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树木是造园的“三要素”(山水、建筑、植物)之一。它不仅是大自然生态环境的主体,也是风景资源的重要内容。在园林中,它可以创造出环境优美、充满生机、繁花似锦的植物景观。造园可以无山、无水,但不能没有植物。所以,植物造景是世界园林的趋势。在进行植物造景时,观赏树木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素材。
在园林创作中,观赏树木作为园林中描写大自然园林景象的主角,它可以和大自然一样具备四季的变化,表现季相的更替。如:一般落叶树的春色嫩绿、夏被浓荫、秋叶染林,观花观果树木的春华秋实、仲夏绿叶满枝头等,这些因时令的变化而形成的丰富园林景观为其他造园材料所望尘莫及。
观赏树木不仅是园林和风景区进行绿化、美化的重要活材料,而且它也是点缀居室、会场、阳台、道路、居民区、工矿区等处的素材,构成各式景观。它的姿态、色彩、风韵给人以享受,它既能反映大自然的天然美,又能反映出人类匠心的艺术美。
园林植物造景有三大原则:
科学性
艺术性
经济性
(一)科学性
1要符合绿地的性质和功能要求
2要满足植物的生态要求
3有合理的种植密度和搭配
1符合绿地性质和功能要求
园林植物造景,首先要从园林绿地的性质和主要功能出发。不同的园林绿地具备不同的功能。
街道绿地的主要功能是蔽荫。吸尘、隔音、美化等.因此要选择易活、对土、肥、水要求不高、耐修剪、树冠高大挺拔,叶密荫浓、生长迅速,抗性强的树种作行道树,同时也要考虑组织交通市容美观的问题。
综合性公园,从其多种功能出发,要有集体活动的广场或大草坪.有遮荫的乔木,有艳丽的成片的灌木,有安静休息需要的密林、疏林等;
医院庭园则应注意周围环境的卫生防护和噪声隔离,在周围可种植密林。而在病房、诊治处附近的庭园多植花木供休息观赏。
工厂绿化主要功能是防护,而工厂的厂前区、办公室周围应以美化环境为主;远离车间的休息绿地主要是供休息。
3有合理的种植密度和搭配
要合理配置。在平面上要有合理的种植密度,使植物有足够的营养空间和生长空间,从而形成较力稳定的群体结构,一般应根据成年树木的冠幅来确定种植点的距离。为了在短期内达到配置效果,也可适当加大密度,过几年后再逐渐间去一部分植物。
另外也要考虑植物的生物特征,注意将喜光与耐阴、速生与慢生、深根性与浅根性等不同类型的植物合理地搭配,在满足植物生态条件的基础上创造优美、稳定的植物景观。
(二)艺术性
1总体艺术布局上要协调
2考虑四季景色的变化
3全面考虑植物形、色、味、声的效果
4从整体着眼,注意平面和立面变化
1总体艺术布局上要协调
园林绿地不仅有实用功能,而且能形成不同的景观,给人以视觉、听觉、嗅觉上的美感,属于艺术美的范畴。因此在植物配置上也要符合艺术美的规律,合理地进行搭配,最大程度地发挥园林植物“美”的魅力。
不同的绿地、景点、建筑物性质和功能都不同,在植物配置时要体现不同的风格,处理好建筑、山,水、道路的关系。
如公园、风景点要求四季美观。繁花似锦,活泼明快,树种要多样,色彩要丰富
寺院、古迹地则求其庄严、肃穆,配置树种时必须注意其体形大小、色彩浓淡要与建筑物的性质欣和体量相适应。
2考虑四季景色的变化
应综合考虑时间,环境、植物种类及其生态条件的不同,使丰富的植物色彩随着季节的变化交替出现,如在四季游人集中的地段,四季要有景可赏。植物景观组合的色彩、芳香、植株、叶、花、果的形态变化也是多种多样的,但要主次分明,从功能出发,突出某一个方面,以免产生杂乱感。
3全面考虑植物形、色、味、声的效果
人们欣赏植物景色的要求是多方面的.而全能的园林植物是极少的,因此,要发挥每种园林植物的特点。就应根据园林植物本身具有的特点进行设计。
紫荆主要赏其春花
成片的松树可以形成“松涛”声
4从整体着眼,注意平面和立面变化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要从总体着眼。在平面上要注意种植的疏密;在竖向上要注意林冠线,树林中要注意开辟透景线;同时要重视植物的景观层次,远近观赏效果(远观常看整体、大片效果;近观欣赏单株树的形态、花、果、叶等)。
竖向上要注意林冠线
总体艺术布局上也应协调。根据局部环境在总体布置中的要求,应采用不同的种植形式,规则式园林植物种植多对植、列植,而在自然式园林绿地中则采用不对称的自然式种植,充分表现植物材料的自然姿态。如在大门、主要道路、整形广场、大型建筑物附近多采用规则式种植,而在自然山水、草坪及不对称的小型建筑物附近则采用自然式种植。
自然式园林绿地中采用不对称的自然式种植
(三)经济性
1充分运用乡土树种
2注重经济树种种植
1充分运用乡土树种
各地区都有独具特色的乡土树种,若能善于利用这些丰富的植物资源,在植物配置方面就会有新的突破,这也是解决城市园林绿地不断增加而建设费用节节上涨之类矛盾的办法。因为乡土树种适应性强,苗木易得,又可突出地方特色。
2注重经济树种种植
种植一些观果、观叶的经济林树种,如柿树、银杏、枇杷、杨梅、薄壳山核桃、杜仲等,使观赏性与经济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
人在长期审美活动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各种既相区别又有联系的形式美规律,他们随同形式美的发展而有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生成、演变过程。概括美原则起来主要有统一法则、时空法则、数的法则。
统一法则就是整齐一律又称单纯齐一,是人类最早发现,也是最简单的形式美。它由各种物质材料按相同方式排列所形成,其中没有明显的差异和对立因素,使人产生的是一种明净、纯洁、一致的感受。单一的色调,如大片草坪、单纯树林等;或整齐划一的行道树、广场上矩阵式栽植;或简单的几何形体,如绿篱,或由灌木修剪形成的几何图案等,都属于这种形式美。整齐一律的形式美常应用于道路绿化、广场绿化和大型公共建筑空间绿化。他虽然简单,但要注意,若运用不当,会给人呆板、单调之感。
对称均衡——作为一种体现事物各部分间组合关系的最普遍法则,对称有两种形式:线对称和点对称。前者是以一条线为中轴,左右或上下两侧均等;后者则以一个点为中心,不同图形按一定角度在点的周围旋转排列,形成放射状的对称图形。对称保持了整齐一律的长处,同时避免了完全重复的呆板,既显得庄重、安稳,又起到了衬托中心的作用,所以在植物景观设计中应用广泛。主要道路两侧、公园的主入口处、陵园等常用线对称的形式设计,主建筑、交通安全岛、小型广场中心或圆形花坛常用点对称设计。
调和对比——调和是在变化中趋向于同一,对比则在变化中趋向于差异,他们都显现了矛盾运动的两种状态。具体来说,在调和中,各种形式因素基本上保持同一格调、同一基色,没有明显的差异。色彩中具有同一色相的同类色,如红与橙、橙与黄、黄与绿、绿与蓝、蓝与青、青与紫、紫与红灯,就是调和色。由于调和能给人以协调、融合、宁静之感,属于阴柔之美,所以在一些供人休息和需要安静的场所,植物景观设计往往偏于调和的形式美。
节奏韵律,节奏是指事物在运动过程中有秩序、有规律的反复。构成节奏有两层变化关系:一是时间上的间隔与连续所产生的变化过程,二是力量的强弱变化。这两种变化有规律的组合起来,并加以反复交替,便形成节奏,如杭州白堤上桃与柳相间种植。
园林植物造景设计时,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显示多样性,但又要使他们之间保持一定相似性,引起统一感,这样既生动活泼,又和谐统一。变化太多,整体就会显得杂乱无章,甚至一些局部感到支离破碎,失去美感。过于繁杂的色彩会引起心烦意乱,无所适从;但平铺直叙,没有变化,又会单调呆板。因此,要掌握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的原则。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造景技术
导语:植物造景技术指的是应用草本、藤本、灌木、乔木等植物的组织与配置,促使各种园林植物内部之间以及其与园林其他要素之间相互配置的过程中,充分的发挥各种植物色彩、形态、线条、形体等方面的自然美,以此来满足人们的观赏要求。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植物造景技术是以"以人为本、天人合一;因地制宜、特色鲜明;崇尚自然、优化环境"的设计理念。然后在生态园林的指导思想下,确定植物造景技术,进行园林景观的生态、健康的自然配置,充分的体现植物景观的视觉效果。
1独特法。 奇形怪状的泪竹、紫竹、罗汉竹、方柱、一树成林的榕树、树干白如霜雪的白桦、树叶皱折的银杏、枝桠扭曲的龙爪槐与龙爪柳、匍匐横生的地柏、高耸入天的龙柏等,这些各具特色、风采独特的园林植物,能够为园林景观增添独特的色彩。此外,将各具特色的植物进行人工美化,增添某些"天桥"、"藤缠树"、"自塔桥"、"连理枝"、"和合树"等在传统园林景观中看不到的景观,帮助园林景观增加独特的雅趣,并赋予景观特殊的艺术美感。
2回春法。 花木的开花结果通常一年一度,并且多为春花秋实,在冬天通常很难见到花与果实。因此,在园林景观绿化中的植物造景技术,应该巧夺天时的利用各种植物的特性,能够使花木在秋季回春。例如运用白般季早结果、春季早开花的花果树种,例如紫荆、花桃、梅等,在开花之前进行植物枝干的环割,促使花芽提前分化,或者在早秋摘除植物的全部叶片,并追加氮肥,促使花芽在农历十月小阳春时节提前发芽,并再次开花。此外,昙花、石榴、扶桑、杜鹃花、茶花等可以通过控制温度、光等条件,能够定期定时的促进植物开花。
3陪衬法。 古诗有云:秋水共长天一色,这种蓝天陪衬秋水,就是植物造景技术陪衬法中的一种。例如,根据园林景观的山形,在两行分段的白色围墙前面,种植高矮不同的常绿松柏树种,并根据实际的状况进行修剪,实现有的与围墙等高,有的悬挂在墙头,有的矗立墙头,有的只有墙高的一般,这种以蓝天和白墙为背景的园林景观,更能彰显景观的逼真感。
4形象法。 园林景观绿化中的植物造景技术能够在绿化的基础上,模拟各种自然景观形象以及动物形态,例如在大型的花坛中应用铁丝、竹木等道具,将藤本花卉缠绕在道具上,构成"伏地长龙"、"波涛汹涌"、"盘龙出洞"、"前浪推后浪"等景象,以及"万马齐鸣"、"快马加鞭"、"生龙活虎"、"雄狮怒吼"等场面,这种植物造景技术能够在绿篱与花坛锦上添花,美上加美。
;压抑景,抑景指的是在路上设立山石、屏障等改变观赏路线的方向;添景,添景是为了增强空间的层次感,让整个园林绿化显得更有层次感;夹景,夹景是在道路两旁用植物造景,形成夹道的园林景观;框景,框景是利用窗帘门洞等组成边框,将园林景色收纳其中。
1、抑景
抑景是园林景观树木常见的造景形式之一,俗称:先藏后漏,先抑后扬抑景指的是在游路上设置山石、屏障等以改变观赏路线的方向,可作为分景的手段,也可作为过度方式。
2、添景
添景是古代园林中的建筑构景手段之一,目的是为了增强空间的层次感,让整个园林绿化显得不是那么单调无味。若在中间或近处没有过度的景观,瞭望是就会缺少空间层次感,可在园林中添加适量的树木绿化,起到添景的作用。
3、夹景
现代园林景观中常用树木作为夹景的造景素材,若在园路的两侧采用列植的植物造景手法,如竹子、大王椰子等园林绿化植物,形成夹道的园林景观,同时将假山、喷泉、雕塑等题材与其相对,能起到引导视线和组织空间的作用。
4、框景
框景是传统园林造景手法之一,运用树木枝干、窗帘门洞、等组成边框,将园林景色收纳其中,好似一副有画框所镶嵌的画作。框景充分运用了构图的原理,用简洁幽暗的景框作为前景,摘取众多景物中最有特色的部分,构建出主体的艺术效果。
5、漏景
漏景也是中国传统园林造景手法之一,是从框景发展而来的成景类型,漏景是透过虚隔事物所看到的的景象,可通过漏窗、花窗、隔扇或树干枝条摄取的风景画面,景物勾起游人赏玩的乐趣,展现出一种似实似虚、似虚似实的景象。
植物造景的功能有以下几方面:
1 空间功能
“步移景异”的空间景观变化。造园中运用植物组合来划分空间,形成不同的景区和景点,往往是根据空间的大小,树木的种类、姿态、株树的多少以及造景方式来组织空间景观。
2 美化功能
(1)利用园林植物表现时序景观
园林植物随着季节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季相特征,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荫,秋季硕果累累,冬季枝干遒劲。这种衰败枯荣的生命规律,为我们创造园林四季演变的时序景观提供了条件。
(3)调控视线
植物既可以通过阻挡视线的方式来创造私密空间,遮掩不好的景观,也可以创造一些非常协调的对象。
3 情感功能
”蒙蒙碧烟叶,袅袅黄花枝,人生有情感,遇物牵所思。”当设计者对这些植物经过巧妙的安排后,就会有一定的内涵包含在这些植物中,给人以美感的同时,还勾起人们的想象和联想。
4 生态功能
(1)净化环境
降低噪声
植物对于一些特定频率的声音的影响比其他物体更有效。如乔木可以通过控制额外的低音来降低噪声的影响。
控制污染
植物是大气的天然过滤器,它通过降低空气中的细小颗粒的含量来提高空气质量。
(3)环境污染环护与警示
防护作用
植物对污染有呼吸、移除、阻碍等效用。以防治污染而言,植物对噪声、空气、污水具有防护的功能。
警示作用
环境污染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新陈代谢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人们可由周围环境植物的劣变,得知环境的恶化,而植物可检验环境遭受空气污染的状况,据此推测环境劣化的程度。
园林植树造景,即运用乔木、灌木、藤本植物以及草本植物等素材,通过艺术手法,结合考虑各种生态因子的作用,充分发挥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方面的灵感,来创造与周围环境相适应、相协调,并表达一定意境或具有一定功能的艺术空间。
植物造景时应注意生态功能;空间构筑功能;美化功能;实用功能。
植物造景的特点:
考虑到植物的生态习性;充分运用植物的观赏寓意来表现意境美;充分表现植物景观的色相;充分表现植物景观的季相;配置方式的自然灵活;配置与诗情画意相结合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