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奇近作:油画人体写生系列

孔奇近作:油画人体写生系列,第1张

孔奇,中国著名画家,他才艺卓绝,成就非凡;他的作品内涵丰富,对画面的布局精准,肌理感十足,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位艺术家的油画创作吧。

孔奇,1950年生于湖北通山,祖籍山东曲阜。孔子第七十五代孙。先后毕业于武汉工业大学、中央美术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曾任湖北 中国画研究院 院长,中国工美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高研班导师。现任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多所大学特聘教授。中国民族画院副院长, 湖北省政府 文史馆员,享受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现居北京。

孔奇先生曾是中央美院高材生,为人低调,是当代中国著名的人物画家,无论是山水,花鸟,水粉,及油画都取得了非常高的艺术成就,他的画有格调、有生活、有时代气息。在表现手法上有独到之处,画面表现力丰富,有强烈的感染力,对生活、对自然充满了感受,充满了感情。他的画凝聚了民族与西方,融合了浪漫和现实,让生命与自然得到了完美的交融,给人释放出一种精神空间的广度和深度。

他的画色彩丰富,对比强烈,肌理感十足,笔触、肌理的浑然一体方才是油画艺术最妙的境界。

孔奇先生的作品潇洒自如,似天然而成。在充满鲜活气息的一幅幅作品中,扑面而来的是对生活的敏锐感受力,他用笔墨感悟和展现自然的灵秀和人间的真善美。

他从艺50年来,德艺双馨,他深入生活、贴近人民、关注历史,是一位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画家。他修养深厚,基本功扎实。作为孔圣后裔,在传承和创新儒家的美学思想,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深入的研究,是一个有思想、有格调的画家,也是一个有历史担当的艺术家。

他的油画人体写生系列作品,以形写神,实看虚之,虚看实之,人物意象、心态、神情各不相同,在巧接天然中,美感从中而生,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编辑:饶雪芬)

《桃花扇》((清)孔尚任/著)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EuWo_XWbemVJ5TeEv4b_g

提取码:eln5

书名:桃花扇

作者:(清)孔尚任/著

豆瓣评分:88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6

页数:232

内容简介:

《桃花扇》是清代著名剧作家孔尚任的代表作,在我国戏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此书现以彩图本的形式出版,精美的插图,为本书生色,并配点评,更便于读者理解该书的内涵,是一本雅俗共赏的好书。

本书目录

试一出 先声 /4

1 听稗 /7

2 传歌 /14

3 哄丁 /19

4 侦戏 /24

5 访翠 /29

6 眠香 /37

7 却奁 /43

8 闹榭 /49

9 抚兵 /54

10 修礼 /58

11 投辕 /62

12 辞院 /68

13 哭主 /74

14 阻奸 /79

15 迎驾 /84

16 设朝 /88

17 拒媒 /92

18 争位 /98

19 和战 /103

20 移防 /106

21 闲话 /110

22 孤吟 /115

23 媚座 /117

24 守楼 /122

25 寄扇 /127

26 骂筵 /133

27 选优 /140

28 赚将 /145

29 逢舟 /149

30 题画 /154

31 逮社 /160

32 归山 /165

33 草檄 /171

34 拜坛 /177

35 会狱 /183

36 截叽 /187

37 誓师 /191

38 逃难 /195

39 劫宝 /201

40 沉江 /206

41 栖真 /210

42 人道 /214

43 余韵 /222

作者简介:

孔尚任(公元1648--1718年)出生于山东曲阜一个封建大家庭,他是孔子的第六十四代孙。少年时代的孔尚任就随当时闭门读书的父亲学习。后来他在曲阜县北的石门山中隐居,博览群书,获得了广博的知识。他还特别注意南明亡国的历史,潜心研究,并搜集了不少材料,为后来写作《桃花扇》这一名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翁敏华,女,汉族,浙江宁波人,1949年5月出生于上海。1982年9月毕业于上海师范学院研究生部“元明清戏曲”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任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古代文学教 授、博士生导师、女子文化学院副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分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中国戏曲学会理事。著有论文四十余篇和学术著作《中国戏剧与民俗》、《中日韩戏剧文化因缘研究》等9部,业余写作散文随笔,共发表逾百万字,多次在国内外获奖。

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山水-------------自驾车、骑自行车、坐轮船、坐竹筏、徒步游玩阳朔,都是很不错的选择。价廉物美,心情愉悦。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高度概括阳朔山水在世界所占有的重要位置。

阳朔百里山川,处处奇山秀水,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整个阳朔恰似一座魂丽多彩的大公园,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人。丰富的文化遗产、古建筑、古桥梁、名人纪念地、摩崖石刻等,点缀于山水之间,为山光水色又添神奇色彩。

1乘竹筏游览国家AAAAA景区漓江(游览约120分钟)上的“黄金钻石”风景段,精华景点络绎不绝,不同的气候,有着它不同的神韵,沿途可欣赏杨堤风光、文笔峰、童子拜观音、浪石风光、苹果山、下龙风光、九马画山……

2国家AAAA景区世外桃源(游览约80分钟)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和世界旅游组织推荐的旅游胜地,世外桃源景区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古桥、流水、田园、老村与水上民族村寨融为一体的绝妙画图“世外桃源”主要有荷花池、燕子湖、燕子洞、侗乡风情和原始部落组成“这是一个被遗忘的故乡,这是一个放松身心快乐人生的乐土

3遇龙河竹筏漂流,穿梭于迷人的山水之间,独特的田园山水,定让你惊喜不已。在清澈见底的遇龙河上打水仗、嬉水,或躺在竹筏的躺椅上悠哉游哉,好不惬意。

4上码头后,游兴未减继续游古榕公园、聚龙潭---图腾古道(国家AAAA景区)、蝴蝶泉(国家AAA景区)等。

5晚上欣赏张艺谋导演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常言“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看了《印象•刘三姐》,真心想做桂林人。”

6 龙颈河景区到桂林市区只需90分钟车程,距阳朔县城仅35公里,距桂梧高速路阳朔出口不足30分钟车程,柏油路、水泥路直通景区,在各主要路口均设有醒目的路标。开通了柳州市、桂林市、阳朔县接送游客的专线车,交通十分便捷。龙颈河漂流是桂林乃至全国非常有特色的水上探险型漂流,其漂流类型分为两类。

勇士漂:漂流河道全长6公里,整体落差达180米,河谷两边山峦叠嶂、森林苍莽、清溪潺潺、聚泉成流,水质极为清澈。河谷两岸还有古树、奇石、果林,有10多个3-6米的落差刺激处,108个旋转弯,沿途精彩连连,充满惊险与刺激,让您秒秒钟嚎吼尖叫。

猛士漂:

7桂林九马画山是桂林漓江著名的景观之一,是大自然的笔墨奇观。位于兴坪镇西北4公里,山高400余米,宽200米。宋代诗人邹浩比作天公醉时的杰作:“应时天公醉时笔,重重粉墨尚横”。 九马画山峡谷漂流全程35公里,从高空俯瞰,宛如一条玉带深阙峡中,整体落差80米。峡谷中水流鲜活澄静,空气清新,两岸尽是葱郁植物。

  一漂一景的独到设计,漂流途中每一个休憩处都有观景区。纵情飞舟,投身自然,摇曳之中邂逅九马画山一隅,让游客们漂在峡谷中观望漓江山水,可以欣赏到多角度、多层次的秀丽风光。

8刘三姐水上公园漂流: 阳朔县城经福利镇至普益乡长约20公里的漓江下流水道,被一些旅游专家誉为“钻石水道”,谓其比上游段“黄金水道”更具特色。这一河段曲折、江面宽阔,水流平缓,有别于上游江段的高峻奇崛。从县城码头出发,一路上可饱览诸多名胜景点,由白鹤饮江、碧莲出水到龙脊耸翠、桥影双虹;过大桥后可观卓笺挺立、书童独秀;雪岭双狮、秀才看榜;过狮龙后有飞凤腾霄,麒麟送子;到福利则可领略古镇遗风和渡头流韵;由此而下可欣赏白面明碑和留公三潭。

、、、、

行程安排:

第一天:阳朔十里画廊套票:大榕树+聚龙潭+图腾古道+蝴蝶泉+朝阳码头-工农桥漂流

晚上 张艺谋导演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

第二天:世外桃源(4A)+ 漓江精华游 晚上 西街---洋人街、地球村

第三天:漓江下游(刘三姐水上公园)+福利古镇+兴坪九马画山漂流

第四天:桂林经典一日游(三山一洞) 夜游 两江四湖

游多多旅游自助超市-------阳朔妹小莫

1修身,养德,无以明志,无以致远。

2则国智,则国富,则国强,《少年中国说》

3千古风流人物,惊涛拍岸

4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

5周,战国时期通家,老子,老子,老庄。

6蔎,茗,荈,茶经

7造纸术,汉魏时期,阳刻法,阴刻法,阴阳混刻法。

1信息的应用

2风为通俗,雅为诗歌,颂主国政、祭祀

3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文物被劫掠,18日-19日,园中的建筑被烧毁。我感觉,他们卖从我们国家偷来的东西再卖给别人的话,是贼。

什么是真正的中国人?我们现在已经知道,真正的中国人就是有着赤子之心和成年人的智慧、过着心灵生活的这样一种人。简言之,真正的中国人有着童子之心和成年人的智慧。中国人的精神是一种永葆青春的精神,是不朽的民族魂。

中国文明是一种真正的道德文明。它不仅首先公认一种道德责任感,将它作为社会秩序的基础,而且其次还使人们能够完满地获得这种道德责任感。在中国,教育方式、统治方式和所有的社会制度都为这一目标服务,即致力于培养人们具有道德责任感。所有的见习、个人生活的追求等无不被鼓励和设计以服务于人们容易服从这种道德责任感。

中国人的精神(节选)

我曾听一位外国朋友这样说过:作为外国人,在日本居住的时间越长,就越发讨 厌日本人。相反,在中国居住的时间越长,就越发喜欢中国人。这位外国友人曾久居 日本和中国。我不知道这样评价日本人是否合适,但我相信在中国生活过的诸位都会 同意上述对中国人的判断。一个外国人在中国居住的时间越久,就越喜欢中国人,这 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中国人身上有种难以形容的东西。尽管他们缺乏卫生习惯,生 活不甚讲究;尽管他们的思想和性格有许多缺点,但仍然赢得了外国人的喜爱,而这 种喜爱是其他任何民族所无法得到的。我已经把这种难以形容的东西概括为温良。如 果我不为这种温良正名的话,那么在外国人的心中它就可能被误认为中国人体质和道 德上的缺陷——温顺和懦弱。这里再次提到的温良,就是我曾经提示过的一种源于同 情心或真正的人类的智慧的温良——既不是源于推理,也非产自本能,而是源于同情 心——来源于同情的力量。那么,中国人又是如何具备了这种同情的力量的呢?

我在这里冒昧给诸位一个解答——或者是一个假设。诸位愿意的话,也许可以将 其视为中国人具有同情力量的秘密所在。中国人之所以有这种力量、这种强大的同情 的力量,是因为他们完全地或几乎完全地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中国人的全部生活是 一种情感的生活——这种情感既不来源于感官直觉意义上的那种情感,也不是来源于 你们所说的神经系统奔腾的情欲那种意义上的情感,而是一种产生于我们人性的深处 ——心灵的激情或人类之爱的那种意义上的情感。

下面让我们看看中国人是否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对此,我们可以用中国人实际 生活中表现出的一般特徵,来加以说明。

首先,我们来谈谈中国的语言。中国的语言也是一种心灵的语言。一个很明显的 事实就是:那些生活在中国的外国人,其儿童和未受教育者学习中文比成年人和受过 教育者要容易得多。原因在于儿童和未受教育者是用心灵来思考和使用语言。相反, 受过教育者,特别是受过理性教育的现代欧洲人,他们是用大脑和智慧来思考和使用 语言的。有一种关于极乐世界的说法也同样适用于对中国语言的学习:除非你变成一 个孩子,否则你就难以学会它。

其次,我们再指出一个众所周知的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事实。中国人具有惊人的 记忆力,其秘密何在?就在于中国人是用心而非脑去记忆。用具同情力量的心灵记事 ,比用头脑或智力要好得多,后者是枯燥乏味的。举例来说,我们当中的绝大多数儿 童时代的记忆力要强过成年后的记忆力。因为儿童就象中国人一样,是用心而非用脑 去记忆。

接下来的例子,依旧是体现在中国人日常生活中,并得到大家承认的一个事实— —中国人的礼貌。中国一向被视为礼仪之邦,那么其礼貌的本质是什么呢?这就是体 谅、照顾他人的感情。中国人有礼貌是因为他们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他们完全了解 自己的这份情感,很容易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显示出体谅、照顾他人情感的特徵。中 国人的礼貌虽然不象日本人的那样繁杂,但它是令人愉快的。相反,日本人的礼貌则 是繁杂而令人不快的。我已经听到了一些外国人的抱怨。折衷礼貌或许应该被称为排 练式的礼貌——如剧院排戏一样,需要死记硬背。它不是发自内心、出于自然的礼貌 。事实上,日本人的礼貌是一朵没有芳香的花,而真正的中国人的礼貌则是发自内心 、充满了一种类似于名贵香水般奇异的芳香。

我们举的中国人特性的最后一例,是其缺乏精确的习惯。这是由亚瑟·史密斯提 出并使之得以扬名的一个观点。那么中国人缺少精确性的原因又何在呢?我说依然是 因为他们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心灵是纤细而敏感的,它不象头脑或智慧那样僵硬、 刻板。实际上,中国人的毛笔或许可以视为中国人精神的象征。用毛笔书写绘画非常 困难,好像也难以准确,但是一旦掌握了它,你就能够得心应手,创造出美妙优雅的 书画来,而用西方坚硬的钢笔是无法获得这种效果的。

正是因为中国人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一种像孩子的生活,所以使得他们在许多 方面还显得有些幼稚。这是一个很明显的事实,即作为一个有着那么悠久历史的伟大 民族,中国人竟然在许多方面至今仍表现得那样幼稚。这使得一些浅薄的留学中国的 外国留学生认为中国人未能使文明得到发展,中国文明是一个停滞的文明。必须承认 ,就中国人的智力发展而言,在一定程度上被人为地限制了。众所周知,在有些领域 中国人只取得很少甚至根本没有什么进步。这不仅有自然科学方面的,也有纯粹抽象 科学方面的,诸如科学、逻辑学。实际上欧洲语言中"科学"与"逻辑"二词,是无 法在中文中找到完全对等的词加以表达的。

象儿童一样过着心灵生活的中国人,对抽象的科学没有丝毫兴趣,因为在这方面 心灵和情感无计可施。事实上,每一件无需心灵与情感参与的事,诸如统计表一类的 工作,都会引起中国人的反感。如果说统计图表和抽象科学只引起了中国人的反感, 那么欧洲人现在所从事的所谓科学研究,那种为了证明一种科学理论而不惜去摧残 肢解生体的所谓科学,则使中国人感到恐惧并遭到了他们的抑制。

实际上,我在这里要指出的是:中国人最美妙的特质并非他们过着一种心灵的生 活。所有处于初级阶段的民族都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正如我们都知道的一样,欧洲 中世纪的基督教徒们也同样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马太·阿诺德就说过:"中世纪的 基督教世人就是靠心灵和想象来生活的。"中国人最优秀的特质是当他们过着心灵的 生活,象孩子一样生活时,却具有为中世纪基督教徒或其他任何处于初级阶段的民族 所没有的思想与理性的力量。换句话说,中国人最美妙的特质是:作为一个有悠久历 史的民族,它既有成年人的智慧,又能够过着孩子般的生活——一种心灵的生活。 因此,我们与其说中国人的发展受到了一些阻碍,不如说她是一个永远不衰老的 民族。简言之,作为一个民族,中国人最美妙的特质就在于他们拥有了永葆青春的秘 密。

现在我们可以回答最初提出的问题了——什么是真正的中国人?我们现在已经知 道,真正的中国人就是有着赤字之心和成年人的智慧、过着心灵生活的这样一种人。 简言之,真正的中国人有着童子之心和成年人的智慧。中国人的精神是一种永葆青春 的精神,是不朽的民族魂。中国人永远年轻的秘密又何在呢?诸位一定记得我曾经说 过:是同情或真正的人类的智能造就了中国式的人之类型,从而形成了真正的中国人 那种难以言表的温良。这种真正的人类的智能,是同情与智能的有机结合,它使人的 心与脑得以调和。总之,它是心灵与理智的和谐。如果说中华民族之精神是一种青春 永葆的精神,是不朽的民族魂,那么,民族精神不朽的秘密就是中国人心灵与理智的完美谐和。清晨绿色的阳光透过温柔的叶子洒向大地,年轮中曾经青涩的时光向未来讲述着美丽的传说。2008,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数字,但是,一提到它,会让多少中国人热血沸腾!一个数字怎么会有如此大的魔力?答案是简单而神圣的,在这一年里,北京将举办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那时,世界的目光将齐聚北京,而北京,也将以主人的身份,展现她最美丽的风采!

2008,北京的奥运将是一届绿色的奥运、科技的奥运、人文的奥运。

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要做的事情还很多。作为一名中国的小学生,我们有责任,也更有义务积极地为奥运做准备,中国是礼仪之邦,我们一定从自身做起,作推行礼仪的典范。

礼仪是无处不在的,它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它的作用太多了。

那么怎样才能使小学生礼仪洋溢在美丽的校园呢首先我们小学生要着装得体,即体现出新世纪学生篷勃向上的风采,又要符合学生身份。 每天的升旗仪式,最为庄严。这凝聚了文明与热血的国旗,在礼仪的包围中会更显得鲜艳。此时此刻,国旗下的我们要严肃认真、精神饱满、高唱国歌。其次,课堂礼仪直接关系着一个班的荣誉与凝聚力,体现这个班的班风班貌。上课时认真听讲,不要有小动作,举手回答问题。再次,校园礼仪体现的是一个学校的文明程度。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上下楼梯一律右行,见到老师和客人要用普通话主动问好,服从老师管理;讲文明、讲卫生,爱护花草树木,不穿越绿化带;得到帮助,应主动诚恳地说谢谢;互相理解、宽以待人,同学之间如果有矛盾,多进行自我反省,多说对不起;培养协作精神,使班级更团结、同学间的友谊更深厚。

在这全中国都在迎奥运的时刻,我们将挑起传承礼仪的使命,无愧于未来,无愧这培育我们的美丽校园。为迎接2008北京奥运做一个文明礼仪的好学生!

提示:中华民族有5000年的文明历史,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上多少关于文明礼仪的故事流传至今,多少历史人物因此而流芳百世。在如今市场经济的历史变革中,好多人忘记了本该具有的优良美德,转而崇拜金钱和物质。人与人之间仿佛也变得越来越冷漠,交往中多了一些“自我保护”,少了本应由的的理解、尊重、互助、友爱。朋友!请放下戒心,文明礼仪从你我做

■真诚友爱

真诚友爱是一种崇高的道德情感。因此,要树立“心中有他人”的观念,与同学友爱团结。同学之间要平等待人,相互尊重,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从团结的愿望出发。平时遇见同学一定要打招呼。打招呼的方式很多,可以问好、点头、微笑、招手或喊一声名字等。要做到热情、诚恳。用你的真诚去爱别人,必然会得到别人真诚的回报。

■相互尊重

每位同学都需要被他人关爱,被他人尊重。首先是尊重他人人格。讥笑、辱骂、给同学起绰号,不仅伤害同学的自尊心,还侮辱了同学的人格,是低级趣味很不礼貌和很不道德的行为。其次,要尊重他人的生活习惯。每位同学的生活习惯是自幼养成的,是受家庭的教育和周围环境的影响而潜移默化的结果。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就等于对他人人格的尊重。

■集体意识

每一个人都离不开集体,正像一滴水离不开浩瀚的江河大海一样。因此,我们每位同学都要有集体意识。在集体生活中,要顾全大局,遵守规章制度,不可我行我素。在你付出的同时,也将会得到社会的尊重和他人的尊重。

■善于交谈

交谈是同学之间交流的主要形式之一。交流可以增加同学间的了解、友谊和相互增长知识。同学们之间的交谈应该注意一些问题:1、说话态度要诚恳谦虚,要语调平和,不可装腔作势。2、交谈中力求语言文雅注意场合分寸。3、开玩笑,应注意,该说的就说,不该说的不说。听同学说话时态度要认真,不得轻易打断别人的讲话,要插话或提问应选择适当的时机,若同学说得欠妥和说错了,应在不伤害同学自尊心的情况下,恳切、委婉地指出。吵架、骂人说难听话是一种无教养的行为及无礼的表现。

■借物还物

同学们经常在一起,难免相互之间借用东西,但是须谨记有借有还,即使随便用一下别人的物品,也应事先打招呼,征得他人同意。

■帮助他人

乐于助人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也是校园礼仪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当有同学需要帮助时,应分清是非,弄明情况,如果是对的,应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助其一臂之力,忌视而不见、置之不理。如果要你弄虚作假,或者是违反校纪的事,就要有正确的是非观,不可同流合污。自己需要帮助时不要强求别人,要学会换位思考多替他人考虑。尽量不给别人造成困难,甚至带来麻烦。(北京礼仪学院院长校李柠)

一位母亲正骑自行车带着年幼的女儿迎面而来。孩子一不小心,手中的饼干掉在地上。母亲马上停下车,轻声对女儿说:“来,咱们把它扔到垃圾桶里去。”说着便把孩子抱下来,俩人弯腰一起去捡地上的碎饼干。就是这一普通的一幕,不由让人想起一句话:素质,是一种习惯。仔细想想,不是吗?无论这位母亲,还是将来的孩子文明素质如何,在这一细节中已有了答案。

文明礼仪的故事:

1团结友爱--心平气和的刘铭传

清廷派驻台湾的总督刘铭传,是建设台湾的大功臣,台湾的第一条铁路便是他督促修的。刘铭传的被任用,有一则发人深省的小故事:当李鸿章将刘铭传推荐给曾国藩时,还一起推荐了另外两个书生。曾国藩为了测验他们三人中谁的品格最好,便故意约他们在某个时间到曾府去面谈。可是到了约定的时刻,曾国藩却故意不出面,让他们在客厅中等候,暗中却仔细观察他们的态度。只见其他两位都显得很不耐烦似的,不停地抱怨;只有刘铭传一个人安安静静、心平气和地欣赏墙上的字画。后来曾国藩考问他们客厅中的字画,只有刘铭传一人答得出来。结果刘铭传被推荐为台湾总督。

按语:没有耐性的人,必定缺乏坚毅持久、克服万难的精神,自然成就不了甚么伟大的事业。我们希望将来能有所作为,首先便须磨炼自己的耐心和毅力。

2孔融让梨

孔融(153—208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且还是一个注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

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爱国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国,关怀民生,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爱国的内容十分广泛,热爱祖国的山河,热爱民族的历史,关心祖国的命运,在危难之时英勇战斗,为祖国捐躯,都是爱国主义的表现。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正是由于对祖国的深切热爱,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我们,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积极维护祖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祖国的领土寸土不能丢,不能被分裂侵占;要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创造更加辉煌的民族文化而尽心尽力。

今天,我国已步入新的历史时期,加入世贸组织使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密切,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推进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更需要我们不断弘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重振雄风,为人类文明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少年兴则国兴,小年强则国强。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公元一千九百八十三年,在山东潍坊市下辖的青州市,发生了一件轰动文史界的事情。有个叫做赵焕彬的老先生,把自家珍藏了三百多年的一份古代科举考试试卷,捐献给了国家。

经过专家反复研究鉴定,认为这是一份明代殿试策论试卷的真迹。试卷顶端万历皇帝朱批的“第一甲第一名”六个大字,说明它的主人是本科状元得主。这份卷子,就是著名的“状元卷”。科举制度在中国存续一千三百多年,状元文化深入人心。但是状元在考场上亲手书写、皇帝亲笔御批的“状元卷”,世人却是首次得以一睹真容。这份“状元卷”,当属中国唯一,世间仅存,堪称无价之宝。因而,这件事 社会 上所引起的巨大轰动,可想而知。

当“状元卷”还保存在青州博物馆的时候,笔者有幸见过它的真品。一手小楷,写的既遒劲端正、又不失清雅秀丽。皇帝御批,也颇有气派。所谓策论,是就国家的大政方针发表意见的意思。“状元卷”不仅书法漂亮,内容也立论高远,条理清晰,逻辑严密,文笔流畅。要不是这样的话,这份卷子也就不会成为“状元卷”了。

后来,这份“状元卷”曾经被内鬼盗窃过一次。案子告破、“状元卷”失而复得之后,真迹就被国家调走了。如今在青州博物馆展示的,据说只是一件仿制品。那个监守自盗、动歪心思偷窃“状元卷”,想拿了去换大钱的青州博物馆保卫干部,还因此而丢掉了自己的脑袋。这真是,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手莫伸,伸手必被捉”。正义不会缺席,法律也不会缺席。违法乱纪的事情,可是万万做不得的。

这份“状元卷”的主人,就是山东青州人氏赵秉忠。而赵秉忠,是明代山东真正意义上的第二位、也是最后一位状元得主。这份卷子,是他在参加大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戊戌科殿试的时候,一笔一划、工工整整地亲笔书写出来的。顺便说一下,关于这位赵状元的籍贯,有些小争论,有人认为他的祖籍是山东临朐。不管哪种说法更准确一些,这位赵状元是山东潍坊人应该没啥异议了,况且青州、临朐两地还是山水相连的邻居。在 历史 上,临朐曾归青州府管辖。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青州、临朐两地的一些乡镇,又时常划来划去的。因而,两地都把赵秉忠看做自己的杰出子弟,倒也情有可原。比较有意思的是,明代山东总共出了两位半状元,其中两位来自潍坊,并且都与临朐有关。看来,临朐不光山清水秀,文化底蕴也够深厚。

关于御批“第一甲第一名”六字,涉及到一个科举制度的基本知识,在此不妨做一下小科普。科举考试发展到了明清两代,已经趋于制度化、规范化。当然,一成不变的制度化、规范化,也有可能走向僵化呆板的死胡同。清末科举制度之所以成了过街老鼠,正是因为墨守成规、不思变革,在这方面贻人以口实,最终走向死亡。

在明清两代,中央政府层面组织的科举考试,分为会试、殿试两个步骤。会试由礼部主持,录取人员称为“贡士”,取得参加殿试资格。殿试名义上由皇帝主持,像赵匡胤、朱元璋、康熙等比较勤政的皇帝,对这件事通常都不厌其烦地亲力亲为。而像万历、天启那样比较懒政的皇帝,往往只是挂个名、走一下形式了事。具体事宜,委托有关大臣办理也就行了。

明清两代的殿试,只排定应试人员名次,没有特殊情况不往下刷人。殿试结束后,将应试人员划分为三个等次,称为“三甲”。第一甲,为状元、榜眼、探花三人。第二甲,人数少则几十人、多则百余人,获得的名分是“赐进士出身”。第三甲,人数跟第二甲差不多,名分则是“赐同进士出身”。这里面的“同”字,有点类似于如今干部任命带括号、相当于的意思。在初次职务的任命上,第一甲人员安排的最好,通常在皇帝的秘书班子翰林院任职。第二甲人员的职务安排,一般也好于第三甲人员。

说到“赐同进士出身”这个名分,还有个科举趣闻值得一说。这个故事不仅很有趣,还能给人以一些有益的启迪。那就是,为官不能有小心眼,做人不能耍小聪明。

清代名臣曾国藩,多次科举不第之后,终于金榜题名。但他的殿试名次不太理想,被排在了三甲四十二名,官方公布的名分,自然是“赐同进士出身”。曾国藩是个自视很高,对自己要求也很高的人。所以,他对自己取得的这样一个考试成绩,就非常地不满意,感觉这是一件很没面子的事情,几乎就成了心中一个永远的痛。

在这种心理影响之下,曾国藩就特别忌讳这个“同”字。他的一些下属,在向他汇报工作、替他起草文件的时候,经常会被他莫名其妙地训斥一番。时间长了,心眼儿活泛的下属就发现了其中的奥妙,原来他是因为听到或看到了“同”这个字而发火。于是,就想方设法地避开这个字,用“如”“似”“与”等意思相近的字眼代替。人都是有弱点的,就是曾国藩这样的 历史 大名人,有时也难免做出一些很小儿科的举动来。

曾国藩有个下属,新娶了一个小老婆。男人纳妾,系中国古代的一大 社会 陋习,是对女性人格的极大不尊重。曾国藩下属的这个小老婆,生得如花似玉,很是招人怜爱。这个下属因为疼爱小老婆,在家的时候,经常放下身段,替她端水洗脚什么的。对一个古代官员来说,这是一件很丢份的事情,传出去挺没面子的。但一来二去的,这事儿还是被他的同事们知道了,大家就时常在背地里取笑他。

在一次公务之余,曾国藩也想拿这事儿开涮这个下属,就对他说:“我听说你挺会对对联的,我出个上联你对一下如何?”那个下属不知道领导是想算计自己,就爽快地答应了。曾国藩坏笑着出了上联:“替如夫人洗脚”。“如夫人”,是古时对小妾,也就是小老婆的雅称。那下属见领导当众如此揭自己的短,就有些急眼。恼羞之下,下联便脱口而出:“赐同进士出身”。这一下,戳得曾国藩更难受,该轮着他张口结舌、面红耳赤了。

关于曾国藩的这个段子,《清稗类钞》也有记载,只是细节有所出入。说是曾国藩在两江总督任上,有一回和一个客人闲聊对联的事情。在说到“如夫人”三字不好对的时候,一个叫李伯元的下属,很没有眼力劲儿地脱口而出:“同进士”。这一下,让曾国藩很生气,李伯元也为自己的失口懊悔不迭,两人之间好久都没有缓过劲来(“曾色变,李亦惭悔,久之乃解”)。

赵秉忠夺得状元桂冠的时候,只有二十五岁。此时,距离他的老乡马愉中状元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一百七十多年。这段漫长的时间,也是明代两位正宗齐鲁状元得主之间的时间差。赵秉忠中状元时的年龄,则比马愉年轻了好几岁。这说明,他也是个自少年起便勤奋好学,兼之天资超群的人。在明代,赵秉忠应当算是比较年轻的状元得主了。

年少时的赵秉忠,不仅好学上进,还很有主见。遇见不合理的人和事,他敢于仗义执言,勇于维护广大考生的合法权益。比方说,在十五岁那年,赵秉忠去参加一个选拔秀才之类的低层次科举考试。有个想投机取巧的考生,在自己的鞋子里夹带了小抄。由于行事不密,就被认真负责的监考人员抓了现行。

主持那次考试的官员名叫刘毅,他见有人企图作弊,十分生气,就当场立下了一条具有连带性质的规矩:所有考生在进场考试之前,都必须光着脚站在场外等候。当时正值寒冬腊月,考生们被冻得脚疼难忍,一个个呲牙咧嘴,跳来跺去,苦不堪言。这位刘主考也真是一根筋,工作方法简单生硬得很。假如有考生被查出用内衣、裤衩之类衣物夹带小抄,难道还要让其他人都光着身子等候进场不成?

在这种情况下,当时也在考生之列的赵秉忠便站了出来,对这种不够人性化的做法,提出了强烈抗议。他理直气壮地质问刘主考道,作弊的考生毕竟是少数,理应谁作弊谁受罚,让广大遵纪守法的无辜考生一起受牵连、被折磨,于理何在、于情何堪?更何况,防止考生作弊,是考试组织方的义务,应当以加强教育、严格监督检查为本,怎么能采取这种简单粗暴的体罚办法呢?刘主考虽说有点一根筋,但尚能从善如流。听了赵秉忠的意见之后,他老先生就立即下令取消了这一不够人性化的规定。至于赵秉忠本次考试的成绩如何,史籍中没有相关记载,因此不得而知。

赵秉忠状元进入中央政府机关工作之后,初期仕途发展还算比较顺利。他从处级秘书(翰林院修撰)做起,一步步被提拔上来,最后当上了副部长级的领导干部(礼部侍郎,大约是右侍郎)。赵秉忠工作勤勉认真,办事公道正派,是个很讲原则的人。在个人生活问题上,赵秉忠也像自己的状元老乡马愉一样,能做到洁身自好,没有骄奢*逸、贪污受贿之类的丑闻缠身。在礼部工作期间,他还承担过乡试、会试主考官等比较重要的工作任务,完成得也不错,各方面反映较好。

从少年时代参加科举考试的那件事可以看出,赵秉忠副部长是个有原则、有性格,也很正直的人。这样的人,自然不会趋炎附势、随波逐流。这一点,又跟马愉很像。大太监魏忠贤专权之后,上赶着巴结的官员几乎挤破头。就连一代名将袁崇焕,都曾做出过建议为魏九千岁修建纪念“生祠”,这样很摆不上台面的事情。而有骨气的赵秉忠,却没有去凑这个热闹。在这方面,赵秉忠与马愉两人,又是十分相像,这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也许,谦谦君子马愉的所作所为,深深影响了小老乡赵秉忠。

在工作中,赵秉忠自然也跟魏大太监弄不到一起去。两人之间经常发生个矛盾、闹个摩擦啥的,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怀恨在心的魏忠贤,为了搬开这块绊脚石,就不止一次地在最高领导天启皇帝朱由校面前打小报告,很恶毒地说一些赵秉忠的坏话,并建议尽快打发他滚蛋。

一向热衷于忙活木匠活,不怎么关心政务,实际上是不太热心做皇帝的朱由校,十分难得地说了一句在 历史 上挺有名的话:“你说的是那个穿着小马褂,给我讲过课的人吧?我倒是觉得这人挺不错的。这样的人不但不能赶走,我还想提拔重用他呢。”在明清,状元得主经常被选去给皇家子孙做专职或兼职家庭教师,赵秉忠也有过这样的经历,所以朱由校才会那么说。明代有个比较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出了好几位为人不算坏,但却比较另类奇葩的皇帝,比如嘉靖,比如万历,比如天启。

后来,赵秉忠越来越看不惯魏忠贤的胡作非为,两人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难以调和。在这种情况下,赵副部长的工作,自然越来越多地受到魏大太监的牵制干扰,难以施展开手脚。况且魏忠贤的对立面东林党人,还对赵秉忠进行了捕风捉影的所谓弹劾检举。万般无奈之下,左右不是人的赵副部长就撂挑子不干了。赵秉忠在官场之所以没有太大的政绩建树,大约也与各方面的掣肘因素过多有关。

关于魏忠贤团伙(“阉党”)与东林党人的争斗,是一个著名的 历史 事件。长期以来,恶评都给了前者,后者则受到了过多与事实不符的美化。其实,中国历朝历代的官员党争,主要目的都是为了争权夺利。无论他们嘴上说得多么好听、打出的旗号多么冠冕堂皇。没有哪一方,能够站上为国为民的道德制高点,东林党也不例外。诚然,在东林党人中,有左光斗、杨涟这样品德高尚的硬骨头,但是也有钱谦益这样吃喝嫖赌抽五毒俱全、国家危难时刻带头向大清辫子军举手投降的孬种。

很够意思的最高领导朱由校没有食言,在对赵秉忠副部长挽留无效的情况下,指示有关部门给他提了一级,让他享受了正部长级的退休待遇(晋礼部尚书)。有些资料介绍说,赵秉忠官至礼部尚书,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准确。赵秉忠的这个尚书头衔,只是享受退休待遇的,他并没有在这个位置上实际干过。

赵秉忠副部长大约是在离任前收拾自己办公室物品的时候,利用工作之便顺手牵羊了自己的“状元卷”,使它成为了老赵家的传家宝。对于“状元卷”落入赵家的原因,也许有人不认同笔者这样的说法,但是除此之外,实在是很难找出比这更符合情理的解释了。

至于赵秉忠这么做的动机是啥,也只能靠猜测了。最大的可能,是他太喜欢记载了自己成就、见证了自己荣光的这份手迹了。不管怎么说,赵秉忠的这种行为属于滥用职权,应该是毫无疑问的,也是很不可取的。因为“状元卷”是皇家重要档案,而赵副部长工作的单位,又是专门负责管理这类事务的。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丢了这么重要的皇家文档,他的上级竟然没怎么进行调查追究。于是,状元赵秉忠的这个违规行为,便歪打正着地为世人保存了一份珍贵的科举文物史料,也使自己的 历史 知名度,得以大幅度提升。

享受了正部长级退休待遇的赵秉忠副部长,辞职回家仅仅一年左右,就因病不治而亡,时年仅有五十三岁。赵秉忠去世时的年龄,又跟他的状元老乡马愉差不多!这两位山东潍坊状元之间的相似点,也太多了一些。

所谓大怒伤身,赵秉忠之所以壮年早逝,大约是因为跟魏忠贤、东林党一伙闹矛盾,长期心情愤懑,难以排解调整惹的祸。赵秉忠的遭遇说明,身体是自己的, 健康 很重要,遇事应当善于排解,调整好心态向前看,可千万不能生闷气想不开。

作者简介:王离京,笔名谷荻,男,山东寿光人,1958年生于北京,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做过知青、工人、教师、机关干部,曾任山东警察学院副院长,二级警监。散文作家,系中国作协会员,发表出版作品累计三百余万字,多次获奖并入选多种选本。相关作品成为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北京大学、香港大学等著名高校图书馆馆藏书目,两度入选山东省中小学生寒暑假读一本好书活动前十位重点推荐书目。

壹点号谷荻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桃花扇》((清)孔尚任/著)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fhxe

书名:桃花扇

作者:(清)孔尚任/著

豆瓣评分:88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6

页数:232

内容简介:

《桃花扇》是清代著名剧作家孔尚任的代表作,在我国戏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此书现以彩图本的形式出版,精美的插图,为本书生色,并配点评,更便于读者理解该书的内涵,是一本雅俗共赏的好书。

作者简介:

孔尚任(公元1648--1718年)出生于山东曲阜一个封建大家庭,他是孔子的第六十四代孙。少年时代的孔尚任就随当时闭门读书的父亲学习。后来他在曲阜县北的石门山中隐居,博览群书,获得了广博的知识。他还特别注意南明亡国的历史,潜心研究,并搜集了不少材料,为后来写作《桃花扇》这一名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翁敏华,女,汉族,浙江宁波人,1949年5月出生于上海。1982年9月毕业于上海师范学院研究生部“元明清戏曲”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任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古代文学教 授、博士生导师、女子文化学院副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分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中国戏曲学会理事。著有论文四十余篇和学术著作《中国戏剧与民俗》、《中日韩戏剧文化因缘研究》等9部,业余写作散文随笔,共发表逾百万字,多次在国内外获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237686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9
下一篇2023-11-29

随机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