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卫视提议和批准这事的人肯定以为《祈》和其他若干节目一样很普通,只是火了出圈了而已。但是,《祈》之所以火,不仅因为舞姿“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还因为主创团队兢兢业业、脚踏实地、颇具工匠精神。最关键也最重要的是,这让无数喜好和坚守传统文化的人看到了新的希望,让更多不了解传统文化的人产生了热情。这是我们民族自身的文化自信。
节目新意以往看到各大电视台拍传统文化相关的节目,往往喜欢盲目堆砌,亦或者是宣扬传统艺术受到现代文化冲击后没落的样子,最后拍出一种“现在的人不懂得欣赏传统文化、传统艺术”、“曲高和寡”的样子。简单的说,就是不看背景介绍,完全get不到拍摄者所要表达的传统文化的“美”。而看完背景介绍,第一反应就是:时代在进步,不符合时代背景的东西终归是会被慢慢淘汰。但河南卫视三次爆款节目,却恰恰反应出:不是现代年轻人看不懂传统文化的美,根本原因是节目设计没有真正走入年轻人的心。
不知其他人,不予置评。但《祈》之所以能打动我的心,不能简单归集为制作团队、表演团队的用心,因为其他晚会节目一样很用心,幕后人员付出很多。真正触动我的,除了用心、美学、创意兼具,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设计者是以平等的态度,把传统文化展示在我面前。服装设计、妆容、音乐、肢体语言、镜头等。整个节目给我的感觉不是“你看呐!这多美啊!你快夸它美呀!”,而是“这是我读完洛神赋后脑海里的洛神,我尽量把它复刻出来了”。河南卫视《唐宫夜宴》和《祈》这两个节目,给我的感觉都是如此。以前我get不到唐朝仕女妆容的美,但看完《唐宫夜宴》,发现真的好可爱,活灵活现的~。
惊艳这一波端午节文化输出,河南省在大气层,真正地秀出天际。端午假期,河南卫视《端午奇妙游》的水下舞蹈 《祈》绝美刷屏。舞者化身洛神,惊艳演绎水下飞天。惊艳的背后是演员和主创团队辛勤的付出:整个水下的舞蹈拍摄过程都要靠憋气完成,大概50秒换一次气,一天反复下水超过200次,冷到流鼻血。中华文化的瑰宝、艺术传承的匠心,刷屏的好评背后,是主创团队呕心沥血的付出。
如果大家还有印象的话,应该就能想起来,去年河南春晚也是凭借着颠覆传统文化的现代艺术展现方式,河南卫视一骑绝尘甚至话题热度超过了央视春晚。内容行业发展到今天这种参差不齐的局面,就是因为正版的原创内容太少了,而盗版的垃圾文化又每天充斥着整个网络空间。我们一直强调文化要自信、艺术要传承、内容要创新。
总结原因太简单了,因为“卫视”与“河南卫视”虽然只有两个字的差别,却反映了一个电视台的严谨程度和气度,首先,只说“卫视”是有歧义的,不明就里的人可能真的以为是本卫视的制作,而加上“河南卫视”,坦坦荡荡,又严谨细致,其次,对于这样一个国人皆知,甚至在世界范围内都有推广的节目,并且是由河南卫视制作团队众人辛苦制作,将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的美丽想象用现代技术的手法表现出来,这是中国的古典文化之美,也是中华民族的气质显现,说一句“河南卫视”几乎是一个傻子都知道对的选择,而浙江卫视通过一波反人类的操作让大家竟无言以对。
看到这种优秀的节目,作为一个中国人,无论你来自哪里,一定都会感动的,感动于表演者的尽心尽力,感动于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也感动于河南卫视能够在流行文化甚嚣尘上的当代,可以沉心静气地创作出让国人引以为傲的优秀之作,而对这些人的肯定,对河南的肯定,本来就是与所有利益冲突、地域偏见完全无关的议题,而是更高意义上的话题,如果与之混淆,那就是不足以论大事的小人。
晚来妆面胜荷花是什么肖:兔子。
这是一道谜语,谜语的原文是“晚来妆面胜荷花,俊俏更似一幅画”,而“画”与“花”是同音字,因此这个谜语的答案是兔子。
:
一、晚来妆面胜荷花。出自宋代晏殊的《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华》
1、原文: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晚来妆面胜荷花。鬓亸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一场春梦日西斜。
2、译文:闺阁内玉碗中盛着莹洁的寒冰,碗边凝聚的水珠若露华欲滴。美人粉汗微融,透过轻薄的纱衣,呈露出芬芳洁白的肌体。晚来浓妆的娇面,更胜似丰艳的荷花。梳妆后微微下垂的秀发,与娥眉间的眉际月相得益彰,微红的酒晕,如艳朝霞洒落在她的脸颊。昼眠梦醒,夕阳西下,原来这一切都是春梦初醒的所作所为。
二、注释:
1、《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沙溪》。上下片三个七字句,四十二字。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又有《小庭花》、《减字浣溪沙》等二十余种异名。
2、玉碗:古代富贵人家冬时用玉碗贮冰于地窖,夏时取以消暑。
3、粉融:脂粉与汗水融和。香雪:借喻女子肌肤的芳洁。
4、胜荷花:语本李白《西施》: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借荷花表现女子美貌。
5、鬓亸:鬓发下垂的样子,形容仕女梳妆的美丽。眉际月:古时女子的面饰。有以黄粉涂额成圆形为月,因位置在两眉之间,故词称眉际月。
三、作者介绍:
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临川文港沙河(今属进贤)人。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江右人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十四岁时就因才华洋溢而被朝廷赐为进士。之后到秘书省做正事,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升官做了集贤殿学士,仁宗至和二年,六十五岁时过世。性刚简,自奉清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