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萃取法:两相溶剂提取又简称萃取法,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分配系数的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方法。萃取时如果各成分在两相溶剂中分配系数相差越大,则分离效率越高、如果在水提取液中的有效成分是亲脂性的物质,一般多用亲脂性有机溶剂,如苯、氯仿或乙醚进行两相萃取,如果有效成分是偏于亲水性的物质,在亲脂性溶剂中难溶解,就需要改用弱亲脂性的溶剂,例如乙酸乙酯、丁醇等。还可以在氯仿、乙醚中加入适量乙醇或甲醇以增大其亲水性。提取黄酮类成分时,多用乙酸乙脂和水的两相萃取。提取亲水性强的皂甙则多选用正丁醇、异戊醇和水作两相萃取。不过,一般有机溶剂亲水性越大,与水作两相萃取的效果就越不好,因为能使较多的亲水性杂质伴随而出,对有效成分进一步精制影响很大。
两相溶剂萃取在操作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先用小试管猛烈振摇约1分钟,观察萃取后二液层分层现象。如果容易产生乳化,大量提取时要避免猛烈振摇,可延长萃取时间。如碰到乳化现象,可将乳化层分出,再用新溶剂萃取;或将乳化层抽滤,或将乳化层稍稍加热;或较长时间放置并不时旋转,令其自然分层。乳化现象较严重时,可以采用二相溶剂逆流连续萃取装置。
2)水提取液的浓度在比重11~12之间,过稀则溶剂用量太大,影响操作。
3)溶剂与水溶液应保持一定量的比例,第一次提取时,溶剂要多一些,一般为水提取液的1/3,以后的用量可以少一些,一般1/4-1/6
4)一般萃取3~4次即可。但亲水性较大的成分不易转入有机溶剂层时,须增加萃取次数,或改变萃取溶剂。
萃取法所用设备,如为小量萃取,可在分液漏斗中进行;如系中量萃取,可在较大的适当的下口瓶中进行。在工业生产中大量萃取,多在密闭萃取罐内进行,用搅拌机搅拌一定时间,使二液充分混合,再放置令其分层;有时将两相溶液喷雾混含,以增大萃取接触,提高萃取效率,也可采用二相溶剂逆流连续萃取装置。
2逆流连续萃取法:是一种连续的两相溶剂萃取法。其装置可具有一根、数根考,试大收集整理或更多的萃取管。管内用小瓷圈或小的不锈钢丝圈填充,以增加两相溶剂萃取时的接触面。例如用氯仿从川楝树皮的水浸液中萃取川楝素。将氯仿盛于萃取管内,而比重小于氯仿的水提取浓缩液贮于高位容器内,开启活塞,则水浸液在高位压力下流入萃取管,遇瓷圈撞击而分散成细粒,使与氯仿接触面增大,萃取就比较完全。如果一种中草药的水浸液需要用比水轻的苯、乙酸乙酯等进行萃取,则需将水提浓缩液装在萃取管内,而苯、乙酸乙酯贮于高位容器内。萃取是否完全,可取样品用薄层层析、纸层析及显色反应或沉淀反应进行检查。
3逆流分配法(CounterCurrentDistribution,CCD):逆流分配法又称逆流分溶法、逆流分布法或反流分布法。逆流分配法与两相溶剂逆流萃取法原理一致,但加样量一定,并不断在一定容量的两相溶剂中,经多次移位萃取分配而达到混合物的分离。本法所采用的逆流分布仪是由若干乃至数百只管子组成。若无此仪器,小量萃取时可用分液漏斗代替。预先选择对混合物分离效果较好,即分配系数差异大的两种不相混溶的溶剂。并参考分配层析的行为分析推断和选用溶剂系统,通过试验测知要经多少次的萃取移位而达到真正的分离。逆流分配法对于分离具有非常相似性质的混合物,往往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操作时间长,萃取管易因机械振荡而损坏,消耗溶剂亦多,应用上常受到一定限制。
4液滴逆流分配法:液滴逆流分配法又称液滴逆流层析法。为近年来在逆流分考试大收集整理配法基础上改进的两相溶剂萃取法,对溶剂系统的选择基本同逆流分配法,但要求能在短时间内分离成两相,并可生成有效的液滴。由于移动相形成液滴,在细的分配萃取管中与固定相有效地接触、摩擦不断形成新的表面,促进溶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故其分离效果往往比逆流分配法好。且不会产生乳化现象,用氮气压驱动移动相,被分离物质不会因遇大气中氧气而氧化。本法必须选用能生成液滴的溶剂系统,且对高分子化合物的分离效果较差,处理样品量小(1克以下),并要有一定设备。应用液滴逆考试,大收集整理流分配法曾有效地分离多种微量成分如柴胡皂甙原小檗碱型季铵碱等。液滴逆流分配法的装置,近年来虽不断在改进,但装置和操作较繁。目前,对适用于逆流分配法进行分离的成分,可采用两相溶剂逆流连续萃取装置或分配柱层析法进行。
中药提取有很多中方法主要的是溶剂提取。
用溶剂提取中药成分,常用浸渍法、渗漉法、煎煮法、回流提取法、连续提取法等。同时,原料的粉碎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设备条件等因素也都能影响提取效率,必须加以考虑。
1、浸渍法:浸渍法是将处理过的药材,用适当的溶剂在常温或温热(60~80℃)的情况下浸渍以溶出其中成分。本法适用于有效成分遇热易破坏以及含多量淀粉、树胶、果胶、粘液质的中药的提取。比较简单易行,但浸出率较差,特别是用水为溶剂,其提取液易于发霉变质,须注意加入适当的防腐剂。
2、渗漉法:渗漉法是将中草药粉末装在渗漉器中,不断添加新溶剂,使其渗透过药材便可认为基本上已提取完全。在大量生产中常将收集的稀渗淮液作为另一批新原料的溶剂之用。本法浸出效率较高,浸出液较澄清,但溶剂消耗量大、费时长、操作仍嫌麻烦。
3、煎煮法:煎煮法是我国最早使用的传统的浸出方法。所用容器一般为陶器、砂罐或铜制、搪瓷器皿,不宜用铁锅,以免药液变色。直火加热时最好时常搅拌,以免局部药材受热太高,容易焦糊。有蒸汽加热设备的药厂,多采用大反应锅、大铜锅、大木桶,或水泥砌的池子中通入蒸汽加热。还可将数个煎煮器通过管道互相连接,进行连续煎浸。此法简便,药中大部分成分可被不同程度地提出,但含挥发性成分及有效成分遇热易破坏的中药不宜用此法,对含有多糖类中药,煎煮后,药液比较粘稠,过滤比较困难。
4、回流提取法:应用有机溶剂加热提取,需采用回流加热装置,以免溶剂挥发损失。小量操作时,可在圆底烧瓶上连接回流冷凝器。溶剂浸过药材表面约1~2cm在水浴中加热回流,一般保持沸腾约1小时放冷过滤,再在药渣中加溶剂,作第二、三次加热回流分别约半小时,或至基本提尽有效成分为止。此法提取效率较冷浸法高,大量生产中多采用连续提取法。但受热易破坏的成分不宜用此法,且溶剂消耗量仍大,操作亦麻烦。
5、连续提取法:为了弥补回流提取法中需要溶剂量大、操作较烦的不足,可采用连续提取法。实验室常用脂肪提取器或称索氏提取器。
应用挥发性有机溶剂提取中草药有效成分,不论小型实验或大型生产,均以连续提取法为好,而且需用溶剂量较少,提取成分也较完全。连续提取法,一般需数小时才能提取完全。提取成分受热时间较长,遇热不稳定易变化的成分不宜采用此法。
上述几种为提取中药的传统方法,存在的缺点主要有:
(1)煎煮法有效成份损失较多,尤其是水不溶性成份;
(2)提取过程中有机溶剂有可能与有效成分作用,使其失去原有效用;
(3)非有效成分不能被最大限度的除去,浓缩率不够高;
(4)提取液中除有效成分外,往往杂质较多,尚有少量脂溶性成分,给精制带来不利;
(5)高温操作会引起热敏性有效成分的大量分解。
成。 由于 重氮盐不稳定,故本试剂应在临用时配制。 (5)4-氨基安替比林-铁氰化钾试剂 甲液:2% 4-氨基安替比林乙醇溶液。 乙液:8%铁氰化钾水溶液(或用 09%4-氨基安替比林和 54%铁氰化钾水 溶液)。 应用时分别加入。 3黄酮类检出试剂 (1)盐酸-镁粉试剂:浓盐酸和镁粉。 (2)三氯化铝试剂:2%三氯化铝乙醇或甲醇溶液。 (3)碱式醋酸铅(或醋酸铅)试剂:饱和碱式醋酸铅(或饱和醋酸铅)水 溶液。 (4)醋酸镁试剂:1%醋酸镁甲醇溶液。 (5)氢氧化钾试剂:10%氢氧化钾水溶液。 (6)锆-柠檬酸试剂 甲液:2%二氯氧锆甲醇溶液。 乙液:2%柠檬酸甲醇溶液。 应用时分别加入。 4蒽醌类检出试剂 氢氧化钾试剂、醋酸镁试剂、碱式醋酸铅试剂参见黄酮类检出试剂(5)、(4)、(3)。 5香豆素类及内酯类检出试剂 (1)异羟肟酸铁试剂 甲液:新鲜配制的 1mol/L 羟胺盐酸盐的甲醇溶液。 乙液:11mol/L 氢氧化钾甲醇溶液。 丙液:取 1g 三氯化铁溶于 100ml1%盐酸中。 应用时甲、乙、丙三溶液按次 序滴加,或甲、乙两溶液等量混合滴加后再加丙液。 (2)内酯环的开环-闭环试剂 甲液:1%氢氧化钠水溶液。 乙液:2%盐酸溶液。 (3)重氮化试剂:参见酚类检出试剂(4)。 (4)4-氨基安替比林-铁氰化钾试剂:参见酚类检出试剂(5)。 进行 3、4 试验时,试样应先加 3%碳酸钠水溶液,加热处理后再分别滴加试剂。 (5)间硝基苯试剂:2%间硝基苯乙醇液。 6强心苷类检出试剂 (1)碱性 3,5-二硝基苯甲酸试剂 甲液:2%3,5-二硝基苯甲酸甲醇溶液。 乙液:1mol/L 氢氧化钾水溶液。 应用前甲、乙两液等量混合。 (2)碱性苦味酸试剂 甲液:1%苦味酸水溶液。 乙液:10%氢氧化钠水溶液。 应用前甲、乙两液以 9∶1 混合。 甲液:吡啶。 乙液:05%亚硝酰铁氰化钠水溶液。
草药提取分离中方法有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膜分离技术、超微粉碎技术、中药絮凝分离技术、半仿生提取法、超声提取法、旋流提取法、加压逆流提取法、酶法、大孔树脂吸附法、超滤法、分子蒸馏法等。具体如下 :
1、超临界流体萃取
利用超临界状态下的流体为萃取剂,从液体或固体中萃取中药材中的药效成分并进行分离的方法。原理是以一种超临界流体在高于临界温度和压力下,从目标物中萃取有效成分,当恢复到常压常温时,溶解在流体中成分立即以溶于吸收液的液体状态与气态流体分开。
2、膜提取分离技术
分离基本原理是利用化学成分分子量差异而达到分离目的.在中药应用方面主要是滤除细菌、微粒、大分子杂质(胶质、鞣质、蛋白、多糖)等或脱色。
3、超微粉碎技术
是利用超声粉碎、超低温粉碎技术,使生药中心粒径在5~10μm以下,细胞破壁率达到95%。药效成分易于提取也容易被人体直接吸收。适合于各种不同质地的药材,而且可使其中的有效成分直接暴露出来,从而使药材成分的溶出和起效更加迅速完全。
4、药絮凝分离技术
将絮凝剂加到中药的水提液中通过絮凝剂的吸附、架桥、絮凝作用以及无机盐电解质微粒和表面电荷产生凝聚作用,使许多不稳定的微粒如蛋白质、锰液质、鞍质等连接成絮团沉降,经滤过达到分离纯化的目的。
扩展资料:
中草药提取和分离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传统的丹、丸、膏、散;第二阶段,是以水醇法或醇水法为主的提取、粗处理技术与现代工业制剂技术相结合而制成中成药;第三阶段,是运用现代分离技术和检测技术精制化和定量化的现代植物药。
植物药的三个阶段,只是说明它们先后产生的时间顺序,并不表示后一阶段会取代或取消前一阶段。正如化学药不能取消天然药物、生物药也不能取消化学药一样。但后一层次比前一层次更多体现或运用了现代科技。
植物提取物和现代植物药在概念的内涵上存在着交叉性,互相包含着彼此的部分内容。现代植物药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提取物为基础的,植物提取物是现代植物药的主要原料和组成部分;而有些植物提取物品种则被直接作为药用。
-中药提取
石油醚 > 苯 > 氯仿 > 乙醚 > 乙酸乙酯 > 正丁醇 > 丙酮 > 乙醇 > 甲醇 > 水。
石油醚、苯、氯仿、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与水互不混溶。
丙酮、乙醇、甲醇与水相混溶。
一般羟基越多,亲水性越强;一般烃基越多,碳链越长,亲脂性越好;常用溶剂中,乙醚,甲醇,乙醇,丙三醇亲水性逐渐增强。四氯化碳偏于亲脂,主要用于溶解卤族单质。
扩展资料:
亲脂性、疏水性和非极性可以互相替换,然而,亲脂性和疏水性并不是同义字,可以借由硅氧树脂和氟化碳确认这点,因为他们是疏水性但非亲脂性。
亲脂性的化合物常常会和自己相同的化合物或其他亲脂的化合物借由伦敦力产生反应。他们几乎无法形成氢键。当一个亲脂性的化合物被水包覆时,周围的水会形成冰晶状,而亲脂性分子会因热力学不合被赶出水,这就被视为是个疏水性分子。因此,亲脂性分子不溶于水,他们不约而同的有相当高的水分布系数。
-亲脂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