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的艺术2017作品评述,可以按照以下流程进行:
1、研究作品:深入了解《聆听的艺术》作品的背景、艺术家的意图和创作过程。阅读与作品相关的文章、评论或采访,收集相关信息和观点。
2、描述作品:以客观的角度对作品进行描述。包括展览的空间布置、艺术家使用的材料和技术手法,以及观众在展览中的体验等方面。
3、引言部分:开篇可以写一段引人注目的描述,概括作品的主题和特点,吸引读者的兴趣。介绍艺术家的背景和其他相关信息,为读者提供作品评述的背景。
4、分析与解读:在作品评述的主体部分,分析《聆听的艺术》作品的要素、形式和内容。探讨艺术家通过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和思想,以及作品对观众的影响和启示。
5、结构与组织:讨论作品在展览空间中的结构和组织方式。考虑艺术家如何使用布局、色彩、光线和声音等元素来创造独特的观展体验。
6、艺术语境:将《聆听的艺术》作品放置在更广泛的艺术语境中进行讨论,探究作品与当代艺术运动、艺术家的其他作品或相关主题之间的联系。
7、个人观点:在评述的结尾部分,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评价。可以根据个人体验和对作品的理解,评述作品的创新性、触动人心的程度以及对观众的吸引力等方面。
8、结论:总结整篇评述,简要回顾对作品的描述、分析和个人观点。最后,可以给出对作品的整体评价和展望。
在艰难而又漫长的人生道路上,跋涉的大多数人,内心深处都或多或少地积蓄着某些难以言状的郁闷和创伤,天长日久便有独自无法承受的重压。当苦难降临时,他或她便会有意无意地寻找一个“宣泄”的窗口,寻找一个可以倾诉忧郁苦难的对象。如果你的朋友面临这种境况,你义不容辞的任务就是做一个真诚的倾听者,这样,或许会给心欲碎、肝欲裂的朋友一份温情和力量。倘若你因担心其他什么而视而不见的话,实际上是你把朋友推至悬崖的边缘。
有这样一位朋友,曾对自己的荒诞行为非常痛悔:
慧是我大学时期的朋友,虽在不同的两个系,但一有空闲我们总是在一起,谈理想、谈人生、谈朋友、谈爱情,我们几乎无所不谈。大四时,由于我忙于研究生考试而明显地减少了和她在一起的时间。
不久,有人告诉我她与某一已为人夫的年轻讲师的“韵事”,深知慧的为人处事的我并未将此事放在心上。一天,我夹着书正准备赴报考导师的约见时,她推门走了起来,满脸痛苦和憔悴,全无往日照人的光彩。我草草地安顿了她,并嘱其等我回来,便去了导师家。几个小时后回到寝室,慧已不在屋里。因考试在即忙于复习,时间久了便把此事忘了。几个星期后,我从清静的家中返回校园时,一位同学告诉我:“慧自割动脉死了。”我闻之如雷轰顶,随即而生的是一种痛切的悔恨。对于慧的死,我一直不能原谅自己,我深知,假如当时能让她倾述内心蓄积的忧郁、哀痛、不平和苦难,而给她少许慰藉,或者仅仅给她当一个听众,慧也许不会走上绝路。
这位朋友的话不无道理,当一个人苦痛积胸之时,作为朋友,理应引导他们无所顾忌地诉说之。
有一位成功的女企业家去做美容,公司里的美容师向她倾诉婚姻的不幸,并问她,是否该离婚。女企业家并不熟悉她的家庭,不能乱拿主意,所以每次美容师问她,她就反问一句:“那你看该怎么办?”美容师就认真考虑一下,然后说出自己的想法。
不久,女企业家收到了美容师的鲜花和感谢信。一年以后,又收到一封信,说她的婚姻已十分美满,感谢女企业家的好意。
事实上,女企业家什么主意也没出,只是以真诚的态度和足够的耐心感染了美容师,给她一个整理自己思绪的时间和机会,使她从非理智转变到理智中来,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女企业家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获得对方的谢意和友谊。
有人说:“聆听是一种艺术,其首要原则是全神贯注地听取对方的谈话;其次,当别人请教的时候,最好回答便是‘你看怎么办’。”
其实,真诚地倾听是很好的方式,“闻一知十,闻十知百”,所以,当朋友找你一诉解千愁的时候,要静心聪耳详审。除详审之外,还要有所反应,并非都用语言,还要借助表情,好奇惊讶的神态,就会使对方谈兴大增。
对朋友的话,仅是真诚地倾听是不够的。当他坦直地对你提出意见,你应感到他对你的真诚之心而“听从”。因为每人都有缺点和不足,“当局者迷”,需要别人指正。能够指出你缺点和错误的人,通常是你的好友。所以,孔子说“益者三友”之一便是“友直”。
古人从谏如流,而对今人来说,善从就更加重要。现代生活的快节奏,都市的“小鸽笼”,使人与人的距离拉得越来越远,能直言不讳的朋友更是少上加少。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朋友率直之言可谓是金玉良言。倘若他的率直在你那里遭到一次不平的待遇,你可能不会第二次昕到他的忠告。
善于听从需要调整心态,忠言逆耳利于行。
小张是个不修边幅的人。一次,朋友请他赴宴,他也是穿得不得体,朋友告诉他以后注意点,要修饰修饰自己。小张听了,马上笑嘻嘻地说:“感谢不吝赐教,下不为例。”
现代人都是越来越强调个性,倘若小张脸一沉,或者干脆一走了之,也不是奇怪的事。但后果可想而知,所以,对于朋友的劝告,不要觉得尴尬,丢面子,自己给自己一个台阶下,并非十分困难,小张就轻轻松松过了关。
总之,善于听从,会让友人觉得你尊重他的意见,同时,友人也会尊重你的建议。做一个真诚的倾听者吧,这样,你不会没有朋友的。
第二周第四天延申阅读:
在第四天的的视频中,奥托放了一段多明哥和祖宾梅塔的合作视频,然后借由这个视频,去解释了很多东西,包括聆听,包括创新,包括生态领导力。
奥托说过的内容我就不再重复了,补充一些我的理解:
在《U型理论》里面,奥托经常提到的打开“感知”,“感知”正在生成的未来。用这段视频就可以很好的解释“感知”。在很多艺术形式里面,那些能够登封造极的大师,都是感知能力特别强的。从这段视频中可见一斑。大家可以观察多明哥在演唱时那种投入的状态,祖宾梅塔在观察多明哥时那种专注的程度。
有过表演经验或者是唱过K的小伙伴可能会有这样的经历,有时在特别high的时候,自己会根据当时的感受进行即兴表演,会直接通过肢体动作或者声音表现出来,而不是完全根据预先设定好的内容和节奏进行演绎。当自己完全沉浸在其中时,仿佛会有一种流带动着你往前。
我去年参加了一个戏剧课程,在学习时老师就带领我们去感受那种独立在自己之外的“流”,同时他也告诉我们,去打开自己的注意力,让自己成为一个载体,让那股“流”进来。而且在他的课上,我也能够切实感受到那种不同的注意力品质,以及他是如何将注意力打开的,去做出那些谁都不知道会发生什么的表演的。
我自己的观察,在艺术领域中,很多大师都有这种不同于一般的感知能力,因此奥托也是借由这方面的视频给到我们一些示例。
要做到打开感知,需要充分调动除了大脑之外的其他部位的觉知,特别是身体。我们由于受到教育的影响,特别擅长大脑的思考,而忽略了身体其他方面的觉知。而大脑的习惯方式,就是习惯从过去的经验中找到解决方案,因此要打开感知,第一个就需要放下我们头脑中的判断,或者叫做评判。
而在U型理论中,提升我们“注意力模式”的过程,就是一个打开感知的过程。这是一个我想要补充说明的点。
另外一个,奥托在视频中还提到,作为领导者,如果想把团队带到最具有创造力的空间,需要自己从中心位置退出来,来到系统的边缘,为尚未到来的事物支撑起一个空间,使其能够变成现实。这段内容其实也是奥托在阐释他是如何看待生态型领导力的。
我对这句话也稍微解释一下,因为我经常作为引导师或者是团队教练,带领一群人进行共创。在我自己的实践过程中,我深有体会,要让一群人在一起共创出真正有创造力的内容,需要为他们塑造一个空间,就好像有那么一个容器,在这个容器中,集体有着相当敏锐的觉察力,可以互相激发,进行真正的对话。而这个过程确实如U型理论所描述的那样,会从冰山上一点点向冰山下移动,到某一个时间点,感觉整个空间去到了一种状态,那种状态和一般的情况很不同,大家的注意力开始集中了,彼此之间能够深度聆听了,开始真诚的表达了,而且一个接一个的对话,感觉是在互相激发。我就觉得ok,容器准备好了,接下去团队就会把很多事情搞定了。
借奥托这段话,我就稍微扯出去一点,但是我也觉得是从另一个侧面来解释一下奥托所说的这句话的含义。
这个对于我们的现实意义在于,在组织中我们去带领团队,如何激活团队的投入度,激发团队的能量,是需要我们具备一些领导力的。U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实践途径。
要理解这句话,先了解艺术的定义。
广义上讲任何可以表达美的行为或事物,皆属艺术。
而“美”是表示心灵生命在体证活动中进入充实、畅快、丰富、愉悦、悲壮、自由。。。。的状态。
然后是聆听、是凭借听觉器官接受信息,进而通过思维活动达到认知、理解的全过程。
结合两者的解释就可以定义:只要在聆听的过程中、聆听者或被聆听者能感受到美、也就是感到充实、畅快、丰富、愉悦、悲壮、自由。。。。,则聆听的行为也能被归类为艺术行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