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层可分为几个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电离层,而对我们关系最密切的是从10-12公里以内的这一层空气对流层,主要天气现象云、雨、雪、雹等都发生在这一层里,而北极光出现在离地面80-500公里这些区域里,500公里以上叫外大气层,也叫磁力层,是大气层向星际空间过渡的区域。
通常把1000千米之内,即电离层之内作为大气的高度,即大气层厚1000千米
大气的组成,在120公里以下的高空中,大气的主要组成为:氮分子占7800%(N2)和氧分子占(O2)2025%的均匀混合体,其次为093%的氩(Ar)与003%的二氧化碳(CO2)。
再其次的组成元素(按含量的递减而排列)为氖、氦、氪、氙、氢、氯、氧化亚氮、臭氧、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氨、一氧化氮及碘。
二氧化碳及臭氧在大气中的含量虽然很少,但它们确是大气中之重要成分,因为二氧化碳可保持环境温度,臭氧则可防止太阳的某种有害人类之短波辐射至地面。
大气中的水蒸汽及微尘之含量,则是随高度之增加而降低,它们对于大气之变化,都有重要的作用。
它们可使天气有雨、云、雾等的变化。
大气组成元素的分布,在120公里以上的高空,随原子量的不同而异。
在120公里以下的高空,大气组成为氮分子及氧分子的混合气体;由120公里至1000公里,氧原子占主要位置;1000至2500公里为氮层,2500公里以上的太空中为氢气,而且氢气由此一直延伸至星际太空中。
组成大气的各种气体和微粒。包括干洁空气,水蒸气,尘埃。
大气的物质组成:地球上的大气,有氮、氧、氩等常定的气体成分,有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等含量大体上比较固定的气体成分,也有水汽、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和臭氧等变化很大的气体成分。其中还常悬浮有尘埃、烟粒、盐粒、水滴、冰晶、花粉、孢子、细菌等固体和液体的气溶胶粒子。 具体成分是:氮(%78084) 氧(%20946) 氩(%0934) 水汽(%025)二氧化碳(%0032) 氖(%00018) 氦(%000052) 甲烷(%00002) 氪(%00001) 氢(%000005) 氙(%0000008) 臭氧(%0000001) 其他(%0001421)
 ̄ ̄摘自
大气中的成分很多,其中氮气最多。氮是组成氨基酸的物质,氨基酸组成了蛋白质,所以说氮是生命的组成成分。大气中的氮气和氧气能形成一氧化氮,经雨水吸收进入土壤,在土中形成硝酸盐,它就是植物生长所需的氮肥。没有氧气,人类和喜氧生物无法生存。
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如果大量到达地面,能够破坏人体和生物的细胞。而大气中的臭氧可以吸收掉大部分紫外线。绿色植物为人类和动物提供了大量的食物,但绿色植物没有二氧化碳就不能生长。大气中水汽的存在,使天空变得绚丽多彩,没有水汽,云雾、雷电、华晕、彩虹等天气现象都将不复存在。水汽变成雨水,滋润田野。大气中的微尘能帮助水汽凝结成水滴,从而形成云和雾。这些绝非人力所为,只有顺应了这种天地自然的规律才是人类未来生存的最佳选择。因为没有大气,就没有生命。
大气层的成分主要有氮气,占78.1%;氧气占20.9%;氩气占0.93%;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稀有气体(氦气、氖气、氩气、氪气、氙气、氡气)和水蒸气。大气层的空气密度随高度而减小,越高空气越稀薄。
大气层的厚度大约在1000千米以上,但没有明显的界限。整个大气层随高度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再上面就是星际空间了。
大气的物质组成:地球上的大气,有氮、氧、氩等常定的气体成分,有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等含量大体上比较固定的气体成分,也有水汽、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和臭氧等变化很大的气体成分。
二氧化碳(carbondioxide),一种碳氧化合物,化学式为CO2,化学式量为440095,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或无色无嗅(嗅不出味道)而略有酸味的气体,也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还是空气的组分之一(占大气总体积的003%-004%)。
地球大气由多种气体以及悬浮其中的液态和固体颗粒组成,如表231所示,其中氮(N2)、氧(O2)和氩(Ar)合计占大气总体积的9996%,二氧化碳(CO2)稍多,其他含量甚少,水汽的含量变化较大,与自然界温度,压力密切相关。
由于地球表面的不均匀,且其环绕太阳进行公转和自转,在太阳辐射作用下,大气中存在着局部空气的垂直运动、水平运动、湍流运动以及分子间的扩散、对流。使不同高度、不同地区的气体得以进行交换和混合,因此从地面向上到90 km处,除水汽和臭氧之外,其他成分之间的比例关系保持不变。大约从80 km高度开始,由于太阳光中紫外线的作用,空气中的氧和氮的分子开始离解,约100 km以上氧分子几乎全部离解为氧原子。约250 km以上氮也全部离解为原子。
大气压(p)是由空气柱重量造成的,随高度(h)而变化,可以写成
环境地球物理学概论
式中:p为高度h处的压强;p0为高度h=0处的压强;k为波尔兹曼常数;T为绝对温度;m为空气分子平均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H为大气层标高,是压力高度e倍所对应的高度。根据上式,可以导出,大气质量随高度的变化关系:
环境地球物理学概论
式中:n为单位体积内空气的分子数;n0为h=0处单位体积内空气分子数。
表231 地球大气的组成成分
由此可见,大气质量的1/2集中在离地面55 km以内,99%集中在30 km以内。高空大气分子很少,到800 km高空仍有少许。
大气中的水汽来自海、洋、江、河及陆地的水分蒸发以及植物的蒸腾。水汽在空气中的含量是不均匀的,有明显的时空变化,夏季多于冬季,低纬度暖水洋面及森林地区的低空水汽含量最高,反之在高纬度寒冷干旱陆面地区含量极少。在垂直方向,随高度增加而减少,一般讲,在15~2 km的上空,减少为地面的1/2,在10 km高空为地面的1/10。随着气温变化和水汽的迁移,把大气、海洋、陆地和生物圈紧密联起来,构成水的相变和循环,成为天气变化的主要因素,可以成云致雨、落雪降雹,成为淡水的主要来源。大气中的氧是生命的必需,氮冲淡了氧,使氧化作用适中,氮和氧都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必需品。大气中还飘浮着多种固体微粒和液体微粒,统称为大气的气溶胶微粒,主要来源于火山喷发、流星燃烧的宇宙尘,森林失火等天然燃烧,土壤微粒,细菌类和植物孢子花粉,海水飞溅进入大气的盐粒,多集中于大气底层,可以成为水汽凝结的核心,对云雾形成起重要作用。可以对太阳辐射进行散射、漫射和吸收,对气温有一定影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