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章 历史人物 反面人物

姓章 历史人物 反面人物,第1张

  历史名人

  章 邯:秦朝将领。镇压陈胜、项梁起义军战功赫赫,后在巨鹿为项羽所败。不久投降项羽,被封为雍王,建都废丘(今陕西省兴平南)。前二零五年,被韩信击败后自杀。

  章 敦:字子厚(1035-1105),建州浦城(今福建省)人,北宋大臣。进士出身,曾被王安石派去处理少数民族问题。哲宗亲政后,被任为宰相,由于改变对西夏的政策,导致战争再起,与哲宗议立嗣问题时,认为徽宗轻佻不可立,又严厉打击守旧派。徽宗即位后,屡被贬黜。

  章 衡:章敦族侄,北宋大臣。仁宗年间高中状元,历经仁宗、神宗、哲宗三朝,久任地方官而频繁转换,其敢于指摘时弊,曾任赴辽使臣,其文韬武略令辽人惊叹。

  章 悦:北宋大臣。王安石实行新政,是宋代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而当时以博学善文见称的福建浦城才子章悦,就曾在这件大事中担任过重要的角色。

  章 鉴:隆兴府分宁(今江西省修水)人,南宋大臣。咸淳十年,累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其为人宽厚,凡事无所不可,人称“满朝欢”。居官清廉,家贫如洗。

  章 溢:浙江省龙泉人,明初大臣。与刘基、宋濂、叶琛并称四先生,为朱元璋所敬重。累官至御史中丞兼赞善大夫。

  章 潢:明代经学家,字本清,南昌人,庐山白鹿洞书院洞主、顺天府(今北京市)儒学训导。他品行高洁,学问也好,与利玛窦相识之后,时有往来。有一天,利玛窦生了病,但是来拜访他的朋友依旧络绎不绝,章潢眼见他应接不暇,对身体的康复不利,出于善意的关心,因此要利玛窦“告诉佣人对来访的客人就说我不在家”,利玛窦说:“我们一般不说假话,且不能撒谎。”此言一出,更是赢得了众多朋友对他的尊敬。

  章 镳:清代学者,章学诚之父。据《章氏遗书》载:“少孤,先祖遗书散失,家贫不能购书,则借读于人……孜孜不倦。”经过多年的苦学,终于考中了进士。然而,考中进士的章镳因为为人耿介,不善钻营,朝廷并未授予他一官半职。直到九年后的乾隆十六年(1751年),因朝廷同乡举荐,章镳才被授予湖北应城县县令,开始了他在应城、天门等地长达十年的为官、任教生涯。

  章 煦:钱塘(今浙江省杭州)人,清朝大臣。乾隆年间进士,历任内阁中书、陕甘学政、湖北布政使、湖北巡抚、礼部尚书等职。累官至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

  章 鋆:鄞县(今浙江省宁波)人,清代大臣、诗人。咸丰壬子恩科状元,累官至国子祭酒。著有《望云馆诗稿》等。

  章昭达:吴兴武康(今属浙江省)人,南朝陈将领。其心情严刻,善于将兵,因军功历任定州刺史、都督、镇军将军、车骑将军等职。

  章全益:唐代东蜀涪城人。他从小丧父,由哥哥章全启抚养。他母亲病了,章全启割下大腿上的肉给母亲吃,母亲的病果然好了。过后章全启出门旅游,死在旅店里。章全益感激哥哥的恩情,制作了丧服,又因为章全启曾割自己的肉给母亲吃,他便用火烧自己的手指,以重复体验哥哥的疼痛。他还用银字书写《法华经》一部,早晚阅读朗诵。领会其中的道理。后来他在成都的府楼巷,建造了一座房屋,里面设置一座炼丹的炉子。他不用仆人,独自住在这间屋子里,炼丹得钱。数目达到一两金子,便刻一座佛像。

  章成缅:字道正,章忠祥子,生、卒无考。唐代浙江省桐庐人,为富春(今浙江省杭州富阳市)章氏始祖。以孝行称,人称孝标先生。一日,游东节度李绅幕中,恰值天雪,兴而赋诗,为绅所赏。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举进士及第,授校书郎。唐文宗太和中(约831年左右),官唐山东南道从事,试大理评事,仕终秘书正字。著有诗集《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章得象:浦城(今属福建省)人,章仔钧玄孙,北宋大臣。进士出身,仁宗时任相八年,对于宗党亲戚一概不用,而对范仲淹等推行的改革持缄默态度,以至无所建树。

  章卿孙:元代蜀人,本姓刘氏。幼为章提刑养子,遂姓章。与母富氏相失三十八年,辗转遍访于江西诸郡,迎归养之。

  章学诚:字实斋(1738-1801),会稽(今浙江省绍兴)人,清朝著名思想家、史学理论家、方志学家。乾隆进士,曾官国子监典籍,主讲定州定武、保定莲池、归德文正等书院。后人湖广总督毕沅幕府,协助编纂《续资治通鉴》等书。著有《文史通义》、《史籍考》等。

  章炳麟:号太炎,浙江省余杭人,近代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和学者。曾参加维新运动,二次革命和护法运动。并参与组建光复会,后参加同盟会。其对中国近代哲学、文学、历史学和语言学均有较高造诣。有《章氏丛书》、《章书丛书续编》、《章氏丛书三编》等。

  章士钊:湖南省长沙人,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学者。早期办报鼓吹革命,与黄兴组建华兴会。后参加二次革命、护国、护法运动。曾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司法总长等职。解放后任文史馆馆长、全国政协委员。有《甲寅杂志存稿》、《名家小说》、《逻辑指要》等。

  章孝慈:浙江省奉化人,蒋经国之子,章孝严孪生兄弟。不到半年,其母章亚若早逝,由外婆抚养。为了不损害蒋家的名声,章氏兄弟未能正式进入蒋家,姓氏只能冠以母姓。虽不能姓蒋,但蒋介石却亲赐名孝严、孝慈,排在第三代“孝”字辈中。1994年10月,章孝慈在回大陆参加学术讨论会时,不幸突发脑溢血,于1995年在台北病逝。1997年,时任台湾“外交部长”的章孝严收到了浙江老家三位蒋家族长给他的联名信,承认他和章孝慈是蒋氏后代。但是,章孝慈已不在人间,成为遗憾。

  章孝严:浙江省奉化人,生于广西桂林,蒋经国之子。1949年被携渡海赴台,定居于新竹。东吴大学外文系毕业,派往"国防部政治作战总队"任政战预备官。退役后执教于虎尾中学。1968年通过“外交领事人员乙等特种考试”,进入“外交部”。一年后赴法国鲁汶大学进修法文,回台后,供职于"外交部"档案资料室,历任科员、驻美“大使馆”秘书。1977年调任“北美司第一科”科长,1978年通过“外交领事人员甲等特考”,任“外交部”专门委员。1979年升任“北美司”副司长暨“北美事务协调委员会”副秘书长,1982年擢升为司长,4年后又擢“外交部”常务次长。1989年12月调派国民党中央海外工作会主任,兼《中外画刊》发行人,推动海外党务。任内,国民党旅美党员成立“海外兴中会”,1990年8月重返“外交部”,任政务次长。1993年3月调任“侨务委员会”委员长。国民党十三届中央委员。

  反面人物:章宗祥,浙江吴兴人,字仲和。因其出卖国家主权,向日大量借款,签订众多损害了中国的权益和民族尊严的卖国条约而被视为汉奸,在“五四”运动中成为广大学生要求严惩的三大卖国贼之一。1928年后长期居住青岛,在抗日战争期间,于1942年3月始,再次充任日伪汉奸角色。

第一百一十九章神识苏醒

这生物,是空间裂缝内特有的一种神秘物种,它吞噬一切物质,无论是尸体、法宝,还是灵魂。在他整个身子扑向光点的瞬间,他忽然尖叫起来,想要挣扎逃跑,但几乎就是一刹那,他的身子立刻被光点吸入,转眼间就消失无影,只留下那具庞大的躯体,飘在半空一动不动。吸收了那生物之后,光点渐渐亮了起来,其内的那图灵魂之火,也变得略有旺盛。在这一刻,王林,苏醒了。准确的说,是他的灵魂,苏醒了。在他苏醒的一瞬间,他没有任何的意识,只是一团灵魂之火,一种很“冷”的感觉,从王林的神识中传来。这时,在他的神识中,身边有一个很大的火源,这火源尽管散发着阵阵邪恶的气息,但王林没有任何犹豫,扑了过去。只见那光点,唰的一下,从巨人尸体的额头,钻了进去,慢慢的平静下来。被一团可以说是魔火的物质包围,王林的神识,渐渐的不再有了冷的感觉,慢慢的归于平静。时间再次慢慢度过,这一次要比之前更加漫长,在这漫长的岁月里,王林藏身的那具尸体,一直在虚无中慢慢的飘荡。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有王林神识寄身的原因,无数只之前那种烟丝状的生物,在四周化形而出,飞蛾扑火般吞噬而来,但最终,一个个均都是被王林吸收,他的神识,越来越壮大,灵魂之火,也越来越旺盛。越是如此,就越有更多的生物,从虚无中出现,疯狂的向这里扑来,王林不知道,在那些生物眼中,王林寄身的尸体,就仿佛是一个巨大的发光体,在这黑暗的世界里,异常的明亮。王林不知道时间具体过了多久,他自从清醒后,就一直在浑浑噩噩,他只记得自己已经吞噬了数之不尽的生物,每吞噬一个,他就感觉神识更加清晰一分。终于在有一天,王林想起了自己出生的一幕,想起了十六年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时光,想起了恒岳派的曰子最终,他想起了藤化元。一股悲哀,在他的神识之中波动,转眼间,他明白了事情的一切,司徒南在最后的关头,冒险救下了他,并且把他带入到域外战场,来到了空间裂缝。在进入空间裂缝的瞬间,天逆珠子,忽然发生了一些古怪的改变,准确的说,它消失了,消失的无影无踪。但王林此时却能清晰的感觉到,天逆珠子并没有消失,而是以一种他不能理解的方式,融入到王林的灵魂之中,甚至可以说,天逆珠子融化了,与王林的灵魂,交融在一起。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那些强大的神秘物种,才会被他一一吞噬。司徒南,并没有死,而是陷入到永久的沉睡之中,他在沉睡前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把王林父母的魂魄,包裹在他的元婴之中,一起陷入沉睡。王林的父母,不是修道之人,不可能有机会复活或者夺舍,这点王林知道,他只是想把父母的魂魄留在身边,不愿让他们魂飞魄散。在他恢复了全部记忆后,他发现,自己的神识,已经极为庞大,巨人的尸体,似乎有些承受不住,开始了崩溃。无奈之下,王林神识一动,从巨人的尸体上离开,那种冷的感觉,再次出现,他飘荡在虚无之中,寻找下一个寄身的尸体。这一过程,持续了许久,王林在虚无之中,每寻到一具尸体,他都会寄身其内,同样的,那些神秘的物种,依然还是不断地向他扑来,被他吞噬。他的神识更加的壮大,渐渐白勺,吞噬那强大的物种,几乎成为了王林的一种习惯,他慢慢的由被动吞噬,变成了主动出击。亦或者说,王林在这里,待了太久了,久到他已经把自己的记忆,搜索了无数遍,他甚至针对自己以前做过的每一件事,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连分析都进行完了,他实在无事可做,忽然想起曾经得到了那本阵法书。他立刻回忆那书上的内容,开始不断地推演。一直到那书的基础阵法都被他彻底的推算完,他再次陷入了无事可做的地步。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形、音、义的字典,是我们掌握古代汉语不可缺少的一部重要工具书。但没必要通读你有时间最好是通读《古文观止》,学习《古代汉语》,如果真的觉得国学差,先读点入门的书如《读古文入门(古典文学知识入门)》、 《文言津逮》、 《文言和白话 》等书都写的比较好后面是我在网上看到的一篇文章,贴在后面。作为了解看下还是可以。但我们不是作学问,读多读少,读些什么不要太刻意。只要每天坚持看一会都有所收益。文章太长,发不上来,我把后面内容剪了点到前面。删掉了一部分。你在网上查查,国学论坛应该有。祝你成功!!!

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梁启超)

这是梁启超写的今再为拟一真正之最低限度如下:

《四书》、《易经》、《书经》、《诗经》、《礼记》、《左传》、《老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战国策》、《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或《通鉴纪事本末》)、《宋元明史纪事本末》、《楚辞》、《文选》、《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

《说文解字》段玉栽注的版本比较好。

梁启超

两月前清华周刊记者以此题相属,蹉跎久未报命。顷独居翠微山中,行箧无一书,而记者督责甚急,乃竭三日之力,专凭忆想所及草斯篇,漏略自所不免,且容有并书名篇名亦忆错误者,他日更当补正也。

中华民国十二年四月二十六日启超作于碧摩岩翠山房

甲、修养应用及思想史关系书类

《论语》 《孟子

《论语》为二千来国人思想之总源泉,《孟子》自宋以后势力亦与相埒,此二书可谓国人内的外的生活之支配者,故吾希望学者熟读成诵,即不能,亦须翻阅多次,务略举其辞,或摘记其身心践履之言以资修养。

《论语》、《孟子》之文,并不艰深,宜专读正文,有不解处,方看注释。注释之书,朱熹《四书集注》,为其生平极矜慎之作,可读,但其中有随入宋儒理障处,宜分别观之。清儒注本,《论语》则有戴望《论语》注,《孟子》则有焦循《孟子》正义最善。戴氏服膺颜习斋之学,最重实践,所注似近孔门真际,其训诂亦多较朱注为优,其书简洁易读。焦氏服膺戴东原之学,其孟子正义在清儒诸经新疏中为最佳本,但文颇繁,宜备置案头,遇不解时,或有所感时,则取供参考。

戴震《孟子字义疏证》,乃戴氏一家哲学,并非专为注释《孟子》而作,但其书极精辟,学者终需一读,最好是于读《孟子》时并读之,既知戴学纲领,亦可以助读《孟子》之兴味。

焦循《论语通释》,乃摹仿《孟子字义疏证》而作,将全部《论语》拆散,标准重要诸义,如言仁,言忠恕……等,列为若干目,通观而总诠之可称治《论语》之一良法且可应用其法以治他书。

右两书篇页皆甚少,易读。

陈沣《东塾读书记》中读《孟子》之卷,取《孟子》学说分项爬疏,最为精切,其书不过二三十页,宜一读以观前辈治学方法,且于修养亦有益。

《易经》

此书为孔子以前之哲学书,孔子为之注解,虽奥衍难究,然总须一读。吾希望学者将《系辞传》、《文言传》熟读成诵,其卦象传六十四条,则用别纸钞出,随时省览。

后世说《易》者言人人殊,为修养有益起见,则程颐之《程氏易传》差可读。

说《易》最近真者,吾独推焦循,其的著《雕菰楼易学》三书(《易通释》、《易图略》、《易章句》)皆称精诣,学者如欲深通此经,可取读之,否则可以不必。

《礼记》

此书战国及西汉之“儒家言”丛编,内中有极精纯者,亦有极破碎者,吾希望学者将《中庸》、《大学》、《礼运》、《乐记》四篇熟读成诵,《曲礼》、《王制》、《檀弓》、《礼器》、《学记》、《坊记》、《表记》、《缁衣》、《儒行》、《大傅》、《祭义》、《祭法》、《乡饮酒义》诸篇 ,多游览数次,且摘录其精要语。

若欲看注解,可看《十三经注疏》内郑注孔疏。《孝经》之性质与《礼记》同,可当《礼记》之一篇读。

《老子》

道家最精要之书,希望学者将此区区五千言熟读成诵。

注释书未有极当意者,专读白文自行寻索为妙。

《墨子》

孔墨在先秦时,两圣并称,故此书非读不可,除《备城门》以下各篇外,余篇皆宜精读。

注释书以孙诒让《墨子间诂》为最善,读《墨子》宜照读此本。

《经》上、下,《经说》上、下四篇,有张惠言《墨子经说解》及梁启超《墨经》两书可参观,但皆有未精惬处,《小取》篇有胡适新诂可参观。

梁启超《墨子学案》属通释体裁,可参观助兴味,但其书为临时讲义,殊未精审。

《庄子》

内篇七篇及杂篇中之《天下篇》最当精读。

注释有郭庆藩之《庄子集释》差可。

《荀子》

《解蔽》、《正名》、《天论》、《正论》、《性恶》、《礼论》、《乐论》诸篇最当精读,余亦须全部游览。

注释书王先谦《荀子注》甚善。

《尹文子》 《慎子》 《公孙龙子》

今存者皆非完书,但三子皆为先秦大哲,虽断简亦宜一读,篇帙甚少,不费力也。《分孙龙子》之真伪,尚有问题。

三书皆无善注,《尹文子》、《慎子》易解。

《韩非子》

法家言之精华,须全部游览(其特别应精读之诸篇,因手边无原书,?举恐遗漏,他日补列)。

注释书王先谦《韩非子集释》差可。

《管子》

战国末年人所集著者,性质颇杂驳,然古代各家学说存其是者颇多,宜一游览。

注释书戴望《管子校正》甚好。

《吕氏春秋》

此为中国最古之类书,先秦学说存其中者颇多,宜游览。

《淮南子》

此为秦汉间道家言荟萃之书,宜稍精读。

注释书闻有刘文典《淮南鸿烈集解》颇好。

《春秋繁露》

此为西汉儒家代表的著作,宜稍精读。

注释书有苏舆《春秋繁露义证》颇好。

康有为之《春秋董氏学》,为通释体裁,家参看。

《盐铁论》

此书为汉代儒家法家对于政治问题对垒抗辩之书,宜游览。

《论衡》

此书为汉代怀疑派哲学,宜游览。

《抱朴子》

此书为晋以后道家言代表作品,宜游览。

《列子》

晋人伪书,可作魏晋部玄学书读。

右所列为汉晋以前思想界之重要著作,六朝隋唐间思想界著光采者为佛学其书目当别述之。以下举宋以后学术之代表书,但为一般学者节啬精力计,不愿多举也。

《近思录》 朱熹著,江永注

读此书可见程朱一派之理学,其内容何如。

《朱子所谱•朱子论学要语》 王懋竑著

此书叙述朱学全面目最精要,有条理。

若欲研究程朱学派,宜读《二程遗书》及《朱子语类》,非专门斯业者可置之。

南宋时与朱学对峙者尚有李东莱之文献学一派,陈龙川、叶水心之功利主义一派,及陆象山之心学一派,欲知其详,宜读各人专集;若观大略,可求诸《宋元学案》中。

《传习录》 王守仁语徐爰、钱洪德等记

读此可知王学梗概。欲知其详,宜读《王文成公全书》。因阳明以知行合一为教,要合观学问事功,方能看出其全部人格,而其事功之经过,具见集中各文,故阳明集之重要,过于朱、陆诸集。

《明儒学案》 黄宗羲著

《宋元学案》

黄宗羲初稿,全祖望、王梓材两次续成此二书为宋元明三朝理学之总记录,实为创作的学术史。《明儒学案》中姚江、江右、王门、泰州、东林、戢山诸案最精善。《宋元学案》中象山案最精善;横渠、二程、东莱、龙川、水心诸案亦好;晦翁案不甚好;百源(邵雄)、涑水(司马光)诸案,失之太繁,反不见其真相;末附荆公(王安石)新学略最坏,因有门户之见,故为排斥。欲知荆公学术,宜看《王临川集》。

此二书卷帙虽繁,吾总望学者择要游览,因其为六百年间学术之总汇,影响于近代甚深,且汇诸家为一编,读之不甚费力也。

清代学术史,可惜尚无此等佳著。唐鉴之《国朝案小识》,以清代最不振之程朱学派为立脚点,偏狭固陋,万不可读;江藩之《国朝汉学师承记》、《国朝宋学渊源记》,亦学案体裁,较好,但江氏常识亦凡庸,殊不能叙出各家独到之处,万不得已,姑以备参考而已。启超方有事于《清儒学案》,汗青尚无期也。

《日知录》、《亭林文集》 顾炎武著

顾亭林为清学开山第一人,其精力集注于《日知录》,宜一游览。读文集中各信札,可见其立身治学大概。

《明夷待访录》 黄宗羲著

黄梨洲为清初大师之一,其最大贡献在两学案,此小册可见其政治思想之大概。

《思问录》 王夫之著

王船山为清初大师之一,非通观全书,不能见其精深博大,但卷帙太繁,非别为系统的整理,则学者不能读,聊举此书发凡,实不足以代表其学问之全部也。

《颜氏学记》 戴望编

颜习斋为清初大师之一,戴氏所编学记,颇能传其真。徐世昌之《颜李学》亦可供参考,但其所集《习斋语要》、《恕谷(李塨)语要》将攻击宋儒语多不录,稍失其真。

顾、黄、王、颜四先生之学术,为学者所必须知,然其著述皆浩博,或散佚,不易寻?,启超行将为系统的整理记述,以饷学者。

《东原集》 戴震著

《雕菰楼集》 焦循著

戴东原、焦里堂为清代经师中有清深之哲学思想者,读其集可知其学,并知其治学方法。

启超所拟著之《清儒学案》,东原、里堂学两案,正在属稿中。

《文史通义》 章学诚著

此书虽以文史标题,实多论学术流别,宜一读。

胡适著《章实斋年谱》,可供参考。

《大同书》 康有为著

南海先生独创之思想在此书,曾刊于《不忍杂志》中。

《国故论衡》 章炳麟著

可见章太炎思想之一斑。其详当读章氏丛书。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梁漱冥著

有偏宕处,亦有独到处。

《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 胡适著

《先秦政治思想史》 梁启超著

将读先秦经部、子部书,宜鸹读此两书,可引起兴味,并启发自己之判断力。

《清代学术概论》 梁启超著

欲略知清代学风,宜读此书。

乙、政治史及其他文献学书类

《尚书》

内中惟二十八篇是真,书宜精读,但其文佶屈赘牙,不能成诵亦无妨。余篇属晋人伪撰,一游览便足(真伪篇目,看启超所著《古书之真伪及其年代》,日内当出版)。

此书非看注释不能解,注释书以孙星衍之《尚书今古文注疏》为最好。

《逸周书》

此书真伪参半,宜一游览。

注释书有朱右曾《逸周书集训校释》颇好。

《竹书纪年》

此书现通行者为元、明人伪撰。其古本,清儒辑出者数家,王国维所辑最善。

《国语》 《春秋左氏传》

此两书或本为一书,由西汉人析出,宜合读之。《左传》宜选出若干篇熟读成诵,于学文甚有益。

读《左传》宜参观顾栋高《春秋大事表》,可以得治学方法。

《战国策》

宜选出若干篇熟读,于学文有益。

《周礼》

此书西汉末晚出,何时代人所撰,尚难断定,惟书中制度,当有一部分为周代之旧,其余亦战国秦汉间学者理想的产物,故总宜一读。

注释书有孙诒让《周礼正义》最善。

《考信录》 崔述著

此书考证三代史事实最谨严,宜一游览,以为治古史这标准。

《资治通鉴》

此为编年政治史最有价值之作品,虽卷帙稍繁,总希望学者能全部精读一过。

若苦干燥无味,不妨仿《春秋大事表》之例,自立若干门类,标治摘记作将来著述资料(吾少时曾用此法,虽无成书,然增长兴味不少)。

王船山《读通鉴论》,批评眼光,颇异俗流,读通鉴时取以并读,亦助兴之一法。

《续资治通鉴》 毕沅著

此书价值远在司马原著之下,自无待言,无视彼更优者,姑以备数耳。

或不读正《资治通鉴》而读《九种纪事本末》,亦可,要之非此则彼,必须有一书经目者。

《文献通考》 《续文献通考》 《皇朝文献通考》

三书卷帙浩繁,今为学者摘其要目:《田赋考》、《户口考》、《职役考》、《市籴考》、《征榷考》、《国用考》、《钱币考》、《兵考》、《刑考》、《经籍考》、《四裔考》,必不读;《王礼考》、《封建考》、《象纬考》,绝对不必读;其余或读或不读随人(手边无原书,不能具记其目,有漏略当校补)。

各人宜因其所嗜,择类读之。例如欲研究经济史、财政史者,则读前七才考。余仿此。

《马氏文献通考》本依仿杜氏《通典》而作。若尊创作,应《通典》。今舍彼取此者,取其资料较丰富耳。吾辈读旧史,所贵者惟在原料炉锤组织,当求之在我也。

《两汉会要》、《唐会要》、《五代会要》,可与《通考》合读。

《通志二十略》

郑渔仲史识、史才皆迈寻常。《通志》全书卷帙繁,不必读,二十略则其精神所聚,必须游览,其中与《通考》门类同者或可省。最要者,《氏族略》、《六书略》、《七音略》、《校雠略》等篇。

《二十四史》

《通鉴》、《通考》,已浩无涯涘更语及彪大之《二十四史》,学者几何不望而却走?然而《二十四史》终不可不读,其故有二:(一)现在既无满意之通史,不读《二十四史》,无以知先民活动之遗迹;(二)假令虽有佳的通史出现,然其书自有别裁。《二十四史》之原料,终不能全行收入,以故《二十四史》终久仍为国民应读之书。

书既应读,而又浩瀚难读,则如之何,吾今试为学者拟摘读之法数条。

一曰就书而摘。《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俗称四史,其书皆大史学家一手著连,体例精严,且时代近古,向来学人诵习者众在学界之势力与六经诸子埒,吾辈为常识计,非一读不可。吾常希望学者将此四史之列传,全体游览一过,仍摘出若干篇稍为熟读,以资学文之助,因四史中佳文最多也(若欲吾举其目亦可,但手边无原书,当以异日)。四史之外,则《明史》共认为官修书中之最佳者,且时代最近,亦宜稍为详读。

二曰就事分类而摘读志。例如欲研究经济史、财政史,则读《平准书》、《食货志》;欲研究音乐,则读《乐书》、《乐志》;欲研究兵制,则读《兵志》;欲研究学术史,则读《艺文志》、《经籍志》,附以《儒林传》;欲研究宗教史,则读《北魏书•释老志》(可惜他史无之)。每研究一门,则通各史此门之志而读之,且与《文献通考》之此门合读。当其读时,必往往发现许多资料散见于各传者,随即跟踪调查其传以读之,如此引申触类,渐渐便能成为经济史、宗教史……等等之长编,将来荟萃而整理之,便成著述矣。

三曰就人分类而摘读传。读名人传记,最能激发人志气且,于应事接物之智慧,增长不少,古人所以贵读史者以此。全史各传既不能遍读(且亦不必),则宜择伟大人物之传读之,每史亦不过二三十篇耳。此外又可就其所欲研究者而择读,如欲研究学术史,则读《儒林传》及其他学者之专传;欲研究文学史,则读《文苑传》及其他文学家之专传。用此法读去,恐之患其少,不患其多矣。

又各史之《外国传》、《蛮夷传》、《土司传》等,包含种族史及社会学之原料最多,极有趣,吾深望学者一读之。

《廿二史札记》 赵翼著

学者读正史之前,吾劝其一游览此书。记称“属辞比事《春秋》之教”,此书深进“比事”之决,每一个题目之下,其资料皆从几十篇传中,零零碎碎觅出,如采花成蜜。学者能用其法以读史,便可养成著术能力(内中校勘文学异同之部约占三分一,不读亦可)。

《圣武记》 魏源著

《国朝先正事略》 李元度著

清朝一代史迹,至今尚无一完书可读,最为遗憾,姑举此二书充数。魏默深有良史之才,《圣武记》为纪事本末体裁,叙述绥服蒙古、勘定金川、抚循西藏……诸役,于一事之原因结果及其中间进行之次序,若指诸掌,实罕见之名著也。李次青之《先正事略》,道光以前人物略具,文亦有法度,宜一游览,以知最近二三百年史迹大概。

日本人稻叶君山所著《清朝全史》尚可读(有译本)。

《读史方舆纪要》 顾祖禹著

此为最有组织的地理书,其特长在专论形势,以地哉为经,以史迹为纬,读之不感干燥。此书卷帙虽多,专读其叙论(至各府止),亦不甚费力,且可引起地理学兴味。

《史通》 刘知几著

此书论作史方法,颇多特识,宜游览。章氏《文史通义》,性质略同,范围较广,已见前。

《中国历史研究法》 梁启超著

读之可增史不兴味,且知治史方法。

丙、韵文书类

《诗经》

希望学者能全部熟读成诵,即不尔,亦须一大部分能其词。注释书,陈奂《诗毛氏传疏》最善。

《楚辞》

屈、宋作宜熟读,能成诵最佳,其余可不读。注释书,朱熹《楚辞集注》较可。

《文选》

择读。

《乐府诗集》 郭茂倩编

专读其中不知作者姓名之汉古辞,以见魏六朝乐府风格,其他不必读。

魏晋六朝人诗宜读以下各家:

曹子建 阮嗣宗 陶渊明 谢康乐 鲍明远 谢玄晖

无单行集者,可用张淳《汉魏百三家集本》,或王闓运《五代诗选本》。

《李太白集》 《杜工部集》 《王右丞集》 《孟襄阳集》 《韦苏州集》 《高常侍集》 《韩昌黎集》 《柳河东集》 《白香山集》 《李义山集》 《王临川集》(诗宜用李璧注本) 《苏东坡集》 《元遗山集》 《陆放翁集》

以上唐宋人诗文集

《唐百家诗选》 王安石选

《宋诗钞》 吕留良钞

以上唐宋诗选本

《清真词》(周美成) 《醉翁琴趣》(欧阳修) 《东坡乐府》(苏轼) 《屯田集》(柳永) 《淮海词》(秦观) 《樵歌》(朱敦儒) 《稼轩词》(辛弃疾) 《后村词》(刘克庄) 《石道人歌曲》(姜夔) 《碧山词》(王沂孙) 《梦窗词》(吴文英)

以上宋人词集

《西厢记》 《琵琶记》 《牡丹亭》 《桃花扇》《长生殿》

以上元明清人曲本

本门所列书,专资学者课余讽诵,陶写情趣之用既非为文学专家说法,尢非为治文学史者说法,故不曰文学类,而曰文类。文学范围,最少应包含古文(骈散文)及小说。吾以为苟非欲作文学专家,则无专读小说这必要;至于古文,本不必别学,吾辈总须读周秦诸子、《左传》、《国策》、四史、《通鉴》及其关于思想、关于记载之著作,苟能多读,自能属文,何必格外标举一种,名曰古文耶?故专以文鸣之文集不复录(其余学问有关系之文集,散见各门)。《文选》及韩、柳、王集聊附见耳。学者如必欲就文求文,无已,则姚鼐之《古文辞类纂》、李兆洛之《骈体文钞》、曾国藩之《经史百家杂钞》可用也。

清人不以韵文见长,故除曲本数部外,其余诗词皆不复列举,无已,则于最初期与最末期各举诗词家一人:吴伟业之《梅村诗集》与黄尊宪之《人境庐诗集》、成德之《饮水词》与文焯之《樵风乐府》也。

丁、小学书及文法类书

《说文解字注》 段玉裁著

《说文通训定声》 朱骏声著

《说文释例》 王筠著

段著为《说文》正著,朱注明音与义之关系,王著为《说文》通释,读此三书,略可通《说文》矣。

《经传释词》 王引之著

《古书疑义举例》 俞樾著

《文通》 马建忠著

读此三书,可知古人语法文法。

《经籍纂诂》 阮元著

此书汇集各字之义训,宜置备检查。

文字音韵,为清儒最擅之学,佳书林立,此仅举入门最要之数种,若非有志研究斯学者,并此诸书不读亦无妨也。

戊、随意涉览书类

学问固贵专精,又须博览以辅之。况学者读书尚少时,不甚自知其性所近者为何。随意涉览,初时并无目的,不期而引起问题,发生兴趣,从此向某方面深造研究,遂成绝业者,往往而有也。吾固杂举有用或有趣之各书,供学者自由翻阅之娱乐。

读此者不必顺叶次,亦不必求终卷者(各书亦随忆想所及杂举,无复诠次)。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清乾隆间四库馆,董其事者皆一时大学者,故所作提要,最称精审,读之可略见各书内容(中多偏至语自亦不能免)。宜先读各部类之叙录,其各书条下则随意抽阅。

有所谓存目者,其书被屏,不收入四库者也,内中颇有怪书,宜稍注意读之。

《世说新语》

将晋人谈玄语分类纂录,语多隽妙,课余暑假之良伴侣。

《水经注》 郦道元撰,戴震校

六朝人地理专书,但多描风景,记古迹,文辞华妙,学作小品文最适用。

《文心雕龙》 刘勰撰

六朝人论文书,论多精到,文亦雅丽。

《大唐三藏慈恩法师传》 慧立撰

此为玄奘法师详传。玄藏为第一位留学生,为大思想家,读之可以增第志气。

《徐霞客游记》

霞客晚明人,实一大探险家,其书极有趣。

《梦溪笔谈》 沈括

宋人笔记中含有科学思想者。

《困学纪闻》 王应麟撰,阎若璩注

宋人始为考证学者,顾亭林《日知录》颇仿其体。

《通艺录》 程瑶田撰

清代考证家之博物书。

《癸巳类稿》 俞正燮撰

多为经学以外之考证,如考棉花来历,考妇人缠足历史,辑李易安事迹等;又多新颖之论,如论妒非妇人恶德等。

《东塾读书记》 陈沣撰

此书仅五册,十余年乃成,盖合数十条笔记之长编,乃成一条笔记之定稿,用力最为精苦,读之可识搜集资料,及驾驭资料之方法。书中《论郑学》、《论朱学》、《论诸子》、《论三国》诸卷最善。

《庸盦笔记》 薛福成

多记清咸丰、同治间掌故。

《张太岳集》 张居正

江陵为明名相,其信札益人神智,文章亦美。

《王心斋先生全书》 王艮

吾常名心斋为平民的理学家,其人有生气。

《朱舜水遗集》 朱之瑜

舜水为日本文化之开辟人,惟一之国学输出者,读之可见其人格。

《李恕谷文集》 李塨

恕谷为习斋门下健将,其文劲达。

《鲒琦亭集》 全祖望

集中记晚明掌故甚多。

《潜研堂集》 钱大昕

竹汀在清儒中最博洽者,其对伦理问题,亦颇有新论。

《述学》 汪中

容甫为治诸子学之先登者,其文格在汉晋间,极遒美。

《洪北江集》 洪亮吉

北江之学,长于地理,其小品骈体文,描写景物,美不可言。

《定盦文集》 龚自珍

吾少时心醉此集,今颇厌之。

《曾文正公全集》 曾国藩

《胡文忠公集》 胡林翼

右二集信札最可读,读之见其治事条理及朋友风义。曾涤生文章尤美。桐城派之大成。

《苕溪渔隐丛话》 胡仔

丛话中资料颇丰富。

《词苑丛谈》 徐钪(?)

惟一之词话,颇有趣。

《语石》 叶昌炽

以科学方法治金石学,极有价值。

《书林清话》 叶德辉

论列书源流及藏书掌故,甚好。

《广艺舟双辑》 康有为

论写定字,极精博,文章极美。

《剧说》 焦循

《宋元戏曲史》 王国维

二书论戏剧,极好。

即谓之涉览,自然无书不可涉,无书不可览,本不能胪举书目,若举之非累数十纸不可。右所列不伦不类之寥寥十余种,随杂忆所及当坐谭耳,若绳经义例,则笑绝冠缨矣。

附录一 最低限度之必读书目

右所列五项,倘能依法读之,则国学根柢略立,可以为将来大成之基矣。惟青年学生校课既繁,所治专门别有在,恐仍不能人人按表而读。

梁启超推荐国学书目

  

  甲、修养应用及思想史关系书类

  《论语》 《孟子》

  《论语》为二千来国人思想之总源泉,《孟子》自宋以后势力亦与相埒,此二书可谓国人内的外的生活之支配者,故吾希望学者熟读成诵,即不能,亦须翻阅多次,务略举其辞,或摘记其身心践履之言以资修养。

   《论语》、《孟子》之文,并不艰深,宜专读正文,有不解处,方看注释。注释之书,朱熹《四书集注》,为其生平极矜慎之作,可读,但其中有随入宋儒理障处,宜分别观之。

  清儒注本,《论语》则有戴望《论语》注,《孟子》则有焦循《孟子》正义最善。戴氏服膺颜习斋之学,最重实践,所注似近孔门真际,其训诂亦多较朱注为优,其书简洁易读。

  焦氏服膺戴东原之学,其孟子正义在清儒诸经新疏中为最佳本,但文颇繁,宜备置案头,遇不解时,或有所感时,则取供参考。

  戴震《孟子字义疏证》,乃戴氏一家哲学,并非专为注释《孟子》而作,但其书极精辟,学者终需一读,最好是于读《孟子》时并读之,既知戴学纲领,亦可以助读《孟子》之兴味。

   焦循《论语通释》,乃摹仿《孟子字义疏证》而作,将全部《论语》拆散,标准重要诸义,如言仁,言忠恕……等,列为若干目,通观而总诠之可称治《论语》之一良法且可应用其法以治他书。

   右两书篇页皆甚少,易读。

  陈沣《东塾读书记》中读《孟子》之卷,取《孟子》学说分项爬疏,最为精切,其书不过二三十页,宜一读以观前辈治学方法,且于修养亦有益。

  

  《易经》

  此书为孔子以前之哲学书,孔子为之注解,虽奥衍难究,然总须一读。吾希望学者将《系辞传》、《文言传》熟读成诵,其卦象传六十四条,则用别纸钞出,随时省览。

  后世说《易》者言人人殊,为修养有益起见,则程颐之《程氏易传》差可读。

  说《易》最近真者,吾独推焦循,其的著《雕菰楼易学》三书(《易通释》、《易图略》、《易章句》)皆称精诣,学者如欲深通此经,可取读之,否则可以不必。

  

  《礼记》

  此书战国及西汉之“儒家言”丛编,内中有极精纯者,亦有极破碎者,吾希望学者将《中庸》、《大学》、《礼运》、《乐记》四篇熟读成诵,《曲礼》、《王制》、《檀弓》、《礼器》、《学记》、《坊记》、《表记》、《缁衣》、《儒行》、《大傅》、《祭义》、《祭法》、《乡饮酒义》诸篇 ,多游览数次,且摘录其精要语。

   若欲看注解,可看《十三经注疏》内郑注孔疏。《孝经》之性质与《礼记》同,可当《礼记》之一篇读。

  

  《老子》

  道家最精要之书,希望学者将此区区五千言熟读成诵。

  注释书未有极当意者,专读白文自行寻索为妙。

  

  

  《墨子》

  孔墨在先秦时,两圣并称,故此书非读不可,除《备城门》以下各篇外,余篇皆宜精读。

  

  注释书以孙诒让《墨子间诂》为最善,读《墨子》宜照读此本。

  

  《经》上、下,《经说》上、下四篇,有张惠言《墨子经说解》及梁启超《墨经》两书可参观,但皆有未精惬处,《小取》篇有胡适新诂可参观。

  梁启超《墨子学案》属通释体裁,可参观助兴味,但其书为临时讲义,殊未精审。

  

  《庄子》

  内篇七篇及杂篇中之《天下篇》最当精读。

  注释有郭庆藩之《庄子集释》差可。

  

  《荀子》

  《解蔽》、《正名》、《天论》、《正论》、《性恶》、《礼论》、《乐论》诸篇最当精读,余亦须全部游览。

  

  注释书王先谦《荀子注》甚善。

  

  《尹文子》 《慎子》 《公孙龙子》

  今存者皆非完书,但三子皆为先秦大哲,虽断简亦宜一读,篇帙甚少,不费力也。《分孙龙子》之真伪,尚有问题。

  三书皆无善注,《尹文子》、《慎子》易解。

  

  《韩非子》

  法家言之精华,须全部游览(其特别应精读之诸篇,因手边无原书,?举恐遗漏,他日补列)。

  注释书王先谦《韩非子集释》差可。

  

  《管子》

  战国末年人所集著者,性质颇杂驳,然古代各家学说存其是者颇多,宜一游览。

  

  注释书戴望《管子校正》甚好。

  

  《吕氏春秋》

  此为中国最古之类书,先秦学说存其中者颇多,宜游览。

  

  《淮南子》

  此为秦汉间道家言荟萃之书,宜稍精读。

  注释书闻有刘文典《淮南鸿烈集解》颇好。

  

  《春秋繁露》

  此为西汉儒家代表的著作,宜稍精读。

  注释书有苏舆《春秋繁露义证》颇好。

  康有为之《春秋董氏学》,为通释体裁,家参看。

  

  《盐铁论》

  此书为汉代儒家法家对于政治问题对垒抗辩之书,宜游览。

  

  《论衡》

  此书为汉代怀疑派哲学,宜游览。

  

  《抱朴子》

  此书为晋以后道家言代表作品,宜游览。

  

  《列子》

  晋人伪书,可作魏晋部玄学书读。

  

  右所列为汉晋以前思想界之重要著作,六朝隋唐间思想界著光采者为佛学其书目当别述之。以下举宋以后学术之代表书,但为一般学者节啬精力计,不愿多举也。

  

  《近思录》 朱熹著,江永注

  读此书可见程朱一派之理学,其内容何如。

  

  《朱子所谱"朱子论学要语》 王懋竑著

  此书叙述朱学全面目最精要,有条理。

  若欲研究程朱学派,宜读《二程遗书》及《朱子语类》,非专门斯业者可置之。南宋时与朱学对峙者尚有李东莱之文献学一派,陈龙川、叶水心之功利主义一派,及陆象山之心学一派,欲知其详,宜读各人专集;若观大略,可求诸《宋元学案》中。

  

  《传习录》 王守仁语徐爰、钱洪德等记

  读此可知王学梗概。欲知其详,宜读《王文成公全书》。因阳明以知行合一为教,要合观学问事功,方能看出其全部人格,而其事功之经过,具见集中各文,故阳明集之重要,过于朱、陆诸集。

  

  《明儒学案》 黄宗羲著

  

  《宋元学案》

  黄宗羲初稿,全祖望、王梓材两次续成此二书为宋元明三朝理学之总记录,实为创作的学术史。《明儒学案》中姚江、江右、王门、泰州、东林、戢山诸案最精善。《宋元学案》中象山案最精善;横渠、二程、东莱、龙川、水心诸案亦好;晦翁案不甚好;百源(邵雄)、涑水(司马光)诸案,失之太繁,反不见其真相;末附荆公(王安石)新学略最坏,因有门户之见,故为排斥。欲知荆公学术,宜看《王临川集》。

  

  此二书卷帙虽繁,吾总望学者择要游览,因其为六百年间学术之总汇,影响于近代甚深,且汇诸家为一编,读之不甚费力也。

  

  清代学术史,可惜尚无此等佳著。唐鉴之《国朝案小识》,以清代最不振之程朱学派为立脚点,偏狭固陋,万不可读;江藩之《国朝汉学师承记》、《国朝宋学渊源记》,亦学案体裁,较好,但江氏常识亦凡庸,殊不能叙出各家独到之处,万不得已,姑以备参考而已。启超方有事于《清儒学案》,汗青尚无期也。

  

  《日知录》、《亭林文集》 顾炎武著

  顾亭林为清学开山第一人,其精力集注于《日知录》,宜一游览。读文集中各信札,可见其立身治学大概。

  

  《明夷待访录》 黄宗羲著

  黄梨洲为清初大师之一,其最大贡献在两学案,此小册可见其政治思想之大概。

  

  《思问录》 王夫之著

  

  王船山为清初大师之一,非通观全书,不能见其精深博大,但卷帙太繁,非别为系统的整理,则学者不能读,聊举此书发凡,实不足以代表其学问之全部也。

  

  《颜氏学记》 戴望编

  颜习斋为清初大师之一,戴氏所编学记,颇能传其真。徐世昌之《颜李学》亦可供参考,但其所集《习斋语要》、《恕谷(李塨)语要》将攻击宋儒语多不录,稍失其真。

  

  顾、黄、王、颜四先生之学术,为学者所必须知,然其著述皆浩博,或散佚,不易寻?,启超行将为系统的整理记述,以饷学者。

  

  《东原集》 戴震著

  

  《雕菰楼集》 焦循著

  戴东原、焦里堂为清代经师中有清深之哲学思想者,读其集可知其学,并知其治学方法。

  

  启超所拟著之《清儒学案》,东原、里堂学两案,正在属稿中。

  

  《文史通义》 章学诚著

  此书虽以文史标题,实多论学术流别,宜一读。

  

  胡适著《章实斋年谱》,可供参考。

  

  《大同书》 康有为著

  南海先生独创之思想在此书,曾刊于《不忍杂志》中。

  

  《国故论衡》 章炳麟著

  可见章太炎思想之一斑。其详当读章氏丛书。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梁漱冥著

  有偏宕处,亦有独到处。

  

  《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 胡适著

  

  《先秦政治思想史》 梁启超著

  将读先秦经部、子部书,宜鸹读此两书,可引起兴味,并启发自己之判断力。

  

  《清代学术概论》 梁启超著

  欲略知清代学风,宜读此书。

  

  

  乙、政治史及其他文献学书类

  

  《尚书》

  

  内中惟二十八篇是真,书宜精读,但其文佶屈赘牙,不能成诵亦无妨。余篇属晋人伪撰,一游览便足(真伪篇目,看启超所著《古书之真伪及其年代》,日内当出版)。

  

  此书非看注释不能解,注释书以孙星衍之《尚书今古文注疏》为最好。

  

  《逸周书》

  

  此书真伪参半,宜一游览。

  

  注释书有朱右曾《逸周书集训校释》颇好。

  

  《竹书纪年》

  

  此书现通行者为元、明人伪撰。其古本,清儒辑出者数家,王国维所辑最善。

  

  《国语》 《春秋左氏传》

  

  此两书或本为一书,由西汉人析出,宜合读之。《左传》宜选出若干篇熟读成诵,于学文甚有益。

  

  读《左传》宜参观顾栋高《春秋大事表》,可以得治学方法。

  

  《战国策》

  

  宜选出若干篇熟读,于学文有益。

  

  《周礼》

  

  此书西汉末晚出,何时代人所撰,尚难断定,惟书中制度,当有一部分为周代之旧,其余亦战国秦汉间学者理想的产物,故总宜一读。

  

  注释书有孙诒让《周礼正义》最善。

  

  《考信录》 崔述著

  

  此书考证三代史事实最谨严,宜一游览,以为治古史这标准。

  

  《资治通鉴》

  

  此为编年政治史最有价值之作品,虽卷帙稍繁,总希望学者能全部精读一过。

  

  若苦干燥无味,不妨仿《春秋大事表》之例,自立若干门类,标治摘记作将来著述资料(吾少时曾用此法,虽无成书,然增长兴味不少)。

  

  王船山《读通鉴论》,批评眼光,颇异俗流,读通鉴时取以并读,亦助兴之一法。

  

  

  《续资治通鉴》 毕沅著

  

  此书价值远在司马原著之下,自无待言,无视彼更优者,姑以备数耳。

  

  或不读正《资治通鉴》而读《九种纪事本末》,亦可,要之非此则彼,必须有一书经目者。

  

  《文献通考》 《续文献通考》 《皇朝文献通考》

  

  三书卷帙浩繁,今为学者摘其要目:《田赋考》、《户口考》、《职役考》、《市籴考》、《征榷考》、《国用考》、《钱币考》、《兵考》、《刑考》、《经籍考》、《四裔考》,必不读;《王礼考》、《封建考》、《象纬考》,绝对不必读;其余或读或不读随人(手边无原书,不能具记其目,有漏略当校补)。

  

  各人宜因其所嗜,择类读之。例如欲研究经济史、财政史者,则读前七才考。余仿此。

  

  《马氏文献通考》本依仿杜氏《通典》而作。若尊创作,应《通典》。今舍彼取此者,取其资料较丰富耳。吾辈读旧史,所贵者惟在原料炉锤组织,当求之在我也。

  

  《两汉会要》、《唐会要》、《五代会要》,可与《通考》合读。

  

  《通志二十略》

  

  郑渔仲史识、史才皆迈寻常。《通志》全书卷帙繁,不必读,二十略则其精神所聚,必须游览,其中与《通考》门类同者或可省。最要者,《氏族略》、《六书略》、《七音略》、《校雠略》等篇。

  

  《二十四史》

  

  《通鉴》、《通考》,已浩无涯涘更语及彪大之《二十四史》,学者几何不望而却走?然而《二十四史》终不可不读,其故有二:(一)现在既无满意之通史,不读《二十四史》,无以知先民活动之遗迹;(二)假令虽有佳的通史出现,然其书自有别裁。《二十四史》之原料,终不能全行收入,以故《二十四史》终久仍为国民应读之书。

  

  书既应读,而又浩瀚难读,则如之何,吾今试为学者拟摘读之法数条。

  

  一曰就书而摘。《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俗称四史,其书皆大史学家一手著连,体例精严,且时代近古,向来学人诵习者众在学界之势力与六经诸子埒,吾辈为常识计,非一读不可。吾常希望学者将此四史之列传,全体游览一过,仍摘出若干篇稍为熟读,以资学文之助,因四史中佳文最多也(若欲吾举其目亦可,但手边无原书,当以异日)。四史之外,则《明史》共认为官修书中之最佳者,且时代最近,亦宜稍为详读。

  

  二曰就事分类而摘读志。例如欲研究经济史、财政史,则读《平准书》、《食货志》;欲研究音乐,则读《乐书》、《乐志》;欲研究兵制,则读《兵志》;欲研究学术史,则读《艺文志》、《经籍志》,附以《儒林传》;欲研究宗教史,则读《北魏书"释老志》(可惜他史无之)。每研究一门,则通各史此门之志而读之,且与《文献通考》之此门合读。当其读时,必往往发现许多资料散见于各传者,随即跟踪调查其传以读之,如此引申触类,渐渐便能成为经济史、宗教史……等等之长编,将来荟萃而整理之,便成著述矣。

  

  三曰就人分类而摘读传。读名人传记,最能激发人志气且,于应事接物之智慧,增长不少,古人所以贵读史者以此。全史各传既不能遍读(且亦不必),则宜择伟大人物之传读之,每史亦不过二三十篇耳。此外又可就其所欲研究者而择读,如欲研究学术史,则读《儒林传》及其他学者之专传;欲研究文学史,则读《文苑传》及其他文学家之专传。用此法读去,恐之患其少,不患其多矣。

  

  又各史之《外国传》、《蛮夷传》、《土司传》等,包含种族史及社会学之原料最多,极有趣,吾深望学者一读之。

  

  《廿二史札记》 赵翼著

  学者读正史之前,吾劝其一游览此书。记称“属辞比事《春秋》之教”,此书深进“比事”之决,每一个题目之下,其资料皆从几十篇传中,零零碎碎觅出,如采花成蜜。学者能用其法以读史,便可养成著术能力(内中校勘文学异同之部约占三分一,不读亦可)。

  

  《圣武记》 魏源著

  

  《国朝先正事略》 李元度著

  清朝一代史迹,至今尚无一完书可读,最为遗憾,姑举此二书充数。魏默深有良史之才,《圣武记》为纪事本末体裁,叙述绥服蒙古、勘定金川、抚循西藏……诸役,于一事之原因结果及其中间进行之次序,若指诸掌,实罕见之名著也。李次青之《先正事略》,

  

  道光以前人物略具,文亦有法度,宜一游览,以知最近二三百年史迹大概。

  

  日本人稻叶君山所著《清朝全史》尚可读(有译本)。

  

  《读史方舆纪要》 顾祖禹著

  此为最有组织的地理书,其特长在专论形势,以地哉为经,以史迹为纬,读之不感干

  燥。此书卷帙虽多,专读其叙论(至各府止),亦不甚费力,且可引起地理学兴味。

  

  《史通》 刘知几著

  此书论作史方法,颇多特识,宜游览。章氏《文史通义》,性质略同,范围较广,已见前。

  

  《中国历史研究法》 梁启超著

  读之可增史不兴味,且知治史方法。

  

  丙、韵文书类

  

  《诗经》

  希望学者能全部熟读成诵,即不尔,亦须一大部分能其词。注释书,陈奂《诗毛氏传疏》最善。

  

  《楚辞》

  屈、宋作宜熟读,能成诵最佳,其余可不读。注释书,朱熹《楚辞集注》较可。

  

  《文选》

  择读。

  

  《乐府诗集》 郭茂倩编

  

  专读其中不知作者姓名之汉古辞,以见魏六朝乐府风格,其他不必读。

  

  魏晋六朝人诗宜读以下各家:

  

  曹子建 阮嗣宗 陶渊明 谢康乐 鲍明远 谢玄晖

  

  无单行集者,可用张淳《汉魏百三家集本》,或王闓运《五代诗选本》。

  

  《李太白集》 《杜工部集》 《王右丞集》 《孟襄阳集》 《韦苏州集》 《高常侍集》 《韩昌黎集》 《柳河东集》 《白香山集》 《李义山集》 《王临川集》(诗宜用李璧注本) 《苏东坡集》 《元遗山集》 《陆放翁集》

  

  以上唐宋人诗文集

  

  《唐百家诗选》 王安石选

  

  《宋诗钞》 吕留良钞

  

  以上唐宋诗选本

  

  《清真词》(周美成) 《醉翁琴趣》(欧阳修) 《东坡乐府》(苏轼) 《屯田集》(柳永) 《淮海词》(秦观) 《樵歌》(朱敦儒) 《稼轩词》(辛弃疾) 《后村词》(刘克庄) 《石道人歌曲》(姜夔) 《碧山词》(王沂孙) 《梦窗词》(吴文英)

  

  以上宋人词集

  

  《西厢记》 《琵琶记》 《牡丹亭》 《桃花扇》《长生殿》

  

  以上元明清人曲本

  

  本门所列书,专资学者课余讽诵,陶写情趣之用既非为文学专家说法,尢非为治文学

  

  史者说法,故不曰文学类,而曰文类。文学范围,最少应包含古文(骈散文)及小说。吾以为苟非欲作文学专家,则无专读小说这必要;至于古文,本不必别学,吾辈总须读周秦诸子、《左传》、《国策》、四史、《通鉴》及其关于思想、关于记载之著作,苟能多读,自能属文,何必格外标举一种,名曰古文耶?故专以文鸣之文集不复录(其余学问有关系之文集,散见各门)。《文选》及韩、柳、王集聊附见耳。学者如必欲就文求文,无已,则姚鼐之《古文辞类纂》、李兆洛之《骈体文钞》、曾国藩之《经史百家杂钞》可用也。

  

  清人不以韵文见长,故除曲本数部外,其余诗词皆不复列举,无已,则于最初期与最末期各举诗词家一人:吴伟业之《梅村诗集》与黄尊宪之《人境庐诗集》、成德之《饮水词》与文焯之《樵风乐府》也。

  

  丁、小学书及文法类书

  

  《说文解字注》 段玉裁著

  

  《说文通训定声》 朱骏声著

  

  《说文释例》 王筠著

  段著为《说文》正著,朱注明音与义之关系,王著为《说文》通释,读此三书,略可通《说文》矣。

  

  《经传释词》 王引之著

  

  《古书疑义举例》 俞樾著

  

  《文通》 马建忠著

  读此三书,可知古人语法文法。

  

  《经籍纂诂》 阮元著

  此书汇集各字之义训,宜置备检查。

  

  文字音韵,为清儒最擅之学,佳书林立,此仅举入门最要之数种,若非有志研究斯学者,并此诸书不读亦无妨也。

  

  戊、随意涉览书类

  

  学问固贵专精,又须博览以辅之。况学者读书尚少时,不甚自知其性所近者为何。随意涉览,初时并无目的,不期而引起问题,发生兴趣,从此向某方面深造研究,遂成绝业者,往往而有也。吾固杂举有用或有趣之各书,供学者自由翻阅之娱乐。

  

  读此者不必顺叶次,亦不必求终卷者(各书亦随忆想所及杂举,无复诠次)。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清乾隆间四库馆,董其事者皆一时大学者,故所作提要,最称精审,读之可略见各书内容(中多偏至语自亦不能免)。宜先读各部类之叙录,其各书条下则随意抽阅。

  有所谓存目者,其书被屏,不收入四库者也,内中颇有怪书,宜稍注意读之。

  

  《世说新语》

  将晋人谈玄语分类纂录,语多隽妙,课余暑假之良伴侣。

  

  《水经注》 郦道元撰,戴震校

  六朝人地理专书,但多描风景,记古迹,文辞华妙,学作小品文最适用。

  

  《文心雕龙》 刘勰撰

  六朝人论文书,论多精到,文亦雅丽。

  

  《大唐三藏慈恩法师传》 慧立撰

  此为玄奘法师详传。玄藏为第一位留学生,为大思想家,读之可以增第志气。

  

  《徐霞客游记》

  霞客晚明人,实一大探险家,其书极有趣。

  

  《梦溪笔谈》 沈括

  宋人笔记中含有科学思想者。

  

  《困学纪闻》 王应麟撰,阎若璩注

  宋人始为考证学者,顾亭林《日知录》颇仿其体。

  

  《通艺录》 程瑶田撰

  清代考证家之博物书。

  

  《癸巳类稿》 俞正燮撰

  多为经学以外之考证,如考棉花来历,考妇人缠足历史,辑李易安事迹等;又多新颖之论,如论妒非妇人恶德等。

  

  《东塾读书记》 陈沣撰

  此书仅五册,十余年乃成,盖合数十条笔记之长编,乃成一条笔记之定稿,用力最为精苦,读之可识搜集资料,及驾驭资料之方法。书中《论郑学》、《论朱学》、《论诸子》、《论三国》诸卷最善。

  

  《庸盦笔记》 薛福成

  多记清咸丰、同治间掌故。

  

  《张太岳集》 张居正

  江陵为明名相,其信札益人神智,文章亦美。

  

  《王心斋先生全书》 王艮

  吾常名心斋为平民的理学家,其人有生气。

  

  《朱舜水遗集》 朱之瑜

  舜水为日本文化之开辟人,惟一之国学输出者,读之可见其人格。

  

  《李恕谷文集》 李塨

  恕谷为习斋门下健将,其文劲达。

  

  《鲒琦亭集》 全祖望

  集中记晚明掌故甚多。

  

  《潜研堂集》 钱大昕

  竹汀在清儒中最博洽者,其对伦理问题,亦颇有新论。

  

  《述学》 汪中

  容甫为治诸子学之先登者,其文格在汉晋间,极遒美。

  

  《洪北江集》 洪亮吉

  北江之学,长于地理,其小品骈体文,描写景物,美不可言。

  

  《定盦文集》 龚自珍

  吾少时心醉此集,今颇厌之。

  

  《曾文正公全集》 曾国藩

  《胡文忠公集》 胡林翼

  右二集信札最可读,读之见其治事条理及朋友风义。曾涤生文章尤美。桐城派之大成。

  

  《苕溪渔隐丛话》 胡仔

  丛话中资料颇丰富。

  

  《词苑丛谈》 徐钪(?)

  惟一之词话,颇有趣。

  

  《语石》 叶昌炽

  以科学方法治金石学,极有价值。

  

  《书林清话》 叶德辉

  论列书源流及藏书掌故,甚好。

  

  《广艺舟双辑》 康有为论写定字,极精博,文章极美。

  

  《剧说》 焦循《宋元戏曲史》 王国维二书论戏剧,极好。

  

  即谓之涉览,自然无书不可涉,无书不可览,本不能胪举书目,若举之非累数十纸不可。右所列不伦不类之寥寥十余种,随杂忆所及当坐谭耳,若绳经义例,则笑绝冠缨矣。

  

  附录一 最低限度之必读书目

  

  右所列五项,倘能依法读之,则国学根柢略立,可以为将来大成之基矣。惟青年学生校课既繁,所治专门别有在,恐仍不能人人按表而读。

  

  今再为拟一真正之最低限度如下:

  

  《四书》、《易经》、《书经》、《诗经》、《礼记》、《左传》、《老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战国策》、《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或《通鉴纪事本末》)、《宋元明史纪事本末》、《楚辞》、《文选》、《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

  

  集》。

  

  其他词曲集随所好选读数种。

  

  以上各书,无论学矿、学工程报……皆须一读,若并此未读,真不能认为中国学人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21156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0
下一篇2023-11-10

随机推荐

  • 40岁男士适合妮维雅 哪个系列

    水活畅透保湿系列。妮维雅男士推出的水活畅透保湿系列,蕴含小分子玻尿酸,可密集保湿锁住水分。其中的精华露添加了深海黄金藻成分,能够呵护肌肤、改善肤质,帮助缓解粗糙干纹、水油失衡、暗淡无光等肌肤问题。洁面后使用,能够唤醒肌肤,令肌肤更显年轻光滑

    2024-04-15
    26200
  • 50岁欧莱雅松露好还是花蜜好

    如果已经50岁了,那么欧莱雅的松露可能更适合您的肌肤需求。松露系列是欧莱雅的高端产品,成分更倾向于深度的抗衰老,比花蜜系列更适合熟龄肌肤。而花蜜系列则是欧莱雅的中端产品,主要功效是舒缓修复、强韧肌底、润透沁肤、深层锁水等。虽然花蜜系列也是欧

    2024-04-15
    24200
  • 肤色不均匀用哪款精华液

    肤色不均匀用哪款精华液  肌肤暗黄,肤色不均匀用哪款精华液,女性都很在乎自己的皮肤状态,拥有更美丽的脸蛋和肌肤,需要长期的坚持护肤,不断积累和学习可以让自己变得更美的办法。那么肌肤暗黄,肤色不均匀用哪款

    2024-04-15
    18200
  • 哪些牌子保湿补水的护肤品好?

    秋冬季节,皮肤很容易干燥,保湿尤其重要! 分享一些相对平价一点,大家购买的起的,而且用完只保湿不油腻的护肤品! 走起! 1,科颜氏的高保湿霜,这款高保湿霜特别经典了,保湿照顾很好,尤其是脸皮特别干的时候,晚上厚厚的用上一层,第

    2024-04-15
    11200
  • 先用精华露还是柔肤水呢?

    先用爽肤水再用精华,爽肤水有很好的二次清洁皮肤的作用,可以使精华更容易吸收。在洁面完成之后,需要将面部残留的水分擦干,然后拍化妆水,以达到补水保湿的作用。化妆水的选择也是因人而异,有柔肤水、紧肤水和爽肤水这几种类型,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肤质,

    2024-04-15
    16400
  • 长安和伊思特瓷砖哪个相对比较好,都是佛山产的吗?

    长安瓷砖还是比较有名,具体哪里产的就不要听销售人员给你讲解的了,最好看他们的包装上面的资料。还有就是需要选大厂,大品牌的瓷砖,你想一想你装房子管得最久的是什么?肯定是瓷砖、涂料、门窗那些硬装。像蒙娜丽莎、马可波罗、威尼斯商人瓷砖、冠珠这些都

    2024-04-15
    9300
  • 什么是化妆品oem?有什么好处?

    OEM就是品牌生产者因某些原因而不直接生产产品,而是利用自己掌握的“关键的核心技术”负责设计和开发新产品,控制销售销售“渠道”,而生产能力有限,甚至连生产线、厂房都没有,为了增加产量及销量,为了降低上新生产线风险,甚至是为了赢得市场时间,通

    2024-04-15
    212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