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
次氯酸钠可以水解生成漂白性的次氯酸,次氯酸属于一种较弱的酸,其酸性比碳酸要弱一些,具有强氧化性。故它能起到消毒的作用。
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84消毒液能使新型冠状病毒灭活,从而降低其传染性,故在日常生活中和医院工作环境中,常使用84消毒液对局部物品或环境的消毒。
有很多网友认为:名字里带“氯”的消毒剂就是含氯消毒剂。
其实这个观并非完全正确。
首先,我们要清楚,什么是含氯消毒剂?
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2018年颁布的国家标准《含氯消毒剂卫生要求》(GB/T 36758-2018),对含氯消毒剂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含氯消毒剂是指溶于水中能产生次氯酸的消毒剂。换言之,含氯消毒剂的主要杀菌成分应为次氯酸。同时,标准还规定了几类可作为含氯消毒剂的使用配料,包括次氯酸钠、次氯酸钙、液氯、氯胺、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氯化磷酸三钠、二氯海因和次氯酸等。
从标准可知,假如消毒剂溶于水后,主要杀菌成分并非次氯酸,那么即便是这类消毒剂名字里带“氯”,他们也不能被称为含氯消毒剂。比如市场上常见的几类消毒剂:对苯扎氯铵和氯间二甲苯酚。苯扎氯铵化学名称为氯化二甲基苄基烃铵,是一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也是广谱杀菌剂,它主要是通过改变细菌胞浆膜通透性,使菌体胞浆物质外渗,阻碍其代谢而起杀灭作用。氯间二甲苯酚则是一种酚类化合物,通过使蛋白质变性达到杀菌效果。这两种名字带“氯”的消毒剂都不是含氯消毒剂。
既然名字带“氯”的也不一定都是含氯消毒剂,那么含氯消毒剂是否都名字带“氯”呢?如同前面提到的次氯酸钠、次氯酸钙等等。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含氯消毒剂也可能是名字里不带“氯”的消毒剂,如市售的84消毒液和漂白粉。84消毒液,主要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其水溶液有效杀菌成分为次氯酸。漂白粉是氢氧化钙、氯化钙,次氯酸钙的混合物,其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水溶液有效杀菌成分也是次氯酸。因此,84消毒液和漂白粉都是名副其实的含氯消毒剂,然而名字里都不含“氯”。
由上可知,尽管部分消毒剂名字里含“氯”,但其作用原理与含氯消毒剂不一致,因此这类消毒不能称为含氯消毒剂。此外,部分含氯消毒剂名字里也没有带“氯”。以消毒剂名字里带不带“氯”判断其是否是含氯消毒剂是不可取的。
综上,名字里带“氯”的消毒剂不一定都是含氯消毒剂,以消毒剂名字里带不带“氯”判断其是否是含氯消毒剂并不合理。
辟谣专家:袁智勤 北京化工大学副教授
复核专家:曹鼎 北京化工大学副教授
次氯酸钠
次氯酸钠是最普通的家庭洗涤中的“氯”漂白剂。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可水解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次氯酸,能够将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氧化,使微生物最终丧失机能,无法繁殖或感染。
次氯酸钙
又称漂白粉、漂白粉精,漂白粉有效氯含量为≥20%、漂白粉精有效氯含量为56%-60%。能溶于水,溶液易浑浊,有大量残渣。水溶液稳定性差,遇日光、热、潮湿等分解加快。
次氯酸水
指原液中含有稳定次氯酸分子的水溶液,是一种新型、高水平消毒剂,气味较淡,有效氯含量一般在50-200mg/L,pH为40~68。在室温、密闭、避光的环境中稳定性较好。
二氯异氰尿酸钠
有效氯含量≥55%,常用于预防性消毒和疫源地消毒,在医院内主要用于环境和诊疗用品的消毒。剂型有片剂、粉剂和颗粒剂。固体制剂较稳定,水溶液的稳定性差。
三氯异氰尿酸
常用于游泳池水和医院污水的消毒。剂型有片剂泡腾片和缓释片、粉剂和颗粒剂。泡腾片每片含有效氯量为250mg、500mg或1000mg,最常用的为500mg;缓释片剂通常有效氯含量占88%;粉剂和颗粒剂的有效氯含量占10%-90%,常见的占20%。
二氯海因
白色结晶或结晶体粉末,有类似漂白粉气味。可溶于大部分有机溶剂与浓硫酸,在水中溶解度较小。有效氯含量为60%-70%,干燥结晶储存较稳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