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愚者认命,庸者拼命,智者改命!

《了凡四训》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愚者认命,庸者拼命,智者改命!,第1张

中国人都信命,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都统统归结是命中注定。

小时候在老家,经常听到老人们说:“你们看那谁谁谁,命真好”、“哎,谁谁真倒霉,都怪命不好”。所谓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 在我国的传统思想中,“命”确实很重要,影响着一个人的一生,但“命”却并非一成不变的。如果命是定数,一切皆已命中注定,奋斗又有何意义?

受到老一辈的影响,我以前也信过命,但自从读完《了凡四训》之后,我更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

人们经常把人生比喻成影视剧,那么人生真的有剧本吗?如果有,也是未完成,等待你自己书写后面的篇章。

大学毕业后我参加了一个金融培训,老师第一天上课就先给我们推荐了四本书,其中三本都是理财的入门书籍,只有一本与我们的培训“格格不入”,这本书就是《了凡四训》。这也是我与它的第一次结缘。

《了凡四训》跟诸葛亮的《戒子训》一样,是一篇家书,是明代思想家袁了凡写给子孙后代,用于修身积善的著作,阐述了“命自我立,福自己求”的思想。该书篇幅不长,结合自身经历述说道理,同时兼容了儒道释三家思想精华,是不可多得的传世佳作。

曾国藩读完这本书后,充满敬畏,将自己的名号改为“涤生”, “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袁了凡之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此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也将这本书列为子侄必读的人生智慧之书。

 

袁了凡小时候父亲去世,为了将来可以养家糊口,母亲让他放弃学业,转为学医。一次袁了凡偶遇了精通命理的孔先生,孔先生算准他将来可以考取功名,且能做到四川的大尹(相当于现在的县长),于是说服了了凡的母亲让他继续求学。

在此之后,袁了凡不管是科举名次,还是领取的石担俸禄,全部被孔先生算中,无一错漏。袁了凡从此对孔先生的测算深信不疑,知道一切皆以命中注定,从此对世事也再无贪念之心。

在去南方上任之时,他在栖霞山借宿,与寺中的云谷禅师对坐,云谷禅师见他年纪轻轻却能这么沉稳,不起妄念,也颇为惊奇,听完袁了凡的原因后,云谷说: “本以为你是个豪杰,原来也只是一个凡夫,居然这么迷信。”

 

袁了凡自此开始改过己非,积善修德,果然打破了孔先生的命理,出现了新的转机。了凡先生的一生也发生了扭转:

其一,算准他的官位。孔先生算准了凡在某一年可以做到四川的一个县长,但他最终官位升到了尚宝司少卿。

其二,算准他的寿命。孔先生说他会在53岁那年的8月14日,生命走向尽头。结果袁了凡改过之后,一直活到74岁才安然离世。

其三,算准他没子嗣。孔先生算准了凡一生都没有子嗣。可是通过以后的努力,不仅有了子孙,而且家族兴旺,还写下了《了凡四训》这本流传百世的家书。

 

“命自我立,福自己求”,命运应该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勇于拼搏奋斗,而不应向命运低头,袁了凡开始便被命理束缚住了,做事毫无激情,在云谷禅师的点播下才开始正视自己,认识到命运是可以改变的,一切命理皆是自己创造的,所有的福报也全是自己求来的。

人每天都在不停地犯错,有的人选择了无视,有的人则在错误中成长。

学会改过,首先就是要有羞耻心,知道羞耻,才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其次是要有敬畏心,内心充满敬畏的人就不敢掩盖自己的过失,最后要有勇敢心,勇于改正自己的过失。

有此三心,长期以往,让自己不断修正自己,成就自己。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 常积善德,与人为善,是为自己种下了善良的种子,未来自然长出的是善良的果实;作恶多端的人种下的就是恶果,早晚有一天他们也会自食其果。

有些善果可能抵消了之前的恶果,所以没有显现,有些可能累积到后代形成福荫;有些恶果可能不久就会体现,有些可能在消耗祖辈积攒的福报,这是在透支后辈的福报,所以多发善心,多行善举。

六十四卦中,谦卦是最吉祥的一卦。为人谦和,不至于使人锋芒毕露,易与人为善,且谦虚低调容易将凡事都化解掉,才能够将积累的福报传递下去。

谦虚使人进步,成功的人必然也是谦虚的人,他们懂的做人的道理,知道约束自己的言行,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是一种大智慧,是改过的良方。

 

这正是《了凡四训》告诫我们的最重要的道理,也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小时候,我们家附近被一个开发商看重,承包下了一片地,修建了金牛公园。大人们都去那里干活,而我们小孩也经常去那里玩耍。

一年夏天,我同学掉进了大门口的水池里,保安听到呼救声后立马下水救人,可是水性不是特别好,自己游泳还可以,救人却不行了,关键时刻,路过的一个老头直接跳进了水里,把他们俩人全都救了出来。保安上来后一个劲地对老头表示感谢,老头开始还很平静,等看清这个孩子后反过来对保安说:“小伙子,你千万别谢我了,我应该谢谢你才对,刚看清这个孩子居然是我孙子。要不是你下水及时,我孙子可能就没了。”

这件事很快在我们村传开了,老人们都说这爷俩命真好,真是命不该绝。与其说是他们命好,倒不如说是老人看见危险时的毫不犹豫不假思索的善念善举挽救了这个家。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上天自有公道。

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博学而日参醒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聪明的人都是善于反省,善于改过的人。

高考是人生的第一个槛,每年的高考都牵动着千万家庭的心,高考状元无疑是人们羡慕崇拜的对象。大家认真研究会发现历届状元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善于总结错误习题集。

高中时老师经常让我们汇集错题集,把典型的,易错的题型做汇总,避免再次掉进陷阱。但真正重视的人寥寥无几,而状元郎们无疑是此中高手。

重庆高考状元石啸天整理了 7本厚厚的习题集,他说:“如果说我有什么学习法宝的话,可能就是它们了。虽然有些题错得很不应该,但我都会写下来,随时提醒我。”

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平时一点一滴的修正反思中逐渐进步的。

善不仅是对别人,更是对自己。对自己的善就是要提高自己的格局,增大自己的肚量,放宽自己的胸襟。不要和自己过不去,更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在《三国演义》中,周瑜便是被自己的格局和肚量害死的。周瑜的才华可谓是当世无双,奈何遇到了和他同样智慧的诸葛亮,周瑜心中嫉妒,被活活气死,留下了“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虽然在正史中周瑜并非心胸狭小之人,但《三国演义》揭示的这个道理值得我们深思。

一个人的梦想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一个人的格局,肚量和胸襟,便决定了一个人找到梦想的舞台,拥有大格局的人方能拥有更广阔的人生。

中国人都信命,但命不是一成不变的,《了凡四训》告诉了我们:只有愚蠢的人才会认命,听从命运的摆布,而平庸的人会选择拼命,与不甘的命运做斗争,但只有智慧的人才懂得改变命运,让自己越过越好,也让子孙后辈享受福荫。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了凡四训》运用在生活中是有用的。这部经典,是袁了凡先生写给儿子袁天启的家训,凝聚了儒释道三家的精华。这是一部劝人向善的书,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开心的事,不顺的局面,这里就需要一些大智慧来开导自己,劝诫自己,这本书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了凡四训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了凡四训读后感1

 《了凡四训》深为曾国藩、稻盛和夫等东方哲学家的推崇厚爱,体现了古代中国为人入世最朴素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敬天畏人、积善修德!

 书中讲了君子要立命、改过、积善、谦徳!

  一、立命

 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求在我,不独得道德仁义,亦得功名富贵;内外双得,是求有益于得也。若不反躬内省;而徒向外驰求,则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二、改过

 闻而不怒,虽谗焰熏天,如举火焚空,终将自息;闻谤而怒,虽巧心力辩,如春蚕作茧,自取缠绵;怒不惟无益,且有害也。

 过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斩毒树,直断其根,奚必枝枝而伐,叶叶而摘哉。

  三、积善

 勿以己之长而盖人,勿以己之善而形人,勿以己之多能而困人。收敛才智,若无若虚,见人过失,且涵容而掩覆之。一则令其可改,一则令其有所顾忌而不敢纵。见人有微长可取,小善可录,幡然舍己而从之,且为艳称而广述之。

 惠不在大,赴人之急可也。

  四、谦德

 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

 举头三尺,决有神明;趋吉避凶,断然由我。

了凡四训读后感2

 都是一些道听途说的例子,大部分应该都是以讹传讹胡编的,还好都劝人向好。大概是封建思想的产物吧。

 有一点值得肯定:做好事却不深究其中的客观道理,就自称是做了好事。知道其实是造孽,浪费了一番苦心不说,还没好处。

 了凡认为,对自己好的好事不算好事,对别人好的好事才是真的好事。这在现代社会的风气里,不太可能流行起来。经济学中认为每个人都做对自己有好处的事就会推动社会变得更好,虽然也有外部性等例外,但大部分情况下还是要以经济人的利益为首。

 了凡举孔子的例子说明,人做善事不应该只看眼前的好处而要看长远的利弊。不谈论一时而谈论长远,不谈论一个人而谈论全天下。有时候看起来不道义反而是道义,看起来不符合礼节反而符合礼节,看起来不诚信反而诚信,看起来不仁慈反而仁慈。

 文中有言,韩愈说过:“如果想要劝人家一时,用嘴说就行了;如果要规劝百世的人,就要写成书籍。”不知道是真的假的,可能他没有考虑过万一后人不读书怎么办吧,但是不对,不读书总有人会读,只要读了就会影响些人,一些人就可以影响其他人。

了凡四训读后感3

 朋友的推荐,春节休假期间除走亲访友外,拜读了白话「了凡四训」,感触很多,受益匪浅。

 「了凡四训」,是袁了凡先生,于七十岁高龄,回顾一生的总结,亲身经历,实践改造命运的精华。他通过「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家训,教戒他的儿子袁天启,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的方法,以及行善积德谦虚种种的经验;并且以他自己改造命运的实践来“现身说法”;读后使人豁然开朗,信心倍增,仿效了凡先生,来改造自己的命运;的的确确是一本扣人心弦、净化人心、提升道德观念、不可多得的好书;大家学习了凡的精神,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行善积德,服务人群,如果说人人能够如此,国家前途一定光明,世界一片祥和。

了凡四训读后感4

 幼年丧父,母亲让他放弃科举学习医术。一老者说他有当官的命,他自己也想读书,便读书考功名。经历了一些波折,时候未到时是不会成功的。全篇比较唯心,认为一切要从内心出发。后面就更加偏佛教了,感觉完全就是封建思想的产物,认为一切都是命数,个人只能积德行善,为自己积累福祉。让人细数自己的罪过忏悔。

 作者的号从学海变为了凡,因为除了生死,其他都不算大事。作者的余生都在珍惜时间,去做好事,并发愿做三千件好事。

 也有我比较认同的观点:即使命中有富贵荣华之象,也要当成落魄那样来考虑;就算面对着顺利,也要做好不顺利的打算;就是目前衣食无忧,也要时时想着要是贫困窘迫怎么办;就算现在人们对你很敬重,也要谦虚谨慎;就算家族显赫,德高望重,也要把自己当作普通人来看;就算自己学识还算不错,也要时刻提醒自己学识还太浅薄。

 他又认为,做人必须每天都知道自己的过错并且每天都要改错,并且认为天下聪明伶俐的人多,但很多人不肯精心修德,不肯用功去拼搏事业。这一点我也极为认同。人跟人之间的智商其实差距很小,我们更多的差距来源于认知和思考的不同,并且以绝大数人的努力程度来看还轮不到拼天赋。

了凡四训读后感5

 我是从7月份开始学习《了凡四训》的,这本书让人读后受益匪浅,它分为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个部份的内容。目前,我所在的组学了前三个内容,积善之方还在学习之中,尚未读完。

 前言部分介绍这本书是的内容:‘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等于佛经。所以从中认识了佛教,它是值得尊敬。值得赞叹的。还让我懂得了命运是可以改变的以及改变命的方法,命运是靠自己的德行和持之以恒的努力实现的。我觉得改过和行善最重要的是修心养性,从自己的意念做起,做到心纯净。善良,不起丝毫的妄念,顺从自己的本性,做到真诚待人,才能使自己的德行有所提升。

 了凡先生的一生让我明白了: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颗心,我们要管好自己的这颗心,不管在心里种什么种子,都可以开花结果。我想把福德种在心里,把宽容种在心里,把慈悲种在心里。在工作当中,要经常检讨自己,当工作犯错的时候,要反思自己,找出解决方法,让自己在工作中成长。

 最后,一定要心存志向,有了志向,就像树木有了根,自然能够成长开花结果。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好好学习这本书,并按照古圣先贤地教育理论来教育自己的后代,那我们的国家一定会比现在更加和谐美好。

了凡四训读后感6

 《了凡四训》是袁了凡先生写给他子孙的家训,里面比较精彩的反而是袁了凡兄弟五人记录的他们的父亲袁仁先生和他们的母亲的家训,而袁仁(了凡之父)先生又在文章中多次提及他的父亲的谆谆教诲,所以很清晰就能看到这四代人在安身立命中的一脉相承及青出于蓝,非常有现实意义,再加上又是在浩如烟海的各种文章中脱颖而出,可见其经典。而联系到我们目前的教育环境及方式,更加值得学习了。

 了凡先生用一本《了凡四训》告诉世人,人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改变的方法就是要多积善行,多培养善德。读了这本书使我明白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就是说乐于助人,好施舍的人,这样才能把坏的命运变成好的命运。每当要对父母、孩子发火的时候总会想到书中的片段。

 少一些埋怨,多一份耐心,做孩子好的榜样,对人对事不必过于计较。吃亏才是福。

了凡四训读后感7

 相信有很多朋友都有算过命的经历,不管是自己去算,还是父辈拿着我们生辰八字替我们去算命,这种现象从古至今都十分的普遍。同时我们在生活中也常能见到很多人在感概自己的故事时都会补上一句台词:这就是命吧!

 中国人的骨子里总有个观点"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然而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又积极地大喊口号"我命由我不由天,事在人为"所以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始终没弄清楚,命由天定跟自我改变的关系。命运是什么?人的命运真的已经注定了吗?可以改变吗?如果可以改,怎么改呢?直到我有幸读到《了凡四训》这本一书,才终于找到了答案。

 《了凡四训》是我国明朝袁了凡先生所作,主要是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来教戒自己儿子袁天启,内容分为四个章节,于是叫《了凡四训》,也作为家训的方式一代一代传承下来。《了凡四训》不仅揭示了命运的真相,提出了明辨善恶的标准,也指明积善改过的具体方法及积善谦虚的种种效验,同时还包含了儒家、道家、佛学中伟大的智慧和人生感悟。

1, 可以从哪些角度解释半善、满善?每个角度都具体说明。

分三个层次,第一,积善为满,不积为半;第二,心满则满,心半则半;第三,不着善为满,着善为半。

1)行善和做任何事情一样,都需要依靠积累。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比如学习英语背单词,一天突击背上五百个,效果一定比不上一天背一百个,而持续做五天。

2)行善时要重视发心。只有发心至诚,才是满善。比如在布施财物时,如果心中有耽着和不舍,就是半善;而只有实心实意的布施,才能将善圆满。比如去照顾老人,如果心中想着这件事情费时费力还没有利益,就是半善;而心中发愿希望老人受到照顾,感到温暖,这样善行也就圆满了。

3)行善时要对善不起耽着心。做过的事情,做了也就过了。不要去执着。比如老师教育学生时,都希望班上的孩子能够学习出色,但学习好的孩子老师总是愿意多花一些力气,学习差的孩子老师总是会少一点耐心。这就是对行善的对象起了分别念,有了执着。

2, 解释“商罪贯盈,如储物于器。”

指的是商汤的罪行实在是太多,就像一串铜钱穿得满满的,他的罪行逐渐积累最后恶贯满盈,败国身亡。这就像在容器中储存物品,是不断累积的,总有一天会积满的。这里有两个点要重视,其一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因为恶与善一样,都是会积累的;其二,不论恶行还是善行,只要不断积累最终一定有业果成熟的时刻。所以,对于善行,我们要每天坚持去做。

3, 说明某氏女施钱公案中“千金为半,二文为满”的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才能使自己的点滴善根都变成满善呢?从孝亲、敬业、交友各方面反省自己是否达到满善?

二文为满指的是该氏女在布施的时候发心至诚,自己已经穷到连饭都吃不起了,仍然将自己仅有的两文钱供养了佛。而后来她发迹做了贵妃之后,再来布施,虽然在钱财的总数上增加了,但她心中的诚意已经不够,还掺杂着傲慢,发心已远非前时可比。“千金为半,二文为满”指的是人行善时的发心是否圆满,是否全心全意。

行善时不必执着于外相,而是要注意自己的心。有能力实行的善事,就要耐心实在地去做。没有能力实行的善行,也要尽力让心意圆满。

孝亲,我做得并不好。带父母出游,本身发着一颗孝敬他们的心。但当他们不断地向我提出很多问题的时候,自己的心里就会开始涌起不耐烦的情绪。不能做到耐心的去给他们解答问题。在银行办事,办了三个小时,完全忘记了在外面一个人呆着的母亲,没有考虑到她在异国他乡一个人呆着会害怕。结果母亲不知道我们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情,一个人焦虑并担心着度过了几个小时。忏悔。

敬业,做工作不应该挑肥拣瘦。既然是工作,那就应该把分配到的每一件事情如法的做好。尤其是面对琐事,小事时,积极面对,避免出现情绪先于做事的情形。

交友,要抱着一颗利人的心。以前习惯性的忽视自己的心,总是告诉自己某某事是“应该”去做的,不愿意去看见自己心中起的种种不愿意不开心,因此也不会面对别人的心。别人的善意和恶意我不都不习惯面对,也对于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很不敏感,或者叫选择性忽视。当发自内心去关注他人的利益时,自己本身是具有感知情绪和他人内心真实想法的能力的。看见之后,才能真正的爱,也更容易将善意圆满。

4, 为什么说三轮体空的布施是“斗粟可以种无涯之福,一文可以消千劫之罪”?我们怎样才能随顺“三轮体空的布施”?

三轮体空的布施指的是行善的人不耽着于善,内不见施善的自己,外不见受施的人,中不见所施的东西。不耽着于善,就可以拥有一颗清净心,心与佛性相应,则“斗粟可以种无涯之福,一文可以消千劫之罪”。这实际上还是从行善时的发心来讲,当心证悟空性之后,自然就福德无边。

要想随顺“三轮体空的布施”,可以有三种不同层次的方法。第一种也是最高的一种,以空性慧摄持,通过不断地闻思修,然后做到不耽着于外境。第二种是对于外境做如梦观,看待一切外境都像是在做梦。再下一种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做善事时就全心全力去做,不去关心结果会如何,不对结果起得失心。如此,才可以随顺“三轮体空的布施”。

5, 何为大善、何为小善?

善法的大小和心量成比例,心量越大,善越大。做任何善法,有菩提心摄持,就是量等虚空的大善。因为心量极其广大,志在利益一切生命,又是尽未来际地利益,把所有的有情都安置在佛果中。所以,真正要让每一件善行都成为大善,必须花时间勤修大乘法地精华——菩提心。

6, 阐述“志在天下国家,则善虽少而大;苟在一身,虽多亦少”的道理。您的发心行事有没有志在天下国家呢?

立志为天下国家,善行虽然数量少,也是大善。如果只是为自己,即使行善的数量多,也只是小善。为天下国家,就是发心利他,利他的范围越大,心量也就越大。把国家扩展至尽虚空界无量无边的世界,就是大乘的菩提心,大愿力。

7, 观察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怎样谄曲的。

谄曲心,是去迎合别人,明明心中不是这样想的,嘴上却要这样说。不让对方看到自己内心的真相。

坐在出租车上,师傅说他住过我将要去的酒店,说那里的房间很好,房间里面都有温泉。顿时心里就起了一颗嫉妒心。师傅说普通话也不是特别利索,但又不停的在说,心里面觉得很烦躁,又面上装着很愿意听的样子。有时候谄曲,也是为了那一层脸面。中国人最喜欢的面子。

8, 如何辨别谄和诳?

谄,为罔他故,矫设异仪,险曲为性,能障不谄,不任师友真正教诲为业,此亦贪痴一分为体。为了蒙蔽别人,虚伪假装地做出种种行为,以谄曲为性。

诳,为获利誉,矫现有徳,诡诈为性。能障不诳,邪命为业,此亦贪痴一分为体。为了获得利养和名誉,假装具有功德,以诡诈为性。

谄是重在以欺骗迎合别人,诳是重在用欺骗假装自己拥有某种功德。

《了凡四训》是一部 教育 子女的家训,分为“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部分内容,集中概括 总结 了我国封建时代的道德伦理思想的精华,由于清代及民国初年的高僧贤德们的推崇、印行,在民间广泛流传,对我国民众的人生和道德实践发生了重要影响。下面是的我为你们整理的 文章 ,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了凡四训 读后感

研读过《了凡四训》的朋友们都很清楚,它本是明朝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训,以此来训诫他的儿子袁天启,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据史料记载,袁了凡先生与佛教渊源甚深,且与当时著名高僧云谷禅师交情颇深。他在没有遇到云谷禅师前,只明白认命,任凭命运的安排,十分消极被动。之后,在与云谷禅师的交往中,他逐渐意识到“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这一道理,并根据“立命之学”自强不息,改造命运,并教导后人以正确的处世做人之道,积善积德,实现人生的价值。

《了凡四训》共分为四个部分:“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虽然文章篇幅短小,但是寓理深刻,内涵丰富,兼融儒道佛三家思想,体现出中华 传统 文化 的深邃与浑厚。这本书虽然不是佛经,但很多高僧大德却把它当作佛经一样尊重。如在民国初年,印光大师对这本书极力提倡,他的弘化社先后印送这本书达百万册以上。细细品读《了凡四训》,我有如下感想:

一、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也能够被创造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这是《了凡四训》中关于“立命之学”的直接诠释。何谓“立命”即是指创造命运、改变命运,不为其所束缚、禁锢。我们的命运不是上天注定的,它始终掌握在我们的手中,我们才是命运的主人,命运是能够创造和改变的。了凡先生在少年时,遇到一位孔先生替他算命,算他一生的寿命到五十三岁,命中无子,当官的话能够做到县长。他每年拿国家多少待遇,考试第几名,都算得很准,了凡先生一对照,一点都没错,所以就深信不疑。既然一生的命都已定,所以心就定了,没有妄想。世间人追求功名、财富,而了凡先生没有这个念头,因为他晓得命里没有的,求也求不到,所以干脆就不想了。

之后,他和云谷禅师在禅堂里,坐了三天三夜,没有打一个妄想。禅师很佩服他,说道:“你的功夫了不起,一般人做不到。”他回答说:“我的命被人算定了,打妄想也没有用。”云谷禅师听了哈哈大笑说:“我以为你是圣人,原先你还是个凡夫。”随后,云谷禅师的一番教导,使得他顿悟。于是,他立志改变自己的命运,不但考取了进士,而且还有了两个儿子,活到了74岁。

此刻呢,知识改变命运、机会改变命运的事情太多了,放牛郎能够成为政府高官,贫困户能成为百万富翁……这正如《了凡四训》所讲,“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

二、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发心去改,善莫大焉

纵观古今中外历史,再伟大的人,再有声誉的人,也难免会犯错误。有些人,因为一点小错误,断送了性命;有的人,因为犯下错误,成为千古罪人。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错误都是致命的,绝大多的过错是能够避免或是改过的。那么,如何去改呢《了凡四训》中提到“改过之法”,即:第一,要发耻心;第二,要发畏心;第三,须发勇心。“具是三心,则有过斯改,如春冰遇日,何患不消乎然人之过,有从事上改者,有从理上改者,有从心上改者;工夫不同,效验亦异。”即是说,如果能发这三心,就能去除弊病,找回自我,重新做人。

“何谓从心而改过有千端,惟心所造;吾心不动,过安从生学者于好色,好名,好货,好怒,种种诸过,不必逐类寻求;但当一心为善,正念现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如太阳当空,魍魉潜消,此精一之真传也。过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斩毒树,直断其根,奚必枝枝而伐,叶叶而摘哉”《了凡四训》与佛经有着相似之处,目的皆在“与人为善”、“护善念”。那么,又应如何“护善念”呢这就需要平定你的心,去掉“贪嗔痴慢疑”这“五毒”,不被名利富贵等物欲所动心,将坚定的正念、正信坚持下去。

只要一心一意地发善心,做善事,正的念头出此刻前,那么邪恶的念头,自然就污染不上我们的心灵。即便是有过错,有过失,只要发心发愿去用心改正,一样能回归自然,回归到我们最真实最善良的一面。

三、虚心使人进步,谦虚是成功的助力器

“满招损,谦受益”,这句训诫一向成为世人的座右铭。在《了凡四训》一书中,同样阐释了“谦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须使我存心制行,毫不得罪于天地鬼神,而虚心屈己,使天地鬼神,时时怜我,方有受福之基。彼气盈者,必非远器,纵发亦无受用。稍有识见之士,必不忍自狭其量,而自拒其福也,况谦则受教有地,而取善无穷,尤修业者所必不可少者也。”这是说,人若谦虚,神明相佑,人若骄满,神明相拒。

如果说积善是自我的修行,专注于自身的话,那么,谦虚则是在人际关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态度。试想,一个不明白谦虚的人,是多么鲁莽和无知啊!“无知者无畏”,不知谦虚的人肯定能捅出大漏子,后悔莫及。《易经》谦卦上说:天的道理,不论什么,凡是骄傲自满的,就要使他亏损,而谦虚的就让他得到益处。地的道理,不论什么,凡是骄傲自满的,也要使他改变,不能让他永远满足;而谦虚的要使他滋润不枯,就像低的地方,流水经过,必定会充满了他的缺陷。鬼神的道理,凡是骄傲自满的,就要使他受害,谦虚的便使他受福。人的道理,都是厌恶骄傲自满的人,而喜欢谦虚的人。

由此来看,不论是天、地、鬼、神,还是人,都就应注重谦虚的效用,不能熟视无睹,一味自满。因为谦虚,我们能放开心胸,接纳他人,赢得更多的机遇;因为谦虚,我们能反躬内省,及时发现弊病,极力改过,赢得新的生命;因为谦虚,我们能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获得更多的青睐和赏识,助力于成功……

纵览《了凡四训》一书,才发觉它不仅仅包括待人接物的技巧,也有安身立命的 方法 ,还有应对人生、处理情感、生活的策略,真不失为一本全面周到的佳作。相信各位朋友在反复品读《了凡四训》一书之后,定能走出生活与情感中的种种阴霾,并能发无上慈悲心,成为生活中的强者,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当一个通情达理的智者。

《了凡四训》读后感

前几日从网上买了本书《了凡四训》,书里面的字挺大的,并且讲了好多小 故事 ,于是就不间断的读完了。这本书讲了一个叫袁了凡的人为了让儿子向善向学,写下一本书,书里面分了四个节,所以这书叫《了凡四训》。四个节主要讲了1立命之学2改过之方积善之法4谦逊之效属于佛学,哲学,命运,国学类别的图书。这本书给人的感觉是似乎有人生的大智慧,又似乎有些神神叨叨。不过倒让我想起好多事情

命运生活中会接触到一些老人,聊起那些悲欢离合,生老病死,不禁感叹世事无常,命运弄人,伴随一句"这就是命啊~"命运这东西,大家都期望有个好一些的命运吧,遇到不好的命运,也尽可能的想抗争于命运。想起西游记里孙悟空到阎王爷那里把生死簿烧毁那个情节,这算是人们不屈服于命运,努力向命运抗争的突出表现吧。

宗教学说和命运然而实际生活中,没有悟空的本事,大多数人在被命运捉弄后,还是会选择"认命","认命"成立了(这里的认命并不是指一味的服从命运的安排,得过且过,而是人们对于命运这种东西的认同后,开始积极主动的想认识命运这种东西),人们开始信教,宗教对于命运都有自己独特的一套解释,佛教说因果报应,六道轮回,我对佛教了解不多,不过觉得它的理论体系还是挺完善的,它能够以它的方式对命运这种东西进行详细的解释并且使信佛者信服~然后一些学说如周易对命运也有它的一套解说,我们生活密切接触到的算命,算风水,起名字都与周易密切相关。咱中国本土的道家,儒家,也有他们的一些对于命运的解释。

这让我想到身边的一些同学或朋友信,信耶稣,学周易,其他不信不学的人表示不能理解那些信佛,信耶稣,学周易的人,觉得那些人愚痴(笨且对某事物着迷)。我觉得其实不管信什么,学什么,只要能够从你信到的,学到的东西中将自己的疑惑解答,使自己,使家人朋友快乐,那么就去学,就去信吧~我们常说的"儒释道"三家各有所长,我们就取其所长,用着顺手就用,以此解答我们面对的世事。三家是内在相通还是对于同一个问题提供不同解答的角度要不然为什么对于同一个道理,可以用《金刚经》解释,亦可以用《论语》《道德经》解释呢

了凡先生认为行善可以改变命运,这的确是个振奋人心的结论,提供了对抗命运这个似乎无法改变的东西的有力武器——做善事。并且感觉宗教和学说有很大相同点,就是他们都愿人们去行善。怪不得称那些信教者为"善男信女"~~

写的有些乱不过综上所述,好好学习,多做善事!

《了凡四训》读后感

《了凡四训》是明代袁黄(字坤仪,号了凡)所撰写的一部教育子女的家训,分为“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部分内容,集中概括总结了我国封建时代的道德伦理思想的精华,由于清代及民国初年的高僧贤德们的推崇、印行,在民间广泛流传,对我国民众的人生和道德实践发生了重要影响。

“立命之学”中提到了改造命运的原理有两个方面,即,竭力行善和努力断恶。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正是印证了这样的思想。了凡先生由最初的宿命论转变为相信自己可以改变命运,即在生活中不断的行善,而不作恶事,他的这种转变也正是信仰的转变,从信仰宿命论而改为信仰福善祸*、命由我造的人生观。正如其所说“余初号学海,是曰改号了凡,盖悟立命之说。而不欲落凡夫窠臼也。”

“改过之法”顾名思义,就是不仅要积极为善,而且还要知非改过。正如孟子所说“人恒过,然后能改。”袁黄先生将改过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从事上改、从理上改和从心上改,并且论述了各自的利弊得失。第一种层次仅仅是从表面上改变,即把毛病找出来一样样地改。第二种层次就是从理解道理的角度出发,道理明白了,过错自然就会消除,正如此所说“其馀种种过恶,皆当据理思之。此理既明,过将自止。”第三是从心上改,即“过有千端,惟心所造,但当一心为善,正念现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意思是说因为人们有不正当的思想所以这些思想才会发展成千万种过错,一个人如果能净化自己的思想使之充满心间,那么其他不正当的思想就不会玷污自己的心灵,自然就不会犯错误。这是袁黄先生论述改过的最高境界。

“积善之方”,即积善成德的方法,要改造命运不仅要改过,而且还要积善。要积善就必须先明白事理,因为“为善而不穷理,则自谓行持。岂知造孽,枉费苦心,无益也。”在区分善与恶方面我们可以借鉴中峰禅师的话:“有益於人,是善;有益於己,是恶。有益於人,则殴人,詈人皆善也;有益於己,则敬人,礼人皆恶也。是故人之行善,利人者公,公则为真;利己者私,私则为假。又根心者真,袭迹者假;又无为而为者真,有为而为者假。”此外,在积善方面我们可以按照了凡先生划分的标准,即与人为善;爱敬存心;成人之美;劝人为善;救人危急;兴建水利;舍财作福;护持正法;敬重尊长;爱惜物命。如果能做到这几点,那么我们就可以具备这世间各种品德。

“谦德之效”讲的是只有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本篇首先从理论上论述了“谦虚获益”的普遍性,这个道理类似于我们平时所提倡的“满招损,谦受益。”任何事物都有其发展的过程,也都有其发展的极点,当到达极点后,就会逐步下降,就像“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的道理一样。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说“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也只有谦虚,戒骄戒躁,我们才能更好的领悟这个世界,参透世间的各种道理。

无论改过、积善还是谦德都应基于立命,即对生命生活本身的存在与构成的理解。“积善”是建立在“改过”的基础之上,“改过”是建立在明白因果的基础之上,即“福善祸*、命由自造”的人生价值信念。《大学》上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立命”亦即“知命”是本,“知命”之后必要力行改过、积善与谦德方可转化命运。

如果借用他人的语言对全文进行归纳那就是“诚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齐家”。

了凡四训读后感

“立命之学”中提到了改造命运的原理有两个方面,即,竭力行善和努力断恶。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正是印证了这样的思想。了凡先生由最初的宿命论转变为相信自己可以改变命运,即在生活中不断的行善,而不作恶事,他的这种转变也正是信仰的转变,从信仰宿命论而改为信仰福善祸*、命由我造的人生观。正如其所说“余初号学海,是曰改号了凡,盖悟立命之说。而不欲落凡夫窠臼也。”

“改过之法”顾名思义,就是不仅要积极为善,而且还要知非改过。正如孟子所说“人恒过,然后能改。”袁黄先生将改过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从事上改、从理上改和从心上改,并且论述了各自的利弊得失。第一种层次仅仅是从表面上改变,即把毛病找出来一样样地改。第二种层次就是从理解道理的角度出发,道理明白了,过错自然就会消除,正如此所说“其馀种种过恶,皆当据理思之。此理既明,过将自止。”第三是从心上改,即“过有千端,惟心所造,但当一心为善,正念现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意思是说因为人们有不正当的思想所以这些思想才会发展成千万种过错,一个人如果能净化自己的思想使之充满心间,那么其他不正当的思想就不会玷污自己的心灵,自然就不会犯错误。这是袁黄先生论述改过的最高境界。

“积善之方”,即积善成德的方法,要改造命运不仅要改过,而且还要积善。要积善就必须先明白事理,因为“为善而不穷理,则自谓行持。岂知造孽,枉费苦心,无益也。”在区分善与恶方面我们可以借鉴中峰禅师的话:“有益於人,是善;有益於己,是恶。有益於人,则殴人,詈人皆善也;有益於己,则敬人,礼人皆恶也。是故人之行善,利人者公,公则为真;利己者私,私则为假。又根心者真,袭迹者假;又无为而为者真,有为而为者假。”此外,在积善方面我们可以按照了凡先生划分的标准,即与人为善;爱敬存心;成人之美;劝人为善;救人危急;兴建水利;舍财作福;护持正法;敬重尊长;爱惜物命。如果能做到这几点,那么我们就可以具备这世间各种品德。

“谦德之效”讲的是只有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本篇首先从理论上论述了“谦虚获益”的普遍性,这个道理类似于我们平时所提倡的“满招损,谦受益。”任何事物都有其发展的过程,也都有其发展的极点,当到达极点后,就会逐步下降,就像“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的道理一样。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说“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也只有谦虚,戒骄戒躁,我们才能更好的领悟这个世界,参透世间的各种道理。

无论改过、积善还是谦德都应基于立命,即对生命生活本身的存在与构成的理解。“积善”是建立在“改过”的基础之上, “改过”是建立在明白因果的基础之上,即“福善祸*、命由自造”的人生价值信念。《大学》上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立命”亦即“知命”是本,“知命”之后必要力行改过、积善与谦德方可转化命运。

如果借用他人的语言对全文进行归纳那就是“诚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齐家”。

了凡四训读后感 范文 4篇相关文章:

★ 了凡四训读后感范文1500字5篇

★ 了凡四训读后感范文4篇

★ 了凡四训读后感精选4篇

★ 《了凡四训》观看心得体会

★ 了凡四训读后感范文5篇

★ 《了凡四训》心得体会

★ 了凡四训读后感1000字范文5篇

★ 了凡四训读后感5篇

★ 《了凡四训》读后感范文5篇

★ 关于了凡四训读后感5篇

  《了凡四训》是一部教育子女的家训,分为“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部分内容,集中概括总结了我国封建时代的道德伦理思想的精华,由于清代及民国初年的高僧贤德们的推崇、印行,在民间广泛流传,对我国民众的人生和道德实践发生了重要影响。

 “立命之学”中提到了改造命运的`原理有两个方面,即,竭力行善和努力断恶。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正是印证了这样的思想。了凡先生由最初的宿命论转变为相信自己可以改变命运,即在生活中不断的行善,而不作恶事,他的这种转变也正是信仰的转变,从信仰宿命论而改为信仰福善祸*、命由我造的人生观。正如其所说“余初号学海,是曰改号了凡,盖悟立命之说。而不欲落凡夫窠臼也。”

 “改过之法”顾名思义,就是不仅要积极为善,而且还要知非改过。正如孟子所说“人恒过,然后能改。”袁黄先生将改过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从事上改、从理上改和从心上改,并且论述了各自的利弊得失。第一种层次仅仅是从表面上改变,即把毛病找出来一样样地改。第二种层次就是从理解道理的角度出发,道理明白了,过错自然就会消除,正如此所说“其馀种种过恶,皆当据理思之。此理既明,过将自止。”第三是从心上改,即“过有千端,惟心所造,但当一心为善,正念现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意思是说因为人们有不正当的思想所以这些思想才会发展成千万种过错,一个人如果能净化自己的思想使之充满心间,那么其他不正当的思想就不会玷污自己的心灵,自然就不会犯错误。这是袁黄先生论述改过的最高境界。

 “积善之方”,即积善成德的方法,要改造命运不仅要改过,而且还要积善。要积善就必须先明白事理,因为“为善而不穷理,则自谓行持。岂知造孽,枉费苦心,无益也。”在区分善与恶方面我们可以借鉴中峰禅师的话:“有益於人,是善;有益於己,是恶。有益於人,则殴人,詈人皆善也;有益於己,则敬人,礼人皆恶也。是故人之行善,利人者公,公则为真;利己者私,私则为假。又根心者真,袭迹者假;又无为而为者真,有为而为者假。”此外,在积善方面我们可以按照了凡先生划分的标准,即与人为善;爱敬存心;成人之美;劝人为善;救人危急;兴建水利;舍财作福;护持正法;敬重尊长;爱惜物命。如果能做到这几点,那么我们就可以具备这世间各种品德。

 “谦德之效”讲的是只有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本篇首先从理论上论述了“谦虚获益”的普遍性,这个道理类似于我们平时所提倡的“满招损,谦受益。”任何事物都有其发展的过程,也都有其发展的极点,当到达极点后,就会逐步下降,就像“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的道理一样。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说“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也只有谦虚,戒骄戒躁,我们才能更好的领悟这个世界,参透世间的各种道理。

 无论改过、积善还是谦德都应基于立命,即对生命生活本身的存在与构成的理解。“积善”是建立在“改过”的基础之上, “改过”是建立在明白因果的基础之上,即“福善祸*、命由自造”的人生价值信念。《大学》上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立命”亦即“知命”是本,“知命”之后必要力行改过、积善与谦德方可转化命运。

 如果借用他人的语言对全文进行归纳那就是“诚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齐家”。

讲在前面

我们了解了凡先生的不凡。不凡在其守凡不妄为,又超凡脱俗大有作为。圣贤有三立的功德,立身自强做有用之人,立言传世做有用文章,立命安邦做栋梁之材。张载有四句谒,为天地立心,为民生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所以,我作为后学晚辈才孜孜不倦研读这部作品,希望分享读了了凡四训后的心得体悟,把这些灵光一闪的感悟留下些许痕迹,留于有缘看到这篇文章的人。国学是民族精神宝库,珍视宝库,就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了凡四训》中的“善论”,促人警醒,催人奋进,但其不免牵强的命运说与唯心的善恶因果论,则需甄别批判。辩证“舍得”,智慧“扬弃”,何尝不是读国学经典的“为善善为”。建议我们通读了凡四训这本书的原文,行文非常的优美典雅,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并不难了解,但是其中所深藏宇宙人生的道理,却是非常的深奥,必须用心体会,才能有得于心,才能信心益增,效法了凡先生立命精神的决心,会更加的坚定;进而身体力行,断恶修善。于是而个人的学业,事业,家庭均能和谐圆满,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行善积德,如果说人人能够如此,国家前途一定光明,世界一片祥和。

37岁遇云谷禅师前,袁了凡完全被锁定在家乡老先生算定的“命数”中。迷信“进退有命,迟速有时”,因而,“澹然无求”,“原来只是凡夫”。

醍醐灌顶,一句“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让袁了凡人生积极反转。简直脱胎换骨,无疑开创新天地。于是,自勉自律,善行三千,又三千,又“一万”(心愿修得“合县减粮,万民受福”)。求福为己,行善利人,何乐而不为?

这一篇专讲谦虚的好处,谦虚的效验;大家要仔细的研究,不可以囫囵吞枣,那就必定能够得到大的利益。这其中有一点是必须牢记的,百无禁忌的,且效果显著的是——谦虚!

我们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人要学会谦虚呢?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发现谦逊的人更有人缘,更容易成功。有人把谦逊当成一种品德,其实这也是人的生存之道。如果一个人不懂谦逊,热衷与人相争,最终争不来利益,却争来了祸患。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人不谦虚,他们有了点成绩就盛气凌人,目空一切。有些人作为领导,作威作福习惯了,从来不把小人物放在眼里,这一类人多半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因为一个人心里包容不了别人,别人又如何包容他呢?

我们知道一个人站的越高,摔的越疼。如何让自己摔不下来呢?就需要自己放低姿态,保持谦逊。

老子说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做人要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无形无色,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避高趋下的谦逊态度对待一切,才能出于不败之地。

俗话说的好,满招损,谦受益。我们每个人混迹在职场、商场上,都应该保持一份谦逊,因为谦逊是一种进可攻、退可守处世谋略,是为人处世的黄金法则,懂得谦卑的人,可以得到人们的尊重,受到世人的敬仰。

所以,谦虚既是一种高贵的品德,也是一种生存法则。层次越高的人越谦逊,越喜欢讲道德。这是因为这种处事态度,可以让他们获取更多名利。所以一个高层次、高境界的人永远会让自己保持谦逊。

鬼谷子说:与贱者言,依于谦。我们以前说要不耻下问,就是指的不要觉得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请教而感到羞耻,这里的贱指的是身份低微的小人物。鬼谷子的这句话其实给我们揭示了一个生存法则,我们在与每一个不如我们的人接触时,一定要谦逊。因为这样可以拉拢人心,让对方为我所用。哪怕有阶级,贫富,学历高低,也请谦虚待人,战国孟尝礼贤下士有三千食客为他效力,豪杰未露出峥嵘头角以前不要妄自菲薄,要知道那年刘备还在编草鞋,虽然有一层皇叔的身份,可桃园三结义前关羽是逃犯,张飞是屠户,刘备也是结交这俩人于未发迹的草莽时期才拉拢了两位万人敌的将军入麾下。

切记,莫欺少年穷,不要看不起任何一个小人物。看过斗破苍穹,这部小说可以说掀起了斗气练功流和玄幻小说的退婚潮,男主萧炎因为在故事一开始就遭遇未婚妻盛气凌人带人上门退婚,纳兰嫣然因萧炎实力下降便看不起萧炎,并擅自登萧门取消婚约,使得萧家颜面大失,萧炎对其恨之入骨,被萧炎一怒之下休妻,并发誓三年之后上云岚宗一洗当日之辱,并为云岚宗的覆灭埋下了伏笔。在拜了药尘为师后就开始低调修炼焚决,开始了吞噬异火,飙升斗气等级的晋升路线,当初瞧不起他的人,早就被甩了不知多远了,萧炎成了斗帝,也成就一代大主宰。萧炎他说了一句话至今热血超燃的感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

人生有生存之道,也有取祸之道。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在《周易》里最好的卦象不是乾卦,而是谦卦。因为只有谦谦君子才能如水一般,以卑下的姿态包容万物。易曰: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是故谦之一卦,六爻皆吉。书曰:满招损,谦受益。予屡同诸公应试,每见寒士将达,必有一段谦光可掬。

书经说:满招损呀!谦受益,自满的就要招损害;谦虚的就会受到益呀!受到益。

易经谦卦上说:天的道理,不论什么,凡是骄傲自满的,就要使他亏损,而谦虚的就让他得到益处。地的道理,不论什么,凡是骄傲自满的,也要使他改变,不能让他永远满足;而谦虚的要使他滋润不枯,就像低的地方,流水经过,必定会充满了他的缺陷。鬼神的道理,凡是骄傲自满的,就要使他受害,谦虚的便使他受福。人的道理,都是厌恶骄傲自满的人,而喜欢谦虚的人。

 这样看来,天、地、鬼、神、人、都看重谦虚的一边。易经上六十四卦,所讲的都是天地阴阳变化的道理,教人做人的方法。每一卦爻中,有凶有吉,凶卦是警戒人去恶从善,吉卦是勉励人要日新又新,唯有这个谦卦,每一爻都吉祥。书经上也讲:自满,就会遭到损害,自谦,就会受到益处。

现在的社会物欲横流,人心难测,尔虞我诈,互不信任,彼此之间很难相处。不管在事业单位,还是在企业求职等等。你要想混得好,就要守规矩,懂得人情世故,懂得职场生存的法则,否则,你将输的很惨!所以我们在社会上,不能不和人来往,做人的方法必须加以讲究;而最好的方法就是谦虚了。稻盛和夫曾经说过:在尽可能冷静而谦虚的反省中度过人生。

一个人能懂得谦虚,便更知道‘日新又新’的重要;不但学问要求进步,做人做事交朋友等等,样样都要求进步。所有种种的好处,都从谦虚上得来,所以称为谦德。

一个人能够谦虚,在职场中一定会得到众人的信任和支持。我们在不断反省中,以利他之心开启人生之路。古人讲“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就是对我们后人的提醒。必须意识到——有了大家才会有我自己。中国古书中有“唯谦是福”一说,意思是“幸福和福气与傲慢的人无缘,唯有具备谦虚之心的人才能获得”。比如你在工作中解决了一个难题,可能你会觉得这个难题是靠你一己之力解决的,但实际上这不可能是你一个人的功劳,因为很多的“果”是由很多的“因缘”促成的,中间包含万事万物,就连空气也是帮助你解决难题的一份子之一。只有始终保持谦虚的态度,才能形成团队的合力,在和谐的氛围中有效的开展工作,这非常重要。

孔老夫子的学生曾子说:“以前,追随老师一起学习的那些前辈学长们,不管他们多么聪明都不会翘尾巴。对于后辈,也会放下身段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话。他们那种优雅的气质真是令人怀念啊。”

从曾子的话中,我们重点应该学习的是“遇到的任何人都是我的老师”这一种谦虚的精神。与坦诚之心一样,唯有谦虚才是获取知识、提升能力的原动力。

而我们的了凡先生,耿以切身体验告诫世人:“天下聪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业不加广者,只为因循二字耽搁一生。”立命之学,泣血相告。

“满招损,谦受益。”“谦德之效”一章,多引述前贤教导,同时也从亲闻亲见亲历中提炼出亲身感受:“每见寒士将达,必有一段谦光可掬。”谦为美德,因而必须懂得敬畏:“举头三尺,决有神明。趋吉避凶,断然由我。”谦亦为善行,因而需要砥节砺行:“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佛教语,意为给人无微不至的帮助),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

懂得谦虚,保持谦虚,待人接物,心存敬意,久而久之,便显示出谦德之效——受人尊敬,诸事顺遂!

了凡四训的文摘部分

  辛未计偕,我嘉善同袍凡十人,惟丁敬宇宾,年最少,极其谦虚。予告费锦坡曰:此兄今年必第。费曰:何以见之?予曰:惟谦受福。兄看十人中,有恂恂款款,不敢先人,如敬宇者乎?有恭敬顺承,小心谦畏,如敬宇者乎?有受侮不答,闻谤不辩,如敬宇者乎?人能如此,即天地鬼神,犹将佑之,岂有不发者?及开榜,丁果中式。

  丁丑在京,与冯开之同处,见其虚己敛容,大变其幼年之习。李霁岩直谅益友,时面攻其非,但见其平怀顺受,未尝有一言相报。予告之曰:福有福始,祸有祸先,此心果谦,天必相之,兄今年决第矣。已而果然。

  赵裕峰、光远,山东冠县人,童年举于乡,久不第。其父为嘉善三尹,随之任。慕钱明吾,而执文见之,明吾,悉抹其文,赵不惟不怒,且心服而速改焉。明年,遂登第。

  壬辰岁,予入觐,晤夏建所,见其人气虚意下,谦光逼人,归而告友人曰:凡天将发斯人也,未发其福,先发其慧;此慧一发,则浮者自实,肆者自敛;建所温良若此,天启之矣。及开榜,果中式。

  江阴张畏岩,积学工文,有声艺林。甲午,南京乡试,寓一寺中,揭晓无名,大骂试官,以为眯目。时有一道者,在傍微笑,张遽移怒道者。道者曰:相公文必不佳。张益怒曰:汝不见我文,乌知不佳?道者曰:闻作文,贵心气和平,今听公骂詈,不平甚矣,文安得工?张不觉屈服,因就而请教焉。

  道者曰:中全要命;命不该中,文虽工,无益也。须自己做个转变。张曰:既是命,如何转变。道者曰:造命者天,立命者我;力行善事,广积阴德,何福不可求哉?张曰:我贫士,何能为?道者曰:善事阴功,皆由心造,常存此心,功德无量。且如谦虚一节,并不费钱,你如何不自反而骂试官乎?

  张由此折节自持,善日加修,德日加厚。丁酉,梦至一高房,得试录一册,中多缺行。问旁人,曰:此今科试录。问:何多缺名?曰:科第阴间三年一考较,须积德无咎者,方有名。如前所缺,皆系旧该中式,因新有薄行而去之者也。后指一行云:汝三年来,持身颇慎,或当补此,幸自爱。是科果中一百五名。

  由此观之,举头三尺,决有神明;趋吉避凶,断然由我。须使我存心制行,毫不得罪于天地鬼神,而虚心屈己,使天地鬼神,时时怜我,方有受福之基。彼气盈者,必非远器,纵发亦无受用。稍有识见之士,必不忍自狭其量,而自拒其福也。况谦则受教有地,而取善无穷,尤修业者所必不可少者也。

“务要积德,务要包荒(包容),务要和爱,务要惜精神。”“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作者由是“知非”,人生从此“痛刷”一新。这段经历,对作者是一次涅槃,对读者是思想洗礼。晚清曾国藩受此影响而更名号为“涤生”。

铭心感悟,记录于兹:“余初号学海,是日改号了凡。盖悟立命之说,而不欲落凡夫窠臼也。从此而后,终日兢兢,便觉与前不同。前日只是悠悠放任,到此自有战兢惕厉景象。在暗室屋漏中常恐得罪天地鬼神,遇人憎我毁我,自能恬然容受。”

“远思扬祖宗之德,近思盖父母之愆;上思报国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外思济人之急,内思闲(防御)己之邪。”“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

了凡四训的译文部分

我好几次和许多人去参加考试,每次都看到贫寒的读书人,快要发达考中的时候,脸上一定有一片谦和,而且安详的光采发出来,仿佛可以用手捧住的样子。

辛未年,我到京城去会试,我的同乡嘉善人一起去参加会试的,大约有十个人,只有丁敬宇,这个人最年轻,而且非常谦虚,我告诉同去会试的费锦坡讲:这位老兄,今年一定考中。费锦坡问我说:怎样能看出来呢?

我说:只有谦虚的人,可以承受福报。老兄你看我们十人当中,有诚实厚道,一切事情,不敢抢在人前,像敬宇的吗?有恭恭敬敬,一切多肯顺受,小心谦逊,像敬宇的吗?有受人侮辱而不回答,听到人家毁谤他而不去争辩,像敬宇的吗?一个人能够做到这样,就是天地鬼神,也都要保佑他,岂有不发达的道理?等到放榜,丁敬宇果然考中了。

丁丑年在京城里,和冯开之住在一起,看见他总是虚心自谦,面容和顺,一点也不骄傲,大大的改变了他小时候的那种习气。他有一位正直又诚实的朋友季霁岩,时常当面指责他的错处,但却只看到他,平心静气地接受朋友的责备,从来不反驳一句话。我告诉他说:一个人有福,一定有福的根苗;有祸,也一定有祸的预兆。只要这个心能够谦虚,上天一定会帮助他,你老兄今年必定能够登第了!后来冯开之果然真的考中了。

  我好几次和许多人去参加考试,每次都看到贫寒的读书人,快要发达考中的时候,脸上一定有一片谦和,而且安详的光采发出来,仿佛可以用手捧住的样子。

 辛未年,我到京城去会试,我的同乡嘉善人一起去参加会试的,大约有十个人,只有丁敬宇,这个人最年轻,而且非常谦虚,我告诉同去会试的费锦坡讲:这位老兄,今年一定考中。费锦坡问我说:怎样能看出来呢?

 我说:只有谦虚的人,可以承受福报。老兄你看我们十人当中,有诚实厚道,一切事情,不敢抢在人前,像敬宇的吗?有恭恭敬敬,一切多肯顺受,小心谦逊,像敬宇的吗?有受人侮辱而不回答,听到人家毁谤他而不去争辩,像敬宇的吗?一个人能够做到这样,就是天地鬼神,也都要保佑他,岂有不发达的道理?等到放榜,丁敬宇果然考中了。

 丁丑年在京城里,和冯开之住在一起,看见他总是虚心自谦,面容和顺,一点也不骄傲,大大的改变了他小时候的那种习气。他有一位正直又诚实的朋友季霁岩,时常当面指责他的错处,但却只看到他,平心静气地接受朋友的责备,从来不反驳一句话。我告诉他说:一个人有福,一定有福的根苗;有祸,也一定有祸的预兆。只要这个心能够谦虚,上天一定会帮助他,你老兄今年必定能够登第了!后来冯开之果然真的考中了。

 赵裕峰,名光远,是山东省冠县人;不满二十岁的时候,就中了举人,后来又考会试,却多次不中。他的父亲做嘉善县的主任秘书,裕峰随同他父亲上任。裕峰非常羡慕嘉善县名士钱明吾的学问,就拿自己的文章去见他,那晓得这位钱先生,竟然拿起笔来,把他的文章都涂掉了。裕峰不但不发火,并且心服口服,赶紧把自己文章的缺失改了。如此虚心用功的年轻人,实在是少有,到了明年,裕峰就考中了。

 壬辰年我入京城去觐见皇帝,见到一位叫夏建所的读书人,看到他的气质,虚怀若谷,毫无一点骄傲的神气,而且他那谦虚的光采,就像会逼近人的样子。我回来告诉朋友说:凡是上天要使这个人发达,在没有发他的福时,一定先发他的智慧,这种智慧一发,那就使浮滑的人自然会变得诚实,放肆的人也就自动收敛了,建所他温和善良到这种地步,是已发了智慧了,上天一定要发他的福了。等到放榜的时候,建所果然考中了。

 江阴有一位读书人。名叫张畏岩,他的学问积得很深,文章做得很好,在许多读书人当中,很有名声。甲午年南京乡试,他借住在一处去寺院里,等到放榜,榜上没有他的名字,他不服气,大骂考官,眼睛不清楚,看不出他的文章好。那时候有一个道士在旁微笑,张畏岩马上就把怒火发在道士的身上。道士说:你的文章一定不好。张畏岩更加的发怒说:你没有看到我的文章,怎么知道我写得不好呢?道士说:我常听人说,做文章最要紧的,是心平气和,现在听到你大骂考官,表示你的心非常不平,气也太暴了,你的文章怎么会好呢?

 张畏岩听了道士的话,倒不觉的屈服了,因此,就转过来向道士请教。道士说:要考中功名,全要靠命,命里不该中,文章虽好,也没益处,仍不会考中,一定要你自己改变改变。

 张畏岩问道:既然是命,怎样去改变呢?道士说:造命的权,虽然在天,立命的权,还是在我;只要你肯尽力去做善事,多积阴德,什么福不可求得呢?

 张畏岩说:我是一个穷读书人,能做什么善事呢?

 道士说:行善事,积阴功,都是从这个心做出来的。只要常常存做善事,积阴功的心,功德就无量无边了。就像谦虚这件事,又不要花钱,你为什么不自我反省,自己工夫太浅,不能谦虚,反而骂考官不公平呢?

 张畏岩听了道士的话,从此以后就压低一向骄傲的志向,自己很留意把持住自己,勿走错了路,天天加功夫去修善,天天加功夫去积德。到了丁酉年,有一天,他做梦到一处很高的房屋里去,看到一本考试录取的名册,中间有许多的缺行。他看不懂,就问旁边的人说:这是什么?那个人说:这是今年考试录取的名册。而张畏岩问:为什么名册内有这么多的缺行?那个人又回答说:阴间对那些考试的人,每三年考查一次,一定要积德,没有过失,这册里才会有名字。像名册前面的缺额,都是从前本该考中,但是因为他们最近犯了有罪过的事情,才把名字去掉的。

 后来那个人又指了一行说:你三年来,很留心的把持住自己,没犯罪过,或者是应该补上这个空缺了,希望你珍重自爱,勿犯过失!果然张畏岩就在这次的会考,考中了第一百零五名。

 造命的权在天,立命的权在我,只要肯努力,多做善事积阴德呀!积阴德,什么福报求不得呀?求不得?

 从上面所讲的看来,举头三尺高,一定有神明在监察著人的行为。因此,利人,吉祥的事情,都应该赶快的去做;凶险,损人的事,应该避免,不要去做,这是可以由我自己决定的,只要我存好心,约束一切不善的行为,丝毫不得罪天地鬼神,而且还要虚心,自己肯迁就不骄傲,使得天地鬼神,时时哀怜我,才可以有福的根基,那些满怀傲气的人,一定不是远大的器量,就算能发达,也不会长久地享受福报。稍有见识的人,一定不肯把自己肚量,弄得很狭窄,而自己拒绝可以得到的福,况且谦虚的人,他还有地方可以受到教导,若人不谦虚,谁肯去教他?

 并且谦虚的人,肯学别人的好处,别人有善的行动,就去学他,那么得到的善行,就没有穷尽了。尤其是进德修业的人,一定所不可缺少的啊!

 举头三尺高呀!决定有神明,不但要存好心,而且要虚心,不可以做坏事,还要肯迁就,天地鬼神呀,千万莫得罪啊!莫得罪!

 古人有几句老话说:有心要求功名的,一定可以得到功名;有心要求富贵的,一定可以得到富贵。一个人有远大的志向,就像树有根一样;树有根,就会生出丫枝花叶来。

 人要立定了这种伟大的志向,必须在每一个念头上,都要谦虚,即使碰到像灰尘一样极小的事情,也要使别人方便,能够做到这样,自然会感动天地了。

 而造福全在我自己,自己真心要造,就能够造成。像现在那些求取功名的人,当初那有什么真心,不过是一时的兴致罢了;兴致来了,就去求,兴致退了,就停止,孟子对齐宣王说:大王喜好音乐,若是到了极点,那么齐国的国运大概可以兴旺了。但是大王喜好音乐,只是个人在追求快乐罢了,若是能把个人追求快乐的心,推广到与民同乐,使百姓都快乐,那么齐国还有不兴旺的么?

 我看求科名,也是这样,要把求科名的心,落实推广到积德行善上;并且要尽心尽力地去做,那么命运与福报,就都能够由我自己决定了!

谦虚需自省

鲁迅先生说过,他解剖自己往往比解剖别人更不留情面。伟大人物之所以伟大,不是因为他不犯错误,而是因为他懂得及时、主动并深入地反省自己,从而减少错误,或较快地纠正错误。

我们如果要想受益于谦德之效,要懂得躬身反省。

人生需要反省,反省必须通过有意识的努力。反省是一种内心活动,反省通向悟境。“悟者,吾心也”,心无灵犀点不通,反省需自觉,他人无从替代。我们要反省,就是说我们每天所做的各种判断,是否符合做人的正确准则,要不断认真反省,借以诫勉自己,在尽可能冷静而谦虚的反省中度过人生。不肯反省的人,或难于成功,或成功即为没落的契机,很容易转胜为败。人得意就忘形,得志就专横,这种现象在历史和现实中司空见惯。不会反省,不从他人和自己的失败中吸取教训,历史反复重演,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我们其实并不高明。当意识到自私、任性或懦怯时,就应自我告诫:“不可只顾自己”,“鼓起勇气,坚持正义。”不断重复这样的反省,就会在犯错误之前自我惊醒,从而避免失策、失态。

比如,常有这样的人,他们年轻时磨砺心志,艰苦奋斗,事业有成。但不知何时起,陶醉于成功,变得骄横起来,令人叹息。人往往一不小心,就会溺于名声,不知不觉中就会变质。不管你自以为达到了多高的境界,如果你不能始终谦虚,不能时时反省,不能坚持学习,你就必然退步,降回故我。这虽然遗憾,很不幸却是我们人的本质。

天天忙忙碌碌,终日沉溺于事务,我们常常因此忘记了反省,这样的生活无从提高我们的人格。必须有严格的自我反省,才会促使我们变得高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20990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9
下一篇2023-11-09

随机推荐

  • 后的套盒哪个系列的最好?有什么区别吗?

    在韩妆界摸爬滚打多年,whoo的套盒也了解了不少。Whoo的套盒有很多系列,以天气丹,拱辰享,津率享三个系列为主推,在韩妆界是有很高的口碑的。下面我就来跟说说,这三个系列的区别在哪吧。1、天气丹天气丹这个系列的套盒主推的是修复肌肤,平衡脸部

    2024-04-15
    49300
  • 孕妇可以用精华液吗 孕妇可用精华液推荐

    精华液是必不可少的一样护肤产品,精华液有很好的护肤效果,很多人擦脸的时候都会使用精华液,孕妇护肤也是很重要的,孕期肌肤也需要护肤品的滋养。孕妇可以用精华液吗孕妇是可以用精华液的。最后孕妇在选择孕妇在选择精华液时,需要遵守的第一原则就

    2024-04-15
    52400
  • 汕尾十大装修公司排名汕尾哪家装修公司好

    房子到手后需要进行装修,很多业主忙于工作,没有时间装修,于是就选择把房子交给装修公司,为了让装修质量可靠,要选择一家口碑好的装修公司。那么,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汕尾十大装修公司排名,以及汕尾哪家装修公司好汕尾十大装修公司排名1、华美乐装饰公司

    2024-04-15
    30500
  • 妮维雅630为什么放那么多香精

    妮维雅630因为化妆品一般成分是化学物质不加香精不好闻。根据查询详细资料显示,妮维雅630淡斑焕白精华液揉开淡淡的香味,有人觉得味道不够高级,但是效果是很好的,油皮擦毫无压力,还有高渗透小分子玻尿酸帮助630更快的深入肌底,放大抑黑效果,想

    2024-04-15
    30700
  • 面膜代加工厂家

    1、济南博利医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主营产品:面膜,面膜加工,壳聚糖面膜代加工,械字号面膜加工,玻尿酸原液,霜膏,乳液等。地址:济南市历下区明湖路2号东湖大厦东座702室。成立时间:1998-07-15。2、广州寿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营产品:膏

    2024-04-15
    38600
  • 精华露和精华液的顺序 正确的护肤流程

    市面上各种各样的精华产品有着不同的护肤效果,精华露和精华液是两种不同种类的精华,无论是质地还是使用感方面都不同,使用顺序也不同。精华露和精华液的顺序精华露和精华液的使用顺序,一般是清爽的用在前,粘稠的用在后头。精华露和精华液其实都属

    2024-04-15
    35200
  • 佰草集的护肤品怎么样?

    佰草集适合什么年龄佰草集护肤品适合18-35岁年龄使用,它有新七白、御五行、新玉润、水凝悦泽、肌本清源、平衡、悦溢彩、太极、新恒美、润泽兰蕴美这些系列,每个系列适合的年龄段是不同的。如果有抗氧化抗皱和抗衰老功效的适合25岁以后用,美白和保湿

    2024-04-15
    291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