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能吸收的磷多为可溶性的矿质态磷。
土壤pH过低,则可溶性的矿质态磷易与土壤中的铁、锰、铝等形成磷酸铁、磷酸铝沉淀或难溶的闭蓄态磷,植物难以利用。
土壤pH过高,则可溶性矿质态磷会形成溶解度较小的磷酸钙,植物亦难以吸收。
一般土壤pH为55-70时,植物吸收磷最容易。
肥城少部分褐土有机质含量较低,严重缺磷,不缺氮和钾;微量元素中极小部分缺硼和锰。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褐土的有效磷含量是制约夏玉米产量的主要养分因素。褐土表层土壤中全磷以无机磷为主,且以Ca10-P含量最多,有机磷中以MLOP(中度活性有机磷)含量最高。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褐土中的Ca2-P和LOP(活性有机磷)的相对有效性较高。褐土吸附和固定的主要基质分别是无定形Fe2O3和游离Fe2O3,解吸则主要受CaCO3的影响。褐土的3种磷酸化酶以碱性磷酸化酶的活性最高。有机解磷细菌数量大于无机解磷细菌数量,土壤微生物转化有机磷强度大于转化无机磷强度。高产农田的水解氮和供磷强度均极显著高于中低产田,缓效磷、Ca2-P和LOP含量均显著高于中低产田;3种磷酸化酶的活性、解磷细菌数量和土壤微生物转化有机磷和无机磷强度,高产田均高于中低产田;高产田比中低产田对磷的吸附能力弱,固磷能力差别不显著,对吸附磷的解吸较易。
磷肥是“植物生长三大要素”之一,种植庄稼时,如何提高磷肥有效利用率?
磷肥是“植物生长三大要素”之一,对根系的生长、光合产物的运输转化、地上与地下部分新生组织与器官的正常发育、抗逆性的提高、产量和品质的提高等生理活动都发挥重要作用。但是相对于钾肥、氮肥而言,磷肥的肥效释放与功能发挥过程更加特殊,集中体现为利用率更低。
据中国农业大学冯固教授的研究,我国目前施记到土壤中的磷肥,利用率处在比较严重偏低的水准上,在其中在麦子、苞米等主食农作物上,其应季有效利用率仅约20%,而在需肥量更高的青菜和水果树上,应季的有效利用率连10%都达不上。
换句话说,大家农业生产者使用到土壤中的磷肥,有超出80%都被浪费,不仅会导致农业生产成本的提高,并且这种无法被及时吸收的磷肥在土壤中不断累积,还会继续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水平的增强,进而对农作物根系的生长和生理作用的发挥导致威逼,为增产增收导致阻碍。
因此,在生产管理过程中,在充分了解磷肥特性和施肥特性的前提下,实行合理的施肥方法是提高磷肥有效利用率,并减少施肥消耗和减少土壤次生盐渍化水平,进而促进农牧业可持续性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对此,在生产上要做好以下三点。
一、土壤磷含量保持在适宜水平使用到土壤中的磷肥,要转化为能够被根系吸收的有效磷,一般要根据二种同时发挥作用的路径来完成,其中之一是根系释放出氢氧根离子(H+),随后使磷元素变为可溶于水的磷酸根,或者是根系释放出磷酸酶等随后使磷元素变成水溶性态;另一种方式则是根据土壤中具备解磷功能的微生物来进行,具体来说是那些微生物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溶解出酶或其他酸性物质,进而使磷元素变成可被吸收运用的有效态。
根系与具备解磷功能的微生物同时发挥作用,但是二者协调配合的解磷高效率多少,与土壤中磷元素的含量水平有直接关系,浓度值太大或过小,对土壤中磷元素释放的效果都是会造成负面影响,依据冯固教授的研究,在土壤中的磷含量做到20mg/kg时,二者一同功效可将磷肥有效释放高效率保持在较一流。
目前我国田地土壤和蔬菜水果生产土壤中的磷肥,长期存在磷肥比较严重超标准的状况,农业生产者能够与本地的农技推广单位或是施肥所等有关专业机构取得联系,并收集土壤并完成检验,进而对生产商业用地土壤中磷元素成分保证都相互了解,并且为进一步确定磷肥的施肥规范给予根据。
二、因地施肥国内南北方全国各地的土壤酸度存有比较大转变,但是总体上展现的规律性是以西北到东南土壤酸性慢慢增强,从经营者的方面来说,充分了解生产商业用地的土壤酸碱性,是有效采用化肥种类,进而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化肥消耗的重要环节,对磷肥而言也是这样。
农业常见的磷肥也是有酸碱度之分,磷肥、磷酸一铵归属于偏酸性肥料,这类磷肥就更适合用以西北等偏酸性的土壤上使用,根据酸碱中和能够防止本地土壤偏碱增强,也可以带来一定的改良土壤实际效果;而磷酸二铵和钙镁磷肥则归属于偏碱性肥料,这类磷肥则更适合土层呈酸性的东西部和南方地区土壤,还可以根据酸碱中和反应来防止由于施肥而产生的土壤酸碱度加重。
因而,经营者在对土壤酸碱性具有一定认知能力的情况下,在购买磷肥的情况下,一定要选好恰当的磷肥类型,这一点对提高磷肥的有效利用率,并减低因磷肥过多累积导致的次生盐渍化水平具备重大意义。
三、减量增效前边早已提及,磷肥肥效释放的一个有效途径是通过解磷微生物的功效来进行,土壤中这类微生物的有效成分和活力就对土壤中已经有磷元素的有效释放工作能力具有关键作用,因而,经营者在磷肥的使用领域,要变化原先注重施用量而忽略有效释放高效率的错误观念。
在现阶段土壤磷元素普标超标准的新时代背景下,应将磷肥使用的重点变换为“减量增效”。具体来说便是减少磷肥施用量,但是要注重提高土壤固有磷元素的有效利用率,具体做法便是提高芽孢杆菌、欧文氏菌、假单胞杆菌、土壤杆菌等这类具备解磷功能的微生物的含量。
目前各类解磷菌肥在市面上已经比较丰富,也很容易购买,需要提醒的是,微生物菌肥必须是活体才有效,在挑选的时候,生产者要格外注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而且需要注意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从而为这些微生物的繁殖量提升和活性提高给予适宜环境。
磷是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营养元素之一,以有机态或无机态存在于土壤中,包括了大部分的迟效磷和很少的速效磷。土壤中的速效磷是指能为当季作物吸收利用的磷,它速效磷的含量是土壤磷素供应的指标,了解速效磷的供应状况,对施肥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
一般认为土壤全氮含量<02%即有可能缺氮,从右图可知,我国大部分耕地的土壤全氮含量都在02%以下,这就是为什么我国几乎所有农田都需要施用化学氮肥的原因。
我国农田相对严重缺氮的土壤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和华北地区。如果把土壤全氮含量等于 0075% 作为严重缺氮的界限,严重缺氮耕地超过面积一半的有山东、河北、河南、陕西、新疆等五个省区。
我国缺磷土壤面积约为1009亿亩,主要是北方石灰性土壤、东北白浆土、红壤、紫色土和低产水稻土。所谓缺磷土壤一般是指土壤有效磷(P)小于10mg/kg的土壤。从可以看出,缺磷土壤面积大于该省区耕地面积75%的省份遍布我国东南西北,这就是磷肥为我国第二大化肥工业的根本原因。
钾是植物的主要营养元素,同时也是土壤中常因供应不足而影响作物产量的三要素之一。农作物含钾与含氮量相近而比含磷量高。且在许多高产作物中,含钾量超过含氮量。钾与氮、磷不同,它不是植物体内有机化合物的成分。迄今为止,尚未在植物体内发现含钾的有机化合物。钾呈离子状态溶于植物汁液之中,其主要功能与植物的新陈代谢有关。
不同的土壤含量标准是不同的,这里列举耕种的土壤一般性标准,氮在140-225,磷57-100,钾106-150单位是毫克/公斤。具体含量可以用检测仪检测,如下图所示:
拓展标准
氮磷钾,是在植物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碳氢氧氮磷钾钙镁)之中,氮、磷、钾三种是植物需要量和收获时带走量较多的营养元素,而它们通过残茬和根的形式归还给土壤的数量却不多 。
因此往往需要以施用肥料的方式补充这些养分。中学课本上提到的氮磷钾元素粗略来讲分别对应叶根茎三部分。
氮信息
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养分,它是每个活细胞的组成部分。植物需要大量氮。
氮素是植物体内蛋白质、核酸和叶绿素的组成成分 ,叶绿素a和叶绿素b;都是含氮化合物。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使光能转变为化学能,把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水)转变为有机物(葡萄糖)和氧气,是借助于叶绿素的作用。葡萄糖是植物体内合成各种有机物的原料,而叶绿素则是植物叶子制造"粮食"的工厂。氮也是植物体内维生素和能量系统的组成部分。
磷信息
磷在植物体中的含量仅次于氮和钾,一般在种子中含量较高。磷对植物营养有重要的作用。植物体内几乎许多重要的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磷。
钾信息
钾是植物的主要营养元素,同时也是土壤中常因供应不足而影响作物产量的三要素之一。农作物含钾与含氮量相近而比含磷量高。且在许多高产作物中,含钾量超过含氮量。钾与氮、磷不同,它不是植物体内有机化合物的成分。迄今为止,尚未在植物体内发现含钾的有机化合物。钾呈离子状态溶于植物汁液之中,其主要功能与植物的新陈代谢有关。
磷肥根据来源可分为:
(1)天然磷肥,如海鸟粪、兽骨粉和鱼骨粉等;
(2)化学磷肥,如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等。
根据所含磷酸盐的溶解能性可分为:
(1)水溶性磷肥,如普通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等。其主要成分是磷酸一钙。易溶于水,肥效较快。
(2)枸溶性磷肥,如沉淀磷肥、钢渣磷肥、钙镁磷肥、脱氟磷肥等。其主要成分是磷酸二钙。不溶于水而溶于水2%枸橼酸溶液,肥效较慢。
(3)难溶性磷肥,如骨粉和磷矿粉。其主要成分是磷酸三钙。不溶于水和2%枸橼酸溶液,须在土壤中逐渐转变为磷酸一钙或磷酸二钙后才能发生肥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