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字组词两个字的词语
面包 面垢 赤面 面孔 该面 面谩 钟面
面值 麦面 面圣 人面 敌面 中面 面衣
进面 面叹 玉面 光面 面榇 面骨 手面
迎面 面布 面究 面食 当面 垢面 雨面
瓦面 面向 两面 里面 修面 乡面 面柔
腊面 面命 铺面 面光 市面 面诤 内面
变面 料面 面见 面幂 体面 屏面 面拜
南面 尘面 出面 下面 凉面 仰面 勾面
酒面 面容 面创 画面 面浆 面晤 搭面
赵面 抉面 世面 面前 刺面 直面 面背
戗面 年面 后面 面理 面势 赶面 逼面
平面 葛面 面具 卷面 面奉 面论 抹面
汤面 面庞 面脂 觌面 二面 面革 面靥
面面 面板 粉面 面染 牌面 面体 复面
戏面 生面 店面 面杖 绒面 面沙 面阔
花面 月面 字面 佛面 面首 面缴 转面
上面 面善 王面 方面 页面 首面 面阳
泼面 账面 阳面 海面 跗面 叶面 面旋
面模 铜面 洗面 面质 回面 闪面 切面
面誉 面谋 面筋 外面 面埶 面型 舱面
面油 局面 革面 面伤 面世 面问 面饰
抵面 面许 面生 面自 口面 委面 面颔
本面 赧面 面盘 桄面 右面 面叙 眉面
面执 反面 言面 边面 面鞫 面会 场面
阴面 面市 正面 刮面 界面 目面 皮面
马面 文面 面弹 门面 面团 票面 面粉
如面 老面 面禀 面木 面谈 面地 面目
面条 败面 面乙 冷面 没面 米面 识面
信面 面诘 浮面 面环 合面 寿面 面阴
台面 面称 北面 面牲 侍面 发面 私面
面饭 大面 面缚 片面 荞面 洋面 还面
面分 八面 创面 空面 面谏 表面 面塑
背面 地面 面诋 面奏 锋面 面纱 面红
贝面 饰面 娇面 侧面 开面 面计 面腆
面坊 面扬 面皮 面稽 面然 割面 半面
面从 头面 剃面 吊面 面谕 刃面 水面
见面 负面 屋面 金面 曲面 面议 面折
唾面 呈面 面肥 扑面 面粘 面诮 面软
面友 面罄 面毛 面罩 面貌 兽面 面对
面涅 相面 面花 面粻 面幕 印面 面药
炒面 钖面 面数 被面 掩面 面墙 挂面
面形 面审 对面 面发 炙面 面试 迭面
什面 会面 面颜 面课 前面 犂面 面盆
抻面 拉面 面疱 面欺 面桶 死面 面巾
面色 面恳 面瘫 晤面 污面 面门 面料
面禳 耐面 贴面 三面 面面 杂面 白面
缸面 面蠒 面授 四面 面积 山面 田面
豆面 格面 街面 面砖 一面 情面 全面
东面 面店 面铺 书面 面佷 左面 便面
匀面 代面 面辞 低面 面刺 面呈 面白
面字组词带有解释的二字词语
面不改色:脸色不变。形容从容镇静的样子。
面壁而已:面壁:面向墙壁;而已:罢了。面向墙壁呆坐罢了。比喻无所事事。
面包:食品,把面粉加水等调匀,发酵后烤制而成。
面布:1洗脸的布。
面勃:1和面时,洒在湿面上的干面粉。
面壁九年:面壁:佛家语,指面对墙壁默坐静修。原指中国佛教禅宗始祖达摩在少林寺
面壁功深:面壁:佛家语,指面对墙壁默坐静修。和尚面壁静修,道行很深。比喻某人
面壁参:1谓默坐静修,参悟禅机。
面壁:①佛教指面向墙壁,静坐参禅:糊涂投入空门,不晓参禅面壁。②表示无所用心
面包车:又称“旅行车”。座位数不超过十七个的一种小型客车。机动灵活,乘坐舒适
面板:1做面食用的平光的木板。
面层:1混凝土(如在地面、人行道、车道或路缘上)最后一层的半英寸到一英寸厚的
面北眉南:指脸面相背,互不理睬。形容相处不合,各不照面。
面包果:(1)常绿乔木,高达四五丈,叶子互生,心脏形,掌状分裂,花单性,雌雄
面别:1当面告别。唐杜甫有《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阙为面别情见
面禀:1当面禀告。
面拜:1当面亲自拜谢。
面陈:1当面陈述。
面包圈:1环形面包。
面朝:1正面对着:朝向。2具有特定方向:向,通往某一物。
面饼:1用面粉做的饼。
面不改容:指脸色不改变。形容遇到危难时,镇定自若。
面背:1人的面和背。泛指全身。语本《孟子.尽心上》:"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
面壁虚构:对着墙壁凭空造出来的。比喻凭空捏造。
面般:1方言。即脸庞。人脸的四周轮廓。亦称"面盘子"。
面薄:1面皮嫩薄。2谓面子小。
面茶:食品,糜子面等加水煮成糊状,吃时加麻酱、椒盐等。
面波罗:1见"面没罗"。
面部:1脸部。如:她面部一化好妆就会到这里来。
面帛:1死者覆面的方帛。
面壁磨砖:比喻事不能成功。
面白:1当面直说。
面字组词三个字词语
黄面儿、 担担面、 水准面、 假面剧、 橡子面、
黑面郎、 场面人、 不识面、 凹面钟、 面没罗、
抹黑面、 漏面贼、 百面雷、 大面儿、 面盘子、
细面条、 遮面子、 惹口面、 四面碑、 皮子面、
做面皮、 玉面狸、 白面儿、 面菓子、 黄面老、
面子帐、 阳春面、 面果子、 开生面、 面老鼠、
舱面险、 人面竹、 面团团、 装门面、 落塘面、
知识面、 表面光、 眼面上、 撑门面、 方面军、
结构面、 贴面砖、 表面积、 地平面、 面巾纸、
破面鬼、 块面感、 白面郎、 荞麦面、 面子话、
面面观、 片面性、 人面疯、 吃辣面、 面对面、
釉面砖、 表面化、 蝴蝶面、 白面虎、 横断面、
出头面、 横切面、 软面筋、 假面具、 碁子面、
真面目、 方面官、 纵剖面、 打照面、 大面积、
作面子、 玉尖面、 桌面上、 烤面包、 阿婆面、
三脆面、 纵断面、 面波罗、 过水面、 街面上、
舌面阻、 面包果、 水引面、 孤拐面、 讨面皮、
铺面房、 把体面、 截断面、 混合面、 子午面、
多面角、 老面子、 背风面 没面皮、 面坯儿、
对面襟、 桃花面、 洁面膏、 菩萨面、 平面镜、
面壁参、 圆桌面、 三面罗、 白面客、 要面子、
波阵面、 一方面、 六面印、 平面视、 甜面包、
人面子、 面磨罗、 胡面子 嗔面戏、 争面子、
佛面竹、 假面巫、 老面皮、 给面子、 迎风面、
伤面子、 面面上、 面起饼、 接触面、 门面话、
照面儿、 面人儿、 云豆面、 鬼面城、 界面波、
花花面、 长寿面、 横锯面、 书面稿、 卖面子、
三面角、 花面狸、 八一面、 合面街、 戴头面、
长命面、 面神经、 凉炒面、 出面腔、 牌面馆、
场面上、 见世面、 海平面、 水平面、 多方面、
芙蓉面、 两面印、 二面角、 半面妆、 面包圈、
玉面骢、 小花面、 宽心面、 棋子面、 面糊桶、
匙面鱼、 面疙瘩、 奶汤面、 单方面、 契面银
面魔罗、 冷面孔、 横剖面、 卖面光、 面圪瘩、
扇面儿、 颒面器、 黑面郞、 三面人、 撑市面、
铜面具、 擀面杖、 頮面器 洗面器、 甜面酱、
法截面、 扇面对、 覆盖面、 绷场面、 俘获面、
工作面、 肽平面、 熟面孔、 面糊盆、 蜡面茶、
剖面图、 玉米面、 花面包、 全面性、 两面派
断面图 面条鱼、 重罗面、 杂合面、 面粉树、
买脸面、 八面山、 垂直面、 凹面镜、 平面图、
香料面、 切平面、 糙面带、 抛物面、 两面攻、
多面手、 起面饼、 陋面贼、 无面饼、 方便面、
聚焦面、 面码儿、 一面理、 门面杯、 摆门面、
爱面子、 买面子、 两面光、 没体面、 三面网、
凸面镜、 瘦身面、 南面官、 头汤面、 面拥树、
球面镜、 球面度、 春风面、 刀削面、 黄面翁、
场面话、 银道面、 对面鼓、 见面钱、 平面波、
面雍树、 碍面子、 小米面、 阴暗面、 面糊鬼、
南面王、
面字组词四个字的词语
面无惭色 牛头马面 面面俱到 铁面无私 粉面朱唇 三头两面
露面抛头 千人一面 铁面枪牙 囚首丧面 粉面油头 粉饰门面
方面大耳 八面圆通 千里犹面 南面称尊 面誉背毁 铁面御史
四面受敌 反面文章 面争庭论 面如土色 囚首垢面 面缚衔璧
面似靴皮 宋才潘面 人面桃花 团头聚面 反面教员 红光满面
肉袒面缚 面若死灰 白面儒冠 粉饰场面 面谀背毁 半面之旧
出头露面 白面书郎 头面人物 面目一新 面誉背非 粉面含春
南面称王 打当面鼓 情面难却 庐山真面 面折廷诤 反面教材
南面百城 面授机宜 面面相睹 三头二面 满面羞惭 楚歌四面
面北眉南 晬面盎背 借面吊丧 面如灰土 北面称臣 革面敛手
灰头土面 面墙而立 半斤八面 兽心人面 面壁功深 面色如土
改换头面 面面俱圆 面红耳热 抛头露面 革面洗心 面有难色
三头六面 白面书生 八面张罗 另开生面 背前面后 面目全非
两头三面 两面讨好 庐山面目 唾面自干 盖头换面 冷心冷面
两面二舌 乱首垢面 当面出丑 面如傅粉 素面朝天 素未谋面
耳红面赤 四方八面 垢面蓬头 方方面面 睟面盎背 面面相看
不学面墙 廷争面折 面面相觑 面不改容 八面玲珑 面红面绿
面面相窥 革面革心 面是心非 热肠冷面 白面儒生 半面不忘
桃花人面 面折廷争 面有菜色 面面厮觑 八面莹澈 南面称孤
蓬头垢面 鹑衣鹄面 面如冠玉 两面三刀 眉南面北 冷面寒铁
耳提面命 面折庭争 别开生面 鹄形鸟面 审曲面势 面红面赤
本来面目 泪流满面 四面八方 当面错过 人面狗心 八面受敌
当面献丑 人面兽心 面是背非 面朋口友 审曲面埶 当头对面
拭面容言 春风满面 肥头大面 就汤下面 青面獠牙 不羞当面
面目狰狞 表面文章 十面埋伏 面黄肌瘦 墙面而立 三对六面
满面春风 体体面面 面不改色 面引廷争 人心如面 死要面子
神头鬼面 避面尹邢 面从腹诽 面目可憎 革面悛心 人面鬼心
汗流满面 鹄面鸠形 四面楚歌 四面出击 面谩腹诽 反面无情
杜门面壁 八面见光 面如死灰 面红耳赤 面面圆到 鸟面鹄形
改头换面 白首北面 汤去三面 八面威风 面缚舆榇 半面之交
面红颈赤 羸形垢面 蓬首垢面 面面皆到 东西易面 两头白面
面命耳提 富面百城 鸠形鹄面 打个照面 不识局面 面壁磨砖
面如满月 八面驶风
面字组词四字成语带有解释
表面光:表面上光洁,形容图有其表
面面俱圆:各方面都能照顾到,十分周全。也指虽然照顾到各方面,但重点不突出。
粉面含春:粉面:指女子的脸;含:饱含,充满;春:和颜悦色。女子面容含着春色。形容女子和蔼的面容。
面壁功深:面壁:佛家语,指面对墙壁默坐静修。和尚面壁静修,道行很深。比喻某人在某一方面造诣很深。
面和心不和:表面上很和气,心里却有矛盾。
面北眉南:指脸面相背,互不理睬。形容相处不合,各不照面。
八面莹澈:比喻精明练达,洞察一切。
面面皆到:各方面都能照顾到,十分周全。也指虽然照顾到各方面,但重点不突出。
背前面后:指或当面或背后。
不羞当面:羞:羞耻。不把面对面的批评当作羞侮。表示原意倾听别人的批评。
真人面前不说假:在知情人面前不说谎话
狰狞面孔:形容面貌凶恶可怕。
面面相窥:相视无言。形容因紧张或惊惧而束手无策之状。
怒容满面:满脸怒气
羞惭满面:满脸都表现出羞耻和惭愧的表情
三头二面:看对方的脸色而改变态度
面目黎黑:面貌黑**,形容憔悴的样子
半斤八面:旧制一斤合十六两,半斤等于八两。一个半斤,一个八两,重量相等。比喻彼此一样,不分上下。亦作“一个半斤,一个八两”、“半斤对八两”。
不识庐山真面目:比喻认不清事物的真相和本质。
面从背言:当面顺从,背后乱说
面如灰土:脸色如泥土一样。形容极端恐惧。亦形容病态。
灰头草面:佛教语,指菩萨为度化众生而随机应现各种混同凡俗的化身。也指面容污秽或讨了没趣懊丧的样子。
耍两面派:耍两面手法,表里不一,也指对斗争双方都采取敷衍的行为
面貌一新:样子完全改变,出现了崭新的面貌。
面目犁黑:面貌黑**。形容憔悴的样子。犁字是通假字,通“黧”,作黧黑或黎黑。
僧来看佛面:和尚来了要看在佛的面子招待他
面折廷争:面折:当面指责别人的过失;廷争:在朝廷上争论。指直言敢谏。
油头粉面:头上擦油,脸上搽粉。形容人打扮得妖艳粗俗。
靦面相迎:靦面:面带愧色。带着羞愧的样子去迎人。
八面受敌:①谓功力深厚,能应付各种情况。②砚名。
白面儒冠: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北面称臣:古代君主面南而北,臣子拜见君主则面北,指臣服于人。
满面含春:比喻心情喜悦舒畅,满脸笑容
不看僧面看佛面:比喻请看第三者的情面帮助或宽恕某一个人。
面如死灰:死灰:冷却的灰烬。形容因心情沮丧或受惊吓而脸色灰白。
经风雨,见世面:形容人的生活阅历丰富。
一面虚词:单方面所说的假话。
面面圆到:各方面都能照顾到,十分周全。也指虽然照顾到各方面,但重点不突出。
敷衍门面:含义是敷衍,将就应付。
笑面老虎:比喻外表善良,心地凶狠的人。
面不改容:指脸色不改变。形容遇到危难时,镇定自若。
网开一面:把捕禽的网撤去三面,只留一面。比喻采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出路。
南面称王:指称王称帝。(南面:古代帝王临朝坐北朝南。)
心不负人,面无惭色:负:亏欠;惭:羞愧。内心没有对不起人的地方,表情也就会很坦然。
白面书郎: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面目狰狞:狰狞:面目凶恶。形容面目凶狠可怕。亦作“面貌狰狞”、“狰狞面目”。
面命耳训:命:训诫。提着耳朵当面告诉他。
面引廷争:指直言敢谏。同“面折廷争”。
白面儒生: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一面儿理:一方面的理由;片面的道理
半面之交:同别人只见过一面的交情。意谓交情不深。
粉饰场面:
不看金面看佛面:同“不看僧面看佛面”。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二章:“大天王哀求说:‘自成,老表,闯王,不看金面看佛面,看在如岳叔的情面上,你抬抬手让我过去吧!’”
热肠冷面:热心肠,冷面孔。形容内心热情,表情却冷漠。
狰狞面貌:形容面貌凶恶可怕。
面红颈赤:形容因激动或羞渐而脸色发红。同“面红耳赤”。
满面羞惭:满脸表现出了羞愧的表情
面如满月:脸盘圆圆的、白白的,象满月一样。形容相貌白净丰满而有神采。
八面圆通:形容为人处事圆滑,处处应付周全。
体体面面:指人光彩荣耀。
面折廷诤:指直言敢谏。同“面折廷争”。
避面尹邢:以之比喻因嫉妒而避不见面。
打当面鼓:比喻有话当面说,不背后议论
面壁虚构:对着墙壁凭空造出来的。比喻凭空捏造。
一面之词:争执的双方中一方所说的话。
阴阳两面:当面一套背后另一套,耍两面手法
面从腹非:表面顺从,心里反对。
不看佛面看金面:同“不看僧面看佛面”。王统照《银龙集·站长》:“哈!我如果是个连长,或是个把书记官,不看佛面看金面,还有这场事?”
不念僧面念佛面:不看僧面看佛面。
面如方田:脸方得象“田”字,指富贵相
一面之交:只见过一面的交情。比喻交情很浅。
面谩腹诽:指当面欺诳,心怀毁谤。
人面鬼心:指表面很好,内心很坏。
硬撑门面:装体面,假充上流。保持高等或中等阶级社会地位的风度、架子或门面,尤指面临着衰败的情况
面冷言横:面孔冷漠,说话蛮横。
表面文章:比喻浮夸或不切实际,敷衍塞责的做法。
八面见光:形容人非常世故,各方面都能应付得很周到。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粉饰门面:比喻只把外表装饰得很美观
面是背非:当面赞成,背后反对。
面面相睹:相视无言。形容因紧张或惊惧而束手无策之状。
半面不忘:见过面就不遗忘。形容记忆力极强。
面目黧黑:满脸黑**。形容面色憔悴。
面和意不和:表面上很和气,心里却有矛盾。
面貌狰狞:形容面貌凶恶可怕。
不识局面:犹不识时务。
羸形垢面:羸:瘦弱;形:身体;垢:肮脏。瘦弱的身体,肮脏的外表。形容穷苦不堪的样子。
面是心非:指表面上是一套,心底里又是一套,表里不一。
洗心革面:清除旧思想,改变旧面貌。比喻彻底悔改。
半面之旧:意指只见过一面的人。
四面碰壁:比喻遇受阻碍或遭到拒绝。也指事情行不通或达不到目的。
朱颜粉面:粉:白色。红颜白面。指涂脂傅粉的女子。
一面之缘:见一面的缘分。
面红耳热:形容因紧张、急躁、害羞等而脸上发红的样子。
面色如土:形容惊恐之极。同“面如土色”。
方方面面:各个方面。
面红面绿:形容因紧张、急躁、害羞等而脸上发红的样子。
八面驶风:形容善于见风使舵,各方面都兜得传。
面缚衔璧:两手反绑而面向前,口含碧玉以示不生。古人用以表示投降请罪。
南面称尊:指称王称帝
面面相看:相视无言。形容因紧张或惊惧而束手无策之状。
触事面墙:遇事象面对墙壁而立,一无所知。
尹邢避面:不要以为在你熟悉的地方你是最优秀的,你就能在任何地方都那么出色,做人要时刻谦虚,逃避也是不可取的。
面从后言:从:听从,顺从,当面顺从
面红面赤:指双方因争执而变脸。
面折庭争:指直言敢谏。同“面折廷争”。
面朋口友:指非真诚相交的朋友。
面面周到:虽然照顾到各方面,但很一般化,重点不突出。
面如凝脂:凝脂:凝结的脂肪。相貌白净而丰润。
睟面盎背:指德性表现于外,而有温润之貌,敦厚之态。指有德者的仪态。
两面光:1两个面都光滑
八面张罗:形容各方面都应酬得好。
面面厮觑:相视无言。形容因紧张或惊惧而束手无策之状。
面若死灰:形容因心情极度沮丧或惊恐而脸色灰暗。
白首北面:北面:古以南面为尊,北面为卑,此指学生敬师之礼。谓年老犹拜师受业。
转面无情:翻脸不认人。亦称翻脸无情
大于四个字的面字组词成语
成语: 面和心不和 拼音: miàn hé xīn bù hé 解释: 表面上很和气,心里却有矛盾。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八:“为此两下面和意不和,巴不能刘家有些事故,幸灾乐祸。” 成语: 当面是人背后是鬼 拼音: dāng miàn shì rén bèi hòu shì guǐ 解释: 两面派。 出处: 海涛《硝烟》:“人世间是有这样一种角色——当面是人,背后是鬼。” 成语: 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拼音: dāng miàn yī tào,bèi hòu yī tào 解释: 当面说的是一样,背后说的又是一样。比喻表里不一,口是心非。
面字的拼音和汉字解释
面
(⑧面面)
miàn
头的前部,脸:脸面。颜面。面目。面面相觑。
用脸对着,向着:面对。面壁(a.面对着墙;b.佛教指面对墙壁静坐修行)。
事物的外表:地面。面友(表面的、非真心相交的朋友)。面额(票面的数额)。
方位,部分:前面。反面。片面。全面。多面手。
量词,多用于扁平的物件:一面鼓。
会见,直接接头的:当面。面议。面晤。耳提面命(“耳提”,提着耳朵叮嘱;“面命”,当面指教,形容教诲殷切)。
几何学上指线移动所生成的形迹,有长有宽没有厚的形:平面。曲(q)面。
粮食磨成的粉,特指小麦磨成的粉:面粉。面食。面包。
粉末:药面儿。
由面粉和水做成的条状食物:面条。
食物含纤维少而柔软:这种瓜很面。
里背点
笔画数:9;
部首:面;
面字组词组成的好听的男孩女孩名字
没有
第一部分 简介
小曾是一位深受军营内外广大歌迷熟悉和喜爱的创作型歌手,由他主创并主唱的《军营民谣》火爆军营内外,仅正版带的销量就超过80万盒,而盗版则不计其数。
96年小曾以一首《我的老班长》登上全国各大城市电台排行榜,红遍大江南北,同年以这首歌的MTV荣获中央电视台首届“军神杯”军旅歌曲MTV大赛优秀作品奖,尤其可喜的是他还荣获96年全国听众最喜爱的歌手组合类金奖、小曾作词作曲并演唱的《想战友》获2001年第五届中央电视台军旅歌曲MTV大赛金奖。
95年年底至今,小曾共出版发行了八张专辑及合辑。《我的老班长》、《老兵你要走》、《兄弟情深》、《离开部队的那一天》、《军中绿花》、《战友还记得吗》等歌已成为部队广为传唱的曲目。其真挚朴实的歌声,深深打动了广大听众朋友们的心弦,为当代流行歌坛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小曾还为CCTV – 1套《军事天地》栏目创作并演唱了主题歌;小曾最新专辑《送战友 当兵的那一天》已隆重上市,两首主打歌已开始在军内外流行。
小曾的创作风格多样,除军营民谣外,先后为许多流行歌手创作及监制过主打歌。其中有众明星演唱的《中国队》及八一振邦足球队队歌《足球英雄》等。
刚刚揭晓的2003年第六届中央电视台军旅歌曲MTV大赛中小曾的《送战友》再次荣获金奖。
第二部分 出版过的专辑
1995年12月
中国唱片广州公司
出版首张盒带、CD作品专辑《军营民谣·我的老班长》
1996年12月
广州军区南海潮音像出版社 出版盒带专辑《军人三人组·战士》
1997年12月
中国唱片广州公司
出版个人词曲演唱盒带、CD专辑《军营民谣·3·兄弟情深》
1998年11月
中国唱片广州公司
出版盒带、CD合辑《军营民谣·6·军中绿花》
1998年12月
中国唱片广州公司出版盒带、CD合辑《知青老歌》
1999年 9 月
中国唱片广州公司
出版VCD《军营民谣·音乐电视卡拉OK合辑》(上、中、下)
2000年12月
福建长龙影视公司出版盒带、CD《我是你的兵·小曾创作专辑》
2001年11月
广州军区南海潮音像出版社
出版盒带、CD、VCD专辑《小曾·想战友》
2002年12月
广州音像出版社
出版发行盒带、CD专辑《小曾·送战友 当兵的那一天》
2003年3月
公安部华盛音像出版社
出版发行盒带、CD、VCD专辑《小曾·军营民谣》1、2集
2004年12月
广州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CD专辑《小曾·老营房》
第三部分 主要奖项
1996年
荣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96'全国听众最喜爱的歌手组合类金奖
1996年
《我的老班长》(词曲唱)获中央电视台首届“军神杯”MTV大赛优秀作品奖
1996年
《老吴》(词曲)荣获中央电视台首届“军神杯”MTV大赛优秀作品奖
1996年
《我的老班长》荣获云南音乐台、广西经济台年度十大金曲奖及最佳组合奖
1997年
《老前辈》荣获云南音乐台年度特别荣誉奖
1997年
《离开部队的那一天》荣获云南音乐台年度十大金曲奖
1998年
《离开部队的那一天》荣获中央电视台雷剑杯MTV大赛优秀作品奖
1998年
《兄弟情深》荣获广西、哈尔滨、山东、银川、江西、四川等地电台十大金曲
2001年
《想战友》获第五届中央电视台“金玛格”杯军旅歌曲MTV大赛金奖第一名
2002年
《绿军装的梦》(词曲唱)获广东电视台、广东人民广播电台等省市50家电台联合主办的《音乐先锋榜》2002年第二季度十大金曲
2003年
《送战友》获第六届中央电视台“三角”杯军旅歌曲MTV大赛金奖
第四部分 小曾出版发行过的词曲及演唱作品
[一]、军营民谣类:
1 《我的老班长》
2 《战士》
3 《驻地姑娘》
4 《老吴》
5 《女兵》
6 《回家探亲》
7 《战友还记得吗》
8 《给我写封信》
9 《新兵连的一天》
10《新兵想家》
11《老兵你要走》
12《绿军装的梦》
13《驻港兵》
14《离开部队的那一天》
15《兄弟情深》
16《当兵的那一天》
17《老前辈》
18《当过兵的战友干一杯
19《阿弟去当兵》
20《一个退伍兵的爱情》
21《爷爷爸爸和我》
22《老山回来的连长》
23《同在军事天地里》
24《足球英雄八一队歌》
25《少尉的初恋》
26《再见吧老乡》
27《唱军歌》
28《打个电话》
29《军中绿花》
30《想战友》
31《我是你的兵》
32《 妈妈》
33《枪林弹雨》
34《布鞋》
35《送战友》
36《老营房》
37《杯中酒》
38《我的迷彩吸引不了你》
39《海那边的你》
40《唐古拉兵谣》
41《今夜我站岗》
42《相逢是首歌》
[二]、流行歌曲类:
1《兄弟》
2《好像在哪见过你》
3《爸爸的村庄》
4《踩着单车谈恋爱》
5《烛光晚餐》
6《知青悲歌》
7《早就该》
8《女人香》
9《新年快乐》
10《别让鱼哭泣》
11《我不抽烟》
12《把他忘掉》
13《水晶男孩》
14《中国队》
15《妈妈我爱你》
16《黄菊花开了吗》
17《请到我们井冈来》
18《浪子归》
19《母亲我是你的钓鱼岛》
20《对不起你拨打的用户不在服务区》
第五部分 小曾监制、制作过的歌手、专辑及作品
96全国听众最喜爱的歌手组合类金奖:军营三人组《战士》专辑
广东陈汝佳、张莹、李绍继等众歌星《中国队》单曲
广州阳光男孩:朱耀文《好想在哪见过你》专辑
北京蓝调歌手:王宇《早就该》专辑
2002年“金号奖”全国听众最喜爱的歌手优秀组合:水晶男孩及同名专辑
小曾《 想战友》专辑
小曾《送战友 当兵的那一天》专辑
附录: 小曾担任某企业形象代言人时的社会调查:(节选)
99%的基层官兵知道、喜欢并能哼唱《我的老班长》、《军中绿花》等歌
90%的基层官兵知道并喜欢小曾的朴实形象及他创作并演唱的军营民谣
80%的地方群众听过或知道《我的老班长》等歌
KTV点唱排行榜《离开部队的那一天》经常位居前10名
《我的老班长》一直稳居前30名;军歌类均分列第一、二名。
附:小曾代言:
1、中国海陆空三军青少年夏令营
2、苏州绿华工艺品
3、甘肃兰州冰语啤酒
4、上海明依日化用品明依洁面露广告形象代言人
朱德打过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四次反围剿,抗战时期,1937年9月率部赴山西抗日前线,平型关战役,两次粉碎日军对晋东南抗日根据地的“九路围攻”,百团大战。,解放战争时期,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朱德(1886年-1976),字玉阶,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
一、姓氏源流
丁(Dīng)姓源出有四:
1、出自姜姓。据《元和姓纂》、《万姓统谱》、《通志·氏族略》等资料所载,姜太公之子伋,谥号为齐丁公,子孙以其谥号为氏,称为丁姓。
2、出自丁侯的后裔。据《姓氏考略》所载,丁侯为殷商诸侯,周武王讨伐殷纣时丁侯因不从而被周所灭,其祖孙散居各地,部族仍以丁为氏。
3、出自子姓。周朝封商朝遗民微子启于宋国(今河南省东部和山东、江苏、安徽省间地),国人宋丁公的子孙以其字号“丁公”为氏,称为丁姓。
4、出自他姓所改或其他少数民族改姓、赐姓而来:
① 为孙姓所改,是周文王的姬姓后裔。据《三国志·江表传》云:“孙权因孙匡烧损茅芒,以乏军用,别其族为丁氏。”所以,后世的丁姓中国人之中,特别是南方的丁姓人中,有一部分是周文王的姬姓后裔,因为孙氏传自周文王第子康叔。
② 出自于氏所改。据《枫窗小牍》所载,宋代人于庆欲依附于权贵丁谓,遂改姓丁,后果如意。
③ 明代西域(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部分地区)人名中以“丁”为末字者进入中原汉化后,有改姓丁者。如《灵山房集高士传》云:“鹤年西域人也,曾祖阿老丁,祖父苦思丁,父为乌禄丁,又有从兄士雅漠丁,鹤年知自曾祖以下其名末一家皆丁字,不知何义,后世遂以鹤年为丁姓。”
④ 彝族尼质氏、瑶、鄂伦春、东乡、回、蒙等均有丁姓。
⑤ 出自赐姓。明朝元人丹珠尔被赐姓丁。
★★得姓始祖:丁公伋。炎帝神农氏是少典的儿子,因居住在姜水之滨,于是以姜为氏。姜姓子孙经夏、商两代,到周时有姜姓吕尚,俗称姜太公。他西周初年任周太师,因辅佐武王灭商有功,封于齐(今山东省北部)。其儿子名,周成王时为朝廷重臣,又是周康王的顾命大臣,死后谥号为齐丁公伋,其子孙便以谥号为氏伋,称为丁姓,并尊丁公伋为丁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丁姓的支源众多,但大致上,山东为其最早发源地,后在当地发展成为丁姓最大的济阳郡望,山东丁姓亦是各地迁播的主源头。秦汉时期,丁姓聚居地主要在今山东、江苏、河南境内,同时,河北、陕西、广西、湖北、广东等省也有少量丁姓人口落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导致了丁姓频繁的迁徙,可谓丁姓历史上播迁的昌盛时期。三国孙吴的孙匡改姓丁,为丁姓的发展加添了新的支脉,江苏南部及浙江大部分地区成为此支丁姓繁衍的主要区域。这一时期,丁姓仍以山东、河南为中心繁衍生息,另外,江西、安徽也有丁姓迁入者。唐代,济阳丁姓有入居福建者。据《漳州府志》所载:“陈元光军谘祭酒有丁儒者,先世济阳,后徙光州固始,总章二年,从元光开漳州。”此支丁姓唐末迁居泉州、广东等地。宋元时期,有江苏人丁谓后人分居于崖州(今广东省崖县西北)和广州。有丁允文、丁肇宪分别开基广东潮州和梅州,被视为当地始祖。清代,居于福建、广东一带的丁姓有移居台湾的,后徙居泰国、新加坡、美国等地。至此,从宋代以来散布全国各地的丁姓已日趋向世界各地延续其支脉。今日丁姓以江苏、福建、湖南、湖北、安徽、山东、江西、浙江、贵州、吉林、辽宁等省多此姓,上述十一省丁姓约占全国汉族丁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二。丁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四十六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四四。
三、历史名人
丁 恭:山阳东缗(今山东金乡县东)人,汉代学者,时称大儒,曾任谏议大夫、博士。后升为侍中祭酒、骑都尉,卒于任上。
丁 谓:苏州长洲(今江苏省苏州)人,北宋真宗时任右谏议大夫、权三司使,后升至宰相,被封为晋国公。其修复京城的故事被尊为古代“运筹学”运用的典范。
丁 度: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北宋文字训诂学家,官至端明殿学士。曾与李淑等刊修《韵略》,又刊修《广韵》成《集韵》。
丁 顗:祖籍恩州清河(今属河北省)人,后迁居祥符,北宋著名藏书家,共搜集图书至八千卷。
丁 琏:番禺(今属广东省)人,北宋元丰年间进士,任朝议郎一职。
丁 敬:浙江省钱塘(今杭州)人,清代篆刻家,喜好金石文字,善鉴别,工于诗、书、画,尤精刻印,开创了“浙派”,被誉为“西泠八家”之首。
丁 丙:浙江省钱塘人,清末藏书家,撰有《善本室藏书志》,著录其藏书中珍贵部分。
丁 谦:浙江省仁和(今杭州市)人,近代地理学家。著有《蓬莱轩地理学丛书》六十九卷。
丁 玲:湖南省临澧人,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以《莎菲女士的日记》而闻名。其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获斯大林文学奖。解放后,任《文艺报》主编、全国政协常委等职。
丁 颖:广东省高州人,现代农学家、水稻专家。曾任中山大学农学院教授。解放后历任华南农学院院长、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等职。
丁大全:南宋镇江(今属江苏省)人,官至右司谏、签书枢密院事、右丞相。
丁云鹏:休宁(今属安徽省)人,明代画家,擅画人物,佛像、山水、花卉,亦会作诗。
丁启睿:明代河南永城人,官至兵部尚书。
丁耀亢:山东省诸城人,明清文学家。著有小说《续金瓶梅》等。
丁观鹏:京师(今北京市)人,清代画家,最精于人物画。
丁善庆:泉州(今属福建省)人,清代道光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讲学士。著有《左氏兵论》。
丁宝桢:贵州平远(今织金)人,清末山东巡抚,后任四川总督。山东机器局、四川机器局为其所筹建,今存其《丁文诚公奏稿》。
丁日昌:广东省丰顺人,清代大臣。历任江苏巡抚、福建巡抚、督船政、节度水师兼理各国事务大臣等职,曾参与洋务运动,著有《抚吴公牍》。
丁汝昌:安徽省庐江人,清末北洋水师提督,甲午战争爆发后,在与日军的威海卫一役中,拒降而自杀身亡。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济阳郡:战国时为魏邑,西汉置县,治所在今河南兰考东北、山东省东明南境。晋惠帝时,将陈留郡之一部分设置济阳郡,治所在济阳。
2、堂号
驯鹿堂:源出东汉的时候,丁茂从小家里很穷,饿死了父亲。他对母亲最孝。母亲死后,他背土筑坟,又在坟旁栽了松柏。白鹿从山上到墓旁帮他守护坟墓。太守举他为孝廉,他为了守孝,拒绝不受。丁姓以“驯鹿”为堂号。
此外,丁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济阳堂”、“钟德堂”、“梦松堂”、“双桂堂”、“留馀堂”、“承德堂”、“五果堂”等。
============================================================
丁姓宗祠通用对联
〖丁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麟分帝里;
凫伏家池。
——佚名撰丁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汉大司马丁复,以越将从同祖起兵,至霸上,入汉。定三秦,破龙且于彭城,为大司马,讨项籍,封阳都侯。下联典指东汉孝子丁密,字靖公,岑溪人。性清介,毫发之馈,不受于人。遭父母丧,并庐墓三年,有双凫游庐旁小池,见人驯伏,人以为孝感。
留仙女塔;
入名宦祠。
——佚名撰丁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晋代丁真君之女丁秀英,相传她曾在瑞州崇玄观炼丹,后成仙而去,家人葬其衣冠,又建塔,称“仙女塔”。下联典指南宋常州人丁允元,淳熙年间官少卿,因忠谏贬为潮州太守,在那里兴学筑桥。百姓怀念他,祀于名宦祠。
梦松应兆;
刻木事亲。
——佚名撰丁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三国时吴人丁固,少年丧父,家贫而敬母至孝。官尚书的时候,曾梦见松树生于腹上,醒来后对人说:“‘松’字可拆为‘十八公’,十八年后我要做到‘公’吗?”后来果然官至司徒(三公之一)。下联典指东汉河内人丁兰,少年丧母,用木头刻母亲像,每日服侍如活人。邻居张叔,酒醉骂木像,还用手杖击木像头。丁兰怒而打张叔,因此被捕,辞别木像时,木像为之落泪。
刻木世泽;
生松家声。
——佚名撰丁姓宗祠通用联
同上。
济阳世德;
虎观家声。
——佚名撰丁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丁姓宗祠“济阳堂”堂联。
麟分帝里;
凫宿家池。
——佚名撰丁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初人丁复,在薛地随刘邦举兵,后协助刘邦平定三秦,在彭城打败项羽大将龙且,官至大司马,封阳都侯。“麟”,即指麒麟,比喻杰出的人才。“帝里”,指帝都,京都。下联典指东汉岑溪人丁密,以孝闻名。父母亡故,他在坟边筑屋守孝三年,相传有双凫(野鸭)飞临屋帝水池,见人而驯服。人们以为是他的孝行所感应。
飞凫驯伏;
化鹤归来。
——佚名撰丁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丁密父母丧,守庐墓三年,双凫游于庐旁小池,见人驯伏,人以为孝心所致。下联典指汉辽东人丁令威学道灵虚山,后化鹤而归。
刻木世泽;
生松家声。
——佚名撰丁姓宗祠通用联
-----------------------------------------------------------------
〖丁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木刻乡贤第;
谈经学士家。
——佚名撰丁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河内人丁兰事典。下联典指北宋祥符人丁度,文字训诂学家,官至端明殿学士。
凫游家池水;
化鹤归辽乡。
——佚名撰丁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丁氏宗祠联。上联典指东汉岑溪人丁密事典。下联典指汉辽东人丁令威事典。
藏书八千卷;
同堂三百人。
——佚名撰丁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晚清藏书家丁丙,字松生,号松存,浙江钱塘人。喜藏书,沿用其祖“八千卷楼”为藏书室名。文渊阁《四库全书》散失后,他多方收集和钞补。下联典指宋代名人丁隽,醴陵人。习春秋,时称“丁三传”。兄弟十七人,义聚三百口,五世同居。家无闲言,大中祥符中,诏旌其门曰“义和坊”。
昨天文**;
今日武将军。
——毛泽东撰丁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毛泽东赠丁玲联。
圣哲承休运;
伊夔列上台。
——唐·丁仙芝撰丁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诗人丁仙芝《越裳贡白雉》诗句联。
六试七联捷;
四闱十登科。
——佚名撰丁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泉州市涂门街回族丁氏宗祠联。生活在泉州的“回回蕃客”有数万人之多,晋江市陈埭回族村丁氏家族,也就是丁家胡子便是人数最多的家族之一。丁氏族人蓄着“闻名天下”的大胡子,就是丁氏祠堂也和传统的汉族祠堂别无大样。若非有人指点,很难从中看出宗祠的回族信息:不仔细看,这些寻常的花纹其实都是阿拉伯文字,那么泉州的回族人为何也造宗祠,又将其宗教色彩、民族背景埋藏得如此之深?丁氏祖先为了改善后代的生存空间,在继续伊斯兰传统礼拜仪式的同时,开始接受汉族儒家文化,并争取科举入仕。明弘治正德年间,丁氏并修建了丁氏本族人的祠堂。在这里,可以说是宗祠和清真寺并肩耸立,儒家与伊斯兰文明互相交融。明清两代,丁氏族人出了不少朝廷命官、诗人和艺术家。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清代的丁拱辰,他曾编著《演炮说》,是中国近代军事科学技术的先驱者。他们自小就生活在这座叫做泉州,也叫刺桐的城里。
-----------------------------------------------------------------
〖丁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同飞翰范时名重;
遍立朝端主意深。
——唐·丁稜撰丁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诗人丁稜《和主司王起》诗句联。
豪游畅比王乔鹤;
良晤欣同范蠡舟。
——清·丁敬撰丁姓宗祠通用联
清代篆刻家丁敬(1695-1765)撰书联。丁敬,字敬身,号钝丁,别号龙泓山人,浙江钱塘人。擅长以切刀法刻印,苍劲质朴,别具面目,形成“浙派”,为“西泠八家”之首。
刻木孝亲绵世泽;
梦松应兆振家声。
——佚名撰丁姓宗祠通用联
见上《丁姓宗祠四言通用联·梦松应兆;刻木事亲》联之联释。
-----------------------------------------------------------------
〖丁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学透春秋,大儒景仰;
才长骁勇,黑丁戏呼。
——佚名撰丁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学者丁恭的事典。丁恭,字子然,东缗人。习公羊严氏春秋。学义精明。建武初,为谏议大夫博士。下联典指明肛指挥使丁德兴,定远人。伟其壮貌,以“黑丁”呼之。因功封济国公,列祀功臣庙。
官纪太常,五马清风余凤水;
绩崇名宦,千秋禋祀荐仙田。
——明·黄锦公撰丁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广东省潮州市磷溪镇仙田乡丁宦大宗祠联。祠祀其入潮始祖丁公允元,原为明代建筑,八十年代初,丁公之后捐资重修,古祠焕然一新,宗祠前有明末礼部尚书黄锦公赠的这副石刻对联。丁允元,原籍江苏常州,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因谏免盐铁税由太常寺少卿被贬为潮州知军州事。在任期间,主持在韩山古揭阳楼遗址建韩文公庙,把原城南的韩庙迁往韩山,并以唐贤赵德、宋贤陈尧佐配祀,题匾为“忠佑庙”;主持增筑韩江西岸石墩,在石墩上架设桥梁,建亭修屋,修建后的韩江西桥被潮人称为“丁公桥”;重视教育,曾拨田租365石作为教育经费,使学子有所养……丁公卸职后,占籍海阳县,为仙田丁氏之始祖。后人对丁公知潮期间的政绩予以充分的肯定,于乾隆二十三年潮州知府周硕勋议定丁公配享韩庙。黄尚书在赠联中高度评价了丁公为政的作风和政绩。上联历数了丁公的官职。太常:九卿之一,司祭祀礼乐之官。丁公贬潮之前为太常寺少卿。五马:太守之代称,宋代以后的官制已无太守之官名,但仍习称知府、知州为太守。丁公贬后知潮,故黄尚书称之为五马。丁公虽历居要职,而为官之清,比韩江水还清。下联说丁公崇祀名宦,他在知潮任期间的政绩,可说是上承前贤,下启后俊。用清·乾隆年间邹朝阳《太守丁公配享碑》可为注脚:“丁公以太常忠谏而出守潮州,类于表谏佛骨;置于公桥而民无病涉,类于驱鳄安澜;购田瞻士,创置六斋,类于延师训学……韩公之祠亦屡更矣……自丁公首创斯庙,历宋而元而明,迨我国朝未之或改,岂非韩公之灵有默眷斯土者,而叹丁公实获我心,凿井得泉也……”丁公继往开来,功泽潮州,故能千秋万代享祀于仙田。黄尚书生于明末,尚未知后世对丁公如何景仰,而只说享祀于自家之宗祠,若有灵获知今丁公已配享韩祠,且建有允元亭,以广观瞻,定必挥毫改其联为:“……荐韩祠。”该联以淳朴的笔调抒写作者的感情,毫无雕琢之痕,对仗工稳,贴切,针对性强。黄尚书也是潮州之名宦,为官极清廉。他官至礼部尚书,虽与丁公生不同代,而与丁公同司礼职,对丁公的崇敬,在联中可见一斑。自潮州建制以来,守潮之官可谓多如牛毛,而能给后人留下佳话,闻名而起敬者,可谓凤毛麟角。丁公的事迹,与哪些所谓:“爱民如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执法如山,钱山、靠山,其为山乎。”之人,形成强烈的反差。丁公能享祀千秋,得民心而为后来者所标榜,实为干载难得的人民父母官。
汉时将,宋时主,飞珠定四海;
活为臣,死为神,威名震三江。
——佚名撰丁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三国吴大将丁公(奉)祠联。祠在湖北嘉鱼陆溪口。丁奉,字承渊,安丰人。以骁勇闻,累立战功。孙亮即位,为冠军将军。官至右大司马。
济阳继世代,繁衍杭川新福地;
谈经留训古,传家诗礼绍趋庭。
——佚名撰丁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上杭县新生巷48号丁氏祖厝联(1)。
千岁鹤归来,觉世高吟垂不朽;
三公松发育,薰天伟绩荫无疆。
——佚名撰丁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江西省丹阳县司徒镇余巷丁氏宗祠联。
太丘星聚,一德以传,此日堂阶随顾问;
义地风高,寸心如接,他时杖履应寻求。
——丁懋德撰丁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安徽省宁县丁家祠堂联。
六百年肇造丕基振铎与鸣琴,克壮鸿图依望族;
廿一代相承后泽参军而作牧,更期燕翼绍封公。
——佚名撰丁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上杭县新生巷48号丁氏祖厝联(2)。
============================================================
丁姓典故、趣事
〖目不识丁〗
以前,有个财主姓丁,他有一个儿子,都十多岁了,还什么都不懂,请了好几个先生,就是教不会他一个字。丁财主心里可急坏了,一天他出榜文,声称若谁教会丁少爷一个字赏银十两。
一位老秀才见了,心想:这孩子再笨,也不至于不知道自己的姓吧?况且,这个“丁”字笔画简单,又好写,又好认,我怎么会教不会他一个“丁”字呢?于是,他便揭了榜。
到了财主家后,老秀才每天都叫丁少爷学习“丁”字,一晃就过了九天,丁财主要考丁少爷。老秀才怕丁少爷忘了,特意准备了一个钉子,让少爷拿着,说:“万一忘了,看看手里的东西,就想起来了,懂吗?”少爷点了点头。
秀才领着少爷去见丁财主,写了一个“丁”字说:“小少爷,这个字怎么念?”
谁知少爷看了半晌,还是想不起这是个啥字。秀才赶紧提醒他:“你手上拿的是什么东西?”
少爷低头一看,说:“一根铁棒棒。”
秀才一听,气得直跺脚:“真是朽木不可雕也!你目不识‘丁’不要紧,我的十两银子可完了。”
从此,“目不识丁”这名俗语便传开了。
后来,人们称文盲为,“目不识丁”,意为“丁”字都不识,可见其不通文字的程度。
--------------------------------------------------------------------------------
中国人民解放军丁姓开国将军生平简介
丁秋生中将
丁秋生(1913-1995),湖南省湘乡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团第4师10团连政治指导员,红9军团第14师41团政治委员,中央军委干部团第一营政治委员,红25军第73师215团政治委员,军团教导营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政治部组织部干事、股长,政工干部训练队队长兼政治指导员、分校政治部党务科科长,军委工程学校政治委员,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一旅政治部主任,鲁南军区政治部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任鲁南军区第八师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22军政治委员兼宁波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七兵团兼浙江军区政治部主任,浙江军区副政治委员,华东军区干部部部长,海军北海舰队政治委员,南京高级步兵学校政治委员。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5年1月4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丁钊少将
丁钊(1920-——),山东省黄县人。1939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山东纵队连副政治指导员,第五支队三团营政治教导员,胶东军区特务营营长兼政治教导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军区第5师13团团长兼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37师政治部主任,第三野战军31军91师副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空军师政治委员,空降兵军副政治委员,成都军区空军指挥所政治委员。是中国***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丁盛少将
丁盛(1913-1999),江西省于都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曾于1932年由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转入中国***。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班长、连指导员,红28军组织科科长、二团政治委员。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8旅政治部助理员、科长,挺进军7团政治委员,晋察冀教导2旅1团政治委员,热辽纵队27旅旅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24师师长,45军135师师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过副军长、军长,志愿军军长,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兼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南京军区司令员。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第九届、第十届中央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9年9月25日因病在广州逝世,终年86岁。
丁甘如少将
丁甘如(1917-1995),福建省上杭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由团转入中国***。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福建军区司令部作战科测绘员,红12军第34师师部测绘员,红5军团第13师39团团部测绘员,红30军第91师师部测绘员,援西军司令部作战参谋。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区队长、校务部队列人事股股长,中央军委作战局作战科副科长、情报科科长、情报处副处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1师副参谋长、参谋长,东北军区司令部作战处副处长兼沈阳卫戍司令部参谋处处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东北军区司令部情报处处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作战处处长、司令部办公室主任,驻南斯拉夫大使馆武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外军研究部、战史研究部副部长,朝鲜军事停战委员会委员,成都军区副参谋长、司令部顾问。
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曾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独立自由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5年3月29日因病在成都逝世,终年78岁。
丁世方少将
丁世方(1912-1965),安徽省金寨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由团转入中国***。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后方医院主任,总医院中医部主任,军委卫生部第3科科长,红四方面军医院院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军委卫生部第3后方医院院长,第2后方医院院长,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任辽东军区卫生部部长,安东军区卫生部部长兼中国医科大学第3分校校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后勤部卫生部部长,海军后勤部副部长兼卫生部部长,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5年6月23日游泳中不幸逝世,享年仅53岁。
丁本淳少将
丁本淳(1911-1996),陕西省澄城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入中国***。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共青团陕西省东府工委候补委员,中共陕西第二师范学校支部书记。1937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炮兵团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延安炮兵学校政治部组干科科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炮兵第三团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炮兵第2师副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解放军炮兵师政治委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师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干部管理部副部长,高射炮兵学校副政治委员,炮兵干部部副部长、部长,炮兵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副政治委员、顾问。
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1988年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6年3月12日因病逝世,终年85岁。
丁先国少将
丁先国(1909-2001),湖北省麻城县人。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第12师36团排长、副连长,红九军特务团政治处主任,第27师81团政治处主任,红四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第10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5旅769团政治处主任、师补充团政治委员,386旅772团政治委员,冀南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新四军第5师13旅39团政治委员、旅政治部副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任鄂豫陕军区第三军分区副政治委员,晋冀鲁豫军区第13纵队37旅副政治委员,第14纵队41旅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第二分部部长,志愿军后勤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重庆办事处主任兼政治委员、兼后勤工程学院院长,总后勤部副部长兼重庆办事处主任。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1年11月11日因病在重庆逝世,终年92岁。
丁武选少将
丁武选(1897-1993),安徽省阜南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皖西北道委保卫局第2科科长,红四方面军4军10师政治部保卫科科长,川陕省保卫局副局长,独立2师师长兼省保卫局局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政治部军法处处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辽东军区政治部军法处处长,东北军区军工部第8办事处副主任,四野后勤部兵站部政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21兵团后勤部副政委,中南军区后勤部军法处处长,武汉办事处副主任,武汉军区军事法院院长。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四、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时年58岁。1988年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3年1月27日因病逝世,享年96岁。
丁荣昌少将
丁荣昌(1912-1996),曾用名丁星辉,江西省于都县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江西军区卫生部管理员、管理科科长,红三高级裁判年裁判员,红32军
军人比较务实,送些实用好玩的吧。
情侣杯子、情侣钥匙扣之类的怎样?
他喜欢足球的话 送他喜欢的球队的一些纪念品 比如球衣 打火机 背包等等
部队好像挺单调的,送个PSP怎样,可以看书看**打游戏。
祝福你们哦,和军人恋爱比普通情侣经受的考验多,你是个很有心思的女孩子:)
另外也发了短消息给你,你看下有用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