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石窟排名如下:
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是中国三大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周山北崖,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000米,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
据文献记载,北魏和平年间(公元460年至465年)由一个著名的和尚昙曜主持,在京城(平城,今大同市)西郊武周塞,开凿石窟五所,现存云冈第16窟至20窟,就是当时开凿最早的所谓“昙曜五窟”。其他主要洞窟,也大多完成于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前。
云冈几十个洞窟中以昙曜五窟开凿最早,气魄最为宏伟。第五、六窟和五华洞内容丰富多采, 富丽瑰奇,是云冈艺术的精华。
莫高窟:
莫高窟又称“千佛洞”,位于敦煌县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下,因其地处莫高乡而得名。
它是我国最大、最著名的佛教艺术石窟。分布在鸣沙山崖壁上三、四层不等,全长16公里。现存石窟492个,壁画总面积约45000平方米,彩塑像2100多身。
石窟大小不等,塑像高矮不一,大的雄伟浑厚,小的精巧玲珑,其造诣之精深,想象之丰富,是十分惊人的。壁画内容多为佛经故事,如释迦牟尼一生和前生行善牺牲的故事。
还有佛、菩萨、天王、力士、小千佛的画像和羽人、飞人、花鸟、动物等。壁画虽经千百年的风沙侵蚀,仍然色彩鲜艳,线条清晰,使人不得不赞叹古代艺术匠师们的精湛艺术和创造精神。
“敦”,大也,“煌”,盛也。因为这个地方对开发广大的西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故自汉代以来即取名为“敦煌”。
由开石窟开发在沙漠高处的石崖上,所以取名“漠高窟”,古汉语中“漠”与“莫”通用,后来就叫成“莫高窟”。
榆林窟:
榆林窟,俗称万佛峡,位于安西县城西南75公里的榆林河(亦名踏实河)畔,现存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洞窟42个,分布在榆林河东、西两岸的悬崖峭壁上,东崖31个、西崖11个、壁画4200平方米,彩塑259身。
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榆林窟的彩塑原作已所剩无几,现存彩塑多为后代重修或重塑。
作为莫高窟的姊妹窟--榆林窟,其内容、艺术风格以及彩塑、壁画的制作等方面,都与莫高窟有着密切的联系或相同之处,但在许多方面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并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特别是五代以后,莫高窟艺术呈显出明显的衰落趋势,而榆林窟无论从内容、绘画风格,还是艺术水准方面,都显示出其时代特征和独到的艺术魅力,从而更加充实了这座宝库的内涵。
1961年,榆林窟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划归敦煌文物研究所管辖。
龙门石窟:
龙门,古称伊阙,隋唐以后,泛称龙门,沿用至今,位于洛阳市南125公里处。这里青山耸翠,东西对峙,伊水汪洋,从中北流,是闻名中外的我国三大佛教艺术宝库这一。龙门石窟造像密布在伊水两岸,东西两山的峭壁上。
龙门石窟,始创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494年)前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北宋诸朝500余年大规模营造,使大大小小的窟龛像蜂窝一样,密布在伊水两岸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余。
据1962年龙门文武保管所统计:两山现存窟龛2100多个,造像10万余尊,最大的造像高达17米多,最小的仅2厘米;造像题记和碑碣3600块左右,佛塔40余座。
龙门石窟在雕刻艺术史上占有非常主要的位置,巨大的造像是东方雕塑的典型。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门山青水秀,自古就是人们游览胜地。历代文人学士关于描写龙门风光的诗词有千百篇,李白、白居易、欧阳修等许多著名诗人都有题咏。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说:“洛阳四塞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山包”,历来被誉为洛阳八大景之首。
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石窟,位于天水市南约40公里处的麦积山,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始建于十六国后秦时期,后代累有增修重建,绵历1500余年。
现有洞窟龛194个,造像7200余身,壁画1300余平方米,尤以泥塑艺术著称于世,有"东方雕塑艺术馆"之誉。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麦积山以形似麦垛而得名,石窟即开凿于山崖之上,原本互相连属,唐开元年间当地地震,遂将石窟分为东、西两崖,中间部分蹦毁。
西崖存窟龛140个,主要为西秦、北魏及西魏的作品;东崖存54窟,北周、隋唐及以后的作品多集中于此。麦积山石窟大部分是隋唐以前的作品,以七佛阁、万佛洞、牛儿堂、寂陵等最为著名。第4窟创建于北周,又称上七佛阁,为麦积山最为精彩的一窟。
炳灵寺石窟:
炳灵寺石窟位于兰州西南80公里处,是丝绸之路上的文化瑰宝。石窟共有34个洞窟,149个佛龛,石雕、泥塑800躯,壁画900平方米。
它创造于西秦建弦元年(公元420年左右)是明代的一大佛教胜地。其中有一尊雕塑在岩壁上的坐佛,形体高达27米,雕塑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充分显示了北魏艺术工匠的高超技巧。
“唐述窟”(羌语是“鬼窟”)是炳灵寺众多洞庭湖窟中年代最早、空间最大的一个洞窟。
窟内的壁画多为佛说法图和供养人像,笔力挺拔,线条流畅,具有鲜明的西贵文化遗产,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响堂山石窟:
响堂山石窟位于河北邯郸市峰峰矿区,始建于北齐年间,后隋、唐、宋、元、明历代均有增筑和修葺。
响堂山石窟分南北两窟,相距15公里,现有石窟17座,大小造像6000余尊。
窟内石雕精美,装饰华丽,构思巧妙。其附属建筑规模宏大,殿阁亭楼依山而筑,宏伟壮观,是中国古代建筑、雕刻、书法、绘画艺术的珍贵遗产,也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响堂山石窟在中国石窟艺术发展史上,有其独特的位置,是北魏时期和隋唐时期两种石窟艺术风格连结点。
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在《中国通史》中曾说:“北响堂大佛洞可与龙门、云冈等诸大窟相媲美。”但响堂山石窟又有自己的独特地位,它主要代表了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北齐王朝的最高雕刻艺术。
首先从建筑艺术上,它保存下1400多年前北齐时期的建筑造型,这在全国是仅有的。
其次,响堂山石窟开创了中国或者说世界佛教刻经的先河,是中国佛教刻经文化的源头,专家称赞响堂山刻经为“中华第一刻经”。
它的出现直接影响到山东、河南、河北、北京房山云居寺等地。
此外,响堂山石窟的造像风格使中国雕塑史产生了一次质的飞跃,响堂山石窟基于北方文化的特色,造像理想型减弱而变得写实和贴近生活,从而为隋唐现实主义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为传统艺术从线的表现向立体描绘发展再次开创了一个新的天地。
正是基于响堂山石窟所形成的自己所独特的艺术风格,被学术界誉为“响堂模式”。
专家如此评价说:“没有响堂山石窟的发展,就不会有隋唐佛教造像的巅峰。”
克孜尔千佛洞:
克孜尔石窟(或称为克孜尔千佛洞)位于与库车毗邻的拜城县克孜尔乡的明屋塔格山,洞窟凿于木扎特河谷北岸悬崖上。
西距库车73公里,东距拜城67公里。它是我国开凿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群,始凿于公元三世纪(东汉末年),五-七世纪为最盛期,至八世纪末逐渐停凿,延续时间之长在世界各国也是绝无仅有的。
克孜尔石窟和敦煌莫高窟同享中国“四大石窟”之美誉。但是克孜尔石窟是全国开凿最早的石窟,始建于公元3世纪,比莫高窟还要早。
现存已编号的洞窟236个,其中窟形完整的135个,尚有壁画的80个,壁画总面积1万余平方米。
其风格独特之窟形和壁画,均可代表龟兹文化的水平,有很高的研究价值。1961年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巩县石窟寺:
巩县石窟寺是继龙门石窟之后,北魏时期的又一座伟大的佛教艺术宝库。
它位于京都洛阳东北约55公里处,邙山东段大力山下的石壁上。背依黄河,面向伊洛。这里山明水秀,林木繁茂,修竹葱郁,自古以来就是洛阳地区著名的游览胜地之一。
石窟寺初名希玄寺,是一个雄伟壮观的建筑群。石窟雕刻始于宣武帝(元恪)景明年间(公元500-503年),以后的东魏、西魏、北齐、唐、宋、金、明,直至清代雍正年间,都进行过重修。
佛像的雕造,以北魏为主,续刻以北齐和唐代较多。石窟寺有石窟五处,千佛龛一个,小佛龛二百五十五座,摩崖大佛三尊,大小石窟共七千七百四十三个,碑刻题记二百余品。
柏孜克里千佛洞:
位于吐鲁番东南40余公里的火焰山中段木沟河谷西岸的悬崖峭壁上。
共有83个洞窟,其中40余座残存有1200余平方米的壁画。
最早的洞窟是6世纪开凿鼎盛时期有9世纪中叶回鹘高昌王国时期。佛像和壁画都步同程度遭到破坏,部分是宗教原因,部分是被20世纪的探险家们掠去。
阿甘 Mama says,"Stupid is as stupid does
" 妈妈说,“做傻事的才是傻瓜”。 死亡诗社 死亡诗人致力于吸取生命的精华。
The Dead Poets was dedicated to "sucking the marrow out of life" 贫民富翁 You have been saved, I do not really lucky, this is the only difference "Bailer said 你被拯救了,我不太走运,这是唯一的区别。”拜勒文说
作者按:近日国内疫情形势渐缓,相关防疫政策陆续放宽,马上清明节小长假就到了,经历了一年多疫情的影响,大家很长时间没有旅行放松了吧,很多人是不是已经蠢蠢欲动了?巴多翻了翻以前的旅行记录,给大家推荐一下适合三天小长假游玩的线路吧,先推荐一下河南吧,三天时间去看看牡丹、逛逛龙门石窟,再感受一下少林寺的风采,对了,还有河南水席,口福不可错过哟,绝对是一场小而美的旅行。
参观龙门石窟,是来河南洛阳的一个主要目的之一。
龙门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另外三个分别是莫高窟(甘肃敦煌)、云冈石窟(山西大同)、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
都是以中国佛教文化为特色的巨型石窟艺术景观,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艺术的 历史 瑰宝。
清明节的正日子,午后雨已经完全停了,不过天空一直没放晴,气温还是有点低,相比于飘着小雨的上午,还是舒服很多了。
到了景区,先要坐电瓶车进入到大门口,现在国内各大景区,都有向外不断扩大景区门口的趋势。
下了电瓶车,步行没几步,就来到了景区真正的大门口:“龙门”。
导游很主动地帮我们拍全家合影,这也算是跟团游的好处吧,虽然说现在都有自拍杆、三脚支架了,不过有人随时可以帮忙拍合影,还是挺方便的,也挺暖心的。
过了“龙门”,随着人流慢慢向里走,在这里导游给每个团员配发了讲解耳机,因为是清明假期,入龙门石窟游览的人比较多,这样既能听到导游的讲解,又能减少团队间相互的影响,也降低了噪音,保护了文物。
另外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一个团的人比较好带了,不容易走散,团员们也可以不用使劲盯着导游的小旗子,可以一边听耳机里导游的讲解,一边认真的参观,遇到自己感兴趣的,也可以小任性一下,去自行观看一下,听着耳机里的声音,很容易就能回到自己的队伍中。
我就有时,在导游讲解石洞里的故事时,被左边滔滔的河水吸引,频频“脱团”拍照。
后来导游告诉我,这条河叫伊河,古称鸾水,据 历史 文献记载,商朝宰相伊尹出生于伊河上游的嵩县,为了纪念伊尹,故将此河称为伊河,如今嵩县还有为纪念他而修建的伊尹祠。
伊河是“龙门山色”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为龙门石窟营造了美好的山水景观。乘坐伊河画舫,在伊河上从全新的角度观赏龙门石窟,同样美不胜收,不过我们此行并没有安排水上游览。
河对岸的寺叫香山寺,始建于北魏熙平元年,武则天称帝时重修该寺,并常驾亲游幸,御香山寺中石楼坐朝,并曾留下“香山赋诗夺锦袍”的佳话。白居易曾捐资六七十万贯,重修香山寺,并撰《修香山寺记》,从此寺名声大振。
我完全被伊水的秀丽风光带跑了,还是看回龙门石窟吧。龙门石窟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4年)前后,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 历史 。后来,历经东西魏、北齐、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
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1000多米,现存石窟1300多个,佛洞、佛龛2345个,佛塔50多座,佛像10万多尊。
其中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另有历代造像题记和碑刻3600多品,这些都体现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很高的艺术造诣。
龙门石窟是北魏、唐代皇家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
皇室贵族拥有雄厚的人力、物力条件,他们所主持开凿的石窟必然规模庞大,富丽堂皇,汇集当时石窟艺术的精华,因而龙门石窟是十分具有代表性的。
这些洞窟的开凿是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具有浓厚的国家宗教色彩,所以龙门石窟的兴衰,不仅反映了中国5至10世纪皇室崇佛信教的盛衰变化,同时从某些侧面也反映出中国 历史 上一些政治风云的动向和 社会 经济态势的发展,它的意义是其它石窟所无法比拟的。
龙门石窟是魏唐两代连续修建的,不同的 历史 环境,也使得石窟造像风格迥异。
其中魏窟——公元495年魏宗室丘慧成开始在龙门山开凿古阳洞,500--523年魏宣武帝、魏孝明帝连续开凿宾阳洞的北中南三个大石窟,石阳洞和宾阳洞的修建共费人工80万以上,还开凿了药方洞和东魏时开凿的莲花洞等石窟。
北朝石窟都在龙门山,古阳洞自慧成至东魏末50多年的营造,表现出列多的中国艺术形式,大佛姿态也由云岗石窟的雄健可畏转变为龙门石窟的温和可亲。
以宾阳中洞主佛为代表的佛像,人物面部含着微笑,龙门石窟比云岗石窟表现出更多的中国艺术佛像。
而唐窟——最盛期是唐朝,占石窟总数的60%以上,武则天执政时期开凿的石窟占唐代石窟的多数,与她长期在洛阳有关。
奉先寺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唐窟,二菩萨70尺,迦叶、阿难、金刚、神王各高50尺(唐代长度)。
规模之大,在龙门石窟中称第一,先后用了四年时间,武则天自己也出了二万贯。
参观奉先寺的人最多,排队得花上几分钟才能近距离的参观 。所谓奉先就是供奉祖先的意思。
洞中佛像明显体现了唐代佛像艺术特点,面形丰肥、两耳下垂,形态圆满、安详、温存、亲切,极为动人。
石窟正中卢舍那佛坐像为龙门石窟最大佛像,身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19米,造型丰满,仪表堂皇,衣纹流畅,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
卢舍那近照,仔细观瞧,真的是韵味十足,禅意深远。
在古阳洞口有一幅唐宰相书法家褚遂良书碑铭,很值得一览。
龙门石窟还保留有大量的宗教、美术、书法、音乐、服饰、医药、建筑和中外交通等方面的实物史料。因此,它又是一座大型的石刻艺术博物馆。
我们还遇到了一个有趣的大佛,堪称最萌大佛!
是不是很萌呢?听导游介绍才明白,是佛像的大拇指被破坏掉了,所以形成了这个形态,当地景区还给在这里和大佛全影的行为起了个名字--与佛同萌……
众佛历经时间洗礼,长立于山水之间,遭历代天灾人害,虽显破败,但精华不减,禅意长存。
从奉先寺出来,我们沿桥跨过伊河,到了对岸。
并没有再去香山寺参观,时间有点不够了,大家也都有些累了。不过在路过白园时,我们还是上去看了看。
所谓白园,其实就是白居易的坟墓,来这前并不知道白居易竟是葬在这里!
没想到清明节正日子,跑到洛阳,给白老先生上回坟……
要说下午参观,最认真的,就是闺女了,她一直紧跟导游,全程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地听讲解,完全不像我,听个一知半解,看个三心二意的。
这个团里一共14个人,我们是一号家庭,由于闺女一直走在最前,跟随导游的小旗左右,则被我戏称为一号家庭一号团员。
可能她有些佛缘吧,还记得2012年游云岗石窟时,她就对佛像、壁画、石窟有非常浓厚的兴趣,见洞窟必进,一个个佛像的认真观看,那时她刚满6岁还没上学呢……
那时我们参观了大同云冈石窟,就一直想着找机会来看看龙门石窟,这次总算是把这个心愿实现了了。面对着众佛的注目洗礼,一把手的面相似乎也更添祥和,您这是在与佛对视,互诉心愿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