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体重减轻估计补液量
生理盐水补液量(L)=正常血钠浓度(142mmol/L)×体重减轻量(kg)/每升生理盐水NaCL含量(154mmol)。
2按血细胞压积估计补液量
补液量(L)=[实际红细胞压积-正常红细胞压积×体重(kg)×02]/正常红细胞压积。
正常红细胞压积男性为48%,女性42%。
细胞外液量为体重×02。
3按血清钠估计补液量
补液量(L)=体重(kg)×02×(正常血钠浓度-实际血钠浓度)/每升生理盐水NaCL含量(154mmol)。
4依据血钠浓度计算低渗性失水的补钠量
补钠量=[血钠正常值(mmol/L)-实际血钠浓度(mmol/L)]×06×体重(kg)(女性为05)
失水量(按血细胞比容计算)
失水量(ml)=(目前血细胞比容-原来血细胞比容)÷原来血细胞比容×体重(kg)×02×1000
原来血细胞比容如不知道,可用正常值代替,男性和女性分别为048和042,式中20%为细胞外液占体重的比例。
成人每天要喝1500毫升-2000毫升水(相当于6个-8个口杯,或6瓶-8瓶汽水量),儿童为500毫升-1000毫升。如果一次次饮水量过多,超过1天的量,就会伤身体。因此,口渴时,千万不可一次“喝个够”,要少喝、多喝几次才好。
公式如下:
第一个24小时补液量公式:补液量(ml)=患者体重(kg)患者烧伤面积(%)15+每日生理需要量2000(ml),其中晶体与胶体的比值约为2比1。第二个24小时水不变为2000ml,晶,胶体减半。
补液公式计算的特点:
计算补液总量时,应对烧伤面积进行粗略估计,其中头颈部占体表面积(头3%,面部3%,颈部3%)9%,双上肢(双手5%,双前臂6%,双上臂7%)占18%,躯干占(前胸13%,后背+臀部共13%,会阴1%)27%,双下肢(双臂5%,双大腿21%,双小腿13%,双足7%)占46%。
动开始前30-40分钟,饮上400-500毫升的水。
运动中适量饮水非但不会使排空能量下降,反而还会加强。
运动后饮水也要少量多次,且最好等到心跳平稳之后。
“
运动期间,水要怎么喝最好?
”运动要拉伸要热身
不要再饭后立即运动
这些运动必备小常识
各位老铁早知道了吧
可是你知道吗
运动期间喝水也是有讲究的
一般情况下,100-150毫升的水进入胃肠道,被人体吸收大约需要半个小时。
这就意味着,如果运动前一次饮用了大量的水,会加重胃肠道和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并且这种饮法也不利于水的吸收。
因而推荐运动前饮水一定要适量,较适宜的是运动开始前30-40分钟,饮上400-500毫升的水。
运动中饮水
运动补水原则是少量多次,补水量与时间都要恰当。
有人认为,运动中喝水会增加心脏负担,影响胃排空,出现胃牵拉性疼痛等症状,所以不敢喝水。其实这种看法是不对的。
研究表明,长时间的运动会使身体大量排汗,血浆量可下降16%,如果能够及时补水,则可以增加血浆量,减少血流阻力,提高心脏的工作效率和运动的持续时间。而且,运动中适量饮水非但不会使排空能量下降,反而还会加强。
因此,在运动中身体失去的水分应及时给予补充。
一般来说,在运动前30分钟左右补充水分最好。如果运动过程中口渴难忍,则可以少量补水。
如果是进行超大强度的训练,除训练前补足水外,最好在训练后再补水。
补水禁忌
1、饮水的质量应尽量不喝各种饮料,诸如汽水之类的;要喝白开水,或者绿豆汤,或1%的淡盐水等,以祛热除暑,及时补充体内由于大量出汗而丢失的钠。
2、忌服过冷的水。因为平时人体的体温在37℃左右,经过运动后,可上升到39℃左右,如果饮用过冷的水,会强烈刺激胃肠道,引起胃肠平滑肌痉挛、血管突然收缩,造成胃肠功能紊乱,导致消化不良。
补水量
1、饮水的量运动中出汗多,需饮用的水量自然大,但不能一次喝足,要分期饮用。
2、一次次水量一般不应超过200毫升,两次饮水至少间隔15分钟。另外饮水速度要慢,不可过猛。
3、夏天天气热,出汗多,消耗大,运动中的补水量可以适当增加,不过以不影响消化吸收为准。
由于剧烈运动会导致体内电解质代谢过程加快,大量电解质伴随汗液流失,因此,运动时间过长或者进行高对抗运动时,最好喝些自制糖盐水或是运动饮料。
运动饮料一般都含有糖和电解质,其中各种营养素的组分和含量也能适应体育锻炼者的生理特点和营养需求。
运动后补水
到达“安静心率”再喝。
运动后饮水也要少量多次,且最好等到心跳平稳之后。
运动后会有一个恢复期,这时我们最好让心跳达到安静心率,再间歇式地分多次喝水
运动时会口渴,健身运动中应该如何补水呢?
一、运动前补水
为了避免在运动中或者运动后脱水,我们可以在运动逐渐前半小时喝水。
这是由于运动前喝水可提升身体的热调整工作能力,减少运动中的心跳。着重强调,早上运动前一定要先补水。夏天到了,早晨的温度相对性清凉,大多数是人喜欢在早上开展身体锻练,那样一天都是会觉得心旷神怡。可是在外出以前就需要充足填补水份,由于通过一晚上的歇息人身体内的水份早已被新陈代谢的寥寥无几,这时假如让身体在少水的情形下运动,非常容易脱干。
二、运动中补水
当运动抗压强度较为低或者时间较短,这时身体微量元素的流动量非常少,因此没必要有意填补,只需立即饮用水维持身体的水分平衡就可以了。假如开展超强度的练习或是运动时间超出1个钟头,独立补水就还不够了,最好吃些盐水,假如不太喜欢喝淡盐水,那麼就每运动15-20min上下慢下来喝一口运动饮品,填补人体内排汗后会导致的身体内微量元素的外流,保持身体功能的一切正常运行。
三、运动后补水
运动完最好是等的身上汗微干,脉搏和心跳修复到正常的水准以后,再适当补水,留意补水要少量多餐,不必一次很多饮用水。
绕开2个补水错误观念喝低温的水。很多人喜爱运动后喝冰饮的水,朱绍英说,平常人的体温在37℃上下,运动后可升高到39℃上下,假如食用低温的水,会明显刺激性消化道,造成肠道平滑肌痉挛、毛细血管忽然收拢,导致肠胃功能紊乱,造成消化不好。
一次喝很多的水。运动中大量出汗,饮水量大,运动后5分钟要立即补水,但不可以一次喝足,要分批食用。一次饮水量一般不可超出200mL,2次饮用水间距最少15分钟。此外饮用水速率要慢,不能过猛。
把握补水的机会
运动前,要做保护性补水。运动前15~20分钟补水400~700mL,可以防止运动中脱干,并让人们在运动时感觉舒服。保护性补水要少量多餐摄人,每一次100~200mL。假如在酷热的天气状况下开展室外运动,饮水量可再提升200~300mL。
运动时要适当补水。要选用少量多餐的方式补水,使身体持续获得水分的填补。补水量要依据流汗量的几个而定,一般情形下,每钟头补水总产量不适合超出800mL,在运动中可以每过15~20分钟补水100~300mL,或每跑2~3千米补水100~200mL。
运动后充足补水。运动候补水量的多大可依据重量降低量明确,如运动前后左右重量相距1kg,那麼补水量应是15kg,即1500mL。此外,除开喝水还能够用蔬果汁、水果汁、牛乳等来补水。
可以通过尿液的颜色来判断,这是一个简单可行的办法。正常的尿液呈现出淡**,类似柠檬黄。如果尿液颜色正常,则基本认为补水量合适,应继续保持。如果尿液呈现深**甚至褐色,说明补水量太少,身体处于缺水状态,应及时补充水分。如果尿液透明无色,则说明补水过量,应适当减少喝水量。但是,尿液的形成及排出需要一定的时间,通过尿液颜色来判断身体的水分状态是相对延迟的,最好是使用固定容量的水杯喝水,估算每天的喝水量。综上,喝水过量会导致水中毒,同时增加肾脏的负担,但是不能减少喝水量或者不喝水,对于健康的成年人来说,每日补水量最好达到1500ml-1700ml,少量多次饮水最佳。
05-15之间。补水量大约为20左。循环水系统的储水不要太大,大约设计系统容积为1/3就可以了,因为这样便于浓缩倍数的提高和药剂在系统中快速流动。在北方,夏季蒸发水量占循环水量的大约15%左右,而冬季只能在05-1%。
正常人每天的饮水量是1000~1200毫升。
正常成人的需水量可根据体重计算: 每日需水量(ml)=体重(kg)X40(ml)。
正常人每天需水量在2000~2500毫升,其中饮水量1000~200毫升、食物含水量700~1000毫升、体内氧化糖、脂肪、蛋白质产生的水300毫升左右。 所以,正常成人每日饮水量为1000~1200毫升。
扩展资料:
过量饮用水会导致人体盐分过度流失,开始会出现头昏眼花、虚弱无力、心跳加快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出现痉挛、意识障碍和昏迷,即水中毒。但体内水过多或水中毒的情况正常人极少出现,一般多见于肝、肾、心功能异常的人。
饮用的水要注意喝新鲜开水,不但无菌,还含有人体所需的十几种矿物质;尽量饮用温开水,尤其是夏季,温开水有益散热,并能保持肠胃的蠕动功能。
-喝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