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仙岩溶湿地水系统修复工程

会仙岩溶湿地水系统修复工程,第1张

一、总体目标和思路

根据水利部水资源[2005]362号文《水利部关于同意在桂林市开展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工作的批复》和广西水利厅对漓江大水系“六江四库四湖一湿地”建设的总体思路,以及2005年以来对会仙岩溶湿地水文观测、水文地质调查成果的分析,参照广西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于2005~2006年提出的会仙湿地修复水工程规划和初步设计报告[1],提出会仙岩溶湿地水系统修复的总体目标是:通过生态和工程措施,提高湿地水位和恢复湿地原有水域面积,其中将湿地核心区自然水域面积从现在的约5km2扩大到约15km2,使湿地核心区睦洞湖及周边水域的水位高程达到1490~1495m,湖泊水域水深从目前约05m增加到1m以上;并通过建立东、西两个主要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使湿地东、西两边的主要排泄河谷两岸的地下水位抬升到1480m左右,并能够排除50年一遇的洪涝灾害,有效地改善湿地水质,提升湿地的生态蓄水、保水和防洪调蓄能力,有效地改善湿地植物的生存环境,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美化湿地景观。

会仙岩溶湿地水系统修复工程规划应充分遵循湿地水系统分布格局与岩溶水系统演化的自然规律,根据湿地每年都有洪水淹没的特点和不同地段地形、地质与水文地质结构条件,尤其是要充分了解湿地的岩溶封闭储水地质体结构,采用地表、地下蓄水结合,以堵蓄(拦截洪水,提高水位)为主,补水为辅,蓄、补结合的方法,以能够有效蓄水为目的。重点对湿地内疏干渠道进行回填,恢复湿地原有的自然地形地貌形态,同时修建蓄水、补水工程,结合退耕(鱼塘)还湿(沼泽、水域)和湿地周边山区(补给区)封山育林、涵养水源和水土保持等措施,达到恢复或改善湿地原有水系统环境的目的。其中,前期的科学调查、勘察和论证是确保主要水系统修复工程能够有效蓄水保水的前提。

二、湿地水资源需求分析

由于本区降雨量在时间上分布极不均匀,80%的降雨量集中分布在每年的3~8月,尤其是5~6月,加上近年来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对湿地的人为破坏导致湿地面积急剧减少。本次调查表明,会仙岩溶湿地自1969年以来,自然湿地(湖泊、沼泽)面积已经从超过30km2减少到目前不足13km2,湿地的地表水蓄积能力减弱,水域面积的季节性变化明显,枯水季节湖泊水域面积已萎缩到不足4km2;此外,人类活动对湿地水的疏通、灌溉和养殖用水的急剧增加造成了湿地水位的快速下降,致使小池塘、沼泽季节性干枯,湖滨区域枯季抬升到水面以上,给人为的围垦、拓荒提供了客观条件,加快了湿地被蚕食的进程。因此,实际上目前湿地水资源处于一种供需不平衡状况,即水资源输入不足以维持湿地现有水域面积和生态系统的需水要求,湿地处于逐年退化的现状。

在不考虑当前湿地水资源亏损,即假定湿地当前水资源处于供需平衡状态的前提下,按照湿地修复的总体目标,使湿地水域面积扩大到15km2,湿地地表水位平均提高按最低05m计算,所需要增加的水资源总量为:

会仙岩溶湿地生态系统研究

式中:Q表 为地表水资源需求总量;S为目标蓄水区的面积,即初定为15km2;Hi为新增蓄水深度。蓄水湖泊按平均提高蓄水深度05m计算,计算的湿地地表水资源需求为750×104m3(不含湿地内生物生态需水、土壤持水、灌溉用水和人畜饮水等);如果同时考虑将湿地水域周边枯水季节地下水位提高到平水季节水位,即将当前枯季岩溶地下水位从目前的最低大约1465m高程抬升到148m左右,即平均提高15m,达到在枯水季节能维持湿地生态系统正常的需水要求,则仅按照对会仙岩溶封闭储水构造体中与地下蓄水密切相关的背斜岩溶封闭储水构造体的蓄水范围(图2-9中的第Ⅳ类储水构造体分布范围,计22132km2)计算,所需要的水资源量为:

会仙岩溶湿地生态系统研究

式中:Q地为地下蓄水工程水资源需求总量;K为地下储水体孔隙率,根据对地表岩溶孔隙度的统计,按最低10%计算;S为地下目标蓄水区面积(大约为22132×104m2);Hi为新增蓄水深度,按15m计算。计算的地下蓄水水资源需求总量为3319·8×104m3。

上述两项水资源需求总量为4069·8×104m3。

三、湿地水系统修复工程方案

根据对上述水资源需求的分析,对会仙岩溶湿地水系统进行有效的修复是十分必要的。湿地水系统修复包括生态措施和工程措施。

水系统修复的工程措施包括建设地表、地下蓄水工程,增加湿地持水与水资源调蓄能力,或实施必要的补水工程。

会仙岩溶湿地多年平均降雨量(1951~2008年)为18904mm,降水量丰富。但由于降水在时空上分布的不均匀,致使湿地每年洪水泛滥,成为广西著名的内涝区。根据良丰水文站实测的20年洪水水位资料,有10年洪水淹没至会仙岩溶湿地核心地带的分水塘;而相思江洪水几乎每年都会淹没到睦洞湖乃至整个湿地。因此,每年5~6月暴雨期间会仙岩溶湿地均会发生全境内的洪涝灾害,每次洪水一般持续3~5d,严重时延续到 7~10d。此时的地表、地下水位一致,达到150m左右。因此,在泄洪过程中,通过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保持地下水位1480m是完全可行的。对于地表水蓄水需求,以凤凰水文站、良丰水文站在典型年份(1956年、1961年)洪水过程分析,用水文比拟法按集水面积模拟相思江睦洞河河口两年一遇(P=50%)洪水仅3d的泄洪量即达到2728×104m3[1],大大超过湿地地表蓄水工程的水资源需求750×104m3,因此,通过修坝围堤蓄洪基本可以满足湿地水系统修复的需水要求。但是,如果考虑湿地水质改善、枯水季节湿地内生态需水与工农业用水需求、保持湿地水系统的良性循环,适当引水补充枯水季节湿地水资源是十分必要的。

1蓄水保水工程

由于会仙湿地属于岩溶地区,区域内岩溶作用强烈,尤其是地下岩溶管道密布,依据湿地优越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科学规划,即水坝的选址应充分利用岩溶封闭储水构造体稳定、有利的封闭界面条件,配合必要的水文地质勘察,科学选址,以保证蓄水后不渗漏、能有效储水保水为目标。

根据湿地内岩溶封闭储水构造体的类型、规模(级别)、分布、性质和封闭界面稳定条件,蓄水保水工程分梯级规划和设计,各级拦河蓄水工程的范围、建坝位置和性质等各有不同(图6-2)。

(1)水资源综合调蓄控制枢纽工程——地下岩溶水库

1)目标:建成集防洪排涝(50年一遇)与调蓄水资源(主体为建设岩溶地下水库,储蓄洪水,提高湿地地下水位)于一体、可人为调控的综合控制型水利枢纽(雨季开闸泄洪和旱季关闸蓄水),既能有效地泄洪和调蓄湿地水资源,科学调度漓江、洛清江洪水,又能有效储蓄洪水,提高湿地地表、地下水位,满足湿地修复后的生态需水要求,恢复湿地环境。

2)建设地点:会仙岩溶地下蓄水工程建设应按照岩溶地下储水构造体的结构,参照前人研究与实践经验[2-6],在详细调查、勘察的基础下科学选址。依据会仙岩溶封闭储水构造体结构的封闭界面条件、地形与水系统分布,将建坝地点初步选择在湿地两条主要地表与地下水排泄通道———良丰江与相思江穿越会仙褶皱-断陷复合岩溶封闭储水构造体的封闭边围段,即东部的良丰江穿越信都组碎屑岩(XD2)河床段(大致位于桂林—阳朔二级公路附近)和西部的上泥盆统溶江组灰岩与石炭系碎屑岩接触界面以下的相思江河床段(大致位于大湾—凤凰岭之间)(图6-3)。

图6-2 会仙岩溶湿地水系统修复初步规划图

3)建设规模与主要措施:蓄水范围即岩溶地下水库为整个会仙褶皱-断陷复合岩溶封闭储水构造体,储水体主要为中、上泥盆统灰岩。枯水季节地下蓄水水位保持在1480m。建设措施包括以下方面:

● 建设东、西两个泄洪和蓄水可调控型水坝。水坝的设计应充分考虑泄洪及蓄水两方面的需求,既能在洪水高峰时快速、有效地泄洪,又能确保洪水后期能有效蓄洪,提高地下水水位和满足湿地生态需水要求。水坝的设计应满足水位的可控性或可调节性,即建成的节制闸保证在雨季能开闸泄洪,当洪水降低到蓄洪设计水位(海拔1480 m)时,能关闸蓄水,使地下水库水位控制在1480 m。

● 拓宽和清理下游河床,保证洪水排泄渠道畅通。在进行科学评估、论证的基础上,对西部凤凰峡峡谷进行拓宽或开挖排洪隧道,提高峡谷的瞬时泄洪能力。

图6-3 会仙岩溶湿地水利工程平面剖面示意图

但河道拓宽或开挖排洪隧道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管理或控制措施,就像潘多拉匣子,会使湿地快速疏干,加快湿地的退化进程,使湿地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因此,决策必须慎重。

(2)区域性蓄水工程——地表地下综合蓄水

1)目标:为减少东、西水利总控制枢纽控制水位过高造成蓄水库区被淹没土地过多的现象,设计以会仙褶皱-断陷复合岩溶封闭储水构造体中次一级岩溶封闭储水构造体为单位,通过完善其封闭边围条件,即依托其封闭界面(边围),通过人为措施,在湿地建立多个次一级区域性独立地表、地下蓄水体系,以储蓄洪水,扩大湖泊水域面积,提高湖泊、沼泽的地表水位(地下水位同高),形成连片的水域与规模化沼泽地,保证系统水文系统和生物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为目标。

2)建设地点:应建立在不同类型的二级岩溶封闭储水构造体之间的分界线附近,即该储水系统水资源输出口附近。由于不同岩溶水文地质条件(结构)的差异,不同岩溶封闭储水构造体之间的分界线两侧的岩溶发育、水文、水化学和土壤等均有较大的差异,通常在不同次一级水文地质单元之间存在地形梯度和较大的水力坡度,个别河段,如睦洞湖的主要出口神龙桥、古桂柳运河东段社门岭附近等,甚至出现明显的跌水现象。依据湿地内各二级岩溶封闭储水构造体水文系统的独立性和封闭界面条件、地形与水系统分布,具体建坝地点(见图6-2)选择在以下位置:

● 睦洞湖构造盆地储水型岩溶封闭储水构造体:选择睦洞河与会仙河穿越(流出)该岩溶封闭储水构造体的边围处建坝,包括神龙桥和高桥储水坝。前者位于神龙桥上游约300 m的睦洞河(湖)出口(现建有五孔公路桥),有地表跌水;后者位于高桥村会仙河床的岩关组白云岩段,有堤坝,地表跌水明显。

· 东、西向斜储水型岩溶封闭储水构造体:包括西部临桂二塘-罗锦向斜和东部良丰-六塘向斜岩溶封闭储水构造体。对前者,主要为地表蓄水,建坝地点以地形条件为主。西部泄洪和蓄水可调控型水利总枢纽工程也是本二级蓄水工程的一部分,另外,选择在四塘河与太平河汇合口以下的丘陵区,河谷狭窄处建设低坝(控制地下水位1480m),同时在金鸡村南建地表可控拦河滚水坝,将地表、地下水向北导向,将地下水位提高到170m以上(现水位约165m),控制金鸡河袭夺会仙复合储水构造体的地表、地下水资源;对于后者,东部泄洪和蓄水可调控型总水坝也是本区域蓄水工程的组成部分,另外,在三塘、社门岭建区域性拦河滚水坝(蓄水坝),同时,在南部西岭(沟河桥,现河床高165m)峡谷建蓄洪坝,使海拔170m以下岩溶地下水向北流入六塘向斜岩溶封闭储水构造体。

3)建设规模与措施:蓄水工程采用以多级拦河低坝(坝高2m以下)为主,地表与地下蓄水工程相结合的思路(图6-4)。所建坝能在洪水季节开闸泄洪,洪水过后即可关闸蓄水(设泄洪与蓄水水位可控制性水文节制闸)。

图6-4 会仙岩溶湿地水库建坝选址类型

为配合睦洞湖泊湿地生态景观修复,在龙山北部(龙山与督龙村之间)开挖(拓宽)一条长约500m,宽约5~10m的渠道,促进湿地水循环,改善龙山以北的沼泽化湖泊的水质,恢复湿地生态,同时形成绕龙山的水上旅游环线。

(3)局部地表蓄水工程

1)目标:主要指在封闭界面结构不稳定的岩溶边缘低地储水构造体内围堤筑堰,回填疏干渠道,恢复原有的地形格局,形成局部地表蓄水体,蓄积地表水或保持土壤水过湿状态,恢复退化湿地(湖泊、沼泽)生态环境。

2)建设地点:岩溶边缘低地储水构造体内的低洼储水塘排水口、沟渠;集中排泄的人工水道(如清水江、古桂柳运河)。

3)建设措施:回填疏干沟渠,退耕(鱼塘)还湿、保水。对集中排泄的人工水道(如清水江、古桂柳运河),主要修筑壅水性土堤(地表堵水堤)。

回填湿地内开挖的所有疏干沟渠保水,废弃取直的河道,回归河流自然特性和湿地自然属性,恢复湿地自然蓄水性能,结合退耕(鱼塘)还湿,再建低洼沼泽地和小水塘水生环境和小生态。

疏干渠道的形成有较长的历史过程,需要认真评估和循环渐进,先易后难,尤其是要与退耕还湿、退塘还湿有机地结合,既要保证群众的生活不受根本影响,也要让生态环境得到有序恢复。因此,湿地环境知识的普及与教育意义重大。政府部门在湿地环境恢复中应着重发挥引导、综合规划和管理的作用,在实施过程中给予必要的补偿和实施产业调整,是湿地修复的必经之路。

对于一些较大的疏干沟渠,如清水河谷、睦洞河出口,有必要建成具备节制闸的拦河蓄水坝(其作用是在洪水来临前开闸排空蓄洪区的蓄水,洪水期接纳相思江倒灌的洪水,发挥湿地作为泄洪区的作用;当洪水降低到蓄洪设计水位时,即关闸蓄水),同时,改造、加固原有的围堤2570m,新修围堤232m。湿地的形成经过了自然界长期的检验,恢复到湿地的原始状态没有技术风险,但如果蓄水深度加大,鉴于本岩溶边缘低地储水构造体存在不稳定的封闭界面(第四纪湖泊沉积、粘土等)条件,在加大的水压下可能会造成地表蓄水体与地下水库连通,而影响蓄水保水功能。因此,应严格控制,使设计蓄水位不超过原有(湿地退化前)水位。

对局部有地下水渗漏历史(如长期不能蓄水的九头山水库、凤凰山睦洞河-福山清水江堵水堤)、地质情况复杂但蓄水重要的地段,必须开展详细的岩溶水文地质调查与勘探,科学选址,并查出水库、堤坝渗漏的地下管道,通过人工灌浆,构筑防水帷幕,确保湿地有效蓄水。

2补水与调水工程

虽然湿地采用以堵蓄(拦截洪水)为主的蓄水工程修复方案能够有效地拦蓄洪水,但鉴于湿地平、枯水季节补给水资源量有限,无法满足保证湿地良好水质和水循环的要求(尤其在枯水季节),因此,实施湿地补水与调水工程是十分必要的。

补水工程的主要目的是满足平、枯水季节湿地生态需水与工农业用水、改善枯水季节湿地水质,促进湿地水循环。湿地补水与调水工程包括流域外补水与流域内水资源调配两大部分。

(1)青狮潭西干渠补水工程

为流域外补水,即通过青狮潭西干渠马面支渠引青狮潭水库水补给湿地,维持枯水季节湿地的生态用水和改善湿地的水循环,保持湿地水质优良。

马面支渠现有大部分渠道年久失修或人为破坏导致沿线渗漏严重,已经不能有效地发挥其输水作用,加上青狮潭水库有效库容有限,并同时承担为漓江补水、为桂林市提供生活用水和灌溉的多重任务,能够输送到湿地的水量有限,并且马面支渠当年设计建设时主要供附近的农田灌溉,并没有考虑、也没有能力为湿地补水。根据2006~2008年调查结果,目前青狮潭水库通过马面支渠补给湿地范围的水大部分时间(用水高峰期)只能限量、限时补给到四塘乡面村、峨底村一带,即湿地的北部边缘,用水低峰时可达会仙镇督龙、文全一带,但补水量十分有限,而且在农田灌溉季节还要按计划调配供水,即隔日补水到湿地,实际年供水量不足2000×104m3,尚不能满足周边农田灌溉的需求,更不用说为湿地补水。因此,必须从桂林市水资源整体调控的层面,按照“六江四库四湖一湿地”总体布局,协调、分配水资源。可通过漓江上游正在修建的小溶江水库枯季为青狮潭补水、与斧子口水库和川江水库协调漓江补水,减少青狮潭为漓江的补水量,新增青狮潭西干渠为会仙岩溶湿地的生态补水额度。此外,加强西干渠用水管理,做好西干渠沿线不同地段的用水计划,利用每年11月至次年2月农闲季节渠道沿线灌溉需水量少却正是湿地缺水季节的大好时机,科学调配、合理利用水资源。同时,对青狮潭西干渠进行修缮、防漏,减少沿线的渠道渗漏。按照主要补水区(包括睦洞湖、分水塘和清水江流域等)最低生态需水量估算,设计增加补水流量为03~05m3/s。

(2)太平河引水工程

属于相思江流域内调水。主要措施是,依据清水江—太平河河间地块地势低洼的有利地形条件,设计引太平河水为清水江湿地枯季补水,解决清水江湿地枯水季节水资源短缺和湿地逐步退化的问题。

太平河发源于临桂县二塘乡境内,全长12km,是相思江主干支流,其上游地势低平,河流两岸有众多的湖泊(如大马塘等)、沼泽和岩溶地下水补给,河流水资源量较丰富,年平均流量43m3/s,太平圩—龙山以南地段河床深切,河水直接汇入相思江,水资源未被充分利用;而太平河与清水江之间地势低平,没有明显的地表分水岭,雨季时太平河洪水泛滥并通过清水江与太平河中段的河间地块中的低洼地——寺湖涌入清水江湿地,并在西官庄附近的清水江出口再次汇入相思江。但由于清水江出口处狭窄,并受相思江洪水顶托,致使桂梧高速公路以下至河口的清水江河段壅水形成面积达十余平方千米的滞洪区。

工程设计在四塘乡太平圩村西、大马塘以东的太平河桥下游100m处建拦河低坝和扩充原有(经太平圩、神山东村西入寺湖)的引水渠道,在平、枯水季节引太平河水补给清水江湿地,雨季沟通泄洪通道,为太平河泄洪削峰。

太平河在设计的拦水坝处高程为150m,寺湖北部分叉入水口高程也大约为1495m,引水渠道长18km,因此,设计拦水坝抬高水位2m左右,渠道坡度11‰,工程量小,措施是可行的。设计引水流量为05~1m3/s。由于设计的拦河坝下游主要为波状垄岗地貌,耕地以旱地为主,加上引水流量小,有大马塘湿地调节,不会对下游农业灌溉和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3)会仙河引水工程

会仙河位于湿地西部边缘,雨季洪水暴涨,加上河道狭窄、拦河坝众多而洪水排泄不畅,部分洪水通过地形低洼沟谷或人工修建的引水渠道汇入湿地中心(主要是睦洞湖、分水塘和莲塘),使湿地成为会仙河的重要泄洪区。但是,在枯水季节,会仙河流量较小,并且沿河修建的众多拦河坝拦截或抽水提灌主要用于灌溉周边农田,为湿地补水流量有限。本工程计划在会仙河睦洞—莫家河段原有的拦河坝、提灌站和引水渠道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加高、加固拦河坝、维修或拓宽引水渠道,进一步加大引水量和提高引水入湿地的效率,重点是在农闲时节引水补给湿地。而在农业灌溉季节,即便因河水流量小不能有效增加对湿地水量的补给,也能提高湿地周边农田的灌溉用水量,减少湿地周边农业对湿地灌溉用水的需求。

由于会仙河枯水季节流量有限,本工程仅作为湿地补水的辅助工程措施。但如果能在会仙河上游(非碳酸盐岩分布区)修建或扩建蓄水工程,提高会仙河枯水季节流量,则本工程可以发挥更大作用。

一、地貌类型与分布

根据会仙岩溶湿地及周边地区地貌成因与形态特征,将会仙岩溶湿地的地貌类型划分为常态中低山、丘陵与垄岗、峰丛洼(谷)地、岛状峰丛、岩溶坡立谷、峰林(孤峰)平原和岩溶湿地(湖泊、沼泽等)等主要类型(图2-19)。

1常态中低山和丘陵

常态中低山主要分布于会仙以南的驾桥岭山脉,由泥盆系信都组碎屑岩组成。山体地势高大、雄伟,山顶海拔高程多在600~1200m之间,最高点为凉伞尾,海拔高程1226m(也是会仙岩溶湿地区域最高峰)。驾桥岭山脉山体呈近南北向展布,南部高,北部低,地形高峻,沟谷密布并多呈东西向和南北向展布,切割相对深度为300~500m。区内地表水系发育,是会仙岩溶湿地南部的主要外源水补给区,也是湿地南部主要河流良丰江、会仙河和罗锦附近河流的发源地。

图2-19 会仙岩溶湿地核心区地貌类型分布图

在北部龙泉林场—畜牧场—张村—白岩嵅等地段,也有由中泥盆统信都组砂岩组成的小面积低山、丘陵,山顶海拔高程一般在700m以下,组成了会仙岩溶湿地汇水区北部地表分水岭。另外,在湿地东、西两侧,尤其是凤凰岭—界牌—四塘以西的湿地西部边缘,由泥盆系与石炭系砂岩、粉砂岩、硅质岩和泥岩等组成的低山、丘陵呈近南北向展布(以羊角山—猪练塘—凤凰岭最为典型,宽 1~3km),海拔高程为300~600m,相对高程 200~400m,山脊浑圆;东部马铵山—雁山大岭—鸟仔岭受断层影响,低山、丘陵呈断续分布,宽约1km;而石炭系砂页岩、泥灰岩和硅质岩等软性岩层多形成近南北向、起伏相对平缓、海拔高程170~250m不等的丘陵垄岗,典型的如四塘乡界牌-土桥、雁山区良丰农场-桂林园艺场等地的低丘缓坡。

2岩溶峰丛洼(谷)地

主要分布于黄村-马面背斜核部和驾桥岭背斜北部倾伏端及邻近的两翼,即北部临桂县四塘乡西官庄(九头山)—会仙镇督龙—马面圩一线以北,以及永福县罗锦—矮山—会仙镇—山尾—六塘镇以南。

西官庄(九头山)—会仙镇督龙—马面圩一线以北,峰丛石山山顶海拔高程一般为250~500m,山峰陡立,其上发育多层溶洞和岩溶地下河,地表水系不发育,峰丛间分布有规模不等的洼地和谷地。大型的洼地或谷地底部最低洼处多分布有溶潭、地下河天窗,雨季多积水形成湖泊或沼泽。

罗锦—矮山—会仙镇—山尾—六塘镇以南的峰丛洼地(谷地)围绕驾桥岭山脉中部的常态中、低山,形成向北突出的弧形。弧形峰丛洼地(谷地)宽约5~8km。受驾桥岭背斜北部倾伏端以驾桥岭为中心、呈放射状展布的地质构造(断层、节理)的控制,区内地表水、地下水多呈NW向、N向、NE向展布。尤其在碎屑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带附近,受外源水强烈侵蚀、溶蚀作用影响,岩溶作用发育尤为强烈,地表水与地下水频繁转换,形成以峰丛谷地为主,河流明、暗相间穿梭其间的典型岩溶地貌。石峰顶部海拔一般为200~600m,并从驾桥岭山前向外围逐步降低。雨季时由于岩溶管道或伏流入口狭窄不能有效地排泄洪水而在大型洼地或坡立谷(如会仙镇东南部的九图洞)中积水成泽。

3岛状峰丛

由平原面或水面(湖泊、沼泽)上耸立的2个或多个连座石峰组成。多分布于峰丛洼(谷)地与湿地(峰林平原)的过渡地带,水文地质上属于地下水向地表水转换带,生态区位上位于地表岩溶湿地与地下岩溶湿地过渡带(共存)。由于地表、地下水活动频繁,岛状峰丛分布区岩溶作用发育强烈。典型的岛状峰丛分布区如四塘乡西官庄附近的九头山、临桂县城附近甲山和会仙镇冯家附近的狮子山,分布面积多在10km2以下,石峰山顶高程一般为200~350m,相对高程均在50m以上;石峰间分布有洼地或水塘,并有规模不等、数量众多的溶洞、岩溶泉或地下河(如九头山福山地下河、狮子山地下河已探测长度900m以上)出露地表,成为会仙岩溶湿地的主要补给水源。九头山福山地下河、狮子山地下河(已探测长度900m以上)即是典型代表。

4丘陵地貌

分布于研究区东、西两侧,包括从临桂县六塘沟河桥—马鞍山—雁山—雁山二塘一线断续分布的海拔400m以下、多呈南北走向、宽05~1km的窄长山地,以及西部罗锦大里面—四塘界牌—四塘乡—秧塘一线以西至西部分水岭、呈南北向展布、长约20km、宽1~2km、顶部高程为180~300m的山地。山地坡面和顶部平缓,多呈馒头状或条带状。

东、西部丘陵均由泥盆系—石炭系非碳酸盐岩或不纯碳酸盐岩组成,不仅组成会仙岩溶封闭储水地质体的东、西部边界,而且能够有效地保(蓄)水。在西部丘陵内修建的多个水库为湿地的补水和农业灌溉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5峰林平原(溶蚀平原)

分布于会仙岩溶湿地中央,为长期岩溶作用形成的地形低平的平原地面,其上分布有数量不等、规模不一的孤立石峰。其中,会仙、睦洞、督龙、马面、莲塘等地地势低平,其平原地面总体平坦或略有起伏,海拔多在146~150m之间,最低点位于西部大湾一带的相思江河谷,海拔145m。平原面上零星分布有孤立石峰、岛状峰丛、或低矮的土山缓丘或垄岗。孤立石峰多由性脆、产状平缓(多水平产状)的厚层块状石灰岩组成,其平地拔起,其四周陡峭,规模小(一般在005km2以内),峰顶高程为180~300m,相对高30~150m不等;缓丘或垄岗多由白云岩、泥质岩或薄层不纯灰岩组成,其坡面及顶部平缓,海拔多在200m以下,其上有较厚的土壤层,为区内主要旱地作物、种植林区。而平原面上大面积低洼地带多长期积水形成湖泊、塘池或水草地、沼泽地,地表河、湖交错,水系纵横,为区内主要水稻种植区,也是会仙岩溶湿地的核心区。

位于临桂县四塘乡西官庄、全洞、面村一线的清水江流域、烂桥堡岩溶河谷和会仙河与良丰江的上游河谷平坦谷地也称为岩溶坡立谷平原。河谷平原窄长,两岸地势低洼、平坦,谷地中偶有孤峰、缓丘分布,谷地河流源头或两侧(或一侧,如清水江)为峰丛洼地。河流主要由岩溶地下河、岩溶泉(多为小型渗流型岩溶泉)补给。由于地势低平,雨季时河谷下游出口地表、地下水排泄不畅,造成谷地洪水泛滥成泽(典型代表为清水江下游的西官庄、九头山和大湾一带)。

6岩溶湿地

分布于峰丛洼地、峰丛谷地和峰林平原等的低洼地带,为土壤常年或季节性水淹或土壤长期处于饱水状态、水生或湿生植物生长茂盛的水域或类水域湿润景观区域,包括岩溶湖泊、岩溶沼泽、水草地、岩溶水库(池塘)等多种类型。会仙岩溶湿地内典型的岩溶湖泊景观(地貌)有睦洞湖、督龙湖、八仙湖、寺湖、莲塘和分水塘等,典型的岩溶沼泽有清水江沿岸岩溶河流沼泽、九头山沼泽与水草地、神龙沼泽、督龙沼泽等。

二、典型岩溶湿地景观

景观是指地球表面一个特定区域的总体特征。会仙岩溶湿地景观是岩溶湿地生态景观与岩溶地貌景观两者融合的结晶。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会仙湿地群山环抱、山水交融、风景秀丽、多姿多态的岩溶地貌与湿地生态景观。这里湖水清澈,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环水绕,水绕山行,水天一色;山前泉水潺潺,水草清绿,更有神奇的溶洞和地下河,属典型的南方亚热带喀斯特地貌景观,旅游资源丰富。

作为一个典型、完整的岩溶湿地生态系统,会仙岩溶湿地具有很高的景观价值。其宽广的水面、九曲十八湾的河谷湖泊、类型多样而丰富的湿地生物资源与湿地内及周边秀丽的岩溶地表及地下景观相互辉映、相互交融,形成山水一体的独特的岩溶湿地景观。唐代后修建的沟通柳江和漓江的“相思埭”更是给湿地增添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景观价值。因此,会仙岩溶湿地具有水上休闲、观光、娱乐、科普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多重价值。

1河湖湿地生物群落景观

会仙岩溶湿地包括睦洞湖、督龙湖、八仙湖、寺湖、莲塘和大马塘湖等主要湖泊及清水江等典型河流的宽河湾、河滩两岸。

会仙岩溶湿地有各类湿生、水生湿地植物100余种,组成了分布于各河流、湖泊中和滨岸类型多样、层次丰富、分带性明显(图2-20)和景色各异的沉水、浮水、挺水和湿生植物群落,一些特色观赏植物和濒临灭绝的珍贵植物更增添了湿地的观赏价值和文化内涵。目前保留的连片面积较大、观赏价值较高的湿地植物群落有睦洞湖及莲塘的莲群落(图2-21)、位于中央龙山周边睦洞湖和分水塘中的华克拉莎群落(图2-22)、位于寺湖及督龙—龙山之间睦洞湖中的长苞香蒲群落(图2-23)、睦洞湖和清水江沿岸的芦苇群落(图2-24),以及狮子潭的菰群落、睦洞湖石龙尾群落和竹叶眼子菜等浮水、沉水植物群落(图2-25)。尤其是每年荷花盛开季节,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目前睦洞湖周边村民已部分开发湿地景观休闲旅游,但尚处于初级开发阶段,生态旅游仍具有重要的开发潜力。

图2-20 寺湖中心岛植物沿岸分带

图2-21 睦洞莲

图2-22 华克拉莎

图2-23 香蒲

图2-24 寺湖出口与清水江交汇处芦苇

图2-25 色彩斑斓的浮水植物群落景观

2岩溶地貌与洞穴景观

包括地表岩溶地貌景观和地下岩溶地貌景观两种类型。

地表岩溶地貌景观有典型峰丛洼地地貌景观(图2-26)、岩溶峰林平原(湿地)景观(图2-27)、岛状峰丛(图2-28)和各种形态的岩溶石峰(塔状石峰、锥状石峰等)和溶蚀形态(图2-29)。

图2-26 峰丛洼地

图2-27 峰林平原地貌(一)

图2-27 峰林平原地貌(二)

图2-28 岛状峰丛

地下岩溶地貌景观包括岩溶地下河和洞穴系统、岩溶天坑等。会仙湿地及周边的岩溶石山上发育有众多的岩溶洞穴与地下河。地下河洞穴系统中溶蚀作用形成的千姿百态的石笋、钟乳石、石柱等洞穴沉积景观,也是岩溶湿地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旅游景观资源,具有很高的保护和开发价值。其中,狮子山地下河(全长约1100m,已测量约800m)以及与其相关联的岩溶天坑(地下河天窗)、八音(仙)岩、古仙洞等洞穴系统;四塘乡西官庄福山地下河(长约200余米)及上层溶洞;四塘乡峨底地下河、全洞地下河及周边溶洞群、会仙马面地下河和永福县罗锦南部的神洞地下河群(已经开发有金钟山景区)等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图2-30)。

图2-29 岩溶地貌景观

图2-30 地下岩溶地貌景观

3综合岩溶湿地景观

会仙岩溶湿地不同于一般的河流、湖泊(水库)或沼泽,也不同于我国分布广泛的一般岩溶地貌景观,其景观之美体现在其山(岩溶地貌景观)、水(湿地湖泊、河流、沼泽)、林(湿地生态系统)、田园(人为景观)的相互融合和交相辉映(图2-31)。可分成以下几种综合景观:

图2-31 会仙岩溶湿地全景

(1)湖滨森林湖泊沼泽湿地景观

分布在雁山莲塘—木树头之间的峰林平原上,在湖滨或缓丘、河谷之间地形低洼处多沼泽或水塘,生长各类湿生、水生植物;在缓丘成波状起伏的湖滨或高位沼泽(略高于最低水位)上生长有以湿地松等为主的乔木林地(图2-32),形成集岩溶孤峰、水域、沼泽和森林于一体,气候宜人的湿地生态景观。由于地形低洼,雨季时森林多季节性被洪水淹没。

图2-32 森林湖泊沼泽湿地

(2)河流湖泊综合山水景观

是河流、湖泊水域与岩溶地貌有机融合的综合景观。根据河流、湖泊与岩溶地貌的空间分布和景观构成,分成山环、水绕、山水交映等多种类型,形成一幅幅群山倒映“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水交映”多姿多态的山水景观或如景似画的田园风光。

山环型河流湖泊山水景观:又称为“石山明珠”,是指在会仙岩溶湿地周边以岩溶峰丛石山为主体的岩溶地区,由于地下水位常年处于较高的位置(通常在地面以下1~3m),在群峰环抱的洼地、谷地低洼处形成的常年积水的山涧湖泊、池塘或沼泽、大型溶潭,以及底部排水不畅、全年大部分时间或季节性被水淹没的大型洼地(谷地)。雨季时会仙岩溶湿地周边许多洼地或谷地(坡立谷)更是大面积积水成泽。这些山涧湖泊、池塘或溶潭就像一颗颗“明珠”镶嵌在群山之间,群山倒映,间有河流蜿蜒穿越,将一颗颗“明珠”串联在一起,形成一幅幅群山荟萃、山水交融的美丽景观。会仙岩溶湿地周边典型的“石山明珠”有全洞山间湖泊(积水洼地)、九图洞积水坡立谷、狮子潭和八仙湖等(图2-33,图2-34)。

图2-33“石山明珠”——狮子潭

图2-34“石山明珠”——群山环抱的八仙湖

水绕型河流湖泊山水景观:又称为“水上峰林”,是指在岩溶峰林平原上以水域(湖泊、沼泽与河流)为主体,地形平坦、低洼的峰林平原地区,分布有平地拔起的孤立石峰(多分布于峰林平原与湿地生态景观中央)或连体石峰(岛状峰丛,多分布于峰林平原与湿地生态景观边缘,即岩溶平原与山区过渡地带)所组成的典型“水上峰林”(或“水上峰丛”)山水生态景观(图2-35)。“水上峰林”的代表性景观有九头山洪泛峰林平原景观(雨季)、会仙龙山-睦洞湖景观、分水塘水上峰林景观等。

一些在平原或湖泊水域中平地拨地的石峰形态怪异,单峰成景,如凤凰山、狮子山、小象鼻山和麒麟山等,更增强了湿地的景观观赏性。尤其是狮子山岛状峰丛、孤峰石山与八仙湖、分水塘湖水交相辉映,组成的典型“水上峰林”景观,与湿地植物群落生态景观的结合,比越南下龙湾“水上桂林”更具生气,具有更大的观赏价值。

山水交映型河流湖泊山水景观:指河流、湖泊水域与相邻的周边岩溶山地景观相互辉映、群山倒映在清澈的水面所形成的映像山水景观。会仙岩溶湿地包括映像山水田园风光、映像山水湖泊景观、映像山水河流景观等多种景观类型。

会仙岩溶湿地目前有湖泊水域总面积约5km2,各主要湖泊平均水深多在2m以下,湖水清澈,湖泊湾汊众多,两岸柳树成荫,水稻、瓜果飘香,与连接各湖泊之间九曲十八湾的河流、沟溪组成了秀丽的江南水乡景观。他们与周边的岩溶石山和各种类型的湿地植物群落相互融合,群山倒映在清澈的湖水中,形成一幅幅集湖光山色和自然生态、田园风光于一体的湿地自然景观(图2-36至图2-42)。

图2-35 水上峰林

图2-36 会仙峰林平原山水田园风光(睦洞)

会仙岩溶湿地生态系统研究

会仙岩溶湿地生态系统研究

图2-37 会仙睦洞湖山水湖泊风光——青山倒影

图2-38 会仙睦洞湖山水湖泊风光——湖光山色

图2-39 会仙睦洞湖山水湖泊风光——群仙会聚

图2-40 湖光山色(一)

图2-41 湖光山色(二)

图2-42 青山碧水,蓝天白云

会仙岩溶湿地内河流众多,河岸景观秀丽。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河流有清水江、古桂柳运河、睦洞河和良丰江等。其中,清水江发源于四塘乡面村峨底,河流蜿蜒于寺湖、全洞沼泽等湖泊沼泽中,河水清澈,景色秀丽(图2-43);睦洞河犹如一条彩带,先后穿越督龙塘、睦洞湖等湖泊沼泽和九头山洪泛平原湿地,河道纵横交错、弯曲多变,河水清澈,水下有类型多样的沉水植物和鱼虾,两岸有风景秀丽的田园风光和生态环境保持良好的芦苇、香蒲等湿生水生植被群落和广阔、平坦的河滩沼泽。两岸群山耸立的岩溶地貌倒映在清澈的河水中,构建了一幅“船在山上走,人在水中游”的美丽景色(图2-44)。具有悠久历史的人工河流相思埭,由东向西穿越整个会仙岩溶湿地,沟通了桂(漓)江和柳江水系,沿河的陡门、桥梁等古建筑遗迹,更为湿地景观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图2-45)。良丰江发源于驾桥岭,中上游两岸的典型岩溶河流地貌景观让人流连忘返(图2-46)。

(3)岩溶沼泽湿地景观

岩溶沼泽在会仙岩溶湿地中分布面积最大,是湿地的主体,也是会仙岩溶湿地中普通野生水稻、中华水韭等许多国家级珍贵保护植物的主要生活区和白鹭(国家保护鸟类)等一些珍贵动物的重要栖息地。

图2-43 清水江风光

图2-44 景色秀丽的睦洞河

图2-45 南四塘桥古运河东

图2-46 美丽的良丰江(上游段)

会仙岩溶湿地中沼泽类型多样,有分布于岩溶河谷或河口或河间地块的滩涂沼泽地、有分布于岩溶峰林平原低洼地带的湖滨沼泽,也有分布于地下河口、岩溶泉口或分散排泄的岩溶小泉群前的水草地(图2-47)。沼泽多常年积水,土质疏松、肥沃。雨季大面积水淹、大部分时间地面泥泞而难以通行。植物以铺地黍、柳叶箬和莲子草等湿生植物为主,适合进行野外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土壤与沉积物及水文地质的科学考察、生态休闲与探险等。建议在秋冬季节进行,以路线穿越探险科考方式为佳。

图2-47 沼泽地

一、选用优种。选用河间市农业局食用菌技术站培育的既可鲜销又可加工销售的平菇优种富民一号。

二、科学配制培养料。培养料用棉籽皮30%、玉米芯60%、麦麸5%、玉米面3%、石灰2%、加01%的克霉灵和01%的增产素。

栽培前1-2天,将棉籽皮置于水泥地面上曝晒、并时常翻动,然后喷洒菊酯类农药,并覆盖薄膜熏闷一天,以杀死棉籽壳中的害虫和螨虫,选用新鲜无霉变的玉米芯。粉碎或压碎至花生豆大小,放入水池中,用木棒充分搅拌浸透后,捞出汤去多余水分。然后把棉籽皮、玉米芯按配方比例混合均匀再加入石灰、克霉灵等其它辅料和水后翻倒均匀,放置一小时用手握一把料,如能在指缝间滴下一、二滴水即可。

三、装袋。选用直径20-24厘米的低压聚乙烯塑料袋裁成50厘米,用细绳将一端捆好,先放入一层菌种,然后加一层料,料厚8-10厘米,再放入一层菌种,再填料,填入3层料4层菌种后将口捆好,再用细铁丝在每层菌种放置处扎5-8个眼,以利通气和散热。

四、菌丝体的培养。菌袋装好后,搬进培养室养菌,培养室可在室内或棚内,但必须清洁、干净、通风透气和避光,并喷杀虫剂和杀菌剂净化环境,一般菌丝体需培养20-30天。

五、出菇管理。菌丝长满菌袋,继续生长7天左右移入出菇棚,码成菌墙。当有菇蕾出现时,把袋口薄膜齐料面割下,用塑料薄膜盖好,薄膜自然下垂。增加湿度至85-95%,夜间通风两小时左右,加大温差。此时只能向地面浇水,向空间喷水,不能直接把水喷向料面,以免造成死菇和烂菇。当平菇长到5厘米,把薄膜揭开,直接向菇体上喷水,并每天向空间喷细雾2-3次,地面浇水1-2次。

出菇期间,光线不宜过强,光线过强会影响原基的发生并易造成死菇。

采摘平菇要适时,过早影响产量,过晚品质下降。一般可在菇盖长到10-15厘米时采摘进行鲜销。出完一茬菇后,清理培养料表面的残体,并向料面喷水和营养液,继续培养下茬菇,一般可摘4-5茬。

那需要看你是种植什么品种,其实种蘑菇不难,如果你是小规模的种,只要找点稻草和牛粪就可以了(栽培料)然后需要一高压锅(消毒)再来几个瓶瓶罐罐(菌种培养)至于菌种的话,你可以自己培养自己制作马铃薯培养基,然后再到自己想培养的蘑菇,进行采种,然后培养母种,再使用粮食(玉米,高粱,葵瓜子等等)培养原种和栽培种,最后只要把栽培料处理好,然后接种菌种,就可以了你想学的话我建议你先自己小试一下一般来说一个月时间就可以完成从开始培种到出菇如果你想学的话可以给我发邮件,我可以教你简单的少量栽培方法如果想大规模种植的话那就需要场地和可以进行大量灭菌的设备(可以使用汽油桶,加热5、6个小时也可以,这是很便宜的东西,但如果有专门灭菌的设备就更好了

选用适合杨树菇生长的阔叶树,如杨树、柳树、榆树、枫树、小果榕、小叶榕等的木屑作为主要栽培材料。近来用棉籽壳、玉米芯制作培养基也得到很好的效果。杨树菇分解木材的能力较弱,而分解蛋白质的能力很强。为了提高要树菇子实体的产量和质量,在主要栽培材料中必须加入适合的有机氮源,如新鲜的米糠,麸皮、豆饼粉、花生饼粉、茶子饼粉等。

二、培养料配方:

(1)杂木屑52%、棉子壳26%、麦麸19%、粮、石灰各1%;(2)棉子壳52%、杂木屑26%、麦麸19%、粮、石灰各1%;(3)棉子壳87%、麦麸11%、碳酸钙2%;(4)杂木屑78%、麦麸或米糠20%、碳酸钙2%;(5)杂木屑68%、麦麸29%、碳酸钙2%、红糖1%;(6)甘蔗渣68%、米糠30%、碳酸钙2%;(7)棉籽壳34%、蔗渣34%、麦麸30%,碳酸钙2%。

三、栽培季节和场所选择:广西地处亚热带气候,空气湿润,气候温和,非常适合杨树菇的生长。如果有足够的发菌室,一年四季均可袋栽。在自然条件下最好选择在出菇温度20~25℃的季节栽培,即栽培季节在春季(2月接种、4月出菇)或秋季(8月接种、10月出菇),如室内有条件加温,冬季也能栽培,在寒冷的冬季,不加温顺气温过低未能菇,到来年气候回暖时仍会出菇。

凡明亮、通风和近水源的栽培房、仓库、空房都可以作为要树菇的栽培场所。人防工事和石山区的山洞,常年气温比较恒定,更适合常处栽培。也可在大田用木竹和遮阳网、薄膜搭建大棚栽培杨树菇。

四、配料与装袋:原料要新鲜,无霉变,无虫害。配料时在水泥地均匀地按配方加入各种培养料,拌均匀。棉籽壳不容易用水浇湿,需提前8~10小时用清水调湿,堆成一堆充分预湿。糖先溶解于清水后再洒入,总的料水比为1:12左右为宜。要求当天拌料,当天装完,当天灭菌,特别是气温比较高的更要注意及时灭菌。

杨树蘑学名:柱状田头菇栽培

杨树菇的栽培方法和其他木生食用菌相似,有段木栽培的代料栽培两种方法。段木栽培目前很少采用,代料栽培和平菇、金针菇代料栽培相似。由于杨树菇菌丝生长慢、抗逆性差,目前都是采用熟料袋的方式,生料栽培尚未见到成功的报道。

一、栽培材料:

选用适合杨树菇生长的阔叶树,如杨树、柳树、榆树、枫树、小果榕、小叶榕等的木屑作为主要栽培材料。近来用棉籽壳、玉米芯制作培养基也得到很好的效果。杨树菇分解木材的能力较弱,而分解蛋白质的能力很强。为了提高要树菇子实体的产量和质量,在主要栽培材料中必须加入适合的有机氮源,如新鲜的米糠,麸皮、豆饼粉、花生饼粉、茶子饼粉等。

二、培养料配方:

(1)杂木屑52%、棉子壳26%、麦麸19%、粮、石灰各1%;(2)棉子壳52%、杂木屑26%、麦麸19%、粮、石灰各1%;(3)棉子壳87%、麦麸11%、碳酸钙2%;(4)杂木屑78%、麦麸或米糠20%、碳酸钙2%;(5)杂木屑68%、麦麸29%、碳酸钙2%、红糖1%;(6)甘蔗渣68%、米糠30%、碳酸钙2%;(7)棉籽壳34%、蔗渣34%、麦麸30%,碳酸钙2%。

三、栽培季节和场所选择:广西地处亚热带气候,空气湿润,气候温和,非常适合杨树菇的生长。如果有足够的发菌室,一年四季均可袋栽。在自然条件下最好选择在出菇温度20~25℃的季节栽培,即栽培季节在春季(2月接种、4月出菇)或秋季(8月接种、10月出菇),如室内有条件加温,冬季也能栽培,在寒冷的冬季,不加温顺气温过低未能菇,到来年气候回暖时仍会出菇。

凡明亮、通风和近水源的栽培房、仓库、空房都可以作为要树菇的栽培场所。人防工事和石山区的山洞,常年气温比较恒定,更适合常处栽培。也可在大田用木竹和遮阳网、薄膜搭建大棚栽培杨树菇。

四、配料与装袋:原料要新鲜,无霉变,无虫害。配料时在水泥地均匀地按配方加入各种培养料,拌均匀。棉籽壳不容易用水浇湿,需提前8~10小时用清水调湿,堆成一堆充分预湿。糖先溶解于清水后再洒入,总的料水比为1:12左右为宜。要求当天拌料,当天装完,当天灭菌,特别是气温比较高的更要注意及时灭菌。

装袋选用17厘米×33厘米×0004厘米的低压高密度聚乙烯塑料袋(只适用于常压灭菌)和聚丙烯塑料袋(可用于高压灭菌)。装袋时,先在袋底装一层培养料,稍微压实,然后插入一支直径为2厘米的锥形木棒,边装料边压实,装料高度15~18厘米,压平料面,旋转拔出木棒,袋口用绳子捆紧。这样就在料装中留下一孔,以利菌丝上下一起生长,缩短发菌时间。一般每袋所装料量为,料干重350kg左右,湿重近800kg。

五、灭菌与冷却:为了保证保留料中的孔穴,无论是高压灭菌带是常压灭菌,都要求使用周转筐。把装好的料袋放于周转筐中,再放入高压灭菌锅或常压灭菌灶进行灭菌。常压灭菌,需在4小时之内把灶内的温度上升到100℃,保持12~14小时,后焖1天,趁热出灶搬现己灭菌的房子里去,等候接种。高压灭菌要求在011~014兆帕范围内恒压2小时左右。杨树菇抗杂菌能力较弱,因此灭菌要彻底,在装料、灭菌等搬运过程要小心,严防菌袋刺、磨穿孔,以防杂菌污染。

六、接种与发菌管理:

(1)菌种选择:要求菌种无污染,无虫害。菌种要求不要老,菌龄越短越好,以菌丝刚长满瓶(袋)的菌种萌发力最强,可在一定程度下控制污染。菌丝长满瓶(袋)后10天内使用较好,超过15天开始老化,25天以上不可使用。用冰箱在5℃左右保存菌种可延长菌种使用时间。

(2)接种:经灭菌后的袋料,待袋料温度降至30℃以下时,应抢温接种,以利菌丝尽快萌发定植。杨树菇发菌期长,抗污染能力很弱,因此接种要求严格按无菌操作进行,最好采用接种箱接种,若是在无菌室内接种,该室要打扫干净并严格进行消毒处理。接种量要比其他菌种要多些,最好能使菌种通过接种孔到达袋的中~底部,使杨树菇菌丝早生快发,减少污染。一般一瓶(袋)菌种接20~25袋,袋料如果灭菌效果好,也可以接到30~40袋。

(3)发菌管理:接种后可将栽培袋料移入发菌室,发菌室要求清洁、干燥、能通风换气、保持温度比较稳定,并经过灭菌处理。袋料在菌室可放在层架上培养,也可在地面上堆垛起来培养,可充分利用发菌室空间。秋栽时要降低堆垛层,勤翻堆,春栽时增加堆垛层次。接种后的袋料要避光培养,应保持室内黑暗,室温最好维持在23~25℃左右,湿度70%以下的条件培养,在菌丝生长旺盛期,每天开门窗1~2次进行通风换气。如果发现杂菌污染的袋料,特别是绿霉菌污染的袋料要及时搬出处理,防止扩散蔓延。一般接种后30~40天菌丝就可长满菌袋。

七、出菇管理:菌丝长满袋料后,将菌袋移入栽培房内(出菇房最好也要经过消毒),解开袋口,用小勺搔去料表面老菌皮,并拉直袋口。杨树菇栽培,根据菌袋鸸排引方法不同,可分为立式栽培和墙式栽培,立式栽培中又有不覆土栽培和覆土栽培之分。

(1)立式栽培:是将菌袋直立于地面,整齐地排列着(每平方米80袋)。为了充分利用场地,可在房内搭架子,架子高度和长度,因房子而定,宽度在80厘米左右,每层之间的距离在60厘米左右。在正常情况下,杨树菇接种后60天左右即可出菇,搬到栽培房的20天期间,菌丝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料面颜色也随之转化,初时有黄水,继而变褐色,出现小菇蕾。在这段时间管理上要注意,在开袋后要喷一次量比较多的水,打开所有门窗充分通风和增加光照,保持窒温在18~24℃,要经常喷水使湿度保持在85%-90%。出现小菇蕾后,这期间要提高空气湿度至90%-95%,早晚应喷水保湿,光线控制在500~1000lx,温度还保持在18~24℃,并减少通风次数和时间,每天通风2~3次,每次通风30分钟,以防氧气过多导致早开伞、菌柄短、肉薄。待菇蕾长至3~5厘米后,可适当增加通风量,即通气量要随着子体的发育而增大。但注意菇蕾期要避免强风直接吹到菇蕾上,会造成菇蕾死亡。梅雨季节要特别注意通风,否则也会造成菇蕾死亡。由于杨树菇的子实体表层吸水性差,料面的保水性也差,为了满足子实体和生长发育需要,要少量多次给予补充水分,水可直接喷到料面上,是否向菇体喷水,应视菇体的干湿情况而定,若菇体干可适当喷雾状水,一直维持到采收。当子实体菌盖开始平展,菌环未脱落时就可采收。因菌柄较脆,易折断,采收时应抓住基部拔起,防止伤及幼菇。采收后要清理菌袋料面,合拢袋口,让菌丝休养3天左右,然后拉开袋口,可喷一次量比较大的水,并重复上述管理。7天后又可长一潮菇,或可采收4~8潮菇。立式栽培采完第一潮菇后,从第二潮菇开始,由于料面通气好,会形成较多的单生原基,如果不进行疏蕾,所供给的养分无法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子实体很小就会成熟开伞,即影响了产量,又影响了质量。因此为了获得高产优质的产品,必须进行疏蕾。疏蕾鸹方法是在原基长到03~05厘米时,每袋只留5~8朵粗壮的原基,其余疏去。立式栽培生长出的子实体,粗壮、色艳、肉质肥厚,商品价值高,生扮学效率可达75%8~85%。

立式栽培也可以进行覆土,方法是在杨树菇菌丝长满袋料后,去掉绳子,将过长的袋口往下折,覆上15~2厘米厚的经消毒处理过的菜园土,粒径在03~1厘米的颗粒较为适宜。覆土能有效解决菌袋的补充水伤问题,提高杨树菇的产量的品质。覆土后要进行喷水保湿,在管理上比不覆土栽培栽培的可减少喷水次数。

(2)墙式栽培:这种方法是在袋料接种后,等上一星期,待菌丝在料面上定植后,一排排平放承地面上,再一层层叠起来。秋种时,由于当时气温比较高,菌袋可叠矮些,春种时,当时气温较低,可叠高位。等菌丝长满菌袋后,可解掉捆住袋口的绳子,尽量把袋口撑开,打开门窗进行空气和水分的调控,管理措施与立式栽培,栽培容量大,管理也比较简便。但由于通气不如立式栽培,并且杨树菇的子实体有向光性,长出的子实体菌柄比立式栽培的要细长,菌盖颜色也比较浅,产量品质都不如立式栽培,生物学转化率也只有50%左右。

(3)利用人防工事和石山区的山洞栽培杨树菇:我区石灰岩山区有许多山洞,大中城市也有大量人防工事,山洞和防空洞里的气温是冬暖夏凉,温度常年稳定在20~25℃,很适合全年栽培杨树菇,但利用山洞和防空洞栽培杨树菇要注意,要选择有通风条件的;由于防空洞不同季节空气湿度差异较大,要注意排湿和喷水保湿;杨树菇原基分化和子实体发育要求光照强度在2001lx以上,因此在防空洞栽培杨树菇必须安装照明设施,每天开灯3~5小时,以诱寺菇原基的形成;山洞最好有散射光照到。

八、病虫害防治

杨树菇菌丝抗杂菌能力比较弱,接种后易发生杂菌污染,要避免这种情况,就要严把好以下几个关键:一是把好灭菌关,灭菌时间要比平菇和金针菇等要长些。二是要把好菌种关,菌种决不能带有杂菌。三要把好接种关,要求严格进行夫菌操作接种。四是做好菌袋发菌房的卫生和消毒,小心袋料不被刺、磨穿孔,尽量避免后期污染。当菌丝长满袋后一直到整个出菇过程,菌袋不易遭受杂菌的侵害。

杨树菇栽培管理中主要是防治菇蝇为害,特别是春夏季节最容易遭受菇蝇的为害,菇房的菇香味和烂菇味对菇蝇有很强的吸引力,菇蝇繁殖力强,一只雌蝇可产卵300粒,菇蝇以幼虫为害,在料中为害菌丝,从基部侵入菌柄,蛀食子实体,严重时将整个菇体食为海棉状。防止菇蝇的有效办法,一是将栽培房的门窗安装上纱网,二是要注意菇房的环境卫生及房外消灭菇蝇孽生地,三是可在菇房地面及周围经常喷些杀虫剂。如果菌袋已发生菇蝇为害,用可锐劲特5%悬浮剂1500倍液或者01%的鱼藤精喷洒菌袋及周围环境,即将要收的菇最好待收了再喷洒。还可用糖醋毒饵诱杀成虫,毒饵的制作方法是:将米糠或麦麸炒香,然后加入糖、食醋和敌敌畏等杀虫剂搅拌,糖和食醋的用量以可以散发出较强的糖醋味为度,毒饵可放在茈房的门口和其他不影响操作的地方,也可以用蚊帐布包起挂在房子的空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23882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30
下一篇2023-11-30

随机推荐

  • 全球公认最好用的10大唇膏

    全球公认最好用的10大唇膏如下:1、曼秀雷敦天然植物润唇膏产品以植物提取精华为基础,除了具有相当的保湿、锁水功能外,天然食品级成分也让人觉得很安心。2、Vaseline凡士林玫瑰润唇膏这款玫瑰润唇膏可以说是他家的网红产品了,主打成分自然是凡

    2024-04-15
    30900
  • 润熙泉臻润焕颜面膜怎么样

    润熙泉臻润焕颜面膜是一款备受消费者和护肤网红达人喜爱的面膜产品,主要原因如下:1 面膜清透精华液包含多达12种补水保湿成分,5重华熙生物专利玻尿酸HA,立体补水,润养孕期敏肌。2 面膜的核心成分包括5重胜肽、二裂酵母发酵产物滤液、5重玻尿酸

    2024-04-15
    44400
  • 精华液的正确使用顺序

    清洁完皮肤,然后往脸部均匀涂抹爽肤水以及柔肤水,之后就可以将精华液涂抹于脸上,因此在护肤的过程中,使用精华液是第三步。但是,精华液使用量不是越多越好的,因为如果皮肤吸收不了这么多量的精华液,那么多余的量就会给肌肤造成负担。而且不同季节精华液

    2024-04-15
    41400
  • 精华露和精华液的区别是什么

    精华露属于浓缩型的护肤产品,基本上小小的一瓶就可以使自己的皮肤变得水润且有光泽。精华液属于护肤产品的一种,通常来说它的作用是保湿补水,而且还有一些是添加抗皱美白的成分。其实它们的质地有着本质的不同,精华露属于浓缩后的高级护肤品像sk神仙水就

    2024-04-15
    34700
  • 妮维雅夜间美白保湿精华乳!一款可以在夜间保湿的精华乳

    这款精华乳用起来比较方便,挤压式的设计很干净卫生,而且还含有能防止黑色素的成分妮维雅夜间美白保湿精华乳夏天的时候很多姐妹都被晒黑了,现在是时候要做好美白工作了,偷偷美白才可以超过别的美少女,给大家分享一款我觉得好用的身体精华乳就是妮维雅夜间

    2024-04-15
    26000
  • 什么是吉米高纯VC雪肌奢宠套盒?

    吉米高纯VC雪肌奢宠套盒是由吉米品牌迎接618的即将到来推出的一款护肤套装⁞༜包含吉米焕颜雪肌精萃液、吉米VC精华粉(进阶版)、吉米舒缓保湿双效霜、吉米淡斑美白修护精华乳和吉米美白祛斑面霜五种产品。SUM37时光肌底套盒有:时光肌底修肤水1

    2024-04-15
    33400
  • 40岁男士适合妮维雅 哪个系列

    水活畅透保湿系列。妮维雅男士推出的水活畅透保湿系列,蕴含小分子玻尿酸,可密集保湿锁住水分。其中的精华露添加了深海黄金藻成分,能够呵护肌肤、改善肤质,帮助缓解粗糙干纹、水油失衡、暗淡无光等肌肤问题。洁面后使用,能够唤醒肌肤,令肌肤更显年轻光滑

    2024-04-15
    350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