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制度是先申请制度,中国古代没有专利申请制度,所以美国可以申请。
铬是1797年法国化学家 沃克兰从当时称为红色西伯利亚 矿石中发现的这种铬盐氧化处理是近代才掌握的先进工艺。据说德国在1937年,美国在1950年才先后发明并申请专利,而且只有在一套比较复杂的设备和工艺流程下才得以实现。
关于铬这种金属在我国无独有偶, 从秦兵马俑二号坑出土的青铜剑,长86厘米剑身上有8个棱面,极为对称均衡。它们历经2,000年,从地下出土,却无蚀无锈,光洁如新。用现代科学方法检测分析,这些青铜剑表面竟涂有一层厚约10微米的氧化膜,其中含铬2%。
下面的鸟篆铭文(鸟书铭文)八个字根据专家判断(很好看但很难辨认)为:越王勾践,自作用剑。
扩展资料:
说到越王勾践剑脑海里就会出现几个关键词:青铜器,国宝,春秋战国。这把剑是我国国宝之一,并不是因为这把剑的历史,也不是因为它的背景。而是因为它自己的实力,出土后无任何锈迹,寒光闪闪,十几张报纸一剑两段(这点现在的刀具不仔细磨刀都做不到)。
该剑长557厘米,宽46厘米。剑格铸有黑色菱形暗纹,剑鞘正面镶蓝色琉璃,背面镶绿松石花纹。剑首为圆箍形,内有11道同心圆圈。剑身整体经过硫化处理,耐腐蚀性和强韧程度得到极大地提高,说明中国古人在金属的冶炼和表面处理方面的技术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在2000年前铸造一把这样的剑是很难很难,在当时可以说是绝对顶尖冶炼工艺。主要的制造难度集中在“冶炼”和“表面处理”。当然,现在冶炼工艺来制作难度不大,并且现在钢比青铜更加坚硬,韧性也胜过青铜。
2000多年依然锋利,大家应该都知道,出土的金属器物,大多有一定的锈蚀程度。不管是不是深埋地下。保存这么高年限并且完整保存下来,世界少有。
1977年研究人员分析剑身不同的部位分布不同成分的:铜、锡、铝、铁、镍、硫等成分组成的青铜合金。
经过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这些探索精神爆发的各大研究院以及各大学教授们又发现剑身上被镀上了一层含铬的金属! 表层金属轻度氧化形成保护膜,阻止了进一步氧化。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镀铬的工艺条件:
在镀铬过程中阴极电流密度与温度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的关系。在同一溶液中镀铬时,通过调整温度和电流密度,并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可以获得光亮铬、硬铬和乳白铬三种不同性能的镀铬层,如图4-20所示。在低温高电流密度区,铬镀层呈灰暗色或烧焦,这种镀层具有网状裂纹、硬度大、脆性大;高温低电流密度区,铬层呈乳白色,这种组织细致、气孔少,无裂纹,防护性能较好,但硬度低,耐磨性差;中温中电流密度区或两者配合较好时,可获得光亮镀铬层,这种铬层硬度较高,有细而稠密的网状裂纹。
当电流密度不变时,电流效率随温度升高而下降;若温度固定,则电流效率随电流密度的增大而增加。然而,当铬酸酐与硫酸根离子比值减小时,变化相应变小。因此镀硬铬时,在满足镀层性能的前提下,通常采用较低的温度和较高的阴极电流密度,以获得较高的镀层沉积速度。温度一定时,随电流密度增加,镀液的分散能力稍有改善;与此相反,电流密度不变,镀液的分散能力随镀液温度升高而有一定程度的减小。生产上一般采用中等温度(45~60℃)与中等电流密度(30~45A/dm2)以得到光亮和硬度较高的铬镀层。尽管镀取光亮镀层的工艺条件相当宽,考虑到镀铬液的分散能力特别差,在形状复杂的零件镀装饰铬或硬铬时,欲在不同部位都镀上厚度均匀的铬层,必须严格控制温度和电流密度。当镀铬工艺条件确定后,镀液的温度变化最好控制在土(1~2)℃之间。
镀铬层具有很高的硬度,根据镀液成分和工艺条件不同,其硬度可在很大范围400~1200HV内变化。镀铬层有较好的耐热性,在500℃以下加热,其光泽性、硬度均无明显变化,温度大于500℃开始氧化变色,大于700℃硬度开始降低。镀铬层的摩擦系数小,特别是干摩擦系数,在所有的金属中是最低的。所以镀铬层具有很好的耐磨性。
镀铬层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在碱、硫化物、硝酸和大多数有机酸中均不发生作用,但能溶于氢氯酸(如盐酸)和热的硫酸中。在可见光范围内,铬的反射能力约为65%,介于银(88%)和镍(55%)之间,且因铬不变色,使用时能长久保持其反射能力而优于银和镍。
在镀铬过程中阴极电流密度与温度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的关系。在同一溶液中镀铬时,通过调整温度和电流密度,并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可以获得光亮铬、硬铬和乳白铬三种不同性能的镀铬层。
在低温高电流密度区,铬镀层呈灰暗色或烧焦,这种镀层具有网状裂纹、硬度大、脆性大;高温低电流密度区,铬层呈乳白色,这种组织细致、气孔少,无裂纹,防护性能较好,但硬度低,耐磨性差;中温中电流密度区或两者配合较好时,可获得光亮镀铬层,这种铬层硬度较高,有细而稠密的网状裂纹。
扩展资料
①钢铁基体铜/镍/铬体系工艺流程为:
除油→水洗→浸蚀→水洗→闪镀氰铜或闪镀镍→水洗→酸铜→水洗→亮镍→水洗→镀铬→水洗干燥。
多层镍/铬体系工艺流程为:
除油→水洗→浸蚀→水洗→镀半光亮镍→水洗→光亮镍→水洗→镀铬→水洗→干燥。
②锌合金基体弱碱化学除油→水洗→浸稀氢氟酸→水洗→电解除油→水洗→闪镀氰铜→水洗→光亮镀铜→光亮镍→水洗→镀铬→水洗→干燥。
③铝及铝合金基体 弱碱除油→水洗→电解除油→水洗→次浸锌→溶解浸锌层→水洗一二次浸锌→水洗→闪镀氰铜(或预镀镍) →水洗→光亮镀铜→水洗→光亮镀镍→水洗→镀铬→水洗→干燥。
-镀铬
1、特性不同
不锈钢:
(1)焊接性
对可焊性的要求随产品的使用而变化。一种餐具一般不需要焊接性能,甚至包括一些锅企业。但大多数产品都需要良好的原材料焊接性能,如二级餐具、保温杯、钢管、热水器、饮水机等。
(2)耐腐蚀性
大多数不锈钢制品都要求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如餐具、厨具、热水器、饮水机等。一些外商也对产品进行了耐腐蚀性试验:用氯化钠水溶液加热至沸腾,一段时间后将溶液倒出,被h干燥,称重失重,确定腐蚀程度(注)的含义:抛光产品时,由于砂布或砂纸中的铁含量,试验时表面会出现锈斑。
(3)抛光性能
在当今社会,不锈钢产品通常在生产中经过抛光处理。只有少数产品,如热水器和饮水机内衬,不需要抛光。因此,要求原材料的抛光性能非常好。
(4)耐热性能
耐热性能是指高温下不锈钢仍能保持其优良的物理机械性能。
镀铬:
(1)镀铬的主要成分不是金属铬盐,而是铬酸,一种铬的氧化酸,属于强酸性电镀液。
(2)在镀铬液中,必须加入一些阴离子,以实现金属铬的正常沉积。
(3)镀铬液的分散能力很低。对于形状复杂的零件,应采用象形阳极或辅助阴极来获得均匀的镀铬层。对吊架的要求也更严格。
(4)镀铬要求阴极电流密度高,通常在20A/dm²以上,比普通镀铬高10倍以上。由于阴极和阳极释放大量气体,镀液电阻较大,电池电压较高。电镀电源要求大于12V,其它电镀电源要求小于8V。
(5)镀铬阳极采用不溶性阳极代替金属铬。通常使用铅、铅锑合金和铅锡合金。由于沉积或其他原因,镀液中铬的消耗量需要通过添加铬酸酐来补充。
(6)镀铬的工作温度取决于阴极电流密度,通过改变镀铬的工作温度与阴极电流密度的关系,可以得到不同性能的镀铬。
2、类型不同
不锈钢:
(1)铁素体不锈钢
它含有15%-30%的铬。其耐腐蚀性、韧性和焊接性随铬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耐氯化物应力腐蚀性能优于其它不锈钢。
(2)奥氏体不锈钢
它含有18%以上的铬、8%左右的镍和少量的钼、钛和氮。综合性能好,能承受各种介质的腐蚀。
(3)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
它含有18%以上的铬、8%左右的镍和少量的钼、钛和氮。综合性能好,能承受各种介质的腐蚀。
镀铬:
(1)镀硬铬(耐磨铬)镀层具有极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可延长工件使用寿命。
(2)镀乳白铬镀铬层呈乳白色,光泽度低、韧性好、孔隙低、色泽柔和,硬度比硬铬和装饰铬低,但耐蚀性高。
(3)镀松孔铬(多孔铬)是利用铬层本身具有细致裂纹的特点,在镀硬铬后再进行机械、化学或电化学松孔处理,使裂纹网进一步加深、加宽。
3、成分不同
不锈钢:
不锈钢中的主要合金元素是Cr(铬),只有当Cr含量达到一定值时,钢材有耐蚀性。因此,不锈钢一般Cr(铬)含量至少为105%。不锈钢中还含有Ni、Ti、Mn、N、Nb、Mo、Si、Cu等元素。
镀铬:
(1)铬酐
铬酐的水溶液是铬酸,是铬镀层的惟一来源。
(2)催化剂
除硫酸根外,氟化物、氟硅酸盐、氟硼酸盐以及这些阴离子的混合物常常作为镀铬的催化剂。
-不锈钢
-镀铬
1电镀废水中,一般铬浓度是多少
电镀废水中,一般铬浓度是多少?
每个电镀厂对产品品质要求不同,导致每家厂的废水浓度不相同从几十毫克升到几克升的都见过通常出口的或者比较高端的产品因为要接受层层检验,冲洗比较干净,对清洗水质要求也高,所以浓度一般比较低低端的产品,例如小五金,皮带扣指甲钳之类的,大都是小作坊进行电镀小作坊一般为了节省水,通常都将清洗水反复使用,导致排出的废水铬含量很高
硬铬的六价铬含量比较高,三价较少装饰铬和钝化就不同,市面上的钝化剂种类很多,有彩色的,有蓝色的,有白色的等等,颜色不同所含的六价铬和三价铬的量不同,现在出口产品中,应用的一些钝化剂含六价铬的量很低,甚至不含六价铬
2渡铬须要加多少铬酸
镀铬层具有很高的硬度,根据镀液成分和工艺条件不同,其硬度可在很大范围400~1200HV内变化。镀铬层有较好的耐热性,在500℃以下加热,其光泽性、硬度均无明显变化,温度大于500℃开始氧化变色,大于700℃硬度开始降低。镀铬层的摩擦系小数,特别是干摩擦系数,在所有的金属中是最低的。所以镀铬层具有很好的耐磨性。
飞秒检测南大云技术常用的普通镀铬液 以硫酸根作为催化剂的镀铬溶液。镀液中仅含有铬酐和硫酸,成分简单,使用方便,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镀铬液。铬酐和硫酸的比例一般控制在Cr03:H2SO4=100:1,铬酐的浓度在150~450g/L之间变化。根据铬酐浓度的不同,可分为高浓度(350~500g/L)、中浓度(150~250g/L)和低浓度(50~150g/L)镀铬液。习惯上把Cr03250g/L和H2SO425g/L的中等浓度镀铬液称为“标准镀铬液”,又称为“万能镀铬液”,用于装饰及功能性多种镀铬。低浓度的镀铬液电流效率高,铬层的硬度也高,但覆盖能力较差,主要用于功能性电镀,如镀硬铬、耐磨铬等;高浓度镀液稳定,导电性好,电解时只需较低的电压,覆盖能力较稀溶液好,但电流效率较低,主要用于装饰性镀铬及复杂件镀铬。
3请问电镀硬铬溶液的配制
1、在镀槽中加入2/3的去离子水(蒸馏水),
2、把所需的铬酐用水溶解后加入镀槽。
3、加入所需的硫酸,
4、充分搅拌。
5、加入双氧水使其生成所需的三价铬,
6、每2毫升双氧水生成1克三价铬,
7、边搅拌边加入双氧水。
8、按需用量加入HD05-2添加剂,
9、边搅拌边加入。
10、把去离子水(蒸馏水)按需要的液面加满,
11、并充分搅拌。
12、把槽液加温至55~60℃
13、进行电解处理2-14小时,
14、即可试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