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号“五柳先生”,贺知章号“四明狂客”,李白号“青莲居士”,四明狂客曾呼青莲居士“谪仙人”。杜甫号“少陵野老”。柳宗元世称“柳柳州”,“柳河东”。王安石世称“王荆公”,晚号“半山”。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每个人的号都很能体现其思想和个性呀!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东晋末期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字元亮,又名潜,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
陶渊明,生活于352年—427年,属于中国古代南朝宋国浔阳柴桑人,在当时的宋国做过几年小官。
陶渊明谥号靖节先生,这是因为他的谥号是由朋友私下起的,并非朝廷颁布。
代表作有:
《停云(并序)》 《形影神(并序)》《时运(并序)》
《荣木(并序)》《赠长沙公族祖并序》《酬丁柴桑》《九日闲居(并序)》
《答庞参军(并序)》 《归园田居五首》《劝农》《游斜川》
《命子》《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归鸟》《乞食》
陶渊明的美称:
世称靖节先生陶渊明(约365—427)。
浔阳柴桑(今九江市)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字元亮。
自号五柳先生、辞赋家、散文家,晚年更名潜,字渊明。一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
陶渊明(公元三六五年至四二七年),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亡后,改名潜,字渊明,自号五柳先生。陶渊明本是贵族世家的后裔,曾祖父陶侃是东晋王朝的开国元勋,官自大司马。到了陶渊明这代,家道中落。他曾多次做过一些小官,但时间皆不长。他最后任彭泽令,只做了八十五不肯束带见督邮而辞官,这正是十分他著名的“不能为五斗米而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辞官后,他隐居乡间,过了二十三年的田园生活。可是忧愤、饥寒、劳累一起折磨这垂老的诗人,使他遂抱羸疾,最后在贫病交迫中死去。享年六十三岁,史称“靖节先生”。
参考: tackchingedu/st9443/pag3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名潜,字渊明。一说晋世名渊明,字元亮,入宋后改名潜。唐人避高祖讳,称陶深明或陶泉明。自号五柳先生(《五柳先生传》),私諡靖节先生(陶征士诔)。浔阳柴桑(今在江西九江西南)人。晋代文学家。以清新自然的诗文著称于世。 生平 陶渊明出身没落的官宦家庭,曾祖陶侃仕晋,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长沙郡公。祖父作过太守,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陶渊明早年曾任江州祭酒
镇军参军及彭泽令等职,后「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回家,从晋安帝义熙二年(公元406年)起隐居不仕。直至宋文帝元嘉四年(427年)病故。归田的这20多年,是他创作最丰富的时期。 陶渊明逝后,其生前好友颜延年为其作诔文《陶征士诔》。 陶渊明流传至今的作品有诗一百二十余首,另有文、赋等十余篇。陶渊明今存诗歌共125首。田园生活是陶诗的重要题材,因此后来人们将他称作「田园诗人」。他最著名的作品为《桃花源记》,描述了一个他所憧憬的桃花源社会,和谐美好,没有战乱,自食其力的社会。使得桃花源与乌托邦齐名,都代表了一个美好的幻想。 传世作品 梁昭明太子萧统蒐求陶渊明遗世作品,编为《陶渊明集》,并为之作序。 诗 《归园田居》、《和郭主簿》、《于西获早稻》、《怀古田舍》 《桃花源》并序 (序被通称为《桃花源记》) 《饮酒》八首 《述酒》 《杂诗》 《咏贫士》 《咏荆轲》 《读山海经》 《挽歌诗》 [编辑] 文 《归去来辞》 《五柳先生传》 《闲情赋》 《感士不遇赋》 zh /w/indextitle=%E9%99%B6%E6%B7%B5%E6%98%8E&variant=zh-
参考:
zh /w/indextitle=%E9%99%B6%E6%B7%B5%E6%98%8E&variant=zh-
陶渊明(公元365?-427年),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他是 [[[[[[东晋、刘宋交替时期]]]]]] 的著名诗人。他的诗就像一座里程碑,标志著魏晋以来古朴诗歌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他不仅成功地将日常生活的哲理融入诗中,使诗歌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而且又开创了田园诗这种新的题材,可说是诗歌的创新先锋。
陶渊明 参考:staffwhshedu/~huanyin/Ball-a 评价 1楔子: 他的诗宛如一阵起自芬芳的山谷,又拂入桃花源的自在之风,在充满压迫剥削,尔虞我诈的东晋社会,诉唱着著珍贵而动人的率真。《归去来辞》中,「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他的舒啸,不知震醒了多少为名利沈浮合眼的奴隶,他的诗,又多么像一盅寒冬的暖菊茶,唤醒了无数人心中,早被冻僵的真意。 请看------五柳先生的主人,陶渊明。 2生平梗概: 四、五世纪之间,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一位伟大的文学家陶渊明。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生于晋哀帝兴宁三年(三六五),卒于宋文帝元嘉四年(四二七),享年六十三岁,他生活在晋、宋易代之际,而大部份时间是在东晋王朝中度过的。那是个政治极为黑暗、腐朽的年代。 陶渊明出生在一个还衰落的官僚家庭,曾祖父陶侃是东晋的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祖父陶茂和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一类的官。外祖父孟嘉是东晋名士。陶渊明的祖父和父亲并不是承袭陶侃爵位的嫡嗣;渊明七、八岁时,其父便已去世,因此,他从少年时代起,就生活在贫困之中。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陶渊明很小就喜爱读书,对儒家经典有特别浓厚的兴趣。他读书的范围,除了儒家的经典,再就是两晋时代盛行的(老子)、(庄子),还有大量的先秦至汉魏的史学、文学著作,广泛地接触了古代文化遗产。 陶渊明年轻时,颇具「大济苍生」(《感士不遇赋》)的宏伟抱负,希望有一番作为。从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三九三)至晋安帝义熙元年(四0五),在这十三年中,陶渊明曾先后担任过祭酒、参军、县令等官职。他性格正直耿介,与官场的腐朽风气格格不入,几次都是辞官而去。最后一次从彭泽令任上辞职,结束了他的仕途生活。从这时起,他精神上感到极大的解脱,真正走上了「躬耕」的道路。 归田之初,陶渊明和家人都参与了耕作,还有一个僮仆帮忙,温饱也不成问题,心情是愉快的。义熙四年(四0八)六月,他家被一场大火焚毁一空,一家人袛好寄居船上。义熙六年(四一0),他把家迁往南村,理由是这里有一些好邻居。有农民,也有一些隐居浔阳的文人和参军、主簿、县令之类的小官。 陶渊明在南村继续过著「躬耕自资」的生活,但家境大不如前,常常是终年辛劳,难以糊口。在出仕和归隐的问题上陶渊明曾产生过一些矛盾,由于他对当时现实腐败的政治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毅然坚持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态度,义熙末年,他又一次拒绝了朝廷聘他为著作郎的征召。 陶渊明的晚年,贫病交加,身体愈来愈衰老,宋元嘉四年十一月与世长辞。 亲友们用俭朴的仪式安葬了他,认为他具有「宽乐令终之美,好廉克己之操」(颜延之《陶征士诔序》),为他立諡号「靖节征士」。
参考: staffwhshedu/~huanyin/anfa_toa4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晚年又名潜,号“五柳先生"
[1]
,私谥“靖节”
[2]
(死后由朋友刘宋著名诗人颜延之所谥),故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出身于没落仕宦家庭。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唐人避唐高祖讳,称陶深明或陶泉明。
[3]
大约生于365年。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自做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有《陶渊明集》。被称为“千古隐逸之宗”。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卓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父名史不载,存疑)
陶渊明谥号是什么?
陶渊明谥号 靖节
陶渊明(约376——427),字符亮,自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友人私谥“靖节征士”,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出生于一个衰落的世家,生活在晋宋易代之际。父亲早死,因家贫,曾做过几年的官,却因“质性自然”,不愿“以心为形役”、不肯“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而解绶去职,过起了躬耕自足的田园生活。自小体弱多病,曾作《五柳先生传》以自况,称自己“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然而“家贫,不能常得”;日子虽然过得很艰苦(见“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他却能安贫乐道,忘怀得失。“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六十岁左右去世。深受后世文人骚客推崇,欧阳文忠公甚至认为“两晋无文章,惟《归去来兮》(即《归去来兮辞》)而已” ;在中国诗人享有很崇高的地位,朱光潜先生认为:可以和他比拟的,前只有屈原,后只有杜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