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润性导管癌,非特殊性(NOS)
定义
浸润性导管癌,非特殊性(导管NOS)是浸润性乳腺癌分类中最大的一组异型肿瘤,由于缺乏丰富的特征表现,难以象小叶癌或小管癌那样将其分成一种特殊组织学类型。
ICD-O 编码 8500/3
历史名称及意义
浸润性导管癌,非特殊型(导管NST);浸润性导管癌
这类乳腺癌曾有许多命名,包括硬癌、单纯癌和球形细胞癌。浸润性导管癌由美国军事病理研究所(AFIP)提出,被以前WHO分类所采用。这一名称延续了传统的观念,认为浸润性导管癌来源于乳腺导管上皮,可以此来与来源于乳腺小叶的小叶癌相区分(认为小叶癌来源于乳腺小叶尚无证据)。另外研究表明大多数乳腺癌起源于末梢导管-小叶单位(TDLU)。一些分类方法保留了“导管”一词,但增加了“非特殊性(NOS)”,而其它分类则倾向于采用“非特殊型(NST)”,以强调与特殊类型肿瘤区分。后者的观点在国际上日益被接受。由于“导管”一词被广泛采用,因此“浸润性导管癌,导管NOS或NST”是较好的命名选择。
流行病学
非特殊性导管癌(导管NOS)在乳腺癌中占绝大多数,其流行病学特征与乳腺癌总体一致。非特殊性导管癌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一类,在公开发表的文献统计病例中占40-75%,可能是由于缺乏与特殊性癌相区分的严格标准,以及某些研究未将非特殊性导管癌伴特殊性癌的混合型癌单独分组,而是将它们并入非特殊性导管癌一组中。
非特殊性导管癌和所有乳腺癌一样在40岁以下妇女中少见,但年轻妇女与老年妇女的肿瘤分类比例是相同的。与已知的风险因素如地理、文化/生活方式、生育情况等相关的非特殊性导管癌的各型发病率无明显差异。在癌症发生过程中某些疾病如不典型导管增生和小叶内肿瘤与大多数高发病风险的特殊性乳腺癌,特别是小管癌和典型性小叶癌相关。与BRCA1基因突变相关的家族性乳腺癌通常为非特殊性导管癌,但具有髓样癌的特征,核分裂数高,大多数具有连续的向周围压排性边缘,与散发性乳腺癌相比淋巴细胞浸润明显。与BRCA2基因突变相关的家族性乳腺癌也常为非特殊性导管癌,但在其组织学分级中小管结构评分高(小管极少数),大部分肿瘤有一连续的向周围压排性边缘,与散发性乳腺癌相比核分裂数较低。
肉眼检查
这些肿瘤肉眼观察无明显特征,大小各不相同,范围从10mm到100mm以上。肿瘤外形不规则,呈星状或结节状,边缘尚清楚或边界不清,与周围组织缺乏明显界限。触之感觉质实或硬,切之有砂砾感。切面通常呈灰白带有**条纹。
组织病理学
肿瘤形态不一,缺乏规律性结构特征。肿瘤细胞排列成索状,簇状或小梁状,一些肿瘤表现为实性或伴有合体细胞浸润,且间质少。部分病例腺样分化明显,在肿瘤细胞团中可见伴有中央腔隙的小管结构。偶尔可见一些具有单层线状浸润或靶环状结构的区域,但缺乏浸润性小叶癌的细胞形态特征。肿瘤细胞形状各异,胞浆丰富,呈嗜酸性,核形规则,大小一致或呈高度多形性,伴有多个核仁且明显,核分裂象缺乏或广泛存在。80%以上的病例可见相关导管癌原位病灶(DCIS),通常为粉刺型,组织学分级为高级,其它形式也可见。
有一些病例是非特殊性导管癌的亚型,即浸润性导管癌伴广泛的原位癌成分浸润。肿瘤间质可表现为多种多样,有的表现为纤维母细胞增生,或结缔组织少,或可见明显的玻璃样变性。导管周区或血管周围可见局灶性弹性纤维变性。也可见局灶性坏死,偶尔表现为广泛性坏死。极少数病例可见淋巴浆细胞浸润。
混合型癌
对于一种肿瘤的诊断,应选有代表性的切片仔细观察,只有超过50%的肿瘤区表现无特殊性才能诊断为非特殊性导管癌。如果只有10-49%的肿瘤区表现无特殊性,而其余部分表现为已确定的特殊型乳腺癌特征,那么这可能是混合型癌的一种:混合性导管和特殊型癌或混合性导管和小叶癌。除此以外,极少病变会与非特殊性导管癌相混淆。
多形性癌
ICD-O编码 8022/3
多形性癌是组织学分级属高级的非特殊性导管癌的一种罕见变型,以奇异的多形性肿瘤巨细胞增多为特征,占肿瘤细胞50%以上,其背景为腺癌或腺癌伴梭形和鳞状分化。病人年龄28~96岁,平均51岁。大多数病人表现为可触及的肿块,其中12%的病例最初症状为转移性肿瘤。肿瘤平均大小为54cm,大部分肿瘤可发生囊性变和坏死。
大多数病例中肿瘤巨细胞占75%以上,核分裂数>20/10HPF。所有肿瘤组织学分级为3级。上皮内成分排列成通常为高级别的导管结构,且伴有坏死。19%的病例表现淋巴管浸润。
通常BCL2、ER和PR呈阴性表达,2/3的病例表现TP53阳性,1/3的病例表现S-100阳性,所有病例对CAM52,EMA,pan-cytokeratin(AE1/AE3,CK1)均表现为阳性。大部分肿瘤细胞(68%)的染色体为非整倍体,其中47%为三倍体。63%的病例表现为高S期分数(>10%)。50%的病例有腋窝淋巴结转移,常侵犯3个或3个以上淋巴结。大部分病人表现为晚期病变。
伴有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的癌
ICD-O编码 8035/3
这些肿瘤最常表现为间质中可见破骨细胞样巨细胞,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纤维母细胞和血管增生,可见外渗的红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与单核及双核的组织细胞排列在一起,其中一些组织细胞含有含铁血黄素。巨细胞大小不一,围绕在上皮成分周围,或是存在于由癌细胞构成的腔隙内,含有数目不等的细胞核。巨细胞及反应性血管增生可见于转移性淋巴结和复发病灶。
癌组织类型常为高至中等分化的浸润性导管癌,其它类型也可见,特别是浸润性筛状癌、小管癌、粘液癌、乳头状癌、小叶癌、鳞癌和其它化生性癌。
大约有1/3的病例报道有淋巴结转移,五年生存率大约为70%,基本类似于或高于普通浸润性癌,预后与相关的癌变特征有关,但似乎不受间质中的肿瘤巨细胞的影响。
巨细胞均表达CD68(通过石蜡切片中KP1抗体证实),S-100、actin、cytokeratin、EMA、ER和PR均表达阴性。酸性磷酸酶、非特异性酯酶和溶菌酶均为强阳性,而碱性磷酸酶表达阴性,另外巨细胞的形态特征与组织细胞和破骨细胞相似。
一些细胞超微结构和免疫组化研究证实这类特殊性癌可表现破骨细胞的组织细胞学特性,最近的体外实验也证明了单核细胞及巨噬细胞的前体细胞可直接形成破骨细胞,且与肿瘤相关的巨噬细胞可分化成转移时影响骨质吸收的多核细胞。癌症中存在的破骨细胞样巨细胞也可能与TAMs相关。由癌症引起的血管生成和白细胞趋化可能与组织细胞向肿瘤区迁移及最终转化成破骨细胞样巨细胞有关。
伴有绒毛膜癌特征的癌
非特殊性导管癌患者血浆中人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可升高,60%的病例可找到β-HCG阳性细胞。绒毛膜癌样分化的组织学依据极少,只报道过少数病例,年龄在50~70岁之间。
伴有黑色素特征的癌
一些病例报道描述了表现导管癌和恶性黑色素瘤共同特征的乳腺实质肿瘤,其中有些存在一种细胞向另一种细胞过渡的现象。最近一项有关这类病变的遗传学研究证明所有肿瘤细胞均表现在染色体同一位点上的杂合性缺失,提示肿瘤细胞来源于同一瘤细胞克隆。
乳腺癌细胞中仅有黑色素存在并不能解释成黑色素细胞分化的依据。当乳腺癌侵犯皮肤及真皮—表皮连接处时,细胞中可出现黑色素沉着。另外,应仔细区分乳腺癌伴黑色素细胞分化与乳腺癌伴明显的胞浆脂褐素沉积。
大多数乳腺的黑色素瘤是起源于乳腺外的恶性黑色素瘤的转移灶。原发性黑色素瘤可发生于乳腺皮肤的任何部位,但乳头乳晕区极罕见。乳头乳晕区的恶性黑色素瘤的鉴别诊断必须包括Paget病,该病变细胞中偶尔有黑色素沉着,将在Paget病一节中讨论。
遗传学
乳腺癌总体遗传学变异同样也在非特殊性导管癌中反映,最近证实对此进行分析或解释是困难的。随着肿瘤组织学分级的级别升高(分化程度降低),其遗传学改变也逐渐累积增加。这一现象支持非特殊性导管癌和浸润性乳腺癌总体的线性演变模式假说。最近几组有关与肿瘤组织学类型或非特殊性导管癌分级相关的特异性遗传变异的研究结果并不支持上述观点,提示非特殊性导管癌发生包括一些与遗传因素无关的肿瘤演变途径,与特殊的乳腺癌包括小叶癌和小管癌相比显示了根本的不同。而且,最近cDNA微阵列分析证明非特殊性导管癌可依据基因表达方式分成亚型。
验方偏方
验方:
①海藻30g,海带30g,决明子30g,女贞子25g。水煎日服2次。上海肿瘤医院方。
②三根汤:藤梨根60g,野葡萄根30g,枸骨树根30g,云实30g,八角金盘3g,生南星3g。口服,每日1剂,煎2次分服。先将生南星煮1—2小时,再加其它药煎煮。本方报告服用2个月治愈乳腺癌1例。方源浙江诸暨县马剑公社寺坞大队医疗站。
偏方:
①麝香0.5克,生半夏3克,丁香3克,木香3克。共研细末,薄棉纱裹,塞对侧鼻孔里。
②鹿角尖100克。薛荔果100克,共研细末。每日10克,黄沙糖和陈醋送下。
③龟板数块炙黄研末,黑枣肉捣烂为丸,每日10克,白开水送下。
不算严重,至少没有临近淋巴转移,这个是好事。但是原发部位有部分浸润现象。如果手术做的干净,问题应该不会太大。
是否应该化疗,建议听取主治医生的建议,化疗或放疗都属于巩固性的,医生如果让化疗,估计医生担心有其他微小转移的可能性。
刀豆
适宜食管癌、贲门癌、胃癌病人反胃呃逆时食用,有降气止呃的效果。民间常用老刀豆研粉,每次冲服30克,日服2~3次,每30天为一疗程。对肾癌腰酸痛者,民间有用刀豆子50克,同猪腰1个,切成腰花煮汤服用,于1日内分次服完。
菜豆
别名四季豆。适宜白血病、鼻咽癌、甲状腺癌、骨肉瘤、恶性葡萄胎、绒毛膜上皮癌、乳房癌、子宫颈痛、卵巢痛、睾丸癌、肠癌等病人食用。这是因为菜豆的种子含糖蛋白、胰蛋白酶抑制物,并含有对人体血红细胞有很强活性的PHA,由于PHA有一定的抗癌作用,所以,上述癌症患者宜食之。
黄豆芽
是一种很好的抗癌蔬菜,这不仅因为它的营养丰富,含有具有抗癌作用的多量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更重要的是,豆芽莱中含有一种酶,可阻碍致癌物亚硝胺在体内的合成。同时,豆芽中的叶绿素、纤维素也能防治大肠癌和其他一些癌变,癌症病人常吃豆芽,对增进营养,控制病情的发展有一定益处。
麦麸
为小麦加工时脱下的麸皮,是一种高纤维食品,适宜结肠癌、直肠癌的病人服用。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科学家发现,食用麦麸含量丰富的食品,可使结肠癌、直肠癌的生长变缓,从而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
海带
中国传统医学认为,海带有化痰、软坚、散结的作用,是中医常用的治疗肿瘤药物,多用之于瘿瘤、噎膈、瘰疬、痰核等,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说的甲状腺、食管、胃、乳房、淋巴结系统的各种良性或恶性肿瘤,是一味理想的抗癌防癌食品,适宜甲状腺癌、肺癌、乳房癌、食管癌、贲门癌、子宫癌、恶性淋巴瘤等病人服食。
紫菜
性寒,味甘咸,有清热、软坚、化痰的功用,是癌症患者的理想抗癌食品,适宜脑肿瘤、乳腺癌、甲状腺癌、恶性淋巴瘤,以及各种肿瘤伴有淋巴结转移者经常服食,这对抑制肿瘤生长、缩小肿块、缓解病情的发展有一定效果。
海藻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海藻有一定的抗癌功能,也是一种抗癌防癌食物,中医认为海藻性寒,能软坚、散结、消痰,适宜头颈部、甲状腺、消化道、肺部以及淋巴系统各种恶性肿瘤之人服用。通常与海带同食,更为适宜。
黑木耳
又叫银耳。性平,味甘,能益气、养阴。近代研究发现,黑木耳中含有一种多糖体,具有一定的抗癌活性。这种抗癌作用不是直接抑制或破坏癌细胞,而是通过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来抗癌的,这就是中医所说的扶正祛邪的效果。所以,黑木耳适宜各种癌症病人及放疗、化疗或术后体质衰弱者食用。
白木耳
性平,味甘淡,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功用,是一种补虚扶正抗癌的营养滋补品。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银耳能促进机体淋巴细胞的转化,提高免疫功能。银耳的抗肿瘤多糖对癌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各种癌症病人及化疗、放疗之后体虚者,尤为适宜。
猴头菌
或称猴头菇,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用真菌,适宜各种癌症病人,尤其是消化系统癌症患者食用。猴头菌不仅营养价值高,它所含的多糖体、多肽类对癌细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同时能使机体内蛋白组成成分有明显增加,产生了干扰素,增强了抗癌效果。所以,癌症病人常食猴头菌,有助于升高人体的免疫球蛋白,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升提白细胞,增强人体免疫功能,起到防癌治癌的作用。
金针菇
据日本学者研究,金针菇中含有一种朴菇素,这种朴菇素能有效地抑制肿瘤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抗癌作用。日本的长野县是生产金针菇最多的地方,该县居民正是由于经常服食这种食用菌而很少得癌症,该地区的肿瘤发病率也明显较其他地区为低。可见,金针菇也是各种癌症患者的理想食品。
草菇
性寒,味甘,能清热生津养阴。它除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具有较好的防治癌症作用外,草菇的子实体中还含有一种异种蛋白,也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适宜各种癌症病人服食,可以增进人体的防癌治癌能力。
平菇
近年来,我国医学工作者研究发现,平菇也是一种抗癌食品,它有直接的抗癌防癌作用,适宜胃癌、鼻咽癌、宫颈癌等患者服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稳定病情,控制癌症的发展,并可减少术后的转移和复发。
香蕈
俗称香菇。美国、日本科学工作人员,在香菇中发现一种1,3—β—葡萄糖苷酶,经抗癌试验表明,癌症病人用此物质治疗后,能提高机体抑制癌瘤的能力,加强抗癌作用。我国医药工作者也发现香菇中所含的香菇多糖能增强抗肿瘤药物的效果,虽不能直接杀死肿瘤细胞,但能刺激网状内皮系统。所以,各种癌症病人多食香菇,可提高自身的免疫功能及抗癌能力,增强放疗、化疗的疗效,防止化疗放疗后所致的白细胞下降。手术后坚持长期食用香菇,对预防癌症复发、转移也颇有裨益。
灵芝
能滋补强壮、益气补血。现代医学认为,灵芝适宜各种癌症病人食用,因为它可增强机体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能力,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灵芝多糖又可加速核酸和蛋白质的代谢,促进造血,增强体质。日本学者从灵芝中提取了四种多糖,认为对癌细胞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还有研究表明,灵芝有对抗抗癌药物对人体的损害,回升白细胞数的效果。
蜂乳
又名蜂王浆,适宜各种癌症体弱者食用。它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能明显地增强癌症病人的抗病能力,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调整内分泌和新陈代谢。实践证明,很多癌症病人长期服用蜂王浆,都有效地延长了生命,对瘸症患者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癌细胞的发展、扩散或转移,有着独特的食疗效果。,
香醋
古称苦酒,《本草拾遗》说它能“破血瘀,除症块坚积,破结气,心中腹水痰饮”。近年来国内外科学家都发现醋中含有抗癌物质,尤其适宜胃癌病人服用。日本是胃癌高发国家,最近试制成功的天然抗胃癌饮料,其配方就是30%~40%米醋,10%~20%蜂蜜,40%~60%矿泉水组成,据观察,长期饮用对胃癌有较好的效果。
枸杞子
祖国医学认为枸杞子能滋肾益阴、养肝血、生津润肺、清虚热,所以,凡肿瘤病人出现阴虚内热时,尤其是脑癌、鼻咽癌、肺癌、食管癌,以及放疗或化疗后头昏、目眩、口干、手足心热、大便燥涩者,均适宜服用枸杞子。经研究发现,枸杞子可以防止因化疗、放疗引起的白细胞下降。枸杞子用于癌症患者,其巨噬细胞吞噬力及T淋巴细胞转化率都有显著提高,呈现出有效的抗癌作用。
白茯苓
是一味理想的扶正抗癌食用菌,它能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促进免疫球蛋白形成,增强机体免疫能力,适宜多种恶性肿瘤病人食用。
紫河车
《本草经疏》说:“人胞乃补阴阳两虚之药,有反正还原之功。”古今很多医家都认为:紫河车对一切虚损之症“用之极为得宜”。所以,各种癌症病人及放疗、化疗或手术后,呈现出体质极度虚弱状态时,均宜食用,能收到扶正抗癌的效果。近代研究证实,紫河车中的丙种胎盘球蛋白具有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作用,所含干扰素及多糖均有抗癌效果。
冬虫夏草
既是佐餐佳肴,又是滋补良药,有补虚损、益精气的作用,尤其适宜肺癌和乳腺癌病人服食,食道癌、喉癌、子宫癌、前列腺癌患者也宜食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冬虫夏草能激活巨噬细胞内酸性磷酸酶的活性,促进脾脏和肝脏内细胞的吞噬功能。明显地提高肌体网状内皮系统吞噬能力,又能促进体内T淋巴细胞的转化,促进抗体的形成,提高机体的体液免疫功能,是一味理想的扶正抗癌食品。
鱼鳔
又称鱼胶、白鳔。性平,味甘,能补肾、益精、消肿、散瘀。《本草纲目》曾说它“散瘀血,消肿毒”。《常见药用动物》中介绍:“试治恶性肿瘤:干鱼鳔40克,灶心土40克,共研细末,日服3次,每次10克。”内蒙古民间治食道癌胃癌,有用鱼鳔以香油炸酥,压碎,每服5克,日服3次的方法。癌症患者宜食之。
黄芽菜
俗称大白菜,是冬季人们食用的主要蔬菜之一。具有解毒除热、通利肠胃的功效。现代认为大白菜有抗癌作用,这是因为白菜中含有微量元素铜,可以抑制人体内致癌物质亚硝胺的吸收与合成。所以说,癌症患者常食颇宜。
花菜
近代科学家们发现,花菜等甘蓝类蔬菜中,含有多种吲哚类衍生物,这些物质能增加机体对致癌物质苯并芘和甲基苯蒽的抵抗能力,因而具有抗癌功效。所以,癌症病人宜食之。
此外,癌症病人还宜吃些田螺、泥鳅、西施舌、杨梅、葱、马齿菜、洋葱、蕹菜、马兰头、菊花脑、冬笋、枸杞头、羊栖菜、燕窝、沙参、西洋参、黄芪、鸭肉、鲫鱼、银鱼、青鱼、猪血、猪腰、丝瓜、菜瓜、青菜、苋菜、茼蒿、芹菜、茭白、桑椹子、橄榄、枇杷、橘饼、葡萄等。
从异核质、非典型增生到原位癌,通常还未形成肿瘤是极其难以检查出来的;进入隐匿微小癌也多难以发现,早期了自查的B超的或其他的检查才能察觉病患。如果是病理上的检查为原位癌也多是错误的,疾病的核心处取样位置不对会造成误诊,要留意。刚进入原位癌的话多不需要什么治疗,只要服用提高免疫的食物就能消退,有时感冒或有一些发烧的现象就会去无踪。乳腺癌的治疗首选为手术,为什么手术后还会转移和复发呢?手术的刀口是人体免疫的盲点,若有癌细胞在此处躲藏常能成功;手术中不可避免的微小血小板的聚集保护了癌细胞在血中的漂流过程,逃过了强大的人体免疫的猎杀;淋巴道问题有体液的流动;未见转移是暂时的,转移或复发只不过是时间上的问题,能推迟发生五年生存率就高而已。化疗(有专家指出:化疗是不可能完全消灭癌细胞的)和放疗有抑制癌细胞的同时使得人体免疫损伤,人体体质在减弱,免疫的识别和打击力有所下降,给转移有创造条件。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是抵抗癌症的根本,关键是识别力的发挥;只要免疫能发现就能一举歼灭之。自然消退的病例告诉人们,其康复一般是不会复发的,多数是因高烧得以实现,这就是原理和希望;发展了的技术就是围绕人体免疫的发挥进行的,提供途径、通路、场所让免疫细胞与癌细胞进行搏击,免疫细胞可按需要而生长补充,癌细胞则被抑制并逐步灭亡,患者康复是自然上的事,不至于因此病而影响生命,望采纳。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疾病代码 4 疾病分类 5 疾病概述 6 疾病描述 7 症状体征 8 疾病病因 9 病理生理 10 诊断检查 11 鉴别诊断 12 治疗方案 13 并发症 14 预后及预防 15 流行病学 附: 1 治疗肾盂肿瘤的穴位 1 拼音
shèn yú zhǒng liú
2 英文参考tumor of renal pelvis
3 疾病代码ICD:D411
4 疾病分类肾脏内科
5 疾病概述肾盂肿瘤是由肾盂黏膜发生的上皮性肿瘤。发病年龄与肾癌相同,男性多于女性,两肾患病率相同,双肾发病者极为罕见,由于肾盂、输尿管及膀胱均为移行上皮,其肿瘤的病因、病理相似,可同时或先后在不同部位发生肿瘤。肾盂肿瘤男性较多,男女比例为2∶1,高发年龄为50~60 岁,并随年龄增高而增加。
6 疾病描述
肾盂肿瘤是由肾盂黏膜发生的上皮性肿瘤。发病年龄与肾癌相同,男性多于女性,两肾患病率相同,双肾发病者极为罕见,由于肾盂、输尿管及膀胱均为移行上皮,其肿瘤的病因、病理相似,可同时或先后在不同部位发生肿瘤。肾盂肿瘤发生率占肾脏肿瘤的5%~136%,占尿路上皮肿瘤的5%。肾盂最常见的肿瘤是移行上皮 状瘤和移行上皮癌,占90%。80%的移行上皮癌呈 状,20%为实性结节肿瘤,后者恶性程度高于前者。肾盂 状肿瘤40%~50%的病例可同时或先后发生于输尿管、膀胱,约20%的肾盂癌同时有输尿管和膀胱肿瘤。8%的病例输尿管和膀胱癌的诊断早于肾盂癌。肾盂癌单发性肿瘤行肾切除术和不完全性输尿管切除术后,12%在输尿管残端发生移行细胞癌,20%的患者以后有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
鳞状细胞癌大约占肾盂癌的7%,发生于肾盂者比输尿管多6 倍。鳞癌多因某些因素如结石、炎症等 移行上皮,使其化生而发生肿瘤。恶性程度高,易侵及肾盂周围组织、肾脏、输尿管,甚至肾实质被广泛破坏。腺癌为少见肿瘤,恶性程度高,可较早发生远处转移,常见部位有肺、肝、胰腺和胃肠道。肾盂癌除局部浸润生长外,可通过淋巴转移到腹主动脉旁及颈部淋巴结;血行转移的主要脏器是肺、肝及骨骼。
7 症状体征本病临床多见于40~70 岁,男∶女为2~3∶1。最常见的症状是肉眼或镜下血尿(70%~95%发生率),也是最早的症状。即使较小的肿瘤亦可早期出现血尿,为间歇、无痛、肉眼可见的血尿,如肿瘤造成输尿管或输尿管肾盂连结处阻塞可导致出现突然的疼痛(8%~40%),或因出血较多形成条索状血块在其通过输尿管时引起肾绞痛。晚期肿瘤增大或梗阻可致肾积水,此时可出现肾区肿块及转移征象,部分可有疼痛、继发感染和尿路结石,有5%~10%患者出现膀胱 症状,体格检查常无阳性发现。有报道10%~20%患者腰部可有肿瘤或肾盂积水引起的肿块多数无症状和体征,10%~15%为偶然发现。肾盂肿瘤晚期多向肝、肺、骨转移,早期可向淋巴结转移。晚期可有厌食、消瘦、贫血等恶病质等表现。肾盂肿瘤的Jet 分期:
Tis O 原位癌。
Ta O 黏膜 状癌。
T1 A 浸润固有层。
T2 B1 浸润浅肌层。
T3a B2 浸润深肌层。
T3b C 浸润肌层外脂肪。
T4 D 浸润附近脏器。
8 疾病病因集合管、肾盏、肾盂、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的黏膜在胚胎发育属于同一来源,总称为“尿上皮”。因具有共同移行上皮,肾盂及输尿管肿瘤将同时考虑。移行上皮衬在肾盏及肾盂上暴露于许多尿中潜在致癌因子。排泄的致癌因子可能在尿中被水解酶激活,而在泌尿系统中产生致癌作用,造成膀胱的肿瘤发病率高于上尿路。
9 病理生理肾盂肿瘤多数为移行细胞 状肿瘤。肿瘤也有单发和多发。肿瘤血运丰富,容易破溃出血而出现血尿。瘤细胞脱落随尿液下行可种植于同侧输尿管或膀胱。其转移途径因肾盂壁肌层很薄,周围淋巴组织丰富,故常有早期淋巴转移。多见移行细胞癌。 状移行细胞癌分化良好,与正常肾盂上皮无区别。鳞状细胞癌少见,仅占3%~4%,腺癌罕见。位于肾盂输尿管交界处者可并发肾积水。肾盂肿瘤易经淋巴,也可经血行和直接播散而转移。
10 诊断检查诊断:诊断要点为发病年龄多为40 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为2~4∶1。多为单侧发生。临床表现有:
1血尿 常是肾盂癌首发和最主要的症状,发生率在90%以上,表现为频繁发作的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常常伴有条状血块。尤其是40 岁以上出现原因不明的血尿,排出的又为正形红细胞血尿的患者。
2腰痛 发生率约为50%。多为持续性腰部隐痛,若有血块堵塞输尿管时可引起肾绞痛。
3肿块 较为少见,仅占2%左右多位于腰部或上腹部。出现肿块预示肿瘤阻塞引流系统导致肾积水,此时可能有脊肋角压痛。伴有消瘦、贫血、下肢水肿、骨痛。
4膀胱 症状 肾盂癌有多器官发病的特性,伴发膀胱肿瘤时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
5恶病质 约有7%病例有恶病质表现,预示病变为晚期,预后不良。
6静脉肾盂造影 如见肾盂肾盏充盈缺损,膀胱镜检查可见输尿管口喷出血性尿液。B 超表现为肾盂内低回声占位病变。也可借助输尿管肾镜以及CT、MRI及尿脱落细胞检查协助诊断。尿细胞学检查发现癌细胞,本病即可明确诊断。对确诊本病患者还须进行细心估价并对病变进行分期,排除多发性及远处转移。曾报道约半数肾肿瘤患者伴有膀胱和(或)输尿管肿瘤,患者除作尿路详细检查外,需作胸部摄片,骨扫描及血尿生化检查。B 超或CT 有助于后腹膜淋巴结检查。有助于本病及其转移灶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的选择。肾盂肿瘤分期为:O 期肿瘤局限于黏膜,A 期肿瘤侵犯固有层,B 期肿瘤侵犯肌层,C 期肿瘤蔓延至肾盂周围脂肪或肾实质,D 期出现转移。移行细胞癌可出现血路或淋巴道转移。局部淋巴结受累一般早于其他部位的转移。因此,手术需包括局部淋巴结切除。
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检查 有较多红细胞;晚期病例血沉增快;尿液标本的流式细胞仪,能确定有无恶性细胞,可用DNA 染色了解异常细胞的DNA 含量(异倍体细胞)。
2细胞学 应用滤过装置做细胞学检测肾盂及输尿管肿瘤80%可出现细胞学阳性。细胞的特征提示肿瘤的组织学级别,分化良好的低期肿瘤80%病例细胞学检查出现假阴性,而分化不良的肿瘤60%阳性。但尚缺乏细胞学级别与侵犯性的直接关系。
其他辅助检查:
1X 线检查
(1)排泄性尿路造影:可见肾盂肾盏内不规则的充盈缺损,其密度不均匀;肾积水、肾功能不良时肾脏不显影;如肾盏漏斗部梗阻,表现为肾小盏积水。对高度怀疑的病变,宜采用低密度造影剂,从不同角度多次X 线摄片观察;对肾脏不显影病例,应改用逆行尿路造影检查。
(2)逆行性尿路造影:是诊断肾盂癌最重要的检查手段。尤其是排泄性尿路造影显影不良时。本方法还可直接收集患侧尿或用盐水冲洗取样,亦可通过输尿管刷取活组织检查,行肿瘤细胞学检查。逆行尿路造影时可选用非离子性造影剂,同时应防止带入气泡而造成误诊。
2超声检查 表现为肾窦中央回声分离或低回声,伴有肾盂积水时肾盂内出现实性不规则回声或轮廓不整齐。对于小的肿瘤超声检查容易漏诊。
3CT 检查 在静脉肾盂造影不显影时,CT 扫描有重要意义。平扫可见软组织肿块(CT 值20~40Hu)充填肾盂肾门区,肾窦脂肪影变窄或消失,常伴有肾盂积水现象;增强扫描肿块CT 值较平扫时有所增加。CT 检查在肿瘤分期上优于B型超声,可明确有否局部浸润、淋巴结转移或腔静脉癌栓形成等。
4MRI、MRU(磁共振泌尿系成像) 后者提供肾实质和收集系统影像,充分显示肿瘤,对有梗阻不显影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5膀胱镜检查 可见患侧输尿管口喷血或发现常常伴发的膀胱肿瘤或输尿管末端肿瘤。在X 线导引下,应用特制的带刷拭子的P6 号输尿管导管直接刷取肾盂病变组织,做病理学检查,可提高诊断率。
6肾盂输尿管镜检查 将肾盂镜送入肾盂,可直接观察病变情况,并可取活组织检查,以明确肿块性质。
11 鉴别诊断1肾细胞癌 泌尿系造影也可呈肾盂肾盏充盈缺损,但血尿程度和频度较之为轻,部分病例甚至无血尿。更易触及腹部肿块。泌尿系造影显示肾盂肾盏受压、移位、变形。肾动脉造影显示肾实质内可见肿瘤血管及造影剂聚积。B 型超声、CT、MRI 检查可明确显示肾实质内软组织肿块,肿块主体在肾实质,肾局限性增大,轮廓外突。
2肾海绵状血管瘤 破裂时可有严重血尿,尿路造影可有肾盂充盈缺损,需予以鉴别。但多数病例发生于40 岁以前,皮肤黏膜可能有血管瘤病变,为突发性肉眼血尿,每次血尿间隔时间较长。B 型超声、CT、MRI 检查显示血管瘤的密度低于软组织肿块;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可予以鉴别。
3原发性肾紫癜症 表现为严重血尿,尿路造影时肾不显影或肾盂充盈缺损。但其突然发病,血尿发作频繁,来势凶猛,一般止血措施难以奏效。影像学检查往往难以发现明确的占位性病变。
4肾盂血块 泌尿系造影表现为肾盂内充盈缺损,酷似肿瘤性病变。肾盂血块的主要特点是形态不稳定,在2 周内重复造影或行B 型超声、CT 检查,血块可变形、缩小,移位或消失。反复尿细胞学检查均为阴性。
5肾盂中不显影结石 泌尿系造影显示肾盂充盈缺损,需注意与肾盂癌鉴别。肾盂阴性结石可伴有疼痛和镜下血尿,血尿多不严重,肉眼血尿较少见。逆行造影若注入空气,可衬托出密度较高的结石阴影。超声检查集合系统呈现强光点,其后伴有声影。CT 扫描显示高密度的结石影像。
6肾盂旁囊肿 该病可有腰部不适,血尿和高血压等。泌尿系造影示。肾盂、肾盏变形、移位、拉长等类似肾盂肿瘤的表现。但B 型超声检查显示肾门处液性暗区,并可显示出囊肿大小。IVU 检查显示肾门旁或肾窦内圆形肿物压迫肾盂肾盏,呈现弧形压迹。CT 检查显示肾盂旁边界清楚、均匀低密度的椭圆形肿块,CT 值为0~20Hu,增强前后CT 值变化不大。
7肾 肥大 肾脏 肥大向肾盂突出,肾盂造影或CT 检查,可见肾盂充盈缺损征象,应与肾盂癌鉴别。肾 肥大为变异性改变,一般无肾盂癌常见的无痛性肉眼血尿,病史较长,症状不多。B 型超声、CT 检查肾盂充盈缺损与肾实质相连,体积多较小,表面光滑,动态性观察,形态及大小可长时间无变化。
8肾包虫囊肿 肾包虫囊肿尿路造影表现与肾内占位性病变相似。诊断需结合流行病接触史及Casoni 试验来诊断。超声检查作为首选可证实肾内占位性病变为囊性及有多数分隔的囊性病变。CT 检查也可明确为囊性病变,除囊肿巨大和囊壁较厚并有钙化和强化外,特征性改变为大囊内可见低密度小子囊。若囊肿破裂与肾盂肾盏交通,增强扫描可见造影剂溢入囊内。
12 治疗方案本病以手术切除为主,放疗、化疗效果不佳。手术范围是肾及输尿管全长。否则输尿管发生肿瘤可能性达84%。
1手术治疗 经典的肾盂肿瘤手术是作肾输尿管切除及膀胱袖口样切除。手术切除肾及全长输尿管也包括输尿管开口周围2cm 范围内的膀胱壁。一般应一次性完成手术,全身情况很差者可分二期。但本手术一般不行淋巴清扫,因其不能提高生存率。全输尿管切除的必要性是因移行上皮细胞癌常接种于同侧下尿路,使20%患者输尿管残端发生肿瘤。若患者为独肾、肾功能损害、双侧性病变可施行局部切除,即局部肾盂病变切除,伴或不伴部分肾切除。
2内镜治疗 经活检证实细胞分化良好且无浸润的小肿瘤,可局部切除或经皮肾镜、输尿管肾镜电灼及切割作保守手术治疗。术后定期膀胱镜检并且抗癌药灌注膀胱,以防肿瘤复发。
3中医药治疗可参照肾细胞癌。
13 并发症肾盂肿瘤主要并发症是可直接蔓延或血行转移至肺、肝、骨等,引起多器官肿瘤。
14 预后及预防预后:本病生存率与肿瘤分级及临床分期有关,总生存率约40%,分化良好者其5 年生存率为56%,分化差者为16%。非侵犯性肿瘤5 年生存率为60%,侵犯性肿瘤为25%。
预防:肾盂肿瘤的预防同其他恶性肿瘤一样分三级预防。
1一级预防为病因预防 其目标是防止癌症的发生。其任务包括研究各种癌症病因和危险因素,针对化学、物理、生物等具体致癌、促癌因素和体内外致病条件,采取预防措施,并针对健康机体,采取加强环境保护、适宜饮食、适宜体育,以增进身心健康。
(1)避免吸烟:吸烟已经较明确的为人们所熟知的致癌因素,与30%的癌症有关。烟焦油中含有多种致癌物质和促癌物质,吸烟主要引起肺、咽、喉及食管部癌肿,在许多其他部位也可使其发生肿瘤的危险性增高。
(2)调整饮食结构:合理的膳食对大部分癌都有预防作用,特别是植物类型的食品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防癌成分,这些成分几乎对所有癌变的预防均有效果。调查表明结肠癌、乳腺癌、食管癌、胃癌及肺癌是最有可能通过改变饮食习惯而加以预防的。
(3)预防因职业和环境污染、药物等原因导致的不同部位的肿瘤。如肺癌(石棉)、膀胱部(苯胺染料)、白血病(苯)等均与以上因素有关。有些感染性疾病与某些癌症也有很密切的联系:如乙肝病毒与肝癌,人 瘤病毒与宫颈癌。在一些国家,血吸虫寄生感染显著增加膀胱癌的危险性。暴露于一些离子射线和大量的紫外线,尤其是来自太阳的紫外线,也可以导致皮肤癌。常用的有致癌性的药物包括雌激素和雄激素、抗雌激素药他莫西芬(三苯氧胺)等,绝经后妇女广泛应用的雌激素与宫内膜癌及乳腺癌有关。
2二级预防或临床前预防,其目标是防止初发疾病的发展。包括针对癌症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阻止或减缓疾病的发展,尽早逆转到0 期。
3三级预防为临床(期)预防或康复性预防。其目标是防止病情恶化和发生残疾。任务是采取多学科综合诊断(MDD)和治疗(MDT),正确选择合理以及最佳诊疗方案尽早扑灭癌症,尽力促进恢复功能和康复,延年益寿,提高生活质量,甚至重返社会。
15 流行病学肾盂肿瘤男性较多,男女比例为2∶1,高发年龄为50~60 岁,并随年龄增高而增加。输尿管肿瘤位于下1/3 者较多。肾盂及输尿管肿瘤多数属于移行细胞肿瘤,鳞状细胞癌及腺癌可伴有感染或结石,但不常见。鳞状细胞癌低于10%,腺癌更少见。
治疗肾盂肿瘤的穴位 太阴三阴交,能使腹壁松弛,胎动活跃,有助于矫正胎位。肿瘤的辅助治疗:对某些消化系、泌尿系肿瘤有一定的辅助
大阴三阴交,能使腹壁松弛,胎动活跃,有助于矫正胎位。肿瘤的辅助治疗:对某些消化系、泌尿系肿瘤有一定的辅助
三阴交三阴交,能使腹壁松弛,胎动活跃,有助于矫正胎位。肿瘤的辅助治疗:对某些消化系、泌尿系肿瘤有一定的辅助
承命三阴交,能使腹壁松弛,胎动活跃,有助于矫正胎位。肿瘤的辅助治疗:对某些消化系、泌尿系肿瘤有一定的辅助
子宫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