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极乐寺求姻缘最好,极乐寺求烟缘挺灵的。
哈尔滨极乐寺位于南岗区东大直街龙头之上,始建于1921年,是近代高僧天台宗第四十四代祖师倓虚法师创建的十方道场,为东北大丛林之一。
1921年,由中东铁路护军总司令朱子桥将军、哈尔滨铁路局稽查局长陈飞青等人共同发心和赞助。因1922倓虚大师第一次到哈尔滨讲的经典是《佛说阿弥陀经》,又因发起人陈飞青等人信奉净土宗,故取名为“极乐寺”。
1923年春破土动工,翌年8月告竣。目前哈尔滨极乐寺为黑龙江省最早、影响最大的佛教寺院,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国务院确定为全国汉族地区重点寺院。
历代方丈
1、倓虚法师(1875—1963):中年出家,随近代天台宗高僧谛闲法师修学,在兴办佛教教育,建设佛教道场方面有突出贡献。1925年,谛闲老和尚向倓虚传天台宗第44代法卷,倓虚法师成为天台宗第44代传人。倓虚是“极乐寺”首任住持,在极乐寺担任了六年住持。
2、定西法师(1895—1962,又称如光法师):倓虚法师的继任住持,天台宗四十四世传人。定西法师就是与倓虚在营口一同研究《楞严经》的于春圃居士,依宝一老和尚出家,初名如光,后来改名定西,极乐寺第二任方丈。
记得弘老来时,是在旧历的四月十一那天,北方天气——尤其是青岛,热得较晚,一般人,还都穿裌衣服。临来那天,我领僧俗二众到大港码头去迎接。他的性格我早已听说,见面后,很简单说几句话,并没叙寒暄。来到庙里,大众师搭衣持具给接驾,他也很客气的还礼,连说不敢当。
随他来的人有三位——传贯、仁开、圆拙——还有派去请他的梦参法师,一共五个人。别人都带好些东西,条包、箱子、网篮、在客堂门口摆一大堆。弘老只带一破麻袋包,上面用麻绳扎著口,里面一件破海青,破裤褂,两双鞋;一双是半旧不堪的软帮黄鞋,一双是补了又补的草鞋。一把破雨伞,上面缠好些铁条,看样子已用很多年了。另外一个小四方竹提盒,里面有些破报纸,还有几本关于律学的书。听说有少许盘费钱,学生给存著。
在他未来以前,湛山寺特意在藏经楼东侧盖起来五间房请他住,来到之后,以五间房较偏僻,由他跟来的学生住,弘老则住法师宿舍东间——现在方丈室——因为这里靠讲堂近,比较敞亮一点。
因他持戒,也没给另备好菜饭,头一次给弄四个菜送寮房里,一点没动;第二次又预备次一点的,还是没动;第三次预备两个菜,还是不吃;末了盛去一碗大众菜,他问端饭的人,是不是大众也吃这个,如果是的话他吃,不是他还是不吃,因此庙里也无法厚待他,只好满愿!
平素我给他讲话时很少,有事时到他寮房说几句话赶紧出来。因他气力不很好,谈话费劲,说多也打闲岔。
愈是权贵人物,他愈不见,平常学生去见,谁去谁见,你给他磕一个头,他照样也给你磕一个头。在院子里两下走对头的时候,他很快的躲开,避免和人见面谈话。每天要出山门,经后山,到前海沿,站在水边的礁石上瞭望,碧绿的海水,激起雪白的浪花,倒很有意思。这种地方,轻易没人去,情景显得很孤寂。好静的人;会艺术的人,大概都喜欢找这种地方闲呆著。
屋子都是他自己收拾,不另外找人伺候。窗子、地板、都弄得很干净。小时候他在天津的一位同学,在青岛市 做事,听说他到湛山寺来,特意来看他。据他这位同学说:在小时候他的脾气就很怪僻,有名的李怪——其实并不是怪,而是他的行动不同于流俗——因他轻易不接见人,有见的必传报一声,他同学欲与见面时,先由学生告诉他,一说不错,有这么一位旧同学,乃与之接见。
有董子明居士,蓬莱人,原先跟吴佩孚当顾问,以后不作事,由天津徐蔚如居士介绍来青岛,在湛山寺当教员,学识很渊博。他和弘老很相契,常在一块谈话,那时我每天下午在湛山寺讲法华经,弘老来听,以后他和董子明说:「倓虚法师,我初次和他见面时,看他像一个老庄稼人一样,见面后他很健谈的,讲起经来很有骨格!发挥一种理时,说得很透辟!」这话后来由董居士告诉我,我知他轻易不对人加评论,这是他间接从闲话中道出。可是我听到这话很惭愧,以后无论在何处讲经,更加细心。
朱子桥将军,多少年来羡慕弘老的德望,只是没见过面。正赶他有事到青岛,让我介绍欲拜见弘老,一说弘老很乐意。大概他平素也知道朱将军之为人,对办慈善及对三宝事很热心,乃与之接见,并没多谈话;同时还有要见他的人,他不见,让人回答,说已竟睡觉了。
有一天,沈市长在湛山寺请朱将军吃饭,朱将军说:「可请弘老一块来,列一知单,让他坐首席,我作配客。」沈市长很同意,把知单写好,让我去给弘老说,我到他寮房里一说,弘老笑笑没言语,我很知他的脾气,没敢再往下勉强。第二天临入席时,又派监院师去请他,带回一个条来上写四句话:「昨日曾将今日期,短榻危坐静思维,为僧只合居山谷,国士筵中甚不宜。」
朱将军看到这个条喜的不得了,说这是清高。沈市长脸上却显得很不乐意,按地方官来说,他是一个主人,又加是在一个欢迎贵宾的场合里,当然于面子上有点下不来台。我和朱将军看到这里,赶紧拿话来遮盖,朱将军平素有些天真气派,嘻嘻哈哈,把这个涩羞场面给遮掩过去了。
弘老到湛山不几天,大众就要求讲开示,以后又给学生研究戒律。讲开示的题目,我还记得是「律己,」主要的是让学律的人先要律己,不要拿戒律去律人,天天只见人家不对,不见自己不对,这是绝对错误的。又说平常「息谤」之法,在于「无辩」。越辩谤越深,倒不如不辩为好。譬如一张白纸,忽然染上一滴墨水,如果不去动它,它不会再往四周溅污的,假若立时想要他干净,马上去揩拭,结果污染一大片。末了他对于律己一再叮咛,让大家特别慎重!
他平素持戒的工夫,就是以律己为要。口里不臧否人物,不说人是非长短。就是他的学生,一天到晚在他跟前,做错了事他也不说。如果有犯戒做错;或不对他心思的事,唯一的方法就是「律己」不吃饭。不吃饭并不是存心给人呕气,而是在替那做错的人忏悔,恨自己的德性不能去感化他。他的学生;和跟他常在一块的人,知道他的脾气,每逢在他不吃饭时,就知道有做错的事或说错的话,赶紧想法改正。一次两次;一天两天,几时等你把错改正过来之后,他才吃饭,末了你的错处,让你自己去说,他一句也不开口。平素他和人常说:戒律是拿来「律己的!」不是「律人的!」有些人不以戒律「律己」而去「律人,」这就失去戒律的意义了。
给学生上课时,首讲随机羯磨,另外研究各种规矩法子。随机羯磨是唐道宣律师删订的,文字很古老,他自己有编的「别录」作辅助,按笔记去研究,并不很难。上课不坐讲堂正位,都是在讲堂一旁,另外设一个桌子,这大概是他自谦,觉得自己不堪为人作讲师。头一次上课,据他说,事前预备了整整七个小时,虽然已竟专门研究戒律二十几年,在给人讲课时,还是这么细心,可见他对戒律是如何的慎重!因他气力不好,讲课时只讲半个钟头,像唱戏道白一样,一句废词没有。余下的时间,都是写笔记,只要把笔记抄下来,扼要的地方说一说,这一堂课就全接受了。随机羯磨头十几堂课,是他自己讲的,以后因气力不佳,由他的学生仁开代座,有讲不通的地方去问他,另外他给写笔记。随机羯磨讲完,又接讲四分律。
差不多有半年工夫,弘老在湛山,写成一部随机羯磨别录,四分律含注戒本别录,另外还有些散文。
他这次到北方来,也该当与北方人有缘,平常接受行律的,有很多学生,整个庙宇接受的还没有。虽然他在南方很多年,也没有能接受的,有也是部分的,暂时的,慈老法师在湛山时也说,南北到任何地方也没完全接受讲律行律的,原因是在末法时代,持戒是一件难事,不要说持戒,就是讲戒也是枯燥无味。为了自己不能行持,谁也不肯去发心;尤其是经忏门头,一个丛林里,住很多人,分子不一,谁也作不得主,如果马上让他去持戒过午不食,这简直太难了!
慈老和弘老到北方来,在别处,没有能拿整个丛林来接受其律仪的,惟湛山寺能接受。每到初一十五诵戒羯磨。四月十五,结夏安居,七月十五自恣,平常过午不食……二位老法师走后,这些年来,还是照规矩去行。原因这里是新创的地方,做事单纯,不像其他地方那么复杂,自己也能作得主,也乐意,所以能接受。同时还有几位同学,继续弘老的意志,发心专门研究戒律,日中一食,按律行持;不但湛山寺是这样,和湛山寺有关系的庙如哈尔滨极乐寺,长春般若寺,天津大悲院……等也都按照这样去行。虽然不能完全做得到,但对戒律方面,能持几条算几条,持总比不持强。最低限度,出家人对四根本戒、十戒、十三僧残、应拣要紧的去行持。
例如半月诵戒,像演**一样,诵一遍就等于在人的脑幕上映一遍,纵然不能完全持佛的清净戒,但起码也给人种一个持戒的影子,自己有污染的地方,也能在诵戒时忏悔,洗刷一下。拿持午来说,虽然有些人持的不如法,但不能为一两个人不如法,就把这条戒废弃不持。有这条戒,像一堵栏马墙一样,总比没有好的多。佛祖给后人立规矩大有意义,平常衣暖食足的人,欲心重,无明大,好睡觉,好做梦,这些都是修行的障碍!无明大的好惹事,几百人住在一起常闹事,事情就不好维持了。
弘老虽是生在北方,可是他在南方住的时候多,对于南方气候、生活、都很习惯。初到湛山时,身上穿的很单薄,常住给做几件衣服,他一件也没穿,向来不喜欢穿棉衣服,愿意在南方过冬。原因北方天气冷,穿一身棉衣服,很笨重的。
湛山寺本来预备留他久住的,过冬的衣服也都给预备了,可是他的身体,不适于北方的严寒,平素洒脱惯了,不愿穿一身挺沉的棉衣服,像个棉花包一样。因此到了九月十五以后,到我寮房去告假,要回南方过冬。我知他的脾气,向来不徇人情,要走谁也挽留不住,当时在口袋里掏出来一个纸条,给我定了五个条件。第一:不许预备盘川钱;第二:不许准斋饯行;第三;不许派人去送;第四不许规定或询问何时再来;第五:不许走后彼此再通信,这些条件我都答应了。
在临走的前几天,给同学每人写一幅「以戒为师」的小中堂,作为纪念。另外还有好些求他写字的,词句都是华严经集句;或藕益大师警训,大概写了也有几百份。末了又给大家讲最后一次开示,反复劝人念佛。临走时给我告别说:「老法师!我这次走后,今生不能再来了,将来我们大家同到西方极乐世界再见吧!」说话声音很小,很真挚,很沉静的!让人听到都很感动的。当时我点头微笑,默然予契。
临出山门,四众弟子在山门口里边搭衣持具预备给他送驾,他很庄重很和霭的在人丛里走过去,回过头来又对大家说:「今天打扰诸位很对不起,也没什么好供献,有两句话给大家,作为临别赠言吧!」随手在口袋里掏出来一个小纸条,上写:「乘此时机,最好念佛!」
弘一律师走后,我到他寮房去看,屋子里东西安置得很次序,里外都打扫特别干净!桌上一个铜香炉,烧三枝名贵长香,空气静穆,我在那徘徊良久,响往著古今的大德,嗅著余留的馨香。
六种根本烦恼
这烦恼有多少种呢?可就多啦,略略地我就说个名词吧,大家不用细讲就可以知道,也就能躲避呀,所以这个烦恼有六种根本烦恼,随着起来有二十种随烦恼。
这个根本烦恼是什么呢?贪心是一个烦恼,有贪心就容易起烦恼,贪不足烦恼就来了,瞋恨心也是一种烦恼,愚痴心,煳涂人做煳涂事,愚痴也是个烦恼的根。贪、瞋、痴!
你自己有点学问,或是有点家业、有点地位,高傲的心,瞧不起一切人,这也是烦恼的根本。所以再向下说,这个烦恼就很多啦。贪、瞋、痴、慢,高慢心,有疑惑心,你哪一种事情也放不下,你总是老疑惑。
贪、瞋、痴、慢、疑,另外呢?还有个邪知邪见,没有正知正见,这是六种的根本烦恼。
二十种随烦恼
随着他还起了二十种随烦恼,他分小随、中随、大随。
十种小随烦恼
这小随烦恼就有十个,十个是什么呢?忿、恨、恼、覆、诳、谄、骄、害、嫉、悭。
忿就是忿怒了,这种烦恼是孤起的,叫小烦恼,这个东西也是苦恼事,也是受苦的地方:恨,恨起人来,这也是烦脑,这是小烦恼,孤起的,单单的起来的。恼,恼怒。覆,是什么呢?自己做了不好的事情,很遮盖著,心里总怕人知道,横拦竖遮著,怕人知道,这个名字叫覆。所以啊,忿、恨、恼、覆、诳!诳什么呢?诳言诳语啊!尽说瞎话骗人,所以,这都是烦恼的根本,这是随着贪、瞋、痴、慢、疑、邪见这六种根本烦恼起来的。这是有五个:忿、恨、恼、覆、诳。
底下还有五个:谄、骄、害、嫉、悭。谄是谄媚人,俗语讲话统是巴结人、熘哄人、奉承人,就是这一套,所以叫谄媚。骄,有点身份、有点财势,这个骄傲的心就起来了,这也是烦恼呀!这是个小随的。害,看你这个人和我不对劲,想法要害他,这是害人的害。嫉,嫉是嫉妒,嫉贤妒能,看人家能耐比我强,恐怕他盖着我,我就嫉妒他,想法总是要把他除掉了,这就是嫉妒。最后,这个悭,这个悭是什么呢?刻薄悭吝、片善不为,他不但不为,而且人家要做善,他在外边还说些不好听的话。所以,这十个叫小随烦恼。
二种中随烦恼
还有两个中随的烦恼,是无惭、无愧。
人得有个惭愧心,惭是对自己得要对得起,别说对待,就是做的事情、说的话、心里的思想,也得要对得起自己,这就叫有惭的人。
有愧的人呢?总得要对得起人,我做出事来、说的话、我心里的思想,都能对得起人,这对得着人家这就叫有愧、对得着自己这叫有惭。你说这个无惭无愧,他做出事情来,也不怕对不起人、也不怕对不起自己,他全不管。只要我对着我的心思,我就要做,这叫无惭无愧,这叫中随的烦恼。
八种大随烦恼
余者,还有八个大随的烦恼,掉举、昏沉、不信、懈怠、放逸、失念、散乱、不正知。
这八样,头一样就是不信。管你什么,我也不信,我就信我吃饱了、穿暖和了,有银子、有钱比什么都强,旁的事一大堆,我都不信。这就是一个不信最厉害,这是大随的烦恼,将来这烦恼就多啦!要不信的人,当然就是诳妄了,这一诳妄,完了就是放逸、随便,怎么舒服怎么干,是不是呀?这是叁个了。
这底下还有个昏沉,这些个人就是醉生梦死,不昏沉就来了掉举了,心里头横算竖算,这么掉算一会儿、那么掉算一会儿,这也是一种的大烦恼。余者呢?是不正知。
这知觉没有正当的,见识上不正见,没有正当的见识,最后第八个是什么呢?心就乱了,也不知道想什么好,这一天乱乱哄哄的,这是这八个大随的烦恼。烦恼要不断,痛苦就不能离开,不能离苦得乐,得怎么办呢?怎么个断法呢?
四宏誓愿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的这个去烦恼的法,就多了,无量无边,立下誓愿一定要学佛法,学了佛法干什么呢?断烦恼!这个烦恼要是不断,这个苦恼就多啦!所以必须要断烦恼,断尽了烦恼就成佛呀!
所以四大宏愿「佛道无上誓愿成」。佛道没有比他再高、再上的,我立个誓愿一定要成佛。佛呢,他也是一个人,我也是个人,他能成佛,我不能成佛吗?就因为我没有发这个大心,没有发这个大慈大悲大愿!
倓虚大师《楞严经讲记》
1 看大乘佛经,以尽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首先明理,先看《楞严经》,都看文言文 、白话文对照的:《金刚经》《大般涅磐经》《法华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圆觉经》《楞伽经》《净土诸经》等。
2 看修行的书,明理不求实证,则无意义。目前时代,最好最易成就的,就是藏区的大圆满法,能即生开悟。大圆满法,天赐众生福泽,能修习,当累世修的机缘,甚难得!
六祖以后,禅宗已不适合人的根性,能度脱现代人的,最佳的就是大圆满法了。正如莲华士大师所预言:铁鸟(飞机)飞翔时,大圆满法将传遍世界。
推荐修行的两本书:元音老人著《大手印浅释》。
丹贝旺旭仁波切著《金刚密乘大圆满》。
修习大圆满法,须拜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为师,灌顶修行。
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不仅仅是开悟,且证量足,能够灌顶加持,并非是普通意义上的活佛摩顶。
去青海省果洛洲久治县的德合隆寺
去拜: 丹贝旺旭仁波切 为师
或 四川省甘孜洲白玉县阿宗寺 :江央确吉宁玛仁波切
修习大圆满法,能即生开悟 !
3所谓念念修行,就是终生念一佛名,念到一心不乱。从而能往生极乐世界。
(念佛名:一是消业障;二是佛力感应加持)
(当然要持戒、行善、发愿、生菩提心)
(生真信,发切愿,志诚恳切,念佛名号。勿用观心念法,当用摄心念法。楞严经大势至菩萨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念佛时,心中(意根)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舌根)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耳根)要听得清清楚楚。意、舌、耳、三根,一一摄于佛号,则眼也不会东张西望,鼻也不会嗅别种气味,身也不会懒惰懈怠,名为都摄六根。都摄六根而念,虽不能全无妄念,校彼不摄者,则心中清净多矣,故名净念。净念若能常常相继,无有间断,自可心归一处。
所谓十念记数者,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著脚,一心不乱,久当自得耳。须知此之十念,与晨朝十念,摄妄则同,用功大异。晨朝十念,仅一口气为一念。不论佛数多少。此以一句佛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则可,若二十三十,则伤气成病。此则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从一至十,从一至十,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不但去妄,最能养神。随快随慢,了无滞碍。从朝至暮,无不相宜。较彼掐珠记数者,利益天殊。彼则身劳而神动,此则身逸而心安。但作事时,或难记数,则恳切直念。作事既了,仍复摄心记数。则憧憧往来者,朋从于专注一境之佛号中矣。大势至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利根则不须论。若吾辈之钝根,舍此十念记数之法,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难大难。又须知此摄心念佛之法,乃即浅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议法。但当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见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兹中丧,不能究竟亲获实益,为可哀也。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时。若静坐养神,由手动故,神不能安,久则受病。此十念记数,行住坐卧皆无不宜。卧时只宜默念,不可出声。若出声,一则不恭,二则伤气,切记切记。——净土宗念佛法门)
而开悟、明心见性,也就是在念念修行中:
前念已灭,后念未起,一念不生,回光返照,了了分明,当下抓住,觉性显前——《大手印浅释》
《金刚密乘大圆满》:有所谓:“内观心性,向内观!”之口诀。
如是不散以自心自观。
此偈诵的意思是说:使能想、能念之心识,向它自己稍微地内转;稍微地内向;轻微地内收,这样便能认识本觉。华智仁波切说由此不能认识的话,便再也没有其他办法可以认识了。当以自心稍许向内轻微地观于它自身的时候,会有一种远离一切散乱分别的赤裸明清,这就是觉性。
念:
南无(音:那摩)阿(音:a) 弥陀佛
南无(音:那摩)观世音菩萨
南无(音:那摩)地藏王菩萨
4修行需要先消业障,在消业障方面《地藏菩萨本愿经》甚佳,读经、念:南无(音:那摩)地藏王菩萨 名号。
《地藏菩萨本愿经》:更能每日念菩萨名千遍,至于千日,是人当得菩萨遣所在土地鬼神,终身卫护,现世衣食丰益,无诸疾苦,乃至横事不入其门,何况及身。是人毕竟得菩萨摩顶授记
山东佛学院不是在山东大学呢,在青岛湛山寺。详情帮你查了,如下:
——山东湛山佛学院,地处青岛优美的海滨风景区内的青岛湛山寺。由近代高僧倓虚大师创建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当时培养出了大批的台宗高僧。在经历了五十余年的沧桑之变之后,于2004年经国家宗教局批准恢复办学,对外招生。学院在省市宗教主管部门领导下,由山东省佛教协会、青岛市佛教协会、青岛湛山寺主办。在学院院长、青岛湛山寺方丈明哲大和尚的精心擘划下,学院经过三年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设施、教学质量日臻完善,正阔步向全国规范化院校的行列迈进。
二、办学的性质和宗旨
学院为全日制的大专佛教学院。以培养高素质的弘法人才和管理人才为宗旨,坚持以戒为基础,教观总持,台贤并重,旁通诸宗。努力把青年僧伽培养成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领导,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积极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学识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遵纪守法,热爱和献身佛教事业的优秀人才。
三、学制
大专班:三年
师资研究班:三年
四、报考资格
1、历史清白,爱国爱教,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者。
2、信仰佛教,自愿献身佛教事业,能够自觉维护律仪,出家一年以上,熟悉早晚全堂课诵,本人自愿,师长同意,品德优良者。
3、具有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以上,寄考生登记表,请附上结业、毕业证书复印件(大专班毕业以上可以报考师资研究班)
4、年龄为十八至三十岁。
5、身体健康,五官端正,无残(隐)疾病和传染病者。
6、无婚姻或恋爱关系。
舍利塔的高低,与法师生前修行果位没有直接关系。
虽然,在佛教界,弟子们为圆寂的法师修建舍利塔会考虑法师的修行、辈分、地位、德行等等,但不会根据法师证得的什么果位。因为是否修成须陀洹、阿那含,或者修成阿罗汉,或法身菩萨,只有高于这些果位的人才知道,凡夫是不可能知道的。也就是说,要想知道别人是否修成阿罗汉,必须自己已经修成阿罗汉以上。而真正的佛弟子,自己决不会自称自己修成阿罗汉的。
我们知道的著名近代高僧倓虚大师,原先的在大悲院的舍利塔就建得很低,倓虚大师是天台宗的44代祖师,1963年倓虚大师在香港圆寂后,得五色舍利5000余颗。其11枚舍利移奉到天津大悲院,供奉的舍利塔仅有一米左右高度。而去年大悲院重建倓虚大师舍利塔有十几米高。
综上所述,法师舍利塔的规格高低,缘不同而已,不是以否修成阿罗汉来定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