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水分子和烃类气体分子(主要是甲烷)。天然气水合物(Natural Gas Hydrate/Gas Hydrate),有机化合物,化学式CH₄。即可燃冰,是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
可燃冰的主要形成方式分别是生物形成、热形成和非生物三种。可燃冰并不是冰,而是一种存在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
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白色结晶物质,因其外观看起来像冰块儿而且遇火即可燃烧,所以被称作“可燃冰”,其学名应该叫做天然气水合物,又称“笼形包合物”。
扩展资料
不管是哪种形式,可燃冰的形成必须满足三个基本条件,且缺一不可。第一,温度不能太高(在0℃~10℃之间),如果温度高于20℃,它就会“烟消云散”;第二,压强要足够大,但不需要太大,在0℃时,30个大气压以上就可以生成;第三,要有甲烷等气源。
一旦温度升高或压强降低,甲烷就会逸出,固体水合物便趋于崩解。因此,受可燃冰特殊的性质以及形成所需条件的限制,可燃冰只分布于特定的地理位置和地质构造单元内。
就目前科学家的发现而言,绝大部分的可燃冰分布在洋底。据估计,陆地(极地冰川冻土带和冰雪高山冻结岩)27%和海洋90%的地区,具有形成可燃冰的有利条件。
在标准状况下,可燃冰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气都要小得多,因而科学家们把可燃冰称作“属于未来的清洁新能源”。而且因其储量丰富,全球储量足够人类使用1000年,因而被各国视为未来石油天然气的替代能源。
目前,3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进行“可燃冰”的研究与调查勘探,最近两年开采试验取得较大进展。我国计划于2015年在中国海域实施天然气水合物的钻探工程,将有力推动中国可燃冰的勘探与开发进程。
-天然气水合物
甲烷。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白色固体物质,有强大的燃烧力,主要由水分子和烃类气体分子(主要是甲烷)组成,它是在一定条件(合适的温度、压力、气体饱和度、水的盐度、PH值等)下由水和天然气在中高压和低温条件下混合时组成的类冰的;
非化学计量的、笼形结晶化合物(水分子中氧原子的电负性较大,在高压下能吸引与之相近的水分子中的氢原子形成氢键,构成笼状结构)。一旦温度升高或压强降低,甲烷气则会逸出,固体水合物便趋于崩解。
“天然气水合物”,是天然气在0℃和30个大气压的作用下结晶而成的“冰块”。“冰块”里甲烷占80%~999%,可直接点燃。可用mCH4·nH2O来表示,m代表水合物中的气体分子,n为水合指数(也就是水分子数)。
组成天然气的成分如CH4、C2H6、C3H8、C4H10等同系物以及CO2、N2、H2S等可形成单种或多种天然气水合物。
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的主要气体为甲烷,对甲烷分子含量超过99%的天然气水合物通常称为甲烷水合物(Methane Hydrate)。每单位晶胞内有两个十二面体(20 个端点因此有 20 个水分子)和六个十四面体(tetrakaidecahedral)(24 个水分子)的水笼结构。
其水合值(hydratation value)20 可由 MAS NMR 来求得。 甲烷气水包合物频谱于 275 K 和 31 MPa下记录,显示出每个笼形都反映出峰值,且气态的甲烷也有个别的峰值。
天然存量
甲烷气水包合物受限于浅层的岩石圈内(即< 2000 m深)。此外,发现在一些必要条件下,唯独在极地大陆的沉积岩,其表面温度低于0 °C,或是在水深超过300 m,深层水温大约2 °C的海洋沉积物底下。大陆区域的蕴藏量已确定位在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800 m深的砂岩和泥岩床中。
海生型态的矿床似乎分布于整个大陆棚(如图),且可能出现于沉积物的底下或是沉积物与海水接触的表面。他们甚至可能涵盖更大量的气态甲烷。
甲烷气水包合物估计蕴藏量为天然气的2~10倍,却因为开采困难,目前尚无法商业化。
有两种不同种类的海洋存量。最常见的绝大多数(> 99%)都是甲烷包覆于结构一型的包合物,而且一般都在沉淀物的深处才能发现。在此结构下,甲烷中的碳同位素较轻(δ13C < -60‰),因此指出其是微生物由CO2的氧化还原作用而来。
这些位于深处矿床的包合物,一般认为应该是从微生物产生的甲烷环境中原处形成,因为这些包合物与四周溶解的甲烷其δ13C值是相似的。
这些矿床座落于中深度范围的区域内,大约300-500 m厚的沉积物中(称作气水化合物稳定带(Gas Hydrate Stability Zone)或GHSZ),且该处共存着溶于孔隙水的甲烷。在这区域之下,甲烷只会以溶解型态存在,并随着沉积物表层的距离而浓度逐渐递减。
而在这之上,甲烷是气态的。在大西洋大陆脊的布雷克海脊,GHSZ在190 m的深度开始延伸至450 m处,并于该点达到气态的相平衡。测量结果指出,甲烷在GHSZ的体积占了0-9%,而在气态区域占了大约12%的体积。
以上内容参考 -天然气水合物
首先,要有一定数量的天然气这一原材料。其次,必须是低温条件,可燃冰在0到10℃时生成,超过20℃就会分解,变得“烟消云散”。因此,无论是在海底还是陆域的永久冻土带都要满足这一条件。最后,必须要在高压条件下才能生成。
在0℃时,需要30个大气压才可以生成可燃冰。在原材料、温度、压力三者都具备的条件下,可燃冰晶体就生成了。“天然气水合物”,是天然气在0℃和30个大气压的作用下结晶而成的“冰块”。“冰块”里甲烷占80%~999%,可直接点燃。
扩展资料
1、可燃冰被公认为石油、天然气的接替能源。而作为可燃冰的经济价值和战略意义对中国来说尤为明显。资料显示,中国是可燃冰资源储量最多的国家之一,除了陆地冻土区外,整个南海的可燃冰地质资源量约为700亿吨油当量,远景资源储量可达上千亿吨油当量,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2、可燃冰的能量密度非常高,同等条件下燃烧产生的能量比煤、石油、天然气要多出数十倍;并且,燃烧后仅会产生少量二氧化碳和水,是真正的绿色能源和石油天然气一样,可燃冰也是来源于古生物遗骸。这些古生物遗骸的沉积物通过细菌分解后产生甲烷,在低温和高压的环境下形成可燃冰。
可燃冰生成的温度一般在0℃至10℃之间,超过20℃就可能分解。通常情况下,海底温度一般保持在2℃至4℃之间,适宜可燃冰生成。另外,可燃冰在0℃时,只需要30个大气压就可以生成,而在海底深处,很容易保持30个大气压。并且,气压越大,可燃冰越不容易分解。
_ 天然气水合物
中新网- 成功开采可燃冰!中国将要改写全球能源格局
冰品的主要化学成分是H2O。
冰品是一道甜点,主要原料是奶油,白巧克力,龟苓膏,糖,想要做好冰品,就要准备好材料:材料奶油,白巧克力,龟苓膏,糖,小西米,椰浆,水果,牛奶,柠檬汁,淀粉,蛋白,黄油,鱼胶,面粉,蛋黄液。
龟苓膏切碎放杯底,然后放些煮好的小西米,在淋上焦糖酱,将奶油打泡,加热的牛奶和泡软的鱼胶混合后倒进打泡的奶油中,把杯子斜放后将奶油冻的料倒进去然后进冰箱冻好后,再把杯子放正放进水果丁和鱼胶冻。
等白巧克力化开后,拌入混合的牛奶和鱼胶,然后装杯进冰箱冷冻,再表面放上草莓树莓酱,将牛奶糖烧烫后冲到拌匀的鸡蛋和蛋黄液中,烤160度,20分钟,将做好的泡芙切半后挤上柠檬酱,再打发蛋白和糖用花嘴裱在上面,再用喷火枪烧上颜色,冰品就做好了。
甜品的分类:
港式甜品是中西糖水结合的产物,经过多次演变而成,其中的代表莫过于杨枝甘露,港式甜品种类丰富,味道各异,但都受到当地人的喜爱,有牛奶炖蛋、双皮奶,芒果西米露,杨枝甘露等。
台式甜品秉承台湾传统甜品的特点并添加自己的创新,台湾甜品最大的特点,是那种充满浓浓温情的复古风格,所用材料如仙草,芋圆,豆花等这些在街边店铺司空见惯的小食材,说不上有多么特殊,也没有特别创新,却是台湾经久不衰的经典味道。
所以会让人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就拿台式甜品中的芋圆点心来说,就像是把小时候的甜点回忆,西式吧台与中式古董桌椅,喜庆的大红灯笼,先进的POS收银系统点餐设备相结合,被称为复古的时尚。
植物甜品是一个新的概念,它融合了港式甜品和台式甜品,在根本上说创新的力度不是很够,但是在选用原材料上选用新鲜的植物果蔬和所有甜品不加入任何化学添加剂倒是值得称赞。
很多同学都听过可燃冰,那么可燃冰的成分都有什么?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可燃冰简介
可燃冰,甲烷气水包合物,也称作甲烷水合物、甲烷冰或天然气水合物。从名字上就可以大概分辨出其主要成分为甲烷和水。
可燃冰为固体形态的水于晶格(水合物)中包含大量的甲烷。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因其外观像冰一样而且遇火即可燃烧,所以被称作“可燃冰”或者“固体瓦斯”和“气冰”。
可燃冰化学方程式天然气水合物,也称为可燃冰、甲烷水合物、甲烷冰、天然气水合物、“笼形包合物”,分子式为:CH4·nH2O,现已证实分子式为CH4·8H2O。。因其外观像冰一样而且遇火即可燃烧,所以又被称作“可燃冰”(英译为:Flammable ice)或者“固体瓦斯”和“气冰”。形成天然气水合物有三个基本条件:温度、压力和原材料。
可燃冰性质可燃冰并不是指二氧化碳的固态形式(此乃称为干冰),可燃冰在低位高压的环境中才能稳定存在,故在地球的两极,深海底下,冰川高原上广泛存在,开采出来后呈现雪花状,在空气中可点燃,故称为可燃冰,是未来可广泛开采的能源,其结构是甲烷和水形成的超分子化合物,冰形成笼状物,甲烷吸附其中。
以上就是一些可燃冰的相关信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