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硕士、学士这些称呼从何而来?

博士、硕士、学士这些称呼从何而来?,第1张

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制,最初始于欧洲中世纪,现在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实行了学位制。我国直到1935年,才由当时的国民政府颁布了《学位授予法》。这是我国实行学位制的开始,但并没有完全施行。1980年2月,人大常委会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2004年8月修正),按照国际上一般通行的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制授予学位。据此,许多人便以为学士、硕士、博士的名称是舶来品。其实非也!最早发明与使用这些名称的,是我们中华民族贤达的祖先。 学士、硕士、博士的称呼,在中国古已有之。但这并不是说我国古代就有学位制度。 博士,在我国古代是一种官衔,最早出现在战国时代。《史记·循吏列传》载:“公仪休者,鲁博士也,以高第为鲁相。”秦始皇时代,博士作为朝廷顾问,掌管古今史事待问及书籍典守。汉代以后,博士开始任学官,担任教学工作。博士作为一种职位,除授予学官外,还授予一些有特殊技艺、专门学问的职官。诸如魏晋以后的医学博士、天文博士、历博士、卜博士、律博士等,要求担任这个职务的人“掌通古今”,有渊博的知识,以便充当皇帝的顾问、从事编纂著作或教授学生、培养人才的工作。不过,它的官阶品位并不高。 硕士这一名称始于五代,《新五代史·宦官列传》中云:“前后左右者益亲,则忠臣硕士益疏。”当时,不过是对德高望重、博学多闻之人的一种尊称,既非官衔,更非学位。 学士称谓,最早出现在周朝,是指在学读书的贵族子弟。同时,也是对文人学者、饱学之士的一种泛称。《周礼·春官》中就有“诏及彻,帅学士而歌彻”的记载,当时专指读书的文学之士。魏晋南北朝以后,学士逐渐变成了一种官职,且掌管的事情各有不同。其中以文学、技艺而授予学士职位的居多,品位也不高。唐宋分别设置了侍读学士和侍讲学士,其职责是为皇帝侍讲、侍读。唐太宗时设置文学馆,以房玄龄、杜如晦等十八人为学士,学士的地位有了很大提高,并开始参与朝政。其中,翰林学士为学士之首,均为皇帝信任的顾问和秘书官,负责为皇帝草拟诏诰,参与军国机密,故有“内相”之称。还有集贤殿学士,为文学著作之官。由于“伴君”的缘故,自宋朝开始,一经授予翰林学士,即有当宰相之望。明朝初年,以学士充任皇帝顾问,后来还把资望特高的学士冠以大学士。明成祖永乐年间,凡入阁参与机务的,皆由学士升为大学士。明朝中叶以后,以大学士为内阁长官,起草诏令,批答奏章,实际执行宰相之职。清朝未设宰相,仍然沿袭明制,以大学士为内阁长官,殿、阁大学士即为宰相,地位显赫,官阶为正一品,是文官之首。 日本在明治年间,从西方引进学位制度时,借用汉语中的博士、硕士、学士这些词汇,来翻译英文中DOCTOR、MASTER、BACHELOR这些学位称呼。到清末民初,中国人又从日本把这种译法搬了过来。这样,源自中国的博士、硕士、学士的称呼,才第一次在它的发源地中国,与现代学位制度挂上了钩。 由此可见,学位制始于西方,而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名称则源于中国,只是我国古代的学士、硕士、博士,与现代的学位名称含义不同而已。来源:冷眼一丁(谢谢他)

1 关于敷诗句

关于敷诗句 1关于“菡萏”的诗句

菡萏hàndàn,荷花的别称,古人称未开的荷花为菡萏,即花苞。

如“九龙吐水浴身胎,八部神光曜殿台,希奇瑞相头中现,菡萏莲花足下开。” 迨至菡萏成花。

——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也多形容男女相爱之情。如:菡萏花开鸳并立,梧桐树上凤双栖! 李璟的《山花子》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开头两句说:“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菡萏”是荷花的别名。“翠叶”,指荷叶。

这两句写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零,深秋的西风从绿波中起来,使人发愁。两句中已含有无穷悲秋之感。

接下来写人物触景伤情:“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韶光”即美好的时光,“韶光”的憔悴,既是美好的时节景物的凋残,也是美好的人生年华的消逝。

与韶光一同憔悴的人,自然不忍去看这满眼萧瑟的景象。 下半阕交代“愁”的原因并具体描写思妇念远之情。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写在睡梦中梦到远赴边关去寻找所思念的人。鸡塞,泛指边塞戍远之地。

思妇醒来时,正值细雨迷蒙、寒意袭人,梦中鸡塞似近在咫尺,而醒后回味却远在天涯。惟有独自在小楼里吹笙,以排遣愁闷。

然而风雨楼高,吹笙非但不能减轻相思愁闷,反而更添怀念之情,她依然泪流不禁。“多少泪珠何限恨”,“何限”,即无限。

词人写到怨恨的无穷无尽,却不再作情语,而是以“倚阑干”三字做结,含蓄不尽。一个有无穷幽怨含泪倚栏的主人公形象跃然纸上。

秋雨绵绵、梦境缈远、玉笙呜咽,构成悲凉凄清的意境,使全词惆怅伤感的气氛愈发浓烈。 这首极富感染力的词作,历来为评家所推重。

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最推崇“菡萏”一联,认为“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之所以如此评价,是读出了这首词中的寄托之意。

作者李璟是南唐的第二代国君,史称“南唐中主”。他是著名词人“南唐后主”李煜的父亲。

作者在思妇的对景伤情,感叹青春易逝中,渗透了自己不堪迟暮的感伤心情;而词句意境的众芳芜秽、美人迟暮,又象征着南唐的没落,寄托了作者的家国之痛,也极易引起后世读者的感触。 采 莲 曲 李亚如 藕田成片傍湖边, 隐约花红点点连。

三五小船撑将去, 歌声嘹亮赋采莲。 咏 荷 诗 江 洪 泽陂有微草, 能花复能实。

碧叶喜翻风, 红英宜照日。 移居玉池上, 托根庶非失。

如何霜露交, 应与飞蓬匹。 古风 (其二十六) 唐 李 白 碧荷生幽泉, 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 密叶罗青烟。 秀色粉绝世, 馨香谁为传? 坐看飞霜满, 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 愿托华池边。 咏 芙 蓉 南朝梁 沈约 微风摇紫叶, 轻露拂朱房。

中池所以绿, 待我泛红光。 芙 蓉 清郑板桥 最怜红粉几条痕, 水外桥边小竹门。

照影自惊还自惜, 西施原住苎萝村。 采 莲 曲 隋 殷英童 荡舟无数伴, 解缆自相催。

汗粉无庸拭, 风裙随意开。 棹移浮荇乱, 船进倚荷来。

藕丝牵作缕, 莲叶捧成杯。 夏 歌 南朝 梁 萧衍 江南莲花开, 红花覆碧水。

色同心复同, 藕异心无异。 采 莲 曲 南朝梁 刘孝威 金桨木兰船, 戏采江南莲。

莲香隔浦渡, 荷叶满江鲜。 房垂易入手, 柄曲自临盘。

露花时湿钏, 风茎乍拂钿。 折 荷 有 赠 唐 李 白 涉江玩秋水, 爱此红蕖鲜。

攀荷弄其珠, 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 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因见, 怅望凉风前。 青 阳 渡 晋、乐府 青荷盖绿水, 芙蓉披红鲜。

下有并根藕, 上有并头莲。 赋得涉江采芙蓉 南朝陈 祖孙登 浮照满川涨, 芙蓉承落光。

人来间花影, 衣渡得荷香。 桂舟轼不定, 菱歌引更长。

采采嗟离别, 无暇缉为裳。 越 女 唐 王昌龄 越女作桂舟, 还将桂为楫。

湖上水渺漫, 清江不可涉。 摘取芙蓉花, 莫摘芙蓉叶。

将归问夫婿, 颜色何如妾。 子夜吴歌(其二) 唐 李 白 镜湖三百里, 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 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 归去越王家。 京 兆 府 栽 莲 唐 白居易 污沟贮浊水, 水上叶田田。

我来一长叹, 知是东溪莲。 下有青污泥, 馨香无复全。

下有红尘扑, 颜色不得鲜。 物性犹如此, 人事亦宜然。

托根非其所, 不如遭弃捐。 昔在溪中日, 花叶媚清涟。

今年不得地, 憔悴府门前。 采 莲 南朝梁 吴均 锦带杂花钿, 罗衣垂绿川。

问子今何去, 出采江南莲。 辽西三千里, 欲寄无因缘。

愿君早旋返, 及此荷花鲜。 东 林 寺 白 莲 唐 白居易 东林北塘水, 湛湛见底清。

中生白芙蓉, 菡萏三百茎。 白日发光彩, 清飚散芳馨。

泄香银囊破, 泻露玉盘倾。 我惭尘垢眼, 风此琼瑶英。

乃知红莲花, 虚得清净名。 夏萼敷未歇, 秋房结才成。

夜深众僧寝, 独起绕池行。 欲收一颗子, 寄回长安城。

但恐出山去, 人间种不生。 秋 池 一 株 莲 隋 弘执恭 秋至皆空落, 凌波独吐红。

托根方得所,。

2关于簪的诗句

五声备奏,三献终祠。

车移凤辇,旆转虹旗。 礼周笾豆,诚效虔祗。

皇灵徙跸,簪绅拜辞。 庭陈大乐,坐当太微。

凝旒负扆,端拱垂衣。 鸳鸾成列,簪组相辉。

御炉香散,郁郁霏 霏。 共君结新婚,岁寒心未卜。

相与游春园,各随情所逐。 君念菖蒲花,妾感苦寒竹。

菖花多艳姿,寒竹有贞叶。 此时妾比君,君心不如妾。

簪玉步河堤,妖韶援绿蕺。 凫雁将子游,莺燕从双栖。

君念春光好,妾向春光啼。 君时不得意,妾弃还金闺。

结言本同心,悲欢何未齐。 怨咽前致辞,愿得中所悲。

人间丈夫易,世路妇难为。 始经天月照,终若流星驰。

长信佳丽人,失意非蛾眉。 庐江小吏妇,非关织作迟。

本愿长相对,今已长相思。 复有游宦子,结援从梁陈。

燕居崇三朝,去来历九春。 誓心接终始,蚕桑奉所亲。

归愿未克从,黄金赠路人。 洁妇怀明义,从泛河之津。

于今千万年,谁当问水滨。 更忆倡家楼,夫婿事封侯。

去时思灼灼,去罢心悠悠。 不怜妾岁晏,千载陇西头。

以兹常惕惕,百虑恒盈积。 由来共结缡,几人同匪石。

故岁雕梁燕,双去今来只。 今日玉庭梅,朝红暮成碧。

碧荣始芬敷,黄叶已淅沥。 何用念芳春,芳春有流易。

何用重欢娱,欢娱俄戚戚。 家本巫山阳,归去路何长。

叙言情未尽,采菉已盈筐。 桑榆日映物,草色盈高冈。

下有碧流水,上有丹桂香。 桂枝不须折,碧流清且洁。

赠君比芳菲,受惠常不灭。 赠君泪潺湲,相思无断绝。

妾有秦家镜,宝匣装珠玑。 鉴来年二八,不记易阴晖。

妾无光寂寂,委照影依依。 今日持为赠,相识莫相违。

春景娇春台,新露泣新梅。 春叶参差吐,新花重迭开。

花影飞莺去,歌声度鸟来。 倩看飘飖雪,何如舞袖回。

逶迤度香阁,顾步出兰闺。 欲绕鸳鸯殿,先过桃李蹊。

风带舒还卷,簪花举复低。 欲问今宵乐,但听歌声齐。

夜久星沉没,更深月影斜。 裙轻才动佩,鬟薄不胜花。

细风吹宝袜,轻露湿红纱。 相看乐未已,兰灯照九华。

大君端扆暇,睿赏狎林泉。 开轩临禁籞,藉野列芳筵。

参差歌管飏,容裔羽旗悬。 玉池流若醴,云阁聚非烟。

湛露晞尧日,熏风入舜弦。 大德侔玄造,微物荷陶甄。

谬陪瑶水宴,仍厕柏梁篇。 阚名徒上月,邹辩讵谈天。

既喜光华旦,还伤迟暮年。 犹冀升中日,簪裾奉肃然。

狭斜通凤阙,上路抵青楼。 簪绂启宾馆,轩盖临御沟。

西城多妙舞,主第出名讴。 列峰疑宿雾,疏壑拟藏舟。

花蝶辞风影,苹藻含春流。 酒阑高宴毕,自反山之幽。

春景娇春台,新露泣新梅。 春叶参差吐,新花重叠开。

花影飞莺去,歌声度鸟来。 倩看飘飖雪,何如舞袖回。

逶迤度香阁,顾步出兰闺。 欲绕鸳鸯殿,先过桃李蹊。

风带舒还卷,簪花举复低。 欲问今宵乐,但听歌声齐。

夜久星沉没,更深月影斜。 裙轻才动佩,鬟薄不胜花。

细风吹宝袂,轻露湿红纱。 相看乐未已,兰灯照九华。

瑜佩升青殿,秾华降紫微。 还如桃李发,更似凤凰飞。

金屋真离象,瑶台起婺徽。 彩缨纷碧坐,缋羽泛褕衣。

云路移彤辇,天津转明镜。 仙珠照乘归,宝月重轮映。

望园嘉宴洽,主第欢娱盛。 丝竹扬帝熏,簪裾奉宸庆。

丛云霭晓光,湛露晞朝阳。 天文天景丽,睿藻睿词芳。

玉庭散秋色,银宫生夕凉。 太平超邃古,万寿乐无疆。

元王诗传博,文后宠灵优。 鹤盖动宸眷,龙章送远游。

函关疏别道,灞岸引行舟。 北林分苑树,东流溢御沟。

鸟声含羽碎,骑影曳花浮。 圣泽九垓普,天文七曜周。

方图献雅乐,簪带奉鸣球。 古人一言重,尝谓百年轻。

今投欢会面,顾盼尽平生。 簪裾非所托,琴酒冀相并。

累日同游处,通宵款素诚。 霜飘知柳脆,雪冒觉松贞。

愿言何所道,幸得岁寒名。 温液吐涓涓,跳波急应弦。

簪裾承睿赏,花柳发韶年。 圣酒千钟洽,宸章七曜悬。

微臣从此醉,还似梦钧天。 《弘农清岩曲有磐石可坐,宋十一每拂拭待余,寄诗赠之》田游岩 信彼称灵石,居然狎遁栖。

裴回承翠巘,斌驳带深溪。 夕阴起层岫,清景半虹霓。

风来应啸阮,波动可琴嵇。 仆也颍阳客,望彼空思齐。

傥见山人至,簪蒿且杖藜。 九 九侍神仙,高高坐半天。

文章二曜动,气色五星连。 簪绂趋皇极,笙歌接御筵。

愿因茱菊酒,相守百千年。 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

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 皇居帝里崤函谷,鹑野龙山侯甸服。

五纬连影集星躔,八水分流横地轴。 秦塞重关一百二,汉家离宫三十六。

桂殿嶔岑对玉楼,椒房窈窕连金屋。 三条九陌丽城隈,万户千门平旦开。

复道斜通鳷鹊观,交衢直指凤凰台。 剑履南宫入,簪缨北阙来。

声名冠寰宇,文物象昭回。 钩陈肃兰戺,璧沼浮槐市。

铜羽应风回,金茎承露起。 校文天禄阁,习战昆明水。

朱邸抗平台,黄扉通戚里。 平台戚里带崇墉,炊金馔玉待鸣钟。

小堂绮帐三千户,大道青楼十二重。 宝盖雕鞍金络马,兰窗绣柱玉盘龙。

绣柱璇题粉壁映,锵金鸣玉王侯盛。 王侯贵人多近臣,朝游北里暮南邻。

陆贾分金将宴喜,陈遵投辖正留宾。 赵李经过密,萧朱交结亲。

丹凤朱城白日暮,青牛绀幰红尘度。 侠客珠弹垂杨道,倡妇银钩采桑路。

倡家桃李自芳菲,京华游侠盛轻肥。 延年女弟双凤入,罗敷使君千骑归。

同心结缕带,连理织成衣。 春朝桂尊尊百味,秋夜。

3关于“低调”诗句的有哪些

1、《咏竹》

宋 徐庭筠

不论台阁与山林,爱尔岂惟千亩阴。 未出土时先有节,便凌云去也无心。

葛陂始与龙俱化,嶰谷聊同凤一吟。 月朗风清良夜永,可怜王子独知音。

2、《缘识》

宋 宋太宗

谦逊明然得,滋章道理疏。荣枯皆定分,巧拙亦何如。

抚俗从仁感,临民用教敷。高明归辅德,建立纪功书。

3、《登白云绝顶》

宋 刘过

雨罢新晴怯宿寒,一帘秋色满阑干。欲穷大地三千界,须上高峰八百盘。

累世避人秦妇子,一时惊客汉衣冠。尘寰元有清吟处,便作三山蓬岛看。

4、《浣溪沙》

宋 贺铸

云母窗前歇绣针,低鬟凝思坐调琴。

玉纤纤按十三金,归卧文园犹带酒。

柳花飞度画堂阴。只凭双燕话春心。

5、《鹊桥仙·靓妆艳态》

宋 张元干

靓妆艳态,娇波流盼,双靥横涡半笑。

尊前烛畔粉生光,更低唱、新翻转调。

花房结子,冰枝清瘦。醉倚香浓寒峭。

雏莺新啭上林声,惊梦断、池塘春草。

4与爽有关的诗句

《秋日即目》李世民 爽气浮丹阙,秋光澹紫宫。

衣碎荷疏影,花明菊点丛。袍轻低草露,盖侧舞松风。

散岫飘云叶,迷路飞烟鸿。砌冷兰凋佩,闺寒树陨桐。

别鹤栖琴里,离猿啼峡中。落野飞星箭,弦虚半月弓。

芳菲夕雾起,暮色满房栊。《秋日二首》李世民 菊散金风起,荷疏玉露圆。

将秋数行雁,离夏几林蝉。云凝愁半岭,霞碎缬高天。

还似成都望,直见峨眉前。爽气澄兰沼,秋风动桂林。

露凝千片玉,菊散一丛金。日岫高低影,云空点缀阴。

蓬瀛不可望,泉石且娱心。《丰年多庆,九日示怀》李适 爽气肃时令,早衣闻朔鸿。

重阳有佳节,具物欣年丰。皎洁暮潭色,芬敷新菊丛。

芳尊满衢室,繁吹凝烟空。惠合信吾道,保和惟尔同。

推诚至玄化,天下期为公。《游秋浦白笴陂二首》李白 何处夜行好,月明白笴陂。

山光摇积雪,猿影挂寒枝。但恐佳景晚,小令归棹移。

人来有清兴,及此有相思。白笴夜长啸,爽然溪谷寒。

鱼龙动陂水,处处生波澜。天借一明月,飞来碧云端。

故乡不可见,肠断正西看。《闲居拟齐梁四首》贯休 夜雨山草滋,爽籁生古木。

闲吟竹仙偈,清于嚼金玉。蟋蟀啼坏墙,苟免悲局促。

道人优昙花,迢迢远山绿。果熟无低枝,芳香入屏帷。

故人久不来,萱草何离离。苦吟斋貌减,更被杉风吹。

独赖湖上翁,时为烹露葵。红藕映嘉鲂,澄池照孤坐。

池痕放文彩,雨气增慵堕。山翁寄术药,幸得秋病可。

终召十七人,云中备香火。清气生沧洲,残云落林薮。

放鹤久不归,不知更归否。支策到江湄,江皋木叶飞。

自怜为客远,还如鹊绕枝。南枝复北枝,玉露沾毛衣。

《观李翰林真二首》贯休 日角浮紫气,凛然尘外清。虽称李太白,知是那星精。

御宴千钟饮,蕃书一笔成。宜哉杜工部,不错道骑鲸。

谁氏子丹青,毫端曲有灵。屹如山忽堕,爽似酒初醒。

天马难拢勒,仙房久闭扃。若非如此辈,何以傲彤庭。

《夜雨》贯休 夜雨山草湿,爽籁杂枯木。闲吟竺仙偈,清绝过于玉。

《和崔正谏登秋日早朝》沈佺期 鸡鸣朝谒满,露白禁门秋。爽气临旌戟,朝光映冕旒。

河宗来献宝,天子命焚裘。独负池阳议,言从建礼游。

《初秋夜坐应诏》杨师道 玉琯凉初应,金壶夜渐阑。沧池流稍洁,仙掌露方漙。

雁声风处断,树影月中寒。爽气长空净,高吟觉思宽。

《晨登乐游原,望终南积雪》皎然 凌晨拥弊裘,径上古原头。雪霁山疑近,天高思若浮。

琼峰埋积翠,玉嶂掩飞流。曜彩含朝日,摇光夺寸眸。

寒空标瑞色,爽气袭皇州。清眺何人得,终当独再游。

《浙江夜宿》马戴 落帆人更起,露草满汀洲。远狖啼荒峤,孤萤溺漫流。

积阴开片月,爽气集高秋。去去胡为恋,搴芳时一游。

《遣兴五首》杜甫 天用莫如龙,有时系扶桑。顿辔海徒涌,神人身更长。

性命苟不存,英雄徒自强。吞声勿复道,真宰意茫茫。

地用莫如马,无良复谁记。此日千里鸣,追风可君意。

君看渥洼种,态与驽骀异。不杂蹄啮间,逍遥有能事。

陶潜避俗翁,未必能达道。观其著诗集,颇亦恨枯槁。

达生岂是足,默识盖不早。有子贤与愚,何其挂怀抱。

贺公雅吴语,在位常清狂。上疏乞骸骨,黄冠归故乡。

爽气不可致,斯人今则亡。山阴一茅宇,江海日凄凉。

吾怜孟浩然,裋褐即长夜。赋诗何必多,往往凌鲍谢。

清江空旧鱼,春雨馀甘蔗。每望东南云,令人几悲吒。

《八哀诗•赠司空王公思礼》杜甫 司空出东夷,童稚刷劲翮。追随燕蓟儿,颖锐物不隔。

服事哥舒翰,意无流沙碛。未甚拔行间,犬戎大充斥。

短小精悍姿,屹然强寇敌。贯穿百万众,出入由咫尺。

马鞍悬将首,甲外控鸣镝。洗剑青海水,刻铭天山石。

九曲非外蕃,其王转深壁。飞兔不近驾,鸷鸟资远击。

晓达兵家流,饱闻春秋癖。胸襟日沈静,肃肃自有适。

潼关初溃散,万乘犹辟易。偏裨无所施,元帅见手格。

太子入朔方,至尊狩梁益。胡马缠伊洛,中原气甚逆。

肃宗登宝位,塞望势敦迫。公时徒步至,请罪将厚责。

际会清河公,间道传玉册。天王拜跪毕,谠议果冰释。

翠华卷飞雪,熊虎亘阡陌。屯兵凤凰山,帐殿泾渭辟。

金城贼咽喉,诏镇雄所搤。禁暴清无双,爽气春淅沥。

巷有从公歌,野多青青麦。及夫哭庙后,复领太原役。

恐惧禄位高,怅望王土窄。不得见清时,呜呼就窀穸。

永系五湖舟,悲甚田横客。千秋汾晋间,事与云水白。

昔观文苑传,岂述廉蔺绩。嗟嗟邓大夫,士卒终倒戟。

《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杜甫 王国称多士,贤良复几人。异才应间出,爽气必殊伦。

始见张京兆,宜居汉近臣。骅骝开道路,雕鹗离风尘。

侯伯知何等,文章实致身。奋飞超等级,容易失沈沦。

脱略磻溪钓,操持郢匠斤。云霄今已逼,台衮更谁亲。

凤穴雏皆好,龙门客又新。义声纷感激,败绩自逡巡。

途远欲何向,天高难重陈。学诗犹孺子,乡赋念嘉宾。

不得同晁错,吁嗟后郄诜。计疏疑翰墨,时过忆松筠。

献纳纡皇眷,中间谒紫宸。且随诸彦集,方觊薄才伸。

破胆遭前政,阴谋独秉钧。微生沾忌刻,万事益酸辛。

交合丹青地,恩倾雨露辰。有儒愁饿死,早晚报平津。

《月三首》杜甫 断续巫山雨,天河此夜新。若无青嶂月,愁杀白头人。

魍魉移深树,虾蟆动半轮。故园当北斗,直指照西秦。

并照巫山出,新窥楚水清。羁栖愁里见,二十四。

5关于月的诗句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咏月名句积累:

1、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蟾兔:月亮。 《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

2、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三国魏•曹植《怨歌行》

3、月皎疑非夜,林疏似更秋 南朝梁•庚肩吾《奉和春夜应令》

4、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唐•陈子昂《春夜别友人》

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6、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7、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8、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9、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唐•王维《鸟鸣涧》

10、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唐•刘长卿《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

1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唐•李白《关山月》

12、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唐•李白《子夜吴歌四首》

13、月色醉远客,山花开欲燃 唐•李白《寄韦南陵冰,余江上乘兴访之,遇寻颜尚书,笑有此赠》

14、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唐•李白《忆山东二首》

15、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唐•李白《把酒问月》

16、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 唐•李白《把酒问月》

17、斫(zhuó)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唐•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

18、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唐•杜甫《漫成一首》

19、春去秋来不相待,水中月色长不改 唐•岑参《敷水歌送窦渐入京》

20 月色更添春色好,芦风似胜竹风幽。 唐 贾至 《别裴九弟》

21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唐 白居易 《暮江吟》

22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唐 白居易 《琵琶行》

23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唐 白居易 《春题湖上》

24 万影皆因月,千生各为秋。 唐 刘方平 《秋夜泛舟》

25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唐 刘方平 《月夜》

26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唐 韩愈 《山石》

27 晴云如擘絮,新月似磨镰。 唐 韩愈 《晚寄张十八助教周郎博士》

28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唐 徐凝 《忆扬州》

29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宋 晏殊 《寓意》

30 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 宋 张先 《菩萨蛮》

31 云破月来花弄影 宋 张先 《天仙子•送春》

32 明月净松林,千峰同一色。 宋 欧阳修 《自菩提步月归广化寺》

33 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 宋 苏轼 《西江月》

34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宋 苏轼 《前赤壁赋》

35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宋 苏轼 《中秋月》

36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宋 辛弃疾 《西江月》

37 明月有情还约我,夜来相见杏花梢。 清 袁枚 《春日杂诗》

38 一夜梦游千里月,五更霜落万家钟。 清 濮淙 《闻梁蘧玉已寓京口》

户部侍郎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

户部侍郎是古代户部的第二大长官,大致相当于现在的财政部副部长。

根据古代行政体制划分,户部掌管全国土地、疆域、赋税、俸银和一切财政事宜,随时朝代的不同有略微变化。从职能上看,户部主要负责财政,和现在的财政部大同小异。

至于户部侍郎这个词,想必大家在影视作品中经常听到,但并不清楚究竟是什么样的官职?所谓户部侍郎,即是户部负责人---户部尚书的助手。一般设有侍郎两人,分别是户部左侍郎和户部右侍郎。古代崇尚“左”,所以左侍郎相当于财政部第一副部长,右侍郎次之。

说到户部的起源,那可就悠久了,能追溯到周代的“地官”。到了隋朝,又改名为度支部和民部。直到唐贞观二十三年,户部才第一次出现在朝廷的行政体制划分中。不过户部的名字注定不“太平”,其后经历数次改变,直到神龙元年才又改回户部,之后一直沿用至清朝灭亡。像“度支部”这些稀奇古怪的名字,其实和户部的下属部门有关系。

户部分为四个部门:度支、金部、仓部和户部,四个下属部门,各司其职。

既然古代户部尚书工作量如此之大,配两个副手也是理所应当的。与工作量成正比的,是户部尚书的地位。古代的户部尚书,算是少数几个能参与国家决策的大臣,能与汉朝的九卿比肩。虽然户部尚书官位显赫,户部职责重要,但仍存在一个重大问题:户部和其他部门之间存在权力交叉的问题。

在行政效率低下的古代,部门之间权力有交叉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经常是一件事情你这部门能管,我也能管,这会造成内耗,会降低行政效率。这时就需要户部侍郎出面替户部尚书分忧,保证日常工作的正常进行。

九品官职一览表

唐朝

正一品:

职官: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天策上将

爵:王

从一品:

职官: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文散官:开府仪同三司

武散官:骠骑大将军

爵:嗣王、郡王

勋:国公

正二品:

职官:尚书令、大行台尚书令

文散官:特进

武散官:辅国大将军

爵:开国郡公

勋:上柱国

从二品:

职官:尚书左右仆射、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京兆/河南/太原府牧、大都督、大都护

文散官:特进

武散官:辅国大将军

爵:开国县公

勋:柱国

正三品:

职官:侍中、中书令、吏部尚书、十六卫大将军、六部尚书、太子宾客、太常卿、太子詹事、中都督、上都护

文散官:金紫光禄大夫

武散官: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

勋:上护军

从三品:

职官:御史大夫、秘书监、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卿、左右散骑常侍、国子祭酒、殿中监、少府监、将作大匠、诸卫羽林千牛将军、下都督、上州刺史、大都督府长史、大都护府副都护

文散官:银青光禄大夫

武散官:云麾将军、归德将军

爵:开国侯

勋:护军

正四品上:

职官:黄门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吏部侍郎、太常少卿、中州刺史、军器监、上都护府副都护、上府折冲都尉

文散官:正议大夫

武散官:忠武将军

爵:开国伯

勋:上轻军都尉

正四品下:

职官:尚书右丞、尚书中司侍郎、左右千牛卫/左右监门卫中郎将、亲勋翊卫羽林中郎将、下州刺史

文散官:通议大夫

武散官:壮武将军

从四品上:

职官:秘书少监、、殿中少监、内侍、大都护府/亲王府长史

文散官:太中大夫

武散官:宣威将军

勋:轻车都尉

从四品下:

职官:国子司业、少府少监、将作少匠、京兆/河南/太原府少尹、上州别驾、大都督府/大都护府/亲王府司马、中府折冲都尉

文散官:中大夫

武散官:明威将军

正五品上:

职官: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国子博士、给事中、中书舍人、都水使者、万年/长安/河南/洛阳/太原/晋阳/奉先县令、亲勋翊卫羽林郎将、中都督/上都护府长史、亲王府典军

文散官:中散大夫

武散官:定远将军

爵:开国子

勋:上骑都尉

正五品下:

职官:太子中舍人、内常侍、中都督/上都护府司马、中州别驾、下府折冲都尉

文散官:朝议大夫

武散官:宁远将军

视正五品:萨宝

从五品上:

职官:尚书左右司诸司郎中、秘书丞、著作郎、太子洗马、殿中丞、亲王府副典军、下都督府/上州长史、下州别驾

文散官:朝请大夫

武散官:游骑将军

爵:开国男

勋:骑都尉

从五品下:

职官:大理正、太常丞、太史令、内给事、上牧监、下都督府/上州司马、驸马都尉、奉车都尉、宫苑总监、上府果毅都尉

文散官:朝散大夫

武散官:游击将军

正六品上:

职官:太学博士、中州长史、亲勋翊卫校尉、京兆/河南/太原府诸县令、武库中尚署令、诸卫左右司阶、中府果毅都尉

文散官:朝议郎

武散官:昭武校尉

勋:骁骑尉

正六品下:

职官:千牛备身、备身左右、下州长史、中州司马、内谒者监、中牧监、上牧副监、上镇将

文散官:承议郎

武散官:昭武副尉

从六品上:

职官:起居郎、起居舍人、尚书诸司员外郎、大理司直、国子助教、城门郎、符宝郎、通事舍人、秘书郎、著作佐郎、侍御医、诸卫羽林长史、两京市令、下州司马、左右监门校尉、亲勋翊卫旅帅、上县令

文散官:奉议郎

武散官:振威校尉

勋:飞骑尉

从六品下:

职官:侍御史、少府/将作/国子监丞、司农寺诸园苑监、下牧监、宫苑总监副监、互市监、中牧副监、下府果毅都尉

文散官:通直郎

武散官:振威副尉

正七品上:

职官:四门博士、詹事司直、左右千牛卫长史、军器监丞、中县令、亲勋翊卫队正、亲勋翊卫副对正、中镇将

文散官:朝请郎

武散官:致果校尉

勋:云骑尉

正七品下:

职官:内寺伯、诸仓/诸冶/司竹/温汤监、诸卫左右中候、上府别将/司史、上镇副、下镇将、下牧副监

文散官:宣德郎

武散官:致果副尉

从七品上:

职官:殿中侍御史、左右补阙、太常博士、太学助教、门下省录事、尚书都事、中书省主书、左右监门直长、都水监丞、中下县令、京县丞、中府别将/长史、中镇副、勋卫太子亲卫

文散官:朝散郎

武散官:翊麾校尉

勋:武骑尉

从七品下:

职官:太史局丞、御史台/少府/将作/国子监主簿、掖庭/宫闱局令、下县令、太庙诸陵署丞、司农寺诸园苑副监、、宫苑总监丞、公主家令、亲王府旅帅、下府别将/长史、下镇副、诸屯监、诸折冲府校尉

文散官:宣义郎

武散官:翊麾副尉

视从七品:萨宝府祆正

正八品上:

职官:监察御史、协律郎、翊卫、大医署医博士、军器监主簿、武库署丞、两京市署丞、上牧监丞、执乘亲事

文散官:给事郎

武散官:宣节校尉

正八品下:

职官:奚官/内仆/内府局令、备身、尚药局司医、京兆/河南/太原诸县丞、太公庙丞、诸宫农圃监、互市监丞、司竹副监、司农寺诸园苑监丞、灵台郎、上戍主、诸卫左右司戈

文散官:征事郎

武散官:宣节副尉

从八品上:

职官:左右拾遗、太医署针博士、四门助教、左右千牛卫录事参军、上县丞、中牧监丞、京县主簿、诸仓/诸冶/司竹/温汤监丞、保章正、诸折冲府旅帅

文散官:承奉郎

武散官:御侮校尉

从八品下:

职官:大理评事、律学博士、太医署丞、左右千牛卫诸曹参军、内谒者、都水监主簿、中书/门下/尚书都省/兵部/吏部/考功/礼部主事、中县丞、京县尉、诸屯监丞、上关令、上府兵曹、上挈壶正、中戍主、上戍副、诸率府左右司戈

文散官:承务郎

武散官:御侮副尉

正九品上:

职官:校书郎、太祝、典客署掌客、岳渎令、诸津令、下牧监丞、中下县丞、中州博士、武库署监事

文散官:儒林郎

武散官:仁勇校尉

正九品下:

职官:正字、奚官/内仆丞、内府局丞、太史局司辰、典厩署主乘、下县丞、下州博士、京兆/河南/太原府诸县尉、上牧监主簿、诸宫农圃监丞、中关令、亲王国尉、上关丞、诸卫左右执戟、中镇兵曹参军、下戍主、诸折冲队正

文散官:登仕郎

武散官:仁勇副尉

从九品上:

职官:尚书/御史台/秘书省/殿中省主事、奉礼郎、律学助教、弘文馆校书、大史局司历、太医署医助教、京兆/河南/太原府/九寺/少府/将作监录事、都督/都护府/上州录事市令、宫苑总监主簿、上中县尉

文散官:文林郎

武散官:陪戎校尉

从九品下:

职官:内侍省主事、国子监录事、崇文馆校书、书学博士、算学博士、门下典仪、太医署按摩/祝禁博士、太卜署卜博士、太医署针助教/医正、太卜署卜正、太史局监候、掖庭局宫教博士、太官署监膳、太乐鼓吹署乐正、大理寺狱丞、中下州医博士、中下县尉、下关令、中关丞、诸卫羽林长上、诸津丞、诸折冲府队副、诸率府左右执戟

文散官:将仕郎

武散官:陪戎副尉

流外一等:诸卫/都水监/羽林军录事、尚书/中书/门下省/御史台令史、太常寺谒者、司仪署诸典书、河渠署河堤谒者、太医署医针师、内侍省寺人

视流外一等:萨宝府祓祝

流外二等:太卜署卜助教、秘书/殿中/内侍省令史、城门/符宝/夕文馆令史、通事令史、尚书/门下/中书省/御史台书令史、太常寺祝史、宫苑总监录事、典客署典客、亲勋翊卫府录事、太史局漏刻博士、御史台殿中令史

流外三等:城门/符宝书令史、秘书/殿中/内侍省、御史台书令史、、诸牧园苑监录事、诸仓监/诸关津录事、、诸卫羽林军府/太子詹事府令史、尚食局主食、、秘书/殿中/内侍省诸局书令史、内侍省内典引、尚药局太医署按摩祝禁师、太常寺赞引、太医署医工/针工、太卜署卜师诸计史、率更寺漏刻博士

流外四等:、诸卫羽林军史、门下省主宝/主符、太医主药、门下/中书省传制、太医署按摩祝禁工、御史台监察史

视流外四等:萨宝府率

流外五等:大理寺司直平事史、诸署农圃监、诸牧园苑监史、诸都护府史、太官署监膳史、良酝署掌酝、掌醢署主醢、诸典事、亲勋翊卫率府史、大理寺狱史

视流外五等:萨宝府史

流外六等:亲勋翊卫府史、诸仓关津府史、、太医署药园师、诸亭长

流外七等:门下省主节、诸掌固、大史监历生、天文观生、诸仓关津史、诸仓计史

流外八等:守宫署掌设

流外九等:国子学/太公庙干、诸辇者

清:

一、清朝官员等级分“九品十八级”,每等有正从之别,不在十八级以内的叫做未入流,在级别上附于从九品。

正一品:

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武职外官:无

从一品:

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督察院左右督御史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内大臣

武职外官:将军、都统、提督

正二品:

文职京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部院左右侍郎、内务府总管

文职外官:各省总督

武职京官:左右翼前锋营统领、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

武职外官:副都统、总兵

从二品:

文职京官: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

文职外官:巡抚、布政使司布政使

武职京官:散秩大臣

武职外官:副将

正三品:

文职京官:督察院左右督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

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文职外官: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司按察使

武职京官: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

骁骑参领、王府长史

武职外官: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从三品:

文职京官:光禄寺卿、太仆寺卿

文职外官:都转盐运使司运使

武职京官: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

武职外官:游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指挥同知

正四品:

文职京官: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

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督察院六科掌院给事中

京职外官:顺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员、

武职京官:二等侍卫、云麾使、副护军参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

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管、贝勒府司仪长、侍卫领班

武职外官: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

从四品: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

文职外官:知府、土知府、盐运使司运同

武职京官: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

四品典仪、二等护卫

武职外官: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

正五品: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给事中、

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太医院院使

文职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隶州知州

武职京官:三等侍卫、治仪正、步军副尉、步军校、监守信_官、分管佐领

武职外官: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千户

从五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鸿胪寺少卿、司经局洗马、

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员外郎

文职外官:各州知州、土知州、盐运司副使、盐课提举司提举

武职京官:四等侍卫、委署前锋参领、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鸟枪护军参领、

委署前锋侍卫、下五旗包衣参领、五品典仪、印物章京、

三等护卫

武职外官:守御所千总、河营协办守备、安抚使、招讨使、宣抚使司副使、

副千户

正六品: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左右春坊中允、国子监司业、堂主事、主事、

都察院都事、经历、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经历、

太常寺满汉寺丞、钦天监监判、钦天监汉春夏中秋冬五官正、

神乐署署正、僧录司左右善事、道录司左右正一

文职外官:京府通判、京县知县、通判、土通判

武职京官:兰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前锋校、护军校、鸟枪护军校、

骁骑校、委署步军校

武职外官:门千总、营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副招讨使、

长官使、长官、百户

从六品: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

钦天监满洲蒙古五官正、汉军秋官正、和声署正、

僧录司左右阐教、道录司左右演法

文职外官:布政司经历、理问、允判、直隶州州同、州同、土州同

武职京官:内务府六品兰翎长、六品典仪

武职外官:卫千总、安抚使司副使

正七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编修、大理寺左右评事、太常寺博士、国子监监丞、

内阁典籍、通政司经历、知事、太常寺典籍、太仆寺主薄、

部寺司库、兵马司副指挥、太常寺满洲读祝官、赞礼郎、

鸿胪寺满洲鸣赞

文职外官:京县县丞、顺天府满洲教授、训导、知县、按察司经历、教授

武职京官:城门史、太仆寺马厂协领

武职外官:把总、安抚使司佥事、长官司副长官

从七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检讨、銮仪卫经历、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詹事府主薄、

光禄寺署丞、典薄、国子监博士、助教、钦天监灵台郎、

祀祭署奉祀、和声署署丞

京职外官:京府经历、布政司都事、盐运司经历、直隶州州判、州判、

土州判

武职京官:七品典仪

武职外官: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

文职京官:司务、五经博士、国子监学正、学录、钦天监主薄、太医院御医、

太常寺协律郎、僧录司左右讲经、道录寺左右至灵

文职外官:布政司库大使、盐运司库大使、盐道库大使、盐课司大使、

盐引批验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经历、县丞、士县丞、

四氏学录、州学正、教谕

武职京官:无

武职外官:外委千总

从八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典薄、国子监典薄、鸿胪寺主薄、钦天监挚壶正、

祀祭署祀丞、神乐署署丞、僧录司左右觉义、道录司左右至义

文职外官:布政司照磨、盐运司知事、训导

武职京官:八品典仪、委署亲军校、委署前锋校、委署护军校、委署骁骑校

武职外官:无

正九品:

文职京官: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钦天监监侯、司书、太常寺汉赞礼郎

文职外官: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薄

武职京官:各营兰翎长

武职外官:外委把总

从九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诏、满洲孔目、礼部四译会同官序班、国子监典籍、

鸿胪寺汉鸣赞、序班、刑部司狱、钦天监司晨、博士、

太医院吏目、太常寺司乐、工部司匠

文职外官;府厅照磨、州吏目、道库大使、宣课司大使、府税课司大使、

司府厅司狱、司府厅仓大使、巡检、土巡检

武职京官:太仆寺马厂委署协领

武职外官:额外外委

未入流:

文职京官:翰林院孔目、都察院库使、礼部铸印局大使、兵马司吏目、

崇文门副使

文职外官:典史、土典史、关大使、府检校、长官司吏目、茶引批验所大使、

盐茶大使、驿丞、土驿丞、河泊所所官、_官、道县仓大使

武职京官:无

武职外官:百长、土舍、土目

---------------------------------------------------

二:清朝补服图案

1、封爵位

亲王补服图案:身前身后五爪正龙各一团,两肩五爪行龙各一团

郡王补服图案:身前身后两肩五爪行龙各一团

贝勒补服图案:身前身后四爪正蟒各一团

贝子补服图案:身前身后四爪行蟒各一团

镇国公、辅国公补服图案:身前身后四爪正蟒各一方

公爵、侯爵、伯爵补服图案:身前身后绣九蟒

子爵补服图案:身前身后绣麒麟

男爵补服图案:身前身后绣狮

2、文官

一品绣鹤

二品绣锦鸡

三品绣孔雀

四品绣雁

五品绣鹇

六品绣鹭鸶

七品绣鸡敕

八品绣鹌鹑

九品绣练雀

3、武官

一品、镇国将军:绣麒麟

二品、辅国将军:绣狮

三品、奉国将军、一等侍卫:绣豹

四品、奉恩将军、二等侍卫:绣虎

五品、三等侍卫:绣熊

六品、蓝翎侍卫:绣彪

七品绣犀

八品绣犀

九品绣海马

----------------------------------------------------

三、顶戴

文武官员的朝冠式样大致相同,品级的区别,

一是在于冬朝冠上所用毛皮的质料不同,而更主要的区别是在冠顶镂花金座上的顶珠,以及顶珠下的翎枝不同。这就是清代官员显示身份地位的"顶戴花翎"。顶珠的质料、颜色依官员品级而不同。

一品用红宝石,

二品用珊瑚,

三品用蓝宝石,

四品用青金石,

五品用水晶石,

六品用砗磲〔chēqú车渠,一种南海产的大贝,古称七宝之一〕,

七品用素金,

八品镂花阴纹,金顶无饰,

九品镂花阳纹,金顶。

雍正八年,更定官员冠顶制度,以颜色相同的玻璃代替了宝石。至乾隆以后,这些冠顶的顶珠,基本上都用透明或不透明的玻璃,称作亮顶、涅顶的来代替了。如,

称一品为亮红顶,

二品为涅红顶,

三品为亮蓝顶,

四品为涅蓝顶,

五品为亮白顶,

六品为涅白顶。

至于七品的素金顶,也被黄铜所顶替。

顶珠之下,有一枝两寸长短的翎管,用玉、翠或珐琅、花瓷制成,用以安插翎枝。翎有蓝翎、花翎之别。蓝翎是_羽制成,蓝色,羽长而无眼,较花翎等级为低。花翎是带有"目晕"的孔雀翎。"目晕"俗称为"眼",在翎的尾端,有单眼、双眼、三眼之分,以翎眼多者为贵。

顺治十八年曾对花翎作出规定,即亲王、郡王、贝勒以及宗室等一律不许戴花翎,贝子以下可以戴。以后制定:贝子戴三眼花翎;国公、和硕额驸戴双眼花翎;内大臣,一、二、三、四等侍卫、前锋、护军各统领等均戴一眼花翎。

至于所说的巡抚是一品那是在清末,太平天国的起义也使清朝政府风雨飘摇,清统治者为巩固政权镇压起义,大量封赏各地督抚,很多巡抚都成为了一品大员,而原来的一品大员也被封以各种头衔和爵位,成为超品大员,镇压起义而产生的大量立功将士的出现,使对他们的赏赐成为问题,清政府为节省财政开支,大量封以顶戴,但这些顶戴只是身份的象征,没有任何实权,这和清初的一品是无法相提并论的!这也是在清初所不可能的!

户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

户部尚书,中国古代官名,六部中户部的最高级长官,据资料显示,户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财政和国土资源部部长,户部尚书掌管全国土地、赋税、户籍、军需、俸禄、粮饷、财政收支的大臣,明代为正二品,清代为从一品。其职位相等于当今的主管财政、税收、土地、民政、金融、公安等部门的国务院副总理。

户部尚书可追溯至汉朝,时有置尚书郎四人,其中一人主财帛委输,即国家财政工作,曹魏时置度支尚书寺,专掌军费统筹。经隋朝稍加改变称民部尚书,至唐朝遂改称户部尚书,至后代仍为常职。户部尚书主要掌管国家经济,包括户口、税收、统筹国家经费等等。

兵部尚书自设立后便被各朝各代沿用,延续了上千年,历史上很多有名的人物都担任过这一官职,比如唐朝杜如晦、李靖、姚元崇、郭子仪,宋朝欧阳修、苏轼,明朝于谦、袁崇焕、洪承畴、孙承宗,清朝明珠、和_、纪晓岚、李卫等等,他们中大部分人都在这一位置上做出过显赫政绩。

唐朝时期兵部尚书的官阶为正三品,明朝的时候升为正二品,清朝时为从一品。明朝时期兵部尚书又称本兵,管理军政的同时还参与战略,权势威严极大,正因为如此,当时于谦才能在关键时刻挽救明朝于水火之中。

户部尚书主管全国户口、赋役方面的政令。

侍郎掌稽核版籍、赋役实征等会计统计工作。其日常工作有为移民垦荒,招抚安置流民,以鱼鳞图册、黄册为根据,抑制豪民兼并;以限田裁异端之民;以树艺课农官;以草地养马放牧;以电种召佃尽地利;对多年积欠赔累可根据情况给予蠲免;根据各省收支情况,调剂余缺;差役的减轻免复;对灾区贫老的抚恤救济,对有功人的赏赐;

权量市籴,评估物价;征收山泽坡池、关市、坑冶之税;赡军输,督漕运,赡及转输屯种,开中以实边,和百官俸禄支给;定期编造户口册籍,调整户等,了解人口及土地增减变化;对隐匿户口,侵吞土地等不法行为及时给予制止、纠正。

六部分别掌管什么

1、吏部为管理文职官员的机关。2、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3、礼部掌典礼事务与学校、科举之事。4、兵部明职掌全国军卫、武官选授、简练之政令。5、刑部为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6、工部为管理全国工程事务的机关。

古代六部是指吏、户、礼、兵、刑、工各部的总称。

1、吏部为管理文职官员的机关。吏部下设四司_明清为文选清吏司、验封司、稽勋司和考功司。

2、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其内部办理政务按地区分工而设司。

3、礼部掌典礼事务与学校、科举之事。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4、兵部明职掌全国军卫、武官选授、简练之政令。清职掌全国绿营兵籍及武职官员的机构。

5、刑部为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与督察院管稽察、大理寺掌重大案件的最后审理和复核,共为“三法司制”。

6、工部为管理全国工程事务的机关。职掌土木兴建之制,器物利用之式,陵寝供亿之典。

唐代的官职有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太常寺、光禄寺、卫尉寺、宗正寺、太仆寺、大理寺、鸿胪寺、司农寺、太府寺。

九品官人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士制度。它与继汉开唐的魏晋南北朝一样,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的、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九品官人法的研究还相当薄弱,一些基本的、重要的史实尚未得到合理的阐释。

唐朝官职详细介绍

唐朝的官制是在隋朝基础上进一步得到完备和健全的。从名义上说,三省长官同为宰相,但因唐太宗在即位前曾任过尚书令,所以无人敢再担任此官,遂以其副职左、右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中书令、侍中并为宰相。

唐太宗时,因中书令、侍中位高权重,不轻易授人,于是又常以它官加“参议朝政”、“参预朝政”、“参知政事”、“参议得失”等名号作为实际上的宰相。

后来又有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中书门下三品”(代宗时改为二品)的头衔行宰相事的。这样一来,尚书仆射如不加“同平章事”,反而不能参与宰相机务了。

三省长官各有官署,但遇军国大事需共同商议。唐初他们的议事地点在门下省,称政事堂。高宗时,政事堂改设在中书省。玄宗时,政事堂改称“中书门下”,并设置吏房、机务房、兵房、户房、刑礼房等五房。

  1、学位中最高的一级。前苏联有副博士的学位,比中国多一级。

  2、古时指专精某种技艺的人。例:茶博士、酒博士。

  3、当时古代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博士”最早是一种官名,始见于二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负责保管文献档案,编撰著述,掌通古今,传授学问,培养人才。秦有七十人。汉初沿置。秩为比六百石,属奉常。汉武帝时,还设立了五经博士,博士成为专门传授儒家经学的学官。汉初,《易》《书》《诗》《礼》《春秋》每经置一博士,故称五经博士。司马迁在《史记·循吏列传》中有“公仪休者,鲁国博士也,以高等为鲁相。”

  秦朝时,博士官掌管全国古今史事以及书籍典章。到了唐朝,把对某一种职业有专门精通的人称之为“博士”,如“医学博士”、“算学博士”等。而宋朝,则对服务性行业的服务员也称为“博士”。据《封氏闻见记》“饮茶”条记载:“命奴子取钱三十文,酬煎茶博士。”

  秦始皇时代,由于独裁残暴,引发了陈胜、吴广揭竿起义,农民军攻城占府,消息传到了皇宫里,荒*无能的秦二世胡亥召集大臣商议对策。众皆奏说,应该赶快发兵,镇压农民起义。可是唯独叔孙通这个人发现皇帝脸色不悦,于是便见风使舵低声恭维地说,皇帝英明,仁爱四方,威严可敬,那些犯上作乱者成不了什么气候,这事何必惊动皇上呢?皇帝听了叔孙通的话,更加狂妄高傲起来,把提建议的人抓起来,而对叔孙通大加奖赏,并晋升他为“博士官”。

  “博士”指获得高级学位的学术性高级人才 这句话不对啊就算这人不是学术性的,是做生意的,有博士学位照样是博士;有硕士学位的学术性高级人才,还是不叫博士。“博士”,是指获得了“博士”学位的人。

  学位体系是:学士——硕士——博士。由低到高。(如果不仅仅是学位,则顺序为:学士(本科毕业中合格者)——硕士——博士——博士后)。在美国,攻读本专业的博士后,可能会被授予Ph D,直译过来为哲学博士。

  一些“博士生”(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人)也被称为博士,这是对他们恭维的称呼,其实他们还不应称作博士的。

  博士的称谓,在我国古代有几种涵义。作为官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徐慎《五经异义》:“战国时,齐置博士之官。”据《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记载:“博士,秦官,掌通古今。”如秦博士伏生学问高深,尤精《尚书》。到了汉文帝时,年逾九十,尚能口授《尚书》二十八篇。西汉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贾谊,十八岁能诵《诗》、《书》,二十岁博通诸子百家之言,被文帝召为博士。汉朝大儒董仲舒,从小勤奋读书,有“三年不窥(花)园”的美说,由于学识渊博,被景帝举为博士。

  秦代至汉代,博士的职责主要是掌管图书,通古今,以备顾问。秦始皇时,有博士70人。汉代博士为太常属官,官秩为六百石,员额多至十人。汉代武帝采用公孙弘建议,设五经博士,专掌经学传授。到了唐代,设置国子、太学、四门等博士。另有律学博士、书写博士、算学博士,府学、州学、县学博士之称,均为教授官,而非中央官学传授儒经学官的专称。如魏晋以后,常任用精于礼仪的人为太常博士,掌宫廷礼仪;任用通晓音律的人为太乐博士,掌宫廷祭祀享宴作乐歌舞;任用精通医术的人为术医博士、医药博士;任用精通天文、星历、卜筮之术的人为天文博士、漏刻博士、历博士、太卜博士、卜博士等,专掌天文、历法、占卜等事。

  博士的选用,西汉和东汉以前采取征拜和荐举的办法,而且有一定的标准,正像《汉书·成帝记》中所说的那样,博士须是“明于古今,温故知新,通达国体”的人。到了东汉,任博士还须经过考试,只有精通《易》、《书》、《孝经》、《论语》的人,方能被荐为博士。

  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一种情况,从事某种职业的人也有称为博士。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饮食果子》:“凡店内卖下酒厨子,谓之茶饭量酒博士。”这种情况,多见于江浙一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237854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9
下一篇2023-11-29

随机推荐

  • 水乳精华的使用顺序

    1、爽肤水。使用爽肤水不仅可以为皮肤补水,在充分水合的条件下,有效成分在角质层中的渗透速率也会明显提升,帮助唤醒肌肤,为下一步使用精华液做好准备,同样对后续营养成分丰富的护肤品吸收更有利。2、精华液。爽肤水用完后,就可以涂抹精华液。需要注意

    2024-04-15
    24600
  • 深圳著名服装品牌有哪些?

    深圳巴洛克服饰设计有限公司(深圳市新兴南方皮革制品有限公司)http:wwwszbrccom英特爱尔服饰(深圳)有限公司http:wwwszentairecom深圳市汇天服饰有限公司http:wwwukoohkcom深圳市康贝尔

    2024-04-15
    13700
  • 推荐一款平价的控油爽肤水

    平价的话就妮维雅的蓝水吧。妮维雅的粉水更侧重于保湿,蓝水则侧重于清洁。妮维雅的产品虽然平价,但是性价比还真是不错,产品效果是实打实的,不花哨,对年轻肌肤是足够用的了。此外,要达到控油和收敛毛孔的效果的话,没有酒精是不可能的。妮维雅这两款水基

    2024-04-15
    11600
  • 精华水和纯露哪个好 两种精华优劣势比拼

    化妆水作为仙女们的护肤必备品之一,才不是随便买来用用,把对精华的关心分给化妆水一点,肌肤才能更好哦。下面我带大家来看一下精华水和纯露哪个好?两种精华优劣势比拼。精华水和纯露哪个好一、精华水 精华水不同于一般所说的化妆水,它介于普通化

    2024-04-15
    16600
  • 赋活沙漠肌骆驼套盒怎么样

    好。1、成分好。赋活沙漠肌骆驼套盒的主要成分为水,尿囊素,甘油,其成分很好。2、价格好。赋活沙漠肌骆驼套盒的售价为1389元,而其他同档次的护肤品套盒的价格在1527元以上,所以赋活沙漠肌骆驼套盒的价格很好。好。1、成分方面。卡尔曼尼虫草系

    2024-04-15
    8700
  • 精华露和精华液的顺序 正确的护肤流程

    市面上各种各样的精华产品有着不同的护肤效果,精华露和精华液是两种不同种类的精华,无论是质地还是使用感方面都不同,使用顺序也不同。精华露和精华液的顺序精华露和精华液的使用顺序,一般是清爽的用在前,粘稠的用在后头。精华露和精华液其实都属

    2024-04-15
    16500
  • 伊思蔓姿是传销吗

    截止2018年11月30日,山东伊思曼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被山西琪尔康翅果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收购成为子品牌,山西琪尔康翅果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尚未被认定为传销,但其琪尔康直销多次被媒体报道涉嫌传销,以下为媒体报道:2018年1月18日,记者来到位

    2024-04-15
    87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