达等(1998)称其为大陆扩张-裂解型钙碱性系列。这些花岗岩和火山岩成分大多集中在最低熔成分附近。③如上所述,华南花岗岩的Nd模式年龄值集中在10~20 Ga范围内,平均为15 Ga,同本区出露的前寒武纪基底岩石的年龄以及火山岩、变质岩和花岗岩中继承锆石的平均年龄基本一致,说明其源岩主要为古-中元古代的基底岩石,甚至不排除有新太古代岩石的来源。由这些基底岩石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岩缺乏与板块消减作用相关的俯冲型岩浆岩的组成极性(李文达等,1998;刘红涛等,2002)。④日本海是在第三纪以后才张开的,在此之前,琉球群岛、日本列岛还是欧亚大陆边缘的一部分,所以中生代时期的亚洲大陆边缘至少应在现在大陆东延300 km处,即相当于现今日本和中国台湾所处的位置。因此,华南中生代岩浆活动所处的位置应为大陆边缘靠内陆一侧,不同于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陶奎元,1992)。⑤日本三波川-领家双变质带的同位素年龄为120~110 Ma(Otuki,1992),中国台湾中央山脉东侧玉里带的高压蓝片岩和含绿辉石岩的40 Ar/ 39 Ar年龄为110~100 Ma(Lo和Yui,1996),双变质带和高压蓝片岩是大洋板块向亚洲大陆之下俯冲的产物,说明古太平洋板块(Izanagi板块)的俯冲作用大约发生在晚侏罗世末—早白垩世初(135 Ma左右,Otsuki,1992);不无巧合的是,广东麒麟新生代玄武质角砾岩筒中辉长岩质麻粒岩捕虏体Sm-Nd等时线年龄为(1123 +781)Ma(徐夕生等,1999),证明中国东南大陆边缘底侵作用亦发生在这一时期,同太平洋板块向亚洲大陆俯冲的时间一致。⑥如果要使俯冲板块在远离台湾中央山脉700 km的湘赣地区,达到110 km至200 km左右的深度,大洋板块俯冲的角度当在10°左右(Zhou和Li,2000),显然已超出了地质上的置信程度;近年来地震层析的资料显示,太平洋板块沿日本海沟俯冲的角度在25°左右(Van der Voo等,1999,邵济安等,2001),并且到大致对应长春-沈阳一线的位置,发生陡直的冷板片下插,直达核幔边界的位置,说明大洋板片的俯冲不可能离远海沟达1000 km。为了解释华南如此宽阔的岩浆弧,周新民和李武显(2000,2002)推测晚中生代古太平洋板块沿台湾中央山脉东侧玉里带一线向亚洲大陆俯冲时俯冲的角度随时间而变化,中侏罗世时俯冲角度大约为10°,至白垩纪约为40°~50°。即便承认沿同一条俯冲带大洋板块俯冲角度可以随时间而变化,但是现今中国东南大陆边缘包括广泛的大陆架在内,并不存在或未证实存在180~120 Ma间的俯冲带岩石组合。
正是因为考虑到上述事实,近年来人们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假设,试图解释华南中生代花岗岩形成的地球动力学环境。例如,地幔上涌、地壳减薄及因太平洋板块相对中国大陆迅速向北移动而在中国东部大陆上产生的剪切断裂体系所伴生的张陷作用(陶奎元,1992);由早中生代板块拼贴碰撞向中新世末大陆伸展裂解机制的转换(毛建仁,1994,李文达等,1998);陆内俯冲与陆壳-岩石圈的巨大增厚(邓晋福等,1996,2000);晚侏罗世晚期-白垩纪初西太平洋古陆与亚洲大陆强烈的斜向碰撞(任纪舜等,1999);中晚侏罗世时太平洋板块的消减作用和玄武岩浆底侵作用、地壳深熔作用相结合(Zhou和Li,2000,周新民和李武显,2002);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亚洲东部岩石圈发生巨量减薄、山根垮塌,导致软流圈地幔侧向上升补偿(董树文等,2000),等等。由此可见,关于华南中生代花岗岩成因的构造机制,人们的认识还远未趋于一致,存在许多分歧和争论。本文基于前述的基本地质事实亦作如下的初步推断。
1)新元古代初(10Ga 左右)扬子板块同华夏板块大致沿现在江山-绍兴断裂带和HZH带的位置碰撞拼合,相应的形成新元古代花岗岩。新元古代末(820 Ma左右)大致沿碰撞对接带发生裂解,在陆壳背景上形成一个由浙、赣到桂、越(南)呈剪刀状张开的冒地槽,向赣东北、浙西北方向变浅、变窄,向赣南、湘南、粤、桂方向变深、变宽,出现深水海槽与海底隆起相间排列的构造格局(任纪舜等,1990)。也就是说,Rodinia超大陆的聚合和裂解控制了华南新元古代的构造演化和花岗岩浆活动。
2)早古生代末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继续相向运动。大致仍沿着HZH带这条古缝合带发生陆内的A型俯冲,导致其间的海槽最后消亡,褶皱隆起,形成大规模的加里东期花岗岩,只在其西南端广西钦州地区剩下一个残余海槽。从加里东期花岗岩和变形、变质作用主要集中在HZH带东南一侧的云开-武夷、诸广-武功等地区来看,华夏板块的西北边缘当时似乎具有活动大陆边缘的性质(丘元禧等,1996);至今在这里不曾发现加里东期的沟弧盆系、蛇绿岩、双变质带,同典型的碰撞造山带显著不同。这可能是因为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之间的海槽仅是一条十分狭窄的海道,而且在张开之后不久即开始闭合,在其中还堆积了巨厚的沉积物,从而避免了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之间的直接相撞(刘宝珺等,1993),或许这就是一种典型的“软碰撞”(任纪舜,1991)。钦州残余地槽则迟到三叠纪才完全闭合,造成桂东南地区的二叠-三叠纪花岗岩。
3)三叠纪时由于古特提斯洋向西北俯冲导致华南板块沿秦岭—大别山一线同华北板块最终碰撞拼合形成统一的中国大陆,同时在桂东南地区扬子板块同华夏板块最终拼合。上述拼合事件均属于劳亚超大陆聚合的一部分。如此强烈的碰撞作用和此后由此派生的沿基底断裂发生的推覆剪切可能导致局部的地壳加厚。这种加厚作用可使Moho面向下弯曲,从而形成Moho面起伏不平的形态。过于加厚的大陆岩石圈地幔在重力上变得不稳定,在对流和突发作用下被拆沉,并由较热的软流圈地幔所取代(Bird,1979;Kay and Kay,1993;Collins and Vernon,1994;邓晋福等,1996)。被拆沉的岩石圈地幔迅速下沉,热的软流圈则沿着地壳和地幔间的拆离面上升,从而使中、下地壳迅速受热发生熔融,形成板内大规模的三叠纪-中侏罗世S型花岗岩,包括在基底断裂控制下形成的南岭东西向花岗岩。但是在早-中侏罗世,南岭局部地区如赣南、粤西、桂东南等地已经开始了伸展裂解作用,发育了A型花岗岩、双峰式火山岩及玄武岩等(李献华等,2001;郭新生等,2001;陈培荣等,2002)。
4)中侏罗世开始,华南发生了由挤压向拉张的构造转换,标志是发育了40个左右近东西向的早、中侏罗世沉积盆地。盆地内广泛发育了中侏罗世双峰式火山岩、拉斑玄武岩、层状基性-超基性杂岩,盆地边缘发育 A 型花岗岩(李文达等,1998;陈培荣等,1999;舒良树和周新民,2002)。这可能正是中侏罗世末(160~150 Ma)劳亚超大陆开始裂解(Veevers,1994),在中国东部引发岩石圈大规模拆沉、减薄、软流圈地幔上隆所导致的结果(吴福元等,2000;邵济安等,2001)。大规模的裂解也伴随着地壳的减压熔融,形成华南燕山早期的弱过铝S型花岗岩。145~120 Ma岩石圈拉张、减薄达到高潮,伴随着出现花岗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的高峰。
5)晚侏罗世末—早白垩世初(135 Ma左右),古太平洋板块(Izanagi板块)向欧亚大陆作北西向斜向俯冲(Otsuki,1992),使中国东部的构造体制从古生代的东西方向彻底改变为中生代的北东—北北东方向(任纪舜等,1999),并在政和-大埔断裂以东的沿海地区造成以挤压和挤压-剪切为主的动力学环境,而华南内陆则仍以伸展体制为主(李献华等,1997;Li等,2000),可能是继续受劳亚大陆裂解控制的结果。HZH带作为一条古老缝合带,这时可能被重新活动,变成东南部强烈活动地区同西北部相对稳定地区之间的边界。在HZH带以东的广大地区发育一系列的北东—南西向陡倾断裂,均同晚三叠世至早白垩世的左旋拉分陆相盆地共生,证明这些断裂具有左旋性质。因板块俯冲诱发的底侵作用,导致大量地幔物质注入浙、闽、粤沿海地区,并同地壳物质在广阔的区域范围内相互作用,形成大面积的I 型花岗岩。而左旋走滑断裂则为花岗岩浆的定位提供了理想的条件,从而造成花岗岩冈左旋剪切断裂、拉分盆地在空间上密切共生(Gilder等,1996)。
6)晚白垩世早期(110 Ma)俯冲作用结束地壳趋于稳定,浙闽粤沿海地区的地球动力学环境也由挤压转向拉张。人工地震测深显示,沿福州-泉州-汕头一线,Moho面明显隆起,地壳减薄,具大陆地壳向海洋地壳过渡的边缘地区构造特征。下地壳横向变化剧烈,在下地壳下部尚有一数公里的高速致密壳-幔混合物质,可能是上地幔热物质上涌并迁移到下地壳的结果(廖其林等,1988;滕吉文等,1994)。广东普宁(徐夕生、周新民,1995)和澎湖列岛(SLChung等,1996)的新生代玄武岩中发现的辉长岩-麻粒岩捕虏体,可能就是上地幔物质底侵作用的实物证据。在来源于地幔的挥发分和岩浆的底侵作用下形成浙闽海岸带的晚白垩世A型碱性花岗岩;从而展示出中生代花岗岩岩浆活动总体上由西北内陆向东南沿海从三叠纪到晚白垩世由S型到I型最后到A型的时空分布样式。
华北、华南、华东、华中是按照中国地理大区划分的。
1、华东地区包括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上海市
2、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
3、华中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河南、江西
4、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
1、华北地区1949~1954年曾为一级行政区域。主要有丘陵、平原、山地三个地形带。属典型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面积1255万平方千米。1990年全区人口132亿。汉族为主,有蒙古、回、满等少数民族。是中国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铁矿储量占全国1/4,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区内工农业均较发达,是中国最大的能源工业基地、重要的钢铁基地和棉花基地。
2、华南地区属热带、南亚热带气候。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运输发达,经济基础较好。是中国经济建设的前沿,对外开放的窗口。拥有丰富的土地、水、气、生物、矿产和旅游资源,有较好的工业和商业外贸基础。
3、华东地区1950~1954年曾为一级行政区域。地形以丘陵、盆地、平原为主。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面积7947万平方千米。1990年人口332亿,占全国290%。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568198亿元,占全国322%;国民收入488819亿元,占全国339%(以上数字均不包括台湾省)。全区自然环境条件优越,物产资源丰富,商品生产发达,工业门类齐全,是中国综合技术水平较高的经济区。轻工、机械、电子工业在全国占主导地位。铁路、水运、公路、航运四通八达。是中国经济文化发达地区之一。
4、华中地区在自然地理上指中国秦岭、淮河以南,南岭以北,巫山、雪峰山以东长江流域。包括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和河南省、安徽省、江苏省的部分地区。
在研究沉积盆地过程中,不同构造地质学派研究盆地特征时都试图深入探讨盆地的成因机理,并对沉积盆地进行分类。板块构造学从地球动力学角度对沉积盆地分类,一般都按沉积盆地所处的离散、会聚和转换(走滑)构造背景将盆地分为三大类。含煤盆地或含油气盆地都是含有机矿藏的特定类型沉积盆地,其形成时代均是显生宙以近,含煤盆地(腐殖煤)形成时期更属晚古生代以近,含煤盆地类型也不及沉积盆地广泛,因而含煤盆地既归类于沉积盆地,又是分类盆地的一种标志,所以界定含煤盆地的类型不能仅限于短暂的成煤期,应当考虑沉积盆地形成的构造期和综合分析沉积盆地的沉积构造特征。
不同构造时期的沉积盆地有不同的特征,古生代与中生代的沉积盆地差异更为明显。晚古生代前统一的中国古大陆主体尚未形成,组成中国古大陆的塔里木—华北板块、华南板块及其北、南间的古亚洲洋、古昆秦洋均处于南北向挤压应力为主的古亚洲构造域。华力西中晚期至二叠纪末,塔里木—华北板块与其北的西伯利亚板块拼合,位于西伯利亚板块南缘的准噶尔—兴安活动带与塔里木—华北板块北缘的天山—赤峰活动带会聚一体,处于南北挤压应力构造背景的塔里木、华北陆块,震旦纪、古生代发育了广阔的陆表海,晚古生代后在不断隆升沉降、海水进退的环境中,石炭、二叠纪期间形成了陆表海型含煤盆地,即板内克拉通盆地。
位于南部的华南石炭、二叠纪含煤盆地,基底由扬子陆块与南华活动带组成。扬子陆块是元古宙以来的古老地块,震旦纪进入陆缘发展阶段为陆表海沉积,南华活动带晚古生代前为裂谷带,加里东末期褶皱回返,与扬子古陆统一成为古华南大陆,晚古生代以来华南大陆形成广阔的陆表海,早石炭世开始含煤沉积,早、晚二叠世发育有含煤沉积建造,直至中三叠世末结束海相沉积,与塔里木—华北板块拼合形成中国古大陆主体。华南石炭、二叠纪含煤盆地也是陆表海型含煤盆地,即板内克拉通盆地。
位于准噶尔—兴安活动带西缘的吉木乃、富蕴、二台、将军庙盆片,天山—赤峰活动带西缘的博乐盆地及准噶尔—兴安活动带东缘的宝清密山等盆片,分别发育在准噶尔地块、伊宁地块和佳木斯地块等微小陆块的边缘,在陆缘海沉积环境形成规模较小的石炭、二叠纪含煤盆地。在南北两大板块拼合前,这几个地块都曾是塔里木、华北陆块的组成部分,在不同地质时期游离在古亚洲洋,尔后拼贴在西伯利亚陆块的陆缘增生带上,直至南北板块拼合一体。位于昆仑秦岭活动带的商州、柞水、凤县、杨山等盆片,是在褶皱挤压应力较强的条件下形成的前陆盆地。
位于昆仑—秦岭活动带(北带)的河西、柴北盆片原型盆地是祁连海湾盆地,挟持于阿拉善地块与柴达木地块中间的祁连海湾,志留纪末加里东运动祁连海槽封闭褶皱隆升,晚古生代进入稳定的陆缘发展阶段,泥盆纪在东北部景泰一带发育了陆内山前坳陷,石炭纪海水侵入逐渐扩大为向东南开口的祁连海湾,晚石炭世鄂尔多斯西缘隆起带下沉为水下隆起,越过贺兰海槽与华北海沟通一体形成广阔的陆表海,早二叠世早期隆升,海水迅速从西南方向退出,早石炭世至早二叠世形成海陆交替相含煤碎屑沉积。
位于羌北—昌都—思茅(微)陆块的唐古拉乌丽、昌都、墨江盆片和位于羌中南—唐古拉—保山陆块的耿马盆片,都是发育在微陆块边缘的陆缘海含煤沉积,其含煤盆地规模小,活动性较强。位于羌中南—唐古拉—保山陆块的藏中热觉盆片可能是外来地体——飞来峰。
华力西中晚期中国古大陆形成之前,在以南北挤压应力为主的古亚洲构造域背景下形成的含煤盆地大体有三种型式,即在稳定的大型陆块基底上形成陆表海或陆表海湾型盆地,属内克拉通盆地;在较稳定微陆块基础上形成陆缘海盆地;在活动性较强的陆块与褶皱带间形成前陆盆地。
印支期是古生代与中生代具承前启后性质的过渡期,沉积盆地特征亦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晚三叠世含煤盆地基本上都发育在形成晚古生代含煤盆地的华北、塔里木、扬子、昌都等陆块或地块上,早、中三叠世沉积特征及沉积范围均与二叠纪相象,含煤沉积发生在晚三叠世,沉积特征与分布格局发生了分异。华南大陆晚三叠世两分为东部南华坳陷盆地和西部四川(川黔滇)前陆坳陷盆地,华南板块西部的昌都地块上的青南藏北盆地与藏滇板块东北部唐古拉地块上的藏东北盆地,受三江转换断裂控制形成走滑盆地。华北陆块晚三叠世由于东北部掀斜缺失沉积,含煤岩系西部较发育,在鄂尔多斯形成前陆坳陷盆地。塔里木晚三叠世含煤盆地继承了早、中三叠世特征在塔中形成拗陷型盆地,塔北形成库车前陆坳陷盆地。
印支期中国大陆构造应力场分布状况出现古新构造域过渡、交织的格局,从而导致构造格局的过渡性特征。华北陆块基底比较刚硬,构造分异以块断升降为特征,板内大型断裂活动由弱增强,印支晚期大型隆起与沉降带始见雏形,由于藏滇板块向北推挤,西伯利亚陆块向南阻隔,致使祁连褶皱带与阿拉善隆起地块向东推挤,鄂尔多斯西缘断裂带活动增强,自中三叠世开始直到晚白垩世形成向东逆冲推覆带,造山负载陆块边缘沉陷形成鄂尔多斯前陆坳陷盆地。印支期后天山活动带向南推覆,在塔里木陆块北缘形成库车前陆坳陷盆地,由于塔北沙雅隆起的阻隔,塔中仍然是拗陷型盆地。华南板块东部主要是受滨太平洋构造域与古华夏构造域北西向的推挤,华南大陆中部江南、云开古隆隆升形成近南北向隆起带,在东侧形成拗陷型盆地,在西侧龙门山—箐县断裂带向盆地内逆冲推覆,在造山负载作用下形成规模较大的四川(川黔滇)前陆坳陷盆地。晚三叠世早期盆地西缘尚有残留海湾,其后逐渐过渡为海陆交替—陆相含煤沉积,覆盖了川黔滇及桂中大部地域,至燕山期又转为分割型构造盆地,四川前陆盆地发育至晚白垩世。位于羌北—昌都—思茅(微)陆块和羌中南—唐古拉—保山陆块的藏北、青南藏北及哀牢山含煤盆地,由于澜沧江等三江断裂带具有转换断裂性质,在断裂控制下形成的盆地亦具有走滑性质。北昆秦活动带柴达木陆块北缘的都兰、同仁盆地,介于南祁连褶皱带与柴达木陆块之间,受褶皱带逆冲推覆形成前陆型盆地。
印支期含煤盆地集中发育在晚三叠世,早期尚有海相沉积,晚期皆为陆相沉积。印支期中国大陆应力场出现交织过渡格局,古亚洲构造域、古华夏构造域渐趋减弱,滨太平洋构造域、特提斯构造域逐渐增强,相互交织。印支期沉积盆地分布格局承袭了晚古生代特征,主要分布在几个陆块上,以拗陷型盆地为主,但在陆块边缘与活动带交接部位,由于逆冲断裂带的形成与推覆,形成鄂尔多斯、四川(川黔滇)大型前陆坳陷盆地,以及库车、柴北前陆盆地。在藏滇板块与华南板块相接处的青南藏北盆地,受具有转换断层性质断裂带的影响形成走滑盆地。
燕山运动是具有造山性质的剧烈构造运动,中国大陆东部受滨太平洋构造域的影响,形成北东、北北东向隆坳相间的巨型构造带,大陆西部受特提斯构造域的影响,形成北西西、近东西向巨型构造带。
大陆西部昆秦活动带以北,印支期后由于西伯利亚陆块对塔里木陆块向南推挤逐步减弱,南部印度板块对中国大陆的俯冲推挤渐趋增强,藏滇板块、华南板块和塔里木—华北板块在印支期拼合,燕山期后俯冲挤压作用继续增强,位于大陆西北部特提斯干涉区的天山褶皱系及昆秦褶皱系推覆、挤压、叠置、缩合作用加剧,褶皱系向镶嵌在山系中的陆块逆冲推覆,在印支晚期初具雏形的前陆坳陷再度深陷,侏罗纪仍为前陆坳陷盆地。北天山褶皱带向北逆冲推覆形成准噶尔大型前陆坳陷盆地、吐鲁番—哈密前陆盆地、三塘湖前陆盆地。南天山褶皱带向南逆冲推覆在塔里木陆块北缘形成库车前陆盆地,在库鲁格塔克隆起之南形成塔东坳陷盆地,并于晚侏罗世晚期与库车坳陷统一为前陆坳陷盆地。由于西昆仑褶皱带向北逆冲推覆形成塔西南前陆坳陷盆地,并与其北的乌恰走滑盆地相交汇。在塔里木陆块与准噶尔陆块其间的天山褶皱系中带分布的伊宁—尤尔都斯、焉耆、库米什盆地,以平行山系走向拉张兼走滑断裂形成深断陷盆地(类潘农式),经后期反转而成为分割断陷盆地。
位于塔里木东南缘的阿尔金断裂系,是一条北东东走向的断裂带,在特提斯构造域南北向挤压应力场中具有转换断层性质,沿断裂带分布的一系列含煤盆地均为走滑盆地,断裂带北侧的塔东南盆地受其影响也具走滑挤压性质,断裂带北段西侧的甜水井、北山也属走滑挤压盆地。
位于北昆秦活动带的盆地群,阿拉善地块南缘的河西盆地,柴北陆块北缘的柴北盆地,由于祁连褶皱系向北、南两侧的逆冲推覆,也都形成前陆盆地,而位于祁连褶皱系中带的中祁连、北祁连盆地则形成了平行褶皱山系的拉张兼走滑断陷盆地(类潘农式)。
中国大陆东部,自印支运动后库拉—太平洋超级大洋板块与欧亚超级大陆板块的相互作用,形成范围广阔的滨太平洋构造域,深入板内涉及到贺兰山、龙门山及康滇南北向构造带,由此生成北东—北北东向洋分带的大型构造带,重叠于古亚洲构造域和古华夏构造域之上,自早而晚向洋迁移,自西而东逐趋强烈。燕山期是滨太平洋构造域剧烈活动期,侏罗纪后自西而东形成鄂尔多斯—四川前陆拗陷带,大陆构造—岩浆“活化”带(包括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隆起带、松辽—华北—江汉断陷带、长白—诸广构造隆起带、东南沿海花岗岩及火山岩弧),陆缘活动带(陆表海域沉降带、完达山—台湾碰撞造山带)。在形成大型构造带的同时,还形成为数众多的断陷盆地,在近洋带上岩浆岩、火山岩发育。
华北陆块基底刚硬,差异升降断块活动明显,隆起与坳陷相伴而生,西部阿拉善地块一直处于隆起状态,鄂尔多斯盆地继承了印支中晚期以来(T2-K2)的前陆坳陷盆地特征,离石断裂带与太行山断裂带活动明显,山西隆起带隆升,使鄂尔多斯翘斜形成向斜东翼。山西隆起带南部隆升剥蚀,前三叠系地层褶曲呈复式向斜,沁水盆地形成,向斜核部仅残存侏罗纪地层残片。隆起北部仅有宁武—静乐、大同等中小型断陷盆地。太行山断裂带以东的华北沉降带内,在郯庐断裂带西侧形成早、中侏罗世渤海断陷盆地,晚侏罗世在太行山断裂带东侧形成冀中断陷盆地,以及其南的济源、淮南断陷盆地,这些盆地多为非煤沉积盆地。
在准噶尔—兴安活动带的东缘,大兴安岭隆起带早、中侏罗世发育有东乌珠穆沁、霍林郭勒、锡林浩特、索伦、乌兰浩特、扎鲁特、林西等中小型断陷盆地。在松辽沉降带发育了众多断陷盆地,松辽盆地北部和南部于中、晚侏罗世也同时发育有多个断陷盆地。在长白—诸广构造带北部的佳木斯地块之上也发育有中、晚侏罗世断陷盆地,至早白垩世形成统一的三江盆地。从上述侏罗纪含煤盆地发育状况可见,西部隆起带发育较早(J1-2),中东部较之稍晚(J2-3),以中小型断陷盆地为主,夹有火山岩,总体呈北东、北北东走向,受区域构造应力场左行扭动的影响,断陷盆地具有左旋走滑性质。
在扬子陆块和南华活动带,晚三叠世在西部形成的四川(川黔滇)大型前陆坳陷盆地解体,侏罗纪仅有四川盆地继承发展为前陆坳陷盆地,武陵山隆起带继续隆起,仅江汉沉降带发育有当阳、黄石、蒲圻等中小型断陷盆地,在江汉沉降带以南及其以东的诸广构造隆起带上主要发育了众多的含火山岩断陷盆地,其中有赣北、湘中南、桂东北、闽浙等断陷盆地群。
中国大陆燕山晚期(白垩纪)含煤盆地集中发育在早白垩世,分布在华北陆块以北,准噶尔—兴安活动带的东部。贺兰山以西属特提斯构造域,位于天山—赤峰活动带的北山、巴丹吉林盆地,受阿尔金断裂系的影响,晚侏罗世晚期至早白垩世盆地均属走滑拉分性质。位于北昆秦活动带走廊过渡带的河西盆地,属前陆—伸展盆地,分别为半地堑型、垒堑型及走滑兼拉张型盆地。贺兰山以东属滨太平洋构造域,松辽沉降带及其以南早白垩世仍为分割的中小型断陷盆地(J3-K1)。位于松辽沉降带的中小型断陷盆地,晚侏罗至早白垩世,在左旋构造背景下,早期具张扭性质,晚期具压扭性质,早期水进层序,晚期水退层序,具地堑、半地堑或复式断陷型式,早白垩世晚期后形成统一的大型坳陷盆地。三江盆地早白垩世早期海水侵入形成了统一的沉积坳陷盆地。松辽西部大兴安岭隆起带集中发育了由众多的中小型断陷盆地组成的海拉尔、二连盆地群,其它隆起带上也发育了诸多中小型断陷盆地。位于中国大陆西南缘冈底斯—腾冲活动带的藏西改则、拉萨、藏东八宿含煤盆地,可能属于主动大陆边缘盆地(岛弧型)(K-E)。
中国大陆第三纪含煤盆地主要分布在大陆东部,集中在大陆东北部和西南云南一带,东北部以老第三纪为主,西南部云南以新第三纪为主。大陆第三纪含煤盆地以小型断陷型为主,海域盆地规模较大,以弧后盆地为主。
大陆东北部第三纪含煤盆地,除围场林西、冀北蒙南有新第三纪中新统含煤岩系外,多为老第三纪,分布在郯庐断裂带,呈北北东向展布。燕山晚期后,滨太平洋陆缘活动带受太平洋板块对亚洲大陆右旋扭动,老第三纪张扭应力形成一系列北北东向断陷盆地,如依兰—舒兰、敦化—密山断陷盆地,被断裂挟持,盆地规模小,沿断裂带断续分布。第三纪拗陷型含煤盆地在陆域不甚发育,仅有依安、围场、冀北—蒙南等盆地(群)。分布在海域,如东海陆架盆地、南海北部盆地均为弧后盆地,台西盆地为弧后前陆盆地。
集中分布在大陆西南部的含煤盆地,以新第三纪为主,仅有粤西南茂名和桂南盆地发育有老第三纪始、渐新统含煤岩系。大陆西南含煤盆地分布在扬子陆块、南华活动带、松潘—甘孜活动带、羌北—昌都—思茅(微)陆块和羌中南—唐古拉—保山陆块之上,属特提斯构造域,以小型断陷盆地为主要构造型式。粤西南茂名、桂南盆地群位于南丹—紫云、右江断裂带,呈北西走向,具左旋走滑性质。滇北、滇东南盆地群位于康滇南北向构造带,受绿汁江、安宁河断裂带控制。川西藏东、思茅、保山盆地群和藏北伦坡拉盆地,位于三江断裂带,受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断裂控制,盆地具有右旋走滑性质。位于冈底斯—腾冲活动带的腾冲盆地群受怒江断裂带控制也具有右旋走滑性质。
散布在冈底斯—腾冲活动带的拉萨西尼木、藏南日喀则、藏西南门土等含煤盆地均位于雅鲁藏布江断裂带,藏南札达含煤盆地位于喜马拉雅(逆冲)板片断裂带上,同属特提斯构造域,是喜马拉雅期形成的主动大陆边缘(岛弧型)盆地。
通过上述对含煤盆地原型的初步分析可以看出,随着地质历史的发展,含煤盆地的构造型式亦在不断变化,这种变化是随着板块构造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在中国古大陆尚未形成前,含煤盆地形成以海相沉积盆地为主的诸多构型,当古大陆形成后则形成以陆相沉积盆地为主的多种构型,与海相沉积相关的含煤盆地仅发育在大陆边缘近海区。
华力西中晚期(石炭、二叠纪),主要形成三种类型含煤盆地,即板内克拉通盆地(陆表海(湾)拗陷型)、陆缘海坳陷盆地和前陆坳陷盆地,这些盆地均形成于板块会聚前的挤压应力构造背景,由于陆块与褶皱带基底刚性差异,沉积盖层受力强度不同,含煤盆地变形程度也不同。在稳定陆块基础上发育的含煤盆地,范围广阔,含煤性好。在活动性强的褶皱带发育的含煤盆地,规模较小,含煤性差。华北石炭、二叠纪含煤盆地是在华北陆块为基底形成的早古生代克拉通盆地基础上发育的,塔里木石炭、二叠纪含煤盆地虽有与华北盆地相近的构造条件,但因古地理、古植被条件的欠缺含煤性较差。在华北陆块西部阿拉善地块南缘石炭、二叠纪形成祁连海湾,是在阿拉善与柴达木两个地块间加里东期褶皱回返的基础上形成的,晚石炭世与华北海连通形成范围广阔的陆表海环境,原型盆地发育较好,后期改造分割为零星分布的小型盆地,含煤岩系仅在鄂尔多斯西缘保存较好。发育在华南板块的华南石炭、二叠纪含煤盆地,其基底由扬子陆块和加里东期后褶皱回返的南华褶皱带组成,扬子海盆较华北海盆活动性相对较强,含煤性不如华北盆地。由此可见,同属板内克拉通坳陷盆地,由于构造位置、基底性质等差异,其活动性、含煤性均有不同。
羌北—昌都—思茅(微)陆块、天山—赤峰活动带与准噶尔—兴安活动带都属陆缘增生带,发育在这些构造带上的含煤盆地,都是在位于海槽中微陆块边缘形成的陆缘海坳陷盆地。发育在昆秦活动带的凤县、商州等盆片,是在泥盆纪沉积基础上形成的前陆坳陷盆地,沉积了一套石炭、二叠纪海陆交替相含煤沉积建造。上述的陆缘海坳陷盆地或前陆坳陷盆地,都是在沉积构造环境不很稳定条件下形成的,含煤盆地规模小,活动性强,含煤性差,再经后期构造改造变形仅有盆地残片零星分布。
印支期是中新生代与古生代交替时期,中国古大陆在印支期基本形成,板块会聚过程中构造应力场亦在逐步交替,拼接于欧亚大陆东南部的中国大陆,受到来自南部的印度洋板块和东南部的太平洋超级大洋板块的俯冲推挤,在改变了古亚洲、古华夏构造域应力状况的同时,形成特提斯、滨太平洋构造域,新老构造应力相互交替、交织,区域构造应力场变化复杂,从而出现构造型式多样复杂的新格局。晚三叠世含煤盆地构型除沿袭了晚古生代坳陷型式外,在陆块边缘出现了由逆冲推覆带单边断陷形成的前陆坳陷盆地,在陆块边缘和褶皱带内形成了断陷盆地、走滑断陷盆地等多种盆地类型。
在大陆西部特提斯构造域与古亚洲构造域同属南北挤压应力场,南北板块拼合后,褶皱带内的碰撞消减地壳缩合表现为褶皱带向陆块的逆冲推覆,在褶皱带与陆块边缘形成前陆坳陷盆地。塔里木陆块北缘的库车盆地,柴达木陆块北缘的柴北盆地,均属前陆坳陷盆地。由于塔北(沙雅)隆起的阻隔,塔里木陆块中部的塔中盆地依旧形成开阔的拗陷型盆地。在祁连褶皱带发育的中小型盆地,则由褶皱系上的断裂带形成断陷型盆地,有些受走滑断裂影响,断陷盆地具有走滑挤压或拉张性质。昆仑—秦岭活动带的木里盆地和位于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断裂带的晚三叠世含煤盆地均具走滑性质。
印支期,中国大陆西部受印度板块向北推挤,形成南北向挤压应力使深部地幔物质向东蠕动,贺兰山南北断裂系活动增强,阿拉善地块与祁连褶皱系向东推挤,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形成逆冲推覆带,华南板块松潘—甘孜活动带向东挤压,形成龙门山—箐河—红河逆冲推覆带,在陆块边缘造山与深陷形成了鄂尔多斯、四川(川黔滇)前陆坳陷盆地。
燕山期是中国大陆构造活动剧动期,亦是区域构造应力活动根本转变期,滨太平洋构造域与特提斯构造域控制着整个大陆的东部和西部,同时阿尔金断裂系、郯庐断裂系活动增强,燕山期形成的含煤盆地的构型均与两大构造域形成的应力场及两个断裂系的活动有关。
位于大陆西部天山褶皱系的伊宁—尤尔都斯、焉耆、库米什盆地,是沿着山系走向走滑拉张断裂形成的断陷盆地,经构造反转形成分割盆地。位于天山褶皱系北部的准噶尔、吐—哈、三塘湖盆地,南部的库车、塔东、塔西南盆地,继承了三叠纪盆地特征,由褶皱带向陆块逆冲推覆形成前陆坳陷盆地。位于阿尔金断裂两侧的塔东南、阿尔金山、北山、甜水井盆地受阿尔金走滑断裂带的控制,形成走滑挤压、拉张盆地。分布在北昆仑秦岭活动带的含煤盆地,沿中祁连地块和北祁连褶皱带形成拉张兼走滑断陷,位于阿拉善地块南缘和柴达木陆块北缘盆地,均受褶皱带逆冲推覆形成前陆坳陷盆地。
中国大陆东部燕山期含煤盆地,主要沿着滨太平洋活动带形成的北北东向大型隆起带和沉降带展布。除鄂尔多斯、四川为大型前陆坳陷盆地外,多以中小型断陷盆地为主,由西而东有逐次变新的趋势,东部火山岩亦较西部发育,断陷盆地呈地堑、半地堑和复式断陷型,由于郯庐等大型断裂带复活,并具左旋平移(转换断层)性质,燕山期形成的中小断陷型含煤盆地多具压扭性质。
在藏滇板块冈底斯—腾冲活动带,发育在断裂带的藏西改则、拉萨、八宿等早白垩世含煤盆地,是印度板块向藏滇板块俯冲形成的主动大陆边缘盆地(岛弧型)(K-E),是中国古大陆形成后在大陆边缘出现的聚敛背景下的非陆内含煤盆地。
喜马拉雅期,第三纪含煤盆地主要集中于大陆东部的陆域与海域,老第三纪集中于大陆东北部,新第三纪集中于大陆西南部云南,均以小型断陷盆地为主,东部海域含煤盆地以老第三纪为主,东海陆架和台西盆地也发育有新第三纪含煤岩系,盆地规模较大,以弧后盆地为主。大陆东部老第三纪含煤盆地多分布在北北东向断裂带,形成地堑型断陷盆地,由于晚白垩世后郯庐断裂带转为右旋走滑,地堑型断陷盆地往往具有拉张平移性质。大陆西南部新第三纪含煤盆地,虽然跨越相邻的华南、藏滇板块,由于同受具右旋走滑性质的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断裂系的控制,断陷盆地均具张扭性质。粤西南茂名、桂南等老第三纪含煤盆地(群),受北西走向南丹、右江断裂的控制,亦具张扭性质。发育在海域的渤海、南黄海老第三纪含煤盆地属断陷型盆地。东海陆架及台西盆地、南海盆地均属太平洋岛弧弧后盆地,其中新第三纪台西含煤盆地为弧后前陆盆地,南海北部老第三纪珠江口等盆地属被动大陆边缘裂陷盆地。东部海域第三纪弧后盆地的形成,是太平洋板块与欧亚大陆在新生代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中国大陆东南缘海域发展的基本构型。
位于藏滇板块冈底斯—腾冲活动带的拉萨西尼木、藏南日喀则—昂仁、藏西南门土等老第三纪含煤盆地,以及位于印度板块喜马拉雅(逆冲)板片的藏南札达新第三纪含煤盆地均发育在断裂带,盆地性质继承了白垩纪特征,同属主动大陆边缘盆地(岛弧型)。
综上所述,中国大陆及海域含煤盆地类型大体可分为:
(1)古亚洲构造域及古华夏构造域:陆表海(湾)坳陷盆地(板内克拉通型);陆缘海坳陷盆地;前陆坳陷盆地。
(2)滨太平洋构造域与特提斯构造域:陆内坳陷盆地;陆内断陷盆地;陆内前陆坳陷盆地;陆内拉张走滑盆地(类潘农式)。
(3)与陆内具转换断层性质断裂带相关:陆内走滑挤压(压扭)、拉分(张扭)断陷盆地;陆内地堑型兼走滑(平移)盆地。
(4)滨太平洋构造域:弧后盆地;弧后前陆盆地;被动大陆边缘裂陷盆地。
(5)特提斯构造域:主动大陆边缘盆地(岛弧型)。
表4-1 中国含煤盆地(原型)分类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