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母亲河行动是由保护母亲河宣传教育活动、保护母亲河工程、保护母亲河基金三部分组成。
有人把河流称为大地的动脉,河流世世代代地滋润着大地、哺育着人民,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摇篮。所以很多河流也就被称为“母亲河”。
母亲河不论长短,不论贫贱,她们只哺育着自己的花朵。
黄河(Yellow River),中国母亲河、中国的第二长河。发源于青海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蜿蜒东流,穿越黄土高原及黄淮海大平原,注入渤海。干流全长5464公里,水面落差4480米。流域总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含内流区面积42万平方公里)。
黄河,既是一条源远流长、波澜壮阔的自然河,又是一条孕育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母亲河,母亲二字本身就包含着丰厚的人文内涵。所以,对黄河旅游区的开发,应把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统一起来思考,尽可能做到二者的完美结合。
母亲河的治理:
保卫母亲河,就必须改善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
黄河中上游地区还耕于林是一条必由之路。自然界本应是和谐统一的,植物生长离不开水资源,而水资源的保护离不开植被。很显然,要解决大西北严重缺水的困境,出路只有植树造林。它能控制黄河等水系的水土流失,减免风沙危害,对建立农业的良性生态环境,具有深远意义。
加快建设中游下游的水利枢纽工程,进一步提高黄河的水沙调节能力。
在上中游,已修建了龙羊峡、刘家峡、三门峡和小浪底4座。在黄河中下游中原地区,除三门峡水利枢纽,还修建了伊河陆浑水库和洛河故县水库,以及“引黄入卫”、“引黄济青”等跨流域调水工程。
为缓解华北地区“水荒”,未来十年间,国家将在黄河流域全面推行节水技术和措施,包括对黄河灌区进行大规模节水改造、严格限制高耗水重污染项目,还于2010左右开弓建设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为黄河补水。同时,还会加强水资源统一调度和管理,实行计划用水和用水定额管理。
1原因:南水北调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
2方案:南水北调总体规划推荐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我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 东线工程:利用江苏省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延长输水线路。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经隧洞穿过黄河;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 东线工程开工最早,并且有现成输水道。 中线工程:从加坝扩容后的汉江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闸(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引水,沿豫西南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孤柏嘴处穿过黄河,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 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6省(自治区)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结合兴建黄河干流上的骨干水利枢纽工程,还可以向邻近黄河流域的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供水,必要时也可及时向黄河下游补水。 规划的东线、中线和西线到2050年调水总规模为448亿立方米,其中东线148亿立方米,中线130亿立方米,西线170亿立方米。整个工程将根据实际情况分期实施。
3 意义:中线工程可缓解京、津、华北地区水资源危机,为京、津及河南、河北沿线城市生活、工业增加供水64亿方,增供农业30亿方。大大改善供水区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推动我国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提高汉江中下游防洪标准,保障汉北平原及武汉市抗洪安全。
国家对黄河水量实行统一调度,遵循总量控制、断面流量控制、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实施黄河水量调度,应当首先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的需要,合理安排农业、工业、生态环境用水,防止黄河断流。
黄河水量调度计划、调度方案和调度指令的执行,实行地方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和黄河水利委员会及其所属管理机构以及水库主管部门或者单位主要领导负责制。
立足黄河保护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不断加大河口三角洲生态补水力度,持续实施引黄入冀补淀,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和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治理,充分利用丰水期向乌梁素海进行生态补水,为“打造北疆亮丽风景线”作出贡献。2020年,启动黄河全流域生态调度,黄河水资源统一管理与调度的生态功能日益凸显。
同时,黄河还以并不丰沛的水资源支援相关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多次进行跨流域调水,实施7次引黄济津、19次引黄入冀、21次引黄济青。统一调度以来,累计向流域及相关地区供水超过6700亿立方米,支撑了流域及相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通过对流域内外生态敏感区、脆弱区的持续补水,目前,黄河河口三角洲芦苇湿地面积恢复到20世纪80年代的较好水平,白洋淀面积扩大到366平方千米,乌梁素海水质实现整体好转。
黄河水量统一管理与调度22年来,先后经历了不断流、功能性不断流、生态调度等历程,到目前建设幸福河新阶段,万里长河已经实现了从断流频仍到河畅其流、从羸弱不堪到生机盎然的转变。
河道外生态补水情况
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黄河流域及供水区各省区河道外生态补水合计3629亿立方米。其中,甘肃310亿立方米,宁夏376亿立方米,内蒙古1121亿立方米,山西407亿立方米,陕西117亿立方米,河南523亿立方米,山东439亿立方米,河北336亿立方米。
法律依据:
《黄河水量调度条例》第十八条 黄河水量调度实行水文断面流量控制。黄河干流水文断面的流量控制指标,由黄河水利委员会规定;重要支流水文断面及其流量控制指标,由黄河水利委员会会同黄河流域有关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规定。
青海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河南省、山东省人民政府,分别负责并确保循化、下河沿、石嘴山、头道拐、高村、利津水文断面的下泄流量符合规定的控制指标;陕西省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共同负责并确保潼关水文断面的下泄流量符合规定的控制指标。
龙羊峡、刘家峡、万家寨、三门峡、小浪底水库的主管部门或者单位,分别负责并确保贵德、小川、万家寨、三门峡、小浪底水文断面的出库流量符合规定的控制指标。
第十九条 黄河干、支流省际或者重要控制断面和出库流量控制断面的下泄流量以国家设立的水文站监测数据为依据。对水文监测数据有争议的,以黄河水利委员会确认的水文监测数据为准。
分类: 医疗健康
解析:
缓解黄河断流的对策和建议
针对断流的原因,从近到远、由易而难地抓住关键解决黄河断流问题,即在实现全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基础上,采取以供定用、节水为本、补水为辅的措施,特别是节水和保护水源应作为当前乃至今后长期缓解黄河断流的根本性措施。主要对策与建议如下:
成立“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领导小组”
建议领导小组由国务院有关领导担任组长,国家有关部委、黄河水利委员会负责人和沿黄省(区)人民 分管领导参加。授权黄河水利委员会为其办事机构并具有对全流域水资源统筹管理和保护的 职能。
2、建议制定《黄河法》,依法实施统一管理与调度
从长远看,实施全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应以水量和水质总量控制为目标,制定黄河流域水资源统一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并实行水量的统一分配与调度。建议国务院尽快批准实施水利部和国家计委在1987年国务院分水方案基础上制订的《黄河可供水量分配及干流水量调度》方案,以进行缓解黄河断流的实时水量调度。黄河水资源的统一调配要逐步做到:水量与水质、干流与支流、黄河地表水与地下水、过境水与当地水资源统筹考虑。为确保黄河水资源统一管理与调度, 建议将《黄河法》列入九届全国人大立法计划,尽快出台实施。
3、缓解断流重在节水,节水的重点在引黄渠灌区
根据对沿黄地区考察、座谈和调研,认为全面节水、适水发展是实现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缓解黄河断流的必要措施。考虑黄河供水区用水以农业引黄灌溉为主,耗水量占黄河总耗水量的90%左右,灌溉水的利用率仅为25%左右。目前节水的突破点应放在用水量大、浪费大和节水潜力大的引黄渠灌区。建议加大投入,进行渠道衬砌和渠系配套、发展地埋低压管道输水与井渠双灌,配合土地平整、小畦灌溉、地面覆盖等节水技术,提高灌溉水利用率。
4、实行水价浮动、按量计费与超额用水累进加价
制定合理的水价和水费政策是杜绝浪费、推动节水的有效措施。引黄水价的调整宜以供水成本为基础,根据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水量丰枯、水质好坏、供水适时度实行水价浮动。尽快实行按量计收水费、超额用水累进加价。
5、有计划实施补水,加快西线调水的前期研究
增补黄河有效水资源量的措施是适应发展的长期战略措施。目前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的调水方案中只有西线是为黄河补水。因此,应加快西线南水北调工程前期工作进度,早日为黄河补水,从根本上解决黄河断流和下游泥沙淤积。并建议将西线增补黄河水的可行性研究正式列入“十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此外,还应兴建骨干调蓄工程,加大黄河调蓄能力,改善黄河下游河道的输沙和生态用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