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感觉。抛开化妆纹理,单纯说化妆技术,这个化妆师实在是厉害。在化妆技巧上,他很擅长,知道如何让人画出美丽,并且能够通过化妆技巧展现人物的个性。
接近现实八几年的化妆水平,摄影水平肯定不能和现在相比啊。并且不同时期的妆容风格不一样。从现在的角度来看,在网络发达的今天,甚至几年之后,化妆风格就完全不同了,我们看到的八几年化妆风格,一定会觉得怪怪的八七版的妆容很有古色古香,而且特别容易区分人物特征,比如这组钗黛,也是一样的蓝衣服,但看上去一点也不丑。
杨树云本身就是古装佳人,否则《红楼梦》中的人就不会如此接近“古人”。或更确切地说,没有什么“古老的感觉”。古时候化妆用的粉不是现代的粉饼粉底液之类的,多指胡粉、铅粉,质地上是白粉,市面上的粉饼大多比较粗糙,有条件还得自己回家再加工。再将上等的粉饼筛细,再加入调味料和水,做成浆糊,将其蒸干出售,用之时用水再化开,配上面皮,清代豪杰还会用牛奶将粉化合,配上冰糖,再将其涂在脸上。
当时是没有爽肤水精华液的粉底液,一般用铅粉打底,用胭脂打腮红,用唇膏,就算是贾宝玉自制的高级化妆品也不过是紫茉莉的粉粉,这种化妆品,再没有定妆喷雾消除粉感,涂在脸上怎么能不浮粉呢?你们在家里拿点面粉(面粉太糙用珍珠粉,痱子粉,模拟一下),再加牛奶和糖化开的面条往脸上抹,抹完了看看妆重不重?等待干掉看是不是“浮粉”?
细节方面黛玉,眉尖若蹙,眼线开头画眼角,眼型延长。鼻影修饰鼻头小巧而尖,嘴唇下面加上阴影,让下巴又尖又挺,这些方法都可以很好的描绘出纤细柔弱的感觉。增大人中深度,能增强精致感。着重修饰眼窝,可使黛玉更具含情脉脉之感。
宝姐姐的眼影反而不浓,而且眼线上下粗,突出卧蚕,让眼睛变圆(反观林妹妹,她的卧蚕就是没有)。面颊增高腮红,减少修容,增加圆润感,显得十分高贵优雅。
凤和尤二姐是最聪明的人。凤姐姐是丹凤三角眼,眼睛都向上挑。为达到这一效果,化妆师特地在眼睛上方加了一层眼影,眼线上挑,呈现凌厉姿态。尤二姐又温柔又顺,于是化妆师给她画上眼线,眼线向下,眉毛也是向下,让尤二姐成了无辜的狗眼,看起来很反常。
角色对比元春的脸自己都是圆的,化妆师还为她画上了眼前的腮红。这样的腮红会减弱颧骨的存在感,显得脸部圆润。而这个肉肉的小鼻子,小圆眼睛,富丽堂皇的样子,简直就像一个年画娃娃。那就是旺夫,我是皇帝,我也爱她。你们再看这大马猴,一脸的丑相,皇帝这还算稀罕,他是不是觉得自己皇帝做了太久了,才找这样一个女人呢?
看看李纨,腮红、唇膏都没有特别淡,眼妆也基本没有。脸无颜色,脸色不好,眼睛无神,很空洞,一看就是寡妇的感觉。看看下面这张照片,哪位是寡妇,哪位是年轻漂亮的**。与妙玉相比,虽然没有涂唇膏,但眼妆还是更浓。脸部没有颜色是表示她是个家庭成员的妙玉,但她的眉目之间依然会流露出情愫。
而王夫人,眼距窄,颧骨高,人中长,本身就是一张难看的脸,化妆师却用腮红打在她的颧骨眼角,帮她修饰,看上去真像个菩萨。那是在暗指她表面的怜悯,实则心狠手辣。湘云呢,是一只小狐眼,可是她的上眼影却被加重了,让眼睛更加挑剔,加上了圆蚕,活泼可爱的感觉。
贾母也是我特别想谈的。这老妇人的皮肤特别好,比许多姑娘都好。并且眉毛平直,一张脸还能画那么大面积的腮红,气色特别好,超富态。这样看来,享受了一生福的老妇人。
不是越来越丑,而是每个人都差不多,千篇一律,给人的感觉都一样,没有什么特色。
现在的古装和以前的古装差距不是一般的大,特别是古装造型,服装都是没法比的。滤镜,美颜,花花绿绿的衣服……,不忍直视。
辨识度太低
现在的古装一出场,我就脸盲,到底每个是主演,怎么都长的一样。以前的明星,各种脸型,瓜子脸,圆脸,方形脸,菱形脸……,让人看着不仅舒服,而且很有分辨率。但是现在的都是统一瓜子脸,高鼻梁,大大的眼睛……,看多了有一种视觉疲劳。
2服装太过于华丽
现在的古装的服装,感觉太过于华丽了。妆容很浓,感觉每个人都是穿金带银一样,少了一股韵味。想到以前的古装,虽然看着很是简单,但是每个人都很有特色,不同的任务性格,不同的装扮。
3“快消品”
以前的人拍古装是怀着一种敬畏之心,现在的好像就是赶着拍完一部,然后希待着大火。像是造成一个任务一样,没有任何的美感可言,所以给人的感觉就是越来越丑了。
因为现在的古装剧不太注重关于人物的一些细节。
我们就以当下,讨论度比较高的古装剧写起……
先来看一组图,她们分别是不同的几位女性角色。发型虽然有很大的区别,但无一例外都没有选择刘海,顶多一边有一缕头发。这直接造成很多观众分不清谁是谁了,再加上她们的脸型也差不多,那更是摸不着头脑。
以前的古装剧,对于造型,有着很细致的划分。
比如03《倚天》中,赵敏、周芷若、小昭、殷离。她们都有自己比较固定的造型,不说衣服,单单发型就十分不同。
再往下细致,就该和人物所处的不同时期有关了。
比如小昭。她一开始是双马尾,空气刘海,额头上戴着一颗小球球。本来已经够娇俏的小昭,现在又多了一份媚。
剧情中期,在原本造型的基础上,把头饰换了。你看就是这么一点点东西的改变,不仅保留了小昭的美,而且又焕然一新。
赵敏的造型更多。但无一例外都在突出她的干练和爽快,而且规避了刘海所带来的那种可爱感觉。因为赵敏不是小昭,不需要什么娇气。
新倚天的赵敏,虽然衣服很多,但对发型和头饰的细节打磨欠缺,以至于千篇一律。其实造型谈不上有多丑,只是没有做到既多变,又不失去角色本来性格的这么一种塑造。
03《倚天》对于周芷若和殷离的造型,就没有很刻意地去多变。因为周芷若是灭绝师太的徒弟,而殷离则是镜头比较少。
当然,不光现在的古装剧(只是多而已),以前的古装剧也有这个毛病。比如09《倚天》,对造型就很不细致很不多变。
为了追求流行审美,忽视了古装韵味。
有一句话说得好,叫“柳叶弯眉樱桃口,谁见了都乐意瞅”,以前的古装剧就这样,特别追求这种古典美感。
01年的《上错花轿嫁对郎》。
87年的《红楼梦》。
86年的《西游记》。
95年的《神雕侠侣》。
这种美是不是很明显。但本该是一种传承,结果到现在大部分的古装剧,都用韩式一字眉来替代了。
现在的演员大都缺少文化涵养。
文化涵养好像和造型的美丑没什么太大关系。但细想下,却有着很紧密的联系。比如你化妆到位,但一言一行间,神态缺少古代的感觉也不行。要不然《红楼梦》中的演员干嘛还集训,一训还好几年。
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人,经常读诗写诗的人,能和天天上网瞎扯淡的人一样吗?肯定有着巨大的气质差距。当然,演员也是搞艺术的。只不过演古装,用不上什么唱歌、跳舞、弹吉他,那样只能够艺术,而不够古典。
现在缺少真美女。
如果是神仙姐姐刘亦菲,那么只需要一身淡雅装束即可。
刘诗诗这样的古装美女也行。
或者是佟丽娅,淡妆浓妆总相宜。
如果不是,那么再华丽的造型,也挡不住一个“丑”字。
综上所述,现在的造型越来越丑有很多原因。如果照这种程度发展下去,我们的古装美女会慢慢凋零,甚至出现短暂空白。以后全部是韩式一字眉,整容脸,网红脸,想想都可怕。只能寄希望于越来越有责任心的创作者们,快点改变这种普遍现象,更寄希望于美女们不要再追求浮华的美了,质朴又大气才是美的最高境界。
拿最近播出的《倚天屠龙记》来举例,心狠手辣的周芷若、刁蛮任性的赵敏还有乖巧可爱的小昭都是性格个性非常不同的女孩,在服饰和发行上应该有所区别。但是看看新版的这几个女演员,她们和男主站一起真的分不清谁是谁,人物的辨识度实在是太模糊了,这也是现在很多电视剧不走心的一个老毛病。
再看看苏有朋这一版的电视剧,赵敏是非常英气的所以头发经常会束起来,周芷若是冷美人有点苦大仇深的,所以她的妆容会更女性化一点显得更有女人味,而小昭则通过绑马尾和带小配饰的方式,让她显得更可爱一些。
可以说,这些细节要求并不高,但是做和没做差别就非常大。
现在很多古装剧以为演员好看就行,服装弄得花红柳绿,演员不管哪个朝代都弄个一字眉,看着没有丝毫古典的韵味。现在的化妆技术和资金都比以前好多了,为什么留下的经典却越来越少呢?这真的让人很郁闷。
唯一能解释的就是,以前的人拍古装剧是怀着一颗敬畏之心的,现在的团队拍古装剧就跟赶制一个快消品一样,只是为了完成一个工作任务,没有任何审美追求可言。所以就算在当下影视市场发展一片大好的情况下,我们却还能不断翻看以前的旧作品,这场面想想还真的有点黑色幽默的感觉。
这是目前一个比较尴尬的现状,现如今技术越来越尖端,但是古装造型越来越丑,差强人意!
以前的古装戏,虽然环境比现在差之千里,但是他们的理念是“戏比天大”。从演员到导演,都会认真的扣每一个细节,从服装到造型,甚至是取景,都会经过反复的打磨,所以那时候的古装造型都很美丽!导演会把接近8成的经费用于服饰、化妆、搭景等方面,而不是像现在演员的片酬就占去6成以上,可想而知,作品会是怎么样!
这是《上错花轿嫁对郎》里的一个场景,两位女一号的相遇,就可以看出了电视剧对于演员的造型上是费了一番功夫的,从头饰发型到衣着服饰,都足够的精致,符合剧情中的角色需求。
那时候的古装戏,不仅仅是女的造型美丽,男艺人的造型也显得很是帅气,让人一看就能进去剧情。曾经的沙溢也是一个帅小伙有木有,比较好奇岁月究竟对他做了啥,现在的模样哪还有曾经的帅气模样!
相比以前的唯美古装剧,现如今的古装剧造型确实让人吐槽,好好的一部年代古装剧,非要把造型弄成了“扫把星”的模样!追求创新是不错,但是也不能这么随意的篡改呀!
其实主要是现如今的电视剧过度商业化,请几个流量明星,粗制滥造一番,快速上映,即可获得丰厚的回报,谁还有那种拍好**的心思呢?
论古装造型,80年代90年代的TVB古装造型绝对是一座不可逾越的大山。带给我们一场又一场造型别致,千娇百媚的古装美女盛宴。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动若脱兔,静若处子
曾华倩,梁朝伟前女友
白娘子以前的赵雅芝
说到国产古装,又不能不提毛戈平。看看40岁的刘晓庆是个怎样的媚娘。
其他配角
每个人的眉形妆容都各具特色,依据各自不同的气质搭配不同的妆容,更符合角色设定,也更能带给观众美的享受。
如今的古装造型有些被韩式审美带偏了,搞得古装造型不伦不类。拿来主义也要看到底适合不适合,而不是一味追求流行。不过有的剧也挺良心的。
终上,造型是否好看,依赖造型和导演的审美。
在这里借用于正一句话:跟以前的电视剧撞衫、撞头饰,你们会说千篇一律毫无新意,整出来点不一样的东西,你们又觉得雷人,到底要怎么办?中国古代的发髻在段成式《髻鬟品》就记载了不下百余种,都是发髻搭配衣服整理出来的,假如服装组能好好研究一下这本书,相信应该颇有收获。
本质上来说还是电视剧制作方不够用心。现在什么都讲究快,快餐、快销品牌等,就连电视剧也要讲究快速周期回本,从拍摄到和大家见面可能也就几个月的时间,哪里有时间来打磨这些细节呢?
雷人的造型,比如关晓彤的缝纫机、刘嘉玲的满头铜钱,这些都是既没有审美也不被观众买账的造型,就算是真实存在过,那也绝对不会以此为美。服装化妆能整出来这样的造型,也足以说明他们或许并没有做很大的功课。
造型不应该千篇一律,但是现在很多古装造型不管你是女主还是女配,都是差不多的造型、差不多的发型、差不多的脸型,假如真是脸盲的人,非得听到别人喊角色的名字才能认出来。
事实证明,只要你有心,一定可以做好。比如于正的《延禧攻略》,整体服化道都很好,而且剧中人物的造型、头饰也都不落俗套,尤其是秦岚饰演的富察皇后,从造型上都透露着白月光的角色光环。
清宫戏的妃子们多数都是旗头造型,在《甄嬛传》中,也是旗头和其他发饰相结合。在《延禧攻略》里,头饰上有些类似但不完全相同,很清丽的首饰反而衬托了富察皇后身居高位却丝毫不自居的高洁。
有时候那些奇葩的造型可能也是为了引人注目。比如范冰冰饰演的武媚娘,那简直是雍容华贵的代名词,恨不得把整个皇宫的财宝全都戴在头上,这样的造型虽然不丑,但是看起来累赘,可能也是为了让角色更有辨识度吧。
以往的古装剧,没有大手笔的制作,没有炫酷的特效,没有夸张的服化道具,但每个古装造型都美的各有特点。而如今的古装剧看着制作水准还不错,可没几个让人记得住的角色,古装造型也是越来越丑,花哨辣眼。主要是因为这几点:
1、服化道具的不够用心
就拿之前网上火爆的毛戈平的化妆技术来说,他曾经负责《武则天》这部剧的化妆造型,经他的手出来的女演员,每个都美的各有千秋。
刘晓庆还曾在采访中说过,本来她觉得自己不够漂亮,但是经过毛戈平化妆出来后觉得很美。 谁能想到刘晓庆拍武则天的时候已经40岁了 。从中年变回妙龄,不得不说,毛戈平的化妆技术太高超了。
除了刘晓庆,剧中还有高贵美艳的王皇后,有野心但是没权谋的萧淑妃,温婉大方又集才华于一身的上官婉儿,每一个都有自己的特色但又非常的耀眼。
毛戈平化妆非常的用心,他会根据每个人的角色和自身的气质来打造适合她们的化妆和造型。 他最大的优点是在演员自身基础上修改瑕疵,让演员成为高配版自己还不失自身风情,他画的每一款眉形,唇形都是不同的,都是适合演员的的。
反观现在的电视剧,都是属于快消品,制作方为了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拍完播出挣钱,不断压缩成本和时间,所以化妆师们自然不会花费太多的心思在人物的古装造型上,更别谈化妆师根据每个人的自身特点化出符合角色气质的妆容。
2、统一模板的审美
最近这几年不知道为什么都流行韩式一字眉,现代的潮流一字眉放到古装里真的特别的违和!一字眉会显得妆容特别的僵硬,相比之下细一点的柳叶眉更有风情。但很多大型ip剧、流量小花主演的剧都是这种妆容,实在是看着别扭。
还有从于妈那里开始流行的花里胡哨的颜色,大红配大绿,各种高饱和的颜色集于一身,简直就是大写的辣眼。除此之外阿宝色的滤镜也是一大弊病,虽然可以模糊演员脸上的瑕疵,可是太过失真,根本没有想看的欲望。
3、演员的气质和长相不符合
以前的演员不知道为什么天生自带一股古典的气质,即使长相有点偏现代,但是也能通过妆容服饰还有演技成就一等一的古典美人。她们可以端庄大气,可以俏丽清纯,可以温柔如水。
而现在的演员美是美的,可是美的太过凌厉,太过现代,少一些古典的的味道,与角色的气质完全不合。
像近几年口碑和收视双收的《甄嬛传》,挑选的演员个个都与角色非常的贴合。眉庄温婉,甄嬛多才,华妃艳绝,皇后深沉,陵容清秀。肥环燕瘦,个个都有韵味。 正因如此,主演和配角每个人都有让观众记忆的点,所以都大放异彩,从默默无名到一炮而红。
4、艺术指导等重要职位的不合格
艺术指导这种重要的职位一直被人忽视,有一个好的艺术指导,那么整部剧的质量也不会太差。艺术指导需要考证和研究剧本背后的的 历史 、文化、美学、文明程度等等,简单来说就是唐朝不能出现宋朝的东西,作品必须符合那个时代的背景。
老版的《三国》为什么看着特别的有真实感?《大秦帝国》的口碑为什么那么好?《金粉世家》为什么那么经典?这都是因为剧的很大部分参照了当时真实的年代背景,做了大量功课。而现在的古装剧给人的感觉好像是古装剧,可是换个朝代,换个 历史 背景一样可以套用,没有精确的特质。
所以说 现在的很多古装剧相比以前缺乏太多诚意,只是一味的满足流量粉丝的喜好和投资制作人的要求,最终成为了成为了快消垃圾。 以至于出现一部良心剧,都可以被追捧很久,成为大热作品。最后还是希望影视剧的每一个台前幕后的工作人员,都可以用最大的诚心去打造一部好剧。
现在的古装越来越丑的原因是现在的化妆师都越来越没文化,不是在真实贴近的努力还原 历史 真实的妆容和服饰,而是凭着自己的想象和喜好来化妆人物造型,似是而非,不伦不类的当然看起来很丑了,正因为没文化才导致过分夸张过分奢靡好像都觉得 历史 本来就是那样,殊不知古人最讲究雅致和精致,根部就不存在看似满头珠翠压的头都抬不起来的庸俗之举
时代变了,人们的审美自然也会跟着变,但是古装剧的女演员的造型,一直一直以来都是一部剧的亮点所在。
好看的、精美的古装造型自然深得观众喜爱,而有些电视剧的造型,不仅没有给演员增色,反而拉低了演员的颜值,这就是一个很严重的审美问题。
当然,也不是说每一个角色人物的造型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来涉及,更重要的是,古装剧一般都有时代背景,人物身处的年代、人物的性格特征、家庭背景等等。
不同的故事背景,不同的时代主题,不同的人物形象,人物的服饰、妆容、衣帽自然也就不同。
但,很多现在的电视剧虽然注重了时代背景,也注重了故事发生了背景,却忽略了那样的时代背景下人物造型的细节之处,比如各色服饰搭配,等级森严下的服装不同、人物所处年龄、成长环境等等因素。
其次,虽然同处一个时代了,但是不同身份地位的人可能服装的样式、颜色、衣着搭配、头饰、首饰、妆容都有说不同,然后有些电视剧却为了搭配好看,感觉这部剧所有演员都是一个系列的头发造型,一个款式的衣服颜色,这难免不会引起观众的审美疲劳,从而傻傻分不清剧中的人物。
另外,现在的古装剧造型之所以感觉比不上以前的,还有可能就是古装剧太多了,女演千篇一律,没有什么辨识度,人们的审美疲劳了,看谁都一样,看谁都没有是什么特色。
如果她们梳一样的发型,穿同色系的衣服,再加上长相也有些相似,那就真的傻傻分不清了。
最近在看一些老剧,也发现了同样的问题。
在老剧中,不管是女主还是女配,每个人都美的很有特色,每一个造型也有很有特点,都是细细研究,根据人物形象来设计的,具体的大家可以参照一下87版的红楼梦,每一个人物的每一个造型都经得起推敲。
反观现在,古装剧种的造型一个比一个雷人,恨不得把所有东西都往头上戴(像是比较出名的关晓彤的缝纫机发型),真的是一言难尽,还有新版的红楼梦,演员们全部都是贴的假发片,不关乎情节,只看造型,原谅我真的看不下去。再者,所有的化妆也都是千篇一律,加上整容脸,会有很严重的脸盲症;
以上近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这个也说得通吧,古代的女子是怎么化妆的?她们可没有爽肤水精华液粉底液,通常使用铅粉打底,用胭脂打腮红,涂嘴唇,就算是贾宝玉自制的高级化妆品也不过是紫茉莉花种的粉,花露蒸的胭脂膏子,这种化妆品,又没有定妆喷雾消除粉感,涂在脸上怎么会不浮粉呢?
浮粉这个是时代局限了浮粉这个是时代局限了,毕竟浮粉了确实比不浮粉要怪一点,但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那拍摄于1987年,那会化妆品制作工艺肯定和现在没法比,我见过一个80年代左右的粉底膏,虽然保存的很好,但是质地粗糙得很,涂都涂不开,放到现在就是用来刷墙的。当时还有一个貌似是纪录片的采访,那会甚至没什么修容粉的概念,睫毛膏都不防水,有些演员偷偷涂了睫毛膏,结果一拍哭戏就成熊猫眼了,后来还是导演严令禁止偷偷涂睫毛膏——那样的化妆品质量,浮粉简直太正常了。
哪怕是现在,演员和日常普通人的妆面肯定不一样,普通人顶多带妆十个小时就算多了,还在开着空调的室内待着,一个持妆的粉底液涂一涂,一个定妆喷雾喷一喷,一个粉质细腻的粉饼随时补补妆,还无法完全避免浮粉情况,演员就更别提了,美人上镜要求无瑕疵,什么黑眼圈,痘印通通不可以有,那么粉底又轻薄又遮瑕这个就没法两全其美,再加上演员还要演戏,哭,笑,生气,淋雨,厚重的戏服裹着,摄影棚动辄三四十度的高温,出汗也是个问题,只能不停的补妆补妆,再怎么巧夺天工的手法技巧,在大量补妆之后,妆面都会越来越厚,现场看演员模特之类的,其实妆面都薄不了,看起来吹弹可破的皮肤质感,其实都只不过是因为现在的拍摄技术高了不少,后期,打光都可以解决浮动卡粉脱妆的问题。
那会儿可没有那么先进的东西,那个时代连绿布抠图都不晓得是啥,差不多同时代的西游记,特效现在来看的话五毛钱都觉得多,那能怎么办?
但是妆面设计是绝对没问题的但是妆面设计是绝对没问题的,讲真,谈起古典美人造型,最有韵味古意的就数87版红楼梦了,每个美人都有自身的特点,一眼看过去,不用她们说话你就能分得清哪个是黛玉哪个是宝钗,哪个是主子奶奶哪个是大丫头。比如说,黛玉的造型,黛玉的发型都是偏髻比较多,加上垂下来的小辫子,看起来整个人风流婉转中多了几分俏皮,眉毛大胆的采用了偏八字眉的画法,传统美学里眉毛应该画了以后显着精神才好,但是黛玉这里的八字眉反而衬出了黛玉楚楚可怜的气质,契合了这个人物。
宝钗的发型和黛玉相反,几乎都是平滑整齐的发髻,贴合宝钗为人处世平和温厚,与人为善的性格特点,而且我没记错的话宝钗几乎没有在两边垂小辫儿的造型,因为她的角色是个大姐姐,需要看起来比别人都稳重成熟一些,少了点活泼,多了点端庄。凤姐的眉毛也很值得说一说,王熙凤长什么样?
书里明明白白说了,柳叶吊梢眉丹凤三角眼,所以她的眉毛比传统的柳叶眉要更弯更挑一些,弧度大的眉毛比起平缓的眉毛,会显得人更精神更有气场,神情更灵动,看起来比传统温柔的美人更多了几分凌厉,这个眉毛画在普通人脸上肯定说不出的怪异,但是配上王熙凤这个张扬精明,雍容华贵的美人就特别适合。
再比如,丫鬟们的造型也很用心,晴雯的妆面看着就比袭人更娇俏些,袭人一看就是个温柔的大姐姐模样,晴雯,不管是单边垂着的小辫子还是头上灵动的发簪,看着就是个活泼伶俐的小丫头。平儿是通房丫头,所以把头发梳了上去,作妇人发髻,这个现在的古装剧有几个注意到了?不管女人结没结婚,一股脑的披着个头发满镜头乱跑,古代女子为人妇时可是要把头发梳上去的,87版里,太太奶奶,不管年纪大小,结婚了有丈夫的通通都不留辫子。
现在看87版,里头的美人们个个眉如墨画现在看87版,里头的美人们个个眉如墨画,口若含朱,纤秾合度,粉光脂艳,就像从工笔画上走下来似的,再加上她们的演技加成,美目流转间含情脉脉,一颦一笑,宜喜宜嗔,这才是我想象中古代的那些美人啊。现在的古装剧呢,不是不好看,但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怎么看怎么像是一帮现代人穿着古装在演戏,而达不到那种“这就是一帮古人”的感觉——现在好像好了点,起码比前几年好,前几年青云志里杨紫,锦绣未央里毛晓彤堪比精神小妹一样的大平眉,哪里好看了?
既不适合演员本人的长相也不适合人物气质,明明杨紫在香蜜里弯弯的柳叶眉,毛晓彤在甄嬛传里清淡的眉毛就很好看。近几年比较好的古装造型,甄嬛传排的上号,妆容浓淡适中,没有采用夸张的假睫毛粗眼线来画蛇添足,芈月传有点翻车,用力过猛了,知否也可以,调色打光相当不错,香蜜的造型设计很良心,毕竟仙侠剧,仙气满满不落俗套就很可以了,清宫戏的话,延禧攻略的风格更有味道,如懿传虽然很精致,但是总觉得说不上来的怪,也有比较好的,例如如懿封后的时候那一身,还原度很高。
现在总有人沉迷于千篇一律的妆容,不论角色性格,演员特点,上来就是一个大平眉,长睫毛,芭比粉的嘴唇,然后无视婚姻状况,个个披着及腰长发在风中凌乱,然而我还是觉得雍容大气,古色古香的造型更香。
这一妆容真的不违和感。古时候拿铅粉、米糊涂脸,想象一下什么样子。看一下日本的艺伎那张开白脸,如今审美观的人谁吃得消。但是之前的人就感觉漂亮呀。并且有参考文献,有中国古代文学著作读过女士妆容的事儿。87版《红楼梦》的妆容设计师杨树云自身便是仿效古妆,因此87版《红楼梦》里的角色不容易那麼贴近“古代人”。或是更精确一点说不容易那麼“古感”。
古代化妆品古代化妆用的的粉并不是当代的粉底粉底这类的,绝大多数说的是胡粉、铅粉,材质上便是乳白色的用户,目前市面上的大多数较为不光滑,有标准还得自身回家了二次生产加工。高级一点的粉底便是加了香辛料和水合成面糊,拗出个样子之后晾干卖,用的情况下自来水再融化立即抹脸部,清朝富豪的话还会继续用牛乳来化粉,再加上老冰糖,随后往脸部涂。
元朝《小桃红》勾勒补妆妹纸从床边站起,说“宝枕轻推粉痕渍,印胭脂,雕阑强倚无情丝”。《红楼梦》中平儿在怡红院画妆:又笑向他道:“这不是铅粉,它是紫栀子花种,捣碎了兑上香辛料制的。”平儿倒在手机看时,果见轻白红香,四样俱美,摊在表面也非常容易匀净,且能盈润皮肤,不似其他粉青重涩滞。随后看到胭脂也不是成张的,则是一个小小白玉盒子,里边盛着一盒,如倒膏子一样。晴雯笑道:“那市卖的胭脂也不整洁,颜色也薄。它是备好的胭脂拧出汁子来,淘澄静了残渣,配了花露蒸折成的。仅用细发簪挑一点儿抹手中内心,用一点凝固开抹在唇上;手内心就够打颊腮了。”平儿依言妆饰,果见艳丽出现异常,且又香甜满颊。
根据化妆展现人物形象抛下护肤品的层次感,单纯性说妆容的技术性,这名化妆师确实nb。他十分熟练化妆技术性,明白怎样把人画美,并且还能根据化妆技属性来展现人物形象。
麝月,眉尖若蹙,眼线睁眼头画眼尾,变长眼型。修容装饰鼻尖精巧而尖,嘴巴下边加了黑影,让下颌又尖又挺,这种方法都能非常好地勾画出苗条软弱的觉得。提升人群中深层,可以提高精美感。关键装饰眼眶,能让麝月更为眉眼柔情似水。
宝钗的哑光眼影反倒不浓,并且眼线左右字体加粗,突显卧蝉,让双眼变圆(回过头看林妹妹,她的卧蝉等于无)。面颊提升眼影,变弱修容粉,提升圆滑感,看上去十分气质高雅。
王熙凤是最心机的一组。王熙凤是丹凤三角眼,双眼总体往上面挑。为了更好地绘制这一实际效果,化妆师特意加剧了双眼上边的哑光眼影,眼线上挑,展现出冷峻之态。
而尤二姐温婉祥和,因此化妆师给她画了眼睑下至,眼线往松弛,眼眉也是往松弛,让尤二姐变为可怜的松弛狗狗眼,看上去十分忍气吞声。
比较之下,妙玉尽管不上妆,但是眼妆画法或是较为浓的。脸部不到颜色是展现出妙玉佛家弟子的真实身份,可是她的眉眼间依然会流露情意。
也有王夫人,她眼距窄,高颧骨,人中长,自身便是尖酸刻薄的脸相,化妆师却把眼影打在她的鹳骨眼尾,帮她装饰,看上去倒真像个观音菩萨了。这就是暗喻她表层大慈大悲其实心狠手辣。
湘云呢,是个小狐狸眼,可是她的上哑光眼影却被加剧了,让双眼更挑,再加上圆溜溜卧蝉,活泼开朗的觉得就出来。
贾母也就是我尤其想说的。这一老婆婆肌肤特别好,比许多女生都好。并且眼眉竖直,一把年纪了脸部还涂那麼大规模的眼影,面色特别好,非常比较富态。这一看便是享了一辈子福的老婆婆。
87版红楼梦本有原著小说,电视连续剧必须做的是尽量的复原。殊不知这一全世界原本都没有林黛玉,你选尽了天下美女,也找不到一个林黛玉来,因此大家才必须根据妆容让知名演员和林黛玉尽量地类似。而且那个时代,化妆品质感不好,也没有美颜,还有不少镜头是怼脸拍的,能看到粉很正常。要是现在把87版的原片拿去修一下,开个美颜,我保证你一粒粉都看不到,妆也一点都不浓。
87版《红楼梦》的拍摄除了剧本的设计和演员的挑选之外,最为重要的就是化妆,因为如果没有好的化妆那么整部电视剧想要传递的文化就没有办法体现,其中对于化妆前期的准备工作十分重要,虽然临危受命但是杨树云老师还是创造出了机会画出了据图大杨风格的如同画中人走出来一般的87版红楼梦中人。杨树云老师通过前期的筹备筹备工作,而后通过“眉、眼、嘴巴、耳朵、面容、头发和手”七个部分通过每个人物突出的特性到了属于他们独一无二的妆容。
第一,关于化妆的前期准备工作,汗水的凝结才有后来的精彩化妆的整体基调,是中国工笔淡彩。这是大方向工笔画中的一种,工笔画和写意画相对,就是强调工整细致的写实画法,淡彩就是选用清淡的颜色,古代的仕女图就时常采用这个方法。因为红楼梦并没有具体的朝代可追溯,所以结合明清杂糅其他朝代就是方向。
87版《红楼梦》之所以像古代人的生活,是因为当时的化妆要点就明确了要把美与生活结合起来,不是单纯的模仿古代而是有创新的艺术真实,把当时女子涂脂抹粉、描眉画鬓的生活真实的描绘但又不会觉得和现实生活相距太远而不能接受。为了符合逻辑的塑造人物,杨树云老师选择了郭邦的“黛玉十三岁进贾府”年龄线,然后规划其他的人年纪和定妆。
不要以为87年的化妆品就会粗糙和简单,杨树云老师当时准备的化妆品不少都是很先进的。杨树云老师没有使用睫毛膏,他特意给演员们使用了国外的带回来的各种眼影膏,不仅能让凸显眼睛的美,可是不同角度的修饰脸型。打造妆容的时候还用到日本的打底、意大利的粉饼和天然的胭脂,并不是所有的化妆品都很贵,只是每个人不同的妆容会有不同的使用。
第二,通过化妆和美发的七个步骤,凸显每个人的特色曹公在《红楼梦》中刻画的女子主要有421个,即便有这么多的人但是她们之中却没有一个相同的,就是因为她们身上有各种不相同的点,曹公写人是“同中求异”,那么杨树云老师化妆的时候就反其道而行之“异中求同”,所以他抓住了红楼梦中人不同的角色特质让人一眼就能看出他画的人是谁,这不是一件简单的过程,通过一点点的磨合才终于达到书中人的模样。
描眉,整体妆容中的第一步古时候人们对双眉很看重,认为双眉是人的元命的表面象征,通过眉毛的修整可以改变一个人脸部整体的精神状态,所以身处闺阁中的女子才会特别在意眉形的修整,而且闺房之乐中就有丈夫为妻子描眉这件事。那么在87版红楼梦中每个女子的眉形都有各自的特点,甚至于通过不同的眉形看出不同的她们。
黛玉的烟眉,展现她的愁与病态美
黛玉的眉毛是传神的特点,可是她黛玉的眉形在古代仕女图中是没有的,是曹公的一种原创。烟眉不熟悉的人会认为是“倒八字眉”其实不然,这种眉形通过曹公好友郭敏的《晓雨即事》里“透看思思罥烟柳”可以知道它好似挂在山腰的青烟,写出了眉的色彩。这是一种浅淡的眉形,很符合黛玉羸弱的身体状态。
黛玉的眉还有“颦颦如蹙”的特点,颦和蹙都是在表现“皱”,就是她凸显黛玉的愁。黛玉是一个爱多愁善感的女孩,在她难过的时候眉毛会不自觉的皱,会让人整个人有一种可怜的感觉,但是却有“病如西子胜三分”的美丽。
王熙凤的柳叶吊梢眉,美如仙子却心有蛇蝎
用柳叶眉来形容女子的美是恰如其分,柳叶眉可以展示女子窈窕婀娜和妩媚妖娆的美,但是王熙凤的眉毛多了一丝吊梢的风韵,那么她性格里精明强干的部分就凸显出来。王熙凤一个美若仙子的女子,可是她内心同样有着蛇蝎的狠辣,反正是一个既害怕又喜欢的人。
杨树云为了塑造出“柳叶吊梢眉”用了很多柳叶作为参照,多次的实验和比对才找出最合适的那一种。对于王熙凤的画眉和修眉有很多的步骤。首先压低眉头,抬高眉弓,再用胶水塑造,再用削得很细的眉笔画出很大的眉弓,加大眉毛的高挑弧度可以表现出女子的巧挑
与娇媚,王熙凤是正经人但是她也风情万种。王熙凤的“开额去眉”加大了眉眼之间的距离,还可以表现出女子的高贵与矜持。不同的场合王熙凤是不同的样子,她永远都活得光芒万丈。
眉间俏,女子的俏皮与美丽
眉毛除了和颜色的变化之外,还可以在眉间做小小文章。其中可以在眉间贴上一些花钿,相传杨贵妃为了题目眉间的小伤疤就用桃花花钿装饰,结果不仅不妨碍她反而更添一丝俏丽。在《红楼梦》中香菱的眉间有天然的胭脂记,杨树云老师特意为芳官和湘云增添了“眉间俏”的花钿,就是在感慨她们学戏和沦落红尘的悲伤。
虽然是重点打造黛玉和王熙凤的眉形,但是其中杨树云老师参考了很多关于眉毛的书籍,其中给贾母使用的就是古代命妇常见的“却月眉”,其中未用到的于黛玉“罥烟眉”相似的远山眉、涵烟眉、横烟眉、倒晕眉等等,不同的眉形适合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人。眉毛看似微小却是一个妆面里不可忽视的部分。
眼睛,一个人的眼睛会说话,看眼既看人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之窗”,这话一点都不错,因为人控制自己的情绪但是他的眼睛却不能藏假,面对一个深爱却不能爱的人嘴里可以说着离开的话语但是眼睛里的爱藏不了;一个表面足够的温和善良,但是眼睛里的冷漠和狠毒也藏不住;一个人若是心无旁骛,那么他的眼睛也会清澈明亮,所以想要看透一个人不如先看他的眼睛。
黛玉的“含泪眼”,带着灰绿色的眼影
黛玉在《红楼梦》中是一个多愁善感又敢于追求自由恋爱的姑娘,她和宝玉可以自由的相恋但是想要在一起却很难,黛玉时常都会为了宝玉而哭泣,所以看着黛玉的眼睛里总好像泛着泪光。
再加上黛玉不时的伤感落泪,所以黛玉的眼就是“含泪眼”。杨树云老师在设计的时候不时会为黛玉的眼睛打上灰绿色的眼影。这样的妆容不仅没有破坏造型整体古代仕女妆的模样,反而增添了黛玉的清愁。
王熙凤的三角丹凤眼,够美够狠
王熙凤丹凤眼也是她脸型里最为明显的特征,丹凤眼是一种型极细长、内勾外翘,延伸到太阳穴附近,开合而有神光逼人的眼睛,这种眼型是古代美人的标配,它体现了含蓄柔美的样子,其中《甄嬛传》中给沈眉庄就是这个样子。
王熙凤拥有这样的眼睛证明她是美人无疑,但是三角就表现出她妩媚俊美但是有狠毒的那一面。王熙凤笑着同调戏她的贾瑞言笑晏晏,可是假装善意去接尤二姐回府但是眼光一闪,王熙凤早就想要把他二人置于死地。
王熙凤的三角丹凤眼的化妆其实不容易,内外眼角画的往两头延伸,其中还用了赭红色(红褐色)的眼影,多层次的眼睛顺着眼线由深渐浅的消失在鬓间。不过单纯通过化妆还不够,杨老师就用王熙凤鬓角两边的头发编成小辫往后拉吊于头顶,隐藏在头发底下。这样做法很伤头皮,但是为了演戏真是无比的拼命。
妙玉的“冷眼”,身在佛门心系红尘的槛外人
妙玉是《红楼梦》中是一个出场很少但是很重要的人物,她是被逼无奈出家为尼的小姑娘,所以造就了她独特的身在佛门心系红尘的状态。
妙玉自诩“槛外人”,就是说她看破了生死,看透了人间世的争名夺利,她即便不被人理解和接受但是她也不屑为伍,所以带着这种心态妙玉的妆容就可以很好的把握。
妙玉真人的眼睫毛很好,眼圈周围有凸显出自然的黑晕,那么只需要稍加修饰就可以塑造妙玉明亮而深邃的眼睛。妙玉同黛玉一般有一颗七窍玲珑心,通过她的眼睛就可以看到她内心的世界,纯洁清澈不带尘埃。加上妙玉冷凝的气质,她的眼神更加的清幽,不过因为长年在寺庙清修,她的面庞清俊中显得憔悴。
点唇,唇妆正确的打开方式口红可以说女子化妆品里最不可缺少的一种,因为可以完全不化妆只要轻轻地涂抹口红就可以让整个人的气色看起来很好,但是古代的口红可不是像现在这样使用,“点唇”才是它正确的打开方式。
“圆润小口,胭脂浅点”,古人涂口红还是用点抹的方式,因为口脂有很强的附着力,且偏爱樱桃小口所以点唇就能很方便。点唇的习俗从汉朝前后形成,到隋唐已经流传的很广泛。在《红楼梦》中宝玉帮着平儿理妆一节中特意提到了口脂的使用。
宝玉屋里女孩子们使用的胭脂都是他们亲自制作纯天然化妆品,只需要用细簪子挑一点抹在手心里,用一点水化开抹在唇上,手心里的就足够做腮红了,宝玉制作的胭脂是很好的,这也是他爱护女孩子的一种方式。
其实除了胭脂,还可以用朱砂、紫草、丁香、甲煎等制成紫色、朱色、肉色各种不同颜色的口脂。根据所晕染的口脂大小的不同,还是可以产生各种各样的变化,其中在《如懿传》中干就提到乾隆喜欢女子涂抹“嫩吴香”,《延禧攻略》中出现的咬唇妆也就“点绛唇”,除了这一种还有半边娇、万金红、淡红心等等。
耳朵,不仅精美的耳饰,还有耳鬓厮磨是年少时光耳朵在面部的妆容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部分,因为它基本上不需要涂抹什么,只需要戴上耳环就可以了。古代的女子对于穿耳环是很流行的,通过《三国志》“母之于女,思爱至矣,穿耳附珠,何伤”,这句话所表述的意思古代女子无论大小,都有耳饰。
在87版《红楼梦》中基本上的女孩子都有耳坠,其中杨树云老师特意为宝钗设计了一款青色的银杏,“杏”通“幸”,就是希望宝钗不管经历什么都能有一份幸运。在书中宝玉曾经调戏金钏儿的时候,就用手拨弄她的耳坠子;还有就是湘云有一次穿着宝玉的衣服假装宝玉,她都很像唯独两个耳坠子暴露了女孩子的样子。
尤三姐的耳坠也曾经作为她美丽妖娆的样子出现;芳官的耳坠是最为特别的,在宝玉生日那一次看到她右耳是米粒大小的玉塞,上单带着一个白果大小的映红镶金的大坠子,左右不对称的耳环也是当时的一种时尚。
其实除了耳朵的装饰品之外,对于耳朵最美的场景就是耳鬓厮磨的孩童时代。宝玉和黛玉两个人小时候开始就比别人的关系好,他们两个好像总有说不完的话,不和大家在一起的时候他们就是站在一起说话;宝玉和湘云也是最合拍的搭档,他们也是整天的胡闹和玩耍,只有身边的小伙伴才是青春岁月的记忆;除了男女之间,女孩子之间的悄悄话也是通过耳朵来传递,所以耳鬓厮磨的时期是我们多么天真浪漫的童年岁月啊,找不回来只能追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