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底抽薪 fǔ dǐ chōu xīn
成语解释
釜:锅。薪:柴。在锅底下抽出柴火。比喻从根上解决问题。也指暗中进行破坏。
成语出处
汉 董卓《上何进书》:“臣闻扬汤止沸,莫若去薪。”
曾经在历史上建立功业,对中华文明产生巨大影响的人物 或侠肝义胆的英雄,或聪明过人的智者,或才华横溢的文人```列出十位,排座次,说理由,再每个人配一段 一二百字 的简介
十、项羽:
项籍,字羽,中国古代第一猛将,司马迁《史记》中为十二本纪之一,成为中国正史以非帝王身份入本纪的第一人。
项羽少有大志,力能举鼎,自言:“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又有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京剧《辕门射戟》中,吕布有一段摇板转二六的唱段,第一句是“将军休要逞刚强,刚强怎比楚霸王。”可见连吕布都敬畏项羽。他仅以八千江东子弟兵起事,后拥兵数十万,号称“西楚霸王”,先灭秦,后与刘邦争天下,败于九里山前,终于乌江自刎,却留下一段霸王别姬的千古佳话。可称得上既有英雄之气,又有儿女深情,算得上风流人物
九、李牧
他的赫赫功业是对匈奴的战绩上,李牧是赵国人,赵国一直受匈奴威胁。赵军屡败于匈奴,以至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知耻而后勇。赵军从装备和作战方式上高度学习匈奴,建立了让六国震惊的骑兵部队。李牧真正意义上的与匈奴一战只有一次,但仅仅是这一次,就打的匈奴几乎十年不敢南下。此战中李牧将孙子兵法的智慧发挥到及至,先是连败五阵,丢弃牛羊辎重无数,将匈奴主力从他们擅长的草原引诱到汉人所擅长的长城外围来进行决战,并以示弱于敌的手段麻痹对手。接着火速出击,深夜集合人马,夜袭匈奴大营,把那些在马上纵横的匈奴骑士在睡梦中杀死。同时重装战车包围匈奴营地出口,以密如蝗虫的箭矢射杀匈奴逃亡者。此战打的匈奴主力几乎全军覆没,几年难以恢复元气。重要的是,此战是汉族军队步骑车兵协同作战的经典战例,为日后汉政权与匈奴作战提供了经典战例~
八、秦始皇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分裂数百年的中国,建立了影响至今的中央集权体制。铁腕的始皇征民纳税,大兴水利土木。他还统一了全国的度量衡与文字。强大的秦朝名播海外,外国以"秦"(支那)来称呼中国。他是中国第一位声誉震全球的政治家,也是第二位最有名的君主。
在中国古代君王中,最负国际声誉的当推汉武帝。在西方人看来,他是古代中国巅峰状态的万世一君,是中国最有作为的帝王。他敬奉儒学为官方学说,强化了中央集权体制。他扩疆开土,征服长江以南大片土地与朝鲜一部分,并打开了在中西交流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丝绸之路"。他使中华帝国达到了同期罗马帝国的强盛程度。一些西方学者认为,他堪称中国的凯撒、亚历山大或屋大维。
六、诸葛亮
三国时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千古良相”的典范。父母早亡,由叔父玄抚养长大,后因徐州之乱,避乱荆州,潜心向学,淡泊明志。后受刘备三顾之礼,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动孙、刘联盟,于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蜀汉建立,拜为丞相。刘备伐吴失败,受托孤于永安,辅佐幼主,外联东吴,内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强魏。为完成统一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先后五次进攻魏国,在治国、治军等方面发挥了非凡的才能,是以民用其力,百姓不忿;又推演兵法,作“八阵图”,造损益连弩、木牛流马,与名将司马懿、张郃等交锋,屡操胜算,最后一次北伐时采取分兵屯田之策,与司马懿大军相持百余日,但不幸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五十四岁,谥曰忠武侯。其“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的高尚品格,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敬仰和怀念。
五、林则徐
林则徐是中国清代爱国政治家、思想家、诗人。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缴获和焚毁大批鸦片,并粉碎了英国侵略者的多次武装挑衅,表现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就连头号鸦片贩子英国商人在如此清廉的钦差大臣面前,也不得不承认:“他的手从来没有被贿赂玷污。在中国政治家中,这种情形是闻所未闻的。”
林则徐官场40载,行迹踏遍14省,统兵40万,到头来仍两袖清风,一贫如洗,正如晚年他在《自定分析家产书》中所述:“田地家产折价三百银有零”,“况目下均无现银可分!”实在令人可钦、可佩!所有这些,正如他故居厅堂悬挂的那幅亲笔所书的格言所示: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四、李白
也该有个文学界的风流人物了~
李白, 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是我国唐代的伟大诗人 其诗风雄奇豪放, 想像丰富, 语言流转自然, 音律和谐多变 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私素材, 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 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
他一生不以功名显,却高自期许,以布衣之身而藐视权贵,肆无忌惮地嘲笑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等级秩序,批判腐败的政治现象,以大胆反抗的姿态,推进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义精神。
李白诗歌对后世的巨大影响,首先是他诗歌作品中反映出来的人格力量和个性魅力。他那“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非凡自信,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独立人格,凛然傲骨,那与自然冥一的潇洒风神,曾经吸引过无数文人志士。他的诗歌的豪放的风格、变化莫测的想象、清水出芙蓉的美,对后来的诗人也有很大的影响,在中国诗歌史上,李白是一位旷世奇才,有不可更替的不朽地位。
三、岳飞
契丹人有句老话,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战。此话印证了女真人战斗力的强大。但如此的神话却被一个叫岳飞的中国人打破了。谁说女真满万不可战,十万金军照样在岳家军面前碰得头破血流,而且还是女真人最擅长的野战,而且岳家军每次的参战兵力还远远少于女真人。今天的人很难想象,当时的岳飞是在一种怎样的情况下抗战的,今天的人更难想象,堰城大战两万岳家军击败女真人精锐的辉煌是怎样书写出来的。那是中国人勇敢反抗外来侵略的铮铮铁骨,那是中国人在忍受了近百年异族欺压后发出的强国之音!金朝大将金兀术感叹“从军二十年,未遇如此之劲旅也。”女真人更是在民歌里悲哀的唱道“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二、孔子
孔子是最具国际影响的中国人。他生活在公元前6世纪和前5世纪的一个诸侯国里。他希望当时分裂的中国能重视出现统一强大的中央权力,主张上层阶级以礼、仁政、德行来维持统治,全体人应遵从忠于天子、孝顺父母、友德朋友的信条,妇女应对丈夫忠贞服从。但他未能把他理想与理论变成现实。在他死后七百年,汉武帝正式把他的学说奉为唯一的官方学说。自此,历代帝王纷纷效法。到公元7世纪,唐朝大兴孔庙,孔子被奉为半人半神的圣人。这种习俗沿袭约一千三百年。在西方人眼里,孔子是中国传统的象征。他的思想对十八世纪欧洲启蒙运动产生了相当影响。孔子思想对日本、朝鲜、越南、新加坡、也有过重大影响。
一、周恩来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建国后一直担任政府总理的职务,并在外交上有卓越的表现,被国际上称为最难对付的政治家!在职期间日理万机,勤俭朴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死后没有任何的存款,也没有留下一子半女,甚至连骨灰都撒入大海,这样的廉洁是无人能比的,可以说他为中国人民奉献了他的一切,他的智慧、他的忠诚、甚至是他的生命,风流人物第一名,除了总理还能有谁?
展望古今中外风流人物,看历史的车辙辗转,留下了辉煌的痕迹,触动了我的心灵。
项羽触动了我的心灵。这位“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雅不逝”的霸王,一位诸侯混乱中力挽狂澜的能者,令各路诸侯匍匐称臣的王君,一位破釜沉舟以激动士兵的将帅,垓下一战,不肯过江东,金戟一扬,血洒疆场。他创下一番霸业因要面子付诸流水,我为他惋惜。
苏轼触动了我的心灵。东坡,那个在“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惊魂未定中自省反思,从而悟儒家之推已及人,会佛家之众生平等,领道家之珍重生命,集众家之精华,铸造“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超脱豁达。我为他赞许。
司马迁触动了我的心灵。“一代君权痛蚕室,千秋史笔溯龙门”的司马迁,在蒙受不白之冤,遭受宫刑之辱下,为达成先父遗愿,完成自己的理想,在狱中艰苦度月,终于著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千古传承的《史记》。我为他的坚毅表示赞许。
梵高触动了我的心灵。梵高,这位印象派画家,为探究一个未被发现的新世界,不惜放弃自己的家财。论家境,他的家族是当时欧洲最大 的画商,几乎控制着全欧洲的美术市场,他完全可以迎合时尚以谋利,但是他却不屑。他的思想超前,难以为人接受。终于,在巴黎一处无人知晓的角落里,梵高像自己笔下的向日葵一样绽放自己最后的美丽。他自尽在一片金黄的麦田中,一如他的追求光明。我为他的执著赞许。
望古今中外多少风流人物触动了我的心灵:苟践卧薪尝胆,韩信受胯下之辱而富强,祖狄闻鸡起舞,生活即是艺术的毕加索……他们编著的篇章,他们的品质,他们的精神,是人类历史上的魂宝。我要学习他们的精神,让自己的人生别有洞天。
他们的所有已经融入历史的汗青,不管镌刻的是人们褒扬或是贬斥,但他们遗留下的痕迹,在无声中起舞,触动了我的心灵。
《布衣天下》夏樱芙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布儿!”“布儿!”“布儿!”只见一绿衣女子,手捧一个装了半盆水一条毛巾的银盆,从里屋走到外间,又从外间走到屋外,边走边四处寻着。
直到,看到屋外躺椅上一抹淡**的人影,才停步。秋日午后的金色阳光,顺着高大的树木的枝叶的缝隙间流淌下来,落在黄衣少女的周身,形成一幅可爱又温暖的秋睡图,绿衣女子轻笑一声,蹑手蹑脚的慢慢走近,用手突的推了一把躺椅,弯下腰,对着黄衣女子大的耳侧,大叫一声:“布儿!”
“啊!”只见椅子上的人儿惊叫一声,猛的坐起身子,左右张望,确定了声音的来源处是自己左侧的阴影时,才拍拍胸口,呼出一口气,对着近在咫尺的脸,嗔道:“青竹,你怎么又这么吓我,总有一天我会被你直接吓死。”
那被称为青竹的绿衣女子,直起腰,用手指推了一下黄衣少女的额头:“真是个可恶的丫头,偷懒还偷的理直气壮的,架子竟比别家的**还大。少爷已经醒了,你进去伺候着,我不叫你,难不成还要让他亲自来吓醒了才好?”
那名……
确认后请采纳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解释: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务农亲耕,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扬名显身。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而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由此使我感动奋发,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诗词名称:《出师表/前出师表》。本名:诸葛亮。别称:卧龙、诸葛武侯、诸葛孔明。字号:孔明。所处时代:魏晋。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出生时间:181年。去世时间:234年10月8日。主要作品:《前出师表》《后出师表》《出师表/前出师表》。主要成就:隆中决策;协助刘备夺取荆益和建立蜀国;安定南中,五次北伐。
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臣本布衣”的详细介绍:
一、《出师表/前出师表》的全文点此查看《出师表/前出师表》的详细内容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
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
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_、董允等,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
有所广益。将军向宠,
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
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
优劣得所。亲贤臣,
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小人,远贤臣,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
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
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
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
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
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
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
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
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
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
北定中原,庶竭驽钝,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则攸之、_、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不效,则治臣之罪,
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
则责攸之、_、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
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
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二、背景
蜀汉公元223年(建兴元年),刘备病死,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为了实现全国统一,诸葛亮于公元227年(建兴五年)决定北上伐魏,拟夺取魏的长安,临行之前上书后主,即这篇《出师表》。
三、赏析
《出师表》以恳切的言辞,针对当时的局势,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先主刘备的遗志,开张圣听,赏罚严明,亲贤远佞,以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现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坚强意志和对蜀汉忠贞不二的品格。第一部分部分,分析当时不容懈怠的政治形势,阐述开张圣听、内外同法、亲信贤良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希望后主励精图治,迅速改变龟缩于西南一隅的被动局面;第二部分,回顾自己的一生经历,缅怀先帝“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表明此次北伐务求成功的雄心壮志。
表文的第一部分,由势入理,起笔峥嵘。第一节向后主提出“开张圣听”的建议,可是却从形势叙起,这能起震聋发聩的作用,又能激发继承遗志的感情。表文开笔即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深痛刘备壮志未酬身先死,深诫后人继承父业不可废,以追念先帝功业的语句领起,至忠至爱之情统领了全文.继而以“今天下三分”,点明天下大势,逐鹿中原,尚不知鹿死谁手;复直言“益州疲敝”,自身条件很差,地少将寡,民穷地荒;进而大声疾呼:“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大有危在旦夕之势,如不救亡存国,将会出现国破身亡的惨局,笔势陡峭,峥蝾峻拔。在凸显形势的情况下,垫以“侍卫之臣不懈予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他们不忘先帝恩德,不改对后主的忠心,转危为安,化险为夷还是有依傍的,有力量的,有希望的。在这样的基础上,提出“开张圣”,“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的建议,规劝不可“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表文将是否广开言路,从关系国家存亡的角度来谈,从关系忠于先帝的高度来说,使人闻之谅心,思之动心。
表文的第二部分,由叙自己生平而至言伐魏的意义,进而表明自已“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决心,也写得慷慨深沉,动人心魄。由人到己,文势跌宕。表文从第一部分的进谏,到第二部分,忽以“臣本布衣”起笔,另入蹊径,别开生面。叙写自己二十一年来的情况,历数先帝之殊遇,一是三顾茅庐使之出山效命,一是倾覆之际使之出任丞相,使之由布衣身分一跃而为极位重臣,由躬耕隐士一举而成三军主帅。这一节叙述,好象是逸枝衍蔓,与上下文联系不紧。其实,它与上下文貌分神合,明疏实密。这是因为。第一,追溯二十一年的殊遇,披露感恩戴德之情,说明以上进言纯属忠谏,叫后主听来觉得舒徐入耳。第二,以自身不负先帝殊遇舍命驱驰,作为后主不忘先人之业的榜样,进一步启发后主奋发图强。第三,二十一年不平凡历程,说明创业艰难,激励其不可半途而废,更不能前功尽弃。第四,写出先帝的榜样,不以孔明“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茅庐,事不分大小,悉以咨之,于败军之际,危难之间,仍委以重任,可见他任人唯贤,唯才是举,叫后主效法先帝知人善任。第五,表明自己二十一年如一日,竭忠尽智,今后仍一如既往,忠心不改,余力不遗,使后主托之以讨贼兴复之任,且可免因率师北伐,小人进谗而不予信任,坏了大局。诸葛亮的这段叙述,系进一步打动后主的心,乐于接受前面的进言,又是临别时的表白,实有深哀曲意。文章由进言转而为自叙生平,宕开了笔墨,使文势波澜起伏,更为可观。
由叙而誓,推上高潮。表文继叙二十一年遭际之后,续述白帝托孤后的心情、工作,进而表明北定中原的决心。前面的论世、进言,抒情,到此结穴,出师表文的特点由此完全挑明。追言托孤之事,交代这次出师的历史根源,“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说明这次出师的思想基础。“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指出这次出师的物质准备。在充分叙说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警拔爽截,铿铿振响,熠熠生光。《出师表》至此才径言出师,切入本题。前面的进言,是为了保证有出师的条件,中间叙事,是说明自身具有出师条件,至此两线归一,提出宜乎出师,也就如瓜熟蒂落,孕足而娩。
最后由于此文是奏章,内容是诸葛亮出师伐魏前向刘禅陈述意见,提出修明政治的主张,因此全文以议论为主。由于诸葛亮要让刘禅知道创业的艰难,激励他立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因而文中兼叙了自己的身世和追随先帝的原因以及以身许国的经过。又由于诸葛亮对刘氏父子无限忠诚,披肝沥胆相待,因而言词充满着殷切期望之情。第一部分重在晓之以理,第二部分重在动之以情,总的是以议论为主,融以叙事和抒情。全篇文字从作者肺腑中流出,析理透辟,真情充溢,感人至深。
《出师表》此文的语言最显著的特点是率直质朴,表现恳切忠贞的感情。感情充沛的特点和所表达的忠君爱国之情却是一脉相通的,率直质朴的语言形式是和文章的思想内容统一的。
四、注解
先帝:这里指刘备。
创:开创,创立。
业:统一中原的大业。
而:表转折。
中道:中途。
崩殂:死。崩,古代称帝王、皇后之死。殂,死亡。
三分:天下分为三个国家(即魏、蜀、吴三国)。
益州疲弊:指蜀汉国力薄弱,处境艰难。益州,这里指蜀汉。疲弊,人力疲惫,民生凋敝,困苦穷乏。
此:这。
诚:确实,实在。
之:结构助词。
秋:时候。
然:但是。
侍:侍奉。
卫:守卫。
懈:懈怠,放松。
于:在。
内:朝廷上。
忠:忠诚。
士:将士。
忘身:奋不顾身。
外:朝廷外,指战场上。
盖:连词。连接上一句或上一段,表示原因。
追:追念。
殊遇:特殊的对待,即优待、厚遇。
欲:想要。
报:报答。
之:代词。
于:向,对。
诚:实在,确实。宜,应该。
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光:发扬光大。
遗德:遗留的美德。
恢弘:这里是动词,形作动,意思是发扬扩大。也作“恢宏”。
气:志气。
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
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以:因而。塞;阻塞。
忠:忠诚。
谏:直言规劝,使改正错误。这里指进谏。
宫中:指皇宫中。
府中:指朝廷中。
俱:全,都。
体:整体。
陟:提升,提拔。
罚:惩罚。
臧否:善恶。
异同:这里偏重在异。
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
及:和。
为:做。
付:交给。
有司:职有专司,就是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
论:评定。
刑:罚。
以:来。
昭:彰显,显扬。
平:公平。
明:严明。
理:治。
偏私:偏袒私情,不公正。
内外异法:宫内和朝廷刑赏之法不同。指宫内和丞相府内。刑赏之法不同。郭攸之、费_是侍中,董允是侍郎。侍中、侍郎,都是官名。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
简拔:选拔。
遗:给予。
悉以咨之:都拿来问问他们。
必能裨补阙漏: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
有所广益:得到更多的好处。很多的益处。
性行淑均:性情品德善良平正。
晓畅:谙熟,精通。
试用:任用。
能:能干,有才能。
是以:因为这,因此。
众:大家。
举:推举。
督:武职,向宠曾为中部督。
营:军营、军队。
行阵:指部队。
和睦:团结和谐。
优劣: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
得所:得到恰当的位置。
先汉:西汉。
兴隆:兴盛。
后汉:东汉。
倾颓:衰败。
每:常常。
叹息:感叹惋惜。
痛恨:感到痛心遗憾。
桓、灵:东汉末年的桓帝和灵帝。他们都因信任宦官,加深了政治的腐败。
尚书、长史、参军:都是官名。尚书指陈震,长史指张裔,参军指蒋琬。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亲:亲近。
信:信任。
隆:兴盛。
计日:计算着日子。
布衣:平民百姓。
躬耕:亲自耕种,实指隐居农村。
南阳:东汉郡名。即今河南省南阳市。
苟:苟且。
全:保全。
于:在。
求:谋求。
闻达:闻名显达。
以:认为。
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卑,身份低下。鄙,见识短浅。与今义不同。
猥: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枉屈:委屈。
顾:拜访,探望。
咨:询问。
由是:因此。
感激:感动奋激。
许:答应。
驱驰:驱车追赶。这里是奔走效劳的意思。
后值倾覆:后来遇到兵败。
尔来:那时以来。
二十有一年:从刘备访诸葛亮于隆中到此次出师北伐已经二十一年。有,通“又”,跟在数词后面表示约数。
故:所以。
夙夜忧叹:早晚/整天担忧叹息。夙,清晨。忧,忧愁焦虑。
泸:水名,即金沙江。
不毛:不长草。这里指人烟稀少的地方。毛,庄稼,苗。
兵:武器。
甲:装备。
奖率:激励率领,奖励统帅。奖,鼓励。
庶:希望。
竭:竭尽。
驽钝:比喻才能平庸,这是诸葛亮自谦的话。驽,劣马,走不快的马,指才能低劣。钝,刀刃不锋利,指头脑不灵活,做事迟钝。
攘除:排除,铲除。
奸凶:奸邪凶恶之人,此指曹魏政权。
还:回。
于:到。
旧都:指东汉都城洛阳或西汉都城长安。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效忠陛下的职责本分。
斟酌损益:斟情酌理、有所兴办。比喻做事要掌握分寸。(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
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把讨伐曹魏复兴汉室的任务交给我。托,委托,交给。效,效命的任务。
不效,则治臣之罪:没有成效就治我的罪。效,取得成效。
告:告慰,告祭。
兴德之言:发扬圣德的言论。
慢:怠慢,疏忽,指不尽职。
彰其咎:揭示他们的过失。
咨诹善道:询问(治国的)好道理。诹,询问。
察纳:认识采纳。
雅言:正确的言论,正言,合理的意见。
深追:深切追念。
先帝遗诏:刘备给后主的遗诏。
当:在时候。
临:面对。
涕:眼泪。
零:落下。
不知所言: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话。这是表示自己可能失言。谦词。
五、诸葛亮其他诗词
《前出师表》、《后出师表》、《出师表/前出师表》。六、译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为三国,我们蜀汉国力薄弱,处境艰难,这实在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刻啊。然而侍卫臣僚在内勤劳不懈,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这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的知遇之恩,想要报答在陛下您身上。陛下你实在应该广泛的听取别人的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过分的看轻自己,援引不恰当的譬喻,以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皇宫中和朝廷中本都是一个整体,赏罚褒贬,不应该有所不同。如果有为非作歹犯科条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都应该交给主管官吏评定对他们的惩奖,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丞相府内奖罚方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_、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_、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我认为宫中之事,无论大小,都拿来问问他们,然后施行,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可以获得很多的好处。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平正,通晓军事,从前任用的时候,先帝称赞说他有才干,因此大家评议举荐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不同才能的人各得其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之所以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复兴就指日可待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务农亲耕,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扬名显身。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而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由此使我感动奋发,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_、允之任也。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唯恐先帝托付给我的事不能完成,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_、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_、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功,就惩治我的罪过,从而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振兴圣德的建议,就责罚郭攸之、费_、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自行谋划,征求、询问治国的好道理,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我感激不尽。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今天我将要告别陛下远行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话。
相同朝代的诗歌
《观沧海》、《短歌行》、《龟虽寿》、《苦寒行》、《蒿里行》、《步出夏门行冬十月》、《龟虽寿》、《步出夏门行艳》、《气出唱》、《陌上桑》。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出师表/前出师表的详细信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