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是传统精华还是封建糟粕?

《弟子规》是传统精华还是封建糟粕?,第1张

这问题的答案还是不要道听途说,最好是自己认认真真地把<弟子规>多读几遍,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看其中道理是否能够用来改善自己的生活,丰富自己的生命。所谓「糟粕」与「精华」,有些时候是因为个人观点或水平不同而作出不同判断,靠不住的。

《弟子规》作文

《弟子规》是一本既古老,又时尚的读物,也是我最喜欢的读物。《弟子规》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因为它会告诉我们许多道理,并且还会带邻我们邻略人世的真谛。

《弟子规》里的一字一句,就像一位智者的亲切教导。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意思是:父母叫你的时候,应该及时赶到;父母叫你去做一件事的时候,不能推迟;父母教你的时候,必须静静地听;父母责骂你的时,必须顺着他们的意思。是呀,父母是把我们生出来的人,没有父母,也没有我们。父母把我们养大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所以,我们时时刻刻,都要顺着父母的意思去做。即使不能完成,也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它。即使父母做错了,也不能责怪他们。

有一次,我和母亲吵架了。我把英语书放在了家里。我打电话回家,妈妈不在。早读课时,我被老师罚站了出来。母亲在我垂头丧气之时,赶到了我的班级。妈妈问:“发生什么事了?”我说:“我把英语书漏在了家里……”慈祥的母亲马上跑回家,把我的英语书带了回来。那时我的心目中,母亲是一位顶天立地、亲切和蔼的好母亲。可是,放学回家后。一切都改变了。母亲对我说:“早知道你那么粗心就不应该帮你那那本书,让你试一试那是什么滋味。”母亲既然会说出这样的话来。我非常生气,和母亲吵了起来。

现在回想起来,觉得自己真的做错了。我不应该和母亲吵架。因为,如果没有母亲,我可能要被老师罚站整个上午。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妾,奚可焉”,又让我明白了,自己说出的话,要一信用为主,欺骗别人,不能饶恕。守信用,对于交朋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不守信用,欺骗了别人,别人就会很讨厌你。

有一次,表哥说要来我们家玩。可是,我等足了整个下午,脖子都等长了,可迟迟看不到表哥的身影。我想,他不会来了,太阳都快下山了。我闷闷不乐地打开电视机看着电视。过了一会儿,我又去做作业。当我做完作业的时候,一阵微小的声音飞进了我的耳朵,还喊着我的名字。当我四周周围看的时候,一个高大的身影在我面前出现了,他穿着T衬衫、戴着一顶帽子、穿着运动鞋,脸上表现出丝毫微笑的感觉。啊!是表哥!我动起了自己拳头,跟他大了起来。这是我每次和表哥见面的见面礼。他在我家待的时间不长,但他还是赶来了。因为老师叫表哥回学校,所以他才那么迟来。这是友谊之间的见证——信用。

我徜徉在《弟子规》的世界中,一天一天地成长。它将伴随着我们走过生活中的每一天!

弟子规心得

读了《弟子规》中的其中一篇—入则孝。这一篇章令我颇有感受。 如今,许多孩子都是父母的独生子,总是被父母护着、宠着、溺爱着,所以,有些孩子便逐渐淡忘了—“孝”这个字眼。 也许,许多人都读过《弟子规》,而真正能按按照书上说得去做又能有几人?“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名,行勿懒”父母都对孩子体贴之微,千依百顺。左一声“妈妈”又一声“爸爸”让父母为了自己的一点小事奔波劳累。但是当父母请你帮着买个东西,干个家务,却总找个借口辞掉。 “父母教,须静听;父母责,需顺从。”有时,父母出于关心,多叮嘱两句,做错了事多教育两句,我们就会不厌其烦的说父母过于唠叨,有时还顶几句嘴,狡辩是非,“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子女照料父母,冬天要让他们温暖,夏天要让他们清爽凉快。早晨要向父母请安,晚上要替他们铺好被子,侍候父母安眠。这就是这句话的意思。子女要无微不至的照顾父母,要让他们感到舒适。而现在,大多是父母对子女关爱有加,这样照顾着我们,又有多少子女能这样的照顾自己的父母呢?是父母养育了我们,是父母教育了我们,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父母是世上最爱我们、最疼我们的人。无论何时何地,我们的一举一动无不牵扯着父母的心。而惟有“孝”才能报答父母,报答他们对我们的养育之恩。让每一个子女都报答父母吧!

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同事、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

次谨信,告诉我们做人要谨慎,要讲信用,也就是要诚信为本。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企业,如果不能诚实待人,那么他依靠什么立足社会呢?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成和谐的社会。

学了《弟子规》之后我明白了不少道理,面对它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其中的 “入则孝” 、“出则悌” 、“谨” 、“信” 、“泛爱众” 、“亲仁” 、 “余力学文”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德系统,其核心是做人的“道” 和“德” ,就是通常说的“道德” 。在学习《弟子规》的同时我也反复拜读了蔡礼旭老师的《幸福美满的人生》这一宝书,越读越感到它的确是人生智慧处世宝典。蔡老师的“道”是超越时空的大自然运行法则。“德”是教导人类如何顺从大自然的法则,不违背做人的原则。其精髓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伦关系。它教我们如何修身,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次第,不修身就不可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知恩图报,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这些优良的传统从古至今都为人所熟知,翻开《弟子规》一读,就仿佛置身于文明当中,置身于做人的伦理大道当中。

前段时间我们学校让我们写《弟子规》的读后感,在我的姐姐的引导下,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弟子”也有“规”。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弟子规》里有这样的一句话“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

〈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结钮扣,有定位,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顺便说一个故事:以前著名诗人王安石是当时国家的重臣,可他有一个坏习惯:不爱洗澡。有一次,国家开大会,他也参加了。正当国王在大会上公开地对王安石说话时,一只虱子,从他的脖子一直爬到脸上,会上的大臣都看得一清二楚,很快,这件事就传遍了五湖四海,成了千古的笑话。所以我们要吸取教训,不然也有可能成为别人的笑话呢。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你会很快乐。

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学仁慈……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我自己作了一首小歌:“能亲仁,当然好,好日来,坏日少”我们可要努力啊!

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

这就是我的读后感。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要以它作为行为准则。

今天早上我背诵了弟子规的总叙和入则孝,虽背的滚瓜烂熟,但其中的意思一点也不理解,经过访问同学,使我明白了:“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弟子规,圣人训,守孝悌,次谨信。他的意思是说“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生活中小心谨慎。读完后是我非常震惊,又非常羞耻,因为自己以前总以为父母把自己生下来不是上天的安排,父母理应对自己好,父母关心自己是理所应当的,现在大彻大悟,自己的所作所为全是不对的,真是对不起父母的大恩大德呀!以后一定要好好的感恩父母,要坐在行动上。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一句话是说:“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如果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以前自己非常自私,对谁都不好,别人一对不起自己,就憎恨他,甚至从不再搭理他,自己还总是自以为是,有一点成绩就不知自己是谁了,只知道自己今天学了,就不学了。尽管没学会仍装着学会了,当别人来帮自己时,自己却自学非学,有人请叫自己,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真是没法说。以后一定改这些臭毛病,一定让好的习惯代替他。

弟子规真是博大精深,他不仅时一本好书,而且教育了炎黄后代

一、文以载道

读书写文章是读书人很重要的两件事。那么读什么书?写什么文章?这就成了一个要讨论的话题。读书似乎是一个吸收知识、思想的过程;而写文章呢就是一个表达、输出知识、思想的过程和方法。读书和行文的关系是一个吸收、沉淀、发酵、加工的关系,实际上是一个化学变化的过程。外面接受的知识要变成自己的东西,这考验一个读书人的智慧和能力。关于这方面见仁见智的论述很多,我就不赘述了。我这里只想简单的说说写文章的问题。

如何写文章似乎是一个很个人的问题,其实不尽然。关键要看你写什么文章?什么人写的文章?用来干什么?

写文章干什么?似乎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古人早已回答:文以载道。 载:装载,引伸为阐明;道:道理,泛指思想。指文章是为了说明道理,弘扬精神的。 宋.周敦颐《通书.文辞》:“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文以载道”。其实“文以载道”的思想,早在战国时《荀子》中己露端倪。荀子在《解蔽》、《儒效》、《正名》等篇中,就提出要求“文以明道”。后来韩愈又提出的“文以贯道”之说,他的门人李翱在《昌黎先生序》中说:“文者,贯道之器也。”。

  古人的“文以明道”“文以贯道”, 实即就是现在我们说的“文以载道”。文以载道的“道”,究竟是什么?其实从荀子的“文以明道”到现在的“文以载道”,道”的内涵与外延都因时或人而改变的。在本文中“道”的释意,不是道路,也不是老子《道德经》里的“道可道,非常道”那种玄而又玄的“道”,而是道德、道义、正义、伦理的意思。换成现代人的说法,就是人类良心,社会责任感。

“文”是手段,“道”是目的,“文”都是为其“道”服务的。

二、道为何物?

既然“文”都是为其“道”服务的。那么道为何物?“道”是汉字里含义很丰富的、用途很广的一个字。

  道:形声。字从辵,从首,首亦声。“首”指"头"。“辵”指“行走”。“辵”与“首”联合起来表示“从头开始行走”。本义:从头开始行走,启程。道,所行道也。──《说文》 一达谓之道。──《尔雅》

这些是从百度里查来的。如果把“首”理解成头脑,用头脑来走路、布道、载道,是不是更有意思呢?我这里只打上了本义,道的其它意义就太多了。引申义:1从头走到尾。2施行。实行。转义:1出发点。启程地。(围棋术语)格点。(哲学名词)起点。原点。(宗教名词)道教。道家。道士。2完整的一条(路途)。完整的一段(行程)。(哲学名词)事理。规律。政治主张。思想体系。

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道”,医道、茶道、剑道……人道、狗道、兽道……连盗亦有道。

鲁迅:“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路是人走出来的,人最初走的路往往有很大的随意性,路也纵横交错。渐渐的,那些走的人多的路就往往成了正道,走的人少的就成了蹊径,甚至歧路。可“人间正道是沧桑”,大道甚夷,而民好径。──《老子》。正道畅通,邪道才能减少。人有血液循环道、呼吸循环道,这两道讲究的是阴阳和谐,气血调和、通畅,不应有过多的杂质,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读书、为人之道也是如此。作为读书人,作为知识界又该走什么道?载什么道呢?

三、读书人的社会责任

在古代中国大概把人分为四个阶层:士、农、工、商。士,狭义的来说是做官的,是古代的公务员;广义的讲是做官的和读书人(所谓的寒士)。

在古代,读书很长一段时间几乎是贵族或者有钱人的专利。读书人基本上属于士的阶层。所谓:“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读书人或者学界、士林在古代是掌握很大的话语权,有很高的地位,他们是社会的栋梁。所谓:“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在其位、谋其政,屁股决定大脑,坐在什么位置说什么话。读书人既然是社会的栋梁,就该以天下苍生为念,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以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生目标。

读书人应该是社会道义和伦理的倡导者和践行者,是社会公德和秩序的表率和标杆,是社会良知的坚守者。“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既要谋其政,更要做其人。

四、文何以载道?

“文”与“纹”在过去是通假字,意思相同。纹者,纹饰也。文以载道,道之不存,譬如“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那“文”就成了“纹”了,替为政者粉饰太平,竖道德牌坊。

哪文人、文章如何才能承担起“载道”的责任呢?

“载道”的载:装载,引伸为阐明。厚德载物,要“载道”,得自己要有德行。有德才能载道,有才才能行文。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德才兼备、德艺双馨,这听起来像是说教,其实理确实是这个理。

文人要有德就要有社会责任感,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要有社会的良知。“位卑未敢忘忧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没有社会责任感的读书人是尸位素餐;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的读书人是人中木偶;没有社会的良知的读书人如同行尸走肉,他们的文章文采再好也只不过是漂亮的垃圾而已。文人是世道良知所在,文学是时代的心电图。

一个人再贫穷、困顿也不应失去最起码的良知和正义。文人要是碰到开明盛世,遇到一个贤明的君主还好,尚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人生抱负。要是碰到乱世或者昏君就难选择了,要么为虎作伥,要么归隐山林。可归隐山林又心有不甘,“学好文武艺 售予帝王家”,一身本事,找不到买家,心里总不痛快。有的文人故作清高,以与为政者不合作为志,这是假清高。于是隐而不远去的假隐士就很多。过去的长安是很多王朝的首都,长安之南不远处有座终南山(也叫南山),是好多进京求官不得的隐士所归隐之处。之所以选择在此归隐,是因为此处离京城很近,一旦天子召唤,随时可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终南山就因为一心求官的文人到此山而终,不复南去而得名。

真正的志士仁人当以黎民苍生为己任,而不是一味的逃避。为政者贤明就积极入世布道、载道;为政者昏庸就想办法改变,发出自己的呐喊,以一己之力唤醒世道良心;实在不行、不可救药也要坚守道德底线,独善其身,不同流合污。朱自清宁死不食救济粮,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这就是一个读书人的骨气。相比较,陷害韩非、与赵高同谋篡改诏书的李斯不但被当时人、后世人看不起,就连他的对手赵高也看不起他,最终死于赵高之手。

好的文章一定是思想性、艺术性都很高的作品。《诗经》的精华在《风》、《雅》,而《颂》大多是华丽的垃圾(也许在史学研究上还有点作用)。乾隆一生写了近万首诗,又有多少被后人记住的?

文学的载道,不仅仅是以上谈到的社会的道德,还体现在文学的弘扬、传承,文化种子的传播方面。文人埋头做学问,不问政治也是一种载道。司马迁忍辱偷生以完成《史记》,难道不是一种载道么

也许你要说文人就不要谈政治,专心做学问。做学问又是为了什么?文章不仅仅是写给自己看的。既然是传播于众,就要考虑社会影响,要文责自负。不涉入政治不等于面对社会道义沦丧而不闻不问。面对道义沦丧,以文呐喊就是文人的责任,就是载道。

读书人要有做人的尊严、良知,社会的正义,民族的大义,这样才能文以载道。

五、以什么样的心境读书?

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心境、不同的人生阶段读同样的书,可能感受大不同。在青春年少,人生得意时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或许很有同感;在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时,你还有耐心读“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么?在和平时期,读鲁迅的文章也许不如读林语堂、胡适的有意味,在国难时期读来,却如枪林剑雨。

陶渊明的诗恬静、闲适,貌似很享受人生。却恰恰反映了五柳先生内心的明净,不同流合污的慎独。

文学的所载的“道”往往需要时间来检验。有些文章的道、思想性在当时人认为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但最终历史会做出自己的判断。对文人不但要听其言(文章)、还要观其行。胡兰成、洪承畴、秦桧之流的汉奸文人满嘴仁义道德,背地里却干着肮脏不堪的事。离开历史的、社会的背景来读书是很浅薄、狭隘的。

文学思想的自由度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包容度,反映了时代的进步。这个时代的进步不仅仅是以物质来衡量的,很大程度上是由人的思想自由度来衡量的。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这一时期也是中国文学、思想史上少有的黄金时期。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文以载道之路任重而道远。

  学习力行《弟子规》,感受传统文化经典

  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同事、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次谨信,告诉我们做人要谨慎,要讲信用,也就是要诚信为本。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企业,如果不能诚实待人,那么他依靠什么立足社会呢?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成和谐的社会。

  学了《弟子规》之后我明白了不少道理,面对它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其中的 “入则孝” 、“出则悌” 、“谨” 、“信” 、“泛爱众” 、“亲仁” 、“余力学文”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德系统,其核心是做人的“道” 和“德” ,就是通常说的“道德” 。在学习《弟子规》的同时我也反复拜读了蔡礼旭老师的《幸福美满的人生》这一宝书,越读越感到它的确是人生智慧处世宝典。蔡老师的“道”是超越时空的大自然运行法则。“德”是教导人类如何顺从大自然的法则,不违背做人的原则。其精髓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伦关系。它教我们如何修身,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次第,不修身就不可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知恩图报,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这些优良的传统从古至今都为人所熟知,翻开《弟子规》一读,就仿佛置身于文明当中,置身于做人的伦理大道当中。

  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但我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实孝,却不曾注重细小。而《弟子规》恰恰就告诉我们行孝必须从细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时之念想。

  “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这些足以让我心悦诚服,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弟子规》让我们知道感恩。感恩给我们生命的人、感恩给我们知识的人、感恩给我们衣食的人、感恩给我们住所的人、感恩曾经批评过我们的人。将别人的爱永记于心,把别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动别人。

  读了《弟子规》之后,我才发现,以前自己习以为常或自己认为对的言行,原来都这样或那样地存在着不足。

  在古代《弟子规》是做人的准则,在当代仍然影响着更多的人,教育我们如何做人。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我在细细品读《弟子规》的同时,也带走了我心灵上的尘埃。

  我想起了谁曾经说过这样的话

  若你:

  播下思想的种子,便收获文字;

  播下文字的种子,便收获行为;

  播下行为的种子,便收获习惯;

  播下习惯的种子,便收获人格;

  播下人格的种子,便收获命运。

  学习了《弟子规》,被它所蕴藏的深厚内涵而打动,由于自己的无知,错误地理解了很多圣贤的教诲,我甚至叛逆地将一些传统文化看成封建糟粕。 以前,我从来没有真正感到过“我们是骄傲的中华儿女”。觉得那是一句空口号。而此时我才明白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真正原因;中华民族让世界人民喜爱的真正原因:因为我们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优良的文化传统!造就了一代代贤良的中华儿女!我们是“礼仪之邦”。讲究礼仪、广结朋友、谦虚仁慈千年的文化造就了中华儿女那么多优秀的品德。可是为什么有报道:在巴黎圣母院有用汉语写的“请勿大声喧哗”;在泰国皇宫厕所中也要写上“请便后冲厕”;在美国的珍珠港,垃圾筒上赫然写着“请把垃圾丢在此”我们中华民族的道德水平已经下降到了最低点!这也让我想起了“马加爵事件”,为什么一位头脑聪明,曾经在全国竞赛中获奖的大学生会对曾经讥笑他的室友下此毒手?其中有一位室友因为曾经主动帮助马加爵盛过一回饭而幸免遇难。这引起了社会上对于青少年道德问题的广泛讨论与关注。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既然认识到在现代的家庭教育中缺少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这一方面,就应该从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做起,弥补上。以便让我们培养的学生在走上社会后,不会因为道德的欠缺而遭受挫折和失败。

  《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编写的。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像画画,让没有绘画基础的孩子发挥想象创作是不会创作出一幅优秀的作品的。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凭着自己的意愿任意胡为,那他不会被别人接受,他的人生不会快乐。我也没有接受过正规传统文化教育,在学习了弟子规后,我就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在正确理解古老地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将这块文化瑰宝传承下去。真心希望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从我们班级教育的一点一滴做起,帮助每一位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算起来,真正意义上接触传统文化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其实,这么算也不见得正确,因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毕竟,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就好比我的一位语文老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这句话,我是感受越来越深。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这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她还是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生命力。

  在我看来,《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可是,我们现在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特别是当今,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21256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1
下一篇2023-11-11

随机推荐

  • 美颜玉妆护肤品怎么样

    美颜玉妆护肤品好。根据查询相关公开资料显示,它们拥有优质的配方,有效滋养肌肤,提升肌肤的弹性和光泽,有助于改善肌肤的状态,使肌肤更加紧致,使肌肤更加水润。此外,它们还能有效抗衰老,抗氧化,修复受损肌肤,延缓肌肤衰老。玉姿颜七件套的顺序是洗面

    2024-04-15
    778300
  • 斑马课程好不好 有哪些优势

    很多同学都听过斑马课程,那么斑马课程怎么样?我整理了一些相关信息,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斑马课程家长评价 1、拿斑马AI课旗下斑马英语提供的AI互动多感官情景课堂来说 ,有角色代入、有情景、有剧情、有随堂测验,每天15分钟

    2024-04-15
    23700
  • jovisse富勒烯白金套盒和黑松露黑金套盒哪个好

    黑松露和富勒烯功效不同,都很好的成分哦。富勒烯美容功能:1、抗皱,且能防止皱纹的产生,并在皱纹产生后,可得到有效改善。并能降低皮肤中胶原蛋白分解酶的活性,从而避免肌肤中胶原蛋白的分解流失。2、清除活性氧,富勒烯对皮肤中的活性氧具有清除效果,

    2024-04-15
    18200
  • 妮维雅630为什么放那么多香精

    妮维雅630因为化妆品一般成分是化学物质不加香精不好闻。根据查询详细资料显示,妮维雅630淡斑焕白精华液揉开淡淡的香味,有人觉得味道不够高级,但是效果是很好的,油皮擦毫无压力,还有高渗透小分子玻尿酸帮助630更快的深入肌底,放大抑黑效果,想

    2024-04-15
    16300
  • 妮维雅与Clean Clear洁面乳的对比,用哪种较好?

    都不好推荐几个好用又便宜的国货产品干性皮肤大宝美容洗面奶、郁美净鲜奶润白洁面乳、肤美灵(**瓶子)油性皮肤 片仔癀洁面乳、肤美灵(绿色瓶子)、郁美净鲜奶润白洁面乳(清凉型)让你大吃一惊的国货化妆品!(转帖) 一、中国的鼻

    2024-04-15
    17200
  • 美容院套盒拆了用了一次能退钱吗

    美容院的套盒拆开使用后,通常情况下是不能退钱的。这是因为已经拆封使用的套盒会影响二次销售,且由于其属于化妆品类型,所以可能会影响退换货。如果存在质量问题,您可以与美容院协商退换。如果套盒没有质量问题,那么可能就没有理由要求退货了。不过,具体

    2024-04-15
    9800
  • 精华露和精华液的顺序 正确的护肤流程

    市面上各种各样的精华产品有着不同的护肤效果,精华露和精华液是两种不同种类的精华,无论是质地还是使用感方面都不同,使用顺序也不同。精华露和精华液的顺序精华露和精华液的使用顺序,一般是清爽的用在前,粘稠的用在后头。精华露和精华液其实都属

    2024-04-15
    173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