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因为黄金的主要成分是金,它是由金元素组成;那么要制取黄金,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物中一定要有金元素,但是上述材料不含有金元素,故不能制取.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和“药金”的冶炼材料可知:与黄金外观相似的“药金”主要成分是Zn、Cu. 故正确答案: (1)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种类不变Zn、Cu、C、O不可能变成Au; (2)Zn、Cu |
我就拿三国演义和三国真正的历史做比较吧
1.桃园结义:正史并无写到三人有结拜只提到情若兄弟(年龄:关羽>刘备>张飞)
2.温酒斩华雄:实华雄死于江东猛虎孙坚刀下,《三国演义》反把孙坚写成是华雄的手下败将,这对孙坚太不公平了。
3.三英战吕布∶吕布实被孙坚击退(公孙瓒没有参加讨董联盟,所以刘关张三也未曾参加,也就不会有虎牢关三英战吕布。)
4.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只有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邮,衮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广陵太守张超,长沙太守孙坚和曹操,只有这十三家.孔融当时正忙于对付黄巾贼,不可能分身去讨董,陶谦当时只有贡献一些金钱,并无参加战役,马腾当时尚未接受招安,怎可以参加讨董行列,当时公孙瓒正要对付乌桓,亦不可能参加讨董行列,至于张杨当时和刘备一样,只是义勇军,而刘备当时亦只是跟随出征。
5.关公斩颜良,诛文丑:斩颜良确有其事,诛文丑的却是曹操的部下所为。
6.张飞鞭督邮∶实乃刘备所为
7.徐州诛车胄古城斩蔡阳:此乃刘备所为。
8.土山约三事:那次战役关羽是战败被擒,并非有“土山约三事”如此堂皇之事
9.曹操献刀杀董卓:曹操认为卓终必败,不领董卓情~逃归乡里曹操献刀,不见正史虚构的
10.连环计∶载有貂蝉之人吕布与董卓争夺一婢女而起并无指出是有人用计
11.关羽降曹∶无特别记载应为自愿(在三演所编造的关羽投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保护二皇嫂”,但这是与史实不符的。根据史书记载∶刘备到徐州后,屯兵小沛,命关羽守下邳。刘备的夫人应该随刘备住在小沛,而不是住在下邳。曹兵进攻小沛时,刘备战败逃走,夫人在小沛被俘,而不是随关羽在下邳投降的。也就是说,关羽在投降时,身边并没有什么“二皇嫂”。)
12.过五关斩六将∶此五关相距甚远也无联系虚构剧情(关羽离开曹操后,直接从许昌南下往汝南投奔刘备,并未发生过五关斩六将之事。)
13.被斩的六将∶三演说被斩的六将是孔秀孟坦韩福卞喜王植和秦琪,而这几个人都不见史书记载,连名字也是虚构的。他们的出场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挨关老爷一刀。
14.孙坚之死∶孙坚死于砚山由于单骑轻出,只带几名随从遭黄祖设伏以落死及流矢射死
15.孙策之死∶实乃遭刺客暗算伤重不治(在攻打陈登的途中亦是单骑轻出,不过更夸张…只有自己一个人去打猎无巧不巧被许贡的三名家客给盯上(许贡死于孙策之手)即使孙策骁勇,但脸上一箭,受创极深虽有黄盖等人后来极力抢救但仍回天乏术)
16.徐庶之智∶徐庶在正史上记载太少。。。无名过客而已
17.徐庶进曹营:曹操南征,刘备和诸葛亮徐庶等南逃,乱军中,徐母被俘,于是徐庶告别刘备,进曹营
18.火烧博望坡:非诸葛实乃刘备手笔。发生在建安七年,而建安十二年,诸葛亮才出山。
19.糜夫人伤重跳井自杀超云推倒土墙盖井∶正史记载甘夫人和糜夫人在当阳皆安然无恙故也没有超云推倒土墙盖井的事情啦^^
20.长板坡七进七出∶赵云护送家小撤退十分平淡(赵云只是三义写成实则战功平平五虎将?苦果苦吧^)
21.怒吼长板桥∶曹军夏侯杰因此肝胆俱裂被吓死==||是小说的夸张手法
23.舌战群儒∶无此事诸葛面见孙权而已诸如舌战群儒群英会苦肉计连环计等均为虚构。
24.孙夫人投江∶孙夫人与刘备的婚事,本来只是历史上无数次政治性联姻之一。是孙夫人去荆州并没有刘备跑到东吴去娶亲。这里并没有多少男欢女爱的色彩。
二人成婚之时,刘备已年近半百,而孙夫人不过二十上下,年龄相差约三十多岁一个是贪图皇位的枭雄,另一个是任性而为的骄女,彼此互不信任,何来欢爱?所以,刘备入益州不久,孙权就「大遣舟船迎妹」,而孙夫人也毫不犹豫地回了娘家,还差点带走了刘备的宝贝儿子阿斗。从此,她一去不返,杳无音信,与刘备恩断情绝。
后孙夫人投江自尽是假,没有此事刘备呢?占据益州之后便娶了寡居的吴氏(吴懿之妹,刘璋之嫂),也看不出对孙夫人有什么留恋。正因为这样,在《三国志.蜀书.二主妃子传》中竟没有一句话提到孙夫人!史书上没有记载孙夫人的最后结局,但可以肯定,她是绝不会为了刘备而殉情自尽的。
25.此诗(索二乔)出于曹植之手。。。当时还未出现
26.周瑜智算蒋干∶实蒋干赤壁后游说周瑜不成(历史上的蒋干没有说服周瑜,就回来了,称赞周瑜雅量高致,并没有中计,而且这件事发生在赤壁之战几年以前。)
27.庞统连环∶记载连环是曹操之决策,庞统未曾参与过赤壁之战。
28.草"船"借箭∶无此事,此乃孙坚孙权父子所为,分别发生在跨江击刘表和濡须之战。(三国演义之祖三国志平话中借箭的是公瑾。)
29.草"船借箭∶在唐代时张巡在安史之乱中曾在夜间用草人垂下城墙赚了令狐潮几十万只箭←(这是补充^^)综合(20)(21)就变成草船借箭哩一▽一
30.孔明借东风∶纯属虚构(借东风——冬至时日,多有东南风,此乃曹操之天灾,非人为;)
31.华容道关羽义释曹操:这是作者为丑化曹操,树立关羽的高大形象而虚构的。在华容道拦截曹操的是刘备,但是他去晚了,所以被曹操跑掉了。
32.战长沙:刘备南征荆南四郡,四郡守望风而降,黄忠便随长沙太守韩玄同降,并未发生战斗。
33.刮骨疗伤:此时华佗已经死了两年,因此并非华佗所为,似乎只是一般的军医所为。
34.诸葛三气周瑜∶周瑜当时并未注意过诸葛亮。。。极少碰面…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正在零陵一带搞后勤工作,根本没有和周瑜见过面。至于周瑜病逝后,蜀国吊唁的代表是庞统,而不是诸葛亮。
35.征汉中:征汉中时的前线总指挥是刘备,诸葛亮留守成都搞后勤工作。
36.赔了夫人又折兵∶单纯的政治婚姻。。。。。无他
37.周瑜之死∶周瑜死于巴丘操劳过度
38.计借荆州∶实乃鲁肃之计以刘抵曹
39.马腾讨董卓∶马腾和董卓等是一路人马,不但没有参加讨董联盟,而且还帮助董卓镇守长安。
40.马超兴兵∶实乃背父叛乱(至于马腾之死,并非马腾谋诛曹操被杀,马超起兵报仇,而是马超起兵反曹,所以马腾被杀。)
41.取蜀攻略∶由法正庞统完成
42.张松献地图∶刘备入蜀后,拉拢法正与张松,并询问蜀中的兵马粮钱等情况,于是张松绘制了《西蜀地形图》。
43乔国老应是"桥国老",还有和乔玄并不是同一人
44貂蝉∶存在置疑…但王允的确有个导致董卓与吕布反目的侍女
45刘岱∶正史有两个刘岱,反董卓联盟的刘岱和曹操手下的刘岱并不是同一人
46韩遂几岁∶演义中,曹操问韩遂几岁,韩逐答四十,此处错误,此时韩遂已经七十多岁了
47关羽单刀会∶按照《三国志鲁肃传》和韦曜《吴书》的记载,并不是关羽到鲁肃那里去赴会,而是鲁肃到关羽那里去赴会,“单刀赴会”的孤胆英雄不是关羽,而是鲁肃。而三演本末倒置,“单刀”乃军士之兵器佩刀,而非大刀。
48关羽与同僚∶关羽与同僚的关系很不和谐
(1)马超∶听说马超归附,对其不服,写信给诸葛亮,问“马超的才能可与什么人相比?”(《三国志·马超传》)
(2)黄忠∶听说黄忠为后将军,愤怒地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三国志·费诗传》)
(3)糜芳∶“为南郡太守,与关羽共事,而私好携贰(私人关系不和),叛迎孙权。”(《三国志·麋竺传》)
(4)傅士仁∶“与羽有隙,叛迎孙权。”(《三国志·杨戏传》)
(5)刘封孟达∶二人镇守上庸,关羽在襄樊之战中请二人发兵相救,二人坐视不救。
(6)廖立∶在丞相掾李邵蒋琬面前评论关羽“怙恃勇名,作军无法,直以意突耳(凭恃英勇的名声,带兵没有章法,简直是主观蛮干。”)(《三国志·廖立传》)
(7)潘∶“亦与关羽不穆(不和)。”(《三国志·杨戏传》)
49关公好女色:曹公与刘备围吕布与于下邳,关羽启公,布使秦宜禄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许之。临破,又屡启公。公疑有异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如此看来,关圣大帝也有七情六欲;关于貂蝉,正史上没有记载。
《三国演义》在吕布死了以后,也未对貂蝉作交代。关公月下斩貂蝉,大多史学家认为是虚构。如果是真事,关羽也太不配做男人了。
50关羽麦城凛然拒降:孙权使人劝降,关羽诈降,在城头虚插旌旗,从别门撤退,被吕蒙算到,半路截杀之。
51关羽亡命:《三国志关羽传》说关羽“亡命奔涿郡(郡治涿县,今河北涿州市)”那么,他作为山西人,为什么亡命到了河北呢?史书并没有交待。三演中,关羽自述说∶“因本处势豪仗势凌人,被吾杀了。”
52五虎将:刘备并没封什么五虎大将,只不过上面五人的军职是最高的,关羽(前将军),张飞(车骑),马超(骠骑),黄忠(后将军),赵云(翊军将军,最低),而且自从关羽伐魏,建安二十四年到章武二年短短四年间,关张马黄都死了
53《后出师表》:乃后人伪托,并非诸葛亮所作;
54追命吕蒙,玉泉显圣:不用说也知道是子虚乌有,不多说。
55八阵图石伏陆逊∶置疑
56七擒孟获∶虚构并无此事(历史上确有诸葛亮南征之事,也确有孟获其人。但七擒孟获《三国志》上没有记载,只是在裴松之引注《汉晋春秋》时说了一句“七擒七纵”,但具体过程没有记载。孟获后在蜀国任御史中丞,是文官。
57孔明伐魏∶并无七次实伍次输的没演义那么漂亮
58火烧上方谷∶即是孔明差点烧死司马懿和魏延那回,纯熟虚构
59六出祁山:诸葛亮伐魏五次,只有第一次和第四次到了祁山。
60木牛流马:其实,木牛就是独轮车,流马就是今天很常见的四轮小拉车。一说木牛是四轮车,流马是一种头部比较尖的船。
61诸葛亮用兵如神:诸葛亮擅长内政治理,用兵并不是强项。
62死诸葛吓跑活仲达:确有此事,但并非诸葛亮遗计,而是司马懿心虚。“死诸葛走生仲达”的依据是《汉晋春秋》,但是作者又加了工。《汉晋春秋》的记载是:诸葛亮死后,蜀军秘不发丧悄然撤退,司马懿有所发觉,驱军追赶。两车相近时,蜀军长史杨仪命蜀军“反旗鸣鼓,欲向魏军”,司马懿“不敢逼”,只好退兵。
当时在魏军中就传开了“死诸葛走生仲达”的笑话。蜀军“入谷然后发丧”。但是在《三国演义》中却成了蜀军推出一辆四轮车,车上端坐着诸葛亮木偶像,司马懿疑诸葛亮未死,故而退兵。
63曹军潼关战马超事∶战斗确实很激烈,但是《三国演义》写曹操割须弃袍乃得脱则完全是为丑化他。实际上,潼关大战,曹操是赢家
64曹真∶病死于洛阳,并非被诸葛亮写信骂死。
65诸葛亮骂死王朗∶王朗病死于228年,并未随军出战王朗被骂死,完全虚构。
66马超战张飞∶正史上,是马超私自写信给刘备~~请求投降,并无二人大战~李恢劝降。
67空城计∶虚构灵感应该来自赵云的空营计(诸葛亮只是在最后一次北伐时才与司马懿相持于渭水。但作者写空城计又是有所本的,这个“本”就是《三国志》中的裴松之注所引“郭冲三事”,但它是假的。因为诸葛亮屯兵汉中阳平时,司马懿还是荆州都督,无缘与诸葛亮抗衡。当时诸葛亮驻今陕西安康县,司马懿屯今河南南阳,如此之遥远,何谈空城计?)
68魏延反叛∶其实魏延才是受害者
69落凤坡落凤∶庞统进攻雒城时中箭死去,并非死于落凤坡。
70黄忠战关羽∶纯虚构并无关羽义释黄忠的故事正史中~关羽嫌弃黄忠老…又怎会有「义释」。
71关于年龄:几个主要人物的年龄,从大到小的排列是,曹操→吕布→赵云→关羽→刘备→张飞→鲁肃→周瑜→诸葛亮→孙权→陆逊。一些资料表明,赵云至少比刘备大二岁,赤壁之战那一年,赵云已经五十上下了;张昭比孙坚小一岁;关羽比刘备还要大一岁。
72七星灯续命∶无需解释了。。。。。
73周仓∶历史上没周仓之人…似乎是个虚构的人物。
74刘琮:献出荆州后,被曹操任命为青州刺史,封列侯,并未被杀。后曹操为了表彰他的功绩,迁为谏议大夫
75彝陵之战:刘备仅带了四万多人,而孙权给了陆逊五万人。之所以能够取胜,不仅仅靠的是优良的战术。
76青龙蛇矛∶关羽不是用刀的…历史上关羽的兵刃是长矛…其实吕布的兵刃也是长矛,张飞的兵刃并非丈八蛇矛,而是一般的矛(青龙偃月刀和丈八蛇矛方天画戟这样有个性的兵器对于塑造人物来说是很有好处的)
77赤兔马∶:赤兔马确为吕布所骑,但吕布战败后,不知去向…(关羽跨下无赤兔,为表达勇武形象);更虚构赤兔马为了关羽的死绝食亡(要是要绝食吕布死时就该绝食哩;而且吕布死时和关羽死时相差很多年马不绝食也老死了)
78刘皇叔刘备∶实为无稽之谈虚构刘备被献帝称「刘皇叔」来表达刘备是「捍卫汉室」…和曹操是「国贼」的假象==要是刘傋是刘皇叔那刘表刘璋哩
79孙尚香∶历史上并未提到名只知姓孙
80张翼德∶真名张益德
81粗人张飞∶其实张飞一手好书法精通美工画文武全才高硕书生形象吧(所以火凰燎原修改他为桃园画家也不为过)
82关兴∶一介文官…年轻的时候就死了。。。
83关兴复仇∶据《演义》所写,关羽死后,在刘备伐吴的夷陵之战中,关羽之子关兴和张飞之子张苞,都为其父复了仇,与史实并不相符。在《三国志》以及裴注所引诸书中,都没有关兴参加夷陵之战和擒获,处死仇人的记载。(另据《三国志潘璋传》∶潘璋在夷陵之战中为孙权立了战功,拜官平北将军襄阳太守,死于吴嘉禾三年(公元234年),在夷陵之战后还活了十多年。马忠是小人物,他的下落史书绝载。
至于士仁麋芳二人,以后也不见史书记载。他们本是一些平庸之辈,投吴后没有什么建树,默默无闻,史书也就没有记载他们的必要了。另据《蜀记》∶魏将庞德之子庞会,随钟会邓艾伐蜀(在公元263年),因为庞德被关羽杀害,庞会为了复仇,诛灭了关氏全家,所以关羽没有留下后人。)
84张苞∶早夭
85关索∶只出现下民间传说野史中。。。。乃虚构人物
86关平,关羽的亲生儿子,在里名字只出现两次的人~~ps:关羽还有一女,相传叫银屏,嫁与李恢之子。到了演义里,成了义子,还那么厉害
87刘备用牛血破张宝妖法:封建迷信
88陈宫捉曹操:陈宫本来就一直在曹操手下,捉放曹的事发生于中平六年(189年)…陈宫开始跟随曹操在初平二年(公元191年)故陈宫捉放曹是虚构滴
89陶谦的为人和让位与史实不附。
90文丑中曹操之计被杀
91无左慈戏曹操
92无赵颜延寿
93托孤∶刘备临终是扥孤与孔明和李严二人
94张合∶张合先后败于赵云马超等人之手,这在高手动辄大战数十回合平手的演义中实在是少见的。只能说,罗贯中好像颇不喜欢张合…(猜想跟三国志里那句蜀军自孔明以下都惧怕他(张合)脱不了关系)而正史中~张合也不是中伏,而是追击孔明时膝盖被流箭射中,跟庞统一样死的满衰的。
95史实无老黄忠计夺天荡山
96水淹七军:此事件虽有所本,但与史实相差很远。此乃天灾人祸,非人谋。虚构庞德抬榇死战,大战关羽,对于禁纯属污蔑《三国志》中的《关羽传》和《于禁传》都写得很清楚:时值秋天,大雨连绵,汉水暴涨,平地水高五六丈,关羽所带的荆州水军适应这种天气,而于禁庞德带的是北方军,不适应水战,被洪水冲没,于禁投降,庞德被杀。
97七十二疑冢:曹操葬在高陵,没有七十二疑冢这一说。
98关于身材∶刘备172CM,张飞184CM,关羽203CM,曹操161CM,张松110CM,诸葛亮184CM;
99气量狭小的周瑜∶刘备评价周瑜“器量广大”,程普评价周瑜说:“与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陈寿评价周瑜“性度恢郭”,另外洪迈苏东坡等古人,在周瑜的人品方面,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通过这些 你提炼出几处自己文章需要的内容 然后结合起来 说说三国演义为什么美化正统刘备 丑化曹操 周瑜等人 跟作者的时代、心态、当时的政治环境结合起来。
司马迁所写的《史记》是最大程度的还原了历史上真实的史实。
很多人怀疑司马迁的《史记》,认为记载的历史存在虚假的成分。所以认为存在虚假的成分,《史记》从三皇五帝开始记载。两三千年前的事情,司马迁如何知道的呢?秦始皇进行“焚书坑儒”,把除秦朝外的历史书都一烧后快。既都烧掉,就没有了;项羽进入咸阳时,火烧阿旁。可能烧掉史书。既然这样,又从什么地方获得真实的?
鲁迅称颂《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认为是《史记》违背事实,接近文学作品的评价。《史记》记载的历史,真的是还原了历史上没有虚假的成分?
先要清楚,司马迁看的史书多还是少?能不能看到真实的?其实,司马迁看的史书非常多,看过真实的史料。秦始皇没有烧掉所有的书。“焚书坑儒”是李斯的建议,是不是被采纳,并不肯定。而且,把其它国家史书烧了,秦国的保存下来。秦国的史书记载下了不少功夫,从吕不韦编写《吕氏春秋》看出来;李斯只是建议诸侯国的,诸侯国之前的,西周、商、夏,以及三皇五帝的,没有烧。而且,很可能只烧掉民间的,朝廷中的没有烧。
史料说项羽烧阿旁宫,没有说烧咸阳的其它。再说,刘邦进咸阳时,萧何把史料都抢救了。就算焚烧的不只阿旁宫,还包括其它宫殿,也没有烧书的行为。
司马迁的身份能读到皇家典籍。按照记载,出生于史官世家。是不是史官世家,还有争论。不过,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太史令为国家修史。司马迁出生时,司马谈已经是太史令了,让司马迁读到皇室典籍。司马迁掌握的史料,肯定是多的。
青铜是金属冶铸史上最早的合金,在纯铜(紫铜)中加入锡或铅的合金,有特殊重要性和历史意义,与纯铜(紫铜)相比,青铜强度高且熔点低(25%的锡冶炼青铜,熔点就会降低到800℃。纯铜(紫铜)的熔点为1083℃)。青铜铸造性好,耐磨且化学性质稳定。
2015年3月28日,河南省周口市发现一处战国至东汉时期的墓葬群,发掘出土一批精美随葬品,其中的一把青铜剑,保存完好,十分罕见。
1965年在湖北省江陵县望山1号墓出土一把越王勾践剑,这把宝剑穿越了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剑身不见丝毫锈斑,依旧寒光闪闪、锋利无比,被誉为“天下第一剑”。
扩展资料:
据考证,铜是人类利用化学方法取得的最古老金属之一。1933年,科学家在河南省安阳县的殷墟挖掘中发现了我国古代冶炼铜的遗址,其中就有188千克的孔雀石。
孔雀石是一种含铜的碳酸盐矿物,化学式为 Cu2(OH)2CO3,因其颜色酷似孔雀羽毛上斑点的绿色而得名。孔雀石中的碳酸盐在高温条件下,经分解和还原就可以制得金属铜了。这种金属铜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纯铜。由于纯铜的颜色为紫红色,因此又名紫铜、赤铜、红铜等。
铜在地壳中的含量并不大,大概不超过001%。但是,含铜的矿石还真是不少,如黄铜矿﹑辉铜矿﹑黝铜矿﹑蓝铜矿﹑孔雀石等。中国开采的主要是黄铜矿(铜与硫、铁的化合物),其次是辉铜矿和斑铜矿。
商周时代是我国青铜器的鼎盛时期,青铜冶炼和制造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我国古代冶金技术的进步,凝聚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我国大约在四、五千年之前就开始利用纯铜了,并有了初始的青铜冶炼技术。
-青铜
成份
普通玻璃的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矽(SiO2,即石英,砂的主要成分)。而纯矽土熔点为摄氏2000度,因此制造玻璃时一般会加入碳酸钠(Sodium Carbonate,Na2CO3 ,即苏打粉)与碳酸钾(Potash,钾碱),这样矽土溶点将降至摄氏1000度左右。但是碳酸钠会使玻璃溶於水中,因此通常还要加入适量的氧化钙(CaO)使玻璃不溶於水。
对可见光透明是玻璃最大的特点,一般的玻璃因为制造时加进了碳酸钠,所以对波长短於400奈米|nm的紫外线并不透明。如果要让紫外线穿透,玻璃必须以纯正的二氧化矽制造,这种玻璃成本较高,一般被称为石英玻璃。纯玻璃对红外线亦是透明的,可以造成数公里长,作通讯用途的玻璃纤维。
常见的玻璃通常亦会加入其他成份。 例如看起来十分闪烁曜眼的水晶玻璃(Lead glass,又称铅玻璃)是在玻璃内加入铅,令玻璃的折射系数增加,产生更为眩目的折射。 至於派热克斯玻璃(Pyrex),则是加入了硼,以改变玻璃的热及电性质。 加入钡亦可增加折射指数。 制造光学镜头的玻璃则是加入钍的氧化物来大幅增加折射指数。 倘若要玻璃吸收红外线则可以加入铁,放映机内便有这种隔热的玻璃。 玻璃加入铈则会吸收紫外线。
在玻璃中加入各种金属和金属氧化物亦可以改变玻璃的颜色。例如少量锰可以改变玻璃内因铁造成的淡绿色,多一点锰则可以造成淡紫色的玻璃。硒亦有类似的效果。少量钴可以造成蓝色的玻璃。锡的氧化物及砷氧化物可造成不透明的白色玻璃,这种玻璃好像是白色的陶瓷。铜的氧化物会造成青绿色的玻璃。以金属铜则会造成深红色、不透明的玻璃,看起来好像是红宝石。镍可以造成蓝色、深紫色、甚至是黑色的玻璃。钛则可以造成棕**。微量的金(约0001%)造成的玻璃是非常鲜明,像是红宝石的颜色。铀(01%至2%)造成的玻璃是萤火黄或绿色。银化合物可以造成橙色至**的玻璃。改变玻璃的温度亦会改变这些化合物造成的颜色,但当中的化学原理相当复杂,至今仍然未被完全明解。
有时在火山溶岩中会出现天然的玻璃,称黑曜石或火山玻璃。黑曜石可以用来造成简单的尖刀。
历史
人类相信自石器时代即已使用天然的火山玻璃。古埃及在公元前二千年左右已有记载使用玻璃作器皿。西元前200年,巴比伦发明了玻璃吹管制玻璃的方法,接著这个方法传入罗马,欧洲在公元一世纪左右罗马的波特兰瓶即是玻璃浮雕作品。到了十一世纪,德国发明制造平面玻璃的技术。先把玻璃吹成球状,然后造成圆筒型。在玻璃仍热时切开,然后摊平。这种技术在十三世纪的威尼斯得到了进一步改良。十四世纪欧洲的玻璃制造中心是威尼斯,很多以玻璃造成的餐具、器皿等都是由威尼斯制作。日后欧洲很多玻璃工匠都是师承威尼斯。1827年发明的玻璃压印机器,开展了大规模生产廉价玻璃器具的道路。
玻璃上有时会以酸或其他腐蚀物料刻上艺术图案。传统的造法是在吹或铸玻璃的时候由工匠刻作。后来在1920年发明了可以在模具上加上雕刻的办法,亦可以使用不同颜色的玻璃,於是在1930年以后,大量生产的廉价玻璃器具逐渐出现。
中国在西周时亦已开始制造玻璃。在西周时期的古墓中曾发现玻璃管、玻璃珠等物品。南北朝以前,中国人多以琉璃称以火烧成,玻璃质透明物。宋朝时则开始称之为玻璃。到明清时,习惯以琉璃称呼低温烧成,不透明的陶瓷。很多当时的「琉璃」严格上来说,并不属於现代所说的「玻璃」。
在中国古书文献有用到「玻璃」一词的例子有: 元朝的全真教道人丘处机(一说是明朝的吴承恩)所著作的《西游记》中的第一百回(径回东土 五圣成真)有写到:「沙悟净,汝本是卷帘大将。先因蟠桃会上打碎玻璃盏,贬汝下界,汝落於流沙河,伤生吃人造孽。」
(1)因为该反应的反应物有:炉甘石(ZnCO 3 )、赤铜矿(主要成分为Cu 2 O)和木炭粉即反应物中含有锌、碳、氧、铜四种元素,根本就不存在金元素,所以药金不可能是黄金; (2)由反应物炉甘石(ZnCO 3 )、赤铜矿(主要成分为Cu 2 O)和木炭粉,推出反应物中含有锌、碳、氧、铜四种元素,生成物是药金和二氧化碳,生成物中知道的含有元素是碳、氧所以药金中一定含有锌和铜两种元素. 故答案为:(1)不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能发生变化,不能生成新元素金; (2)锌和铜. |
(1)考古学家发现在原始人类的遗址上有用于装饰的小石子、贝壳或兽牙等物制作而成的美丽的串珠;同时还在洞穴壁画上发现了美容化妆的痕迹。
(2)在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7世纪期间,世界各地都有不少关于制作和使用化妆品的传说和记载,比如古埃及人用粘土使头发卷曲,古埃及皇后的护肤是用铜绿描画眼圈使眼睛看起来又大又明亮,用驴乳沐浴保养皮肤,古希腊美人亚斯巴齐用鱼胶掩盖皱纹等等,还出现了许多化妆用具。中国古代也喜好用胭脂抹腮,用头油滋润头发,衬托容颜的美丽和魅力。
(3)十四世纪,意大利的制鞋工匠在处理起皱的皮革表面时遇到了难题,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发现油脂能够平复皮革表面的褶皱,使皮面恢复细腻和光滑。在动物表皮产生了如此奇效,在人的皮肤上会怎样呢?这个大胆的设想,开启了化妆品发展的新历程。
(4)20世纪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范围内经济慢慢复苏,随着石油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为了迎合人们对美的追求和渴望,以矿物油为主要成分,加入香料、色素等其他化学添加物的合成化妆品诞生。
(5)进入20世纪70年代,由于合成化妆品在生产与消费过程中,造成环境污染和人体毒性问题,已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全世界掀起了一股“回归大自然”的思潮。自然化妆品用天然油取代了过去的矿物油,但由于皮肤本身生理结构特性,单纯从自然界中提取的营养成分只能到达角质层,无法深入皮肤解决问题。
随着化妆品科学研究的深入和化妆品危害性的爆发,人们对化妆品安全健康的需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肩负着开创安全健康化妆品的历史责任,无添加化妆品正式诞生。
扩展资料
护,保护也;肤,皮肤也;品,产品也。护肤品,即保护皮肤的护肤产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物质生活的丰富,护肤品,不再是过去只有富人才用的起的东西。现如今护肤品已走进了平常百姓家。它给人们的精神、形象提升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首先,护肤品具有养颜美容的功能,能增强皮肤的弹性和活力。经常使用可使人年轻、美丽。
其次,护肤品增强了人的自信心,提高了人的美好形象,促进了社会的文明。
参考资料:
护肤品,功能越少越好--人民健康网--人民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