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无论辉煌,还是衰落,无论是强悍,还是软弱,都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影响。然而,何谓文化中国古人在《周易》中就有所记载:“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即文明教化之义。而西方人定义:“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是为如今的文化之义。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我们的影响根深蒂固。无论我们现在和国际如何接轨,无论我们的生活里有多少外来文化的影子,但只要是中国人,就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然而,传统文化该如何弘扬弘扬哪些方面正如只有正确认识我们自己,才能扬长避短一样,只有认识剖析传统文化,才能将传统文化发扬广大。
其实《弟子规》中的都是一些我国的优良传统。 他整本书是清代时候的蒙学教材。是清代的教育大家李毓秀所创作的。
其实这本书是根据孔子的很多教诲写成的。总的思想也就是儒家思想的孝悌仁爱。最开始的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我小时候对这个比较的不喜欢,因为整天要背这个。不会是要被罚的。
但是到了二十岁的我,现在读起来觉得确实是至理金言啊。我觉得很好。这是文化的精华,怎么能说这个是糟糠呢。这是我国的优良传统,就连现在我大学的教室里面还有贴的弟子规。有时候真的是能够解答你人生的很多疑惑。
但是为什么很多的人 对这个《弟子规》十分的反感呢,我觉得是教育的制度还有年龄导致的这些。虽然这个《弟子规》中是告诉孩子们应当怎么做,让很多的人反感,但是孩子时期不就是容易走上弯路吗,不就是需要大人的教导吗,难道这都是错了吗。
难道不管孩子,让他们爱干啥干啥,想着怎么干就怎么干吗。这还了得。这个《弟子规》就像一本教导人的。只是这本书很多时候都是在孩子小时候拿出来教育的,大多都是学校里面直接要求背诵,要求应试。但是这样是不对的。我们要追求的是孩子们的理解,孩子们自己从心里面认可这些东西。并不是强行的灌输这些东西。
反正就是这个《弟子规》本身没问题,是值得传承下去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