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怎么学好?

高中化学怎么学好?,第1张

高中化学,考察的是对于知识点的记忆,理解以及灵活运用,那学习化学的方法,也是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一、记忆

记忆知识点这块,半点不得马虎,只有在这步慢下来,在理解和运用的阶段才能快起来。

化学的知识点包括基本概念,方程式以及常见仪器等。可以找一本汇集高中化学知识点的书籍,一般十几块就有了。买回来之后,把里面的知识点全部背熟。

记忆要诀:每次记忆的时间不能太长;要尽可能调用身体更多器官;间隔复习,每隔两三天就从头再背一遍。

二、理解

在记忆的基础上,就轮到了理解。

理解的方式,其实很简单。先尝试自己阅读,看是否明白,如果不明白,可以寻求老师的帮助,让老师帮忙解释。

理解的要诀:要善于联想,把陌生的知识点想象成你熟悉的事物。

三、运用

是否记忆或者而理解到位了,需要在实际运用才知道。

运用的方法也很简单,把相关的题目都做一遍,看是否能做的做来。

运用的要诀:选取的题目质量要高,最好是每年的高考题;把错题收集起来定期回顾

四、定期总结回顾

无论是记忆、理解还是运用,人都是会不断的遗忘。

为了防止遗忘,需要定期就回顾。

回顾的方法:打开书本,看着目录,看能不能回忆起,各个章节的重要知识点以及运用场景。

学习可以很好玩,欢迎来微信公众号:游山玩水90后。

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二、初中化学溶液的酸碱性

1、显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硫酸氢钠、硫酸氢钾等)

2、显碱性的溶液:碱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碳酸钠、碳酸氢钠等)

3、显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数的盐溶液

三、初中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

(一)、身质量增加的

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

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

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

(二)、质量减少的

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

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四、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

(一)、气体的检验

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

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二)、离子的检验

6、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

7、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

8、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9、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

10、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

11、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12、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

13、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

(三)、相关例题

14、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

15、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

16、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17、检验三瓶试液分别是稀HNO3,稀HCl,稀H2SO4

向三只试管中分别滴加Ba(NO3)2 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2SO4;再分别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Cl,剩下的是稀HNO3

18、淀粉:加入碘溶液,若变蓝则含淀粉。

19、葡萄糖: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若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就含葡萄糖。

五、初中化学之三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作者: ~yuMiko 2007-8-2 05:49 回复此发言

--------------------------------------------------------------------------------

3 回复:个人精华去年网上找来的化学总结 盗版下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方法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

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

12、三大化学肥料:N、P、K

13、排放到空气中的三种气体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4、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二氧化碳和水)。

15、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一氧化碳,单质碳。

16、具有可燃性的三种气体是:氢气(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7、CO的三种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18、三大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全为混合物)

19、三种黑色金属:铁,锰,铬。

20、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

21、炼铁的三种氧化物: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22、常见的三种强酸:盐酸,硫酸,硝酸。

23、浓硫酸的三个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24、氢氧化钠的三个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25、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三种氧化物:氧化铜,水(氧化氢),二氧化碳。

26、实验室制取CO2不能用的三种物质:硝酸,浓硫酸,碳酸钠。

27、酒精灯的三个火焰:内焰,外焰,焰心。

28、使用酒精灯有三禁:禁止向燃着的灯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

29、玻璃棒在粗盐提纯中的三个作用:搅拌、引流、转移

30、液体过滤操作中的三靠:(1)倾倒滤液时烧杯口紧靠玻璃棒,(2)玻璃棒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端,(3)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31、固体配溶液的三个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32、浓配稀的三个步骤:计算,量取,溶解。

33、浓配稀的三个仪器:烧杯,量筒,玻璃棒。

34、三种遇水放热的物质:浓硫酸,氢氧化钠,生石灰。

35、过滤两次滤液仍浑浊的原因: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36、药品取用的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37、金属活动顺序的三含义:(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在水溶液中越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它 的活动性就越强;(2)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里的氢;(3)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38、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9、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1)温度,(2)是否搅拌(3)固体颗粒的大小

40、使铁生锈的三种物质:铁,水,氧气。

41、溶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42、影响溶解度的三个因素: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

六、初中化学常见混合物的重要成分

1、空气:氮气(N2)和氧气(O2)

2、水煤气: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

3、煤气:一氧化碳(CO)

4、天然气:甲烷(CH4)

5、石灰石/大理石:(CaCO3)

6、生铁/钢:(Fe)

7、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C)

8、铁锈:(Fe2O3)

七、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俗称

1、氯化钠 (NaCl) : 食盐

2、碳酸钠(Na2CO3) : 纯碱,苏打,口碱

3、氢氧化钠(NaOH):火碱,烧碱,苛性钠

4、氧化钙(CaO):生石灰

5、氢氧化钙(Ca(OH)2):熟石灰,消石灰

6、二氧化碳固体(CO2):干冰

7、氢氯酸(HCl):盐酸

8、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绿

9、硫酸铜晶体(CuSO4 5H2O):蓝矾,胆矾

10、甲烷 (CH4):沼气

11、乙醇(C2H5OH):酒精

12、乙酸(CH3COOH):醋酸

13、过氧化氢(H2O2):双氧水

14、汞(Hg):水银

15、碳酸氢钠(NaHCO3):小苏打

八、物质的除杂

1、CO2(CO):把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2、CO(CO2):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3、H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通过氢氧化钠固体

4、CuO(C):在空气中(在氧气流中)灼烧混合物

5、Cu(Fe)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6、Cu(CuO):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7、FeSO4(CuSO4): 加 入足量的铁粉

8、NaCl(Na2CO3):加 入足量的盐酸

9、NaCl(Na2SO4):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

10、NaCl(NaOH):加入足量的盐酸

11、NaOH(Na2CO3):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

12、NaCl(CuSO4):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13、NaNO3(NaCl):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

14、NaCl(KNO3):蒸发溶剂

15、KNO3(NaCl):冷却热饱和溶液。

16、CO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

九、化学之最

1、未来最理想的燃料是 H2 。

2、最简单的有机物是 CH4 。

3、密度最小的气体是 H2 。

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是 H2 。

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

6、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 原子 。

7、PH=0时,酸性最 强 ,碱性最 弱 。

PH=14时,碱性最强 ,酸性最弱 。

8、土壤里最缺乏的是 N,K,P 三种元素,肥效最高的氮肥是 尿素 。

9、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 金刚石 。

10、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是 中国 。

1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氧 。

1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铝 。

作者: ~yuMiko 2007-8-2 05:49 回复此发言

--------------------------------------------------------------------------------

4 回复:个人精华去年网上找来的化学总结 盗版下

13、空气里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氮气 。

14、空气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氮 。

15、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 煤,石油,天然气 。

16、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碳

十、有关不同

1、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 碳原子排列不同。

2、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是因为 含碳量不同。

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 分子构成不同。

(氧气和臭氧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水和双氧水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4、元素种类不同:是因为质子数不同。

5、元素化合价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6、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十一:有毒的物质

1、 有毒的固体:亚硝酸钠(NaNO2),乙酸铅等;

2、 有毒的液体:汞,硫酸铜溶液,甲醇,含Ba2+的溶液(除BaSO4);

3、 有毒的气体:CO,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十二:实验室制法

1、实验室氧气:

2KMnO4=====2K2MnO4+MnO2+O2↑

MnO2

2KClO3=======2KCl+3O2↑

MnO2

2H2O2=======2H2O+O2↑

2、实验室制氢气

Zn+H2SO4===ZnSO4+H2↑ (常用) Fe+H2SO4===FeSO4+H2↑

Mg+H2SO4===MgSO4+H2↑ 2Al+3H2SO4==Al2(SO4)3+3H2↑

Zn+2HCl===ZnCl2+H2↑ Fe+2HCl===FeCl2+H2↑

Mg+2HCl===MgCl2+H2↑ 2Al+6HCl===2AlCl3+3H2↑

4、 实验室制CO2:

CaCO3+2HCl==CaCl2+CO2↑ +H2O

十三:工业制法

1、 O2:分离液态空气

高温

2、 CO2: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CaO+CO2↑)

3、 H2:天然气和水煤气

高温

4、 生石灰: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CaO+CO2↑)

5、 熟石灰:CaO+H2O==Ca(OH)2

6、 烧碱:Ca(OH)2+Na2CO3=== CaCO3↓+ 2Na OH

学会整合知识点。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掌握的知识分类,做成 思维导图 或知识点卡片,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清醒,方便记忆、温习、掌握。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初三化学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三化学知识点1

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铁在氧气中燃烧:

3铜在空气中受热:4铝在空气中燃烧:

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一氧化碳燃烧:11甲烷燃烧

12酒精燃烧:13加热高锰酸钾:(实验室制氧气原理1)

14过氧化氢分解:15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

16生石灰溶于水:17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18镁燃烧:19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20氢气还原氧化铜21镁还原氧化铜

23碳充分燃烧:24木炭还原氧化铜:

25焦炭还原氧化铁:

26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27碳酸不稳定而分解:28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29高温煅烧石灰石(工业制二氧化碳):

30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鉴别二氧化碳):

3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32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33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灭火器的原理):

34锌和稀盐酸35铁和稀盐酸

36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二、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KClO3、KCl、、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HgO、红磷

4硫:淡**

6、(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

7(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

三、化学之最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10、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1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四、初中化学中的“三”

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3、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发热量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4、构成原子一般有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5、构成物质的元素可分为三类即(1)金属元素、(2)非金属元素、(3)稀有气体元素。

6,铁的氧化物有三种,其化学式为(1)FeO、(2)Fe2O3、(3)Fe3O4。

7、化学方程式有三个意义:(1)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什么物质;(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问的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数比;(3)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8、收集气体一般有三种 方法 :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9、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有三种: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10、CO2可以灭火的原因有三个: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11、单质可分为三类: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

12、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煤干馏(化学变化)的三种产物:焦炭、煤焦油、焦炉气

13、应记住的三种黑色氧化物是: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14、氢气和碳单质有三个相似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的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15、教材中出现的三次淡蓝色:(1)液态氧气是淡蓝色(2)硫在空气中燃烧有微弱的淡蓝色火焰、(3)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有淡蓝色火焰。

16、三大气体污染物:SO2、CO、NO2

17、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部分: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

18、取用药品有“三不”原则:(1)不用手接触药品;(2)不把鼻子凑到容器口闻气体的气味;(3)不尝药品的味道。

19、可以直接加热的三种仪器:试管、坩埚、蒸发皿(另外还有燃烧匙)

20、质量守恒解释的原子三不变:种类不改变、数目不增减、质量不变化

21、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爆炸的三种气体:H2、CO、CH4(实际为任何可燃性气体和粉

22、原子中的三等式: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五,基本反应类型:

1化合反应:多变一2分解反应:一变多

3置换反应:一单换一单4复分解反应:互换离子

六,实验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

“茶(查)、庄(装)、定、点、收、利(离)、息(熄)”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盛装药品,连好装置

“定”试管固定在铁架台、“点”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收”收集气体、“离”导管移离水面

“熄”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2,注意事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

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

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

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

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3,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4、用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

“一通、二点、三灭、四停、五处理”

“一通”先通氢气,“二点”后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三灭”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四停”等到室温时再停止通氢气;“五处理”处理尾气,防止CO污染环境。

5、电解水的实验现象:

“氧正氢负,氧一氢二”:正极放出氧气,负极放出氢气;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2。

6、组成地壳的元素:养闺女(氧、硅、铝)

7、原子最外层与离子及化合价形成的关系:

“失阳正,得阴负,值不变”:原子最外层失电子后形成阳离子,元素的化合价为正价;原子最外层得电子后形成阴离子,元素的化合价为负价;得或失电子数=电荷数=化合价数值。

8、过滤操作: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

“二低”:(1)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2)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1)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2)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3)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中部

9,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

①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②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③滤纸破损

10,实验中的规律:

①凡用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都选用高锰酸钾制O2装置(固固加热型);

凡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需加热制气体的都选用双氧水制O2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②凡是给试管固体加热,都要先预热,试管口都应略向下倾斜。

③凡是生成的气体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的,都可用排水法收集。

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的,都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的,都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④凡是制气体实验时,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导管应露出橡皮塞1-2ml,铁夹应夹在距管口1/3处。

⑤凡是用长颈漏斗制气体实验时,长颈漏斗的末端管口应插入液面下。

⑥凡是点燃可燃性气体时,一定先要检验它的纯度。

⑦凡是使用有毒气体做实验时,最后一定要处理尾气。

⑧凡是使用还原性气体还原金属氧化物时,一定是“一通、二点、三灭、四停”

11、催化剂:一变二不变(改变物质的反应速率,它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变的物质是催化剂)

氧化剂和还原剂:得氧还,失氧氧(夺取氧元素的物质是还原剂,失去氧元素的物质是氧化剂)

七、燃烧和灭火

1、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

(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

(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八、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空气成分、O2、N2、CO2、稀有气体、 其它 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21%、78%、003%、094%、003%

九、药品的取用

1、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用药匙或V形纸槽②块状及条状药品:用镊子夹取

2、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液体试剂的倾注法:

取下瓶盖,倒放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标签应向着手心,(以免残留液流下而腐蚀标签)。拿起试剂瓶,将瓶口紧靠试管口边缘,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完毕,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②少量液体的取用,滴管

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

①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

液体以1~2mL为宜。

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

②“三不”:任何药品不能用手拿、舌尝、或直接用鼻闻试剂(如需嗅闻气体的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

十、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十一、夹持器--铁夹、试管夹

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1/3处。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

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十二、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

(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初三化学知识点2

酸碱盐的相互关系

(1)金属单质+酸--------盐+氢气(置换反应)

26锌和稀硫酸反应:Zn+H2SO4===ZnSO4+H2↑

27铁和稀硫酸反应:Fe+H2SO4===FeSO4+H2↑

28镁和稀硫酸反应:Mg+H2SO4===MgSO4+H2↑

29铝和稀硫酸反应:2Al+3H2SO4===Al2(SO4)3+3H2↑

30锌和稀盐酸反应:Zn+2HCl===ZnCl2+H2↑

31铁和稀盐酸反应:Fe+2HCl===FeCl2+H2↑

32镁和稀盐酸反应:Mg+2HCl===MgCl2+H2↑

33铝和稀盐酸反应:2Al+6HCl===2AlCl3+3H2↑

(2)金属单质+盐(溶液)-------另一种金属+另一种盐

34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CuSO4===FeSO4+Cu

35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Zn+CuSO4===ZnSO4+Cu

36铜和硝酸汞溶液反应:Cu+Hg(NO3)2===Cu(NO3)2+Hg

(3)碱性氧化物+酸--------盐+水

37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2O3+6HCl===2FeCl3+3H2O

38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Fe2O3+3H2SO4===Fe2(SO4)3+3H2O

39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CuO+2HCl====CuCl2+H2O

40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CuO+H2SO4====CuSO4+H2O

41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MgO+H2SO4====MgSO4+H2O

42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CaO+2HCl====CaCl2+H2O

(4)酸性氧化物+碱--------盐+水

43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2NaOH+CO2====Na2CO3+H2O

44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2NaOH+SO2====Na2SO3+H2O

45苛性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2NaOH+SO3====Na2SO4+H2O

46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CO2====CaCO3↓+H2O

47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Ca(OH)2+SO2====CaSO3↓+H2O

(5)酸+碱--------盐+水

48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NaOH====NaCl+H2O

49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Cl+KOH====KCl+H2O

50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2HCl+Cu(OH)2====CuCl2+2H2O

51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Ca(OH)2====CaCl2+2H2O

52盐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Cl+Fe(OH)3====FeCl3+3H2O

53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Al(OH)3====AlCl3+3H2O

54硫酸和烧碱反应:H2SO4+2NaOH====Na2SO4+2H2O

55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2SO4+2KOH====K2SO4+2H2O

56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H2SO4+Cu(OH)2====CuSO4+2H2O

57硫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2SO4+2Fe(OH)3====Fe2(SO4)3+6H2O

58硝酸和烧碱反应:HNO3+NaOH====NaNO3+H2O

(6)酸+盐--------另一种酸+另一种盐

59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

60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

61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MgCO3+2HCl===MgCl2+H2O+CO2↑

62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HCl+AgNO3===AgCl↓+HNO3

63硫酸和碳酸钠反应:Na2CO3+H2SO4===Na2SO4+H2O+CO2↑

64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H2SO4+BaCl2====BaSO4↓+2HCl

(7)碱+盐--------另一种碱+另一种盐

65氢氧化钠与硫酸铜:2NaOH+CuSO4====Cu(OH)2↓+Na2SO4

66氢氧化钠与氯化铁:3NaOH+FeCl3====Fe(OH)3↓+3NaCl

67氢氧化钠与氯化镁:2NaOH+MgCl2====Mg(OH)2↓+2NaCl

68氢氧化钠与氯化铜:2NaOH+CuCl2====Cu(OH)2↓+2NaCl

69氢氧化钙与碳酸钠:Ca(OH)2+Na2CO3===CaCO3↓+2NaOH

(8)盐+盐-----两种新盐

70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NaCl+AgNO3====AgCl↓+NaNO3

71硫酸钠和氯化钡:Na2SO4+BaCl2====BaSO4↓+2NaCl

初三化学知识点3

一氧气(O2)

1氧气性质

11物理性质

(1)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略大于空气

(3)不易溶于水

(412化学性质降温降温

(1)来源:植物的光合作用

CO2+H22+C6H12O6

(2)实验P31

a木炭+

现象:空气中保持红热状态;纯氧中发出耀眼的白光。都放出大量的热,生成时石灰水浑浊的气体

b蜡烛++水

现象:空气中发出黄光,纯氧中发出白光

c铁+

现象:空气中不燃烧;纯氧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注意:①铁丝卷成螺旋状,为了增加受热面积

②下端系火柴,为了引燃铁丝

③集气瓶底放水或铺细沙,防止产物炸裂瓶底

d硫+

现象:空气中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氧气中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两者都放出大量的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

2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类型:①剧烈氧化:快,有明显的现象

②慢,无明显现象

3氧气的制备

(1)工厂制氧:分离液态空气N2(沸点低,先汽化)②O2

(2)实验室制氧高锰酸钾法实验P35

a药品:高锰酸钾,紫黑色固体,溶于水成紫红色

bKMnO+二氧化锰+氧气2MnO4+MnO2+O2

c装置:固固加热型

d收集:

①排水法(不易溶于水)优点:纯缺点:不干燥

②瓶口向上排气法(密度大于空气)优点:干燥缺点:不纯

e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内,若复燃,则为氧气

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若复燃,则已满

f实验顺序:连——查——装——定——点——收——移——熄

g注意:

①导管不能伸入试管太长,只需稍微露出橡皮塞既可,便于排出气体。②试管内的药品要平铺试管底部,均匀受热

③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离试管口约1/3处)

④试管中的导管口塞棉花,防止高锰酸钾小颗粒堵塞导管

⑤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的部位加热;加热时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⑥用排水法集气时,集气瓶充满水后倒放入水槽中(瓶口要在水面下),导管伸到瓶口处即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集气瓶正放,导管口要接近集气瓶底部。⑦用排水法集气时,应注意当气泡从导管口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当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时,证明已满

⑧停止反应时,应先把撤导管,后移酒精灯(防止水槽里的水倒流入试管,导致使馆破裂)

⑨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要正放,瓶口处要盖上玻璃片

(3)实验室制氧双氧水法实验P36

a原料:双氧水和二氧化锰

bH2O二氧化锰+氧气2O+O2

c装置类型:固液不加热型

d催化剂

初三化学知识点沪教版相关 文章 :

★ 初中化学知识点整理归纳精华版

★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 初三化学的知识点

★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

★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 初三化学中考总复习知识点汇总

★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 初三化学总复习提纲

★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大全

★ 九年级化学最全必背知识点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3b57837d30f874be5607a657c671896b";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初三化学有哪些必背知识点呢下面我为大家具体整理 化学知识点 ,仅供参考。

初三上册化学必背知识点

缺乏某些元素导致的疾病:

缺钙:骨质疏松症(老年人)、佝偻病(儿童);

缺铁:贫血;

缺碘: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

缺维生素A:夜盲症;

缺维生素C:坏血病

缺乏某些元素导致的疾病:

缺钙:骨质疏松症(老年人)、佝偻病(儿童);

缺铁:贫血;

缺碘: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

缺维生素A:夜盲症;

缺维生素C:坏血病

初三化学反应规律

置换反应:

(1)金属单质 + 酸 →盐 + 氢气

(2)金属单质 + 盐(溶液)→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3)金属氧化物+木炭或氢气→金属+二氧化碳或水

复分解反应:

①碱性氧化物+酸→盐+水

②碱+酸→盐+水

③酸+盐→新盐+新酸

④盐1+盐2→新盐1+新盐2

中考化学化学必备基础知识点

1、固体配溶液的三个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2、浓配稀的三个步骤:计算,量取,溶解

3、浓配稀的三个仪器:烧杯,量筒,玻璃棒

4、三种遇水放热的物质:浓硫酸,氢氧化钠,生石灰

5、过滤两次滤液仍浑浊的原因: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6、药品取用的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中毒后要及时处理

一般食品污染事件是吃进污染食品的人同时或先后发病,虽然表现可有所区别,对不能判别是否中毒或出现不适不知该怎样处理时可拨电话向当地中毒控制中心获取帮助,那里的专家会免费提供中毒预防和急救的指导和帮助,也提供特效解毒药物和毒物检测服务。多数情况下可以在中毒控制中心专家的指导下通过催吐、服用有吸附性的药物、休息等措施自己或通过亲友的帮助在家中就能处理,严重时专家也会指导你到专业单位处理。

指纹检查

原理:碘受热时会升华变成碘蒸气。碘蒸气能溶解在手指上的油脂等分泌物中,并形成棕色指纹印迹。

用品:试管、橡胶塞、药匙、酒精灯、剪刀、白纸,碘。

实验步骤:1 取一张干净、光滑的白纸,剪成长约4 cm、宽不超过试管直径的纸条,用手指在纸条上用力摁几个手印。 2 用药匙取芝麻粒大的一粒碘,放入试管中。把纸条悬于试管中(注意摁有手印的一面不要贴在管壁上),塞上橡胶塞。 3 把装有碘的试管在酒精灯火焰上方微热一下,待产生碘蒸气后立即停止加热,观察纸条上的指纹印迹。

制取氢气的一些新方法课程

教材研究所 梁英豪

近年来,各国科学家研究出一些制取氢的新方法,我国科学家也试验出一些制取氢的新方法,现在把这些新方法的一部分介绍如下:瓷跟水反应制取氢气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的科学家在300 ℃下,使陶瓷跟水反应制得了氢。他们在氩和氮的气流中,将炭的镍铁氧体(CNF)加热到300 ℃,然后用注射针头向CNF上注水,使水跟热的CNF接触,就制得氢。由于在水分解后CNF又回到了非活性状态,因而铁氧体能反复使用。在每一次反应中,平均每克CNF能产生2立方厘米~3立方厘米的氢气。从微生物中提取的酶制氢气葡萄糖脱氧酶。美国橡树岑国家实验室从热原体乳酸菌中提取葡萄糖脱氧酶。热原体乳酸菌首先是在美国矿井中的低温干馏煤渣中发现的。葡萄糖脱氧酶在磷酸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P)的帮助下,能从葡萄糖中提取氢。在制取氢的过程中,NADP从葡萄糖中剥取一个氢原子,使剩余物质变成氢原子溶液。从细菌制取氢气 许多原始的低等生物在其新陈代谢的过程中也可放出氢气。例如,许多细菌可在一定条件下放出氢气。日本已发现一种名为“红极毛杆菌”的细菌,就是制氢的能手。在玻璃器皿里,以淀粉作原料,掺入一些其他营养素制成培养液,就可以培养出这种细菌。每消耗5毫米淀粉营养液,就可以产生出25毫升的氢气。

用绿藻生产氢气

科学家们已发现一种新方法,使绿藻按要求生产氢气。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科学家说,绿藻属于人类已知的最古老植物之一,通过进化形成了能生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环境中的本领。当绿藻生活在平常的空气和阳光中时,它像其他植物一样具有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利用阳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氧气和植物维持生命所需要的化学物质。然而当绿藻缺少硫这种关键性的营养成分,并且被置于无氧环境中时,绿藻就会回到另一种生存方式中以便存活下来,在这种情况下,绿藻就会产生氢气。科学家介绍,1升绿藻培养液每小时可以产生出3毫升氢气,但研究人员认为,绿藻生产氢气的效率至少可以提高100倍。

人工降雪

自古以来,老天爷一直是高兴下雪就下雪,不高兴就不下。有没有办法使老天爷根据人类的需要,让它下雪就下雪呢办法是有的,这就是人工降雪。天上的水汽要变成雨雪降下来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必须有一定的水汽饱和度(主要与温度有关),另一个是必须有凝结核。因此,人工降雪首先必须天空里有云,没有云就象巧妇难做无米之炊一样,下不了雪。能下雪的云,棸0℃以下的“冷云”。在冷云里,既有水汽凝结的小水滴,也有水汽凝华的小雪晶。但它们都很小很轻,倘若不存在继续生长的条件,它们只能象烟雾尘埃一样悬浮在空中,很难落下来。我们在冬天里经常能看到大块大块的云彩,就是不见雪花飘下来,因为组成这些云彩的雪晶太小,克服不了空气的浮力,降水能力很差。如果在云层里喷撒一些微粒物质,促进雪晶很快地增长到能够克服空气的浮力降落下来,这就是人工降雪的功劳。

喷撒什么物质能够促使雪晶很快增长呢 早期,人们各显神通采用过许多有趣的方法。这些方法主要有:在地面上纵火燃烧,把大量烟尘放到天空里;用大炮袭击云层;利用风筝高飞云中,然后在风筝上通电,闪放电花;乘坐飞机钻进云层喷洒液态水滴和尘埃微粒。但是,这些方法的效果都很不理想。 直到1946年,人们才发现把很小的干冰微粒投入冷云里,能形成数以百万计的雪晶。当年1l月3日,有人在飞机上把干冰碎粒撒到温度为-20℃的高积云顶部,结果发现雪从这块云层中降落下来。

这里所说的干冰不是由水冻结的冰,而是二氧化碳的固体状态,很象冬天压结实的雪块。干冰的温度很低,在-785℃以下。把干冰晶体象天女散花似地喷撒在冷云里,每一颗二氧化碳晶体都成为一个剧冷中心,促使冷云里的水汽、小水滴和小雪晶很快地集结在它的周围,凝华成较大的雪花降落下来。 怎样把这些凝结核散布到云层中呢?现代人大多使用大炮,把化学药品装在炮弹里,然后用大炮发射到云层里去的。不过这种方法喷撒不均匀,药品浪费较大,增加了人工降雪的成本。还有人把它们装在土火箭里,让火箭飞到云里去喷撒。

农药污染食物中毒的表现

人们进食残留有农药的食物后是否会出现中毒症状及出现症状的轻重程度要依农药的种类及进入体内农药的量来定。并不是所有农药污染的食品都引起中毒,如果污染较轻,人吃入的量较小时可不出现明显的症状,但往往有头痛、头昏、无力、恶心、精神差等一般性表现,当农药污染较重,进入体内的农药量较多时可出现明显的不适,如乏力、呕吐、腹泻、肌颤、心慌等表现。严重者可出现全身抽搐、昏迷、心力衰竭等表现,可引起死亡。中毒的表现也依赖于毒物的种类,残留农药引起中毒的主要品种有:甲胺磷、对硫磷(1605)、甲基对硫磷、甲拌磷、氧化乐果、呋喃丹等。

人味污染

人体的代谢产物共有400多种物质。由呼气排出的有149种,尿中有229 种,粪便中有196种,汗 中有151种,通过皮肤排出的271种,等等。排出物中有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烃、丙酮、苯、甲烷、醛等。在空气流通的情况下,污染物会迅速扩散,感觉不出什么味儿。若房间、车船舱人多,通风不良,就会“人味”十足。

如何清除蔬菜上的残余农药

家庭中清除蔬菜瓜果上残留农药的简易方法有以下几种:

浸泡水洗法:蔬菜污染的农药品种主要为有机磷类杀虫剂,有机磷杀虫剂难溶于水,此种方法仅能除去部分污染的农药。但水洗是清除蔬菜水果上其它污物和去除残留农药基础方法。主要用于叶类蔬菜,如菠菜、金针菜、韭菜花、生菜、小白菜等。一般先用水冲洗掉表面污物,然后用清水浸泡,浸泡不少于10分钟。果蔬清洗剂可增加农药的溶出,所以浸泡时可加入少量果蔬清洗剂。浸泡后要用流水冲洗2-3遍。

去皮法:蔬菜瓜果表面农药量相对较多,所以削去皮是一种较好的去除残留农药的方法。可用于苹果、梨、猕猴桃、黄瓜、胡箩卜、冬瓜、南瓜、西葫芦、茄子、萝卜等。处理时要防止去过皮的蔬菜瓜果混放,再次污染。

储存法:农药在环境中随时间能够缓慢的分解为对人体无害的物质。所以对易于保存的瓜果蔬菜可通过一定时间的存放,较少农药残留量。适用于苹果、猕猴桃、冬瓜等不易腐烂的种类。一般存放15天以上。同时建议不要立即食用新采摘的未消皮的水果。

加热法: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随着温度升高,分解加快。所以对一些其它方法难以处理的蔬菜瓜果可通过加热去除部分农药。常用于芹菜、菠菜、小白菜、圆白菜、青椒、菜花、豆角等。先用清水将表面污物洗净,放入沸水中2-5分钟捞出,然后用清水冲洗1-2遍。

什么是矿物

人类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都离不开矿物。比如建造房屋所需要的各种材料,随身佩带的宝石,日常食用的食盐,都来自于矿物。什么是矿物呢?

只有具备以下条件的物质才能称为矿物:

1)矿物是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天然化合物或单质,比如火山作用。它们可以是固态(如石英、金刚石)、液态(如自然汞)、气态(如火山喷气中的水蒸气)或胶态(如蛋白石)。

2)矿物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如金刚石成分为单质碳(C),石英为二氧化硅(SiO2),但天然矿物成分并不是完全纯的,常含有少量杂质。

3)矿物还具有一定的晶体结构,它们的原子呈规律的排列。如石英的晶体排列是硅离子的四个角顶各连着一个氧离子形成四面体,这些四面体彼此以角顶相连在三维空间形成架状结构。

如果有充分的生长空间,固态矿物都有一定的形态。如金刚石形成八面体状,石英常形成柱状,柱面上常有横纹。当没有生长空间时,它们的固有形态就不能表现出来。

4)矿物具有较为稳定的物理性质。如方铅矿呈钢灰色,很亮的金属光泽,不透明,它的粉末(条痕)为黑色,较软(可被小刀划动)。

石墨粉里“飞”出金刚石

提起钻石,人们就会联想到光彩夺目、闪烁耀眼的情景,它随着拥有者的活动而光芒四射。但因它的昂贵价格,大多数人只能望而却步。尽管如此,人们对钻石还是很向往的。 你知道钻石是什么吗?它的化学成分是碳(C),天然的钻石是由金刚石经过琢磨后才能称之谓“钻石”。天然的钻石是非常稀少的,世界上重量大于1000克拉(1克=5克拉)的钻石只有2粒,400克拉以上的钻石只有多粒,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金刚石重158786克拉,这就是“常林钻石”。物以稀为贵,正因为可做“钻石“用的天然金刚石很 罕见,人们就想“人造“金刚石来代替它,这就自然地想到了金刚石的“孪生“兄弟--石墨了。

金刚石和石墨的化学成分都是碳(C),称“同素异形体”。从这种称呼可以知道它们具有相同的“质”,但“形”或“性”却不同,且有天壤之别,金刚石是目前最硬的物质,而石墨却是最软的物质之一。

石墨和金刚石的硬度差别如此之大,但人们还是希望能用人工合成方法来获取金刚石,因为自然界中石墨(碳)藏量是很丰富的。但是要使石墨中的碳变成金刚石那样排列的碳,不是那么容易的。石墨在5-6万大气压((5-6)×103MPa)及摄氏1000至2000度高温下,再用金属铁、钴、镍等做催化剂,可使石墨转变成金刚石。

目前世界上已有十几个国家(包括我国)均合成出了金刚石。但这种金刚石因为颗粒很细,主要用途是做磨料,用于切削和地质、石油的钻井用的钻头。当前,世界金刚石的消费中,80%的人造金刚石主要是用于工业,它的产量也远远超过天然金刚石的产量。

最初合成的金刚石颗粒呈黑色,05mm大小,重约01克拉(用于宝石的金刚石一般最小不能小于01克拉)。现在我国研制的大颗粒金刚石达3mm以上,美国、日本等已制成61克拉多的金刚石。我们说金刚石已从石墨中“飞”出,宝石级的人造金刚石也会在不久的将来供应于市场。

“世界水日”

1999年3月22日是第七届“世界水日”,也是新的“中国水周”的第一天,全国人大农委、环资委和水利部在京联合召开纪念座谈会,呼吁全社会更加关注我国的水资源问题。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替代的资源,并日益成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为唤起全世界公众对水问题的重视,1993年第四十七届联合国大会将每年的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

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人人都生活在下游”,旨在提醒人们在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时候,都要考虑下游居民的利益。由于中国从黄河抽取越来越多的水来满足其经济增长的各种需要,黄河在25年前就开始难以满足供水需求。1972年黄河水位的大幅度下降,导致黄河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第一次未能入海就干涸了。那年黄河断流15天,并在随后的10年中间歇性地出现断流。1985年以来,黄河年年断流,且断流时间越来越长。1996年,黄河断流133天。1997年,由于干旱,黄河断流长达226天,这一年,河水有很长一段时间未能流到黄河出海所流经的最后一个省份山东省。

此外,日益严重的水质污染也会造成水质性缺水。当水中的有害物质超出水体的自净能力时,这就是发生了污染。这些有害物质包括农药、重金属及其化合物等有毒物质,有机和无机化学物质,致病微生物、油类物质、植物营养物,各种废弃物和放射性物质等。水污染的来源主要是未加处理的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和医院污水等。

水质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极大。污水中的致病微生物、病毒等可引起传染病的蔓延。水中的有毒物质可使人畜中毒,一些剧毒物质可在几分钟之内使水中的生物和饮水的人死亡,这种情况还算比较容易发现。最危险的是汞、镉、铬、铝等金属化合物的污染,它们进入人体后造成慢性中毒,一旦发现就无法遏止。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世界上有70%的人喝不到安全卫生的饮用水。现在世界上每年有1500万5岁以下的儿童死亡,死亡原因大多与饮水有关。据联合国统计,世界上每天有25万人由于饮用污染的水而得病或由于缺水而死亡。

酸雨的发现

近代工业革命,从蒸气机开始,锅炉烧煤,产生蒸汽,推动机器;而后火力电厂星罗齐布,燃煤数量日益猛增。遗憾地是,煤含杂质硫,约百分之一,在燃烧中将排放酸性气体 SO2;燃烧产生的高温尚能促使助燃的空气发生部分化学变化,氧气与氮气化合,也排放酸性气体NOx。它们在高空中为雨雪冲刷,溶解,雨成为了酸雨;这些酸性气体成为雨水中杂质硫酸根、硝酸根和铵离子。1872年英国科学家史密斯分析了伦顿市雨水成份,发现它呈酸性,且农村雨水中含碳酸铵,酸性不大;郊区雨水含硫酸铵,略呈酸性;市区雨水含硫酸或酸性的硫酸盐,呈酸性。于是史密斯首先在他的著作《空气和降雨:化学气候学的开端》中提出“酸雨”这一专有名词

卫生饮水与化学

在炉上长时间沸腾的水,还有电热水器中反复煮沸的水。这种水因煮开过久,水中多含不发挥性物质,如钙、镁等重金属成份和亚硝酸盐。久饮这种水,会干扰人的胃肠功能,出现暂时腹泻、腹胀;有毒的亚硝酸盐,还会造成机体缺氧,严重者会昏迷惊厥,甚至死亡

人们饮用的自来水,都是经氯化消毒灭菌处理过的。氯处理过的水中可分离出13种有害物质,其中卤化烃、氯仿还具有致癌、致畸作用。当水温达到90℃时,卤化烃含量由原来的每公斤53微克上升到177微克,超过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的2倍。专家指出,饮未煮沸的水,患膀胱癌、直肠癌的可能性增加21%-38%。当水温达到100℃,这两种有害物质会随蒸气蒸发而大大减少,如继续沸腾3分钟,则饮用安全。

酸 雨

简单地说,酸雨就是酸性的雨。

什么是酸 纯水是中性的,没有味道;柠檬水,橙汁有酸味,醋的酸味较大,它们都是弱酸;小苏打水有略涩的碱性,而苛性钠水就涩涩的,碱味较大,它们是碱。科学家发现酸味大小与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有关;而碱味与水溶液中羟基离子浓度有关;然后建立了一个指标:氢离子浓度对数的负值,叫pH值。于是,纯水的pH值为7;酸性越大,pH值越低;碱性越大,pH值越高。未被污染的雨雪是中性的,pH值近于7;当它为大气中二氧化碳饱和时,略呈酸性,pH值为565。被大气中存在的酸性气体污染,pH值小于565的雨叫酸雨;pH值小于565的雪叫酸雪;在高空或高山(如峨眉山)上弥漫的雾,pH值小于565时叫酸雾。

近代工业革命,从蒸气机开始,锅炉烧煤,产生蒸汽,推动机器;而后火力电厂星罗齐布,燃煤数量日益猛增。遗憾地是,煤含杂质硫,约百分之一,在燃烧中将排放酸性气体 SO2;燃烧产生的高温尚能促使助燃的空气发生部分化学变化,氧气与氮气化合,也排放酸性气体NOx。它们在高空中为雨雪冲刷,溶解,雨成为了酸雨;这些酸性气体成为雨水中杂质硫酸根、硝酸根和铵离子。1872年英国科学家史密斯分析了伦顿市雨水成份,发现它呈酸性,且农村雨水中含碳酸铵,酸性不大;郊区雨水含硫酸铵,略呈酸性;市区雨水含硫酸或酸性的硫酸盐,呈酸性

一滴水中的生命

一滴水,晶莹透亮,肉眼看上去,里面什么也没有,把它放到显微镜下,嘿,真是别开生面了!看哪,有象闪光的“表带”,有象细长的“大头针”、扁平的“圆盘”,甚至象精致的“铁锚”……令人眼花镣乱。这是些什么呢?这是浮游生物。浮游生物身材短小,大多数只有千分之几到百分之几厘米,肉眼是看不见的。它们游泳本领也不高,有的根本不会游泳,只是随波逐流而已。但也别轻看这些小个子,它们繁殖能力可很强呢!如果在适宜环境下,一个浮游生物的个体,任其发展,几天功夫就可填满整个水体!即使受各种自然条件限制其数量仍可观得很,他们可称得上水中的“大家族”了。

没有阳光,浮游植物不能生存,所以它们大多生活在阳光充足的水体表层。

浮游植物的个体虽然小得微不足道,却是水中原始食物的生产者,要是没有它们,水里的大生命恐怕也就无法生存了。 浮游生物是鱼类的主要饵料,也是人类食物来源的一部分。我国沿海劳动人民早已利用潮流捕捞较大的浮游生物如磷虾、毛虾等,但因各种条件的限制,还不能大量捕获。今后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更好地掌握浮游生物的分布规律,不断改进捕捞技术,把浮游生物作为人类直接的食物来源是很有希望的。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浮游生物固然有重大的经济意义,但也并不是所有的浮游生物都有益。有些浮游生物对鱼类反而有害。象蓝绿藻、鱼腥藻等,在炎热的天气里大量繁殖,使水质变坏,就严重影响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正常生活,甚至使鱼类大量死亡。1946年至1947年,墨西哥湾里就繁殖了许多有毒的浮游植物,引起鱼类的大量死亡。海水散发着臭气,严重地妨碍着人们的呼吸。我国沿海也曾不同程度地发生过这种现象。1972年秋,东海海面曾大量漂浮一种黄褐色的污物,并带有臭味,渔民叫它“臭水”,这就是颤藻大量繁殖引起的。

利用浮游生物有利的一面,防止有害的一面,并化害为利,是提高水体生产力的一个重要措施。

一氧化碳

CO经呼吸道吸入。吸入的CO通过肺泡进入血液,立即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导致低氧血症,引起组织缺氧。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最敏感,因此首先受累。常见表现有:精神障碍,失语、失明等需迅速将患者移离中毒现场至通风处,松开衣领,注意保暖,密切观察意识状态。及时有效给氧是急性CO中毒最重要的治疗原则。应用高压氧疗法,迅速纠正组织缺氧。

如何依据新考纲进行高考化学冲刺复习?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已经颁布,从化学科目上看,大纲与2008年基本相同,保持了高度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只是将“了解物质的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概念的含义”略改为“了解物质的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概念”。目前各学校基本上已结束第一轮的高考复习,进入了备考冲刺阶段,现围绕考纲就如何高效备考提出以下建议: 重视对高中化学重点知识、主干知识、核心内容的复习 在理综考试中,化学科的题量和内容是有限的,所以2009高考试题仍然是以学科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的考查为主,以往的一些热点的主干知识应高度重视。如: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离子反应、离子共存与鉴别;化学平衡;电化学;盐类水解;常见元素化合物、有机基本概念、反应类型、各种官能团的性质、有机信息推断题等。 对于大纲中“理解”“综合应用”层次要求的内容,要做到心中有数,反复训练,熟练掌握。 构建知识网络,使各部分知识网络化、系统化、条理化 经过第一轮的复习,学生对于基本的知识都已理解掌握,但由于化学学科的知识比较散,所以需要进一步加工整理,应先形成知识主线,再构建网络。如: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复习。 六种非金属知识主线:气态氢化物→单质→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相应含氧酸盐;五种金属知识主线:单质→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相应含氧酸盐;再构建知识网络。如“氮网”“硫网”“铁网”等。 有机网络,以烯烃为中心的网络体系,两条主线:苯→ 炔烃 → 烯烃 → 烷烃;醇→醛→ 羧酸 →酯;中心辐射点为烯烃:烯烃辐射一大片;烃与含氧衍生物的桥梁:卤代烃。这样在无机推断和有机合成及推断题中才会做到心中有数。 回归课本,重视考纲 在本阶段的复习中,要以“课本”为纲,回归教材,注意教材内容的知识点、增长点,综合点。要学会读书,要通读、精读、反复读,带着问题去读。读书要与高考紧密结合起来,不是简单地看看而已。有些高考试题就来自于课本上的原题或改编;对于大纲中规定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在历年的高考试题中都是相当重视。有时是直接考查某个实验,有时是按某些课本实验的基本要求考,或依据课本实验发展、衍生出来的内容来命题,如:“2005年北京卷28题(18分)改编自课本‘铁与水反应’的实验,”“2008年重庆卷8题,四个实验全部来自课本”。由此可见,重视课本是相当重要的。 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等联系紧密,大纲上强调“试题应注意考查考生初步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去观察、分析生产生活中的各类有关化学问题的能力”,这在历年的试题中都有体现。如:2008年广东卷23题;2008年山东卷29题;2008年宁夏卷26题等。而在2009年高考备考中,要关注“神七”“三鹿毒奶事件”“人禽流感病例”“诺贝尔化学奖”“ 美俄卫星相撞事件”等涉及化学方面的知识。 注重反思,努力做到题不错二 对于曾经做错的题,要再次重温,认真反思,总结出一些东西,沉淀出一些精华。反思主要从试题涉及的知识点、解题方法、解题规律、失误原因、语言规范、思维的优化等方面进行。 关注并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中的例题,以及近三年的高考试题 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中的例题,是专家们根据大纲认真整理总结的历年典型高考真题,无论是题型、命题角度、能力考查等,都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而高考命题人也会以此作为下一年命题的参考,不会原题照搬,只会有一些改编,但也应引起重视。对有代表性的试题,要反复研究,落实到位。对解题技巧要重点研究,灵活掌握解题技巧可节省很多宝贵时间。 认真审题,规范答题,减少非智力因素失分 高考的后期复习更要在细节上、审题上、表达上下功夫。学科知识是基础,审题能力是关键,规范表达是保障。审题不慎,急于求成,考虑不周是同学在解题时常出现的通病,也是考试失分的因素。审题主要审题目的表达要求、突破口、有效数字、解题过程、题型等。 表达不规范是学生失分的又一大问题。规范表达包括规范书写化学符号,注意化学语言中的汉字,正确书写化学概念名称,问答题的一些固定的规范答题模式,化学方程式计算题的书写格式。步骤要全,上下单位要一致,左右单位要相适应等。

你好

1、记忆是学好化学的前提

既然前述化学有着内容多、知识碎、需记忆的特点,那么就需要我们去强化记忆怎样记忆呢常见的记忆方法有:

①.“化学口诀”法

“化学口诀”法是把化学知识经过高度压缩,提炼成容易记忆的几个词或几句话,作为一种特殊信号传授给同学们,每当这些信号出现的时候,同学们就会很快地联想起所学的内容,经过多次反复,这些信号以及它们所概括的内容,便能长久而牢固地保留在记忆中,由于这种信号既简明又富有趣味性,因而能激发同学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如:盐类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谁强显谁性,谁弱就写谁;

若是阴离子,一步一个水;

若是阳离子,一步就完成;

因是逆反应,勿忘可逆号 “ ”;

因为量很少,沉淀“↓”气体“↑”符号都不要

②.浓缩择要法

在知识总量成倍增加的情况下,删繁就简,筛沙淘金,提纲挈领,“浓缩”知识,就显得很有必要,这也是排除干扰、提高记忆效果、防止遗忘的一个重要条件

如在学习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时,为了便于记忆,可概括为五个字:“逆”(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是可逆反应)、“等”(平衡的标志--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动”(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正反应和逆反应仍在进行)、“定”(反应条件一定,各组分百分含量一定)、“变”(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化学平衡就会被破坏,此时正、逆反应速率不再相等,各组分百分含量也发生变化,直到在新的外界条件不变时,又建立一个新平衡)

③.语言用韵法

韵律化的材料,富于魅力、感染力,易上口,易记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心理学角度看,凡用韵之处,可增加信息冗长量,利于记忆如把硫酸的工业制法概括成“五个三”就利于记忆

三阶段:二氧化硫的制取和净化、二氧化硫氧化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的吸收的硫酸的生成

三原理:燃烧硫或金属硫化物等原料来制取二氧化硫、使二氧化硫在适当的温度和催化剂的作用下氧化成三氧化硫、再使三氧化硫跟水化合而生成硫酸

高温

三方程:4FeS2+11O2====2Fe2O3+8SO2

催化剂

2SO2+O2 ===2SO3

加热

SO3+H2O=H2SO4

三设备:沸腾炉、接触室、吸收塔

三净化:除尘、洗涤、干燥

  ④理解融会,增强记忆

  理解和揭示知识的本质联系,要比死记硬背的效果好得多学而思,思则疑,疑然后能悟理解了再背,就意味着增加了信息冗长量,就能触类旁通,历久不忘如对于气体摩尔体积这一概念:单位物质的量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既要理解内涵,又要掌握外延,即一摩尔的任何气体物质,在标准状况下,体积约是224升,而不要靠死记硬背

⑤.适当复习,反复记忆

“记忆之母”是重复和复习有一种错觉,似乎复习是考试前的工作其实,对于需要长时间保留在记忆中的信息,应该经常复习通过反复温习,记忆的信息会越来越强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关于遗忘的曲线规律:即遗忘先快后慢及时复习,使记忆基础化;合理分配复习时间,使记忆经常化;多次复习,使记忆深入化;因人而异,变换复习方法,使记忆具体化

⑥.不断运用,巩固记忆

人脑通过感知、识记保持的信息,再经神经通道联系分析器运用,每用一次就能使正确的回忆得到强化,错误的回忆得到纠正,遗忘了的再进行识记;久而久之终生不忘,其根本原因在于不断使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知识不应变成不能活动的货物,积累知识不能视为就是为了储备,而要进入周转,加以运用,才能巩固,才有效能” 总之,记忆因各人生活环境、教育条件、学习习惯和心理特性不同而有多种多样的方法无论哪种记忆方法,只要符合记忆心理特点,从实际出发,必将取得良好的效果

2、学会读懂课本、用好课本,注意课本阅读的“薄->厚->薄”法

⑴、怎样进行化学课本的阅读

  有些同学化学学习困难、成绩不好的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这些同学不重视化学课本的阅读,或者缺乏科学的阅读方法他们既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也没有课后复习的习惯,全部的化学学习就靠上课听听老师讲,看看老师的演示实验和随大家一起进实验室做做实验,老师布置了作业,这才打开课本,看看题目,不管正确与否,做了交差了事,对于这些同学来说,似乎课本只是提供作业题目的“习题集”,他们不是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有准备地进行习题练习,而是遇到解答不出来的题目时,才不得已翻翻书,把课本当成解题的一种参考书平时不读书,临时“抱佛脚”,考前把课本苦苦地死记硬背一通,如此应考当然心中无数,缺乏功底,成绩自然不佳同学们,学习化学应切实以课本为根本,熟悉它,研究它,把它读懂读会,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根本的化学学习方法 搞好化学阅读,同样有个方法和技巧问题

  ① 采用默读的方式这是因为默读比朗读速度快,默读比朗读更有利于理解阅读的内容一般来说,朗读有助于背诵,而默读有助于理解同学们所进行的化学阅读主要要求理解,对于要求记忆的内容也不要死记硬背,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② 按一定的程序阅读这个程序以“粗读-细读-精读”较为有效如预习时课文可粗读,即粗浅的阅读其目的有三:一是对要学的教材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二是找出与新课有关的已学过的知识;三是对新课有哪些疑难问题自己边读、边想、边分析综合课堂上老师安排自学,需要阅读这种阅读是在预习的基础上,在教师出示本节教学目标的情况下,在老师指导下的深入阅读,要系统钻研教材,要做到细读以致精读这种课堂阅读一般要注意做到“三要”:一要根据本课的重点难点,确定重点阅读的内容,使阅读具有更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二是钻研关键词语,思考和理解问题的实质;三是手脑并用,以提高思维能力和强化记忆及找出疑难和问题

③ 有选择的阅读这一般用在复习中的阅读复习阅读是建立在预习阅读和课堂阅读基础上的一种归纳、巩固性阅读它不是前两种阅读的简单重复,而是带有一定分析和对比综合概括性质的更深层次的阅读,要紧扣课文中心和重点内容、结合课堂学习情况有选择的阅读这种阅读可用在课后阅读、单元复习和总复习的阅读

  ④ 写出阅读笔记,把所学重点内容系统梳理,或默写有关概括、原理和化学用语等,也可用图表形式表述,或动笔圈划评点等,对于熟悉课文,加深理解,强化记忆都是很有益的

⑵、注意课本阅读的“薄->厚->薄”法

我认为 ,正确阅读化学课本应是“薄->厚->薄”的形式学习时,为了理解我们要将薄薄的课本通过细读、精读,将课本读厚,真正理解课本的内涵和外延,即由薄到厚;然后再取其精华,实现由厚到薄的过渡其中,将课体读厚是我们学习的重点

如单质钠一节,我们应掌握钠原子的结构、性质、用途及存在为了更深入的理解课本内容,要将课本读厚,具体为:

结构:包括原子序数为11、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有1个电子等;

物理性质:包括银白色固体(态)、熔点(低于水的沸点)、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导电、导热性等;

化学性质是学习的重点

①与氧气等非金属的反应:常温下被氧化生成Na2O、加热或燃烧生成Na2O2,新切开的金属钠在空气中较长时间放置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露出的“真面目”是银白色具有金属光泽(Na),表面逐渐变暗(Na2O),后形成一层水膜(NaOH溶液),再后有一种白色固体形成(Na2CO3·10H2O),最后得到白色粉末状固体(无水Na2CO3),此外还可与氯气(钠在氯气中继续燃烧2Na+Cl2=2NaCl产生白烟)、硫(钠与硫混合研磨可发生爆炸2Na+S=Na2S)等非金属反应;

②与水的反应:伴随金属钠与水反应实验的进行,同学们也应多问几个为什么:钠很容易被小刀切开,说明了什么钠投入水中为什么不下沉,而是浮在水面上与水剧烈反应并熔成一个闪亮的小球小球为什么会向四周游动发出的嘶嘶声是怎么来的滴有酚酞的水逐渐变红色,有可能生成什么物质在观察现象过程中,通过分析、综合、判断等思维活动,不难获得答案,同时加深了对课本内容及钠的性质的深刻理解;

③与酸的反应:金属钠投入盐酸中,反应的方程式如何书写写作2Na+2H2O=2NaOH+H2↑、NaOH+HCl=NaCl+H2O,还是直接反应2Na+2HCl=2NaCl+H2↑,从反应的实质2Na+2H+=2Na++H2↑及H+的来源不难得出答案;

④与盐溶液的反应:将金属钠投入CuSO4溶液、FeCl3溶液,现象如何、方程式怎样书写首先弄清钠与CuSO4溶液的反应:第一步2Na+2H2O =2NaOH+H2↑,第二步CuSO4+2NaOH=Cu(OH)2↓+Na2SO4,总反应为2Na+2H2O+CuSO4=Cu(OH)2↓+Na2SO4+H2↑,现象及钠与FeCl3溶液的反应便不难得出

存在(由于性质活泼,无游离态、均为化合态)

用途(制取Na2O2、作还原剂还原贵重金属等),使有限的内容变“厚”然后精读、细读,牢固掌握每一个知识点,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整理,抓住规律,辐射全部,从而把课本读“薄”

⑶、熟练掌握知识向能力的迁移

学习中有些同学常有这样的感觉:课本学的非常明白,可是一到做题就什么也不会了,究其原因是什么呢——问题出在知识向能力的迁移上

课本内容作为知识是前人的经验总结,是相对“死”的东西,同学们学习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去实现两个转化:一是把人类已知的科学真理转化为同学们自己的知识,即为“继承”;二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即为“迁移”相比之下,关键是后者,学习知识是为了提高能力,也就是素质的培养

要想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迁移,我个人认为关键是“练”“学游泳就须在水里教在水里学”,解题也是这样,要在练中学,在学中练,一边练习,一边总结,找出规律,指导今后的学习

3、做好学习笔记,建立纠错本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很多知识是必需记在纸上再看一遍才能理解和掌握的当然,记笔记不是抄书,更不等同于练字,需要记下的往往是在学习或复习课本知识和相关辅导材料时遇到的、或在做题中总结出的知识(大多是做题的经验和教训),这是减少“一错再错”的最有效的方法,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笔记内容可分为六种情况:

①记下你自己认为重要的和你认为容易忘的知识点这一点因人而异同一节内容,因为认知水平不同,需要记的内容就不同但是大多会符合“英雄所见略同”的规律在正常情况下,同学们的认识与出题人的认识往往是相同的,即:同学们认为重要的,就是考试要考的因为同学们的认识往往从老师那里来,且考试考的是重点,并不回避常见题和做过的题

②记下顿悟到的知识(大多是“一句话知识”)有时,我们一直对某一类问题比较模糊,相关的题总是理不清思路直到有一天看到或听到关于这方面的某一句论述后,感到豁然开朗,不由得脱口而出:“原来是这样啊!”这时,一定要及时将这一句话和相关的问题记下来,这是学习产生质的飞跃的重要时机就好像作家、音乐家、科学家的灵感一样,当灵感闪现的时候,一定要把它捕捉到,迅速记下来若不抓紧记下来,则顿悟到的知识会很快与你擦肩而过白白错过了一次提高学习成绩的大好机会下一次的这种顿悟,还不知什么时候才会再次出现这就好比玩游戏时,飘来一个“炸弹”,吃下后,火力猛增,才能顺利闯过这一关若让“炸弹”飘走,可能无论如何这一关也闯不过去有时老师就某个问题的讲解打了一个比喻,可能就是你闯关的“炸弹”,一定要及时记在“小本本”上

③记下规律性的知识如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还原性强弱顺序的判定、原子半径、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混合气体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有机物中烃的燃烧规律以及常用口诀等等这些都是记的重点,即使会了,也要整理一下

④记下特殊的知识化学知识内容庞杂,归纳时主要考虑的是共性,还有许多特性的知识,往往隐含在共性背后,切不可忽视否则,得到的知识是不完整的,例如,浓硫酸除具有酸的通性外,更重要的是具有氧化、脱水和吸水三大特性;卤素的有些通性不能兼顾氟,必须突出强调氟的特性:单质氯、溴、碘均不能与稀有气体反应,但氟可与稀有气体反应生成Xe、Kr的氟化物,如XeF2、XeF4、XeF6、KrF2等;单质氯、溴、碘与水的反应可用通式X2+H2O=HXO+HX表示,但氟例外,2F2+2H2O=4HF+O2↑;氯、溴、碘氢化物的水溶液具有强酸性,而氟的氢化物的水溶液是弱酸;氯、溴、碘氢化物的水溶液均可用玻璃仪器制取和贮存,但氟化氢需用铅皿制取且在塑料瓶中存放;CaCl2、CaBr2、CaI2易溶于水,而CaF2不溶于水;AgCl、AgBr、AgI不溶于水,而AgF溶于水;讲解羧酸的共性时,不能忽略其中甲酸的特性;讨论溶液时,固体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氨水、酒精的密度随浓度的增大而减小等等可以说,考试一半是考规律,一半是考规律中的特例规律好记,但特例就容易忘,一定要特别记下、特别注意

⑤记下多次做错的题型和相关的知识点由于先入为主的影响,第一次做错了的题,后来便一而再、再而三地错,虽然不是相同的题,但是题型一样,相关的知识和方法也一样这是最致命的错误这些题可能分散在好几章里,复习时,一定要把它们挑出来,记在“小本本”上的一个地方这些题就是从不同的侧面来考察某个知识点的把这些题集中起来,就是对这一知识点最全面的复习如果不记下来,今天碰见一个,不会;明天又碰见一个,不清楚这样会造成一个假象,即:自己很多题都不会,逐渐地自信心就没有了,学习便开始退步集中起来一一对比,你会发现,错了这么多题,原因却只有一个,“一错再错”现象是同学们中存在的普遍现象,预防一错再错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考试前看一下自己曾多次错过的题,相当于考试前有人给你提个醒但是,如果平时做题和复习时没有把这些题记下来,考试前也就没有什么可提醒的自己哪些地方容易错,也不知道

⑥记下经过请教别人才会的题的详细解题过程和注意事项大量的调查结果显示:优秀学生之所以能在各种考试中保持较好的成绩,一个关键的原因是他把不会的知识真正问清楚了,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了这里为什么要强调“真正”两个字呢因为有些同学也问了,也耐心地听老师讲了,也听懂了但是仅仅满足于听懂了,没有把听懂了的知识再写出来,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就急忙忙地去做下一题或干其他事情去了几天后考试时又遇到了这样的题,下笔写的时候,才发现写不完整,重蹈了“一错再错”的覆辙若是当时问过之后,马上写下来,发现问题继续问,就不会出现后悔莫及的事情了,正所谓“行百步而半九十”

4、重视实验

对于实验的基本要求是明确目的、理解原理、熟悉步骤,做到勤于动手、善于动脑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做实验就学不好化学,化学与实验密不可分很多同学不懂这个道理,不太重视实验认为只要掌握课本上的一些理论,就可以推断出所有实验的现象,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其实这种想法是十分错误的,“实践出真知”,“一切正确的认识都是从实践中得来的”,这些话都很有道理有好些化学问题,不通过实验,就难以解决新一轮高考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理论性减少,实验题增多,“黑板上做实验”能得高分的年代已经过去,现在的高考不“真做”是不能得高分的

如乙烯的制取实验,课本上讲乙醇和浓硫酸混合共热到170℃便可制得,通入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使其褪色,证明乙烯能发生加成反应并具有还原性但若实际做一下实验会发现反应后期混合液变黑,产生的气体并不是单一的乙烯气体,而是乙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混合气体,因此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不一定是乙烯气体;再如乙烯、乙炔均能使溴水褪色,但谁快谁慢呢理论上讲似乎是乙炔,但实验结果却是乙烯这一切单靠课本理论凭空想象,是很难得出答案的,必须通过实验才能得出正确结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课本中一些理论,而要认真地对待每一个实验,重视每一个实验,从而提高从实验中获得正确认识的能力

实验时,首先要明确实验目的:实验目的看似简单,实则重要,实验过程中要牢牢掌握实验目的;其次要熟悉实验步骤,不可做一步,看一步,要通盘掌握,弄清每一步的意义;第三是实验过程中要多做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问的越多,学习效果越好,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5、注意归纳总结、构建知识网络、培育“知识树”

能力的实质就是系统化、概括化、程序化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由此可以看出知识的系统化对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性

在素质培养过程中,首先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有一个知识的系统网络,重视基础知识讲清讲透,这样,能力才可以得到提高布鲁纳认为:“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整的结构把它们联系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遗忘的知识”课堂中要善于将知识纵横向统摄整理,使之网络化,有序的贮存,这无疑会增强学生的意义记忆和逻辑记忆其益处为不但强化了记忆功能,还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结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在学习时,一定要系统地学习,努力做到心中有“树”,这是学习的一个最基本的方法

具体来讲,一本书就好比一颗大树,它的书名就相当于大树的主干,各章的标题相当于大树的主枝,位于各章之下的节是大树的侧枝,各节所阐述的具体概念、定义、定理、公理、公式、原理、规律等可以看成是大树的小枝和叶片,至于每一个文字、标点、符号等则可以看成是大树的细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212106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1
下一篇2023-11-11

随机推荐

  • 精华液和水乳的正确使用顺序?

    先使用精华液,后使用水乳。护肤品的正确使用顺序是水、精华液、乳、霜。1、先使用爽肤水,爽肤水是一种透明液态的护肤品,涂抹在脸部,起到二次清洁肌肤的作用。2、然后使用精华液,精华液是护肤品中的极品,它功效非常强大,使用效果很显著。精华液大多在

    2024-04-15
    51700
  • 自然堂凝时鲜颜系列用法顺序

    自然堂凝时鲜颜系列的使用顺序是:1 首先需要进行脸部的清洁,使用温水打湿面部,然后取适量的洗颜霜在手中,用手搓揉出丰富的泡沫。将泡沫放置于面部,特别是容易出油的T字部位,千万不要在面部直接揉搓,而是要让泡沫在肌肤上进行按摩。在整个面部画圈来

    2024-04-15
    50500
  • 视立美视力健康管理机构靠谱吗?

    视立美视力健康管理机构(视立美)怎么样45%好评率共有20人匿名分享最新时间为:2021-07-22晋升机会:公司管理:企业文化:工作补贴:工作氛围:办公环境:工作压力:视立美视力健康管理机构(视立美)综合评分为73,其中62%的网友表示

    2024-04-15
    32600
  • 精华露和精华液的区别

    精华露和精华液的区别:成分不同、质地不同、适用肤质不同、使用部位不同、使用年龄不同。1、成分不同首先精华液成分是植物以及矿物质等,精华露是乳液里面的一种,使用精华露后,就不能再去使用其它乳液,精华露并不适合冬季使用。2、质地不同精华露因为是

    2024-04-15
    36600
  • 相宜本草紫芝套盒怎么样

    相宜本草紫芝套盒不错,相宜本草的紫芝系列是最高端的产品,紫芝系列蕴含珍贵的紫芝多糖、紫芝总碱以及稀有灵芝酸,能够带来较好紧致效果,相宜本草专注于中草药护肤品的开发,中药调理肤质肤色、标本兼治肌肤问题的产品,与上海中医药大学联合研发,已获得1

    2024-04-15
    33800
  • 爽肤水,精华液,润肤露,隔离霜,防晒霜怎么排序啊?

    护肤步骤1 洗脸 要是化妆的话那么第一部就应该是卸妆。。洗面奶或者洁肤皂绝对替代不了卸妆液,因为彩妆的残留是洗面奶卸不掉的。。彩妆的天敌就是卸妆液。爱美的MM们这个钱绝对不能省。。要不然就等着30岁以后色斑的突显吧!2爽肤水或者柔肤水 爽肤

    2024-04-15
    36500
  • 伊思水乳怎么样?伊思水乳好用吗?

    伊思水乳是该品牌下销量最好口碑最好的产品之一,这款伊思水乳共有三款不同的类型,包括了1号清爽型、2号滋润型以衣红参水乳,那么这三款伊思水乳效果怎么样呢,以下我们来看看相关的资料的与评价。伊思水乳怎么样 伊思蜗牛水乳怎么样:简介

    2024-04-15
    305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