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期成矿系统与成矿系列

喜马拉雅期成矿系统与成矿系列,第1张

攀西地区作为西南“大三江”的一个重要地区,进入新生代后伴随陆内造山运动,发育与喜马拉雅期幔源碱性岩浆和流体作用有关的特征岩浆组合有两类:富碱浅成侵入岩组合,碱性侵入岩组合。

分布于四川木里—盐源和云南宁蒗—滨川一带的壳幔混源型富碱浅成侵入岩组合,以石英二长斑岩、二长花岗斑岩、花岗斑岩和正长斑岩为代表,形成时代集中于35~65Ma,源区应为下地壳或壳幔过渡层,普遍显示铜、钼、金矿化特征。

分布于四川攀西和云南丽江地区的幔源型碱性侵入岩组合,其形成时代集中在30~40Ma,推断源区位于约100km深的富集地幔。这一岩石组合,可再以哀牢山—金沙江为界,西侧以钾质富碱岩浆岩组合为特征,以钾质煌斑岩和钾质碱性花岗岩为代表,主要形成铜、钼、铅、锌、金、银矿化;东侧以钠质富碱岩浆岩组合为特征,以钠质碳酸岩和碱流岩为代表,主要伴随轻稀土和金矿化。

骆耀南等(1998)通过研究龙门山—锦屏山陆内造山带,划分了对应于该区喜马拉雅期幔源碱性岩浆和流体成矿系统的多金属成矿系列:

1与喜马拉雅期韧-脆性剪切带有关的Au、Ag、Cu多金属成矿系列

龙门山—锦屏山前陆及腹陆带的主断裂,一般均经历过多期活动,显示具韧-脆性复合剪切带性质,并伴有普遍的金矿化。本次工作重点集中在鲜水河断裂以南的康定—西昌菜子园地区。通过初步研究,证实它是一条区域性巨型含金剪切带,远景可观,并被中国地质调查局列入全国跨世纪普查找矿重点片。

厘定这一巨型含金剪切带的依据如下:

第一,在南北长300km,东西宽10~25km范围内,已发现数十处Au、Ag多金属化探异常和近百处金矿产地,表明这是一个引人注目的金矿化集中区。

第二,该区具有漫长的地质演化历史,遭受过多次造山作用影响,特别是喜马拉雅期陆内造山作用,使一些主要断裂经受滑脱、逆冲和走滑的复杂演变过程。伴随早期韧性剪切作用,发生了初始成矿;后叠加韧-脆性或脆性变形,则导致最终富集定位,形成众多Au-Ag多金属矿产地。据康定、石棉、冕宁一带大量剪切应变矿物同位素年龄值(154~212Ma)测定,主成矿期应为喜马拉雅期。

第三,韧性和韧-脆性剪切作用涉及多种多样岩层,包括康定群、元古宇、古生界、基性火山岩和花岗岩等含金丰度高的矿源层,因此显示出多层次矿化和多样性类型的特征。

此外,该区还广泛发育各类脉岩,尤其是基性脉岩普遍可见,表明主要成矿物质应由幔源提供。

区内剪切带型金矿具有成带分布和分片集中的特征。据此,可以划分北段康定、中段石棉和南段冕宁三个集中区。根据产出金矿类型垂直及水平分带特征,本区剪切带金矿成矿系列包括以下主要矿床式:基底中构造蚀变岩-石英脉型金矿(康定黄金坪式);基底与盖层间滑脱带中糜棱岩-石英脉型金矿(石棉菩萨岗式):盖层中石英(氟镁石)脉型金(银)铅锌(铜)矿(康定偏岩子式);由绿片岩组成的构造岩片中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冕宁茶铺子式)。

(1)黄金坪式构造蚀变岩-石英脉型金矿床。含矿岩系为康定群斜长角闪质混合岩;控矿及成矿构造为南北向网络状断裂系中北北东向韧性剪切带,并伴有喜马拉雅期辉绿岩和长英岩等脉岩(K-Ar法测定479±08Ma))。空间上主断裂破碎带构成主矿体。在断裂分支复合、弧形转弯以及背形构造引张部位,往往矿体增厚,品位变富;矿体一般厚05~5m,平均厚116m,品位一般为16×10-6~612×10-6,平均95×10-6。矿石类型包括黄铁矿-石英脉型、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型和黄铁矿蚀变岩型;原生矿以自然金为主,以微粒金-显微金形式产出,少量碲-金-银系列矿物,以次显微-超显微金形式嵌布于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碲银矿等载金矿物中。

经研究,动热变质热液成矿作用过程,包括早期黄铁矿-石英脉、中期多金属硫化物和晚期碲化物-碳酸盐等三个阶段(中、晚期是脆性叠加改造阶段产物),并伴有早期黄铁矿绢英岩化、中晚期硅化和碳酸盐化。矿体明显可见糜棱岩化或叠加后期角砾岩化和细脉状石英脉。成矿温度100~392℃,硫源为岩浆硫,水源为变质水,主成矿期269~208Ma(白云母K-Ar法),属于喜马拉雅期。矿床规模为中型。

(2)石棉菩萨岗式糜棱岩-石英脉型金矿。分布于石棉田湾至挖角坝之间基底与盖层的主滑脱带内。赋矿围岩为花岗质糜棱岩,顶底板为黑色和**千糜岩,是新近发现并具有区域找矿意义的新的层位及类型。糜棱岩为韧性剪切的产物,矿化产于韧-脆性构造叠加部位。硅化、黄铁矿化和方铅矿化发育,并有后期石英脉贯入。载金矿物为黄铁矿和方铅矿,并呈细脉状沿石英脉分布。大致显示上为方铅矿和下为黄铁矿的垂直分带特征。金品位83×10-6~698×10-6,平均135×10-6;银27×10-6。据千糜岩多硅白云母K-Ar法年龄测定,成矿期为154~212Ma。

(3)康定偏岩子式石英(氟镁石)脉型金(银)铅锌(铜)矿。赋矿地层为震旦纪富藻白云岩。赋矿构造为脆性断裂破碎带、层间破碎带、裂隙带和片理带,矿体以脉状为主,次为透镜状。产状与围岩近乎一致。矿体数量多,但规模小,形态复杂。矿石类型主要为黄铁矿-石英脉型和多金属硫化物-石英(氟镁石或碳酸盐)脉型。围岩蚀变以黄铁矿化、硅化和白云石—氟镁石化为主。载金矿物为黄铁矿、黄铜矿、黝铜矿和方铅矿等。常见微细型明金,金品位536×10-6~1523×10-6,伴生银达482×10-6~42634×10-6,有时Cu、Pb、Zn亦可达工业品位。盖层中金矿常有喜马拉雅期辉绿岩脉形影相随,表明成矿过程中有岩浆及岩浆热液作用的叠加。此外,在石棉及冕宁、西昌一带,赋矿地层还有泥盆系、二叠系和三叠系,它们多以石英 碳酸盐脉型出现,并受层间破碎带控制。

(4)冕宁茶铺子式蚀变构造岩型金矿。分布于锦屏山前陆逆冲推覆带由二叠系变基性火山岩(绿片岩)组成的“豆荚状”构造片(长75km,宽15~4km)中,绿片岩达阳起石—绿帘石—绿泥石相,普遍可见硬绿泥石矿物,并显示韧性变形特征。

金矿体呈透镜状产于沿韧性剪切带分布的铁白云石—白云石交代岩中。在已评价的4km范围内,共圈出矿体14个,单矿体长59~470m,厚049~1861m,平均金含量286×10-6,最高1195×10-6,伴生银46×10-6~85×10-6,金储量1833t,规模近大型,并伴有铅锌及铜,可供综合开发利用。

矿石类型主要有两种:一为黄铁矿化白云岩,是矿床主体,金品位为03×10-6~2×10-6;另一类为含硫化物石英脉叠加的黄铁矿化白云岩,含金为05×10-6~20×10-6,表明后期韧 脆性构造热液叠加改造的重要意义。在茶铺子矿床中,还具有喜马拉雅期花斑岩脉贯入(龙家沟,K-Ar法测定年龄为319Ma±08Ma),金含量达1600×10-9。

2与喜马拉雅期壳幔源富碱斑岩有关的斑岩型Cu、Mo、Au、Ag、Pb、Zn成矿系列

研究区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是陆内造山阶段(主要为65~35Ma之间)壳幔同熔岩浆作用的产物。成矿作用及矿床类型受斑岩的岩性(岩石类型、酸度、碱度)及斑岩群产出的构造背景控制,据此可进一步分为与花岗斑岩有关的Cu、Mo、Au矿床(祥云马厂箐式),与石英二长斑岩有关的Cu、Au矿床(盐源西范坪式),与石英正长斑岩有关的Pb、Zn、Au矿床(北衙式)和正长斑岩有关的Pb、Ag矿床(姚安式)。

(1)祥云马厂箐式。斑岩群受北西和北东向两组断裂构造控制,产于九顶山背斜南翼。围岩为下奥陶统向阳组砂岩、粉砂岩夹薄层灰岩透镜体及下泥盆统康廊组厚层白云岩。成矿斑岩呈小岩株产出,面积136km,为具正长岩→石英(角闪)正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花岗斑岩→煌斑岩分异演化的复式岩体,同位素年龄值为31~48Ma(K-Ar法)和34Ma(Rb-Sr 法)。岩石属碱钙系列,SiO2平均值为6960%,K2O+Na2O为968%。

由岩体中心向外,围岩蚀变为硅化带、石英钾长石化带和石英绢云母化带;外接触带见透辉石角岩带(夹石榴石矽卡岩)—阳起石透闪石角岩带—黑云母蚀变砂岩带。

由岩体中心向外,成矿元素的水平分带为:Mo-Cu、Mo-Cu-Cu、Au-Au、As、Pb、ZnAg、Fb、Zn。其中主成矿元素为Cu、Mo、Au。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黄铜矿、辉钼矿、斑铜矿及少量辉铜矿、砷黝铜矿、磁铁矿、磁黄铁矿、毒砂、白钨矿、方铅矿、闪锌矿、辉锑矿、孔雀石、褐铁矿、自然金等。矿床主要类型为斑岩型,全岩矿化,呈细脉浸染状。主矿体在内外接触带长1350m,宽100~600m,厚30~120m,平均厚827m,平均品位Cu046%、Mo 0078%。矿床中还见有角岩及矽卡岩型铜矿、石英脉型及硫化物型金矿体和矿石类型。经勘查证实,铜、钼、金矿床规模均达中型。

(2)盐源西范坪式。沿金河 程海断裂带分布,斑岩群侵位地层为二叠—三叠系。矿化斑岩为石英二长岩,SiO2含量62%~662%,K2O+Na2O 91%~96%,具面型青磐岩化、绢英岩化、硅化、钾化蚀变及分带特征,在内外接触带出现细脉-浸染状矿化。主要为Cu-Au矿化,并显示上Cu下Au的分带趋势。

(3)鹤庆北衙式。分布于丽江地区南端中生代沉积盆地,斑岩群受北北东向及东西向基底断裂控制。在断裂交汇处可见一近南北向椭圆形环形构造(40km×30km)。环内及边缘共计有大小不等35个斑岩体,侵位于中三叠统北衙组灰岩。锆石U-Pb法年龄值为61Ma。3个含矿岩体的岩石类型为石英正长斑岩,SiO2平均含量6756%,K2O+Na2O为1075%。

围岩蚀变:岩体内为钾化、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和黄铁矿化,外接触带为矽卡岩化、硅化、黄铁矿化和大理岩化。

在空间上,矿体多出现于石英正长斑岩内外接触带附近,且呈似层状、脉状产出,包括有岩体上下盘接触带脉状矿体(主要类型)、岩体内沿剪切裂隙充填的含钼黄铁矿、方铅矿石英脉型矿体及古近系底部紫红色砾岩中的古砂金矿。

岩体上盘接触带为Pb-Zn矿体,并大多与金矿体共生,长350m,斜深250m,最大32m,平均厚531m;平均Pb 229%、Zn106%;共生金矿长440m,斜深230m,平均厚324m,Au平均品位652×10-6。岩体下盘为金矿,与煌斑岩脉可能有一定成因联系,蚀变强烈,矿体长560m,斜深180m,平均厚535m,Au平均品位555×10-6。

矿区内氧化深度在200m以上,原生硫化物多已淋失,金主要在氧化带中富集。主要矿物为自然金、自然银、白铅矿、铅铁矾、黄锌矿、水锌矿、褐镁矿和水锰矿,残留有少量方铅矿、砷铅矿、黄铁矿、赤铁矿和黄铜矿。黄铁矿中金含量781×10-6;方铅矿含金023×10-6,含银平均1124×10-6,最高1633×10-6。

主要有两种工业矿石类型:铁-金矿石,Au品位为01×10-6,最高达2085×10-6,平均为46×10-6;Ag为20×10-6,最高达4269×10-6,平均为67×10-6;Cu含量<005%。二是铜 金矿石,Au为4×10-6~18×10-6,Ag为60×10-6~100×10-6;Cu为05%~11%,以4%最常见。对矿床进行评价,铅锌矿为中型,金矿远景可望达大型。

(4)姚安式铅锌银矿床。姚安老街子和干沟铅-银-金矿床产于滇中的中生代沉积盆地内,受北东向及北西向基底断裂控制。遥感影像显示有一系列交叠的环形构造。在长50km和宽10km范围内,计有大小36个斑岩及岩脉群。斑岩侵位于白垩系及古近系始新统陆相粗面质火山岩系中,岩石类型为正长斑岩,K-Ar 法同位素年龄为31~50Ma,SiO2平均含量为6404%,K2O+Na2O为1012%。

围岩蚀变:斑岩中主要为高岭土化、绢云母化、硅化和黄铁矿化;砂泥岩中显示角岩化、硅化、重晶石化和碳酸盐化;火山岩中一般为绿泥石化、绿帘石化和碳酸盐化。

矿化以Pb、Ag(Au)为主。铅矿体大致可分四种类型:①蚀变正长斑岩及粗面岩中的细脉浸染型,Pb含量为133%,最高达399%,占全矿总储量的70%(以老街子矿段为代表):②蚀变石英砂岩中的细脉浸染状铅矿,Pb平均含量为127%(以格苴坪为代表);③产于黄铁矿化含钙质泥岩中的鞍状或似层状铅矿,Pb含量为3%~792%(以取宝箐为代表);④产于砂质泥岩中的脉状铅矿,Pb含量为064%(以文化村为代表)。

银矿体主要见于老街子矿段正长斑岩中,受断裂破碎带控制,呈脉状群产出,单矿体厚为1~3047m,斜深几十米至200m,长400m,Ag最高品位为40636×10-6,以自然银、辉银矿的形式产出,并与方铅矿、闪锌矿共生。

金矿体见于文化村、干沟、白马苴、格苴坪等矿化带,产于主岩体外接触带之白垩系泥砂岩地层的近东西向张扭性构造破碎带中。干沟金矿带长1600m、宽150~500m,已圈出金矿体11个;单矿体长200~400m,厚05~2m,控斜深300m,Au品位为1×10-6~30×10-6,平均为437×10-6,局部达44×10-6。矿石类型为含金镜铁矿型和黄铁矿脉型。金矿与正长斑岩或煌斑岩脉形影相随。

矿石矿物:铅银矿体以方铅矿、黄铁矿,闪锌矿、黄铜矿,砷黝铜矿、磁铁矿、辉银矿、自然银为主;金矿体以黄铁矿、镜铁矿、褐铁矿、自然金为主。

该矿床经勘查证实,铅、银矿均为大型,金矿为小型。

3与喜马拉雅期幔源碱性基性岩及钾质煌斑岩有关的Au(Ag、Cu)成矿系列

研究区的幔源碱性基性岩及钾质煌斑岩,均属火山及次火山爆发-喷溢成因,形成时代略晚于富碱斑岩(约35~20Ma),属陆内造山阶段总体挤压局部引张环境的产物。

碱性玄武岩主要分布于丽江—剑川一带,辉绿-辉长岩脉集中见于锦屏山前陆逆冲-推覆带及前缘基底隆起带,并与剪切带金矿形影相随;钾质煌斑岩除在西范坪、北衙、马厂箐和姚安等地与富碱斑岩一起产出外,还独立呈群呈带分布于盐源、滇中等中一新生代断陷盆地中。

据已有资料,该成矿系列大致包括以下两种类型:其一是与辉绿-辉长岩脉有关的金(银、铜)矿,实例为石棉田湾及石棉金鸡台子金矿床。新近发现,金(银、铜)矿体与辉绿-辉长岩脉(体)形影相随,两者应存在成因联系。其二是与煌斑岩脉有关的金矿,已知分布于云南鹤庆北衙及姚安。北衙铅锌金矿床的56号矿体,产于煌斑岩脉接触带(煌斑岩本身含金丰度值为1100×10-6),厚153m,Au品位为1564×10-9。姚安金矿床中的部分金矿体与煌斑岩密切共生,并形成煌斑岩脉金矿。含金矿物主要为镜铁矿、黄铁矿,少量黄铜矿;矿石呈细脉浸染状、块状、角砾状;矿体伴有强烈的硅化、钠长石化、绿泥石化和碳酸盐化。矿体的Au品位为1×10-6~30×10-6,平均437×10-6(姚安金矿被评价为小型)。

4与喜马拉雅期幔源碱性岩有关的稀土矿成矿系列

喜马拉雅期幔源碱性岩,主要分布于锦屏山前缘基底隆起带,沿安宁河断裂呈群出露,由北至南,有冕宁牦牛坪、三岔河、包子村、羊房沟、雕楼山、郑家梁子、木洛寨及德昌大陆乡等岩体(群),它们呈岩株及岩脉(群)贯入于早期花岗岩、石英闪长岩或古生代地层中。主要岩石类型为霓石碱性花岗岩、霓辉正长岩、霓辉正长斑岩、霓石石英正长岩、霓辉伟晶岩和碳酸岩等。

稀土矿床成矿作用与碱性岩浆活动期及岩浆期后热液活动有直接关系,包括有霓辉伟晶岩脉型、碳酸岩脉型、蚀变碱性花岗岩及正长岩型的氟碳铈矿矿床,具有品位高、规模大、伴生有用元素多等特点。根据目前工作程度,可划分为冕宁牦牛坪式及德晶大陆乡式两个典型矿床式。

(1)冕宁牦牛坪式稀土矿床。分布于锦屏山前缘基底隆起带,碱性杂岩受哈哈-里庄断裂控制,且具有成群分布特征。杂岩由含霓石碱性花岗岩、碱性伟晶岩、方解石碳酸岩组成,属霓石碱性花岗岩浆-伟晶气成-热液充填的氟碳铈矿稀土矿床。

矿石自然类型包括碱性伟晶岩型、方解石碳酸岩型和霓石碱性花岗岩中细网脉浸染型,以伟晶岩和花岗岩中细网脉型为主(占总储量95%)。概算轻稀土氧化物储量为2031万吨,已达大型。

矿石矿物以氟碳铈矿为主,少量硅钛铈矿、氟碳钙铈矿、方铈矿和独居石。脉石矿物为重晶石—天青石系列矿物、萤石、方解石、霓辉石、钠铁闪石、石英、长石、黑云母和褐黑色矿泥等。矿体表内平均品位REO为414%~519%,表外平均为:144%(混合矿品位为281%,此即开采品位)。矿床具稀土矿物粒度粗大和矿石选冶性好等特点。

(2)德昌大陆乡式稀土矿床。分布于冕宁牦牛坪稀土矿床之南;为一与喜马拉雅期霓辉正长岩有关的霓辉萤石—重晶石—钡天青石脉型稀土矿床新类型。矿床地质特征基本上可与牦牛坪稀土矿床相对比,但又具有地区特色。

已初步圈定4个矿体。构成矿体的主要矿脉和矿石类型,包括有含霓辉萤石-锶重晶石型大矿脉(矿石)、萤石钡天青石型大矿脉(矿石)及由上述两种脉组成的细网脉——石英闪长岩型或霓辉正长岩型矿脉带(矿石)。

矿石具碎裂结构,角砾及斑杂构造,反映受岩脉及断裂构造双重控制。矿物成分以氟碳钸矿为主,见有少量方铅矿;脉石矿物为霓辉石、锶重晶石、萤石、方解石、毒重石、石英和白云母等。矿体REO品位为55%~126%,最高品位达1768%,并伴随可供综合利用的伴生组分Pb、Sr、Ba、CaF2等,特别是SrSO4含量高达2573%~2768%,已超过独立锶矿床的工业指标(>25%)。

这一矿床以类型新(以碳酸岩型为主)、矿体厚大、品位高、稀土矿物组合简单(仅以单一的氟碳铈矿为主),且粒度大等特征区别于牦牛坪式矿床。(该成矿系列的详细论述可见第七章)

(一)成矿亚系列的厘定

该区新生代与陆内汇聚-剪切走滑造山引起的构造-岩浆-热事件有关的成矿作用包括了形成于前陆逆冲-推覆带的盐源西范坪、木里普尔地等斑岩型Cu(Mo)-Au矿、产于藏东火山-岩浆弧带的江达玉龙斑岩型Cu(Fe)-Mo-Au矿,以及鲜水河大型平移剪切带与折多山陆壳重熔花岗岩浆侵入和岩浆期后热液作用有关的Cu-Pb-Zn-W-Sn-Ag矿(康定农戈山Ag-Pb-Zn矿、色哈拉Sn-W矿等等)。由于各自所处的地质构造环境,以及与成矿有关花岗岩的类型有所不同,可将其进一步划分为如下3个亚系列:

1)盐源-木里前陆逆冲-推覆带中与富碱斑岩岩浆晚期—期后分异交代作用有关的Cu(Mo)-Au(Ag)成矿亚系列。

2)与折多山平移剪切花岗岩有关的Sn-Pb-Zn-Ag成矿亚系列。

3)藏东火山-岩浆弧中与富碱斑岩岩浆晚期—期后分异交代作用有关的Cu(Fe)-Mo-Au成矿亚系列。

(二)盐源-木里前陆逆冲-推覆带中与富碱斑岩岩浆晚期-期后分异交代作用有关的Cu(Mo)-Au(Ag)成矿亚系列

1成矿地质背景

沿木里-盐源-丽江逆冲-推覆构造带前缘的小金河-丽江断裂与箐河-程海断裂间的木里-盐源地区,以及云南宁蒗-宾川一带,富碱斑岩成群成带产出。它们形成于新生代陆内汇聚造山阶段,是壳幔同熔岩浆作用的产物。岩石组合以石英二长斑岩、花岗斑岩和正长斑岩为代表;岩石化学和稀土微量元素特征表明,与玉龙斑岩带相似(骆耀南等,1998)。普遍显示有铜(、钼)金、银等矿化。成矿有具专属性,成矿作用及矿床类型受斑岩的岩性(岩石类型、酸度、碱度)及斑岩群产出的构造背景控制。

2西范坪式斑岩型铜矿

该矿床位于四川省盐源县与云南省宁蒗县交界的桃子乡西范坪与模范村,面积约40km2。区内海拔为2510~3430m。

矿床系1994年四川省地矿局攀西地质队发现,并于1996~1997年转入普查。

矿区地质构造位于木里-盐源-丽江逆冲推覆构造带的前缘,隐伏的东西向与南北向构造交会的部位,轴向近于SN 向的穹窿状背斜的南倾末端。遥感解译成果显示,区内环形影像环环相连,推测为隐伏的新生代火山机构。经实地调查,发现有EW、NNW 或NW、NNE和SN 向4组断裂,致使岩体中网状裂隙密集出现。

区内出露地层为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乐平组砂砾岩,下三叠统青天堡组碎屑岩,中三叠统盐塘组红色砂砾岩。在矿区发育的近南北向穹窿状背斜构造的南部,斑岩体成群产出,现以圈出的有百余个斑岩体,大者15km2(如56号岩体),一般为03km2左右。斑岩体形态复杂,多呈岩株、岩枝、岩脉状产出,与围岩界线清楚,多呈犬牙交错状接触,于岩体边缘发育有宽度数百米至1km的角岩带。斑岩体岩性主要为黑云母二长斑岩,一般小岩体多围绕主岩体(56号岩体)呈放射状展布。其中已发现主岩体西侧的40号,东侧的58号、68号、80号和88号5个岩体蚀变强烈,有铜矿脉出现(图9-10)。

岩体49Ar-39Ar年龄496Ma(沈渭洲等,1996),K-Ar法年龄45Ma,与相似岩性的云南宁蒗萝卜地斑岩群Rb-Sr年龄5276Ma相近(骆耀南等,1998),应同属新生代产物。岩石化学和稀土微量分析成果显示,斑岩体属于富碱同熔性花岗岩,成岩物质来源较深,主要为变质火山岩类,并有幔源物质加入。

矿区围岩蚀变主要为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硅化、黑云母化、钾长石化、褐铁矿化、高岭土化、碳酸盐化、钠长石化等,蚀变分带清楚,由体内部至围岩依次为:云母化+钾长石化→石英+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一般黄铁矿化发育地段矿化较好,角岩带中呈细脉产出的黄铁矿常成为铜、金、银等成矿元素的载体。该矿化蚀变带经氧化呈“火烧皮”的景观,这已成为容易识别的地表找矿标志。

矿区已发现5个矿化石英二长斑岩体。主要的80号黑云石英二长斑岩内(大坪矿段)蚀变普遍强烈,分带清楚,岩体中心为石英绢云母化带,两侧为青磐岩化。接触带矿化较好,内外接触带具细脉-浸染状矿化,并显示有上Au下Cu的趋势;蚀变斑岩体和青磐岩化围岩中产出有一定规模的矿脉或矿体。已控制2层矿体,上层厚221~733m,下层厚82~93m,一般含Cu 045%~093%,伴生M o 0011%~0014%,Au 012~014g/t,Ag 127~289g/t。

矿石构造为浸染状构造、脉状构造、细脉浸染状构造。矿石矿物组合中金属矿物主要有:辉铜矿、斑铜矿、黄铜矿、铜蓝、黄铁矿、锌铜矿、赤铜矿、孔雀石;非金属矿物主要有:纹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角闪石。

矿床的形成经历的成矿期次为:热液期(气成-高温阶段、高温-中温热液阶段、中-低温热液阶段)、表生期。

该矿床流体和稳定同位素研究成果显示,成矿热液主要为岩浆水,间有少量天水;硫组成表明硫源单一,具岩浆成因;铅来源岩浆;成矿热液均一温度350~586℃,盐度3970%~665%,具高温高盐度特征。属于浅成高温热液型矿床。

图9-10 盐源西范坪58、68、80、88号岩体物化探成果图

1—中三叠统盐塘组灰绿色粉砂岩;2—下三叠统青天堡组紫红色粉砂岩夹铜矿;3—二叠系乐平组灰绿色粉砂岩夹煤系;4—石英二长斑岩;5—青磐岩化角岩;6—正断层;7—性质不明断层;8—实测及推测地质界线;9—斑岩体及编号;10—林区公路;11—探槽及编号;12—原生晕化探剖面及位置;13—物探剖面位置及编号;14—地气剖面位置及编号;15—物探异常编号;16—已施工钻孔及编号;17—设计钻孔及编号;18—地气、原生晕、物探异常范围

经普查对80号、58号、68号含矿岩体的估算,规模可达中型以上。经电法、X荧光、地气及原生晕测量,已发现南北长1860m、宽200~600m的综合异常带,反映深部有矿化体存在(图9-10)。另据1∶1万土壤化探成果,区内除已发现的大坪矿床外,中部岳马、马脚石及东部、西北部均有Cu、Mo、Au、Ag、Pb的异常群,在异常叠合地段均发现矿化线索。

(三)与折多山平移剪切花岗岩浆期后热液作用有关的W-Sn-Pb-Zn-Ag成矿亚系列

1成矿地质背景

鲜水河大型平移剪切带所形成的陆壳重熔型花岗岩,于康定折多山-贡嘎山一带由NW向SN 转折。花岗岩的围岩主要为三叠系浅变质碎屑岩。鲜水河大型平移剪切带大量不同层次的构造岩。岩体主要的岩性是黑云母花岗岩,岩石化学特征属高钾钙碱系列、壳熔型(S型)后造山期花岗岩。岩体同位素年龄(锆石U-Pb,全岩或单矿物Rb-Sr)为:15~99Ma(许志琴等,1992)。

平移剪切动热变质作用导致的中酸性岩浆岩的侵入及其期后热液活动,为该区接触交代-热液型铁、铜、铅、银、钨、锡等矿产的形成富集提供了有利的地质条件,如菜子坡小型铁铜矿、道孚农戈山大型银多金属矿、康定色哈拉小型钨锡矿,以及道孚银厂沟铅锌矿、绒各铅锌矿,康定塔子沟铅锌矿、垭拉岔曲铜矿,康定亚日柯运措、森给洞、农戈山等钨锡矿点等(表9-3)。组成了与陆壳重熔花岗岩浆侵入和岩浆期后热液作用有关Fe、Cu、Pb、Zn、W、Sn、Ag成矿亚系列。

表9-3 折多山地区与新生代花岗岩浆侵入作用有关矿(床)点特征简表

2农戈山式银铅锌矿

农戈山银铅锌矿床位于四川省道孚、丹巴、康定3县交界处,为道孚八美区协德乡所辖。区内海拔为3400~5820m。

该矿系由群众(1958年)报矿经勘查而发现的。1958~1960年,四川省地矿局甘孜队进行了地表评价。1980~1982年,四川省地矿局402队对该矿床进行了初步普查,提交了《道孚县农戈山银铅锌矿初步普查报告》。2004~2005年,四川省甘孜州雅地德矿山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委托四川省地矿局403队和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713总队对该矿床分别进行了勘探和补充勘探工作,提交了《四川省道孚县农戈山矿区铅锌矿详查报告》,估算了铅+锌总资源量规模达大型,伴生银储量规模小-中型。

该矿床位于大型鲜水河左行平移走滑剪切带由NW向SN转折的部位。以折多山为代表的花岗岩呈巨大的岩基侵入中三叠统杂谷脑组中,受鲜水河断裂带控制,呈NNW 向展布。

岩体主要的岩性是黑云母花岗岩,还发育大量不同层次的构造岩。岩体岩石化学特征属高钾钙碱系列、同碰撞壳熔花岗岩(S 型花岗岩)和后造山期花岗岩,为新生代(14~10Ma)陆内“平移型”剪切花岗岩(许志琴等,1992)。矿石白云母39Ar-40Ar同位素年龄12Ma(王登红等,2005)。

中三叠统西康群杂谷脑组的岩性在矿区主要为复理石碎屑岩,经区域变质作用、动热变质作用和接触变质作用,现为钙质黑云斜长石英岩黑云石英片岩、绢英石英片岩、条带状含透辉大理岩及透辉石英角岩。

图9-11 道孚农戈山铅锌银矿区地质图

矿床产于折多山花岗岩体的北段断块性质的分支中(图9-11)。其中,分支岩体沿NW向鲜水河断裂带展布并遭受了多期次韧性、韧脆性及脆性动热变形变质改造成为了花岗质碎裂岩、糜棱岩等构造岩,其影响范围达长近20km,宽2~6km。

矿区分为东、西两个矿带:

西矿带(圈定了一个工业矿体,编号Ⅰ):矿体赋存于蚀变的碎裂状花岗岩质构造角砾岩中,明显与断裂有关,受NW W 向断裂(F1)及派生的次级断裂、裂隙节理的控制,矿体与围岩界线清楚,矿体南北长约850m,平均厚度2727m,延深大于300m,矿体形态总体呈分支复合的脉状、扁豆状、透镜状产出,平均品位Pb 226%,Znl4%。

东矿带:产于花岗岩体外接触带的角岩中,已圈出2个矿体,即Ⅱ、Ⅲ号矿体,它们产于岩体与中三叠统杂谷脑组接触带中,受围岩岩性控制,矿体多呈扁豆状,并有分支现象。其中Ⅱ号矿体赋矿围岩为条带状含透辉大理岩,矿体长480m,平均厚度569m,延伸大于140m,平均品位Pb 094%,Zn 057%;Ⅲ号矿体赋矿围岩为绢云石英片岩,矿体长200m,出露宽度平均24m,矿石平均品位Pb 097%,Zn 045%。

矿石类型比较复杂,常见的有稀疏浸染状矿石、稠密浸染状矿石、网(细)脉状矿石、致密状(角砾状)矿石4种矿石类型。近地表为氧化矿石,其下为原生矿石,矿化分带不明显。它们普遍具有交代残余、连晶、镶嵌等结构,部分地方可见变形形成的片理构造、稀疏浸染状构造、稠密浸染状构造、网脉状、细脉状构造及角砾状构造。矿物成分金属矿物:方铅矿、闪锌矿及少量磁黄铁矿、黄铜矿、黄铁矿、磁铁矿等,地表还普遍见到褐铁矿等;非金属矿物主要有钾长石、石英为主及少量的斜长石、绢云母、白云母、黑云母、绿泥石、方解石等。在地表硫化物氧化所形成的“铁帽”十分醒目,是最直接的找矿标志之一。

围岩蚀变常见有绢云母化、硅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黑云母化、高岭土化、碳酸盐化等。围岩蚀变具分带性,在岩体内部岩体为云母化和绿泥石化;沿岩石原生裂隙发育云英岩化、硅化;角岩中有绿泥石化、黑云母化、透辉石化、绿帘石化、斜长石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糜棱岩化在岩体和花岗岩和矿体中不同程度发育。

根据罗鸿书等的研究(1987),矿床中方铅矿、黄铜矿、闪锌矿的铅同位素组成为:206Pb/204Pb=1830~1836,207Pb/204Pb=1556~1561,208Pb/204Pb=3854~3871,为正常铅,而花岗岩中长石的铅同位素206Pb/204Pb=1867~1870,207Pb/204Pb=1565~1582,208Pb/204Pb=3946~3964,为异常铅,说明矿床中的金属硫化物不是来自与岩体,可能另有来源。硫化物的硫同位素组成(王登红等,2002):δ34S=08‰~38‰,属深部幔源硫。爆裂温度200~240℃,说明矿床成因是深源构造-热液成因。

在农戈山矿床的外围,经土壤化探圈出以Pb、Zn为主的综合异常6处,面积一般为025~75km2。Pb、Zn、Ag、Cu异常具有明显的共生组合关系。异常分带明显,浓集中心明显,异常沿构造-花岗岩带呈NW-SE向椭圆状或串珠状展布,其中有两个异常与已知矿体吻合,其余4个异常找矿潜力巨大。

近期,农戈山银铅锌金矿床经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713总队详查后,估算了Ⅰ号矿体铅+锌总资源量(332+333+334)629283吨,伴生银334吨。规模已达大型。但Ⅰ号矿体3线以北,10线以南及矿体深部均未完成探边摸底的工程控制,显示Ⅰ号矿体及两侧延长并未尖灭,还存在较大的找矿潜力。另外,Ⅱ、Ⅲ号矿体未估算资源储量,但Ⅱ、Ⅲ号矿体已发现品位较低的矿体,继续通过工程控制,有希望发现工业矿体,扩大矿区资源远景。

(四)藏东陆内走滑拉分成因富碱斑岩岩浆晚期—期后分异交代作用有关的Cu(Fe)-Mo-Au成矿亚系列

主要为与沿恒星错-玉龙-马拉松多-各贡弄-马牧普一线断续分布的第三纪浅成-超浅成花岗岩体有关的铜、铁、钼、金等矿产,现已形成我国西部重要资源基地,由于其主体已不在四川境内,加之曾经专题研究,已取得较多研究成果,故在此不再叙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236782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9
下一篇2023-11-29

随机推荐

  • sk2精华露使用顺序

    第1个步骤就是先进行面部的清洁,清洁完了之后需要在脸上拍一点爽肤水,接着需进一步的修复,用旗下的补水保湿修复精华露来进行修复,那这款精华露当中所含有的pitera乃是神仙水的整整4倍,所以能达到强效保湿补水的效果,绝对是干皮的救星。在这个步

    2024-04-15
    63600
  • 精华露的正确使用步骤

    精华液和精华液本质上是一样的,所以用的顺序是一样的,爽肤水之后,乳液之前。但也有一些品牌的精华比较特殊,在爽肤水之前使用,也就是洁面后的第一步,比如:秘密美白柔滑精华、雪花秀保湿精华。1洗脸:洗面奶、面霜或慕思是最常用的洗脸方法。2涂抹爽肤

    2024-04-15
    56800
  • 妮维雅和欧莱雅哪个好?妮维雅是哪国的品牌?

    妮维雅和欧莱雅都是有名的护肤品牌,并且都拥有男女士两个系列,那么妮维雅和欧莱雅哪个好妮维雅是哪国的品牌妮维雅和欧莱雅哪个好妮维雅NIVEA,全球销量第一的肌肤护肤品牌,百年德国护肤品牌为女性提供专业的肌肤健康知识,成为广大女性乐于亲近、

    2024-04-15
    40100
  • 妮维雅是欧莱雅旗下的吗 妮维雅是什么档次

    妮维雅是欧莱雅旗下的一款护肤品牌,它属于中档护肤品。妮维雅以其独特的产品设计和高质量的成分在市场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让我们来讨论妮维雅是否属于欧莱雅旗下。是的,妮维雅是欧莱雅旗下的一个品牌。欧莱雅是全球知名的化妆品公司,拥有多个知名品牌

    2024-04-15
    48600
  • 妮维维和妮维雅有什么区别吗

    妮维维和妮维雅是两个不同的品牌。妮维雅(Nivea)中文曾译为能维雅。来自德国的护肤品牌妮维雅(Nivea)是拜尔斯道夫公司BeiersdorfAG(简称BDF)所有,妮维维是中国的一个小型化妆品品牌。关于妮维雅美白身体乳液,瓶身上全是英文

    2024-04-15
    41100
  • sk2清莹露和神仙水有什么区别

    sk2清莹露和神仙水的区别有:质地不同:skll神仙水是精华水,水状质地,不粘稠,适合油性和混油型肌肤,可以淡化黑斑。清莹露属于清洁水,水润质地,能够补水和清洁皮肤。成分不同:神仙水以半乳糖酵母菌发酵物滤液为核心成分,添加丁二醇等保湿成分外

    2024-04-15
    42700
  • 哪个牌子的防晒霜效果最好

    哪个牌子的防晒霜效果最好  哪个牌子的防晒霜效果最好,被天气摧残的脸是可以通过护肤改善的,改变皮肤状况也会让我们更加健康,简简单单就能完成,轻轻松松就可以打造完美妆容,学会哪个牌子的防晒霜效果最好,技巧

    2024-04-15
    467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