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是铜和锡的合金,含锡量约占5%~10%。锡青铜是我国很早就应用起来的合金,这种合金有很好的铸造性,以及很高的耐腐蚀性。在海水、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很稀的碳酸钠溶液中化学稳定性很强。
在对已出土的青铜文化鼎盛时期的商代青铜器进行化学分析后,可将它们分为两类。一类是铜锡二元合金,其中含铅小于2%;另一类是铜锡铅三元合金,即含铅大于2%。
在铜锡二元合金中,铜和锡的比例大都接近4:1。而在铜锡铅三元合金中,铜与锡铅含量和之比也维系在4:1。锡与铅之间似乎没有明显的比例关系。
我国商代时候青铜器的主要成分是铜和锡铅的合金,在那个时候青铜器并不是指用真正青铜炼成的,青铜器本身更多的是身份地位的一种象征。
一、青铜器的种类
在我国的商周时期,青铜器不仅是家庭中用来盛物品的容器,也是中药中用来祭祀的礼器,青铜器的数量多少代表了这一户人家的身份地位的高低,同时青铜器的大小也彰显了这一户人家的权利等级,青铜器一般可以分为食器,酒器,水器,乐器4大类,其中我们在新闻报道中常见的各种鼎指的是礼器。
二、青铜器的艺术特点
商周时代就是中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在这个时期青铜的冶炼业作为生产力的标志达到了高峰。三周的青铜器品种丰富,外形多种多样,出现了精细的花纹,形成了独属于商周青铜器的独特的体系,在中国艺术史上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在商代晚期越是大的青铜器越是代表着权力,甚至连权贵死亡的时候都要带着青铜器一起下葬,青铜器是江山社稷的象征,它代表着国家的存亡。
三、青铜冶炼术
在古代青铜就被称之为金,是红铜与其他化学元素的合金,他的铜锈是青绿色的,因此被叫做青铜器。在所有的古代文献当中,所讲的“赐金”多少,“受金”多少,指的都是青铜器,并不是大家理解的传统意义上的金。在冶炼青铜器的时期,铜是人类最早认识的金属之一,但是红铜的硬度比较低,不适合把它炼制成生产工具,后来人们又发现了锡矿石,并且学会了提炼锡在此基础之上,把锡和铜结合起来,人们发现加入锡越多的器具硬度更好,而且制作出来的器具,化学性能稳定,耐腐蚀,可以长期保存。
青铜的主要成分:纯铜(红铜)中加入锡或铅的合金。青铜是是金属治铸史上最早的合金。
青铜是**偏红,而埋在土里后颜色因氧化而青灰,称为青铜。与纯铜(红铜)相比,青铜强度高且熔点低25%的锡冶炼青铜,熔点就会降低到800℃。纯铜(红铜)的熔点为1083℃。青铜铸造性好,耐磨且化学性质稳定。
青铜是金属冶铸史上最早的合金,在纯铜(紫铜)中加入锡或铅的合金,有特殊重要性和历史意义,与纯铜(紫铜)相比,青铜强度高且熔点低(25%的锡冶炼青铜,熔点就会降低到800℃。纯铜(紫铜)的熔点为1083℃)。青铜铸造性好,耐磨且化学性质稳定。
青铜发明后,立刻盛行起来,从此人类历史也就进入新的阶段——青铜时代。
2015年3月28日,河南省周口市发现一处战国至东汉时期的墓葬群,发掘出土一批精美随葬品,其中的一把青铜剑,保存完好,十分罕见。1965年在湖北省江陵县望山1号墓出土一把越王勾践剑,这把宝剑穿越了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剑身不见丝毫锈斑,依旧寒光闪闪、锋利无比,被誉为“天下第一剑”。
青铜
是红铜加入锡或铅的合金,因颜色青灰,被称为青铜。
黄铜
是由铜和锌所组成的合金。
白铜
是以镍为主要添加元素的铜基合金,呈银白色,有金属光泽,故名白铜。
碳素钢
含碳量小于135%,除铁、碳和限量以内的硅、锰、磷、硫等杂质外,不含其他合金元素的钢。
合金钢
是指钢中除含硅和锰作为合金元素或脱氧元素外,还含有其他合金元素(如铬、镍 、钼、钒、钛、铜、钨、铝、钴、铌、锆和其他元素等),有的还含有某些非金属元素(如硼、氮等)的钢。
硬铝合金
属热处理可强化铝合金,包括铝-铜-镁系和铝-铜-锰系合金。强度和耐热性能均好,但耐蚀性不如纯铝和防锈铝合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