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是铜与锌、镍以外的元素的合金,主要有锡青铜、铝青铜等。紫铜是铜含量较高的铜,其他杂质的总含量在1%以下。普通黄铜这是铜和锌的合金。当锌含量小于39%时,锌可溶于铜中,形成单相A,称为单相黄铜。可塑性好,适合冷热压制。当锌含量大于39%时,存在单相和以铜、锌为主的B固溶体,称为双相黄铜。b使塑性变小,抗拉强度增加,只适合热压。如果锌的质量分数继续增加,抗拉强度会下降,没有使用价值。代号用“H+数字”表示,H代表黄铜,数字代表铜的质量分数。例如H68表示铜含量为68%,锌含量为32%的黄铜,在符号前加“Z”字表示铸造黄铜,如ZH62例如,Zcuzn38代表锌含量为38%,其余为铜的铸造黄铜。H90、H80为单相,金**,故称黄金,称为电镀、装饰品、勋章等。H68和H59属于双相黄铜,广泛用于电器的结构件,如螺栓、螺母、垫圈、弹簧等。一般来说,单相黄铜用于冷变形,双相黄铜用于热变形。
黄铜它是由铜和锌组成的合金。当含锌量小于
35%
时,锌能溶于铜内形成单相
a
,称单相黄铜
,塑性好,适于冷热加压加工。当含锌量为36%~46%时,有
a
单相还有以铜锌为基的β固溶体,称双相黄铜,
β相使黄铜塑性减小而抗拉强度上升,只适于热压力加工。若继续增加锌的质量分数
,则抗拉强度下降,无使用价值。代号用"
h
+数字"表示,
h
表示黄铜,数字表示铜的质量分数。如
h68
表示含铜量为
68%
,含锌量为
32%
,的黄铜,铸造黄铜则在代号前"
z
"字,如
zh62。如
zcuzn38
表示含锌量为
38%
,余量为铜的铸造黄铜。h90
、h80单相,金**,故有金色共称之,称为镀层,装饰品,奖章等。h68、
h59
属于双相黄铜,广泛用于电器上的结构件,如螺栓,螺母,垫圈、弹簧等。一般情况下,冷变形加工用单相黄铜
热变形加工用双相黄铜。
特殊黄铜。在普通黄铜中加入其它合金元素所组成的多元合金称为黄铜。常加入的元素有铅、锡、
铝等,相应地可称为铅黄铜
、锡黄铜、铝黄铜。加合金元素的目的。主要是提高抗拉强度改善工艺性。代号:为"
h
+主加元素符号(除锌外)+铜的质量分数+主加元素质量分数+其它元素质量分数"表示。如:
hpb59-1
表示铜的质量分数为
59%
,含主加元素铅的质量分数为
1%
,余量为锌的铅黄铜。
古代的消暑饮品碧铜饮是用荷叶成分的。
扩展资料:
碧筒饮,就是采摘卷拢如盏、刚刚冒出水面的新鲜荷叶盛酒,将叶心捅破使之与叶茎相通,然后从茎管中吸酒,人饮莲茎,酒流入口中,诚为暑天清供之一。用来盛酒的荷叶,称为“荷杯”、“荷盏”、“碧筒杯”,因为茎管弯曲状若象鼻,故有“象鼻杯”之称。
简介:
如《因话录》提到唐代宰相李宗闵设宴,暑月临水为席,以荷叶为酒杯。将盛满美酒的荷叶系紧,然后放在人嘴边,用筷子刺一孔饮下,如果一口喝不完则要重饮一次。荷叶为杯,以筷子刺孔而饮,还不准洒漏,否则要挨罚,挨罚者当不在少数,皆大欢喜。
以荷叶为杯的饮法最早出现在曹魏时代,当时有人设宴饮酒,用荷叶为杯,以簪刺透叶柄,以柄为管吸饮,称为“碧筒饮”,那感觉按古人的说法,是“酒味杂莲气,香冷胜于水”。
济南碧筒饮
荷花在济南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在利用荷花方面,济南还有一些特殊的习俗。其中最有意思的,要算碧筒饮。
据唐代人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一书中记载:在古代,大明湖的荷花盛开之际,一些官吏、文人,常到湖边避暑,他们把湖中的大莲叶割下来,盛上美酒,然后用簪子将莲叶的中心部分刺开,使之与空心的荷茎相通。人们从荷茎的末端吸酒喝,那滋味,用当时亲身体验过的文人的话说,就是“酒味杂莲香,香冷胜于水”。
这就是被唐宋文士传为美谈的“碧筒饮”。
相关诗文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酒食》:“历城北有使君林,魏正始中,郑公悫三伏之际,每率宾僚避暑于此。取大莲叶置砚格上,盛酒三升,以簪刺叶,令与柄通,屈茎上轮菌如象鼻,传噏之,名为碧筩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