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Stone)作为一种高档建筑装饰材料广泛应用于室内外装饰设计、幕墙装饰和公共设施建设。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石材主要分为天然石和人造石、大理石。
天然石材可大致分为3类。火成岩岩石是由地幔或地壳的岩石经熔融或部分熔融的物质如岩浆冷却固结形成的,花岗岩就是火成岩的一种。
沉积岩是在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将其他岩石的风化产物和一些火山喷发物,经过水流或冰川的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和砂岩属于这一类;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和矿物质的混合作用下由一种石头自然变质成的另一种石头,大理石,板岩,石英岩,玉石都是属于变质岩。
扩展资料:
石材主要分为:
1、云石类: 莎安娜米黄、阿曼米黄、埃及米黄、 白沙米黄、金线米黄、爵士白、中东米黄、大花白等。
2、花岗岩类: 月亮白、金沙黑、美国白麻、中国黑、黄金钻、印度红、金钻麻、沙漠棕等。
3、砂岩类: 红桃木、米黄砂岩、黄砂岩、木纹砂岩、 浅砂岩、山水纹、青砂岩、红砂岩等。
-石材
砂岩的颜色比较丰硕,地域不同,颜色有所差异。
四川砂岩的颜色可以说是全中国最丰硕的,有红色、绿色、灰色、白色、玄色、紫色、**、青色等。
云南砂岩的颜色也很丰硕,常见的有黄木纹砂岩,山水纹砂岩,红砂岩,黄砂岩,白砂岩和青砂岩。
山东砂岩的颜色就相对较少,主要有红色,**,绿色,紫色,咖啡色,白色。
砂岩是一种沉积岩,是由石粒经过水冲蚀沉淀于河床上,经千百年的堆积变得坚固而成。后因地球地壳运动,而形成今日的矿山。虽然中国的砂岩的品种非常的多,但是主是集中在四川、云南和山东,这是中国砂岩的三大产区,同时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等也有,但是产品知名度不高,影响力较小。
四川砂岩属于泥砂岩,其颗粒细腻,质地较软,非常适合做为建筑装饰用材,特别是用作雕刻用石。而且因为四川的地舆地质前提比较复杂,所以四川的砂岩品种非常的多。但是因为其材质相对较软,并且交通不便,矿区开采方式也比较落后,所以四川砂岩基本供给的是条板,无法提供1m以上的大板。但是假如数目少的情况下,矿区可能采用圆盘锯翻切的方式,少量供给,不外因为破损率较高,价格较贵。但四川有一种砂岩号称硬度可相比花岗岩,有些砂岩的材质较硬能做火烧加工。
云南砂岩同四川砂岩一样同属泥砂岩,一样的颗粒细腻,质地较软。但是因为形成的地质地域环境不同,云南砂岩相对四川砂岩而言,纹理会更漂亮,有自己的风格特点。因为云南的砂岩行业起步较早,开采加工技术相对较高,能供给1m以上的大板,不外因为泥砂岩质地较软,应用上会受到限制,一般也以规格板为主。
山东砂岩属于海砂岩,结构颗粒比较粗,硬度比较大,但是比较脆。山东砂岩基本都能切成12m以上的大板,有些甚至被用做台面板,很多都可以做成1cm的薄板。由于其硬度够,所以能进行几乎所有的表面加工。但是山东砂岩基本都是带纹路的,就连所谓的白砂岩和紫砂岩也并非全是纯色,白砂岩带有暗纹,紫砂岩有白点。
1矿区地质特征
郝家河铜矿床位于滇中中生代陆相盆地中段偏东侧。滇中盆地处于扬子地台西南部川滇南北向构造带的南西缘。郝家河铜矿区整体构造表现为东部为北西-南东向狮子山背斜,西部由北西向转为北北东向朵基背斜,中部为近东西向温家坟背斜,以及近东西向的杀人阱向斜(图3-14)。郝家河铜矿床的主体位于朵基背斜东翼,在朵基背斜主体褶皱的基础上形成了次一级的褶皱、断裂构造。从构造规模与控矿关系看,狮子山背斜、温家坟背斜和F1断层属矿床的主要控矿构造,控制着矿带、矿群的展布(吴家贵等,2010;和继圣,2011)。
图3-14 郝家河区域地质图
(据吴家贵等,2010)
1—第四系;2—白垩系;3—侏罗系;4—三叠系;5—元古宇;6—哀牢山群;7—基性-超基性火成岩;8—中酸性火成岩;9—震旦系;10—正长岩及正长斑岩;11—中型铜矿床;12—小型铜矿床及矿点
2矿体特征
矿田内出露地层主要为白垩系下统普昌河组和上统马头山组(图3-15)。普昌河组(K1p)为一套紫色砂质泥岩,未见铜矿化。马头山组(K2m)为一套河流相碎屑岩至湖泊相黏土岩韵律沉积,自下而上分为郝家河段、清水河段。赋矿地层主要为郝家河段,按岩性可细分为下、中、上3个亚段,其岩性为:下亚段紫色细粒砂岩夹紫色含砾石砂岩或砾岩;中亚段为主要赋矿层,为层状、块状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发育平行层理及大型楔状层理;上亚段下部为紫色泥岩,上部为灰色细粒长石石英砂岩。清水河段以砂泥岩及其互层为主。含矿段底部砾岩具有东厚西薄的特点,以紫色—浅紫色石英砂砾岩为主(和继圣,2011;吴家贵等,2010)。
郝家河铜矿床有151个矿体,分属3个矿群,矿体主要集中分布于3个位置:①矿化带西侧近浅紫界线附近的浅色砂岩中;②郝家河段第二亚段中上部浅紫色界面之上紧靠浅紫色界面的浅色砂岩中(III号矿群)及浅紫色界面以下紫色砂岩所夹的浅色体中(II号矿群);③多组断裂交汇部位。矿体平面上呈带状,剖面上呈豆荚状、藕节状产出。矿体顶板起伏不平,与围岩产状不一致,具有明显穿层现象(和继圣,2011;秦德先,1994;吴家贵等,2010)。
据野外观察,结合镜下鉴定,矿石主要由含铜细粒长石石英砂岩组成;具有细粒砂状结构、交代结构和固溶体分离结构,块状构造、浸染状构造、充填构造、条带状渗透交代构造和压碎构造等;金属矿物以辉铜矿为主,其次为孔雀石、斑铜矿、铜蓝、黄铜矿,矿体越靠近浅紫色界线,铜品位越高;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次为长石、方解石,伴生组分主要是银,主要为辉银矿,与辉铜矿呈类质同像存在;胶结方式主要为钙质胶结,孔隙式或基底式胶结,砂质成分为细粒石英,胶结物主要有泥质、钙质、铁质、硅质,容矿岩石以孔隙胶结为主;围岩蚀变有硅化和碳酸盐化。
图3-15 郝家河铜矿床纵剖面图
(据和继圣,2011)
1—马头山清水河段第四亚段;2—马头山清水河段第三亚段;3—马头山清水河段第二亚段;4—马头山清水河段第一亚段;5—马头山组郝家河上亚段;6—马头山组郝家河中亚段;7—马头山组郝家河下亚段;8—普昌河组;9—矿体;10—实测及推测断层
3成因模式
矿区位于滇中楚雄盆地砂岩成矿区内,是我国最早开采的最大的陆相砂岩型铜矿山。郝家河铜矿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下深处,基底元古宇昆阳群可能也为成矿提供了部分物质,成矿作用与深部地下水循环作用有关,矿化受后期改造作用较强,为动力热液成矿提供了必备的条件(陈根文等,2000,2002;秦德先等,1993)。含矿岩石为长石石英砂岩,上覆、下伏岩层为塑性泥岩、粉砂质泥岩,极易造成构造应力场在含矿砂岩中集中,发生强烈的挤压、层间滑动和破碎,同时地层水被加热成为热水溶液。含铜建造下部煤系地层中释放大量CO2、H2S等气体,沿断裂等通道加热形成成矿热液,经交代作用形成金属硫化物沉淀,从而在构造有利部位形成透镜状、似层状铜矿体,沿破碎带及两侧节理、裂隙充填形成富铜矿细脉(图3-16)(陈根文等,2000,2002;秦德先等,1993;鲁文举等,2013)。
图3-16 楚雄盆地砂岩型铜矿成矿模式图
(据鲁文举等,2013)
1—古近系;2—白垩系;3—侏罗系;4—三叠系上统;5—变质岩;6—花岗岩;7—砂岩;8—泥岩;9—断层;10—沉积成岩期紫色层;11—改造成矿期浅色层;12—大气降水;13—深部热卤水;14—矿源层;15—大村式;16—六苴-郝家河式;17—凹地苴式;18—老青山式;19—盐矿体
4矿床系列标本简述
2010年,在研究郝家河铜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背景后,采取矿区定点捡块的方法采集矿区标本共11块(表3-5),主要采集的是铜矿含矿地层即中生界白垩系上统马头山组郝家河段的岩矿石标本。其中,采集矿石标本4块,岩性为含铜砂岩-砂岩铜矿石和砂岩型铜矿石;采集围岩7块,岩性为含砾砂岩、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和浅紫色含砾石砂岩。所采标本基本代表了郝家河段各亚段的岩性及矿化(矿体)产出部位,构成了较完整的郝家河铜矿含矿层位地层。
表3-5 云南牟定郝家河铜矿采集标本
续表
注:表中Cu5-B代表郝家河铜矿标本,Cu5-b代表该标本薄片编号,Cu5-g代表该标本光片编号。
5图版
(1)标本照片及其特征描述
Cu5-B01
含砾砂岩。岩石呈黄灰色,中粗粒砂状结构,块状构造(厚层状构造)。砾石成分较为复杂,有粉砂岩、石英岩、石灰岩、泥灰岩等,砾径不一,05~3cm,棱角状至次圆状,略具定向排列。胶结物为泥质、钙质粗粒—中粒砂岩,成分主要为石英,少量长石和岩屑。孔隙式胶结为主,部分基底式胶结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5-B02
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岩石呈浅绿灰色,氧化后呈褐红色,中—细粒结构,02~05mm,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次为长石和岩屑。石英含量约80%。长石和岩屑,颗粒粒径较大,达2~5mm。岩屑含量较高,可达10%~20%。岩石中偶见星点状孔雀石。胶结物以钙质为主,滴酸剧烈起泡,可见孔隙式和基底式胶结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5-B03
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岩石呈浅绿灰色,细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次为斜长石。石英,无色透明,细粒结构,磨圆度极好,含量约80%。斜长石,粒度均匀,含量约10%。胶结物为钙质,滴酸剧烈起泡,胶结形式为孔隙式和基底式。岩石中均匀分布微细粒孔雀石,并在其中见到微细粒金属矿物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5-B04
长石石英砂岩。岩石呈红褐色,细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次为长石。石英,无色透明,油脂光泽,磨圆程度高,含量约80%。长石,灰白色,半透明,磨圆程度高,含量约10%。胶结物为钙质和泥质,滴稀盐酸起泡,胶结形式为基底式和孔隙式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5-B05
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岩石呈浅绿灰色,风化后呈褐色—红褐色,细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岩石中见细粒铅灰色金属光泽的金属矿物,呈云雾状、浸染状分布,初步确定为辉铜矿、黝铜矿,矿物颗粒呈铅灰色,强金属光泽,颗粒细小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5-B06
含铜砂岩-砂岩铜矿石。岩石呈浅绿灰色,风化后呈红褐色,细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可见细粒铅灰色的金属矿物,呈云雾状、浸染状分布,初步确定为辉铜矿、黝铜矿,矿物颗粒细小,强金属光泽,含量1%~2%。岩石风化面上出现绿色孔雀石,呈细粒—微细粒状、薄膜状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5-B07
砂岩型铜矿石。矿石呈灰色,细粒砂状结构,块状构造。矿石矿物为辉铜矿(斑铜矿?),呈浸染状、云雾状分布。氧化面上孔雀石发育。辉铜矿,钢灰色,金属光泽,颗粒细小,含量约5%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5-B08
砂岩型铜矿石。矿石呈灰色,细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矿石矿物主要为辉铜矿(斑铜矿?),多呈细脉状,脉宽2~3m m,最宽5~8m m。矿石氧化面上可见孔雀石和蓝铜矿颗粒或薄膜,含量约5%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5-B09
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岩石呈浅灰白色或浅灰色,细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次为长石。石英,细粒结构,粒径01~05m m,含量约80%。长石,白—乳白色,含量10%~15%。少量暗色矿物黑云母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5-B10
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夹砂砾岩。岩石呈灰色—浅绿灰色,风化后呈红褐色,细粒结构,块状构造、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磨圆度较好,胶结物为钙质,滴酸起泡,基底式或孔隙式胶结。岩石中有一层砂岩角砾,砾石成分为石英,少量灰岩角砾,砾径05~3cm,层厚约5cm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5-B11
砂岩型铜矿石。矿石呈浅灰色,细粒砂状结构,块状构造。由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含铜形成,可见钙质胶结、孔隙式或基底式胶结。矿石矿物为辉铜矿(黝铜矿?),铅灰—钢灰色,金属光泽,呈稠密浸染状或条带状分布,在标本局部富集,达10%。矿石表面氧化后形成孔雀石,呈细粒状或薄膜状,并伴生有黑铜矿,灰黑色,半金属光泽,为铜的氧化次生矿物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2)标本镜下鉴定照片及特征描述
Cu5-b05
石英砂岩。细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Qz,约55%)、斜长石(Pl,约20%)和方解石(Cal,约10%)。斜长石斑晶双晶发育明显并具有环带。石英,正低突起,无解理。方解石,菱面体解理,明显的闪突起。石英和长石近似为他形,粒度近似,01~02mm,基质为隐晶质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5-b10
含砾石砂岩。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Qz,约65%)、斜长石(Pl,约15%)和方解石(Cal,约15%)。石英有两种颗粒大小,较大颗粒粒径约为1mm,较小颗粒粒径约为02mm。斜长石,负低突起,斑晶双晶发育明显并具有环带。方解石,菱面体解理,明显的闪突起,珍珠晕高级白干涉色,粒径02mm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5-g07
主要金属矿物为辉铜矿,少量斑铜矿、黄铜矿和铜蓝;非金属矿物主要为石英,局部含少量方解石。辉铜矿(Cc)含量约15%,灰白色略带蓝色调,呈他形粒状结构,粒径100μm,呈团块状或细脉状充填于原岩碎屑(石英(Qz))颗粒间隙中,后生矿化特征明显,常与铜蓝、斑铜矿伴生。铜蓝(Cv)少量,深蓝色,沿辉铜矿、斑铜矿边缘蚀变而成。方解石(Cal)与辉铜矿接触界线弯曲呈溶蚀边结构。偶见斑铜矿(Bn)和黄铜矿(Ccp)共生
矿物生成顺序:石英、方解石→辉铜矿、斑铜矿、黄铜矿→铜蓝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5-g08
金属矿物主要为辉铜矿,少量铜蓝、蓝铜矿。非金属矿物主要为石英。辉铜矿(Cc)含量约15%,灰白色略带蓝色调,呈他形粒状结构,呈脉状—团块状分布于原岩石英(Qz)裂隙中,局部被蓝铜矿交代溶蚀呈交代残余结构,粒径大小不等,最大可达200μm,最小仅1μm。铜蓝(Cv)少量,他形粒状结构,粒径约10μm,呈细脉状充填在辉铜矿裂隙中。蓝铜矿(Az)少量,他形粒状结构,粒径约10μm,交代溶蚀早期辉铜矿
矿物生成顺序:辉铜矿→铜蓝→蓝铜矿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