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原里美必看的几部剧推荐:《乌鸦的拇指》、《亲密姐妹》、《秘密结晶》、《人生最棒的礼物》、《非自然死亡》。
1、乌鸦的拇指
武泽竹夫(阿部宽饰),绰号“老武”,人过中年的他是一个有着丰富经验的职业欺诈师,他与貌不惊人并且反应迟钝的入川铁巳“老铁”(村上昭二饰)不打不相识,将后者引入行与自己结为搭档,穿行于都市的各个角落,银行、赛马场、当铺随处可见他们行骗的身影。
拥有不堪回首过去的二人相互扶持,在底层过着不咸不淡的生活。某天,这对搭档与姐妹花河合八寻(石原里美饰)、河合真寻(能年玲奈饰)以及男孩石屋贯太郎(小柳友饰)的人生发生交集。五个人生处于最底层的人,组成了一个略显别扭的临时家庭,他们朝着人生的转折点携手前进……
2、亲密姐妹
评分:80分
目前正在区政府居民服务科工作的深泽叶月(松下奈绪饰)过着平凡安宁的生活,眼看迎来30岁的生日,她开始考虑和同在区政府工作的男友吉村达也(平冈佑太饰)结婚成家的事宜。而就在此时,一名不速之客闯入叶月家中,打乱了她原有的生活。
来者不是别人,正是叶月离家出走多年下落不明的妹妹美咲(石原里美饰)。与因循持重的叶月不同,长着可爱脸蛋的美咲仿佛一颗随时都会爆炸的定时炸弹,古灵精怪的性格不知会惹出什么乱子。
果然,美咲很快搅黄了姐姐的婚事。小恶魔的出现,让叶月一个头两个大,但是随着相处的时间慢慢积累,美咲身上的闪光面则悄然显现出来,而她的心底还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3、秘密结晶
评分:80分
石原里美在阅读了原作后萌生了在舞台上演绎的念头,而导演郑义信则是她十分喜欢的舞台剧导演,最终她也如愿以偿的促成了这次合作。
《秘密结晶》由芥川奖作家小川洋子同名小说改编,故事以孤岛为舞台,讲述在一个花、鸟、书等等渐渐消失的异常世界里人们之间的故事。石原里美在剧中饰演女主角是一位小说家,共同出演的还包括村上虹郎和铃木浩介等。
4、人生最棒的礼物
评分:82分
越简单(俗套)的剧本越难拍得动人,冈田惠和的笔触回避了癌症本身的残酷,而是将全部的情感流动灌注于父女之间的日常相处,尤其吃饭与做菜这样居家的场景,涓涓细流中极尽温柔又不会显得过于刻意。
寺尾聪安定又毫无表演痕迹的台词与举止,石原此次的角色诠释也算富有层次起伏,无形之中有了令人落泪的力量。
5、非自然死亡
评分:94分
三澄美琴(石原里美饰)是在民间法医组织“UDI”工作的女法医,该组织专门接收由于非正常原因导致死亡的遗体,对其进行解剖以求找到案件的真相。
和美琴一起工作的,还有法医中堂系(井浦新饰)、记录员九部六郎(洼田正孝饰)和检查技师东海林夕子(市川实日子饰)等人。
结识本书在樊登读书,听完讲解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下单了实体书还没有到。
开始对《八堂自然课》好奇,是源于自然两个子,发自内心的崇拜自然的力量,喜欢自然的种种,所以我很好奇,是什么样八堂课来展示自然呢?读后发现,原来是自然赋予人生的八堂课!
中国人很讲究向天地学习,比如我们以最稳定的方式立于天地之间,就被赋予了一份力量,还比如古人说“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意思是做人要像天那样无私的覆盖万物,像地那样无私的承载万物,像日月那样无私的照耀万物。
书里的第一课,叫做接纳未知。人类有两个习惯思维,一个是不喜欢不确定性,也就是喜欢确定和稳定,另外一个是二分法看世界,意思是我们深深的习惯把接收到的信息在脑部做分类,好的和坏的,喜欢的和不喜欢的,这一点我的感受非常深刻,比如和人接触,我总会第一面就划归喜欢(可以做朋友),不一类人(减少接触)。但其实在大自然中,没有一成不变,也没有二分法的视角。
自然的展现是多样性的,而生机也在其多样性和不确定性之中。自然中很多植物、动物是雌雄同体,甚至可以根据需求转变性别,植物我们熟悉的有玫瑰、黄瓜、南瓜,动物有贝类等。书中还有个有意思的例子,我们从小就讨厌的苍蝇,我们认为的坏虫子,其实是包括兰花在内所有植物的重要传播花粉者,有着它自己的贡献。
其实这个第一课,接纳未知,对应的就是我们人类有二分法的强迫症。这个时候就想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我们很多强迫来源于认知,而且认为自己知,读书、走路、看世界是打开我们头脑、视角、知识的途径,越是打开,越可以发现、接受到开始喜欢、探索未知,我想,这是读书学习对人生的极大意义吧。
后边的课程明天继续分享。
1文学披着浪漫的外衣,成为这一场诱奸的帮凶。
故事的情节说起来很简单,就是一个十三岁的少女被家教老师诱奸的故事。我们说起来是十分简单的一件事,但是如果发生在自己身上会怎样?没有感同身受所以无法体会这份痛。
看完书籍之后去看了作者的采访,她更多的不是在申讨那个人,而是想要质问文学究竟是什么?她说其实把李国华说过的话单独拿出来其实是很浪漫很美的话,但是他是不是也是受到了这种浪漫与美的欺骗?
整本书的阅读中我总有一种怪怪的感觉,后来看了采访才恍然大悟,这是一个少女对文学的痴恋。
初遇李国华他是一个博学的语文老师,思琪是一个爱文学却一知半解的少女。老师提出要给他们补习语文作文,这对少女来说是一种荣幸。
少女满怀对于学习的热情最终败在这一场似是而非的学习之中。
文中多次提到了老师那些看似博学的话语,但是其实对于思琪来说是很清楚明白这个博学的老师其实没有看起来那么的博学,就像李国华自己说的:下一句忘记了,无所谓,反正不在“教育部”颁布的那几十篇必读里。
我知道现在的很多老师其实都是这样,我们也不能要求每个教语文的老师必须文学知识渊博,每个教数学的老师都会微积分,每个物理老师都是牛顿和爱因斯坦。但是拿着自己微薄的知识去欺骗无知少女无异于诈骗。
思琪说:我讨厌的是他连俗都懒得掩饰。书中也有提到赵合德与赵飞燕被李国华弄混,由此可见其实思琪已经知道这个老师的徒有虚名。
如果在之前就知道李国华的徒有虚表,那我相信思琪也不会走进以补习为由的这一场诱奸里。可是如果不是深入的了解,也不会知道他的徒有虚表,毕竟这么多年的怡婷还是那么的相信与崇拜老师。
我们常说:就怕流氓有文化。我相信不是在批判文化的不好,而是在陈述一种披着文学外衣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我们会对表面凶恶、看起来没有多少知识、甚至长相有点吓人的人敬而远之,但是我们很少会注意到那些文质彬彬、仪表堂堂的人却也是表里不一。这些人更加的容易让人亲近往往也是更加的让人危险。
作者真正绕不开的就是,她也在采访中说过:一个真正相信文学的人怎么可以背叛这个浩浩汤汤已经超过五千年的语境与传统。他应该是思无邪的。其实说到底不管是思琪还是作者,爱的一直是文学,爱的是不相信一个相信文学的人会做出这样的事情。
一个真正的文人千锤百炼的真心最后居然是食色性也。艺术是否可以含有巧言令色。她其实是批判的,她其实是觉得不可以的。但是她也明确说自己在写这本小说时也在不断地向着这个艺术靠近。
一个在文学中走不出来的少女最终觉得文学辜负了她,确实也是:整个大楼故事里,她们的第一印象大错特错:衰老、脆弱的原来是伊纹姐姐,而始终坚强、勇敢的其实是老师。从辞典、书本上认识一个词,竟往往会认识成反面。
她恍然觉得不是学文学的人,而是文学辜负了她们。文学是最徒劳的,且是滑稽的徒劳。写这么多,我不能拯救任何任何人,甚至不能拯救自己。
2任何关于性的暴力,都是整个社会一起完成的。
这一句话真的就是高度的概括与表达,关于这一部分的表达在书的这一章已经表达的准确而清晰了,我就不去献丑了。
还有有关洛丽塔那个部分其实放在文学部分更加的好,可是放在这里说,我想要强调的就是洛丽塔难道就不是社会完成的吗?
我们愿意相信的就是文学上的意义,我们不愿意深思有没有可能这只是巧言令色,我们在赞赏故事的同时是不是也成为了同谋。
看书是对于那句:可是眼前的人,年纪似乎已经过了需要守备的界线。耿耿于怀。
我们教导小孩子从来不会说提防年迈的人或者同样身为小孩的人,可是我们也知道在一些地方有一些小孩子正在用这种心理去欺骗一些人,有些老人他们就是在倚老卖老。可是这个社会告诉我们要尊老爱幼。
看完这本书的当晚做了一个梦,梦到自己租住的地方闯进了其他人,我拼命的叫救命但是没有用,然后我醒过来细想,其实这个时候的抗争是无用的,救命的呼喊可能只是损耗了你的体力,因为大部分人因为害怕可能都不会出来看一眼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自救的意义并不是事情发生了才去做,而是发生之前我们要有足够关于这件事的解决方案,很多人可能会说是庸人自扰,当然不是说让你一天到晚就在想自己会怎么样然后怎么样去解决,而是比如我今天梦到这件恐怖的事情,我今天看到了这种情况,如果我正在遭受我要怎么办?
最后希望这本书可以让更多的人看到,哪怕有一点点思考我觉得这都不会辜负作者的期望。
愿这个世界上每一个曾经被伤害或者正在被伤害的天使妹妹都会有一百个棉花糖。
3我爱的文中句
1“为什么是我不会?为什么不是我不要?为什么不是你不可以?直到现在,我才知道这整起事件很可以化约成这第一幕:他硬插进来,而我为此道歉。”
2我宁愿大家承认人间有一些痛苦是不能和解的。
3世界上愈是黑白分明的事情愈是要出错的。
4妈妈诧异地看着她,回答:“什么性教育?性教育是给那些需要性的人。所谓教育不就是这样吗?”思琪一时间明白了,在这个故事中父母将永远缺席,他们旷课了,却自以为是还没开学。
5他发现社会对性的禁忌感太方便了,强暴一个女生,全世界都觉得是她自己的错,连她都觉得是自己的错。
6什么样的关系是正当的关系?在这个你看我我看你的社会里,所谓的正确不过就是与他人相似而已。
7“我才知道,在奥斯维辛也可以感到无聊。”伊纹停下来,看看思琪,说,“琪琪,以前你说这一句最恐怖,在集中营里感到无聊。”
8 忍耐不是美德,把忍耐当成美德是这个伪善的世界维持它扭曲的秩序的方式,生气才是美德。
9没办法的,我们都没办法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诚实的人是没办法幸福的。
10整个大楼故事里,她们的第一印象大错特错:衰老、脆弱的原来是伊纹姐姐,而始终坚强、勇敢的其实是老师。从辞典、书本上认识一个词,竟往往会认识成反面。她恍然觉得不是学文学的人,而是文学辜负了她们。
11我虽穿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你与我同在。
12 任何关于性的暴力,都是整个社会一起完成的。
13 当用到幸存这个词时,仿佛都是在描述一种屠杀,像是校园枪击、恐怖攻击等。我害怕使用这个词,不是因为它太大而失真,而是从整个社会的谋害中活下来,除了幸存,没有更好的字眼,太确实,让人害怕的确实——身为一个女人,想逃避的确实。
14文学是最徒劳的,且是滑稽的徒劳。写这么多,我不能拯救任何任何人,甚至不能拯救自己。
15我身上阡陌纵横,小小一张病床,一迷路就是八年。
《八堂自然课》。这是一本听完了之后一定会让你非常放松的书,它的核心主题是告诉我们,人类究竟能够从自然当中学会些什么。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