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③(或BaSO 4 ) (2)有气泡产生 (3)把药品直接加入试剂瓶,使试剂不纯(或没有取样,试剂被污染) |
(1)图示瓶内为无色溶液,而猜想③BaSO 4 不溶于水,因此可判断该猜想不成立; (2)由于锌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而与硫酸钠溶液不能反应,因此小明同学直接向试剂中加入几粒锌粒,应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说明该瓶溶液为硫酸溶液; (3)小明同学直接向试剂中加入几粒锌粒,锌粒与整瓶溶液发生反应,造成整瓶溶液被污染. 故答案为: (1)③(或BaSO 4 ); (2)有气泡产生; (3)把药品直接加入试剂瓶,使试剂不纯(或没有取样,试剂被污染). 点评:掌握常见物质的溶解性及化学性质,明确实验的操作方法,此为解答本题所需具有的基础知识. |
(1)四种溶液中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溶液都显碱性,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而稀盐酸显酸性,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2号是稀盐酸.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有气泡产生,其它两种与盐酸反应无现象,故3号为碳酸钠;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产生碳酸钙白色沉淀,而氢氧化钠与碳酸钠不反应,故1号为氢氧化钙,4号为氢氧化钠;
(2)四种溶液两两混合时,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与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白色沉淀,与氢氧化钠不反应,故Ⅳ号为碳酸钠,Ⅰ号为氢氧化钠,Ⅱ号为氢氧化钙,Ⅲ号为稀盐酸.
故答案为:(1)甲组:①2号溶液是HCl
②3号溶液是Na2CO3
③Na2CO3; 1号溶液是Ca(OH)2
(2)乙组:Ⅰ号为:NaOH
Ⅱ号为:Ca(OH)2
Ⅲ号为:HCl
Ⅳ号为:Na2CO3
(1)取无色溶液少量,滴加过量稀盐酸溶液,有气体生成,则推测一定有碳酸钠;硫酸与碳酸钠反应,二者不能共存,故一定没有硫酸;向所得无色滤液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滤液中含有氯离子,由于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无法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钠;通过上述实验和现象,还无法确定是否含有氢氧化钠.
要证明氯化钠存在,可取无色溶液少许,加足量稀硝酸充分反应,滴加硝酸银溶液,若仍有沉淀生成,说明含有氯化钠;要证明氢氧化钠是否存在,可取无色溶液少许,加足量氯化钡或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酚酞试液,若溶液变红,则含有氢氧化钠.
(2)实验中,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氯化钠和硝酸银溶液的反应,根据复分解反应的特点,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则Na2CO3+2HCl═2NaCl+H2O+CO2↑;NaCl+AgNO3 =NaNO3 +AgCl↓
(3)若修改步骤中加入的试剂,其它过程和现象不变即可确定一种可能含有物质的存在,在无色溶液B应加入的试剂是稀硝酸,可以确定溶液中氯化钠的存在.
(4)验证氯化钠,则用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试剂X是氯化钙溶液,除去碳酸钠,当溶液D仍然显红色时,即可确定氢氧化钠的存在.
(5)分离可溶和不可溶物质的操作为过滤.
故答案为:(1)Na2CO3,H2SO4.
(2)Na2CO3+2HCl═2NaCl+H2O+CO2↑;NaCl+AgNO3 =NaNO3 +AgCl↓.
(3)无色酚酞溶液.
(4)硝酸银,红.
(5)过滤.
(1)取无色溶液少量,滴加过量氯化钡溶液,过滤,得白色滤渣和无色滤液,说明溶液中存在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沉淀的碳酸钠或硫酸钠;向步骤Ⅰ所得白色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硝酸,沉淀全部消失,说明一定没有硫酸钠,因为硫酸钡沉淀不溶于稀硝酸,从而说明溶液中一定不含氯化钙,因为氯化钙可与碳酸钠反应,二者不能共存; (2)步骤Ⅰ中产生沉淀的化学反应是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是Na 2 CO 3 +BaCl 2 ═BaCO 3 ↓+2NaCl; (3)向步骤Ⅰ所得无色滤液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滤液中含有氯离子,由于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钠,无法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钠;通过上述实验和现象,还无法确定是否含有氢氧化钠,要证氯化钠存在,可取无色溶液少许,加足量稀硝酸充分反应,滴加硝酸银溶液,若仍有沉淀生成,说明含有氯化钠;要证明氢氧化钠是否存在,可取无色溶液少许,加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酚酞试液,若溶液变红,则含有氢氧化钠; 故答案为:(1)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钙; (2)Na 2 CO 3 +BaCl 2 ═BaCO 3 ↓+2NaCl; (3)氯化钠、氢氧化钠; 取无色溶液少许,加足量稀硝酸充分反应,滴加硝酸银溶液(或取无色溶液少许,加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