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中国文明的一大特色。中国茶坛堪称世界之最: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的是中国。即远在原始社会的仰韶文化母系氏族时期,距今已有4700多年的历史了。据记载我国的饮茶的方式似乎丛开始就与粥擂茶有关,即把茶叶碾成末,掺在米中煮成粥,称为米茶,或叫茗粥。三国魏张揖的《广雅》已有关于米茶的记载,时人已习于用葱、姜、桔皮等作飧料。1973年长沙马王堆一、三号墓中曾出土堵塞茶叶以及用茶叶做成的苦羹,有专家认为这种苦羹就是用茶与米做成的茗粥。如此说来,秦汉以前人们饮食茗羹已成普通的习俗。到了唐代,茶叶的制作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人们的饮茶方面军式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米茶渐趋灭迹,但茶叶中掺葱、姜、桔皮等的习俗仍存在。有人认为,擂茶是客家人的特产,似乎除了客家,其他地方就没有制作擂茶和食擂茶的人了。看了前面的介绍便可知道这种认识有失偏颇。其实,客家民系尚未形成以前,中原地区即已有制作擂茶和食擂茶的习俗了,并且曾经风靡过全国的许多地方。不过,随着岁月的推移,元末明初以后,擂茶在中原和其他地区却逐渐消逝,只有客家人、部分畲族人及我国西南的个别少数民族继承下来并不断地创新和光大。据有关资料记载,赣南、闽西、粤东、湘南、川北及台湾、香港等地的客家人至今仍保留着食擂茶的习俗,有的地方甚至还非常风行,民间有“无擂茶不成客”的谚语,颇能说明问题。
3、制法大同小异
擂茶的原料和制作方法,因地因时因人而有所不同,大体可分为二种,一为米茶,二为香料条。米茶就是古人所称的“茗粥”。制法是将茶叶、生米、生姜等用水浸泡,然后放在内壁布满辐射状沟纹并形成细牙的陶制的擂钵里,用2 ~4 尺长、杯口粗的油茶木或山楂木等可食杂木做成的擂槌,反复碾磨成糊状,复拌入韭菜、番薯丝等,倒人锅中煮成稀粥。食用时,再撒上适量的油炸碎花生米、芝麻及另行炒熟的菇、笋、肉丝等佐料。香料茶也叫庵菜或盐茶。它的基本原料是茶叶、中草药和油、盐、姜等。在有些地方,如宁化,所谓茶叶的范畴很广,除老茶树叶外,许多野生植物的嫩叶,如山梨叶、大青叶、药薯(即淮山)叶等,经焖煮、发酵、晒干等工序大量制备,都当作茶叶,常年备用。中药有川芎、肉桂、小茴香、白芷、陈皮、甘草等香料型。草药的食用,则随季节和气候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如春夏湿热,用艾叶和薄荷等;秋季风燥,用金盏菊或白菊花;冬天寒冷,用竹叶椒等。制作时,将上述原料同置钵中,手握擂槌,以其圆端沿擂钵内壁频频擂转,直至原料碾成茶泥。然后将茶泥分置一个个碗中,注入开水,风味独异的香料擂茶就算做成了。有的在茶碗中还撒上芝麻、米花、粉条、干果、菇笋,肉类等,用匙搅匀。因为服擂茶是要咀嚼的,所以严格地说,用“饮”字用“喝”字或用“吃”字,都欠准确,客家人均用“食”字来表达。食擂茶往往见者有份,越食人越多。若有客人来,尤其是女客,则宾主应在饭桌边团团围坐,邻居主妇亦不邀而至,并携来各种茶点,如炒花生。盐酥豆、桔饼、油炸糕等,都用小碟子装着,整个桌面琳琅满目,异彩纷呈。主人一边依次献茶,一边频频举署,“食啊,食啊”,动作既热情,声音又甜美,情切切,意绵绵,一席擂茶宴把人们的心扉都打开了,把人们的情感都沟通了。一切都显得那么流畅自然,毫无矫揉造作的痕迹。这样一种“下里巴人”的氛围,在“阳春白雪”的大都市是很难领略到的。可以说,这是一种独特的食擂茶的文化效应。客家擂茶起源于中原地区,以葱、姜、盐及香药入茶,长期以来一直是人们主要的饮茶方式。到了唐代,擂茶已进入它的鼎盛时期。
4、斗茶对擂茶的影响
但从北宋开始,一股“斗茶”风悄然兴起,人们的注意力开始移到品尝茶的原味上来。如苏东坡曾写有茶诗几十首,其中《次韵曹辅寄壑源试培新芽》描述的就是作为贡茶的福建团茶:
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沙粉末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春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一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苏东坡对泡茶用的泉水也很有讲究,在《汲江煎茶》诗中云:
活水还须活水煮,自临钓石汲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铛。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这些诗所歌咏的显然都不是擂茶。所谓“新芽”,就是“从来佳茗似佳人”的芽茶,泡芽茶自然要有好的泉水,说明在北宋以前,芽茶冲泡法已经发端了。于是拌有姜、盐等物的擂茶不仅被士大夫阶层所讥笑,南方的广大地区也逐渐摒弃不用了。这种现象,从《东坡志林》即可看出:“唐人煎条用姜,故薛能诗云,‘盐损添常戒,姜宜煮更挎’……近世有用此二物者,辄大笑之。”但由于种种原因,擂茶在北方民间却仍十分流行,有苏辙《和子瞻煎茶》诗可以证明:“北方茗饮无不可,盐酪椒姜夸满口,我今倦游思故乡,不学南方与北方……” 从社会背景看,客家是因战乱、灾荒等种种原因,从来文化发达、经济繁荣的中原地区南迁的,这种南迁并非只有一次,而是进行过多次。南迁系逐步推进,开始时大多滞留于长江中、下游一带,而这一带,自南北朝以来食茗粥的风气特别盛行,由于南迁汉民在北方早有食茗粥的习俗,所以很容易将这种习俗传承下来。嗣后,更有一批批移民迁徙到闽粤赣边,这些移民的主体又是普通的劳动人民,于是,北方饮盐姜荣的习俗就自然地带到了这里,并在相对闭塞的自然条件下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来。
从经济背景看,客家居地经济多欠发达,客家人的生活大多较为贫困。尽管从北宋开始,“斗茶”之风逐渐盛行,明清以后,芽茶又逐渐得势,但这些茶制作考究,茶艺程序又十分繁杂,价格贵得惊人,除了皇帝后妃、达官贵人、干金富豪、骚人墨客及名门闺秀等等之外,一般的客家劳动大众是不敢问津的。
据武夷文化丛书《佳茗飘香》记述,仅武夷茶艺程序就有 27 道,便于表演的也有 18 道,分别是:焚香静气;焚点檀香,造就一种幽静、祥和的气氛。叶嘉酬宾:出示武夷岩茶让客人观赏。苏东坡曾写《叶嘉传》,“叶嘉”意为茶叶嘉美。活煮山泉;泡茶用山溪泉水为上,用活水煮到初沸为宜。孟臣沐霖:即烫洗茶壶。孟臣是明代紫砂壶制作名家,后人即把茶壶喻为孟臣。
乌龙入宫:把乌龙茶放在紫砂壶内。悬壶高冲:把盛开水的长嘴壶提高冲水,高冲可使茶叶翻动。
春风拂面:用壶盖轻轻刮去表面的白泡沫,使茶叶清新洁净。
重洗仙颜:用开水浇淋茶壶,既洗净壶外表,又提高壶温。
苦琛出浴:即烫洗茶杯。老琛系清初人,以善制茶杯而出名,后人遂把茶杯喻为若琛。
玉液回壶:将已倒出的茶水,复倒入壶中,使茶水更为均匀。
关公巡城:依次来回往各杯斟茶水。
韩信点兵:当壶中茶水不多时,则往各杯添斟,使各杯浓淡均匀。
三龙护鼎:即用拇指、食指扶杯,中指顶杯,此法既稳当又雅观。
览赏三色:认真观看杯里茶水上中下的三种颜色。
喜闻幽香:幽幽茶香顿时沁入心脾。
初品奇茗;观色、闻香后,才开始品茶味。
游龙戏水:选一条精致的干茶放入林中,斟满茶水,仿若乌龙在戏水。
尽杯谢茶:起身喝尽杯中之茶,以谢山人栽制佳茗的恩典。
按现代文明程度来衡量,实行这些茶艺并非十分困难,但从史的角度来看,这么昂贵的芽茶,这么考究的制法,这么典雅的茶具,这么多繁文褥节的茶艺,对于日出而作、日落而归、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客家劳动人民来说,的确是享用不起的。他们的第一需要是填饱肚子,对于其他则不敢有过分的奢求,他们只能一代又一代地保持着古朴、勤劳、节俭的传统。就饮茶而言,唯有擂茶,可以自采自制,既能充饥,又可解渴,既不失茶道之情趣,又不受经济之困扰,因而使擂茶能在客家地区长期传承下来。第四,从自然条件看,客家居域多崇山峻岭,瘴疠流行。据明《崇义县志》载:“若夫瘴疠……一、三月谓之青草瘴,五、六月谓之黄芽瘴,九、十月谓之新禾瘴,立冬以后,寒气渐肃,岚雾始衰,瘴疠无矣。”在这一年就有半年瘴的恶劣自然条件下,为了生存和发展,客家人自然会想方设法,采取种种防范和治疗措施,而含盐姜、药草的香料擂茶恰有御瘴去疠之功效。此外,据周晖《汀北擂茶》记:当地人认为擂茶可以祛除邪毒。有人发烧不退,叫患痧症,便煮擂茶给他吃,热热地灌下两碗,睡一觉,出一身大汗,病便好了。遇上感冒、打摆子或食欲不振,亦煮擂茶吃,效果也很好。总之,擂茶有生津止渴、清凉解暑、消痰化气、健脾养胃、滋补长寿及防范和治疗瘴疠等诸多疾患之功能。别人或者视之为鄙俗、粗浅,但客家人却一直视之为饮料中的佳品。这是客家人所以传承擂茶文化的又一重要原因。
导读:中国的茶文化可以说是十分丰富,所以对于擂茶可能很多人都不了解,那么擂茶是哪里的特产?擂茶是什么味道?下面就来和我一起看一下吧。
擂茶是哪里的特产擂茶是湖南益阳桃江的一种特产,但是现在在很多地方都有。对于擂茶可能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听说,擂茶和普通的茶不太一样,准确的来说它是一种冲制的饮品。
擂茶是湖南益阳桃江的一种特产,是用芝麻、花生打碎了以后冲水喝的一种饮品。广东省的揭西、陆河、清远、英德、海丰、汕尾、惠来、五华等地;江西省的赣县、石城、兴国、于都、瑞金等;福建省的将乐、泰宁、宁化等地;广西的贺州黄姚、公会、八步等地的新竹、苗粟等地;湖南的安化、桃江、益阳、凤凰、常德等地。
擂茶发源于中国内陆,又名三生汤,是一种特色食品。主要流传于益阳安化、桃江、常德等地。起于汉、盛于明清。擂茶一般都用大米、花生、芝麻、绿豆、食盐、茶叶、山苍子、生姜等为原料,用擂钵捣烂成糊状,冲开水和匀,加上炒米,清香可口。
擂茶是什么味道擂茶喝起来像豆浆、似乳汁,喝起来清凉可口,滋味甘醇,四季可饮。
擂茶主要用生米、生姜、生茶叶擂制,所以又名“三生汤"。发源于汉代、盛于明清,是一种汉族特色的养生茶饮。也有传说,擂茶起源于中原人将青草药擂烂冲服的“药饮"。现在擂茶在中国华南六省:湖南、江西、广东、广西、福建和台湾都有分布。各地擂茶制作方法各有不同,尤其是配料的选择差别较大。
擂茶的功能颇多,酒足饭饱之后喝口擂茶,可感油腻尽退,满腹舒畅。据验证,常喝擂茶有防风祛寒、清肝明目、润肺健胃等功效。清热、通经理肺,一般人均可用来防病保健,延年益寿。
擂茶的做法1、首先需要准备的是口径约50厘米且内壁有粗密沟纹的陶制擂钵和山楂木或油茶树干加工制成的约85厘米长的擂棍,以及炒熟的花生、茶叶、芝麻、薄荷。
2、把茶叶、芝麻和花生倒入茶钵里,为了研磨得够细,需要先加入少量的开水。一人固定住擂茶钵,另一人用双手握住擂茶棍,按顺时针方向研磨里面的食材。两人可轮流研磨。
3、擂的时候,一般可以夹在大腿间或者放在长条凳上,用腿夹着,或者由另一个人扶着,磨得越细越好。
4、差不多擂好的时候,加入几片薄荷叶,这是为了增加香气。大概一共花15分钟就研磨好了。
5、把适量的热开水慢慢地倒入研磨好的擂茶浆,一边倒一边搅拌,最后再加入适量的盐。
6、配上客家炒米和米程(米花糕,类似米老头的食品)或者虾米炒青菜等配菜,一钵香喷喷的客家擂茶就可以端出来和全家人一起享用了。
在安化,乡村农家大都做擂茶、喝擂茶,这与中国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关。在民间,擂茶有“药茶”之说,加上安化一带地处偏远山区,过去是个穷地方,人们看不起病,采些对症的药草来擂茶喝,既解渴治病也不花钱,所以直到现在人们仍以此防病去病。许多老人由于从小喝这茶,到八九十岁还很少生病。安化农村长寿老人高于其它地方,不能不说是与长期喝擂茶有关。
中国是世界茶叶的故乡,种茶、制茶、饮茶有着悠久的历史,说到制茶,擂茶很多人不了解,那么擂茶是哪个地方的特产?下面一起来了解下。
擂茶是哪个地方的特产?
顾名思义,擂茶得用器具来“擂”。
它的主要器具就是擂持和擂钵。
擂茶的基本原料是茶叶、米、芝麻、黄豆、花生、盐及橘皮,有时也加些青草药。
茶叶其实不全是茶叶,可充当茶叶的品种很多,除采用老茶树叶外,很多是采摘野生植物嫩叶,如山梨叶、大青叶等等,不下十余种。
经洗净、焖煮、发酵、晒干等工序制作而来,常年取用。
擂茶在中国华南六省都有分布,保留擂茶古朴习俗的地方有:湖南的桃源、临澧、安化、桃江、益阳、凤凰、常德等地;广东省的揭西、清远、英德、陆河、惠来、五华等地;江西省的赣县、石城、兴国、于都、瑞金等地;福建省的将乐、泰宁、宁化等地;广西的贺州黄姚、公会、八步等地;台湾的新竹、苗粟等地。
擂茶出名的地区特产
1、桃江擂茶
桃江擂茶是芝麻和花生为主,少量绿茶,一起放入碾钵里擂碎,后用白开水冲泡,加入少许白糖。
擂茶制成后稠粘如糊,色呈淡咖啡色,香气扑鼻,入口滑溜柔润、甜爽。
2、安化擂茶
风味独特的擂茶是安化山区闻名遐迩的土特产,堪称当地一绝。
安化擂茶制作用料很讲究,农家在制作擂茶时,都是选用自家产的上好茶叶,按一定比例加入大米、豆、花生、芝麻、甘草、菊花、艾叶等中草药,放进陶制土钵(又叫擂钵),用茶枝做成的圆头木棒(又叫擂棒),加少许水细细地研碎,磨成泥状后倒进茶钵里备用。
3、将乐擂茶
将乐擂茶是清水擂茶。
将乐人喝擂茶,属于客家擂茶系列饮食习俗,已有超过1100年历史。
在将乐,家家户户都有擂钵和擂棍。
将乐擂茶用茶叶、生姜、大米制成,制作讲究,先将三种原料放在陶制擂钵,再用擂棍反复捣磨,再加入韭菜、陈皮、番薯粉丝、粳米粉干,以及适量的盐,加水在大锅里煮成稀粥状。
食用时,再撒上一些香料,如油炸花生、炒大豆、炒芝麻等。
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喜欢喝茶的人,喝茶的种类也有很多,例如:铁观音、普洱、茉莉花茶、红茶等等。但是擂茶也是我们茶文化中的组成部分。
擂茶是哪里的特产
擂茶在中国华南六省都有分布,保留擂茶古朴习俗的地方有:湖南的桃源、临澧、安化、桃江、益阳、凤凰、常德等地,广东省的揭西、清远、英德、陆河、惠来、五华等地;江西省的赣县、石城、兴国、于都、瑞金等地;福建省的将乐、泰宁、宁化等地;广西的贺州黄姚、公会、八步等地;台湾的新竹、苗粟等地。 另外,在江西省丰城市下辖的荷湖、罗山、蕉坑、铁路、洛市、秀市等地(即当地所称的河东地区),也有擂茶的习俗,不过至今不清楚其流传的开始时间。其制作方法比客家人的擂茶简略了许多,各地擂茶制作方法各有不同,尤其是配料的选择差别较大。按地域和族群可以分为客家擂茶和湖南(非客家)擂茶两大类。
擂茶的功效和作用
擂茶具有祛热解暑,驱寒健脾,疏肝理肠,润肠通便,补肺益气,助脾长肌,理气调中,止咳化痰,通血脉,提神醒脑,清肝明目,滋阴壮阳之功效。 擂茶常用的材料包括米糠、五谷粉、绿茶粉、花生、芝麻、南瓜子等,都对身体有很多益处,能保护心血管健康。 另外擂茶的药用功能颇多,酒足饭饱之后喝口擂茶,可感油腻尽煺,满腹舒畅。 春夏季节天气湿热,人们通常会选用嫩艾叶、薄荷叶或天胡荽等配料;秋季天气干燥,人们通常会选用金盏菊花、白菊花或金银花等配料;冬季寒冷时,人们通常会添加桂皮、胡椒、肉桂子或川芎等配料。
擂茶的起源
擂茶别名[三生汤],据古书记载相传三国时代的张飞带领官兵进攻武陵时,官兵将士都感染瘟疫无力作战,当时有位草药医师前辈,有感于蜀君纪律严明,便奉献祖传的除疫秘方,以生茶生姜生米共同磨成煳浆后煮熟而饮用,结果是汤到病除,擂茶之名便由此相传下来目前在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客家人及移民,以及湖南广东福建等地区的民众皆有饮擂茶的习惯在台湾地区则以新竹桃园台北花莲美浓等地区的客家庄仍然保留这种美味文化客家人的擂茶,茶味纯,香气浓,不仅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而且还有健脾养胃,滋补长寿之功能一般推测,擂茶之所以成为客家饮食,可能是因为擂茶的主原料『米仔』和茶叶等材料轻巧容携易带、且食用方便,不易长米虫,为客家人逃难中发展出的特殊饮食。
擂茶属于什么茶
擂茶起源于古代中原,南迁流传至广东、湖南、江西等一带,又名三生汤,是一种特色食品。主要流传于广东汕尾市、益阳安化、桃江、常德等地。起于汉、盛于明清,擂茶是一种特色食品,它一般是由大米、花生、绿豆、茶叶、生姜等为原料,然后用擂钵将其捣烂成糊水,用开水冲,再加上炒米,清香可口的擂茶就做成了。
擂茶是一种传统的客家饮品,其口感丰富,既有浓郁的茶香味,又带有坚果、花生、芝麻等风味,口感丰富,香甜可口。
擂茶的制作过程十分复杂,需要将茶叶、花生、芝麻、糯米、松子、瓜子等食材研磨成细粉末,然后与水、糖等材料混合,搅拌均匀,最终制成一杯香气扑鼻、色泽翠绿的饮品。擂茶喝起来带有一定的嚼劲,口感浓郁、香甜可口,有着独特的滋味,是广受欢迎的客家特色饮品之一。
不同的制作方法和口味习惯会影响擂茶的口感,有些擂茶口感略带苦涩,有些则偏甜,这也是因为不同的配料比例和口味偏好不同造成的。总的来说,擂茶的口感丰富,值得一试。
咸擂茶有解毒的功效,既可作食用,又可作药用;既可解渴,又可充饥。
擂茶,又名三生汤,是一种特色食品。主要流传于广东汕尾市、益阳安化、桃江、常德等地。起于汉、盛于明清。擂茶用大米、花生、芝麻、绿豆、食盐、茶叶、山苍子、生姜等为原料,用擂钵捣烂成糊状,冲开水和匀,加上炒米,清香可口。
各地擂茶制作方法各有不同,尤其是配料的选择差别较大。按地域和族群可以分为客家擂茶和湖南(非客家)擂茶两大类。
扩展资料:
习俗
沿海地区人热情,多以擂茶待客,待客擂茶分荤素两种。招待吃素的客人饮用,加花生、豇豆或黄豆、糯米、海带、地瓜粉条、粳米粉干、凉菜等;招待吃荤的人饮用,则加炒好的肉丝或小肠、甜笋、香菇丝、煎豆腐、粉丝、香葱等配料。
据说三国时期,刘备和曹操交战,因久旱酷暑,致使瘟疫流行,刘备的军队吃了当地人做的擂茶后,治好了疫病,打了胜仗。
-擂茶
-擂茶
擂茶,就是把茶叶、芝麻、花生等原料放进擂钵里研磨后冲开水喝的养生茶饮。
客家擂茶茶艺表演讲解词
客家人日常生活中,擂茶即是其主食之一,也是待客之佳肴,在客家人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中,擂茶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美味。而且其制作方式古朴典雅,充分表现了客家人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之传承。
看,今天贵客到访,热情的客家人将用独特的擂茶来招待他们。
一、介绍用具
1、擂钵,内壁有辐射波纹,能使钵内的各种原料更容易被擂碾成糊。
2、擂棍,擂棍必须用有药用的山茶树或山苍子树的木棒来做,擂制过程中,擂棍磨损的成分与擂茶配料一同食下,发挥『擂茶』的保健效用。 二、涤器——洗钵迎宾
年轻的客家姑娘用热水烫洗擂棍和擂钵,再将水倒掉。 三、打底——投入配料
1、这是茶叶,它能提神悦志、去滞消食、清火明日; 2、芝麻,它含有大量的维生素E、不饱和脂肪酸,有美容养颜的功效;
3、花生,有长生果之称,常食有延年益寿之功效; 4、陈皮,它能理气调中,止咳化痰;
5、甘草,它能润肺解毒;
6、薄荷,它清凉芬芳,能祛风提神。
配料可随时令变换,春夏湿热,可采用嫩的艾叶、薄荷叶;秋日风燥,可选用白菊花、金银花;冬令寒冷,可用桂皮、胡椒。还可按人们所需,配不同料,形成多种多样多功能的“擂茶”。 四、细擂——各显身手
“擂茶”本身就是很好的艺术表演,技艺精湛的人在擂茶时无论是动作,还是擂钵发出的声音都极有韵率,让人看了拍手称绝。同时在擂的过程中,也可邀请客人参与其中,体验擂茶的乐趣。
五、冲水——水乳交融
最后用刚烧开的水冲进擂茶钵,边冲边搅,香气扑鼻。 冲好了,汤色浓郁,水乳交融。 六、敬茶——敬奉琼浆
客家人的擂茶,茶味纯,香气浓,不仅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而且还有健脾养胃,滋补长寿之功能。 七、品饮——如品醍醐
擂茶一般不加任何调味品,以保持原辅料的本味,所以第一次喝擂茶的人,品第一口时常感到有一股青涩味,细品后才能渐渐感到擂茶甘鲜爽口,清香宜人,这种苦涩之后的甘美,正如醒醐的法味,它不加雕饰,不事炫耀,只如生活本身,永远带着那清淡和自然,却让人品后无法忘怀。
当然,对客人体贴入微的客家人怕初次品饮擂茶的客人喝不惯擂茶,今天特地为大家准备了白糖和盐供你调饮。
“莫道醉人惟美酒,擂茶一碗更深情。美酒只能喝醉人,擂茶却能醉透心”愿今天的擂茶能给各位留下美好的印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