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的花蕾、茎枝均可入药。花蕾入药称“金银花”,金银花味甘、性寒,具有清热解毒之效,主治上呼吸道感染、流感、扁桃体炎、钩端螺旋体病、急性阑尾炎、痈疽、热毒血痢等病。茎枝有清热解毒、消肿、通络之功效,治咽喉肿痛、结膜炎、萎缩性鼻炎、疝气、脑膜炎、肺脓_等症。据《本草纲目》中记载,“忍冬茎、叶及花,功用皆同”。现代理论研究,金银花茎、叶、花蕾中清热解毒的主要成分为绿原酸(天然的绿原酸常伴有异构体)。另外,花中还含有肌醇、皂苷、挥发油、黄酮类等;茎中含有鞣质、忍冬甙、番木鳖甙、紫丁香苷及忍冬黄素等;茎和茎皮中含有木犀草黄素、皂苷和纤维素等。研究认为,茎、叶(忍冬藤)功效与花同,惟力量较弱,但祛风活血之力较强。果实入药,中药名银花子。
忍冬藤
(《本草经集注》)
异名老翁须、金钗股、大薜荔、水杨藤、千金藤(《苏沈良方》),鸳鸯草(《墨庄漫录》),鹭鸶藤(《履巉岩本草》),忍冬草(《证治要诀》),左缠藤(《余居士选奇方》),忍寒草(《洪氏集偏方》),通灵草、蜜桶藤(《土宿本草》),金银花藤(《丹溪心法》),金银藤(《乾坤生意秘韫》),金银花杆(《滇南本草》),甜藤(《本草述》),右篆藤(《分类草药性》),右旋藤(《贵州民间方药集》),二花秧、银花秧(《河南中药手册》)。
来源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茎叶。
植物形态忍冬(《别录》)
多年生半常绿缠绕灌木,高达9米。茎中空,幼枝密生短柔毛。叶对生;叶柄长4~10毫米,密被短柔毛;叶片卵圆形,或长卵形,长25~8厘米,宽1~55厘米,先端短尖,罕钝圆,基部圆形或近于心形,全缘,两面和边缘均被短柔毛。花成对腋生;花梗密被短柔毛;苞片2枚,叶状,广卵形;小苞长约1毫米;花萼短小,5裂,裂片三角形,先端急尖;合瓣花冠左右对称,长达5厘米,唇形,上唇4浅裂,花冠筒细长,约与唇部等长,外面被短柔毛,花初开时为白色,2~3日后变金**;雄蕊5,着生在花冠管口附近;子房下位,花柱细长,和雄蕊皆伸出花冠外。浆果球形,直径约6毫米,熟时黑色。花期5~7月。果期7~10月。
生于山野中,亦有栽培。分布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等地。
本植物的花蕾(金银花)、果实(银花子)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秋、冬割取带叶的茎藤,扎成小捆,晒干。
药材干燥茎呈细长圆柱形,直径15~6毫米,表面暗红色或灰棕色,有细柔毛,尤以嫩枝为多。皮部易剥落,常撕裂作纤维状。茎上常带有椭圆形、绿**的叶,多破碎不全。质坚脆,断面灰白色或黄白色,中央髓部有空隙。气弱,味淡。以外皮枣红色、质嫩带叶者为佳。
主产浙江、四川、江苏、河南、陕西、山东、广西、湖南等地。此外安徽、甘肃、湖北、江西、福建、山西、云南、辽宁、河北等地亦产。
化学成分叶含忍冬甙即木犀草素-7-鼠李糖葡萄糖甙、木犀草素等黄酮类。茎含鞣质、生物碱。
药理作用木犀草素对平滑肌(兔寓体小肠)有解痉作用,但不及**碱;并有轻度利尿(增加氯化钠的排出)作用。
木犀草素在年幼大鼠(生后25~28天)口服后,可使胸腺萎缩,此作用与垂体-肾上腺系统有关,可用来解释其抗炎作用。木犀草素在体外,浓度为1:350000时,能抑制葡萄球菌及枯草杆菌的生长
炮制拣去杂质,用水浸泡,润透,切片,晒干。
性味甘,寒。
①《别录》:"甘,温,无毒。"
②《药性论》:"味辛。"
③《本草拾遗》:"小寒。"
④《本草再新》:"味甘苦,性微寒。"
归经入心、肺经。
①《要药分剂》:"入肺经。"
②《本草再新》:"入心、肺二经。"
功用主治清热,解毒,通络。治温病发热,热毒血痢,传染性肝炎,痈肿疮毒,筋骨疼痛。
①《别录》:"主寒热身肿。"
②陶弘景:"煮汁以酿酒,补虚疗风。"
③《药性论》:"主腹胀满,能土气下澼。"
④《本草拾遗》:"主热毒血痢水痢。"
⑤《履巉岩本草》:"治筋骨疼痛。"
⑥《滇南本草》:"宽中下气,消痰,祛风热,清咽喉热痛。"
⑦《纲目》:"治一切风湿气及诸肿毒,痈疽疥癣,杨梅恶疮,散热解毒。"
⑧《本草再新》:"治心虚火旺,补气宽中,咳嗽,痈痿。。
⑨《南京民间药草》:"茎叶及花对眼睛发炎时有疗效。"
⑩《贵州民间方药集》:"叶:外敷治刀伤。"
⑾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湿热腿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3~1两;入丸、散或浸酒。外用:煎水熏洗、熬膏贴或研末调敷。
选方①治四时外感、发热口渴,或兼肢体酸痛者:忍冬藤(带叶或花,干者)一两(鲜者三两)。煎汤代茶频饮。(《泉州本草》)
②治热毒血痢:忍冬藤浓煎坎。(《圣惠方》)
③治痈疽发背、肠痈、奶痈、无名肿痛,憎寒壮热,类若伤寒:忍冬草(去梗)、黄芪(去芦)各五两,当归一两二钱,甘草(炙)八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酒一盏半,煎至一盏,若病在上食后服,病在下食前服,少顷再进第二服;留渣外敷。未成脓者内消,已成脓者即溃。(《局方》神效托里散)
④治一切痈疽:忍冬藤(生取)五两,大甘草节一两。上用水二碗,煎一碗,入无灰好酒一碗,再煎数沸,去滓,分三服,一昼夜用尽,病重昼夜二剂,至大小便通利为度;另用忍冬藤一把烂研,酒少许敷四周。(《外科精要》忍冬酒)
⑤治诸般肿痛,金刃伤疮,恶疮:金银藤四两,吸铁石三钱,香油一斤。熬枯去滓,入黄丹八两,待熬至滴水不散,如常摊用。(《乾坤生意秘韫》忍冬膏)
⑥治恶疮不愈:左缠藤一把。捣烂,入雄黄五分,水二升,瓦罐煎之,以纸封七重,穿一孔,待气出,以疮对孔熏之,三时久大出黄水后,用生肌药取效。亦治轻粉毒痈。(《余居士选奇方》)
⑦治疮久成漏:忍冬草浸酒常服。(《证治要诀》)
⑧治风湿性关节炎:忍冬藤一两,稀莶草四钱,鸡血藤五钱,老鹤草五钱,白薇四钱,水煎服。(《山东中药》)
⑨治毒草中毒:鲜金银花嫩茎叶适量,用冷开水洗净,嚼细服下。(《上海常用中草药》)
临床应用①治疗传染性肝炎
取忍冬藤2两,加水1000毫升,煎至400毫升,早晚分服。15天为一疗程,每疗程间隔1~3天。治疗22例,其中症状基本消失,肝功能正常者12例;症状、体征部分消失或明显减轻,肝功能明显好转者6例;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者4例。
②治疗细菌性痢疾及肠炎
以忍冬藤100克切碎,置于瓦罐内,加水200毫升,放置12小时后,用文火煎煮3小时,加入适量蒸馏水,使成100毫升,过滤。每日每公斤体重服16~24毫升,按病情轻重,酌予增减。一般初服20毫升,每4小时1次;症状好转后,改为20毫升,一天4次,至泄泻停止后2天为止。治疗菌痢60例,肠炎90例,除4例服药1~2日未继续服用外,其余146例均获良好效果。症状平均消失时间为:腹痛3天,退热2天,里急后重25天,泄泻停止2天,大便成形44天。未见不良反应。另有用忍冬藤15两,每日2次煎服,同时以忍冬藤5钱煎水保留 ,每日1次。7日为一疗程。治疗急性菌痢167例,经一疗程治愈者131例(7844%),无效者36例。用药后平均2天退热,大便次数、性状及镜检恢复正常平均日数分别为56、45、49天,细菌培养转阴日数,多数在3天左右,肠镜检查肠道病变在10日内的阴转率为:非溃疡型846%,溃疡型80%。治疗慢性菌痢80例,一疗程的治愈率为739%。发热病例平均15天退热,大便次数、性状及镜检分别平均在55、46天恢复正常,细菌培养平均37天转阴;肠镜检查:24例非溃疡型皆恢复正常,38例溃疡型在10日内痊愈者占842%。
此外,用忍冬藤4两煎服,或结合辨证加用其它药物,治疗阑尾炎亦有一定效果。
名家论述①《纲目》:"忍冬茎叶及花功用皆同。昔人称其治风、除胀、解痢为要药,而后世不复知用;后世称其消肿、散毒、治疮为要药,而昔人并未言及,乃知古今之理,万变不同,未可一辙论也。按陈自明《外科精要》云,忍冬酒治痈疽发背,初发便当服此,其效甚奇,胜于红内消。洪迈、沈括诸方所载甚详。"
②《医学真传》:"余每用银花,人多异之,谓非痈毒疮疡,用之何益夫银花之藤,乃宣通经脉之药也。……通经脉而调气血,何病不宜,岂必痈毒而后用之哉。"
③《本革正义》:"忍冬,《别录》称其甘温,实则主治功效,皆以清热解毒见长,必不可以言温。故陈藏器谓为小寒,且明言其非温;甄权则称其味辛,盖惟辛能散,乃以解除热毒,权说是也。今人多用其花,实则花性轻扬,力量甚薄,不如枝蔓之气味俱厚。古人只称忍冬,不言为花,则并不用花入药,自可于言外得之。观《纲目》所附诸方,尚是藤叶为多,更是明证。《别录》谓主治寒热身肿,盖亦指寒热痈肿之疮疡而言,与陈自明《外科精要》之忍冬酒、忍冬圆同意,非能泛治一切肿胀。甄权谓治腹胀满,恐有误会;虽味辛能散,而性本寒凉,必非通治胀满之药。甄权又谓能止气下澼,则热毒蕴于肠腑之辩积滞下,此能清之,亦犹陈藏器谓治热毒血痢耳。藏器又谓治水痢,则谓大便自利之水泄,惟热痢或可用之,而脾肾虚惫之自利,非其所宜。濒湖谓治诸肿毒,痈疽疥癣,杨梅诸恶疮,散热解毒。则今人多用其花,寿颐已谓不如藤叶之力厚,且不仅煎剂之必须,即外用煎汤洗涤亦大良。随处都有,取之不竭,真所谓简、便、贱三字毕备之良药也。"
提醒您:忍冬藤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金银花自古以来就以它的药用价值广泛而著名。其功效主要是清热解毒,主治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疽疔毒等。现代研究证明,金银花含有绿原酸、木犀草素苷等药理活性成分,对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葡萄球菌等多种致病菌及上呼吸道感染致病病毒等有较强的抑制力,另外还可增强免疫力、抗早孕、护肝、抗肿瘤、消炎、解热、止血(凝血)、抑制肠道吸收胆固醇等,其临床用途非常广泛,可与其它药物配伍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菌痢、急性泌尿系统感染、高血压等40余种病症。
金银花性寒,味甘,入肺、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抗炎、补虚疗风的功效,主治胀满下疾、温病发热,热毒痈疡和肿瘤等症。其对于头昏头晕、口干作渴、多汗烦闷、肠炎、菌痢、麻疹、肺炎、乙脑、流脑、急性乳腺炎、败血症、阑尾炎、皮肤感染、痈疽疔疮、丹毒、腮腺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等病症均有一定疗效。
金银花藤煲水后对小孩湿疹等皮肤瘙痒有一定治疗作用,对畜禽的多种至病的病菌、病毒有抑制作用,在动物饲养过程中若能添加一定剂量的金银花藤叶(忍冬藤)粉或煲水,对预防和治疗动物的温病发热、风热感冒、咽喉炎症、肺炎、痢疾、 肿溃疡、丹毒、蜂窝组织炎等症均有相当好的作用。用连翘,板蓝根煎金银花汤可以治疗腮腺炎;金银花茶可以祛暑明目;连翘金银花凉汤可治疗外感发热咳嗽。同时将金银花、菊花、桔梗和甘草加水煮沸10分钟,侯凉,当饮料饮用,可治疗咽喉炎和扁桃体炎。
已生产的金银花制剂有“银翘解毒片”、“银黄片”、“银黄注射液”等。“金银花露”是金银花用蒸馏法提取的芳香性挥发油及水溶性溜出物,为清火解毒的良品,可治小儿胎毒、疮疖、发热口喝等症;暑季用以代茶,能治温热痧痘、血痢等。茎藤称“忍冬藤”,也供药用。金银花的有效成份为绿原酸和异绿原酸。这是植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次生物质,其含量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植物的种类,而且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受气候、土壤等生态、地理条件以及物候期的影响。
金银花茶有独特的减肥功能,还能抑制与杀灭咽喉部的病原菌,对老人和儿童有抗感染功效。经常服用金银花浸泡或煎剂有利于风火目赤、咽喉肿痛、肥胖症、肝热症和肝热型高血压的治疗与康复。 金银花药用价值和保健用途广泛,社会需求量大。金银花的成色不同,药用效果也不同。下面介绍如何鉴别金银花的优劣。 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花蕾,性味甘寒。中国大部地区均产,而以山东产量最大,但是河南产的质量最佳,为道地产地。金银花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凉血止痢,降血降火,消咽利膈之功效。河南产金银花质优价廉,市场上冒充产地的问题比较大,建议购买知名品牌生产的金银花。治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疡,肿毒,瘰疬,痔漏。气清香,味淡、微苦。由于忍冬花初开为白色,后转为**,因此得名金银花。
成色越好的金银花药效越好,价值也更高,因此,需要学会分辨。我们来看看不同成色的金银花如何鉴别。 金银花商品国家标准分为四等: 一等:货干,花蕾呈捧状,上粗下细,略弯曲,表面绿白色,花冠厚稍硬,握之有顶手感;气清香,味甘微苦。开放花朵、破裂花蕾及黄条不超过5%。无黑条、黑头、枝叶、杂质、虫蛀、霉变; 二等:与一等基本相同,唯开放花朵不超过5%。破裂花蕾及黄条不超过10%; 三等:货干,花蕾呈棒状,上粗下细,略弯曲,表面绿白色或黄白色,花冠厚质硬,握之有顶手感。气清香,味甘微苦。开放花朵、黑头不超过30%。无枝叶、杂质、虫蛀、霉变; 四等:货干。花蕾或开放花朵兼有,色泽不分。枝叶不超过3%,无杂质、虫蛀、霉变。只有知道如何鉴别金银花,才可以确保购买到好的金银花,这样才能更好地治疗疾病。
临床 温病初期:常与;连翘、薄荷、淡豆鼓等同用,具有清热解毒、疏风解表作用,可用以温病初期,发热微恶寒风寒,口微渴,如银翘散; 痈疽疔毒:常与蒲公英、紫地丁、野菊花等同用,能增强清热解毒作用,可用以痈疽疔毒,红肿疼痛,如五味消毒饮。 温病中期:常与黄芩、栀子、石膏、竹茹、芦根等同用,具有清热解毒、透邪外出、和胃止呕作用,可用以邪热壅阻,胃气不和,发热烦躁,胸膈痞闷,口渴干呕,舌红苔燥,脉象滑数。 赤痢:常与黄连、赤芍、木香、马齿苋等同用,具有清热理肠、化滞和血作用,可用以湿热中阻、损伤肠络脂膜,下痢脓血,血多于脓,腹痛,里急后重。 疫痢:常与生地黄、赤芍、丹皮、黄连、黄柏、白头翁等同用,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作用,可用以疫毒侵袭肠胃,与气血搏结,痢下鲜紫脓血,壮热口渴,烦躁不安,甚至神昏谵语。 处方用名:用生药写银花、二花、双花、金银花、二宝花、忍冬花、河南花、山东花;用炒药写炒银花、炒双花、炒忍冬花;用炭药写银花炭、二花炭等。
用量:生药10~30g;炒药10~20g;炭药10~15g。
药方选录
①预防乙脑、流脑:金银花、连翘。大青根、芦根、甘草各15g。水煎代茶饮,每日一剂,连服三至五天。(《江西草药》)
②治太阴风温、温热,冬温初起,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连翘50g,银花50g,苦桔梗30g,薄荷30g,竹叶20快,生甘草25g,荆芥穗20g,淡豆豉25g,牛蒡子30g。上杵为散,每服30g,鲜苇根汤煎服。(《温病条辨》银翘散)
③治痢疾:金银花(入铜锅内,焙枯存性)25g。红痢以白蜜水调服,白痢以沙糖水调服。(《惠直堂经验方》忍冬散)
④治热淋:金银花、海金沙藤、天胡荽、金樱子根、白茅根各50g。水煎服,每日一剂,五至七天为一疗程。(《江西草药》)
⑤治胆道感染,创口感染:金银花50g,连翘、大青根、黄芩、野菊花各25g。水煎服,每日一剂。(《江西草药》)
⑥治疮疡痛甚,色变紫黑者:金银花连枝叶(锉)100g,黄芪200g,甘草50g。上细切,用酒一升,同入壶瓶内,闭口,重汤内煮三、二时辰,取出,去滓,顿服之。(《活法机要》回疮金银花散)
⑦治一切肿毒,不问已溃未溃,或初起发热,并疔疮便毒,喉痹乳蛾:金银花(连茎叶)自然汁半碗,煎八分服之,以滓敷上,败毒托里,散气和血,其功独胜。(《积善堂经验方》)
⑧治痈疽发背初起:金银花250g,水十碗煎至二碗,入当归100g,同煎至一碗,一气服之。(《洞天奥旨》归花汤)
⑨治一切内外痈肿:金银花200g,甘草150g。水煎顿服,能饮者用酒煎服。(《医学心悟》忍冬汤)
⑩治大肠生痈,手不可按,右足屈而不伸:金银花150g,当归100g,地榆50g,麦冬50g,玄参50g,生甘草15g,薏仁25g,黄芩10g。水煎服。(《洞天奥旨》清肠饮) 金银花水浸液灌胃,对家兔、犬等无明显毒性反应,对呼吸、血压、尿量均无影响。小鼠皮下注射本品浸膏的LD50为53g/kg。绿原酸具有致敏原作用,可引起变态反应,但口服无此反应,因绿原酸可为小肠分泌物转化为无致敏活性的物质。溶血试验结果表明:蒸晒品01~05mL均在3小时内无溶血现象;生晒品01~05mL在加药后立即出现溶血现象;贵州山银花01~05mL均在3小时内无溶血现象;河南蜜银花pH60时01~03mL无溶血现象;山东济银花:01~05mL均在3小时无溶血现象。5种材料的LD50顺序为:蜜银花<济银花<蒸晒品<贵州商品,灰毡毛忍冬蒸晒品无溶血性,而生晒的有溶血性,故作注射液原料,必须采用蒸晒品。
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体外实验表明,花和藤对多种致病菌如金**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霍乱弧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等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对肺炎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绿脓杆菌、结核杆菌亦有效。水浸剂比煎剂作用强,叶煎剂比花煎剂作用强。若和连翘合用,抗菌范围还可互补;与青霉素合用,能加强青霉素对耐药金**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这可能是在抑制细菌体内蛋白质合成上有协同的作用。
2、抗炎和解热作用:腹腔注射金银花提取液025g/kg,能抑制大鼠角叉菜胶性脚肿。另有报道金银花注射液30~40g/kg能减轻蛋清性脚肿程度。腹腔注射金银花提取液8g/kg,2次/天,连续6天,对大鼠巴豆油性肉芽囊,也有明显抗渗出和抗增生的作用。早期报道金银花具有明显的解热作用,但用霍乱菌苗、马铃薯杆菌、枯草浸液等给家兔耳静脉注射,致热,未证实金银花煎剂5g/kg灌胃有退热作用,认为这可能和使用的金银花制剂、剂量或家兔的耐受性不同有关。
3、加强免疫机能作用:金银花煎剂稀释至1:1280的浓度,仍能促进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小鼠腹腔注射金银花注射液,也有明显促进炎性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
4、中枢兴奋作用:经电休克、转笼等多种实验方法证明口服绿原酸后,可引起大鼠、小鼠等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其作用强度为咖啡因的1/6,二者合用无相加及增强作用。
5、降血脂作用:大鼠灌胃金银花25g/kg能减少肠内胆固醇吸收,降低血浆中胆固醇含量。体外实验也发现金银花可和胆固醇相结合,但四妙勇安汤(金银花、玄参、当归、甘草)治疗家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未观察到有降血脂和主动脉壁胆固醇含量的作用。
6、抗内毒素:用鲎试验法测定内毒素含量,300%金银花(忍冬)注射液以1:2~1:64稀释,体外试验无论用凹片法或试管法,均明显降低试液中的内毒素含量,其中1:2~1:8的稀释管与阴性对照管一样呈液态,阳性对照呈凝胶状。金银花(忍冬)蒸馏液6g/kg静脉注射,对绿脓杆菌内毒互28mg/kg静脉注射引起的兔体温下降及白细胞数下降有对抗作用,金银花(忍冬)蒸馏液75g/kg或注射液25g/kg腹腔注射,对绿脓杆菌内毒素65mg/kg腹腔注射的小鼠有保护作用,减少小鼠死亡率。
7、其它作用:曾有体外筛选实验报告金银花的水及酒浸液对肉瘤180及艾氏腹水癌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金银花提取物口服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有轻度预防效果。口服大剂量绿原酸能增加胃肠蠕动,促进胃液及胆汁分泌。绿原酸及其分解产物对大鼠离体子宫有兴奋作用。此外,绿原酸还能轻微增强肾上腺素及其去甲肾上腺素对猫和大鼠的升压作用,但对猫的瞬膜反应无影响。 《神农本草经》载:“金银花性寒味甘,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化淤之功效,主治外感风热、瘟病初起、疮疡疔毒、红肿热痛、便脓血”等。
《本草纲目》中详细论述了金银花具有“久服轻身、延年益寿”的功效。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卫生部对金银花先后进行了化学分析,结果表明:金银花含有多种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和化学成分,同时含有多种对人体有利的活性酶物质,具有抗衰老,防癌变,轻身健体的良好功效。
金银花最早栽培记载见于宋代《苏沈内翰良方》,其中称:“可移根庭栏间,以备急。”许多地方县志也有记载,如清光绪二十二年《费县志》称:“花有黄白故名金银花,从前间有之,不过采以代茶,至嘉庆初,商旅贩往他处,……不数年山角水湄栽植几遍。”由此可知,金银花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
198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其确定为35种名贵中药材之一,后来又被确定为药食兼用品种。金银花药用历史悠久,早在3000年前,我们祖先就开始用它防治疾病,在《名医别录》中被列为上品。 2014年8月12日,湖南省纪委预防腐败室副主任陆群在其新浪实名微博“御史在途”称,国家药典委把中国南方地区传承上千年的“金银花”更名为“山银花”后,给数以千万计的百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陆群指称这不是表面上的一个学术问题,中间存在黑幕,为此实名举报国家食药监总局。
食药监总局直属单位国家药典委员会昨天在其官方网站挂出声明,再次解释:关于“金银花”和“山银花”的分类问题,声明如下:“金银花”作为药名首见于南宋的《履巉岩本草》。《中国药典》自1963年版开始收载金银花,1963年版《中国药典》规定供药用的金银花植物来源只有一种,即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蕾。1977年版《中国药典》在金银花标准中增收了其他3个植物来源,分别是山银花(华南忍冬)、红腺忍冬和毛花柱忍冬。经查当年的药典技术档案,由于刚刚结束“文化大革命”,药典工作属恢复初期,新增的3个来源未能找到支持其收载入药典的相关研究资料。
鉴于实践中金银花、山银花药材在药用历史、来源、性状、化学成分等方面的差异,经过专业委员会审定,2005年版《中国药典》将金银花和山银花分列进入药典目录。金银花是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蕾。山银花有4种,即“红腺忍冬”“华南忍冬”“灰毡毛忍冬”“黄褐毛忍冬”。2005年版《中国药典》颁布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发文并通过多种形式要求实际使用金银花或山银花的企业应在处方中予以明确标示,以确保消费者在购买药品时获得准确的药品信息。为了引导种植者合理种植,一些产区媒体曾做了相关科普知识报道。
据河南一药学专家介绍,金银花和山银花在药性上没多大区别。金银花又称“二花”,最早时,忍冬科的忍冬是金银花主流品种,不存在分类。由于药性相同,在国内,广东、广西、湖南等地也用忍冬科的山银花、红腺忍冬和毛花柱忍冬等作为金银花入药,且使用广泛。1977年,国家在制定药典时,考虑到各地用药的实际情况,承认金银花包括了以上这4个品种。该专家认为,其实这几种植物来源在临床上有相似性,可以互相代替,比如清热解毒,在效果方面,差异并没有那么大。
2005年,国家有关部门认为忍冬科忍冬和其他几种还是有差异,主要是在化学成分、药理研究方面,所以在金银花标准上只保留了忍冬科的忍冬,把其他3种归入山银花。金银花的主要产地是山东沂蒙山、临沂以及河南的封丘等地。
2014年11月初,国家食药监总局官网发布消息,在《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中国药典〉分列管理中药材品种有关问题的复函》中称,各生产企业将处方中金银花明确为山银花的,应将金银花变更为山银花投料生产,并按要求进行备案说明。对此,陆群公开表示,此次复函对南方的“山银花”来说是一个重大利好消息,起码现可以把“山银花”用作处方备案,“原是把‘山银花’赶出了市场,没有合法的地位,虽名义上可以备案,但实际上是故意制造障碍不予备案。
2015年6月18日,新版中国药典发布:未将山银花归入金银花。
金银花的花蕾、茎枝均可入药。花蕾入药称“金银花”,金银花味甘、性寒,具有清热解毒之效,主治上呼吸道感染、流感、扁桃体炎、钩端螺旋体病、急性阑尾炎、痈疽、热毒血痢等病。茎枝有清热解毒、消肿、通络之功效,治咽喉肿痛、结膜炎、萎缩性鼻炎、疝气、脑膜炎、肺脓_等症。据《本草纲目》中记载,“忍冬茎、叶及花,功用皆同”。现代理论研究,金银花茎、叶、花蕾中清热解毒的主要成分为绿原酸(天然的绿原酸常伴有异构体)。另外,花中还含有肌醇、皂苷、挥发油、黄酮类等;茎中含有鞣质、忍冬甙、番木鳖甙、紫丁香苷及忍冬黄素等;茎和茎皮中含有木犀草黄素、皂苷和纤维素等。研究认为,茎、叶(忍冬藤)功效与花同,惟力量较弱,但祛风活血之力较强。果实入药,中药名银花子。
金银花果实能吃。味苦;涩;微甘;性凉。
果实名为金银花子,又名银花子,中药材名。金银花又名忍冬,本品为忍冬冬植物忍冬及同属植物的果实。功能主治为:清肠化湿。主肠风泄泻;赤痢。
果实圆形,直径6~7毫米,熟时蓝黑色,有光泽;种子卵圆形或椭圆形,褐色,长约3毫米,中部有1凸起的脊,两侧有浅的横沟纹。花期4~6月(秋季亦常开花),果熟期10~11月。
“金银花”一名出自《本草纲目》,由于忍冬花初开为白色,后转为**,因此得名金银花。药材金银花为忍冬科忍冬属植物忍冬及同属植物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金银花,三月开花,五出,微香,蒂带红色,花初开则色白,经一、二日则色黄,故名金银花。又因为一蒂二花,两条花蕊探在外,成双成对,形影不离,状如雄雌相伴,又似鸳鸯对舞,故有鸳鸯藤之称。
扩展资料:
金银花自古以来就以它的药用价值广泛而著名。其功效主要是清热解毒,主治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疽疔毒等。
现代研究证明,金银花含有绿原酸、木犀草素苷等药理活性成分,对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葡萄球菌等多种致病菌及上呼吸道感染致病病毒等有较强的抑制力。
另外还可增强免疫力、抗早孕、护肝、抗肿瘤、消炎、解热、止血(凝血)、抑制肠道吸收胆固醇等,其临床用途非常广泛,可与其它药物配伍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菌痢、急性泌尿系统感染、高血压等40余种病症。
金银花的花蕾、茎枝均可入药。花蕾入药称“金银花”,金银花味甘、性寒,具有清热解毒之效,主治上呼吸道感染、流感、扁桃体炎、钩端螺旋体病、急性阑尾炎、痈疽、热毒血痢等病。茎枝有清热解毒、消肿、通络之功效,治咽喉肿痛、结膜炎、萎缩性鼻炎、疝气、脑膜炎、肺脓_等症。据《本草纲目》中记载,“忍冬茎、叶及花,功用皆同”。现代理论研究,金银花茎、叶、花蕾中清热解毒的主要成分为绿原酸(天然的绿原酸常伴有异构体)。另外,花中还含有肌醇、皂苷、挥发油、黄酮类等;茎中含有鞣质、忍冬甙、番木鳖甙、紫丁香苷及忍冬黄素等;茎和茎皮中含有木犀草黄素、皂苷和纤维素等。研究认为,茎、叶(忍冬藤)功效与花同,惟力量较弱,但祛风活血之力较强。果实入药,中药名银花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