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佛寺例如杭州灵隐寺等在大雄宝殿主尊佛像后面,修有海岛,观音像立于海岛之上,手持杨枝水瓶,足踏鳌鱼,据说这是观音菩萨在其显灵说法的道场普陀落伽山的形象。手持净瓶杨枝,象征“普洒佛法”;足踏鳌鱼,据说这是观音菩萨在其显灵说法的道场普陀落伽山的形象。手持净瓶杨枝,象征“普洒佛法”;足踏鳌鱼,意为在茫茫的苦海中,“救苦救难,普渡众生”。这尊观音形象,称作“海岛观音”,又称“渡海观音”、“鳌鱼观音”,与主尊佛隔一屏壁相背而立,面对朝北的后门。观音的两侧,左边有童男善财,右边是童女龙女。
佛教认为,善财童子是福城长者五百童子之一。《华严经》说:“善财生时,种种珍宝自然涌出。”《华严经》还说:“以何因缘名曰‘善财’?此童子者,初受胎时,于其室内有七大宝藏,其藏普出七宝楼阁,自然周备以此故事,婆罗门中善明相师字曰‘善财’。”善财曾向文殊菩萨请教佛法,文殊介绍他去问另一位“善知识”(指能化导人求佛半的佛家名师);第二位“善知识”又推荐他去问第三位“善知识”,善财先后拜了五十三位“善知识”,最后遇到普贤菩萨,得以“即身成佛”。因此,佛寺中常有以五十三个小孩表示“五十三参”的。佛教建筑中的阶梯,也常铺为五十三级,以譬喻“五十三参,参参见佛。”相传在善财二十五参拜见鞞瑟眡罗居士时,他向善财介绍,南海观音神通广大,法力无边,于是便有了二十六参--即善财童子到普辽山紫竹林拜观音为师之举。善财童子共参谒了五十三位“善知识”,其中以拜谒观音受益最大,因而他甘愿投靠观音门下,成为菩萨的左胁侍。
读者也许关心“五十三参”的故事,至少想知道善财童子拜了哪五十三位“善知识”吧?这里作了简单介绍:第一位是德云比丘,第二位是善住比丘,第三位是弥伽长者,第四位是解脱长者,第五位是海幢比丘,第六位是休舍优婆夷,第七位是毗目瞿沙仙人,第八位是胜热婆罗门,第九位是慈行童女,第十位是善见比丘,第十一位是自在主童子,第十二位是具足优婆夷,第十三位是明智居士,第十四位是法宝髻长者,第十五位是周罗普眼长者,第十六位是妙香无厌足王,第十七位是大光王,第十八位是不动优婆夷,第十九位是偏行外道,第二十位是鬻香长者,第二十一位是婆拖罗船师,第二十二位是天上胜长者,第二十三位是师子频申比丘尼,第二十四位是奋迅婆须蜜女,第二十五位是鞞瑟眡罗居士,第二十六位是观自在菩萨,第二十七位是正趣菩萨,第二十八位是大天神,第二十九位是安住地神,第三十位是婆珊婆演底,第三十一位是普德净光夜神,第三十二位是喜目观察众生夜神,第三十三位是普救妙法夜神,第三十四位是寂静音海夜神,第三十五位是守护一切从生夜神,第三十六位是开敷树花夜神,第三十七位是有进夜神,第三十八位是妙德圆满夜神,第三十九位是瞿婆释神女,第四十位是摩耶佛母,第四十一位是天主光女王,第四十二位是遍及童子师,第四十三位是众艺童子,第四十四位是贤胜优婆夷,第四十五位是坚固解脱长者,第四十六位是妙月长者,第四十七位是无胜军长者,第四十八位是寂静婆罗门,第四十九位是德生童子,第五十位是有德童女,第五十一位是弥勒菩萨,第五十二位是文殊菩萨,第五十三位是普贤菩萨,其实,第四十九位智识者德生童子和第五十位智识者有德童女,是在同一次会上回答善财请教的问题的,所以也有将这两在合而为一的。
也有人说“五十三参”本是龙女的故事。《法华经》记载了这样一个说法:龙女是二十诸天之一娑谒龙王之女,异常聪慧。她年方8岁,就有了“智慧利眼”,能够领悟佛法。龙女虚心好学,拜了许多老师,特别是经常听文殊菩萨说《法华经》,深入禅定,了解佛学的各种知识,善根成熟,就在法华会上,当从示现成了佛。或说后来她去参谒释迦牟尼佛,当面献上一颗宝珠,即立地转男身成佛。
《法苑珠林千佛出家》记载:“时菩萨受彼乳糜,持至尼莲禅河,有一楷女名尼连荼耶,从地涌出。”这个“从地涌出”的童女,永远跟定了观音菩萨。
《佛说大广曼殊定利经观自在菩萨受记品》则说:“观自在菩萨从右目瞳放光,流出妙女,礼观自在持青莲花,瞻仰而住。”这是童女侍奉观音的又一种传说。
关于龙女还有许多传说。一般的说法是:龙女是海龙王的三公主,有一天走出龙宫,变成一条鱼到大河中游玩,不巧被渔翁撒网捕捉,送到集市出卖。她想到从此将永远见不到父母了,十分伤心,便呼唤观音的名字,希望得到拯救。观音闻声发慈悲心,现身集市,将这变化成鱼的龙女买下,放生水中,使之重返龙宫。龙女为报答观音救命之恩,决心永远侍奉观音,成为菩萨的右胁侍。
童男和童女,他们的形象活泼、可爱,讨人喜欢。佛教蜀把他们塑造为观音菩萨的胁侍,有助于宣扬佛法、“普渡众生”。
此外,在海岛观音壁上,还塑有各种各样的小像。有的在观音菩萨上面塑骑麒麟的地藏王菩萨;再上面塑一尊释迦牟尼“饿佛像”,描述的是释迦牟尼当年在雪山修道的情形。有的在观音菩萨后面,按照《西游记》的描述,塑唐僧师徒取经的故事,包括如何征服各种妖魔鬼怪的情景,有的在观音菩萨两旁,塑十八罗汉,或塑二十诸天。苏州西园海岛观音壁上,还加上四个散花的天女。当然,最常见的,或塑《法华经普门品》中“观音救八难”的人物故事,或塑《华严经》中善财“五十三参”中的故事。
而穿着大红马褂的童男童女形象应该是现代人按照当今的审美需求重新塑造的。
参考资料:
回答者:dadidou - 试用期 一级 2-8 00:29
这位朋友你这问题算问难住了。
相信你自己也已经查过很东西而不可得了吧。我搜查了百度相关内容不少网页,没有找到你要的答案。于是不由得给一个朋友打了电话,我那朋友在我们县文化馆工作,是一位民俗工作者,朋友给我的答案让我觉得比较可靠。现将意思转述给你--
那对童男童女拜年图是散财童子或俗称的送财童子、招财童子。本来散财童子的形象来源于佛教,经过今人的加工这对童子的形象穿上唐装变成了一队可爱的拜年童子。
朋友说,你问这对童子的形象究竟出自谁的创意,这个问题没发回答,打个比方,大米早就有了,于是人们可以将做成稀饭或者炒饭,随你怎么安排。如果要问大米是怎么来的,可以根据传说也好,资料也好来回答,但是要问大米为什么会被炒这问题就没法答了。。
想到这明白了,其实送财童子这个形象是今人根据传说,按照喜庆设计出来,而后所有的人都按照这个大体的形象做了设计和改动。只要明白,他们是一队送财童子就可以了。
对这个问题,就回答这么多,没帮到什么,也是我知识所限制,如果有专家能回答的更好,我也愿意洗耳恭听。
回答者:顾曲轻狂 - 千总 四级 2-8 01:12
不少佛寺例如杭州灵隐寺等在大雄宝殿主尊佛像后面,修有海岛,观音像立于海岛之上,手持杨枝水瓶,足踏鳌鱼,据说这是观音菩萨在其显灵说法的道场普陀落伽山的形象。手持净瓶杨枝,象征“普洒佛法”;足踏鳌鱼,据说这是观音菩萨在其显灵说法的道场普陀落伽山的形象。手持净瓶杨枝,象征“普洒佛法”;足踏鳌鱼,意为在茫茫的苦海中,“救苦救难,普渡众生”。这尊观音形象,称作“海岛观音”,又称“渡海观音”、“鳌鱼观音”,与主尊佛隔一屏壁相背而立,面对朝北的后门。观音的两侧,左边有童男善财,右边是童女龙女。
回答者:四十四年考验 - 见习魔法师 三级 2-8 04:01
回答者:zzy19950310 - 初入江湖 二级 2-8 09:01
!
灵堂里的纸人是为死者在阴间服务的“执事”,一般都是由童男童女来担任。起灵时烧掉就到阴间了,等死者的亡灵到阴间后,他们就开始伺候死者。有的纸人身上还写上名字,如“听说”,“受支”之类。扎之物就是烧给死人用的,不能像平常生人所用之物那般随意。就拿扎纸人来讲,纸人无非就是童男童女,但是这童男童女的颜色却大有讲究,童男得用红色,童女
得用绿色,这就是所谓的红男绿女。而且纸人扎好,是不能画眼睛的,因为画了眼睛,它便会活过来。也许有人会问了,纸人怎么可能会活过来呀,这也太扯了吧?其实我所说的活过来,并非指纸人本身会活,而是指会有孤魂野鬼趁虚而入,附入纸人身上,从而使纸人变活。而烧
这类东西也是大有讲究,就拿纸马之类的来讲,男死烧马,女死烧牛,可并非所有人死了都是烧白马的,要不然死者是过不了鬼门关的说通俗一些就是纸扎手艺人。纸扎,又称糊纸、扎纸、彩糊等,融剪纸、绘画、草编、竹扎和裱糊于一体,说好听一点是一门中国民间的传统艺
术,说难听一点就是吃死人饭的手艺人。因为所扎之物可谈不上什么艺术性,就是一些烧给死者用的童男童女,纸屋纸马之类的。不管你信不信,总之这些规矩是老一辈定下来的,延用上千年,有些规矩是不能轻易乱改的。
带童男童女的观音叫送子观音。
送子观音是中国传统民间信仰的观音菩萨,是中国香火最旺的菩萨之一。送子观音又称送子娘娘、送生娘娘、送生婆、大士爷、天后娘娘等,是民间信仰中送子的神灵。
家里可以供奉送子观音,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送子观音并不是随意供奉的,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供奉送子观音的位置应该选择在干净、安静、光线充足的地方,不要放在电视机、电脑等电器旁边。
2 送子观音的供奉应该用干净的水和香,水杯应该定期更换,香炉也应该定期清洗。
3 供奉送子观音的时间应该固定,不要随意更改。
4 供奉送子观音应该保持虔诚的心态,不要随意对待。
总之,供奉送子观音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位置选择、供水供香、时间固定、保持虔诚。
童男-读音
拼音
tóng nán
释义
①男孩。②指没有性交经历的男子。1
一年两次,我们把童男童女献给他们;五十童男,一百童女。
2
老兄,我还是个童男呢!
3
我们带了些(可卡因)童男童女过来。
4
千万个童男童女高举圣洁的双手。
5
这一年,又是供奉童男童女的年头了。
6
忒修斯领着童男童女在克里特上岸了。
7
金童玉女——道家指侍奉仙人的童男童女。
8
他决心和童男童女们一起出发,并发誓要杀死米诺牛。
9
雅典每次送来的7对童男童女都是供奉给米诺牛吃的。
10
而驶向大洋的徐富和传说中的五百童男童女真的到了日本吗?
童男-读音拼音tóng nán释义①男孩。②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