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文言文简短介绍

嵇康文言文简短介绍,第1张

1 嵇康的小故事(古文最好)

据《太平广记》三百十七引《灵鬼志》说: 嵇康灯下弹琴,忽有一人长丈余,著黑衣革带,熟视之。乃吹火灭之,曰:“耻与魑魅争光。”尝行,去路数十里,有亭名月华。投此亭,由来杀人。中散(嵇康字)心中萧散,了无惧意。至一更,操琴先作诸弄,雅声逸奏,空中称善。中散抚琴而呼之:“君是何人?”答云;“身是故人,幽没于此,闻君弹琴,音曲清和,昔所好,故来听耳。身不幸非理就终,形体残毁,不宜接见君子。然爱君之琴, 要当相见,君勿怪恶之。君可更作数曲。”中散复为抚琴击节日:“夜已久,何不来也?形骸之间,复何足计?”乃手击其头曰:“闻之奏琴,不觉心开神悟,况若暂生。”邀与共论音声之趣,辞甚清辨,谓中散曰:“君试以琴见与。” 乃弹《广陵散》,便从受之,果悉得。中散先所受引,殊不及。与中散誓:不得教人。天明语中散:“相遇虽一遇于今夕,可以远同千载。于此长绝,不能怅然。‘

世说新语

王戎云:「与嵇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德行)

嵇康被诛后,山公举康子绍为秘书丞。绍咨公出处,公曰:「为君思之久矣。天地四时,犹有消息,而况人乎?」(政事)

锺会撰四本论,始毕,甚欲使嵇公一见,置怀中,既定,畏其难,怀不敢出,于户外遥掷,便回急走。(文学)

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太学生三千人上书,请以为师,不许。文王亦寻悔焉。(雅量)

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容止)

嵇康游于汲郡山中,遇道士孙登,遂与之游。康临去,登曰:「君才则高矣,保身之道不足。」(栖逸)

山公将去选曹,欲举嵇康;康与书告绝。 (同上)

刘孝标注引《嵇康别传》曰:山巨源为吏部郎。迁散骑常侍。举康。康辞之。并与山绝。岂不识山之不以一官遇己情耶。亦欲标不屈之节。以杜举者之口耳。乃答涛书。自说不堪流俗。而非薄汤武。大将军闻而恶之。

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任诞)

锺士季精有才理,先不识嵇康,锺要于时贤俊者之士,俱往寻康。康方大树下锻,向子期为佐鼓排。康扬槌不辍,傍若无人,移时不交以言。锺起去,康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锺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简傲)

刘孝标注引《文士传》曰:“康性绝巧,能锻铁。家有盛柳树,乃激水以圜之,夏天甚清凉,恒居其下傲戏,乃身自锻。家虽贫,有人说锻者,康不受直。唯亲旧以鸡酒往与共饮啖,清言而已。”又引《魏氏春秋》曰:“钟会为大将军兄弟所昵,闻康名而造焉。会名公子,以才能贵幸,乘肥衣轻,宾从如云。康方箕踞而锻,会至不为之礼,会深衔之。后因吕安事,而遂谮康焉。”

嵇康与吕安善,每一相思千里命驾。安后来,值康不在,喜出户延之,不入,题门上作「凤」(繁体)字而去。喜不觉,犹以为欣,故作。「凤」(繁体)字,凡鸟也。(同上)

2 《晋书·嵇康传》文言文句子翻译

译文 嵇康,字叔夜,生于魏文帝黄初五年,谯郡人,因曾任中散大夫,后人有称其为嵇中散。

嵇康的祖先本姓奚,原籍是会稽人,后来因避祸来到谯郡,因为居住的地方有一座山叫嵇山,嵇康祖先遂舍弃原姓,改姓嵇姓。他的兄长嵇喜,很有才能。

嵇康很小的时候就成为孤儿。嵇康)有不一般的才华。

在很大范围内也没有能与之相匹配的人。身高七尺八寸,有美丽的文采和优雅的风度。

但是不在意自己的外在,不对自己进行多余的打扮。人们认为他风采非凡,天生本质与自然相合。

能容忍别人的过失,遮掩别人的过错。宽容简约有大度量。

学习不用师傅传授,广泛的阅读,没有不完全了解的。长大之后喜欢读《老子》《庄子》。

和魏朝的宗室之女结婚,官拜中散大夫。常常修行导养性情、服食丹药(一类)的事情。

(嵇康)认为神仙禀受于自然,不是积累修行能够达到的。但是如果能够引导修养合理,还是能够长寿。

于是写了《养生论》。又认为君子是没有私心的。

(释私论,不译)因为有同样高远志趣的知己很找到。常常希望能有一个能与他相得益彰的人。

能与他进行心灵的对话的只有阮籍和山涛,参与到他们中间的有向秀、刘伶、阮咸。王戎说自己与嵇康在山阳住了二十年,从没见过嵇康表现出欢喜或是愤怒的表情。

嵇康曾采药游山泽,遇到得志的时候,便忘记了返回。当时正好有砍柴的人遇上他,都称(他)为神人。

游到汲郡的山里遇见了孙登。嵇康于是跟从他行动。

孙登沉默不言,自己做自己的事。嵇康临别要走,孙登说:“你性格刚烈而有才,难道能免祸吗!”嵇康又遇到了王烈,一起进到山里。

王烈曾经得到像软糖一样的石髓。马上自己吃了一半,剩下一半给嵇康。

(嵇康品行灵活善于打铁。院里有棵柳树很茂盛,于是饮水环绕它,每到了夏天,就在柳树下打铁。

东平吕安敬佩他高雅的兴致,一想念嵇康,就从千里外的地方启程去见嵇康,嵇康以他为友对他很友善。后来吕安被哥哥诬陷起诉,因此入狱,嵇康作文来证明吕安清白,于是又逮捕了嵇康。

从前嵇康贫困,曾与向秀共同在树下打铁,来自己补给。颖川钟会,是个贵公子,才思敏捷,文章精辟,于是前往造访嵇康。

嵇康对他不施礼,却仍旧打铁不停。很久之后钟会离去,嵇康问他:“听到了什么来的?看到什么走的?”钟会回答说:“听到了所听到的来的,看到了所看到的走的。”

钟会因此怨恨嵇康。到了嵇康被捕,钟会进言给文帝说:“嵇康是卧龙,不能让他起来。

您想让天下无忧,因此就要顾虑嵇康。”于是进谗言说:“……嵇康、吕安等人言论放荡,诽毁礼教,是帝王所不能容忍的。

应该找个理由除掉他,来净化风俗。”文帝亲近并听从了钟会,于是一块把嵇康和吕安杀害。

嵇康即将在东市受刑,太学学生三千人,请求让嵇康做他们老师,没有得到允许。嵇康回头看了看自己的影子,要过琴来弹奏,说:“过去袁孝尼曾经跟随我想学习《广陵散》,我吝惜保密没有传授给他,《广陵散》现在要绝响了!”时年四十。

海内之士,没有不痛惜的。文帝不久也醒悟后悔了。

) 先前,嵇康曾经在洛阳西边游玩。晚上住在华阳亭,拿过琴来弹奏。

和嵇康一同谈论音律,辞致清辩。于是(那古人)要来琴弹奏,弹奏了《广陵散》,声调美妙得无与伦比。

于是把(《广陵散》)传给了嵇康,并让嵇康起誓绝对不传给别人,他也不说他叫什么。嵇康擅长辨析道理,又能够写文章,他的高远的情趣,自然便达到了玄妙悠远的境界。

收集了自上古以来的高尚之士,为他们写了传并写了赞。是希望能与千年以来的圣人交友。

又写了《太师箴》,也足够用来阐明帝王之道了,又写了《声无哀乐论》很有条理。儿子嵇绍,另外有传。

原文 嵇康,字叔夜,谯国铚人也。其先姓奚,会稽上虞人,以避怨,徙焉。

铚有嵇山,家于其侧,因而命氏。兄喜,有当世才,历太仆、宗正。

康早孤,有奇才,远迈不群。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

恬静寡欲,含垢匿瑕,宽简有大量。学不师受,博览无不该通,长好《老》《庄》。

与魏宗室婚,拜中散大夫。常修养性服食之事,弹琴咏诗,自足于怀。

以为神仙禀之自然,非积学所得,至于导养得理,则安期、彭祖之伦可及,乃著《养生论》。又以为君子无私,其论曰:“夫称君子者,心不措乎是非,而行不违乎道者也。

何以言之?夫气静神虚者,心不存于矜尚;体亮心达者,情不系于所欲。矜尚不存乎心,故能越名教而任自然;情不系于所欲,故能审贵贱而通物情。

物情顺通,故大道无违;越名任心,故是非无措也。是故言君子则以无措为主,以通物为美;言小人则以匿情为非,以违道为阙。

何者?匿情矜吝,小人之至恶;虚心无措,君子之笃行也。是以大道言‘及吾无身,吾又何患’。

无以生为贵者,是贤于贵生也。由斯而言,夫至人之用心,固不存有措矣。

故曰‘君子行道,忘其为身’,斯言是矣。君子之行贤也,不察于有度而后行也;任心无邪,不议于善而后正也;显情无措,不论于是而后为也。

是故傲然忘贤,而贤与度会;忽然任心,而心与善遇;傥然无措,而事与是俱也。”其略如此。

盖其胸怀所。

3 文言文嵇康锻铁的原文

原文 嵇康,字叔夜,谯国铚人也。

其先姓奚,会稽上虞人,以避怨,徙焉。铚有嵇山,家于其侧,因而命氏。

兄喜,有当世才,历太仆、宗正。康早孤,有奇才,远迈不群。

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恬静寡欲,含垢匿瑕,宽简有大量。

学不师受,博览无不该通,长好《老》《庄》。与魏宗室婚,拜中散大夫。

常修养性服食之事,弹琴咏诗,自足于怀。以为神仙禀之自然,非积学所得,至于导养得理,则安期、彭祖之伦可及,乃著《养生论》。

又以为君子无私,其论曰:“夫称君子者,心不措乎是非,而行不违乎道者也。何以言之?夫气静神虚者,心不存于矜尚;体亮心达者,情不系于所欲。

矜尚不存乎心,故能越名教而任自然;情不系于所欲,故能审贵贱而通物情。物情顺通,故大道无违;越名任心,故是非无措也。

是故言君子则以无措为主,以通物为美;言小人则以匿情为非,以违道为阙。何者?匿情矜吝,小人之至恶;虚心无措,君子之笃行也。

是以大道言‘及吾无身,吾又何患’。无以生为贵者,是贤于贵生也。

由斯而言,夫至人之用心,固不存有措矣。故曰‘君子行道,忘其为身’,斯言是矣。

君子之行贤也,不察于有度而后行也;任心无邪,不议于善而后正也;显情无措,不论于是而后为也。是故傲然忘贤,而贤与度会;忽然任心,而心与善遇;傥然无措,而事与是俱也。”

其略如此。盖其胸怀所寄,以高契难期,每思郢质。

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戎自言与康居山阳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

康尝采药游山泽,会其得意,忽焉忘反。时有樵苏者遇之,咸谓为神。

至汲郡山中见孙登,康遂从之游。登沈默自守,无所言说。

康临去,登曰:“君性烈而才隽,其能免乎!”康又遇王烈,共入山,烈尝得石髓如饴,即自服半,余半与康,皆凝而为石。又于石室中见一卷素书,遽呼康往取,辄不复见。

烈乃叹曰:“叔夜志趣非常而辄不遇,命也!”其神心所感,每遇幽逸如此。山涛将去选官,举康自代。

康乃与涛书告绝,曰:闻足下欲以吾自代,虽事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也。恐足下羞庖人之独割,引尸祝以自助,故为足下陈其可否。

老子、庄周,吾之师也,亲居贱职;柳下惠、东方朔,达人也,安乎卑位。吾岂敢短之哉!又仲尼兼爱,不羞执鞭;子文无欲卿相,而三为令尹,是乃君子思济物之意也。

所谓达能兼善而不渝,穷则自得而无闷。以此观之,故知尧、舜之居世,许由之岩栖,子房之佐汉,接舆之行歌,其揆一也。

仰瞻数君,可谓能遂其志者也。故君子百行,殊途同致,循性而动,各附所安。

故有“处朝廷而不出,入山林而不反”之论。且延陵高子臧之风,长卿慕相如之节,意气所托,亦不可夺也。

吾每读《尚子平、台孝威传》,慨然慕之,想其为人。加少孤露,母兄骄恣,不涉经学,又读《老》《庄》,重增其放,故使荣进之心日颓,任逸之情转笃。

阮嗣宗口不论人过,吾每师之,而未能及。至性过人,与物无伤,惟饮酒过差耳,至为礼法之士所绳,疾之如仇仇,幸赖大将军保持之耳。

吾以不如嗣宗之资,而有慢弛之阙;又不识物情,暗于机宜;无万石之慎,而有好尽之累;久与事接,疵衅日兴,虽欲无患,其可得乎!又闻道士遗言,饵术黄精,令人久寿,意甚信之。游山泽,观鱼鸟,心甚乐之。

一行作吏,此事便废,安能舍其所乐,而从其所惧哉!夫人之相知,贵识其天性,因而济之。禹不逼伯成子高,全其长也;仲尼不假盖于子夏,护其短也。

近诸葛孔明不迫元直以入蜀,华子鱼不强幼安以卿相,此可谓能相终始,真相知者也。自卜已审,若道尽途殚则已耳,足下无事冤之令转于沟壑也。

吾新失母兄之欢,意常凄切。女年十三,男年八岁,未及成人,况复多疾,顾此悢悢,如何可言。

今但欲守陋巷,教养子孙,时时与亲旧叙离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意毕矣,岂可见黄门而称贞哉!若趣欲共登王途,期于相致,时为欢益,一旦迫之,必发狂疾。自非重仇,不至此也。

既以解足下,并以为别。此书既行,知其不可羁屈也。

性绝巧而好锻。宅中有一柳树甚茂,乃激水圜之,每夏月,居其下以锻。

东平吕安服康高致,每一相思,辄千里命驾,康友而善之。后安为兄所枉诉,以事系狱,辞相证引,遂复收康。

康性慎言行,一旦缧绁,乃作《幽愤诗》,曰:嗟余薄祜,少遭不造,哀茕靡识,越在襁褓。母兄鞠育,有慈无威,恃爱肆姐,不训不师。

爰及冠带,凭宠自放,抗心希古,任其所尚。托好《庄》《老》,贱物贵身,志在守朴,养素全真。

曰予不敏,好善暗人,子玉之败,屡增惟尘。大人含弘,藏垢怀耻。

人之多僻,政不由己。惟此褊心,显明臧否;感悟思愆,怛若创磐。

欲寡其过,谤议沸腾,性不伤物,频致怨憎。昔惭柳惠,今愧孙登,内负宿心,外恧良朋。

仰慕严、郑,乐道闲居,与世无营,神气晏如。咨予不淑,婴累多虞。

匪降自天,实由顽疏,理弊患结,卒致囹圄。对答鄙讯,絷此幽阻,实耻讼冤,时不我与。

虽曰义直,神辱志沮,澡身沧。

4 文言文阅读 选自《晋书·嵇康传》句子翻译

《晋书·嵇康传》原文嵇康,字叔夜,谯国铚人也。

其先姓奚,会稽上虞人,以避怨,徙焉。铚有嵇山,家于其侧,因而命氏。

兄喜,有当世才,历太仆、宗正。康早孤,有奇才,远迈不群。

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恬静寡欲,含垢匿瑕,宽简有大量。

学不师受,博览无不该通,长好《老》《庄》。与魏宗室婚,拜中散大夫。

常修养性服食之事,弹琴咏诗,自足于怀。以为神仙禀之自然,非积学所得,至于导养得理,则安期、彭祖之伦可及,乃著《养生论》。

又以为君子无私,其论曰:“夫称君子者,心不措乎是非,而行不违乎道者也。何以言之?夫气静神虚者,心不存于矜尚;体亮心达者,情不系于所欲。

矜尚不存乎心,故能越名教而任自然;情不系于所欲,故能审贵贱而通物情。物情顺通,故大道无违;越名任心,故是非无措也。

是故言君子则以无措为主,以通物为美;言小人则以匿情为非,以违道为阙。何者?匿情矜吝,小人之至恶;虚心无措,君子之笃行也。

是以大道言‘及吾无身,吾又何患’。无以生为贵者,是贤于贵生也。

由斯而言,夫至人之用心,固不存有措矣。故曰‘君子行道,忘其为身’,斯言是矣。

君子之行贤也,不察于有度而后行也;任心无邪,不议于善而后正也;显情无措,不论于是而后为也。是故傲然忘贤,而贤与度会;忽然任心,而心与善遇;傥然无措,而事与是俱也。”

其略如此。盖其胸怀所寄,以高契难期,每思郢质。

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戎自言与康居山阳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

康尝采药游山泽,会其得意,忽焉忘反。时有樵苏者遇之,咸谓为神。

至汲郡山中见孙登,康遂从之游。登沈默自守,无所言说。

康临去,登曰:“君性烈而才隽,其能免乎!”康又遇王烈,共入山,烈尝得石髓如饴,即自服半,余半与康,皆凝而为石。又于石室中见一卷素书,遽呼康往取,辄不复见。

烈乃叹曰:“叔夜志趣非常而辄不遇,命也!”其神心所感,每遇幽逸如此。山涛将去选官,举康自代。

康乃与涛书告绝,曰:闻足下欲以吾自代,虽事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也。恐足下羞庖人之独割,引尸祝以自助,故为足下陈其可否。

老子、庄周,吾之师也,亲居贱职;柳下惠、东方朔,达人也,安乎卑位。吾岂敢短之哉!又仲尼兼爱,不羞执鞭;子文无欲卿相,而三为令尹,是乃君子思济物之意也。

所谓达能兼善而不渝,穷则自得而无闷。以此观之,故知尧、舜之居世,许由之岩栖,子房之佐汉,接舆之行歌,其揆一也。

仰瞻数君,可谓能遂其志者也。故君子百行,殊途同致,循性而动,各附所安。

故有“处朝廷而不出,入山林而不反”之论。且延陵高子臧之风,长卿慕相如之节,意气所托,亦不可夺也。

吾每读《尚子平、台孝威传》,慨然慕之,想其为人。加少孤露,母兄骄恣,不涉经学,又读《老》《庄》,重增其放,故使荣进之心日颓,任逸之情转笃。

阮嗣宗口不论人过,吾每师之,而未能及。至性过人,与物无伤,惟饮酒过差耳,至为礼法之士所绳,疾之如仇仇,幸赖大将军保持之耳。

吾以不如嗣宗之资,而有慢弛之阙;又不识物情,暗于机宜;无万石之慎,而有好尽之累;久与事接,疵衅日兴,虽欲无患,其可得乎!又闻道士遗言,饵术黄精,令人久寿,意甚信之。游山泽,观鱼鸟,心甚乐之。

一行作吏,此事便废,安能舍其所乐,而从其所惧哉!夫人之相知,贵识其天性,因而济之。禹不逼伯成子高,全其长也;仲尼不假盖于子夏,护其短也。

近诸葛孔明不迫元直以入蜀,华子鱼不强幼安以卿相,此可谓能相终始,真相知者也。自卜已审,若道尽途殚则已耳,足下无事冤之令转于沟壑也。

吾新失母兄之欢,意常凄切。女年十三,男年八岁,未及成人,况复多疾,顾此悢悢,如何可言。

今但欲守陋巷,教养子孙,时时与亲旧叙离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意毕矣,岂可见黄门而称贞哉!若趣欲共登王途,期于相致,时为欢益,一旦迫之,必发狂疾。自非重仇,不至此也。

既以解足下,并以为别。此书既行,知其不可羁屈也。

性绝巧而好锻。宅中有一柳树甚茂,乃激水圜之,每夏月,居其下以锻。

东平吕安服康高致,每一相思,辄千里命驾,康友而善之。后安为兄所枉诉,以事系狱,辞相证引,遂复收康。

康性慎言行,一旦缧绁,乃作《幽愤诗》,曰:嗟余薄祜,少遭不造,哀茕靡识,越在襁褓。母兄鞠育,有慈无威,恃爱肆姐,不训不师。

爰及冠带,凭宠自放,抗心希古,任其所尚。托好《庄》《老》,贱物贵身,志在守朴,养素全真。

曰予不敏,好善暗人,子玉之败,屡增惟尘。大人含弘,藏垢怀耻。

人之多僻,政不由己。惟此褊心,显明臧否;感悟思愆,怛若创磐。

欲寡其过,谤议沸腾,性不伤物,频致怨憎。昔惭柳惠,今愧孙登,内负宿心,外恧良朋。

仰慕严、郑,乐道闲居,与世无营,神气晏如。咨予不淑,婴累多虞。

匪降自天,实由顽疏,理弊患结,卒致囹圄。对答鄙讯,絷此幽阻,实耻讼冤,时不我与。

虽曰义直,。

5 《世说新语》中简短古文

1、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第二)》。

解释:

孔融被收押,朝廷内外群臣们都很惶恐。当时孔融大儿子九岁,小儿子八岁,他们两个如故在外面玩耍,丝毫没有理会官兵。孔融对着使者说:“戴罪在身的是我,我的两个儿子能不能放过?”儿子说:“大人知不知道把一个鸟巢打翻,还有完整的蛋吗?”过了不久,他两个儿子也被害了。

2、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解释:

东汉时,颍川郡名士陈实(陈寔)担任太丘县长,他的两个儿子陈纪(字元方)、陈谌(字季方)都功业有成,尊长爱幼,德行甚佳。陈纪的儿子陈群(字长文),陈谌的儿子陈忠(字孝先)争论各自父亲的功德,不可开交,找祖父陈实评理。陈实认为元方和季方都是好样的,感叹说:“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扩展资料:

世说新语的主要内容:

《世说新语》又称《世说》《世说新书》,卷帙门类亦有不同。因为汉代刘向曾经著《世说》(原书亡佚),后人将此书与刘向所著相别,取又名《世说新书》,大约宋代以后才改称。

《世说新语》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先分上,中,下三卷),每类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有一千二百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由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尽符合史实。此书中相当多的篇幅杂采众书而成。如《规箴》《贤媛》等篇所载个别西汉人物的故事,采自《史记》和《汉书》。其他部分也多采自于前人的记载。

1 文言文嵇康锻铁的原文

原文 嵇康,字叔夜,谯国铚人也。

其先姓奚,会稽上虞人,以避怨,徙焉。铚有嵇山,家于其侧,因而命氏。

兄喜,有当世才,历太仆、宗正。康早孤,有奇才,远迈不群。

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恬静寡欲,含垢匿瑕,宽简有大量。

学不师受,博览无不该通,长好《老》《庄》。与魏宗室婚,拜中散大夫。

常修养性服食之事,弹琴咏诗,自足于怀。以为神仙禀之自然,非积学所得,至于导养得理,则安期、彭祖之伦可及,乃著《养生论》。

又以为君子无私,其论曰:“夫称君子者,心不措乎是非,而行不违乎道者也。何以言之?夫气静神虚者,心不存于矜尚;体亮心达者,情不系于所欲。

矜尚不存乎心,故能越名教而任自然;情不系于所欲,故能审贵贱而通物情。物情顺通,故大道无违;越名任心,故是非无措也。

是故言君子则以无措为主,以通物为美;言小人则以匿情为非,以违道为阙。何者?匿情矜吝,小人之至恶;虚心无措,君子之笃行也。

是以大道言‘及吾无身,吾又何患’。无以生为贵者,是贤于贵生也。

由斯而言,夫至人之用心,固不存有措矣。故曰‘君子行道,忘其为身’,斯言是矣。

君子之行贤也,不察于有度而后行也;任心无邪,不议于善而后正也;显情无措,不论于是而后为也。是故傲然忘贤,而贤与度会;忽然任心,而心与善遇;傥然无措,而事与是俱也。”

其略如此。盖其胸怀所寄,以高契难期,每思郢质。

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戎自言与康居山阳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

康尝采药游山泽,会其得意,忽焉忘反。时有樵苏者遇之,咸谓为神。

至汲郡山中见孙登,康遂从之游。登沈默自守,无所言说。

康临去,登曰:“君性烈而才隽,其能免乎!”康又遇王烈,共入山,烈尝得石髓如饴,即自服半,余半与康,皆凝而为石。又于石室中见一卷素书,遽呼康往取,辄不复见。

烈乃叹曰:“叔夜志趣非常而辄不遇,命也!”其神心所感,每遇幽逸如此。山涛将去选官,举康自代。

康乃与涛书告绝,曰:闻足下欲以吾自代,虽事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也。恐足下羞庖人之独割,引尸祝以自助,故为足下陈其可否。

老子、庄周,吾之师也,亲居贱职;柳下惠、东方朔,达人也,安乎卑位。吾岂敢短之哉!又仲尼兼爱,不羞执鞭;子文无欲卿相,而三为令尹,是乃君子思济物之意也。

所谓达能兼善而不渝,穷则自得而无闷。以此观之,故知尧、舜之居世,许由之岩栖,子房之佐汉,接舆之行歌,其揆一也。

仰瞻数君,可谓能遂其志者也。故君子百行,殊途同致,循性而动,各附所安。

故有“处朝廷而不出,入山林而不反”之论。且延陵高子臧之风,长卿慕相如之节,意气所托,亦不可夺也。

吾每读《尚子平、台孝威传》,慨然慕之,想其为人。加少孤露,母兄骄恣,不涉经学,又读《老》《庄》,重增其放,故使荣进之心日颓,任逸之情转笃。

阮嗣宗口不论人过,吾每师之,而未能及。至性过人,与物无伤,惟饮酒过差耳,至为礼法之士所绳,疾之如仇仇,幸赖大将军保持之耳。

吾以不如嗣宗之资,而有慢弛之阙;又不识物情,暗于机宜;无万石之慎,而有好尽之累;久与事接,疵衅日兴,虽欲无患,其可得乎!又闻道士遗言,饵术黄精,令人久寿,意甚信之。游山泽,观鱼鸟,心甚乐之。

一行作吏,此事便废,安能舍其所乐,而从其所惧哉!夫人之相知,贵识其天性,因而济之。禹不逼伯成子高,全其长也;仲尼不假盖于子夏,护其短也。

近诸葛孔明不迫元直以入蜀,华子鱼不强幼安以卿相,此可谓能相终始,真相知者也。自卜已审,若道尽途殚则已耳,足下无事冤之令转于沟壑也。

吾新失母兄之欢,意常凄切。女年十三,男年八岁,未及成人,况复多疾,顾此悢悢,如何可言。

今但欲守陋巷,教养子孙,时时与亲旧叙离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意毕矣,岂可见黄门而称贞哉!若趣欲共登王途,期于相致,时为欢益,一旦迫之,必发狂疾。自非重仇,不至此也。

既以解足下,并以为别。此书既行,知其不可羁屈也。

性绝巧而好锻。宅中有一柳树甚茂,乃激水圜之,每夏月,居其下以锻。

东平吕安服康高致,每一相思,辄千里命驾,康友而善之。后安为兄所枉诉,以事系狱,辞相证引,遂复收康。

康性慎言行,一旦缧绁,乃作《幽愤诗》,曰:嗟余薄祜,少遭不造,哀茕靡识,越在襁褓。母兄鞠育,有慈无威,恃爱肆姐,不训不师。

爰及冠带,凭宠自放,抗心希古,任其所尚。托好《庄》《老》,贱物贵身,志在守朴,养素全真。

曰予不敏,好善暗人,子玉之败,屡增惟尘。大人含弘,藏垢怀耻。

人之多僻,政不由己。惟此褊心,显明臧否;感悟思愆,怛若创磐。

欲寡其过,谤议沸腾,性不伤物,频致怨憎。昔惭柳惠,今愧孙登,内负宿心,外恧良朋。

仰慕严、郑,乐道闲居,与世无营,神气晏如。咨予不淑,婴累多虞。

匪降自天,实由顽疏,理弊患结,卒致囹圄。对答鄙讯,絷此幽阻,实耻讼冤,时不我与。

虽曰义直,神辱志沮,澡身沧。

2 苏武牧羊的文言文

《苏武牧羊》 ——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 作者:班固原文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1〕,兄弟并为郎〔2〕,稍迁至栘中厩监〔3〕。

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4〕。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5〕。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6〕。 天汉元年〔7〕,且鞮侯单于初立〔8〕,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9〕;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10〕。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11〕。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12〕,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13〕。及卫律所降者〔14〕,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15〕。

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

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

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

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

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16〕:“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17〕,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

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

惠等哭,舆归营〔18〕。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

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19〕。”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

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20〕,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21〕,谁复知之!”武不应。

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 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22〕!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23〕,观祸败!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24〕。

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25〕。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26〕。

独匈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

匈奴之祸,从我始矣!”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27〕,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28〕,使牧羝,羝乳乃得归〔29〕。

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30〕。

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31〕。

武能网纺缴〔32〕,檠弓弩〔伎33〕,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34〕。

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35〕,武复穷厄。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36〕。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

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

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37〕,从至雍棫阳宫〔38〕,扶辇下除〔39〕,触柱折辕,劾大不敬〔40〕,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41〕,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42〕,推堕驸马河中溺死。

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43〕,陵送葬至阳陵〔44〕。

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45〕,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

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46〕,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47〕,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 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48〕,爵通侯〔49〕,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50〕,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

愿勿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陵恶自赐武,使其妻赐武牛羊数十头。 后陵复至北海上,语武:“区脱捕得云中生口〔51〕,言太守以下吏民皆白服,曰上崩〔52〕。”

武闻之,南向号哭,欧血,旦夕临数月。 昭帝即位〔53〕,数年,匈奴与汉和亲。

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

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

3 文言文阅读 选自《晋书·嵇康传》句子翻译

《晋书·嵇康传》原文嵇康,字叔夜,谯国铚人也。

其先姓奚,会稽上虞人,以避怨,徙焉。铚有嵇山,家于其侧,因而命氏。

兄喜,有当世才,历太仆、宗正。康早孤,有奇才,远迈不群。

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恬静寡欲,含垢匿瑕,宽简有大量。

学不师受,博览无不该通,长好《老》《庄》。与魏宗室婚,拜中散大夫。

常修养性服食之事,弹琴咏诗,自足于怀。以为神仙禀之自然,非积学所得,至于导养得理,则安期、彭祖之伦可及,乃著《养生论》。

又以为君子无私,其论曰:“夫称君子者,心不措乎是非,而行不违乎道者也。何以言之?夫气静神虚者,心不存于矜尚;体亮心达者,情不系于所欲。

矜尚不存乎心,故能越名教而任自然;情不系于所欲,故能审贵贱而通物情。物情顺通,故大道无违;越名任心,故是非无措也。

是故言君子则以无措为主,以通物为美;言小人则以匿情为非,以违道为阙。何者?匿情矜吝,小人之至恶;虚心无措,君子之笃行也。

是以大道言‘及吾无身,吾又何患’。无以生为贵者,是贤于贵生也。

由斯而言,夫至人之用心,固不存有措矣。故曰‘君子行道,忘其为身’,斯言是矣。

君子之行贤也,不察于有度而后行也;任心无邪,不议于善而后正也;显情无措,不论于是而后为也。是故傲然忘贤,而贤与度会;忽然任心,而心与善遇;傥然无措,而事与是俱也。”

其略如此。盖其胸怀所寄,以高契难期,每思郢质。

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戎自言与康居山阳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

康尝采药游山泽,会其得意,忽焉忘反。时有樵苏者遇之,咸谓为神。

至汲郡山中见孙登,康遂从之游。登沈默自守,无所言说。

康临去,登曰:“君性烈而才隽,其能免乎!”康又遇王烈,共入山,烈尝得石髓如饴,即自服半,余半与康,皆凝而为石。又于石室中见一卷素书,遽呼康往取,辄不复见。

烈乃叹曰:“叔夜志趣非常而辄不遇,命也!”其神心所感,每遇幽逸如此。山涛将去选官,举康自代。

康乃与涛书告绝,曰:闻足下欲以吾自代,虽事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也。恐足下羞庖人之独割,引尸祝以自助,故为足下陈其可否。

老子、庄周,吾之师也,亲居贱职;柳下惠、东方朔,达人也,安乎卑位。吾岂敢短之哉!又仲尼兼爱,不羞执鞭;子文无欲卿相,而三为令尹,是乃君子思济物之意也。

所谓达能兼善而不渝,穷则自得而无闷。以此观之,故知尧、舜之居世,许由之岩栖,子房之佐汉,接舆之行歌,其揆一也。

仰瞻数君,可谓能遂其志者也。故君子百行,殊途同致,循性而动,各附所安。

故有“处朝廷而不出,入山林而不反”之论。且延陵高子臧之风,长卿慕相如之节,意气所托,亦不可夺也。

吾每读《尚子平、台孝威传》,慨然慕之,想其为人。加少孤露,母兄骄恣,不涉经学,又读《老》《庄》,重增其放,故使荣进之心日颓,任逸之情转笃。

阮嗣宗口不论人过,吾每师之,而未能及。至性过人,与物无伤,惟饮酒过差耳,至为礼法之士所绳,疾之如仇仇,幸赖大将军保持之耳。

吾以不如嗣宗之资,而有慢弛之阙;又不识物情,暗于机宜;无万石之慎,而有好尽之累;久与事接,疵衅日兴,虽欲无患,其可得乎!又闻道士遗言,饵术黄精,令人久寿,意甚信之。游山泽,观鱼鸟,心甚乐之。

一行作吏,此事便废,安能舍其所乐,而从其所惧哉!夫人之相知,贵识其天性,因而济之。禹不逼伯成子高,全其长也;仲尼不假盖于子夏,护其短也。

近诸葛孔明不迫元直以入蜀,华子鱼不强幼安以卿相,此可谓能相终始,真相知者也。自卜已审,若道尽途殚则已耳,足下无事冤之令转于沟壑也。

吾新失母兄之欢,意常凄切。女年十三,男年八岁,未及成人,况复多疾,顾此悢悢,如何可言。

今但欲守陋巷,教养子孙,时时与亲旧叙离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意毕矣,岂可见黄门而称贞哉!若趣欲共登王途,期于相致,时为欢益,一旦迫之,必发狂疾。自非重仇,不至此也。

既以解足下,并以为别。此书既行,知其不可羁屈也。

性绝巧而好锻。宅中有一柳树甚茂,乃激水圜之,每夏月,居其下以锻。

东平吕安服康高致,每一相思,辄千里命驾,康友而善之。后安为兄所枉诉,以事系狱,辞相证引,遂复收康。

康性慎言行,一旦缧绁,乃作《幽愤诗》,曰:嗟余薄祜,少遭不造,哀茕靡识,越在襁褓。母兄鞠育,有慈无威,恃爱肆姐,不训不师。

爰及冠带,凭宠自放,抗心希古,任其所尚。托好《庄》《老》,贱物贵身,志在守朴,养素全真。

曰予不敏,好善暗人,子玉之败,屡增惟尘。大人含弘,藏垢怀耻。

人之多僻,政不由己。惟此褊心,显明臧否;感悟思愆,怛若创磐。

欲寡其过,谤议沸腾,性不伤物,频致怨憎。昔惭柳惠,今愧孙登,内负宿心,外恧良朋。

仰慕严、郑,乐道闲居,与世无营,神气晏如。咨予不淑,婴累多虞。

匪降自天,实由顽疏,理弊患结,卒致囹圄。对答鄙讯,絷此幽阻,实耻讼冤,时不我与。

虽曰义直,。

4 嵇康的小故事(古文最好)

《晋书·嵇康传》 嵇康字叔夜,谯国铚人也。

其先姓奚,会稽上虞人,以避怨,徙焉。铚有嵇山,家于其侧,因则命氏。

兄喜,有当世才,历太仆、宗正。 康早孤,有奇才,远迈不群。

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恬静寡欲,含垢匿瑕,宽简有大量。

学不师受,博览无不该通,长好《老》《庄》。与魏宗室婚,拜中散大夫。

常修养性服食之事,弹琴咏诗,自足于怀。以为神仙禀之自然,非积学所得,至于导养得理,则安期、彭祖之伦可及,乃著《养生论》。

又以为君子无私,其论曰:“夫称君子者,心不措乎是非,而行不违乎道者也。何以言之?夫气静神虚者,心不存于矜尚;体亮心达者,情不系于所欲。

矜尚不存乎心,故能越名教而任自然;情不系于所欲,故能审贵贱而通物情。物情顺通,故大道无违;越名任心,故是非无措也。

是故言君子则以无措为主,以通物为美;言小人则以匿情为非,以违道 嵇康像 [2]为阙。何者?匿情矜吝,小人之至恶;虚心无措,君子之笃行也。

是以大道言‘及吾无身,吾又何患’。无以生为贵者,是贤于贵生也。

由斯而言,夫至人之用心,固不存有措矣。故曰‘君子行道,忘其为身’,斯言是矣。

君子之行贤也,不察于有度而后行也;任心无邪,不议于善而后正也;显情无措,不论于是而后为也。是故傲然忘贤,而贤与度会;忽然任心,则心与善遇;傥然无措,而事与是俱也。”

其略如此。盖其胸怀所寄,以高契难期,每思郢质。

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戎自言与康居山阳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

康尝采药游山泽,会其得意,忽焉忘反。时有樵苏者遇之,咸谓为神。

至汲郡山中见孙登,康遂从之游。登沈默自守,无所言说。

康临去,登曰:“君性烈而才隽,其能免乎!”康又遇王烈,共入山,烈尝得石髓如饴,即自服半,余半与康,皆凝而为石。又于石室中见一卷素书,遽呼康往取,辄不复见。

烈乃叹曰:“叔夜志趣非常而辄不遇,命也!”其神心所感,每遇幽逸如此。 山涛将去选官,举康自代。

康乃与涛书告绝,曰: 闻足下欲以吾自代,虽事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也。恐足下羞庖之人独割,引尸祝以自助,故为足下陈其可否。

老子、庄周,吾之师也,亲居贱职;柳下惠、东方朔,达人也,安乎卑位。吾岂敢短之哉!又仲尼兼爱,不羞执鞭;子文无欲卿相,而三为令尹,是乃君子思济物之意也。

所谓达能兼善而不渝,穷则自得而无闷。以此观之,故知尧舜之居世,许由之岩栖,子房之佐汉,接舆之行歌,其揆一也。

仰瞻数君,可谓能遂其志者也。故君子百行,殊涂同致,循性而动,各附所安。

故有“处朝廷而不出,入山林而不返”之论。且延陵高子臧之风,长卿慕相如之节,意气所托,亦不可夺也。

吾每读《尚子平》、《台孝威传》,慨然慕之,想其为人。加少孤露,母兄骄恣,不涉经学,又读《老》《庄》,重增其放,故使荣进之心日颓,任逸之情转笃。

阮嗣宗口不论人过,吾每师之,而未能及。至性过人,与物无伤,惟饮酒过差耳,至为礼法之士所绳,疾之如仇仇,幸赖大将军保持之耳。

吾以不如嗣宗之资,而有慢弛之缺;又不识物情,暗于机宜;无万石之慎,而有好尽之累;久与事接,疵衅日兴,虽欲无患,其可得乎! 又闻道士遗言,饵术黄精,令人久寿,意甚信之。游山泽,观鱼乌,心甚乐之。

一行作吏,此事便废,安能舍其所乐,而从其所惧哉! 夫人 嵇康半身像 [3]之相知,贵识其天性,因而济之。禹不逼伯成子高,全其长也;仲尼不假盖于子夏,护其短也。

近诸葛孔明不迫元直以入蜀,华子鱼不强幼安以卿相,此可谓能相终始,真相知者也。自卜已审,若道尽涂殚则已耳,足下无事冤之令转于沟壑也。

吾新失母兄之欢,意常凄切。女年十三,男年八岁,未及成人,况复多疾,顾此恨恨,如何可言。

今但欲守陋巷,教养子孙,时时与亲旧叙离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意毕矣,岂可见黄门而称贞哉!若趣欲共登王涂,期于相致,时为欢益,一旦迫之,必发狂疾。自非重仇,不至此也。

既以解足下,并以为别。 此书既行,知其不可羁屈也。

性绝巧而好锻。宅中有一柳树甚茂,乃激水圜之,每夏月,居其下以锻。

东平吕安服康高致,每一相思,辄千里命驾,康友而善之。后安为兄所枉诉,以事系狱,辞相证引,遂复收康。

康性慎言行,一旦缧绁,乃作《幽愤诗》,曰: 嗟余薄枯,少遭不造,哀茕靡识,越在襁褓。母兄鞠育,有慈无威,恃受肆姐,不训不师。

爱及冠带,凭宠自放,抗心希古,任其所尚。托好《庄》《老》,贱物贵身,志在守朴,养素全真。

日予不敏,好善暗人,子玉之败,屡增惟尘。大人含弘,藏垢怀耻。

人之多僻,政不由己。惟此褊心,显明臧否;感悟思愆,怛若创痏。

欲寡其过,谤议沸腾,性不伤物,频致怨憎。昔惭柳惠,今愧孙登,内负宿心,外恧良朋。

仰慕严郑,乐道闲居,与世无营,神气晏如。 咨予不淑,婴累多虞。

匪降自天,实由顽疏,理弊患结,卒致囹圄。对答鄙讯,絷此幽阻,实耻讼冤,。

5 文言文《苏颋》的翻译

苏颋,少不得父意②,常与仆夫杂处③,而好学不倦。每欲读书,又患无灯烛④,常于马厩灶中,旋吹火光⑤,照书诵焉。其苦学如此,后至相位⑥。

注释

①苏颋(tǐng)670-727,唐朝大臣、文学家。字廷硕,京兆武功(今今陕西武功)人。弱冠(即20岁)敏悟,举进士第,调乌程尉。武后朝,举贤良方正异等,除左司御率胄曹参军,迁监察御史,转给事中、修文馆学士,拜中书舍人。唐玄宗景云年间,袭封许国公,转中书侍郎。开元四年,进同紫微黄门平章事,修国史。八年,罢为礼部尚书,俄检校益州大都督长史。按察节度剑南诸州。从封泰山,还卒,诏赠右丞相。自景龙后,与张说以文章显,称望略等,时号“燕许大手笔”。②不得父意:得不到父亲关心。③与仆夫杂处:和家中仆人住在一起。④患:苦于。⑤旋:把暗的灰烬再吹出火光来。⑥后至相位:苏颋后来做到右丞相。

译文 苏颋小时候得不到父亲的疼爱,常和仆人们住在一起。但是他喜欢读书,读起书来不知疲倦。晚上,他想读书时,没有灯光照明,他就到马棚里的炉灶边,把炉灰扒开,不停的吹,于是火有亮起来了,他就利用这火光,照着书来读。他就是这样刻苦读书,后来官做到丞相。

“慕卿”这个词汇起源于古代文学作品中,是对于深爱对方的感情表达。在《红楼梦》中,贾宝玉对林黛玉说:“不知道慕卿是什么滋味,总觉得如饥似渴。”这个词语也在现代的爱情语言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现代,慕卿除了用来表达爱情外,也可以用来表达对于人才的追求。例如,企业会寻找慕卿的人才,这意味着他们希望找到那些聪明、优秀的人才,并给他们创造宽松、有激情的工作环境。

慕卿也可以用来表达对于品质的追求,一个了解品味的人可能会表示“我慕卿已久,如今终于实现了。”意思就是说,这个人很长时间以来一直渴望拥有某种高品质的产品或服务,现在他终于得偿所愿了。

总之,“慕卿”是一个表达深爱、诚挚的词汇,同时也是现代生活中用来表达人才和品质追求的古雅表达。

言卿请公主慕容白曜小说叫《容白曜言卿慕》。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得知,《容白曜言卿慕》:作者陈初温於大大的一部完结作品,纯净无弹窗版本非常适合追更,主要讲述的是:言卿慕把行李托运后,就机场等容白曜。

清欢共余生。

据查询,落笔慕卿颜下一句是清欢共余生,是秣陵别雪写的纸笔共余生,是一本网络小说。

纸笔共余生,内容是此前身不由己,此后两两相忘的百万面额支票,两个被世俗判定野种的男女,犹如寒冬的刺猬,彼此吸引,却又彼此伤害。

言卿慕容白曜的小说叫《言卿慕容白曜》。

大魏王朝。曜王府废院里,连日暴雨,把破旧的废院大门冲刷得掉了颜色。言卿躺在潮湿的床上,腹中痛得厉害,她已经痛了一天一夜,再支撑不住了。

王爷……她气若游丝地喊了一声,觉得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可这孩子,她还不曾见过一面。王妃,您再使劲,再使劲啊,快生出来了。伺候她的嬷嬷哭着喊了一声,嗓子已经沙哑。

同类型小说推荐:

1、《江湖不挨刀》:

颜小刀暴走江湖,薛北凡大刀追小刀小小江湖一团糟。都说人在江湖漂哪能不挨刀,但总挨刀就是自己有问题。都说人在情场里哪能不被证,但总被证也是自己有问题。都说人在大路走哪能不载坑,但总裁坑还是自己有问题。

江湖凶险,明刀暗刀防不胜防情场凶险,大骗小骗漫山遍野哪儿都凶险,世界和平还很遥远,于是,要做到江湖不挨刀,可得有些真本事!

2、《簪中录》:

唐朝懿宗年间名闻天下的女探黄梓瑕混迹于皇子之中,身背谋害家人罪名的破案,遇到玉树临风却遭受诅咒,怀疑王妃真假的宫廷爷时;当他送给她的那支断案惯用的精致玉簪一步步置他安静游动却食人鲜血的小红鱼于死地时。

怨憎恨、爱离别、求不得。在风起长安的段段情谜中,书中描写了女神探黄梓瑕眼中的大唐社会风情,从被人诬陷的罪犯到夔王府的太监通过调查案情终于洗清冤屈成了夔王妃的曲折离奇经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223013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9
下一篇2023-11-19

随机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