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哲学上的“自然”,有本来如此、理所当然、不为而成等含义,人们通常会想到老庄,想到道家的“无为”,殊不知“自然”也是儒家的观点。道家讲“自然”偏重于宇宙价值,儒家讲“自然”则偏重于人类价值,强调人的责任,它认为“仁义礼智”这“四端”是人心的“自然”。
在儒家看来,人应该“赞天地之化育”,即帮助大自然的演化,从而使得大自然更完善更和谐,也使得人自身更完善更和谐。人与大自然不是对立的,人的自我完成的前提必须是帮助大自然的完成,那么人就可与“天”、“地”并立为“三”了。人和大自然相互相成达致和谐统一,这就是所谓的“天人合一”。湛若水曾说,“穷天地而罔后,超万物而无前”,指的就是人与大自然的“完成”。我们在努力发展经济、科技、工业的时候,应该谨记,经济、科技、工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完善人和自然。
大千世界有无限的奥秘,对于万事万物的“自然”,就算科技发达的今天也正如湛若水所说:“吾且不能知其然,吾又何以知其所以然”。儒学告诫我们要对大自然有所敬畏,湛若水认为不仅是对大自然,更要对大自然背后推动万事万物的力量——“心神”有所敬畏,要通过“勿忘勿助,无为而为”的涵养功夫把人的心和大自然的心联系在一起。
《自然堂铭》中隽永的哲理在今天乃至遥远的将来都很有价值。“基因编辑婴儿”在这两天引起人们争议,其主要原因就是这件事对自然界的“自然”和道德上的“自然”有巨大风险。那么,我们是否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启发?
自然堂铭
这个大堂为什么要以“自然”来命名呢?自然,是圣人的中庸之道。这是圣人顺应天地万物的变化,而坚守大自然所蕴涵的中庸和谐的原因。通往真理的道路通而为一,学者们想效法圣人,却不知道到圣人的中庸之道,怎么可以到达圣人的境界呢?我的老师白沙先生说过:“学以自然为宗。”他说这句话的时候人们疑惑不解。我把这个训导铭记于心,近四十年了,至今更加深信不疑。白沙先生关于“自然”的学说,源自程颢的“明觉自然”和“无丝毫人力”的学说;程颢的“无丝毫人力”的学说,源自孟子的“勿忘勿助”的学说;孟子的“勿忘勿助”的学说,源自孔子“无意必固我”的教导。有的人说老庄懂得“自然”,太迷惑人了。史恭甫先生建造新泉精舍的前堂,建成后,起名为“自然”。我敬重他而为此作铭文,但愿使学子们有所觉悟。铭文说:
“有个宽阔的大堂,在‘新泉’之旁。用‘自然’来命名,等着哲人去思考、讲学。说起老庄,‘无’是他们的‘禅’?说到他们两者,其个人观点复杂难懂,怎么能表达出‘本体’呢?怎么知道什么是‘自然’呢?我谈论‘自然’,为什么如此说呢?所谓‘自然’,自然而然。我尚且不知道它是怎么样的,我又怎么知道它为什么是怎么样的呢?我问天地,天地无言沉默而空虚寂静;我问万物,万物茫然自在,虽不言语却表达着某些思想。《道德经》上说的或者失去就少了,或者失去还多了,或者超过还不及,像‘自然’吗?
要怀着敬仰的心维护和宣扬圣人之道,表明圣人的学问的博大,不主观臆断、不持绝对的态度、不固执拘泥、不自以为是。孔子在川上感叹,‘不舍昼夜’。自然运行的时序在上位,流水和大地在下位,高大的天总是先知先觉,它的意志极其公正而广阔无边。‘喜、怒、哀、乐’都是自然发生,大自然的变化没规定该如何,也没规定不该如何。知道大自然的运动,绝对没有人力的作用,这就是‘自然’。观察天地,天自在高位,地自在下位。乾道运动、坤道安静,巽代表风、震代表雷,泽流动、山耸立,水坎静止、火焰明亮。四季、寒暑交替,大自然的变化有它适当的时间。一阴一阳互相作用就是‘道’,‘道’自在无为,这就是‘自然’。观察万物,变化者自己变化,生长者自己生长,不同的种类各自区分,不同的形状各自区别。自己运动自己植成,自己飞翔自己潜泳。鸢鸟暴恶于天上,鱼儿跳跃在渊中,不用刻意学习,这就是‘自然’。为什么是这样?不知道是怎么样的啊。‘自然’是怎么样的,是不能知道的啊,谁人能知道呢?是谁开创的?是谁维系的?是谁商量的?是谁安排的?天地万物和人类,都是‘心神’所推动的。说是‘心神’所为,用什么来思量呢?我用什么来把握它的要领?
‘勿忘勿助,无为而为’,如果可以做到这两点,或者可以接触得到它。‘心神’有预见,‘心神’的运动没有迟疑。穷尽天地而没有后来,超越万物而没有前方。天地万物,和我浑然为一体。或关闭或开辟,或言说或沉默,各自追求的目标,不能看见踪迹,不能知道其变化的尽头,这就是‘自然’。
诸位贤兄弟、有智慧的人啊,希望你们奋发有为。”
湖南是鱼米之乡。
Hunan is a land of fish and rice
湖南省地处中国中南部,长江中游,地理上属于华中地区,省会为长沙;因地处洞庭湖以南得名“湖南”,又因湘江贯穿全境而简称“湘”。湖南历史悠久,旧石器时代有人类活动,古为苗人、越人和楚人的生活地区。西周时期为楚国南部。唐广德二年(764年)首置湖南观察使,至此中国行政区划上开始出现湖南之名。
绮丽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使湖南具有独特的旅游资源。湖南共有10大旅游区和100多处旅游点,其中桃源县的桃花源,宁远县的九嶷山,郴州市的苏仙岭,衡阳市的回雁峰,炎陵县的炎帝陵,汨罗的屈子寺任弼时故居,新化的梅山龙宫是世界之最级别的地下溶洞景观,特别是湘潭韶山冲上毛泽东同志故居,湘潭乌石彭德怀故居和宁乡县花明楼刘少奇同志故居等久负盛名、令人向往。“五岳独秀”的南岳衡山,是著名的佛教圣地和避暑胜地。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以其悠久的历史、美妙的传说和雄伟的气势蜚声中外。自然风景明珠武陵源风景区(包括张家界、索溪峪、天子山和猛洞河等风景区),地貌奇特,古木参天,珍禽出没,深谷幽遂,清溪明澈溶洞温泉融为一体,奇峰怪石错落相间。张家界已辟为第一座国家森林公园。
http://baikebaiducom/view/8581htm
陕西历史悠久, 陕西大地古老而神秘,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她犹如镶嵌在中国内陆腹地的一颗明珠,地处东经105°29′至110°15′、北纬31°42′至39°35′之间,中国的大地原点就在境内泾阳县。全省纵跨黄河、长江两大水系黄河支流泾河、渭河在在此注入黄河,中国铁路大动脉陇海线横穿中部,是“新亚欧大陆桥”亚洲段的中心和进入中国大西北的门户。
陕西是中国旅游资源最富集的省份之一,资源品位高、存量大、种类多、文化积淀深厚,地上地下文物遗存极为丰富,被誉为“天然的历史博物馆”。http://baikebaiducom/view/6510htm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举世闻名的歌舞之乡、瓜果之乡、黄金玉石之邦。新疆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山川壮丽,瀚海无垠,古迹遍地,民族众多,民俗奇异。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全国旅游资源共有68种,而新疆就有56种,占全国旅游资源类型的83%。全疆共有景点一千一百余处,居全国首位,在这广阔大地上,冰川雪岭与戈壁瀚海共生,高原山水景观蕴含在天山、阿尔泰山、昆仑山等世界名山之中,有着众多的雪域冰川、叠嶂雄峰、飞泉瀑布、珍奇异兽。这里有海拔8600米的世界第二高峰,又有低于海平面154米的中国最低洼地,既有一泄千里的河流、万顷碧波的草原,又有光怪陆离的戈壁幻境,神秘莫测的沙漠奇观。保存完好的原始动植物种群,更显出得天独厚的大自然的本色。
http://baikebaiducom/view/2824htm
东北民俗文化圈包括东北三省以及内蒙古的东部
下面我们就根据东北这个地方的气候和它的土壤特点介绍一下与此相关的一些民俗。
先说说东北的“三大怪”吧。一怪是“生个孩子吊起来”。这实际上是满族的习俗,以前东北地区森林很多野兽很多,家里的孩子放在地上就不太安全,所以离地有一定距离把小孩子吊起来。第二怪是“十八岁姑娘吊烟袋”。东北的女性吸烟的比例以前是比较高的,据说吸烟也是一种御寒方式。第三怪叫“窗户纸儿糊在外”。北方尤其是冬天把门有缝的地方糊起来,一般是在里面,惟有东北是把窗户纸糊在外面,这是对付风雨的需要。因为糊在外面它可以保护木制窗棂不受雨水腐蚀和风吹日晒,延长窗户的使用寿命。
“萨满”是东北人的一种信仰,其实按照我们的说法就是“巫”,在东北就是“萨满教”。最早的女神是“萨满”女神,一般是家庭传授,这是职业性的“萨满”,“萨满教”在整个东北地区,非常盛行。它在东北的政治文化和民俗文化中是非常重要的角色。
游牧民俗文化圈包括内蒙古大部分、辽宁、河北、陕西三省的北部边缘,宁夏的北部以及新疆。
这个地方相对于汉族,是特别有民族特色的。
我们看他们居住的蒙古包,他们的家基本就是一个蒙古包,然后加一架马车。辽阔的草原处处都是他们的家乡,历史上的蒙古族“居无定所”。这种生活方式决定了他们的服饰,比如蒙古袍,蒙古袍的长度在膝盖之下,里面还有一些毛皮撑着,为什么那么长那么厚?本来游牧民族是不必要穿这么长的衣服,不方便啊。但是他们白天骑在马上,他们的膝盖容易受风寒,蒙古袍长的话可以护膝,到了晚上就可以当被子盖。
谈到游牧民族的一些礼节形成跟他们的生活习惯非常有关系,他们的生产方式又影响他们的交通民俗,我们农耕民族交通一般是靠两条腿走路,贵族或有钱人也可能坐轿子,后来坐车。但是在古代骑马出行很普及,因为这是游牧民族,因此蒙古族形成了一种礼节:两个人在草原上骑着马,在一个地方,两个陌生人遇到了,他们就会跳下马,各自问候一下。然后我跳上你的马你跳上我的马,拍拍马屁股说“好马”。久而久之,“好马”就成了一种寒暄。就像我们汉族人见面问“吃了没有”一样。
在游牧民族,婚俗也跟我们的农耕民族不一样。
黄河流域文化圈包括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个省、自治区。
黄河流域尤其是河南与山东应该是中国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中国民俗发展的摇篮。
河南和山东人依恋故土、勤劳朴实、喜欢平淡。
这个地区是“孔孟之道”的故乡,孔子孟子都是山东人,都是属于这个文化圈的人,这样地方的人有着很好的礼节。
另外我在一本书里看到一个真实的故事,讲这个地区的人非常热情好客、大方。
在中国国画大师李燕的回忆录里,他说他爸爸李苦禅很擅长画雄鹰,并且画得很好,他是山东人。有一次,有一位老乡来家作客看到一幅画,就跟他说:“李大师,这个雄鹰画做中堂很好”,李大师就说:“我这个本来就是用来做中堂的。”就这样他们两个一来二往一个劲地边讲边走,到门口准备说再见了,李就说:“你这么喜欢你怎么不买啊?”那个人就说:“我就是没钱啊,有钱还用你说?”李一听就说:“快到吃饭时间了,我现在给你画一幅。”画好了,他的老婆把饭菜也摆上了桌,既然到了吃饭的时间,那就别走了。最后那个老乡吃了他的饭拿了他的画就走了,他的老婆就问:“刚才那个人是谁?”李说:“我不知道。”这个真实的故事可见山东人的豪爽和大方。
另外这个地区的人,他们非常信仰泰山。
长江流域民俗文化圈:尚鬼好祭,五凤寄生。
这个流域从长江发源的地方青藏高原算起,长江的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安徽、江苏、上海等省、市、自治区,这里都属于长江流域民俗文化圈。这里面没有包括浙江省,但是长江的支流是经过我们浙江,所以我们从这几个文化圈来算的话,浙江省应该可以算这个流域的。它是属于支流经过的地方。那么这一带的风俗,我们用比较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就是“尚鬼好祭,五凤寄生”。中国南方北方的民众在旧时代都信鬼,但是南方比北方要厉害得多。南方一个地方有一个神,温州大的村落也都有自己信仰的神。洞头有洞头的神,苍南有苍南的神。总的来说南方的神特别兴盛,几乎各个村庄各有不同或者相同的神灵。这一带的民众相对于北方民众那种豪爽那种彪悍,有着浪漫、温情、灵活、善舞、多玄想的特点。
那么我们把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作一个简单的比较吧。
在黄河流域的土地上能产生《诗经》,或者说反映社会现实以现实主义手法为主创造出来的《诗经》,在黄河流域影响很深。那么《楚辞》则在长江流域流传深广。《诗经》里面更多的是现实生活的描述,当然它里面也有祭祀的文章,但大多是属于现实主义的作品。而屈原写的《楚辞》,大多是属于玄想的东西。
在湖南省湘西,也就是沈从文的故乡。有一种民间的陋习,叫做“蛊惑”。当然根据史料记载,在广西,广东也有。这个“蛊”怎么来的也有多种说法,比较普遍的说法就是在端午节的中午,把各种“蛊”虫捉来,蜈蚣、蝎子、毒蛇,很多的毒虫放在缸里面养,不给吃东西,让他们自相残杀,最后留下来一个,把它风干,最后成为一种药,这种药是慢性的,皮肤、饮食接触都会造成慢性中毒,最后死亡。所以在湘西这个地方,如果这个人家里没有蜘蛛网,你不要进去,因为他家可能有“蛊”,如果你在地下看到一个荷包,你不要拿,因为可能有“蛊”,不认识的人家你最好不要吃他的东西,那里面可能放有“蛊”。那么这“养蛊”就成了当时湘西苗族的一种特殊的民风。
青藏民俗文化圈,范围大致包括西藏的全部,青海一带、四川的西北部、甘肃西南以及新疆的南部。
这些地方基本上都分布有藏族。青藏民俗文化圈里面,最大的特点就是他们的宗教文化、宗教情结。这从他们的建筑就可以体现出来,布达拉宫那么宏伟壮观,在中国独一无二。然后是广大的藏族民众对于宗教的虔诚也是很少见的,他们的“活佛”有着崇高的地位,这些地方都构成了这个文化圈里一种独特的景观。
另外,藏区的寺院建筑,数以千计。每座寺院的雕塑绘画艺术非常精美。还有藏族的服饰也与别的民族不一样。还有他们的藏医,藏药也是中华民族受保护文化的一部分。藏医有他自己一整套的理论,他跟中医是两个不同的体系,藏药只有在青藏高原才能生长,像“藏红花”、“冬虫夏草”,还有“雪原花”,这些基本上都是生长在青藏高原。还有一种“藏酥油花”应该是民族的意识,也是宗教意识的体现:酥油到了冬天凝固了,然后制成各种各样的雕塑,可以维持半年多,到了第二年才融化。
云贵民俗文化圈,指云贵高原,它包括云南贵州两个省,还包括四川省西南部的一角。
这一带从自然条件来讲,气候温暖,四季如春。这个地方少数民族就非常多了。我们刚才谈到东北的北方民族,我们也谈到了游牧民族,谈到了青藏高原的习俗,那些地方的少数民族数量加起来都没有这个地区多。这个地方的少数民族我们叫他“南方民族”。
这里的少数民族仅仅云南省就有26个。整个云南省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地方,这里有阿诗玛的传说,摩梭的走婚,“云南十八怪”等。
云贵高原民俗文化圈,因为少数民族多,就形成了中国民俗独特的风景。他们的民族信仰佛教,所以这里的傣族男孩子,到了该念书的年龄都是要出家去做小和尚,到庙里去接受教育,长大了以后,又一个一个还俗回家,结婚生子,有的去做僧侣,有的去经商,那么整个傣族的文化水准相对来讲是比较高的。还有他们那里的水井,不管是白族、傣族,所有的水井上都有一个建筑物,要不是一个亭子,要不就是布置一尊佛像,要不就是其他的雕塑,总而言之,他们的水井不可能是露天的,所以可以说,他们那里的人是比较讲卫生的。
闽台民俗文化圈:整个东海,包括台湾和福建。
这个区域就叫闽台民俗文化圈,很多书上都说闽台民俗文化圈就是指福建和台湾两个省。但是我个人觉得我们温州或者浙南地区应该属于这个文化圈。闽台两省,夹着浙南地区,形成一个方言相通,习俗相仿的圈子,这几个地方都有海洋文化,海洋文化就派生出了捕鱼业。捕鱼在以前是高危职业,于是又派生出了“妈祖”信仰,还有一个就是“陈靖姑(即温州民间百姓信仰的陈十四娘娘)”两个女神。从这里去台湾的人基本上讲的是闽南话。
我们浙江苍南地区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讲“闽南话”。
这个地方跟广州不一样,他们喝茶,喝功夫茶。这一点在温州,以前我看见比较少,但是这个习俗在广东就比较多,所以我觉得这个文化圈其实应该划大一点,闽台粤,再加上浙南地区,但是那样的话,方言又不行了,闽南话在福建在台湾和浙南地区都是有的,而在广东它又是粤语,又不是闽台话。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温州也好,闽台地区也好,基本上是村村有庙,村村有祠堂,村村有自己信仰的神,一般规模大小的村子基本上都是这样的。关于七个民俗文化圈我就简单介绍了这几个方面,谢谢大家。
参考资料:
大自然给人类的启发是多种多样的。大自然的巢穴,天然浑成,质朴无华,然而正是受此启发,人类才发展起了建设科学,建立起了现代化大城市。大自然的河流,看起来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日夜奔腾不息,但它不也是在日夜教导人们如何理解地球的重力、运动的惯性力等许多道理,教会人们如何开发利用大自然的潜能吗?
1、二战时期根猪嘴功能发明了防毒面具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曾与英法联军为争夺比利时伊泊尔地区展开激战,双方对峙半年之久。1915年,德军为了打破欧洲战场长期僵持的局面,第一次使用了化学毒剂。他们在阵地前沿设置了5730个盛有氯气的钢瓶,朝着英法联军阵地的顺风方向打开瓶盖,把180吨氯气释放出去。顿时,一片绿色烟雾腾起,并以每秒三米的速度向对方的阵地飘移,一直扩散到联军阵地纵身达25 公里处,结果致使5万英法联军士兵中毒死亡,战场上的大量野生动物也相继中毒丧命。可是奇怪的是,这一地区的野猪竟意外的生存下来。这件事引起了科学家的极大兴趣。经过实地考察,仔细研究后,终于发现是野猪喜欢用嘴拱地的习性,是它们免于一死。当野猪闻到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后,就用嘴拱地,一搪避气味的刺激。而泥土被野猪拱动后其颗粒就变得较为松软,对毒气起到了过滤和吸附的作用。由于野猪巧妙地利用了大自然赐予它的防毒面具,所以它们能在这场氯气的浩劫中幸免于难。
根据这一发现,科学家们很快就设计、制造出了第一批防毒面具。但这种防毒面具没有直接采用泥土作为吸附剂,而是使用吸附能力很强的活性炭,猪嘴的形状能装入较多的活性炭。如今尽管吸附剂的性能越来越优良,但它酷似猪嘴的基本样式却一直没有改变。
防毒面具可以说是模仿猪嘴的一件杰作。
2、鲁班发明锯的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有一位创造发明家叫做鲁班。两千多年来,他的名字和有关他的故事,一直在人民当中流传着,后代土、木工匠都尊称他为祖师。
鲁班大约生于公元前507年,本姓输,名班。因为他是鲁国人,所以人们尊称鲁班。有的书上写作公输般或供输盘。他主要是从事木工工作。
鲁班发明锯的故事千百年来就一直流传在民间。相传有一年,鲁班接受了一项建筑一座巨大宫殿的任务。这座宫殿需要很多木料,鲁班就让徒弟们上山砍伐树木。由于当时还没有锯子,他的徒弟们只好用斧头砍伐,但这样做效率非常低,工匠们每天起早贪黑拚命去干。累得精疲力尽,也砍伐不了多少树木,远远不能满足工程的需要,使工程进度一拖再拖,眼看着工程期限越来越近,这可急坏了鲁班。为此,他决定亲自上山察看砍伐树木的情况。上山的时候,由于他不小心,无意中抓了一把山上长的一种野草,却一下子将手划破了。鲁班很奇怪,一根小草为什么这样锋利?于是他摘下了一片叶子来细心观察,发现叶子两边长着许多小细齿,用手轻轻一摸,这些小细齿非常锋利。他明白了,他的手就是被这些小细齿划破的。后来,鲁班又看到一条大蝗虫在一株草上啃吃叶子,两颗大板牙非常锋利,一开一合,很快就吃下一大片。这同样引起了鲁班的好奇心,他抓住一只蝗虫,仔细观察蝗虫牙齿的结构,发现蝗虫的两颗大板牙上同样排列着许多小细齿,蝗虫正是靠这些小细齿来咬断草叶的。这两件事给鲁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也使他受到很大启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他想,如果把砍伐木头的工具做成锯齿状,不是同样会很锋利吗?砍伐树木也就容易多了。于是他就用大毛竹做成一条带有许多小锯齿的竹片,然后到小树上去做试验,结果果然不错,几下子就把树皮拉破了,再用力拉几下,小树杆就划出一道深沟,鲁班非常高兴。但是由于竹片比较软,强度比较差,不能长久使用,拉了一会儿,小锯齿就有的断了,有的变钝了,需要更换竹片。这样就影响了砍伐树木的速度,使用竹片太多也是一个很大的浪费。看来竹片不宜作为制做锯齿的材料,应该寻找一种强度、硬度都比较高的材料来代替它,这时鲁班想到了铁片。于是他们立即下山,清铁匠们帮助制作带有小锯齿的铁片,然后到山上继续实践。鲁班和徒弟各拉一端,在一棵树上拉了起来,只见他俩一来一往,不一会儿就把树锯断了,又快又省力,锯就这样发明了。
在鲁班之前,肯定会有不少人碰到手被野草划破的类似情况,为什么单单只有鲁班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锯,这无疑值得我们思考。大多数人只是认为这是一件生活小事,不值得大惊小怪,他们往往在治好伤口以后就把这件事忘掉了。而鲁班却有比较强烈的好奇心和正确的想法,很注意对生活当中一些微小事件的观察、思考和钻研,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甚至获得某些创造性发明。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留意生活中许多不起眼的小事,勤干思考,会增长许多智慧。
3、布什内尔发明潜水艇
1775年,北美独立战争终于爆发了。在华盛顿总司令的领导下,美国人民纷纷拿起武器,和英军展开了殊死的战斗,将英军从大陆撵到海上。举国上下无不欢庆这一决定性的胜利。堂堂大英帝国,岂能容忍别国灭大英之雄风,便组织残兵败将,妄图卷土重来。英国殖民统治者尽管失去了陆上优势,但海上优势犹存,他们纠集大批战舰,轮番轰击美国海防陆军,使美国军伤亡惨重,锐气大减。英军见美军既无招架之势,更无还手之力,越发猖狂。战舰在海岸边横冲直闯,耀武扬威。时而还向海岸守军送来几炮,然后大摇大摆,得意洋洋地退去。面对英军的挑衅和欺负,美国士兵们气得直咬牙:“这简直是骑到人脖子上拉屎!要是能偷偷过去炸沉它几艘那该多解恨!”
士兵中有个叫达韦•布什内尔的,他没有骂骂咧咧,而是憋着一肚子气,一言不发。他认为光喊顶什么用,应该赶快想出对付敌舰的办法。布什内尔一直在苦思冥想,怎么才能一下子跑到敌舰周围去呢?从空中?不行,易暴露目标;从水下?也不行,谁能憋这么久的气游过去,再说力气不够啊!怎么办才好呢?”他急得捶胸顿足。 一天傍晚,他与几个士兵下岗后,一起到海边散步。他们爬到礁石上;一边聊天,一边欣赏落日余晖下的海景。看够了远景,又观近景,水很清澈,水生物历历在目。他们见一群活泼的小鱼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着,象是在觅食,又象是在玩耍。突然,水下有一条大鱼悄悄潜游过来,游到小鱼的下方后,猛地朝上一跃,咬住了一条小鱼,别的小鱼吓得惊魂不定,各奔东西。士兵们见了海底世界的这场“海战”,觉得十分有趣。这却使布什内尔大受启发:原来笨拙的大鱼就是这样逮住机灵飞快的小鱼的。能不能造个像大鱼那样的船,潜在水中神不知鬼不觉地钻到英国战舰底下去放水雷,炸它个人飞舰沉呢?若能那样,该有多痛快呀!他越想越入迷,直到同伴们喊他走,还呆呆地坐着。“喂!你这是怎么啦,想你那相好的了,嘿嘿!”同伴拍了他一把。 “我有办法了,能炸沉它!”布什内尔的话使同伴们听得莫明其妙。于是他详细说了自己的想法。同伴们一听,都认为这个办法好,突然有人提出疑问:“鱼在水中能自由地上浮下沉,可船就不同了,浮在水上好办,沉人水中能行吗?”布什内尔被间问缄口无言。是啊,怎样才能使船既能浮上来又能沉下去呢?鱼为什么能这样呢?他一拍大腿:“有了!鱼一会儿浮到水面,一会儿潜到水底,靠的就是它肚里那个鳔’,如果我们也给船仿造一个‘嫖’,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布什内尔带领同伴们真的制成了一艘可在水下潜行的秘密船。本来是想仿照鱼的外形制造,但造成之后却像乌龟,因此,同伴们就为它取了个代号——海龟。代号“海龟”的秘密船,底部有个类似鱼鳔的水舱,水舱内安有两个水泵,船在水面若要下沉时,就往舱里灌水;船在水下若要下浮时,就把舱里的水排出,把空气压进水舱。仿照鱼的鳍,“海龟”外部还安装了两台螺旋桨:一台管进退,一台管升降。此外,“海龟”尾部还有舵,可以控制航向。 一天夜晚,布什内尔带着几个士兵,驾着“海龟”悄悄驰近英国战舰,然后潜入水中,一直潜到英国战舰底下。他们想用“海龟”顶部的钻杆钻穿敌舰,然后放水雷,没想到英舰底部包了很厚的一层金属,钻了一个多小时也钻不穿。士兵们在下面憋不住了,只好上来换气。这时夜已深,天黑海黑,水天一色,根本辨不清方向。英军发现了“海龟”,便开动战舰追将过来。“海龟”吓得后退,但速度怎么也快不起来,眼看就要被敌舰撞得粉身碎骨。在这万分危机的时刻,布什内尔急中生智,解下备用的水雷,点着引线后,慌忙钻进“海龟”,“海龟”潜入了水中。英舰正在寻找怪物的去向,突然舰旁一声巨响,战舰顿时起火,英军一边救火一边扭转舰头逃跑,惟恐怪物再悄悄追来。从此,英舰再也不敢肆无忌惮地在美国沿海耀武扬威了。
后来,经过人们的继续改进,制成了新的神秘武器——潜水艇。在海战中潜水艇大显神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仅德国的潜水艇就击沉了英美大西洋舰队的782艘运输船,使对方的运输线遭到巨大的破坏。 现在,潜水艇除用于作战外,主要用于开发海洋资源和科学考察。它的作用也由破坏、捣乱变为造福于人类。
4、科学家根据蜻蜓发明了直升飞机
蜻蜓通过翅膀振动可产生不同于周围大气的局部不稳定气流,并利用气流产生的涡流来使自己上升。蜻蜓能在很小的推力下翱翔,不但可向前飞行,还能向后和左右两侧飞行,其向前飞行速度可达72公里/小时。此外,蜻蜓的飞行行为简单,仅靠两对翅膀不停地拍打。科学家据此结构基础研制成功了直升飞机。飞机在高速飞行时,常会引起剧烈振动,甚至有时会折断机翼而引起飞机失事。蜻蜓依靠加重的翅膀在高速飞行时安然无恙,于是人们效仿蜻蜓在飞机的两翼加上了平衡重锤,解决了因高速飞行而引起振动这个令人棘手的问题。
为了研究滑翔飞行和碰撞的空气动力学以及其飞行的效率,一个四叶驱动,用远程水平仪控制的机动机翼(翅膀)模型被研制,并第一次在风洞内测试了各项飞行参数。
第二个模型试图安装一个以更快频率飞行的翅膀,达到每秒18次震动的速度。有特色的是,这个模型采用了可变可调节前后两对机翼之间相差的装置。
研究的中心和长远目标,是要研究使用“翅膀”驱动的飞机表现,以及与传统的螺旋推动器驱动的飞机效率的比较等等。
5
在瓦特的故乡--格林诺克的小镇于上,家家户户都是生火烧水做饭。对这种司空见惯的事,有谁留过心呢?瓦特就留了心。有淮他在厨房里看祖母做饭。灶上坐着一壶开水。开水在沸腾。壶盖啪啪啪地作响,不停地往上跳动。瓦特观察好半天,感到很奇怪,猜不透这是什么缘故,就问祖母说什么玩艺使壶盖跳动呢"
祖母回答说:"水开了,就这样。"
瓦特没有满足,又追问:"为什么水开了壶盖就跳动?是什么东西推动它吗?"
可能是祖母太忙了,没有功夫答对他,便不耐烦地说:"不知道。小孩子刨根问底地问这些有什么意思呢。"
瓦特在他祖母那里不但没有找到答案,反而受到了冤枉的批评,心里很不舒服,可他并不灰心。
连续几天,每当做饭时,他就蹲在火炉旁边细心地观察着。起初,壶盖很安稳,隔了一会儿,水要开了,发出哗哗的响声。摹地,壶里的水蒸汽冒出来,推动壶盖跳动了。蒸汽不住地往上冒,壶盖也不停地跳动着,好象里边藏着个魔术师,在变戏法似的。瓦特高兴了,几乎叫出声来,他把壶盖揭开盖上,盖上又揭开,反复验证。他还把杯子、调羹遮在水蒸汽喷出的地方。瓦特终于弄清楚了,是水蒸汽推动壶盖跳动,这水蒸汽的力量还真不小呢。
就在瓦特兴高采烈,欢喜若狂的时候,祖母又开腔了:"你这孩子,不知好歹,水壶有什么好玩的,快给我走开!"她漫不经心地说。
他的祖母过于急躁和主观了,这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的话,险些挫伤了瓦特的自尊心和探求科学知识的积极性。年迈的老人啊,根本不理解瓦特的心,不知”水蒸汽"对瓦特有多么大的启示!水蒸汽推动壶盖跳动的物理现象,不正是瓦特发明蒸汽机的认识源泉吗?
随着智育的发展,瓦特对客观存在的一些事物都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产生了好奇和钻研之心
周末徒步,选择驾车前行,中途改变行程,无意中闯入距昆明220公里的云南师宗县的凤凰谷,却有了意外的惊喜。
凤凰谷没有凤凰,由于剧烈的地壳运动,经东西走向的法岗河长期冲刷,岩体塌陷形成溶洞。因洞中有钟乳石形似凤凰而得名,古称岩凤峡,传说是凤凰涅槃的圣地。洞口阴柔婉致,状似女阴,洞内又有如同男根样的钟乳石,大自然的造化,让男人和女人的神秘羞涩之处在此处相遇,使人产生对人命之源的感悟,很有凤求凰的味道,这也是人们将其命名为凤凰谷的原因。
凤凰谷属喀斯特地形地貌,亚热带气候,景区主要景观有狮象峰、烧香石、神秘宫、蒹葭滩、女儿湖、湖滨游场等,属喀斯特地形地貌,亚热带气候,集峡谷、溶洞、飞瀑、雨林、湖泊为一体。以生命文化为主题,由图腾林、大峡谷,神秘宫、游泳场、高原水乡5个功能区构成。
图腾林是凤凰谷景区的第一个景点,进入景区一眼就可以看到两块巨大的石块,它们像极了女性的山峰,走近一看,它们却变得更像男女的臀部,这就是凤凰谷独特的臀乳石雕。它表现着远古先民对乳房和臀部的生殖崇拜,左边较为平滑的石块代表的是男性的臀部,而右边较为丰满的石块就是女性臀部,在它们中间还夹着一颗圆形石头,这是生命蛋,代表人类最初的形态。在臀乳石雕两旁,各有六根图腾柱,古朴直观,左为男性、右为女性,象征着一年的十二个月,形象的展示了远古先民那种朴素的生殖思维。
在崎岖的石台阶路面穿行,林木茂密、藤蔓缠绕,有一种秘境追踪的好奇和惊喜。只半个小时的功夫,就到了山顶平台的烧香石。烧香石是凤凰谷景区的最高点,海拔1280米,是游览景区标志性景观的最佳位置。在这里立定平眺,眼前就是凤凰谷那硕大的洞口,大自然用它的鬼斧神工揭开了生命的秘密,在山间绿荫葱茏的映衬下,像极了一位伟大的母亲正在临盆的造型,那就是凤凰谷景区的标志性景观——生命之门,与藏于卢浮宫那幅世界名画《生命之门》如出一辙,让人不得不叹服大自然的神奇造化,还有那种对生命的顶礼膜拜。
下山进洞有两种途径,一是坐高山滑道,全长618米,像一条巨龙一样盘旋在山林之间,从上面飞驰而下惊险又刺激。一是顺台阶缓缓下行,可以随行随停,还能观赏沿途秀丽迷人的风景。我们选择步行进洞,果不其然,喜遇滴水潭,那118米的瀑布,自石壁上倾泻而下,气势壮观,让你忍不住的捺动快门。
凤凰谷洞内为一暗河型水平溶洞,洞内巨大的厅堂面积万余平方米,高99米,硕大的洞口和巨大的厅堂巧妙组合,在太阳光下构成了溶洞日照的奇观。溶洞前与之相连的是一个巨大的峡谷,谷底宽30-80米,高差却达600多米,陡峭险峻,令人赞叹。溶洞内有各种石钟乳、石笋、石柱、石盾、石瀑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法岗河在洞内咆哮奔流,13公里的距离,高差100米,水转洞绕,形成跌水。洞内有一条河流,河水时而平缓,时而咆哮奔流,形成一处处的跌水险滩。
穿过溶洞,就是碧水蓝天的姑娘湖。凤凰谷的小伙郎布,在湖边遇到了一位美丽的壮家少女瑞嘎。瑞嘎每天清晨都来到湖边,以水为镜梳妆打扮。郎布和瑞嗄俩人一见钟情,偷偷品尝了禁果后,被双双逐出家门。姑娘羞于见人,投湖自尽。一天,郎布到湖边凭吊,追忆美好时光,不禁悲从中来。这时,只见湖中一片艳红,花瓣铺湖,姑娘美丽的身影忽隐忽现,于是,郎布也一头扎进湖中,与他的瑞嘎在湖里永远呆在了一起,从此,人们将这湖称为姑娘湖。美丽的传说有点凄婉,多少有点忧伤,但透露的是壮家儿女追求爱情的执着,却又是那样的美好。湖水绿浪轻涌,乘着轻舟,把那温柔和祝福都给郎布和瑞嘎留下,祈祷着他们今生和来世都永远相爱,更希望他们来世在这生命之地淀放出生命之花。
弃舟登岸,挥手告别风雨桥,心里却还在回味那一路招牌上展示的生命文化,那古语所指,古风古韵,无一不是对生命的崇敬。就如那神字,左边示右边申,申,一竖日上通,引申为男女相合之意,男女相合是一个隐秘的过程,宫是孕育生命的地方。
也许,天人合一,这就是生命之门,这就是生命的意义所在。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大自然的奥秘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自然的奥秘作文1在我的记忆里有许多发现,最令我难忘的是:我7岁那年开始发现鱼会睁眼睡觉。
那一次,晚上睡觉时,我睡不着,想看看我养的鱼,结果我发现鱼是睁着眼的,眨都不眨一下,我以为鱼死了,就焦急地喊妈妈:“妈妈,我们家的鱼死了。”妈妈赶忙跑去看一看,笑着说:“宝贝,鱼没有死。”我非常疑惑,问:“那鱼为什么睁着眼呢?”妈妈回答:“那你自己去解开这个谜底吧。”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跑到了新华书店去解开谜团,我看了《十万个为什么》、《百科全书》,用了很多功夫,我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鱼儿不像我们人类有眼皮,它没有眼睑,所以在晚上的时候我们会看到鱼在原地一动不动,像死的一样,其实是它们在睡觉。而且在鱼睡觉的时候,不是在鱼缸底下睡觉,而是像一个有魔法的鱼在鱼缸中心浮着呢!静止在一个地方一动不动。我兴奋地把这个奇妙的问题告诉了我的妈妈,妈妈连连点头,夸我是个爱观察、爱发现的宝贝,听了这句话,我的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通过这次的观察,我明白了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很多以前没有发现的问题,我一定好好学习,去探索大自然更多的奥秘。
大自然的奥秘作文2有一年暑假,我回到了我的老家----------浙江金华。去看爷爷和奶奶。
一到那里,爷爷,奶奶可高兴了。爷爷立刻教我们哥俩“钓青蛙”。我问爷爷说:“我不会钓”。爷爷说:“我来教你们”。爷爷将竹竿平稳的放下去,把竹竿动来动去的。我就问:“爷爷,为什么要把竹竿动来动去的”。爷爷说:“不然它看不见。青蛙为什么看不见难道它的视力很差吗
我想了半天也想不出来,就去问大伯。大伯说:“青蛙的视力很差,所以才看不见”
我做了一次实验,将竹竿平稳的放下去,并没有晃动它,想看看这样会不会钓到青蛙。然后就等了半个多钟我实在是等不下去了。就学起了爷爷的样子,将竹竿平稳的放下去,接着晃动竹竿把竹竿动来动去的。一只,两只,三只,四只,五只,六只钓了十几只青蛙。我可高兴了!
原来青蛙的视力真的很差。看来大自然的奥秘还有很多等着我们一一揭开。
大自然的奥秘作文3今天中午,吃完午饭。只见,奶奶拿了一些剩菜去喂鸭子,饭里面我随便一看就发现今天吃过的鱼的十几根鱼刺。于是,我跑到奶奶面前对奶奶说:
“奶奶,这鸭食内有鱼刺!”而奶奶只是眯起眼睛,笑笑。摸着我的头,十分和蔼可亲地说道:
“添添,没有关系的,”鸭子们有办法解决的。我正纳闷着呢!于是,我决定来一次调查。我偷偷地跑到鸭堂(鸭子们吃东西的地方,人吃的地方叫食堂,鸭子吃的地方叫鸭堂)后面的一块大石头旁。悄悄地窥视着鸭子们。鸭子并没有发现我,它们大摇大摆地来到食盆,你争我挤地抢着吃伙食。一只鸭子抢到了一块带有小刺的青菜,我的眼睛紧盯着那只鸭子。只见,它用自己扁扁的嘴巴的一种口水分泌出一种水,鸭子只要吃下食物,那种水便会把刺融化。然后,鸭子就可以顺利地吃完自己勇敢地抢夺来的胜利品了。原来,鸭子也不是不劳而获,它的食物也要与同族人争抢,才能得到。今天,我明白了鸭子是用口里的水让刺没有的'。
没想到,大自然每一处,每一个地方或事物都有奥秘呀!
大自然的奥秘作文4周日,我去阿姨家里做客。看到了一只小白兔,眨巴着它的大红眼睛。
我连忙跑了过去,望着这只可爱的小家伙。它有着雪白的皮毛,还带一丁点杂色。正如棉花一样。小兔子的耳朵特别长,又大又软,白中还透露着可爱的粉色。小兔那又短又小的白尾巴,就像毛线球一样,甚至比毛线球还要白,还要茸。最令我着迷的还是它宝石般的红眼睛,红得灿烂,红得鲜艳。可小白兔的眼睛为什么是红的呢
弟弟跑过来对我说:“这你都不知道,肯定是因为跑输了乌龟,哭红的呗!”
“你这是什么答案呀!”阿姨也过来笑着对我说:“别听他乱说。其实是因为不同的品种的兔子体内含有的色素含量不同的缘故。小灰兔是灰色的,眼睛就是灰色的。小黑兔是黑色的,眼睛就是黑色的。而小白兔体内不含色素的品种,所以毛呈白色,眼球则是无色的,而我们看到的红色,实际上是它眼球内的血液映出的颜色。”
“哦!谢谢阿姨!”我十分满意 。
大自然的奥秘可真不少!
大自然的奥秘作文5很久很久以前,猫和老鼠是一对好朋友,也是好邻居。
有一天,天庭传来消息,玉黄大帝要评选十二生肖了,先到先得。能入选十二生肖那可是很有面子的事。猫对老鼠说:“那天咱们得一早起来就去报名,可是我爱睡懒觉,万一睡过了怎么办呢?”老鼠说:“别着急,别着急,我醒得早啊!你尽管睡你的大觉,我一醒来,就去叫你,咱们一块去。”猫听了很高兴,它捋捋胡子说:“你真是我的好朋友,谢谢你了。”
到了报名那天早晨,老鼠天没亮就醒来了,可是它光想着自己的事,早把好朋友猫的事给忘了。于是就自己去报了名。
结果,老鼠因为去得早,被选为了第一名。猫呢?因为睡懒觉,起床太迟了,等它赶到时,十二种动物已经被选定了。
猫没有被选上,气得“喵呜”乱叫,大骂着老鼠不讲信义,它发誓一定要让老鼠受到惩罚。只见它纵身一跳,朝老鼠扑去。猫的爪子有多锋利,老鼠可是知道得很清楚,吓得它赶紧逃跑。
从这以后,猫见了老鼠就要吃它,老鼠就只好拼命地逃。直到现在还是这样。
大自然的奥秘作文6我们都知道,虫子可以吃掉植物,破坏植物。但是你们知道吗?有一种可以吃虫子的植物,像猪笼草,瓶子草。
今天早上,妈妈从市场上买来一包猪笼草种子和一包瓶子草种子,我把这些种子种到土里,每天给它们浇水施肥,很快它们就长出来了。
有一天放学,我发现猪笼草里有许多蜜蜂的尸体,一动不动的躺在猪笼草里,身上有许多液体。我很奇怪,蜜蜂不是来采蜜的吗?怎么死了呢?我迷惑不解,于是,我拿出《十万个为什么》找了一下,发现猪笼草里有一种黏黏的液体,叫消化液。这种液体会散发出一阵阵香气,把小虫吸引过来,当小虫掉进瓶子里后,就会被粘液给粘住,到后来就会被消化液给消化掉,最后留下尸体。
瓶子草长得像花朵,会把那些吮吸花蜜的虫子给吸引过来,当小虫还没有站稳,就跌进了瓶底液汁里,最后就像猪笼草一样,把小虫慢慢的吸收掉了。
之前,我真没想到,这世界上还有会吃虫子的植物。现在,经过自己动手,终于有了切身的体会。
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就会发现大自然的奥秘。
大自然的奥秘作文7当我们路过小渠边,看到渠边的垃圾,由此我们便猜想到如果我们是绿树是小草是鲜花,鲜花是人小草是人绿树是人,如果他们把我们掩埋在垃圾下面,那我们会是什么样的感受,可以转化一下思想,如果植物会说话,它们一定会劝告人们不要破坏环境,其实我们也是这其中的一员,大家应该彼此关爱,彼此帮助,关爱植物就等于是关爱人类自己一样,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应该保护环境,做一个环保者。
尊重有些人看不起捡垃圾的人,说他们不讲卫生,其实我认为,捡垃圾的人有一种内在的品质,,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所收集的垃圾对他们有两个有利的地方:一是可以卖一些垃圾赚钱,二是可以保护环境卫生。其实清洁工也想让人们每天都能够呼吸新鲜空气,让人们有一个好身体。所以我们应该感谢捡垃圾的人,他们不但给我们带来了健康的好身体,还让我们呼吸大自然的气息。
环保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存在着环保,我们应该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保护地球保护家园。
大自然的奥秘作文8大自然都有其生存之道,都有其躲避灾难之本能的秘密。
那是在夏季时,我与导游团去海边露营。我们突然看到一群食肉鸟向一只幼小海龟伸去“魔爪”。
这是大部分人都同意向小海龟伸去“援助之手”。但向导的一番话让我们相当的生气,他说:“管他呢!”最后导游还是被我们说服了。
我们将那只海龟抱了起来,放入大海,我们的帽子被食肉鸟啄走了。之后,我们才知道我们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那只小海龟原来是一个“侦察兵”。当它遇到危险时候,它就会吧头缩回去。这就是龟巢里其他小海龟的一个危险信号。而我们却把小海龟放回了大海,这样其他的小海龟接到了一个错误的“安全”信号。使它们全部出巢。这是小海龟们陆陆续续的出来了,突然天空中飞来了非常多食肉鸟,小海龟被食肉鸟一只一只的叼走了,尽管我们已经非常努力的挽回了几十只,但是还有二十多只被食肉鸟捉走,这是我们的内心非常愧疚。
这件事告诉我们,不要阻止动物的行为,不要伤害动物,当然,也不可以随意的改变或破坏生态环境。否则如果自作聪明的用人类的思维,去改变动物的生存规则,就会事与愿违。
大自然的奥秘作文9今天,妈妈买了一袋猕猴桃口水,我马上就想吃了。我一拿到它,就觉得猕猴桃很硬,还没有煮熟!看来我们得把它扔掉。奶奶知道了,忍不住笑了起来,我说:“猕猴桃还没熟,你还是笑吧!”听完后,奶奶自信地对我说:“去拿个苹果,拿个方便包,看看奶奶为你做魔术。”
我按照外婆说的做,拿了几个苹果和一个方便袋。外婆把猕猴桃和几个苹果一起放到袋子里,神秘地对我说:“这是一个充满神奇力量的魔术盒,盒子里的猕猴桃过两天将会发生神奇的变化,等着瞧!”说完后外婆扎紧了袋子。过了几天,等到外婆告诉我可以打开方便袋了,我就迫不及待地拿起猕猴桃一按,啊!果然变软了!
为什么是这样?我觉得很奇怪。在妈妈的指导下,我上网查了一下,原来,苹果已经同一种物质可以使果实成熟,这种物质叫做乙烯,能起到催熟的效果。苹果不仅能催熟猕猴桃,其他水果如香蕉,梨,猕猴桃催熟的西红柿,也可以。
大自然真是神奇啊!在我们身边,也随时能看到它带给我们的很多惊喜,就让我们仔细观察,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吧!
大自然的奥秘作文10大自然就像一本读不透的百科全书。今天,我带着笔记本和彩笔,跟着马老师一起去读大自然这本厚厚的书,还要做一本自然笔记,探索属于它的奥秘。
我们来到了黄龙洞,首先认识了“沿阶草”。我伸手一摸,哇,它的表面好粗糙呀。我仔细一看,它的颜色是深绿色的,叶子的形状细细的。沿阶草真像一团团绿绿的头发呀。
接着,我们来到宝石山脚下的树丛边,认识了“八角金盘”。我定睛一I看,它的形状可真像一只龙爪呀。我细心一数,原来八角金盘不是八个角的,而是七个或者九个角的。
然后,我们攀爬到半山腰,认识了二月兰,它是一种四片花瓣的小紫花,十分清秀。马老师说它还有一个名字叫诸葛菜,不光好看,还可以食用呢。老师话音刚落,我们就一溜烟地跑进花丛摘了一朵就往嘴里送,哇,味道有点甜,真棒!
接着,我们还认识了可以治疗风湿的小刺球枫香、叶子宽宽的吉祥草等等。我一字一句认真地把学到的知识记录下来,还用彩笔形象地画了下来。今天的收获可真不少。我觉得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我要继续把它的奥秘一一解开。
大自然的奥秘作文11大自然有很多奥秘,必须细心观察才能发现它的真谛。
花草是大自然的一族,其中奇花异草是最神奇的。猪笼草是个捕食能手,它的身上有一个小口袋。里面能分泌出一种黏液可以把东西沾在上面,还能发出清香味,诱飞虫钻到猪笼草的小口袋里。各种小虫一钻进口袋黏液就把它们粘在猪笼草的口袋里,一口把小飞虫吞进“胆子里“。它把小飞虫分解成营养物质,吸进了自己的身体内,你说它神奇不神奇!
树是大自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员。它也有神奇之处,树冠可以指示方向,枝叶多的一面是南边,枝叶少的一面是北边,因为南面阳光充足,所以枝繁叶茂,而北面的阳光少,所以枝叶比较少一些,当你在野外或树林里迷了路的时候,只要看一下树冠就知道哪面是南哪面是北了!树的年轮不仅可以知道树的年龄,还可以记录气候呢!大自然还有很多秘密要我们深究揭开。只要我们有一对细心观察的眼睛,就能发现大自然的很多奥秘。
细心观察,深入探究是学习,掌握科学知道的重要环节。
大自然的奥秘作文12同学们你们去仔细观察过大自然中的神奇吗?今天我就带你走进神秘的大自然吧!
你们知道科学家从动植物所发明出来的物品吗?由我来告诉你们吧!例如:科学家从蝙蝠可以在夜晚上飞行,而且可以不撞到任何物品,从中获得启示发明了雷达;从青蛙的眼睛的视觉原理,已研制成一种成功的科学用品——蛙眼……。
今天,我就带你们来做一个试验吧!
我们可以先准备一朵含羞草,为什么要准备呢?因为上次我去公园看见了一朵花——含羞草,我现只要一碰含羞草它就会合拢,所以为了解开含羞草之迷,我们必须准备一朵含羞草。然后轻轻的碰一下它,再观察含羞草它的水份有什么变化,如果你实在看不出来的话就可以准备一本比含羞草有关的书籍,查找含羞草的资料,你会发现其实含羞草叶柄的基部有一个水鼓鼓的薄细胞——叶枕,里面充满了水。如果你去碰它,它的水份就会立即向上部和两侧滚去,这样叶片就像失去了一层保护模,一下子就放松下来!
从这次试验我们可以想到,其是大自然是非常神秘的,只要你留心去观察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事!
大自然的奥秘作文13今天有不起眼的青蛙,引起了我的好奇心。
青蛙大家都见过,他成为了科学家多年来研究的对象,让科学家发现他有‘视而不见’的本领;所以他不仅是‘杀虫王者’,还是让科学家分明‘电子蛙眼’的功臣呢!
原来在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开始第一个试验:在一间房里放了一个电器,害虫飞来飞去,青蛙眼疾手快地伸出舌头抓住了害虫。通过多次证明了:青蛙的眼睛是十分明锐的。
科学家有座了第二个实验,把死了的害虫放进去,青蛙一动不动。这次实验证明了:青蛙对静止的东西‘视而不见’。科学家根据研究发现,从青蛙的身上发明了‘电子蛙眼’,开创了新的世界。
二百多年后‘电子蛙眼’的帮助下,人们能更加准确地指挥飞机降落。大自然真是人类的老师啊!
大自然的奥秘无穷无尽,更有待我们用心去探索!
大自然的奥秘作文14雨后,空气格外清新,似乎能闻到泥土的芳香。树叶变得更加翠绿,花儿更加红艳。天气一碧如洗,一群大雁在天空飞过。
我出神地望着大雁,人字形的队伍秩序井然,已经飞了很长远了,依然丝毫不乱,像训练有素的士兵。
我的脑海中一个问题闪现:大雁为什么呈人字形飞翔,而不是圆圈或者正方形我虽然看到大雁这样飞行,却从未探索过这其中的奥秘。
我搜集了相关资料,并仔细阅读,终于明白了。
原来排在前头的大雁都是群里最有力气最有经验的小伙子。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领头雁扇起有力的翅膀时会带动气流,形成一个低压区,减少空气的阻力。这样老弱幼小的大雁飞起来更加轻松,避免了掉队的情况。在遇到危险时,人字形队伍能轻而易举让大雁四处散去,减少因为慌乱而互相冲撞的情况发生。如果领头雁飞累了,其它大雁便会像接力赛一般接替前面的大雁。雁群之所以可以长途跋涉,也就是它们分工明确,知晓自己的角色,团结一致。
做个有心人,就能掌握无处不在的奥秘。也许就在你一抬头、一转身之间,就会发现……
大自然的奥秘作文15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事实上,自然界有许多奥秘。例如,为什么生鸡蛋不能像熟鸡蛋那样旋转?为什么我们不能呼吸足够的氧气?
我们生活在用完的氧气,因为有花草树木吸收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然后利用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它正在成为更多的新鲜空气。
为什么吧柳枝去了枝梢,取中间的一段插在路边一个向阳的空地上,柳枝便会长成一棵茂密的柳树。只是一种生命的力量。也是因为柳树的性格好,到哪里都能成活,就像我们人类一样,无论把你派到什么地方工作,你都能干好。
为什么鱼儿不能在陆地生活,而只能在水里生活?那是因为鱼儿是用腮呼吸的,二我们人类是用肺呼吸的,所以鱼儿不能离开谁。同样道理,我们如果到水中去没有了氧气,也会窒息而死。
大自然就像一本大大的教科书,只要你认真研读,就会有不同的收获和发现。所以,与此同时,我们就要做好大自然的保护工作,不要污染破坏环境,不要乱砍树木。如果乱砍树木,地球上就不会有新鲜空气了。
我们要使每个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破坏大自然是一种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如果肆意破坏大自然,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如果你想从自然中得到奥秘和规律,你必须首先知道如何保护自然!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大自然的语言》语文教师教学反思(通用11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自然的语言》语文教师教学反思 篇1岁月无声,自然无语,然而此处无声胜有声,街畔摇曳的柳枝,一抹新绿,一丝鹅黄,无不是大自然向我们传达的睿言智语。《大自然的语言》这一教学内容,安排在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说明文单元中,这一单元以科学为主题,明确要求学生留意说明的顺序和方法;要学会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要讲究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本文是一篇传统课文,作者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全文思路清楚明了:描述物候现象——作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全文计划用两个课时进行教学,共设计了五大板块。先由教师朗读有关四季的着名诗句让学生猜出季节并说出依据激趣导入新课,激发学生亲近大自然的内在情感,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从总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再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细致的讨论和研究,以进一步把握本文的说明方法和生动典雅的语言特点。熟悉方法和行文思路值得我们学习。
(一)满足的地方
1、备课充分,构思精巧,思路清楚,尤其是在各个教学环节的语言衔接上,只要下功夫,收获还是挺大的。
2、导语的设置效果良好,为后面的教学创设了有利的学习情境。
3、学生课前预习充分,发挥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学生回答问题的速度和正确率超乎教师的预设,为顺利圆满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奠定了基础。
4、提问的技巧,也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因素。
5、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维灵敏,学习爱好较为浓厚,为学习后面几篇科普文作了铺垫。
(二)反思的地方
1、课堂教学的时间分配不合理,由于学生在整堂课上回答问题太顺利,远远超出了教师原来的设计。因此,在备课时应设置少量反馈性的习题,以备课堂需要,这样既重视了能力练习,又加强了基础知识的考察,同时也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一体了。
2、对学生的评价定位有待于加强。由于是借班上课,对学生不了解,我预设的问题有的没有达成我预想的效果。这是我备课时没有处理好这一教学点。不过也证明可以依生随堂,锻炼老师的随机应变能力。
当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课堂反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努力实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把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实效。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诉我们:“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明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让我们给学生多一些参与机会;多一点参与的空间;更多一次实现需要的满足!”在新课程实践中,教师不但是课程的实践者、课程的改革者、更应该是带领学生做课程资源的开发、创造者。我们在教学中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关系,关注学生的学习爱好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今后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将不断反思,发扬好的方面,改进并完善不足之处。
《大自然的语言》语文教师教学反思 篇2一、 教学设计简介
这堂课一开始我是用一段音乐导入,营造大自然的氛围,然后用一组让学生们感受春夏秋冬的变换,告诉学生们大自然的语言其实无处不在,接着是预习检查,主要是字词注音和多音字,然后是简介作者。再接着就进入问题探究,这堂课的重点其实就是让学生们学会梳理重要信息,所以那几个问题都围绕筛选信息展开,而且正好把课文中的重要内容理出来,这里我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把问题进行分工,让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讨论交流,然后其他组成员可以选择主要分析这个问题的小组中的任何一个学生回答问题,小组间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回答的好,应该说那几个问题都还是比较简单的,学生们都能很快从课本中找出。后来就进入延伸,我告诉学生们,我国古代有很多农谚,让学生们找出包含物候知识的农谚。
二、反思
1、吃透教材
这堂课一直到延伸,问题才真正出现,因为很多学生找的农谚其实并不包含物候知识,可是我因为没有把关于物候的知识进行钻研,自己对于这块知识都是似懂非懂的,也就没有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更正,导致学生上完这节课后仍然不知道到底什么才是物候现象,所以这应该是我这节课的一个重大失误,教研员说的非常对,我的这节课属于浅入浅出,但是该说明的问题仍然要带着学生解决,这 篇课文的标题是叫大自然的语言,但教师也不能泛泛而上,因为了解了课文的内容后,应知道其实这 篇课文主要是围绕物候的,而物候现象课文中说的很清楚,指的就是动物和植物方面的自然现象。我想我对于教材的钻研实在是太欠缺了。苏霍姆林斯基曾举过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老师的案例:他上了一堂很精彩的公开课,课后有人请教他,到底花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这位教师回答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这种不断学习的 精神才是我们教师真正应该效法的地方。一位老师说:“一个好老师首先应该成为一个学习者,走出职业的孤独感,向天地山水的百态学习,其次才是教书。”教师自己要吃透教材,并能自由驾驭教材,联系实际,做到深入浅出,才能真正向学生传授知识。其实对于这次的课,我觉得反映出不少问题,因为更多的时候我还是在照本宣科,缺少一个钻研思考的过程,所以总会出现漏洞。而别人总能发现很多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真的提高了自己。
2、细节问题的处理
这堂课给我的第二个重要感触是细节问题,因为当时我用的是课件上的,有一个环节是通过一组来显示季节的变换,用的是四个季节中能具代表的花,比如春天是桃花、夏天是荷花、秋天是桂花、冬天是梅花,想通过这几张告诉学生这些花都是大自然的语言,因为它们能告诉我们季节的变换,可是我用的梅花的本来是想代表冬天的,但选的却是春梅而不是腊梅。我一直没有发现这个小细节,但是教研员很快就发现了,说明我的课件做的不够严谨,虽然我在之前已经很多次放映却都没有发现。还有一处就是在预习检查时有一个“衰”字,我把它当成了多音字,而事实上这个字并不是,而是有古今音的区别,人家都说细节处看成败,所以一节课的好坏真的也能看出是否“台上三分钟,台下三年功”啊!
3、有效互动,积极 评价,营造民主氛围
在这堂课上,我与学生一直处于“对话”的状态,只有在师生的有效互动中,真正的民主课堂才能建立,也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当然教师的鼓励也相当的重要,课堂上出现了另我很吃惊的现象,该生平时学习的态度不是很端正,而且从来不在课堂举手发言,可是令我以及全班同学都很吃惊的是他竟然举手了,因此,我当即给予表扬,没有想到他回答的还真不错。可见,在知识的建构中,学习环境要被鼓励,在这种环境中,学生才有更多的机会向其他人展示,这不仅发展了他们自己的理解能力,而且也使他对这门学科逐渐有了兴趣。
《大自然的语言》语文教师教学反思 篇3《大自然的语言》,这是一 篇事理说明文,主要介绍学生不太熟悉、也不太感兴趣的物候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按照“先学后导、自主合作、问题 评价”的教学模式,通过“摘、理、品”的教学操作过程,从不同的角度解决了课文字词学习、主要信息的筛选、说明顺序的梳理、生动语言的品味。课后我对这节课进行了反思:
1、把朗读时间还给学生。
课上,我毫不吝啬的在课堂上给了学生15分钟的自由朗读时间,并按照我的预设教学程序和学生进行了心灵的对话与交流,虽然这 篇文章用了60分钟,也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我感到欣慰的是我和学生都很轻松的在进行对话交流。学生的知识生成都来源于在读懂课文,读好课文的基础上。读书是根本,没有读,就没有感悟和理解,就没有语感的生成、情感的熏陶、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2、用激情感动学生。
无论是诗歌、小说、散文、还是知识性很强的说明文,都是作者情感创作的灵魂,一 篇课文,要让学生感动,教师必先感动,教师要先吃透教材,达到对课文的整合与拆分的境界,寻找课文的美点、焦点与学生交流对话,课堂上,用自己的激情使学生情感受到感染、熏陶和激励,使他们在高昂的情绪中产生想象和感悟,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悟人物独特的个性和美好情操及作者深邃的 思想。
在全面推进课改的今天,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语文,要走在语文的道路上,让学生在朗读、品词赏句的基础上感受语文魅力。
《大自然的语言》语文教师教学反思 篇4在教学中应该大胆尝试,应用好的教学媒体,确实能够起到直观的效果,而且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必要辅助手段,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多研究学生,教材,课标,将课堂的教学质量再次提升,不断进步。
范例四教学方法呈现模式化,教师为学生筹划一切,从表面上看是教师事事关心,实际上是忽视了学生的独立性,教师成为教参的传声筒,语文课缺乏灵活与生动,在这节课中没能够更新观念。在以后教学中应依据新的语文课程倡导的“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的原则,选取“平等对话”这一鲜活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蹲下身子和学生共同寻找、探究大自然特有的语言在告诉着人们哪些新奇的知识,并以此为立足点,让学生在文本中感悟,在拓展延伸中领会,在现实生活中获得观察自然的好处,从而提高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并逐渐养成观察的习惯。
《大自然的语言》语文教师教学反思 篇51、驾驭课堂的能力急待加强。
2、时间分配的还不够好,没有做到从容,镇定。
应该少量的设计一点反馈性的练习题,以备课堂需要。同时,这样既重视了能力训练,又加强了基础知识的考察,这不正好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了吗?其实,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理解和需求具有他相应的灵活性,我们的课堂应该努力实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尊重学生的个体化体验。逐步培养学生能够欣赏他人对文本的见解,也能自由开放发表自己的见解的素质,把语文教学的人文关怀扎扎实实落到实处。以上是本人对《大自然的语言》案例的整个分析。不管怎么说,这只是一节课,我不能就此来论成败。我只想把它写出来,作为课改进程中的一个靶子,指导我前进:继承好的方面,改进不足的地方。
范例六上了一节公开课,有很大的收获,不同的课型应该有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这是一篇说明文,而且是事理说明文,对于说明文比较枯燥,道理比较抽象,如何让学生喜欢这类文章,明白其中的科学道理,热爱这门科学,真需要教师动动脑筋来备课上课,经过集体备课,我们说说自己的上课方式,在说课中我知道了文章确定的重点是生动准确有条理的语言,和严密的逻辑顺序,之外还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确定教学目标后,选择教学方法,采用精讲,然后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完成教学,在教学媒体的应用上说明文应该有直观的教学课件,经过精心准备,找到了适合学生的课件,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研究了学生,研究了大纲,新课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风格,准备上课。
可是对于文章的内容与教学形式怎么和谐统一,应用自如还是一个问题,因为平时应用课件次数几乎为零,所以初次应用一定会有问题,因此在家里、学校,反复实践后才上了这节课。感觉效果不错。
《大自然的语言》语文教师教学反思 篇6大自然中充满神奇,身处乡村生活中的孩子,自然比城市的孩子多一些感悟,这样的生长环境使得本课的学习轻松了许多。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我采用的是猜谜设计,孩子们都能快速说出答案,课堂气氛比其他新课的学习好很多,学生也在最短的时间里融入了课堂。
这篇课文看似很长,但内容条理,学生只需弄懂以下几个问题:
1、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2、决定物候学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3、研究物候学的意义?小组合作学习,并通过讨论都能找到正确答案,在充分预习的前提下,课堂重点完成较好。
因本文说明文的文体形式,在说明方法的分析中,孩子们也都能找到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一些运用,但对说明方法的好处却又把握不到位,心中有话口难开,为解决这一难题,我建议学生分步回答:首先,表态,使用了何种说明方法?其次,强调重点字词,比如:列数字的准确,打比方的生动,作比较的突出,举例子的具体等等。最后,再练习具体句子分析,套进内容予以阐述。有了这样的步骤,学生的回答内容清晰了许多。
八五班和八六班语文基础的薄弱,绝非一朝一夕可以提高,在倍感压力之时,也时刻提醒自己,前进,坚持!
《大自然的语言》语文教师教学反思 篇7一个月的精心准备,三次试讲的反复磨课,下班之后的一遍遍在教室想象和学生交流,这一次的语文视导活动,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要磨出一节课是多么的不易。经过这一个月的努力,在视导当天的课堂上,面对学生突发状况的游刃有余,面对每一个孩子回答之后的及时反馈,以及课后教研员的评课,都让我意识到了当初的努力没有白费,经过这次的视导工作,我也对于语文课堂有了重新的认识和理解。
作为一名语数包教的老师,很容易在课堂上语文、数学课的风格很是相似。回忆自己的课堂,在数学课上相比之下还是比较注重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乐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可能是文科出身的缘故,我的语文课更偏向于传统的高年级的语文课,老师的讲授更多,学生的说和能力培养并不多,在语文课上,我更注重于对学生语感和语言表述的内容,愿意帮助学生说出语言优美的句子,而对于其他方面的能力培养并不多。
这次视导我讲的内容是《大自然的语言》第一课时,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因为我讲课时识字写字一直是弱项。在听了组长赵老师的一节第一课时之后,我大致找到了自己上课的方向,并制作了生字卡片,短语卡片等辅助教学的工具,力求在课堂上增加趣味性,让学生从枯燥的学习词语和生字中寻找到乐趣。课后的评课中,教研员也对这种形式很是鼓励,但也提出了一些值得改进的问题。
在这一课中,我一共出示了12个词语,分别是“大自然”、“语言”、“以为”、“告诉”、“粗心大意”、“逗号”、“鱼鳞上”、“钓鱼”、“看不懂”、“圈圈”、“汪洋”、“镶嵌”,还有7个短语,它们是“别以为”、“到处都有”、“永远看不见”、“总也看不懂”、“仔细观察”、“三叶虫化石”、“喜马拉雅山巅”。这些词语和短语有一些是比较难以理解的,需要老师介绍资料和帮助理解,比如“镶嵌”、“三叶虫化石”、“喜马拉雅山巅”,而其他的词语有一些是需要注意读音的,如“告诉”、“鱼鳞上”、“圈圈”。这三个词语都是最后一个字是轻声,在教学中完全可以把这三个词语放在一起让学生去读,发现这些词语的特点,自己发现最后一个是轻声。这种归类的方法和把词语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既可以减少老师在课堂上的语言和重复性的带读,也可以给学生空间,放手让学生去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除了这些需要理解和需要正音的词语,还有很多词语虽然有必要找出来让学生多读,但并不需要所有都讲述和老师反复带读,这样既浪费时间也没有给学生机会去自己学习和体会。
视导结束了,但日常教学工作还在继续。在第二天的语文教学中,我利用《方字歌》这一课生字基本都是方的形声字的特点,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生字、记字形、读词语,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也有很多学生能很好地区分这些生字,用自己的方法去记字音、记字形。经过这节课,我才知道,原来孩子们已经有能力可以自己学习比较容易的生字了,他们已经在日常的学习中掌握到了学习的方法,而这些能力和方法正在被我在课堂上压制着。思及此,我真是汗颜。
想到这里,我写下了这篇反思的题目,语文课堂上适当地放手是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的,多放手,让学生去摸索,正向学校的润泽教育,在润泽课堂上,尊重学生不仅是在语言上尊重学生,更应该给学生以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真正在润泽课堂上收获知识,我们也真正成为一名润泽课堂的缔造者。
《大自然的语言》语文教师教学反思 篇8《大自然的语言》作为说明文单元的里面的教读文章,如何通过本课提高学生的阅读说明文能力,成为我们教师教学重点。
其实对于任何一篇文章来说,首先要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大自然的语言》也不例外。
1)学生自由阅读。此环节可以是学生自己阅读,也可以同桌一起完成。今天上课中,更是出现有趣的环节,一同桌两名同学以“石头剪子布”游戏形式选择朗读段落,吸引了附近同学,使得本来枯燥的文字变成欢快阅读。
2)大家一起阅读。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让班级同学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朗读的段落。同时教师布置任务,完成雅词佳句的积累,完成每段信息的筛选。
3)全班共同交流。通过以上的两次阅读,加深了学生对于文本的了解。
完成
1)雅词佳句的积累。比如:冰雪融化、草木萌发、翩然归来、北雁南飞、田间草际、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年年如是、周而复始、草木荣枯候鸟去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
2)七嘴八舌谈对文章的理解。让每名同学根据自己阅读的水平,说说文章写了哪些内容。设计提示:我通过(第几段),知道写了
首先,我给学生示范:我通过文章的第一段,知道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一年四季自然变化。然后同学们根据自己阅读情况谈一谈其他的段落。
在学生七嘴八舌过程中,教师黑板板书。所有段落都概括结束。
《大自然的语言》语文教师教学反思 篇9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再好的课堂设计如果脱离了学生,也只能是空中的楼阁。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一定要深入研读学生。教师只有事先研读学生,在预习时有的放矢地进行交流,上课时才能有效地引导。
我在预习课的时候,发现学生不大配合,尝试着交流了几次,都碰了壁。此时,我没有积极想办法,进行疏通和引导,却急于求成,只想快点完成自己的预习任务,丧失了和学生沟通交流的最好时机。以致学生在课堂上未能很好地展现自己,课堂上的表现也差强人意。这是这节课我最遗憾的地方。
今后,我还需要多学习如何与学生进行交流,深入研读各种各样的学生,在备课中关注他们,在教学中引导他们,鼓励各层次的学生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
《大自然的语言》语文教师教学反思 篇10新版小语实验教材中课文教学是加大学生识字量,丰富学生知识,使学生积累更多语言从而培养学生的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学时,重点应放在多读多背,多积累,不要求分析课文,在学生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能适。当地引导学生大致了解课文意思就可以了。
《大自然的语言》这一课是多元识字教材第二册第九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课教学过程我是按照"定向导入一一教学新课一一巩固练习"这个思路设计的,教学新课这一环节又分为熟读文,感受课文,背诵课文,识记生字四步。本节课主要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1,引导预习,求自主
新课程实施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这种能力的培养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因而,从一年级开始就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逐步掌握一般的学习方法——课前预习。这节课上,在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及识记生字时,我都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择方法,发现规律,鼓励同学间互合作,互相补充,纠正,建立师生间,生生间课堂立体结构,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2,熟读成诵,求积累理
读书是一个民族进步的阶梯,积累是文学创造的源泉。因而课堂上要注意多读书。熟读课文环节就是我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进行的。课堂上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找好朋友读,同桌读,男生齐读,女生齐读,分小节读〉多次朗读,以此提高学生读的技巧。同时我也参与到学生中去,与学生共同读,共同背诵,共同表演,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望,使他们充分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3,延伸课本,求拓展
课程目标的总目标中提到:要使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大自然的语言》语文教师教学反思 篇11《大自然的语言》是一首文字浅显,文笔优美的知识性诗歌,从一些最为常见的现象入手为我们介绍了大自然语言的奥秘。
一、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操。朗读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了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使一些静止的画面在学生头脑中跳动,使枯燥的语言变的生动有趣。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们要注重学生们朗读的训练。
例如:教学本课时,我首先留给学生充分朗读的时间,让学生们通过自读、同桌互读、指名读来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其次我又引导学生们边读边想象。如读“多么像游动的逗号”时,想象春天来了,大脑袋、长尾巴的小蝌蚪在水中自由、欢快地游来游去,多么可爱,多么有趣!学生们边读着边想像着语句带给他们的快乐。最后让学生们联系实际,读中感悟。如:“不爱学习的人总也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永远看不见”让学生们结合生活想想句子的意思,使学生们知道只有仔细观察,才会有所发现,并感悟到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二、走进生活,探索大自然奥秘
大自然是部百科书,是位博学家,大自然中有许多语言,它会告诉我们天气,季节,年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生活,去探索大自然奥秘。
课前我让学生们搜集了相关的材料,但是在交流时,我并不是让学生们照本宣科的读出来,而是让学生们仿照诗歌的形式让说一说。学生们的搜集、交流的资料五彩缤纷。
你看那南飞的大雁,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秋天已经来到人间。
你看那晚霞满天,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预示明天是个好天气。
你看那蚂蚁搬家,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表示快要下雨了。
这一环节不仅丰富了“大自然语言”的内容,而且使学生们增长了知识,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们了解“大自然语言”的兴趣。
三、利用课件,激发学习兴趣
这堂课我借助多媒体,将学生们自然地带入了学习情境。尤其是学生们看到三叶虫化石的时,激起了学生们浓烈的兴趣,并且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
这些无声的语言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的欲望,同时更激发了学生们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