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带有成语的诗词有哪些
1、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已亥杂诗》)
2、身无彩凤双飞翼版,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权无题》)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4、折戟沉沙铁未销,后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5、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6、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
7、天旋地转日再中,天子却坐明光宫(元稹《望云骓马歌》)
8、龙盘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访古丘(李白《永王东巡歌》)
9、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杜甫《哀江头》)
10、奴颜婢膝真乞丐,反以正直不狂痴(陆龟蒙《江湖散人歌》)
11、 千言万语无人会,又逐流莺过短墙(郑谷《燕》)
12、 青云直上无多地,却要斜飞取势回(刘禹锡《寄毗陵杨给事》)
13、 天翻地覆谁得知,如今正南看北斗(刘商《胡笳十八拍》)
14、一掷千金浑是胆,家无四壁不知贫(吴象之《少年行》)
15、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⑵ 带成语的诗句有哪些
1、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已亥杂诗》)
2、身无彩凤双飞翼专,心有灵犀一点通属(李商隐《无题》)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4、折戟沉沙铁未销,后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5、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6、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
7、天旋地转日再中,天子却坐明光宫(元稹《望云骓马歌》)
8、龙盘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访古丘(李白《永王东巡歌》)
9、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杜甫《哀江头》)
10、奴颜婢膝真乞丐,反以正直不狂痴(陆龟蒙《江湖散人歌》)
11、 千言万语无人会,又逐流莺过短墙(郑谷《燕》)
12、 青云直上无多地,却要斜飞取势回(刘禹锡《寄毗陵杨给事》)
13、 天翻地覆谁得知,如今正南看北斗(刘商《胡笳十八拍》)
14、一掷千金浑是胆,家无四壁不知贫(吴象之《少年行》)
15、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⑶ 给几个带诗意的成语
芬芳馥郁、国色天香、芳兰竟体、清爽宜人、沁人心脾等。
1、芬芳馥郁
解释:芬芳:指香气;馥:香气;馥郁:香气浓厚。形容香气非常浓。
出自:现代·张恨水《啼笑因缘》:“家树先不必看她那人就闻到一阵芬芳馥郁的脂粉味。”
2、国色天香
解释:原形容颜色和香气不同于一般花卉的牡丹花。后也形容女子的美丽
出自:唐·李浚《摭异记》:“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译文:颜色不同于一般花,像喝醉了酒的姑娘一样,香气像是从天上飘落下来,染上了衣服。
3、芳兰竟体
解释:芳兰:兰草的香气;竟体:满身。香气满身。比喻举止闲雅,风采极佳。
出自:唐·李延寿《南史·谢览传》:“意气闲雅,视瞻聪明,武帝目送良久,谓徐勉曰:‘觉此生芳兰竟体。’”
译文:神情娴静文雅,眼神聪明,武帝目送很久,对徐勉说:“觉得你香气满身。”
4、清爽宜人
解释:宜:舒适。指气候清新爽快,沁人心脾。
出自:上海6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冯骥才的《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森林不单使人赏心悦目,还神奇地调节着气温。在维也纳,无论太阳怎样灼热,只要站在树荫里,便立刻清爽宜人
5、沁人心脾
解释:沁:渗入。原指芳香凉爽的空气或饮料使人感到舒适。也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新爽朗的感觉。
出自:鲁迅《呐喊·社戏》:然而夜气很清爽,真所谓“沁人心脾”,我在北京遇着这样的好空气,仿佛这是第一遭了。
⑷ 带诗成语有哪些
横槊赋诗 槊:长矛;赋:吟。横着长矛而赋诗。指能文能武的英雄豪迈气概。专
红叶题诗 唐代宫属女良缘巧合的故事。比喻姻缘的巧合。
画中有诗 指画里富有诗意。
诗肠鼓吹 鼓吹:乐器合奏。特指听到黄鹂鸣声,可以引起诗兴。
⑸ 带有诗意的词语有哪些
诗意的词有以下这些:
雅静香怡灵芸正梅优璇明美可馨惠茜漫妮月婵嫦曦煜婷
如这诗意的美景,即使没有春的眷顾,但却有冬日温暖的美好
⑹ 带有诗字和语字的 成语
成语:别具慧眼 慧:聪明,有才智具有独到眼光,高明的见解 聪明智慧 智力过人,心思敏锐 福慧双修 指既有福,又聪明 慧业文人 指有文学天才并与文字结为业缘的人 秀外慧中 秀:秀丽;慧:联盟外表秀丽,内心聪明 拾人牙慧 拾:捡取;牙慧:指别人说过的话比喻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 齿牙馀慧 见“齿牙馀惠” 好行小慧 爱耍小聪明 慧心妙舌 聪明的心灵,巧妙的口才 慧心巧思 聪明的心地,精巧的构思多用以形容女子某种技艺精巧,别出心裁 慧业才人 见“慧业文人” 灵心慧齿 天资聪慧,口齿伶俐 灵心慧性 聪慧的天资 古诗:范成大晁子西寄诗谢酒,自言其家数有逝者,词意悲甚,次韵解之,且以建茶同往慧刀傥未割, 无名氏谣辞时人为卑罗语慧观才录 萧统开善寺法会诗慧海渡慈航 王安石平甫与宝觉游金山思大觉并见寄及相见得诗次韵二首(之二)慧剑何年出水心 萧衍诗游钟山大爱敬寺诗慧居超七净 王安石读眉山集次韵雪诗五首(之三)慧可忍寒真觉晚, 晁补之送会稽关彦远罢官河北慧林孤磬澹朝曛, 苏辙悟老住慧林慧林虚法席, 黄庭坚为慧林冲禅师烧香颂三首(之三)慧林也唱云门曲, 黄庭坚送慧林明茶头颂慧林有一老人, 萧纲十空诗六首如幻慧人恒弃舍 仙道金章太空章慧诵朗自清 张耒止酒赠郡守杨◇宝慧通则流那可测 张耒泗州阻风七日投佛经祷斗山下慧眼出幽秽 释玄逵祖道赋诗慧业日当新 曹毗答傅郎诗慧以通神 萧统讲席将毕赋三十韵诗依次用慧义比瑶琼 无名氏谣辞时人评八僧语慧义彭亨进 刘孝绰酬陆长史倕诗慧义似传灯 邓忠臣诗呈同院诸公六首(之一)慧莺还伴锁, 何处士敬酬解法师所赠诗慧远庐之阿 黄庭坚松下渊明慧远香火社, 陆罩奉和往虎窟山寺诗慧云方靡靡 支遁四月八日赞佛诗慧泽融无外
⑺ 含有有诗字成语有哪些
横槊赋诗 槊:长矛;赋:吟。横着长矛而赋诗。指能文能武的英雄豪迈气概。
红叶题诗 唐代宫女良缘巧合的故事。比喻姻缘的巧合。
画中有诗 指画里富有诗意。
诗肠鼓吹 鼓吹:乐器合奏。特指听到黄鹂鸣声,可以引起诗兴。
诗礼之家 诗:指《诗经》;礼:指《周祀》、《仪礼》、《礼记》。旧指世代读书讲究礼教的人家。
诗礼之训 子女遵承父亲的教诲。
⑻ 带诗的成语有哪些
诗情画意、
七步成诗、
横槊赋诗、
诗中有画、
红叶题诗、
子曰诗云、
诗礼传家、
诗以言志内、
画中有诗、
酒虎诗容龙、
沈诗任笔、
诗家三昧、
诗酒风流、
五步成诗、
诗礼之家、
诗礼人家、
杜默为诗、
敦诗说礼、
诗书发冢、
诗礼之训、
诗朋酒友、
诗朋酒侣、
诗酒朋侪、
诗肠鼓吹、
诗庭之训、
击钵催诗、
仰而赋诗
⑼ 带诗字的成语有哪些
1、画中有诗
成语拼音:huà zhōng yǒu shī
成语解释:绘画当中具有诗意。形容画画得很好。
成语出处:宋 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2、诗礼之家
成语拼音:shī lǐ zhī jiā
成语解释:诗:指《诗经》;礼:指《周祀》、《仪礼》、《礼记》。旧指世代读书讲究礼教的人家。
成语出处:明·郎英《七修类稿》卷十六:“因仍苟且,多为惜财之小而忘大义,奈何诗礼之家亦如此是耶!”
3、七步成诗
成语拼音:qī bù chéng shī
成语解释:七步内就能完成一首诗。比喻有才气、文思敏捷。与「七步成章」义同。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4、诗朋酒友
成语拼音:shī péng jiǔ yǒu
成语解释:作诗饮酒的朋友。
成语出处:明·冯惟敏《粉蝶儿·李争冬有犯》套曲:“但有个诗朋酒友共开尊,少不得倚玉偎香珠翠拥。”
5、诗情画意
成语拼音:shī qíng huà yì
成语解释:原指诗歌绘画所蕴含的情感、意境。也用来形容美好的自然景物。
成语出处:宋 周密《清平乐 横玉亭秋倚》词:“诗情画意,只在阑杆外,雨露天低生爽气,一片吴山越水。”
⑽ 带有成语的诗句有哪些
1、柳暗花明——陆游《 游山西村》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曾经沧海——元稹《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
3、壮志未酬——李频《春是思归》壮志未酬三尺剑,故乡空隔万重山。
4、绿叶成荫——杜牧《叹花》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荫子满枝。
5、石破天惊——李贺《李凭弹箜篌》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6、天旋地转——白居易《长恨歌》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7、卷土重来——杜牧《题乌江亭全文》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8、四海为家——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获秋。
效果还不错,使用的肤感也很棒。里面添加的天地丹PLUS草本成分感觉还不错;另外天地韵幼容修复精华乳里面还添加了重组胶原蛋白和植物提取的微分子多糖,抗皱的功效也不错,我用过之后,感觉脸上摸起来都更加有弹性了,脸上的细纹也淡化了不少。是一款不错的抗皱产品,用在脸上也不会觉得油腻,而且我平常都是搭配汉娜尚妃的按摩霜一起用,效果真是不错的。
心香一缕闻禅意==
古寺无灯松挂月==
秋空明月悬新镜==
空山却见瑶池景==
灯残方见临窗月==
秋红一片连天地==
柳絮飘飘春渐老==
一枕清霜凉旧梦==
浓浓醉意中秋夜==
一夜春风花笑醒==
七绝接龙;
轻拈诗语月中来,紫梦温情对影裁。
已是春风三月里,含香初蕊欲花开。
秦以前,茶的生产和利用仅局限于蜀地之中。秦朝以后,茶业出蜀。汉代后,茶业逐渐东移,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蓬勃发展起来。至唐代,中国茶文化的框架基本形成。而唐代陆羽的《茶经》,作为中国茶学的根源,对中国茶文化的成型,起到了相当关键的作用。
最具有中国象征的茶文化,在茶祖炎帝神农氏故里,曾盛行于隋唐,至中唐达之顶峰,影响甚远,创造了一段中国茶文化最辉煌的历史。
但自宋明以后,随着政治、经济、文化重心的东移,茶文化的重心也随之迁移,隋茶稳步发展,后带来了隋之后中华民族引以为骄傲的盛唐文化。 西汉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期的一个强盛、富饶的王朝。它继承和巩固了秦朝开始的统一国家,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人民安乐,呈现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
西汉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中华各民族的核心汉族就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原战国时各国的文化便相互渗透融合,到西汉时中华地区在典章制度、语言文字、文化教育、风俗习惯多方面都逐渐趋于统一,构成了共同的汉文化。
从此中华地区的各族就出现了统一的汉族。汉族和周边各少数族都是汉代中国多民族国家的成员。汉族由于文明程度较高,在中国各兄弟民族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这是历史发展和自然形成的结果。汉以后历代的朝代名称虽有变换,但汉族作为中国主体民族的地位始终未变。
秦朝以后,茶业出蜀。汉代后,茶业逐渐东移,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蓬勃发展起来。至唐代,中国茶文化的框架基本形成。而唐代陆羽的《茶经》,作为中国茶学的根源,对中国茶文化的成型,起到了相当关键的作用。 大隋天子于西元581年二月甲子日接受北周皇帝禅让,建立了大隋皇朝。
隋文帝以大兴城为京师、隋炀帝以洛阳为京师,实行东西两京制:西京长安、东京洛阳。589年,挥师南下,灭了长期割据南方的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隋朝,统一中国。
秦以前,茶的生产和利用仅局限于蜀地之中。秦朝以后,茶业出蜀。汉代后,茶业逐渐东移,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蓬勃发展起来。至唐代,中国茶文化的框架基本形成。而唐代陆羽的《茶经》,作为中国茶学的根源,对中国茶文化的成型,起到了相当关键的作用。
最具有中国象征的茶文化,在茶祖炎帝神农氏故里,曾盛行于隋唐,至中唐达之顶峰,影响甚远,创造了一段中国茶文化最辉煌的历史。但自宋明以后,随着政治、经济、文化重心的东移,茶文化的重心也随之迁移,隋茶稳步发展,后带来了隋之后中华民族引以为骄傲的盛唐文化。 陆羽在《茶经》中十分详尽地阐述了唐代饮茶方式的主流。
对茶的采摘、制作、饮用进行了细化,其煎茶方法为:炙茶、贮茶、碾茶、罗茶、择水、烹水煎茶(一沸调盐叶,二沸时出一瓢水、环激汤心、量茶末投于汤心,待汤沸如奔涛,育华)、分茶至各茶碗,使沫饽均分。
以释皎然、卢仝为代表的《修行类》茶道流派的形成。
以了解的关于“茶道”一词的最早记载,见于唐诗僧皎然的《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诗:“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芽烹金鼎。素瓷雪色飘沫香,何如诸仙琼蕊浆。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清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脑。此物清高世莫如,世人饮酒多自欺。悉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孰知茶道全而真,惟有丹丘得如此。” 到了宋代,茶已传播到全国各地。宋朝的茶区,基本上已与现代茶区范围相符,明清以后,茶区基本稳定,茶业的发展主要是体现在茶叶制法和各茶类兴衰演变。
说起喝茶,中国古代饮茶习惯有个从抹茶,煎茶到泡茶的发展过程。
宋元时,人们饮茶是把茶焙干了以后,碾成碎末,放入砂铫子里煮开,煮茶火候与煮茶的声音也成为品茶的重要内容。苏东坡诗云:“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前一句将泛起的泡沫比作蟹眼,鱼眼,后一句将烹茶之声比作松风。水要三沸,起蟹眼泡沫才能喝,时间过长则熬成浓汤,失去了原味。
宋人蔡襄《茶录》载:“炒茶先注汤,调令极匀,又添注入,环洄击拂,汤上盏可四分则止;视其面色鲜白,著盏无水痕为绝佳。建安斗式,以水痕先没者为负,耐久者为胜。”从上面的一段文字之中我们可以看出那时侯烹茶是比较重视火候和水质的,同时,这里也讲到了斗茶。 从元曲茶礼、茶俗的描写,看元代民间生活中的茶文化——元代,饮茶成为全国各民族、各阶层的一种共同嗜好。
元杂剧如贾仲明的《李素兰风月玉壶春》、杨景贤的《马丹阳度脱刘行首》、李寿卿的《月明和尚度柳翠》以及无名氏的《施仁义刘弘嫁婢》、《逞风流王焕百花亭》等,都有以当家者的口吻宣读的当家诗:教你当家不当家,及至当家乱如麻。早晨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将“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地道的市井俗语化为雅致的文人诗语,要首推元人周德清的小令双调蟾宫曲《倚蓬窗无语嗟呀》:倚蓬窗无语嗟呀,七件儿全无,做甚么人家?柴似灵芝,油如甘露,米若丹砂。酱瓮儿恰才梦撒,盐瓶儿又告消乏。茶也无多,醋也无多。七件事尚且艰难,怎生教我折柳攀花! 明洪武二十四年九月十六日(公元1391年),明太祖朱元璋下诏废团茶,改贡叶茶。后人评价甚高:“上以重劳民力,罢造龙团,惟采芽茶进……按加香物,捣为细饼,已失真味……今人惟取初萌之精者,汲泉置鼎,一瀹便啜,遂开千古茗饮之宗。”
两宋时的斗茶之风消失了,饼茶为散形叶茶所代替,碾末而饮的唐煮宋点饮法,变成了以沸水冲泡叶茶的瀹饮法,品饮艺术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开千古清饮之源。明人这种饮法,“简便异常,天趣悉备,可谓尽茶之真味矣。”这种瀹饮法是在唐宋时就已存在于民间的散茶饮用方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明代文士如文征明、唐寅、徐渭皆是一时怀才不遇的大文人,于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又都嗜茶,因他们有能力开创了明代“文士茶”的新局面,他们都有不少佳作传世,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乾隆在位(1736--1795)的六十年间,清代正处于康乾盛世,加之乾隆皇帝酷好饮茶,又擅作诗,每年正月初二至初十便选择吉日在重华宫〔按:重华宫在北京故宫西路,雍正五年(1727)清高宗弘历(乾隆帝)大婚时赐居于此,乾隆登极后升为宫〕举行茶宴,由乾隆钦自主持,其主要内容:一是由皇帝命题定韵,由出席者(一般为十八人)赋诗联句(每人四句);二是饮茶;三是诗品优胜者,可以得到御茶及珍物的赏赐。清宫的这种品茗与诗会相结合的茶宴活动,其规模虽然较小,但在乾隆年间持续了半个世纪之久,除少数年份之处,几乎每逢新正都是要举行的,称为重华宫茶宴联句,传为清宫韵事。
清初查慎行(1650--1727,浙江宁海人,康熙四十二年进士)在任翰林院编修官时在《海记》中对康熙年间的各地贡茶列有条目--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福建等省的七十多个府县,每年向宫廷所进的贡茶即达一万三千九百多斤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